作文布局谋篇的神奇技巧——巧用插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文布局谋篇的神奇技巧——巧用插叙
作文要求学生在审题、立意、选材的基础上,讲究布局谋篇的技巧,既能迅速捕捉写作素材,更能采取有效的技法,能巧妙而合理地将所选择
的材料顺利成文。

在此基础上,如果你能掌握更独特的安排材料的方法,让作文的故事情节富有变化,避免平铺直叙,也使塑造的人物形象更鲜明独特,那作文自然也就高人一等了。

其实,记叙文中也有一种叙述方法,能让所叙之情节摇曳多变,也能使文章内容丰富充实吸引人,这就是插叙。

它是短时间内丰富作文故事情节的定海神针,对于考场作文非常实用的一种构思。

所谓插叙,就是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原来的叙述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事件或情况作为情节的补充,然后再接找原来的情节继续叙述的方法。

插叙可以扩大叙事的跨度,能够丰富、充实文章内容,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从而使文章的情节更吸引人.
插叙的基本形式
开头点题→叙述主体事件→情节中断→转入插叙情节(可以有多个情节)→承接主体事件→自然结尾点题
插叙有基本类型
1.追叙。

追叙是追忆过去,追忆往事,以帮助读者弄清事情的原因或对情节进行追溯性的叙述。

2.补叙。

补叙是对情况和事件作某些补充交代,是补充原来叙述的不足或缺失,丰富叙述的内容。

插叙的主要方法
1.联想式插叙。

通过文中人物的回忆、思念、想象等心理活动插入相关内容和情节。

2.直叙式插叙。

不借助文中任何人的口述和联想,作者直接插进来进行叙述和介绍
3.语境式插叙。

通过文中人物自己或旁人的语言,如对话、独白叙述相关内容或情节。

范文示例:(一)
感动(语境式插叙)
感动是那一个关怀的眼神,那眼神,让人倍感亲切;感动是那一声轻柔的叮咛,那叮咛,让人顿觉温馨。

(开头)
下晚自习了,我迅速收拾东西,快步下楼,推出自行车。

刚走到小门,迎面走来了数学老师。

我习惯性地说了一句:“老师,再见。

”老师回头看了看我,借着校门口的灯光,我感觉那充满笑容的眼神里满是关怀。

随即,就在我经过老师身边的时候,他突然亲切地说:“自习上的习题都掌握了吧,不懂的明天再问老师。

记住,要好好的呀,保持轻松的心情。

”猛然,就觉得老师这样的一句熟悉的话让我一下子抛弃了刚才的烦恼。

那一刻,仿佛我不是他的学生,而是他的孩子……(主体事件)
我心头一颤……(过渡,引起“我”的回忆。


记得刚上小学时,学校离家不远,我都是自己去学校。

每天出门前,妈妈都会叮嘱一句:“要好好的呀!”……(插叙一)
后来上中学了,学校离家较远,妈妈也去外地工作了,奶奶在家照顾我。

由于刚学会骑自行车,开始上学的时候老是摔倒,身上总是留下了伤痕。

外婆放心不下,每天早上出门前也要叮咛一每“路上小心要好好的呀!”……(插叙二)
周末回到家时,家里最唠叨的人是爸爸,有事没事地总是打电话给我,问这问那的,就连发生在学校的一点鸡毛蒜皮的事也要问一下。

虽然我有点烦,但忘不了的是,每次爸爸打电话给我最后一句都是“在学校要好好的呀!”……(插叙三)
也许我就是这样,习惯了别人的关心,将别人的那一份份关爱当成了理所当然,从而忽略了内心感动。

(过渡,结束回忆。


今夜,数学老师一句“要好好的呀”却让我怦然心动。

是啊,好好地学习,好好地生活,好好地享受与他人的交往,这些,不仅使生活更充实,更能让内心体会到一分欣慰与感动……(回归主体事件)
走在回家的路上,享受着晚风的吹拂,回味着那一句“要好好的呀”,我觉得神清气爽,丝丝感动又涌上心头。

(结尾)
范文示例:(二)
感动(直叙式插叙)
记忆中的父亲总爱穿着宽松的素色衬衣,任风吹得鼓胀,配合着一双大大的胶底拖鞋,“嗒嗒”的声音与黄昏中的风儿结伴而行……每每头脑中涌现父亲的这一形象,就像一尊雕像一样,常常令我心生感动……
(开头)
正在认真上课的我,突然被同桌捅了一下。

原来,父亲正在教室窗外向内张望。

我一愣,忙站起来,跟老师说了一声便来到走廊。

父亲头发蓬乱,穿的衣服也是满是褶皱。

看到我出来了,父亲眯着眼,笑了起来,把一包零食塞给我,说:“下雨天不耽搁工,还搭了个便车过来,不要钱……”父亲羞涩地笑着……(主体事件)
我觉得自己有些讨厌父亲的斤斤计较……(过渡)
一次,我和父亲到集市上去,正值中午,我们着了一个小饭馆吃饭。

他却只点了两个便宜的菜。

还叫饭馆老板多送了一碟腌菜……(插叙一)父亲心里总是时时牵挂着我,那天下大雪,天气骤然降温,父亲由于在工地一时没法回来,就打电话到学校办公室,询问我带衣服没有,冷不冷……(插叙二)
现在,望着父亲被岁月的风霜压得佝偻的腰背,我猛然明白……(过渡)
我决定把父亲送出校门,走在校园的小径上。

他的手伸进那个布袋里掏着,并掏出了几个橘子递给我……(回归主体事件)
那一刻,我的心猛然一颤。

父亲啊,你节衣缩食,为的却是儿子能在好的条件下读书、学习。

我仰起头,望着父亲一一像一座经历了几十年风雨剥蚀后的雕像。

那雕像,永远耸立在我心里,使我时时涌起感动……(结尾)
范文示例:(三)
感动(联想式插叙)
1,3,8,6,7,……”我用颤抖的手指在电话键盘上拨着父亲的电话号码。

(开头)
这是我第一次拨打父亲的电话,手指每往下按一次,心就像跳动的火苗一样往上蹿一截……(主体事件)
以前,我总觉得父亲对我所做的一切是理所当然,再加上父亲沉默寡言的性格,我感觉与父亲无话可说。

确实,从小到大,我感觉自己喊“父亲”的声音也是屈指可数。

但那一次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过渡)父亲和母亲都在外地打工。

去年暑假,父母特意接我到他们打工的
城市。

因为我眼睛有点近视,父母就给我配了眼镜,那天晚上,偶尔听到父亲对母亲说的语,那说话,是对我成绩的欣慰,对我听话的欣喜。

那是我初次感受到父爱的温暖。

(插叙一)
第二天起来时,妈妈已把早餐做好了。

我把父亲的粥亲自端给他,哪知脚下一滑,手中的碗重重地摔在地上。

父亲看到了,迅速跑了过来,关切地询问我烫伤没有……(插叙二)
“喂!”电话那头终于传来了父亲那低沉的声音,我猛然从记忆中回来,我的心也一下子提到嗓子眼。

(过渡)
我有点结结巴巴,略带羞涩,叫了一声爸,话一出口,我感觉电话那边传来了父亲那高兴的笑声……(回归主题事件)
放下电话,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可心里却异常轻松。

回味着电话里父亲的叮咛声,想着父亲平时对我的殷殷照顾,内心里又涌起了阵阵感动……(结尾)
★模版结构设置★
1.开篇第一部分,叙述主要事件或人物,或交代故事发生场景或故事背景,迅速展开故事情节。

2.文章第二部分,根据情节发展的需要,插入一则或两则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回忆或故事。

3.文章第三部分,中断对往事的回忆重新回到中断叙述的故事或情节中去。

佳作示范:(一)
第一次给父亲洗脚
父亲生病住院了,手术后,只能或躺或坐,病痛与失去自由让他不时叹息,也让守护在身边的我心疼不已。

晚上,打开热水,为父亲脱去鞋子,将他的双脚深泡在盆子里,第一次为他洗脚。

(开头交代文章的主体事件一一父亲生病住院,我给父亲洗脚,是下文的插叙缘起。


父亲的脚掌宽大,茧子很厚,脚上的污垢和汗泥也不少。

唉,一辈子与土坷垃打交道的父亲总也爱不上清洁。

记得有许多次,我给他端来洗脚水或放好洗澡水,他就是不情愿去洗,还总嘟囔:“我又不下煤窑了,三天两头,洗啥呢,净浪费水!”就连每次我
让他换洗衣服也要费尽口舌,因为他的理由很充分:“穿再干净的衣服只要去农田或猪圈里转一圈,回来立马脏,一个农民,又不出远门,讲究啥!”说这话时他声音很高,口气总是不容置否,让我很无奈。

(直叙式插叙,直接叙述以前为父亲洗脚却遭到他拒绝的经历,情节变得丰富、曲折起来)
只是今天,父亲虽然略显不安,却像没了力气反驳,默默地坐在床边,看我把袖子挽得高高的,蹲下身子,低着头,一点点用双手揉搓着他的双脚。

水凉了,我加点热水,水浑了,我换上新水。

半个小时后,我来不及拭去额头上的汗珠,用毛巾把他的双脚擦干,又掏出指甲剪,开始给他剪指甲。

这期间,父亲有点不好意思地望着我,几次张口欲言,都被我用微笑制止,并一再安慰他,别急,马上就好。

就这样他只好忍着,好像是幸福地忍着,任由我抱着他的双脚又修剪好半天。

然后,给他轻轻脱去上衣、外裤,把病床的一端慢慢摇高,父亲用双手攀着我的脖子缓缓躺下(伤口让他无法自行起坐)。

最后,把床摇平了,为他盖好被子,吩咐他好好睡,不舒服了叫我。

父亲如孩子般笑了,使劲点着头,挥手让我快去休息,说着便闭上了眼睛。

但就在这时,我发现了他眼角处溢出的点点微雨,不觉中自己的眼睛也潮湿了。

(有了第二段父亲拒绝“我”为他洗脚的经历,这一段“我给父亲洗脚对父亲感动、流泪的叙述才显得真切、动人。

)我知道,六十多年来不曾住过医院的父亲,还是第一次这样享受女儿的关爱。

对此,他好像很不习惯,甚至为此感动得落泪。

这让我忽然意识到自已平时亏欠父亲的太多了。

印象中,从我记事到上中学,就很少见到在外打工的父亲,每天睁眼闭眼都是母亲辛劳的身影、慈祥的笑容。

参加工作后,每次回到家,母亲对我在工作、生活、交友等方面总是事无巨细地问长问短,或鼓励或批评或叮嘱,而一旁的父亲不是点头微笑就是摇头叹息。

尽管我很清楚,这么多年我们家多半是靠父亲在苦苦支撑,但因聚少离多还是让我感觉他不如母亲那么亲近,不像母亲那么关心我。

特别是自五年前母亲病倒后,我有时还埋怨他对母亲照顾不周,却从未考虑
到父亲由于早年下煤密、做苦力的缘故,身体也不太好。

咽炎、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一直困扰着他,为了让我们兄妹能安心工作,他执
意自己去照顾母亲,每天为她洗刷、喂饭,扶她走路,这些年,他承受的压力和内心的苦痛一直被我们所忽视。

就如同现在,给母亲洗过数百次脚的我,还是第一次给父亲洗脚,但就是这举手之劳,这微不足道的关心竟让不曾流过泪的老人双眼模糊,想来,真让我惭愧与自责!(再次直接插叙小时候父亲在外打工苦苦支撑家庭并照顾病倒后的母亲,再现了一位铁汉柔情的父亲形象,感人至深。


夜深了,耳边传来父亲的酣睡声,恍惚中耳畔传来了筷子兄弟深情的歌声:我愿用我一切换你岁月长留,一生要强的爸爸,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微不足道的关心,收下吧,谢谢你做的一切,双手撑起我们的家……
第一次给父亲洗脚,洗去的是我心灵的尘埃、岁月的铅华,也让我读到了父爱的深如海,高如山!(结尾顺利收束,并表达真切感受,语言朴实,却饱含真情。


(方法导引:本篇结构模式:描写眼前之人以及与人相关的物------直接插叙与人与物相关的其他事件-----书写对所写之人的感激或思念或怀念。


佳作示范:(二)
告别何铭宇
有些告别是为了遗忘,有些告别是为了记忆,有些告别是为了一份感激,有些告别也蕴藏着希望。

------题记
(赏析:题记的运用紧扣文题,句式应用了排比的修辞,整齐且有气势,让文章增色不少。


黑板前的守候
那是最后一节课,我们齐刷刷地站在讲台上,老师站在台下,此刻,老师高大的身材变得矮小了。

老师泪眼朦胧,声音响亮但不乏哽咽地说:“我的孩子们,你们长大了,将要奔向另一个天地,老师只希望你们永远站得高高的,将来让老师仰视你们!”我们把拳头举到肩部,教室里响彻了我们的誓言:“老师放心,我们一定会努力!不辜负您的教诲!”
(赏析:老师和同学告别的场面凝重,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都体现出了他的留恋和对学生的爱意,“我们”的动作语言也凸显出积极进取
的决心,内容与大题目和小标题都相吻合。


我们怎会忘记,老师用粉笔猛戳黑板,那“咔咔的粉笔声,听上去像是对我们还没有理解的着急。

一次又一次,我们终于理解了动点和各种图形的关系“老师,您这个平行四边形画歪了。

”“哦哦,不好意思。

”老师豆大的汗珠淌了下来,双手捂住腰部。

后来我们才知道,老师得了腰椎盘突出。

但他拒绝入院,因为他要陪我们走完最后一程……
(赏析:插叙老师为我们的付出,用回忆中的一个特写镜头赞美老师的无私和伟大,为告别更增添了依依不舍的情意。


此刻的告别,将要远离老师对我们的守候,也让我懂得人世间的那份不老的师生情谊。

(赏析:段尾点题,抒发留恋之情)
百草园的约定
最后一次,我们拿着铁锹进入小田地,我们将要重新把属于我们班的这块小地---百草园翻整一遍,重新栽种上新的草莓秧。

班长第一个拿起铁锹挖起来,他满含深情:“同学们,我们最后一次修整这片土地,我们也即将与这片土地告别。

这里洒满了我们的汗水,将来某一天我们一定要在这里相聚,品尝我们亲手裁下的新品种的果实!”
(赏析:我们要与百草园告别,“最后一次”、“我们也即将与这片土地告别”等语句都是点题之笔,这份告别是想留住一份记忆。

点题之笔的添加,一下子与题目相吻合了。


眼前浮现起三年前我们挥动铁锹、种下一颗颗草莓的景象。

待到草莓结果时,沉甸甸的果实映衬着我们红扑扑的脸蛋,我们争先恐后地分享劳动的果实,像是从来没有吃过草莓的样子,红丝丝的口水在嘴角挂着。

如今,新的草莓秧占据了这个小小的空间,等待我们未来的相聚。

(赏析:插叙曾经的劳动与收获场景,尤其是吃草莓的细节描写,特别生活化,让我们感受到了劳动的喜悦和分享的快意,说明此次分别也是为了下一次相聚。


此时的告别,我们的脸都挂满了汗水,但是却洋溢着对未来的无限的憧憬。

司令台的誓言
升旗、表彰大会、运动会等活动都在司令台上进行……这是代表学校最高荣誉的地方,这是我们一进初中就向往的地方。

如今,我们站在这里,听着校长给我们致辞:“你们在母校成长,如今已经能独立,就像飞翔的鸟儿离开小巢,学校希望你们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能走到更遥远的地方,但是不要忘记母校给于你们的哺育!”
(赏析:这是在司令台上的告别仪式,校长的谆谆教诲,就是临别赠言,也是我们铭记的理由。


曾经我们为能站在司令台上一分钟而奋斗;我们为能在司令台上被念到自己的名字和班级而雀跃;我们为能整齐划一地走过司令台敬礼而苦练……司令台,这个激发我们斗志,舞动我们青春的地方,我们将要与它告别,怎能不留恋?
(赏析:回忆曾经的过往,极力渲染我们告别时那份留恋的原因)
此处的告别,我们面对司令台上矗立的国旗,将手高高举过头顶,眼含热泪,记录着我们的誓言。

别了,我的老师,别了,我的母校。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

哦,告别不是再见,告别是为了再见,告别是为了再重逢,请等着我满载而归的那一刻。

(赏析:小标题的设置,能控制一下内容,将内容与大题目更拉近一些。

“黑板前的守候”一段,添加了同学们站在黑板前老师在同学们面前告别讲话的情形,“守候”所体现的不仅仅是老师曾经的守候,也是我们离别之后不会忘记的思想方面的守候。

“百草园的约定”中,我们与校田地告别,添加了点题之笔之后,内容也与题目相符了;“司令台的誓言”添加了校长在司令台上的讲话,这是种告别仪式,自然与题目相关。

的文章诸多与题目相关的内容,也增添了点题之笔,这样,文章自然就没有跑题之嫌,题目和内容也不貌合神离了。


佳作示范:(三)
那一刻,我长大了
难得与父亲逛街。

父亲常年在外打工,一年难得回家一次;更觉得父亲变得越来越严肃刻板,父子之间已有了深深的代沟;在父亲眼里,我已不再是听话的乖孩子了。

曾经是父亲的自豪,母亲眼里的乖孩子。

小时候,每每给下班的母亲送上拖鞋,给喝茶的父亲递上茶杯,父母的脸上总会荡漾着无限的笑意;他们总会摸着我的头,说“真乖!”“真乖!”那时,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

我们平静地走在繁华的大街上。

谁也不说一句话。

忽然,父亲在一个简陋的小摊前站住。

“多少钱?”父亲微笑着间,有些出人我的意料。

“五块。


“什么,一个破玩艺还要五块?送我都不要,傻瓜才会买。

”我颇愤愤不平。

“拿一个给我。

”父亲显得很兴奋。

他仔细地挑选了一个,放在嘴边,鼓起腮帮,在大街上肆无忌惮地吹了起来。

清脆的唢呐声引来不少人的顿足。

可父亲似乎没有觉察,脸上荡漾着幸福和满足。

我受不了路人嘲笑的眼光,赶紧拉了拉父亲的衣角。

刹那间,父亲的笑容僵住了,嘴角微微动了动,但终于没有说话。

我心里一颤。

曾翻看小时候的一张张照片。

照片上,爸爸嘴里衔着一枚红红的唢呐,鼓着腮帮陶醉地吹,我坐在妈妈的怀里傻笑,一边伸出手去拿唢呐,父母的脸上写满了笑意。

这是一幅多么幸福的画面啊!
不知何时,我学会了顶嘴,学会了将门重重的一撞应对父母的反抗。

喜欢把小事藏起来,刻意保持着与父母的距离。

多少次,看到父亲欲言又止的神情,看到母亲眼流露出的忧郁、无奈与不解,我竟为自己的所谓独立而自豪,我以为自己长大了。

我突然觉得很对不起父亲。

他努力对我好,可我经常无缘无故地惹他生气,无缘无故对他发火,有时反而还责怪他不理解我。

我要带一份惊喜给父亲。

“爸,等我一会。

”丢下发愣的父亲,不一会,我手中多了一份和父亲一模一样的唢呐,我鼓起腮帮,放肆地吹了起来。

幸福立刻从我的唢呐声中飘到父亲的脸上,父亲也得意地吹了起来,我分明看到父亲眼里闪过一丝泪花。

立刻满街都流淌着父子的唢呐声。

其实,很多时候,父亲们很容易满足。

母亲节里一束鲜花,偶尔为疲劳
的父亲泡上一杯香茗……都会令他们感动不已。

此时,我才觉得,我真正地长大了!
名家垂范:(一)
祖母的葵花丁立梅
我总是要想到葵花,一排一排,种在小院门口。

是祖母种的。

祖母伺弄土地,就像她在鞋面上绣花一样:一针下去,绿的是叶,再一针下去,黄的是花。

(赏析:开篇点题,由葵花引出本文所写人物一一祖母。


记忆里的黄花总也开不败。

(赏析:自然过渡,下文的六段话展开联想式插叙。


丝瓜、黄瓜是搭在架子上长的。

扁扁的绿叶在风中婆娑,那些小黃花,就开在叶间,妖娆地笑着。

南瓜多数是趴在地上长的,长长的蔓,会牵引得很远很远。

像对遥远的地方怀了无限向往,蓄着劲儿要追寻了去,在一路的追寻中,绽放大朵大朵黄花。

黄得很浓艳,是化不开的情。

还有一种植物,被祖母称作“乌子”的。

它像爬山虎似的,顺着墙角往上爬,枝枝蔓蔓都是绿绿的,一直把整座房子包裹住了才作罢。

忽一日,哗啦啦花都开了,远远看去,房子插了满头黄花呀,美得让人心醉。

(赏析:以上两段话,又运用直接式插叙,描述了丝瓜、黄瓜、南瓜和“乌子”的生长状态,与葵花形成鲜明对比。


最突出的,还是葵花。

在那些缺衣少食的岁月里,院门前那一排排葵花,在我们心头,投下最明艳的色彩;葵花开了,就快有香香的瓜子嗑了。

这是一种香香的等待,这样的等待很幸福。

葵花结籽,亦有另一种风韵。

沉甸甸的,望得见日月风光在里头喧闹。

这个时候,它的头颅开始低垂,有些含羞,有些深沉,但腰杆仍是挺直的。

一颗一颗的瓜子,一日一日成型饱满,吸足阳光和花香。

葵花成熟起来,蜂窝一般的。

祖母摘下它们,轻轻敲,一颗一颗的瓜子,就落到祖母预先放好的匾子里。

放在阳光下晒,会闻到花朵的香气。

一颗瓜子,就是一朵花的魂啊。

瓜子晒干,祖母会用文火炒熟,这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那个孩子口袋里装一把。

我们的童年就这样香香地过去了。

(赏析:“我”深情地回忆,通过想象再现了祖母对葵花的喜爱。

)凡高在1888年的《向曰葵》里,用大把金黄来渲染葵花。

画中,一朵一朵花,在阳光下怒放,仿佛是“背景上进发出的燃烧的火焰”。

凡高说,那是爱的最强光。

在颇多失意颇多仿的日子里,那大朵的花,给他幽暗沉郁的心,注入最后的温暖。

(赏析:这段话叙述凡高的画作《向日葵》,也属于联想式插叙,通过其作品表现葵花给人爱与温暖,用以衬托祖母的形象。


我的祖母不知道凡高,也不懂得爱的最强光,但她喜欢种葵花。

如今,祖母老了,老得连葵花也种不动了,老家屋前,一片空落的寂静。

七月的天空下,祖母坐在老屋院门口,坐在老槐树底下,不错眼地盯着一个方向看。

我想:那里,一定有棵葵花正在开放,开在祖母的心窝里。

(赏析:回到主体事件,收束全文,再次点明文题,同时使文章表达的情感深入人心。


(方法导引:行文结构模式:描写眼前之景和人-------联想法插叙与前文景与人物相关的事件-------抒发对人对景的感怀。

)名家垂范:(二)
桂花,开了哦莫庆伊
校园里被修整的桂树,规矩地立着。

它们全都默默地等着,等着……一到月份,就全开了。

若不是事先约好,又怎会如此齐整地开了。

(这一猜测妙极,惊喜之情蕴于其中,却不着痕迹)八月的校园里,有一两天会嗅到莫名的香,起初,并没在意。

待满园的桂树洋洋洒洒结了数以万计的花苞时,我终于惊愕她的存在了。

小心地拨弄下一朵两朵,夹入厚厚的书中,淡淡的汁水浸染开来,书页也芳香了。

不禁要想到“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样的情景。

(“惊愕”“小心”这些充满情感的词语很好地勾勒出“我”的微妙的心理体验。

)“放学了,穿行于小巷的暮色中,那是又一种馨香。

斜挎着书包,鞋跟小心地敲击着石板小路,怕惊扰这一巷的宁静。

眼前有三两株桂树,心中是满怀的桂香。

幽幽的,纯静的,像你梦里的佳人。

有亮丽的衣服,光彩的配饰,却探不清那气韵;像呢喃在空气里的细语,有温暖的感觉,甜蜜的心绪。

(以“梦中的佳人”喻“色”,以“呢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