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附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下册中国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2020年5月
一、选择题
1、隋朝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
A、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B、加强水利灌溉
C、供隋炀帝到江都巡游
D、为了对高丽战争
2、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A、秦始皇
B、隋炀帝
C、唐太宗
D、明太祖
3、隋朝大运河全长2 000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其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余杭
D、涿郡
4、隋朝是个短命王朝,仅传二世即亡。

你认为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应该是()
A、权臣当道
B、隋炀帝的暴政
C、土地兼并严重
D、隋末农民起义
5、杜甫的诗句“忆昔与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是描述哪一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社会状况()
A、唐玄宗
B、唐太宗
C、隋文帝
D、武则天
6、敢于直言,前后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
A、房玄龄
B、杜如晦
C、姚崇
D、魏征
7、唐代陶瓷业闻名于世界的工艺珍品是()
A、唐三彩
B、白瓷
C、青瓷
D、景德镇瓷器
8、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被称为“诗仙”的是()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王维
9、唐代大诗人杜甫被人们称为()
A、诗仙
B、诗王
C、诗祖
D、诗圣
10、在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相关联的交往对象(国家)是()
A、天竺
B、新罗
C、波斯
D、日本
11、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

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印度的历史,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史记》
B、《大唐西域记》
C、《马可•波罗行记》
D、《资治通鉴》
12、唐玄宗统治后期,贪图享乐,不理政事,最终导致边将叛乱,唐朝从此日趋衰落。

历史上把这一叛乱称为()
A、大泽乡起义
B、隋末农民起义
C、安史之乱
D、唐末农民起义
13、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是通过()
A、农民起义夺权
B、外戚夺取政权
C、大将发动兵变
D、少数民族入主中原
14、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一下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A、战争频繁
B、双方和平共处
C、时战时和
D、互不来往,闭关锁国
15、决定宋金对峙局面形成的事件是()
A、南宋的建立
B、郾城大捷
C、宋金和议
D、岳飞被害
16、民族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的重要特征。

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是()
A、辽
B、西夏
C、金
D、元
17、世界上最早的纸币,首先出现在北宋的()
A、中原地区
B、浙江地区
C、云贵地区
D、四川地区
18、北宋兴起,后来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
A、杭州
B、苏州
C、景德镇
D、明州
19、经济重心南移到何时最后完成()
A、唐朝中后期
B、北宋
C、南宋
D、元朝
20、1087年,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安西都护府
21、蒙古族建立的朝代是()
A、元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22、由分裂走向大统一的朝代不包括()
A、秦朝
B、隋朝
C、元朝
D、宋朝
23、成吉思汗被毛泽东称为“一代天骄”,下列属于他的历史功绩的是()
A、建立元朝
B、统一蒙古
C、修筑长城
D、开发江南
24、元朝的建立者是()
A、成吉思汗
B、窝阔台
C、忽必烈
D、阿保机
25、我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26、历史上元朝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行政机构是()
A、中书省
B、行省
C、宣政院
D、澎湖巡检司
27、元朝疆域辽阔,为了加强统治实行了什么制度()
A、中书省
B、行省
C、宣政院
D、御史台
28、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加强了对台湾的管辖,当时称台湾为()
A、中都
B、琉球
C、流求
D、夷洲
29、瓦子在宋代城市盛行,主要是因为()
A、士大夫的提倡
B、市民阶层不断壮大
C、农民的需要
D、达官贵人的需要
30、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A、《声声慢》
B、《资治通鉴》
C、《念奴娇》
D、《窦娥冤》
31、宋代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A、诗
B、词
C、曲
D、小说
32、费老师在介绍我国古代某一朝代市民生活的讲座中,多次提及“瓦子”“勾栏”。

由此推断,这一朝代应是()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33、了传承民族文化,彰显民族特色,我国增设清明节、端午节等为法定节假日。

这些节日早在宋代都有了,那时最受重视的节日是()
A、重阳节
B、元旦
C、元宵节
D、中秋
34、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是()
A、陶渊明
B、王昭君
C、李清照
D、辛弃疾
35、宋朝时期,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市民文化生活也丰富起来。

东京城内出现了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称为()
A、市
B、瓦子
C、勾栏
D、邸店
二、综合题
36、2016年G20峰会在杭州举行,杭州将运河文化展现给世界,令参加G20杭州峰会的记者们感叹:大运河中流淌的就是中华千年的文化。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材料二:“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1)上述材料是对哪一著名水利工程的评价?
(2)材料二中的“涿郡”“余杭”各指现在的什么地方?
(3)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该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是()
A、灌溉
B、泄洪
C、运输
D、饮水
(4)该水利工程是谁在位时开通的?有什么历史作用?
3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朐襟开放、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材料二:“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一(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郭沫若诗
(1)材料一中的这位“伟大僧人”是谁?他的一生与佛学密不可分,他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什么?鉴真的贡献有哪些?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答案】A
【考点】繁盛一时的隋朝
【解析】【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在位时期开凿了隋朝大运河,所以答案是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朝大运河的相关知识。

2、【答案】B
【考点】繁盛一时的隋朝
【解析】【分析】605年——610年,隋炀帝在位时开凿了大运河,其在位时的残暴统治,最终引发了隋末农民起义,导致了隋朝的灭亡。

因此有人认为隋朝是因大运河灭亡。

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隋炀帝有关历史的内容。

3、【答案】B
【考点】繁盛一时的隋朝
【解析】【分析】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隋朝大运河不经过长安。

AC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择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4、【答案】B
【考点】繁盛一时的隋朝
【解析】【分析】A项权臣当道和C项土地兼并严重都是隋炀帝暴政的表现。

D项隋末农民起义是隋炀帝暴政的结果。

隋炀帝的暴政引发隋末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因此,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是隋炀帝的暴政。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灭亡的最根本原因。

5、【答案】A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根据诗句中的“开元全盛日”可知是开元盛世时期。

A项唐玄宗的年号是开元,他统治前期,唐朝达到极盛时期,与题干相符;B项唐太宗年号是贞观,他统治时期出现的治世成为“贞观之治”,与题干不符;C项隋文帝统治时期的治世局面成为“开皇之治”,与题干不符;D项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清明景象被称为有“贞观遗风”,与题干不符。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开元盛世相关知识。

6、【答案】D
【考点】贞观之治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曾经向唐太宗进谏200多次的大臣是魏征。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魏征。

7、【答案】A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陶瓷业在唐朝有重要发展,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和唐三彩最为有名。

唐三彩是世
界工艺的珍品。

故选A。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三彩。

8、【答案】A
【考点】辉煌的隋唐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诗人李白性格豪放,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河的壮丽诗篇。

人们称他为“诗仙”。

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答案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诗人李白的相关史实。

9、【答案】D
【考点】辉煌的隋唐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唐朝大诗人杜甫的诗语言精炼凝重,艺术技巧高超,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复杂、动荡的历史,被称为“诗史”。

ABC不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唐朝诗人杜甫。

10、【答案】D
【考点】对外友好往来
【解析】【分析】阅读题文所给提示信息:唐朝对外交往中,与“遣唐使”“鉴真东渡”等历史信息。

结合历史知识分析:公元630年至834年的二百余年间,日本派19次遣唐使来华,。

这充分证明了当时日本对唐文化的重视,同时也说明了唐朝经济、文化的发展程度。

鉴真六次东渡日本后,由他设计和指导,在奈良建筑了唐招提寺,反映了当时唐朝建筑技术的最新成就。

因此只有选项符D合题意,故选D。

【点评】此题考查日本相关的知识点。

11、【答案】B
【考点】对外友好往来
【解析】【分析】唐朝时,中国与天竺交往频繁,玄奘西游天竺取经,著有《大唐西域记》一书,是研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历史和佛学的重要典籍。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

12、【答案】C
【考点】开元盛世
【解析】【分析】唐玄宗后期,贪图享乐,宠信并重用李林甫等奸臣,终于导致安史之乱发生,唐朝开始衰落。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唐玄宗统治后期唐朝出现的安史之乱的史实。

13、【答案】C
【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夺取政权,建立北宋,所以此题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北宋政权建立的方式的认识。

14、【答案】C
【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结合课本所学可知,北宋辽、西夏之间是有战有和,以和为主。

故AB说法错误,C说法正确;闭关锁国指的是对外政策,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是民族关系,故D说法错误。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北宋与辽、西夏之间的关系。

15、【答案】C
【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41年,宋金达成和议,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划定分界线。

宋金对峙局面形成。

ABD都发生在宋金对峙之前,排除ABD,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南宋与金的议和。

16、【答案】C
【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宋金议和,南宋向金称臣,双方以大散关和淮水一线为分界,形成宋金对峙局面。

宋金和议又称绍兴和议,签订双方是南宋和金。

金是女真族建立的政权,故答案选择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与南宋对峙的女真族政权。

17、【答案】D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交子,最早出现于北宋前期的四川成都地区,是世界最早使用的纸币。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纸币的出现。

18、【答案】C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景德镇兴起于北宋时期,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到明朝时以生产青花瓷而出名。

ABD和瓷都无关,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景德镇的有关知识。

19、【答案】C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南方经济逐步赶上北方,我国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到南宋时期,我国经济重心南移完成,答案为C。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相关知识。

20、【答案】A
【考点】经济重心的南移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司,管理海外贸易。

BC是元朝设立,D是唐朝设立。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海外贸易状况。

21、【答案】A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蒙古族的忽必烈建立元朝,隋朝是隋文帝杨坚建立,唐朝是唐太祖李渊建立,宋朝是宋太祖赵匡胤建立。

B、C、D三个都是汉族建立。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的识记、再现能力。

22、【答案】D
【考点】民族政权并列的时代
【解析】【分析】首先抓住关键词“由分裂走向大统一”。

根据所学的知识可知,秦朝是结束了我国春秋战国的长期分裂局面走向统一;隋朝是结束了魏晋南北朝的长期分裂局面走向统一;元朝时结束了两宋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走向统一;北宋时我国并立政权有辽、西夏、大理等;南宋时我国并立政权有金、西夏等。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23、【答案】B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可知,铁木真统一蒙古,并在1206年建立蒙古政权,被尊为成吉思汗。

建立元朝的是忽必烈,修筑长城的是秦始皇,开发江南和成吉思汗无关,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项。

【点评】本题考查成吉思汗的相关知识。

24、【答案】C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汗位,于1271年改年号为元。

故元朝的建立者是忽必烈。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项。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相关知识。

25、【答案】C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实行有效的统治,元世祖实行行省制度。

宋朝没有统一全国,AD的疆域不如元朝辽阔。

所以答案是C。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元朝的有关知识。

26、【答案】D
【考点】海峡两岸交往
【解析】【分析】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琉球。

为了加强对台湾的管辖,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管辖澎湖和琉球。

中书省属于元朝的中央机构,B是元朝的地方机构,C是管辖西藏的机构。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台湾的史实。

27、【答案】B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元朝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元朝在地方行政上创置行省制度。

除称为“腹里”的地区(指大都及其周围地区)由中书省直辖外,其余地区分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派遣官员管辖。

行省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一大变革,“省”作为地方一级行政区的名称为后世沿用。

ACD不符合题意,故本题选B。

【点评】本题考查元朝的行省制度。

28、【答案】B
【考点】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解析】【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台湾的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湾自古就是中国的领土,元朝时台湾称作琉球。

中都是北京,夷洲是三国时期对台湾的称呼,流求是隋朝对台湾的称呼。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关台湾的史实。

29、【答案】B
【考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解析】【分析】本题考察学生对宋代娱乐生活得到认识,根据所学知识,瓦子又称“勾栏”、“瓦肆”、“瓦舍”,为表演场所,以极其丰富的曲艺说唱杂技为表演内容,一种更为大众消费的享受娱乐项目异军突起。

瓦子形成的原因是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在城市市民阶层形成而不断发展壮大,市民生活丰富起来,他们的休闲娱乐场所就逐渐形成规模,故选B。

【点评】本题考察学生对宋代娱乐生活得到认识,。

30、【答案】D
【考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剧作家人才辈出,其中最优秀的是关汉卿。

关汉卿生活在金末元初,他多才多艺,了解人民疾苦,熟悉民间语言,这为他的创作注入了活力,一生创作了大量剧本,流传至今的有十多种,代表作有悲剧《窦娥冤》。

A的作者是李清照;B的作者司马光;C的作者苏轼。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元曲。

31、【答案】B
【考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在文学上主要是词的繁荣。

A是唐朝的主要文学形式,C是元朝的主要文学形式,D是明清的主要文学形式。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词的准确认识。

32、【答案】D
【考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解析】【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

“瓦子”是北宋东京城内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瓦子里面还有专供演出的圈子叫“勾栏”。

ABC时期未出现瓦子,故此题答案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南方经济繁荣等相关史实的准确识记。

33、【答案】B
【考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解析】【分析】伴随着城市的繁荣,市民阶层的壮大,中秋节、元宵节、元旦等节日在宋朝就已经有了,最受重视的节日是是元旦,所以答案是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34、【答案】C
【考点】灿烂的宋元文化
【解析】【分析】联系已学知识可知,宋朝时期在文学上主要是词的繁荣。

李清照是两宋之交最著名的女词人,她的词以清新著称,感情真挚。

A是东晋的历史人物,B是西汉的历史人物,D是南宋
的词人。

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宋词的准确认识。

35、【答案】B
【考点】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解析】【分析】宋代城市中的瓦舍是固定的娱乐场所,里面有人说书、唱曲、卖饮料、相面算卦、杂耍、表演等等,这反映了宋代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据此分析ACD不符合题意,选项中B符合题意,所以选B。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宋代的社会生活。

二、综合题
36、【答案】(1)大运河。

(2)涿郡:北京;余杭:杭州。

(3)C
(4)隋炀帝。

大运河的开通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考点】繁盛一时的隋朝
【解析】【分析】(1)依据材料一的“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和材料二的“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则材料评价的是隋朝大运河。

(2)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涿郡是今北京,余杭是今杭州。

(3)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隋朝实现了国家统一,开凿了北起涿郡,南至余杭的大运河。

大运河的开凿,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材料二体现出隋朝大运河的运输作用。

故选C。

(4)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大运河。

(2)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隋朝大运河开凿的重大意义的准确识记。

(4)本题主要考查隋朝大运河的相关史实。

37、【答案】(1)僧人:玄奘。

学府:那烂陀寺。

著作:《大唐西域记》。

(2)事件:鉴真东渡。

贡献:在日本传播唐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考点】对外友好往来
【解析】【分析】(1)根据材料一中“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位僧人是玄奘。

玄奘于贞观元年一人西行五万里,历经艰辛到达印度佛教中心那烂陀寺取真经。

他编撰的《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物产、习俗等,这是玄奘为后世留下的佛学经典著作。

(2)前一问根据材料二中“鉴真”“奈良城”可知,描述的中日民间交往事件是鉴真东渡;后一问根据材料二“舍己为人传道一,唐风洋溢奈良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鉴真的贡献在于:在日本传播唐文化;他精心设计的唐招提寺,被日本视为艺术明珠。

【点评】(1)本题主要考查玄奘。

(2)本题主要考查鉴真东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