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审美教育书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审美目的:和谐自由
——论席勒的《审美教育书简》席勒在美学史上的定位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康德和黑格尔之间的桥梁,但实际情况并不仅如此。
自康德以他先验的逻辑思维方式对美作了本质上的探索后,人对美的本质认识已逐渐澄清,但康德对审美的定位并不是很明确。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一书中着重探讨了审美的作用,认为审美是人达到和谐自由本质状态的关键。
美是什么?美的目的是什么?读完《审美教育书简》,席勒并没有说明美是什么,但可以从文章中看出席勒对于美的观念是建立在康德的基础上的。
席勒在《审美教育书简》中着重对审美何为即审美的目的这一问题作了解答。
以美育为手段,把分裂的人重新恢复到完整和谐自由的人。
一、人的分裂:席勒审美教育思想的基点
我觉得:席勒对人的分裂的论述是他强调审美教育的逻辑起点。
他生活的时代正是启蒙运动在欧洲发生重大影响的时代,特别是发生法国启蒙运动和法国大革命给席勒产生了极大的震动。
对人的个性的觉悟,对“自由、平等和博爱”的强烈追求成为那一代先哲们关注的首要问题。
但法国大革命并没有解决人的分裂的这一问题。
他以诗人敏感及哲学家的敏锐,在对法国大革命失望的心态中,看出了当时的社会,尤其是十八世纪的德国仍然是上层腐朽、下层粗野,并指出腐朽比粗野对于人类进步有更多的危害性。
当时代的人的这种分裂,使他向往古希腊的人。
认为古希腊人是完整的人,在希腊的城邦中,人们既能过着个体的独立的生活,又能在必要时结合成为整体,个体不因为独立的欲求而忽视整体的存在,整体也不因整合要求而忽略个体的独立。
总之个体是社会的成员, 社会是许多个体组成的社会。
以上的这两种和谐,才真正构成了古希腊社会的素朴与和谐。
两者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希腊的国家里,每个个体都享有独立的生活,必要时又能成为整体;希腊国家的这种水蛭性如今已被一架精巧的钟表所代替,在那里无限众多但都没有生命的部分拼凑在一起,从而构成了一个机械生活的整体。
现在,国家与教会、法律与道德习俗都分裂开来了:享受与劳动、手段与目的、努力与报酬彼此脱节了。
人永远被束缚在整体的一个孤零零的小碎片,人自己也只好把自己造就成一个碎片。
他耳朵里听到的永远只是他推动的那个齿轮发出的单调乏味的嘈杂声,他永远不能发展他本质的和谐。
他不是把人性印在他的天性上,而是仅仅变成他的职业。
人就像一块块的小碎片,在偶然、易逝的分裂状态中失去了永恒的价值。
因此,席勒美育的着重点就是试图寻找使人回归完整的途径,使人在这种人格的完满中达到自由。
二、美育的重要性:二元对立
读完《审美教育书简》,可以看出席勒试图强调的美育的重要性,以及其表达出来的二元对立性理论。
席勒认为,正是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二者的界限分明性使得二者的结合成为可能,而二者在文化教养充分发展的情况下就结合成为游戏冲动,摆脱了原有的强制性而恢复自由。
同时,感性冲动的对象——“生活”与理性冲动的对象——“形象”也统一在游戏冲动的对象——“活的形象”中。
在审美中,感性因素与理性因素得以统一。
美的形象引起我们的情感,同时也引起我们对于美的形象的认识。
“美既是我们的状态又是我们的行为。
” 由此,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在“美”或“审美”之中得到了调和。
此处,席勒明显承袭了康德的“审美无功利”以及“审美是愉悦的游戏”的观点。
他所谓的
审美状态具有“无目的的合目的性”,即超越规则又符合规则。
这样,美的特殊性就完全地体现了出来,在对立与相容之间开辟了一方特殊空间。
审美的充实的可规定性,使得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有了前提条件。
这种既在其内又超脱其外的状态,也正是人性最和谐完满的状态。
这种人性观点也类似于我国传统哲学中提出的“中庸”概念。
三、和谐自由:审美教育的终极目标
在《审美教育书简》中,席勒对人的分裂、感性冲动与理性冲动的冲突,最终将落实到审美何为,即美育的目的:审美教育回归到艺术上。
艺术是审美的载体,通过对艺术的审美追求达到人的完整、和谐、自由的目标。
因为事实上对人性的“完整性”追求,正是席勒《审美教育书简》探索的核心之所在。
这个核心的根本任务和意义就在于,它要恢复和完善人的天性——人的“完整性”。
读完《审美教育书简》,我认为审美是人达到完善的一种手段。
席勒认为需要不断地完善人性, 提高人格的高尚性,使人的天性趋于完善。
审美呈现是标志人性真正自由的开始,审美呈现本身就是审美游戏的对象和内容,“审美游戏”是以审美呈现作为其审美乐趣的。
席勒认为要想真正达到这种审美呈现,人性的主体就须得到充分的施展,就须有更高的抽象能力,和更多的心胸自由以及更强的意志生命力。
审美游戏本身也还有一个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
最初以外界事物为乐,最后以自己为乐,而这又分为两步:开始是通过属于人的东西,最后是通过人本身。
审美游戏到了高级阶段,美本身就成为人追求的对象,这时就建立起美的假象王国。
这个王国不同于以感性为基础的力的可怕王国,也不同于以理性为基础的法则的神圣王国;在这里,人摆脱了一切(包括物质的与道德的)强制,通过自由给予自由是它的基本法则,平等的理想得到实现。
总之,席勒在前人,尤其是康德思想的基础上,对美学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把美学的单纯形而上学的理论研究引向客观的社会实践,强调美育在社会实践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将审美教育看作是解决社会问题却使人性趋于完整的主要手段。
正如他所说:“人们在经验中要解决的政治问题必须假道美学问题,因为正是通过美,人们才可以走向自由。
”在那个时代,席勒的美育思想与社会的激烈变革也许显得些许书卷气,但在今天这个物质充足的现代工业社会里,人们被异化为“单向度的人”,审美教育对于保持人之为人的价值尤其重要,只有在审美教育中才能保持人格的和谐完整,才能使人们向着自由的彼岸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