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杭州学军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杭州学军中学语文高三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历史上看,建筑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石构建筑,一类是木构建筑。
前者遍及世界各大洲,包括我国周边的东南亚和西亚诸国;后者则主要存在于中国以及朝鲜和日本。
石构建筑由于材质的原因,不易腐朽或毁坏;即使因客观原因如雷击或战争等毁坏了,也能留下残垣断壁或曰废墟,几千年而不灭。
木构建筑则不同,即使没有天灾人祸,也容易朽蚀,故千年以上的木构建筑遗存极少。
石构建筑毁坏后留下的废墟,多少年后仍历历在目,好像真的成了“凝固的音乐”。
它们辉煌的过去越来越勾起人们的怀念,而它们的悲剧性遭遇也越来越唤起人们的叹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残垣断壁在人们的心目中不仅不是垃圾,而且是宝贵的精神遗产,受到普遍的尊重和珍惜。
这就形成一种文化,即“废墟文化”.
(摘编自叶廷芳《再谈废墟之美》)
材料二:
这是一座战争遗迹保留最多,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的二战名城。
1938年春的台儿庄大捷,使台儿庄一战扬名天下,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作为世界著名的二战纪念城市,斯大林格勒仅存1处蛋糕房遗迹,华沙仅保留2处战争遗迹,而台儿庄有53处战争遗迹保存完好。
台儿庄通过古城重建,在保护原有战争遗迹的基础上,按原样恢复受到损毁的战场遗址,建成了世界上二战遗迹最多、保存最完好的纪念城市。
(摘编自新浪山东《昔日抗战英雄城台儿庄,今日旅游度假天堂》)
材料三:
消失的古建筑是否可以重建,一直是一个饱受争议的话题。
1964年通过了《威尼斯宪章》。
在世界文化遗产的认定中,“真实性”这条核心原则就是来源于《威尼斯宪章》。
因此,随着我国签署加入《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禁止重建”开始出现在我
国的法律法规中。
近年来,随着国际上对文化多样性保护的进一步深入,文化遗产的重建已成为国际热点话题。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原司库及以色列文物考古局原局长乔拉·索拉先生甚至提出他要发展一种新的关于重建的理论,以取代《威尼斯宪章》“只同意原物原位归安”的原则。
目前国际和国内的已有的古建筑重建大致可以被划分为保护、研究、展示三个类型。
基于保护进行的重建活动,其主要的保护对象有三个方面:一是对文物本体的保护。
典型案例有丽江古城震后、汶川“5·12”震后和尼泊尔地震后对文物建筑的恢复重建等。
二是对文化本身的保护。
最典型的案例就是波兰的华沙历史中心重建。
在“二战”中,纳粹德军摧毁了这座城市,全城85%的地段被荡平。
此后,波兰人民拒绝了建设现代主义首都的规划建议,凭借着战前精确的测绘图纸和照片资料,全面恢复了华沙历史中心。
华沙历史中心成为第一批世界文化遗产。
三是对文化传承的保护。
这类案例特别多,如历史街区、民族村寨、历史村镇等。
基于研究进行的古建筑重建大部分是针对考古所进行的复原。
最有代表性的案例是日本奈良平成宫大极殿和朱雀门的重建。
日本严格按照相同材料、相同工艺重建了这两处建筑,其中朱雀门的做法更为严格地遵照原有建筑形态和做法,而大极殿则在屋顶天花部分的彩绘、门窗的做法上使用了一些当代的元素。
我国甘肃秦安大地湾遗址复原房址、陕西宝鸡北首岭遗址复原房址也是。
从某种意义上讲,不管是因保护还是研究所进行的重建行为,都可以进行展示。
因此,重建不再被定义为一种保护措施,而被视为一种展示行为归入新增加的“合理利用”。
(选编自白海峰《遗产旅游中的古建筑重建:该不该》)
1.下列不属于“古建筑重建”范围的一项是
A.那些历历在目的石构建筑的残垣断壁。
B.保留经过战火洗礼而留下的城市遗迹。
C.由于现实发展需要而被搬迁建造的旅游资源。
D.为保障建筑群的完整性对少量被毁的建筑进行恢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废墟只有具备了宏伟的外形显示昔日的辉煌,经历足够的损毁以表明辉煌已逝才能成为古建筑遗迹。
B.台儿庄的重建和华沙的重建有着惊人的一致性,相信未来的某一天台儿庄也有望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可能。
C.尽管古建筑的重建饱受争议,但从社会发展和现实生活需求的角度而言,大量事实说明了重建行为的可行性。
D.基于研究的古建筑修复强调了保持原有状态的本真性,尽量做到整旧如旧,可从客
观上讲,这种修复是很难百分之百做到的。
3.这三则材料围绕的共同话题是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蚕(节选)
茅盾
“宝宝”都上山了(指蚕爬上稻草杆子,准备吐丝结茧),老通宝他们还是捏着一把汗。
他们钱都花光了,精力也绞尽了,可是有没有报酬呢,到此时还没有把握。
虽则如此,他们还是硬着头皮去干。
“山棚”下爇了火,老通宝和儿子阿四他们伛着腰慢慢地从这边蹲到那边,又从那边蹲到这边。
他们听得山棚上有些屑屑索索的细声音,他们就忍不住想笑,过一会儿又不听得了,他们的心就重甸甸地往下沉了。
这样地,心是焦灼着,却不敢向山棚上望。
偶或他们仰着的脸上淋到了一滴蚕尿了,虽然觉得有难过,他们心里却快活:他们巴不得多淋一些。
“上山”后三天,息火了。
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忍不住,偷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她的心立刻卜卜地跳了。
那是一片雪白,几乎连“缀头"都瞧不见;那是四大娘有生以来从没见过的“好大蚕花"呀!老通宝全家立刻充满了欢笑。
同样的欢笑声在村里到处都起来了。
二三十人家都可以采到七八分,老通宝家更是比众不同,估量来总可以采一个十二三分。
接着是家家都“望山头”了,各家的至亲好友都来“望山头”。
老通宝的亲家张财发带了小儿子阿九特地从镇上来到村里。
"通宝,你是卖茧子呢,还是自家做丝?”
老通宝随口回答道:“自然卖茧子。
"
张老头却拍着大腿叹一口气,忽然地站了起来,用手指着村外那一片秃头桑林后面耸露出来的茧厂的风火墙说道:“通宝,茧子是采了。
那些茧厂的大门还关得紧洞洞呢!今年茧厂不开秤!”
老通宝忍不住笑了,他不肯相信。
他怎么能够相信呢?难道那“五步一岗”似的比露天茅坑还要多的茧厂会一齐都关了门不做生意?
张老头子也换了话,东拉西扯讲镇里的“新闻”。
最后,他代他的东家催那三十块钱的债。
为的他是“中人”。
然而老通宝到底有点不放心。
他赶快跑出村去,看看最近的两个茧厂,果然大门紧闭,不见半个人;照往年说,此时应早已摆开了柜台,挂起了一排乌亮亮的大秤。
老通宝心里也着慌了,但是回家去看见了那些雪白发光很厚实硬古古的茧子,他又忍不住嘻开了嘴。
上好的茧子!会没有人要,他不相信。
可是村里的空气一天一天不同了。
才得笑了几声的人们现在都是满脸的愁云,往年这时候,“收茧人”像走马灯似的在村里巡回,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请债主们就收了茧子罢,债主们板起面孔不理。
全村子都是嚷骂、诅咒和失望的叹息!“真正世界变了!”老通宝捶胸跺脚地没有办法。
然而,茧子是不能搁久了的,总得赶快想法:不是卖出去,就是自家做丝。
村里有几家已经把多年不用的丝车拿出来修理,打算自家把茧做成了丝再说,老通宝便也和儿子媳妇商量道:“不卖茧子了,自家做丝!什么卖茧子,本来是洋鬼子行出来的!”
“我们有四百多斤茧子呢,你打算摆几部丝车呀!”
四大娘首先说了。
她这话是不错的。
五百斤的茧子可不算少,自家做丝万万干不了。
请帮手么?那又得花钱。
阿四是和他老婆一条心。
小儿子阿多抱怨老头子打错了主意,他说:“早依了我的话,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多么好!”
老通宝气得说不出话来。
终于一线希望忽又来了。
同村的黄道士不知从哪里得的消息,说是无锡脚下的茧厂还是照常收茧。
于是老通宝去找那黄道士详细问过了以后,便又和儿子阿四商量把茧子弄到无锡去卖。
阿四也同意了。
他们去借了一条赤膊船,买了几张芦席,赶那几天正是好晴,又带了阿多。
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
五天以后,他们果然回来了;但不是空船,船里还有一筐茧子没有卖出。
原来那茧厂挑剔得非常苛刻。
老通宝他们实卖得一百十一块钱,除去路上盘川,就剩了整整的一百元,不够偿还买青叶所借的债!老通宝路上气得生病了,两个儿子扶他到家。
打回来的八九十斤茧子,四大娘只好自家做丝了。
她借了丝车,又忙了五六天,家里米又吃完了。
叫阿四拿那丝上镇里去卖,没有人要;上当铺当铺也不收。
说了多少好话,总算把清明前当在那里的一石米换了出来。
就是这么着,为春蚕熟,老通宝一村的人都增加了债!老通宝家为的养了五张布子的蚕,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就此白赔上十五担叶的桑地和三十块钱的债!一个月光景的忍饥熬夜不算!
1932年11月1日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分析与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老通宝的儿媳四大娘再也不忍不住,偷地挑开芦帘角看了一眼。
她的心立刻卜卜的跳了”。
表现出她急切、紧张而又兴奋的心情。
B.亲家张财发来“望山头“,给老通宝带来了“今年茧厂不开秤”的消息,另外,他还有一个重要任务——代东家来向老通宝催债。
C.小儿子阿多抱怨老通宝打错了主意,应该“扣住自己的十五担叶,只看一张洋种”就不会造成如此大的损失,表现了他的远见和智慧。
D.春蚕成熟得好,一村的人却都受到了损失,老通宝家“采了十多分的好茧子”,反而增加了债务,这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状况。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年没见半个`收茧人',却换替着来了债主和催粮的差役”,为下文老通宝不得不去无锡卖茧子做了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B.文中有意使用“宝宝”“山棚”“上山““缀头”"浪山头”等方言及蚕事用语,突出了小说浓郁的乡一人气息和鲜明的地域色彩。
C.“他们这卖茧子的远征军‘就此出发”,运用双关手法,用语幽默,既表现老通宝卖茧子的决心,也暗示他们此行的艰难。
D.在无锡茧厂卖茧子的过程,作者只作了简单的交代——“原来那厂挑剔得非常苛刻”,并未详写,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3.请简要分析文中老通宝的心理变化过程。
4.茅盾认为现实主义文学必须是时代的反映,请结合这句话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今天的社会环境中,大众文化在大众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的弊端也越来越明显。
比如,它的娱乐性使得民众更少地思考,它的五花八门使得民众沉入信息的海洋中无所适从,它的来自个人的不可确定性和庸俗与低级趣味的嗜好与追求也变得越来越明显。
精英文化曾经是大众文化之前备受世界宠爱的东西,但是,随着大众文化的崛起,精英文化的声音越来越微弱。
精英文化是一种具有思考性与担当精神的文化,它对于如何提升大众文化的内涵与品质越来越重要。
精英文化的“前瞻性”与大众文化的“世俗性”势必造成两者间的冲突。
“先知性”是作为社会精英的中国知识分子所一直强调的,他们作为敏感的先觉者,把自己所感到的变革气息诉诸笔端,反馈给广大民众,最为著名的例子当属新文化运动。
而与此相对应,大众文化由于自身的商业性和世俗化倾向,表现出明显的功利目的和市场品性,因此冲突成为必然。
精英文化的“高雅追求”与大众文化的“世俗追求”导致了两者的冲突。
中国文化自《诗经》的风雅精神开始就一直执着于高雅追求。
而大众文化则带着鲜明的标准化倾向,即从多数人的一般需求特征和接受水平出发,同时它还兼有娱乐性,追求诉诸感官的娱乐效果。
这些都决定了这对矛盾的存在。
而精英文化的“自律性”与大众文化的“他律性”之间更是存在不可调和的矛盾。
“自律性”是中国知识分子薪火相传的特征,无论是“建安风骨”还是“正始之音”都
受一种内在文化品格的限制,并形成了具有一定特征的创作自觉。
而大众文化则完全没有这些,更多的是受外在技术及市场需求等因素的影响,这就是所谓的“他律性”。
这对矛盾可以说是创作领域一切冲突的根源所在。
但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精英文化的土壤源于大众文化。
我国千古名篇《诗经》中的作品,原本是当时的民谣俚曲,在经过文化精英的整理加工后得到提升,成为后世的风雅之师;《水浒传》《西游记》等小说,京剧等戏剧,中国传统工艺等,原都是来自民间的大众文化,经过文化精英的整理加工后现在则成了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成了雅文化。
应该说,精英文化在大众文化中吸取营养,反过来提升大众文化的品位,借以提升我们的欣赏品位与民族文化素质,尤其是在我们今天社会发展中,形成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中显得格外重要。
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同是作为文化形态,我们愿意看到的是文化能够对人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引导和教育作用。
无论是大众文化的精英化还是精英文化的大众化,二者的相互融合和渗透过程是在不断发生的。
我们希望看到的是精英文化能够影响尽可能多的人,同时大众文化也能够进一步纯净化和高雅化,那么,我们整个社会的文明便又迈出一大步了。
(摘编自魏继新《论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当今,大众文化虽世俗,但越来越凸显它的重要作用;精英文化虽然曾备受人们的宠爱,但已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B.精英文化体现了知识分子的思考与担当,有前瞻性;大众文化立足于多数人的一般需求特征和接受水平,有娱乐性。
C.精英文化对于城市文化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有重要作用,更能提升我们的欣赏品位与民族文化素质;大众文化则不能。
D.精英文化强调“自律”,大众文化强调“他律”。
大众文化的眼里只有市场的需求,全然没有内在文化品格的限制。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在肯定大众文化的重要性后论述其弊端,进而呼吁精英文化发挥应有的作用。
B.文章从多个层面对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进行了对比分析,论证了大众文化的优势。
C.文章列举《水浒传冰西游记》等作品,旨在论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之间的内在联系。
D.如何使今天整个社会文明迈出一大步,是作者分析、论证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目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众文化的一大特点是娱乐性,其问题往往表现为缺少思想内涵,迎合大众的趣味、爱好与需要,格调低下。
B.新文化运动时期的精英分子,对时代变革敏感,他们的认识具有前瞻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广大民众。
C.“自律性”与“他律性”之间的矛盾难以调和,这是精英文化“高雅追求”与大众文化“世俗追求”冲突的根源。
D.大众文化能为精英文化的发展提供土壤和营养,精英文化则能通过自身的高雅追求提升大众文化的内涵与品质。
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郑,字文明,余庆从父
..、
..行也。
幼有奇志,善属文,所交皆天下有名士。
擢进士
宏辞高第。
张延赏帅剑南,奏署掌书记。
入为起居郎、翰林学士。
德宗自兴元还,置六军统军视六尚书,以处功臣,除制用白麻付外。
又废宣武军,益左右神策,以监军为中尉。
窦文场恃功,阴讽宰相进拟如统军比。
当作制,奏言:“天子封建,或用宰相,以白麻署制,付中书、门下。
今以命中尉,不识陛下特以宠文场邪?遂著为令也?”帝悟,谓文场曰:“武德、贞观时,中人止内侍,诸卫将军同正赐绯者无几。
自鱼朝恩以来,无复旧制。
朕今用尔不谓无私,若麻制宣告,天下谓尔胁我为之。
”文场叩头谢。
更命中书作诏,并罢统军用麻矣。
明日,帝见曰:“宰相不能拒中人,得卿言乃悟。
”顺宗病,不得语,王叔文与牛美人用事,权震中外,惮广陵王雄睿,欲危之。
帝召草立太子诏,纲不请辄书曰:“立嫡以长。
”跪白之,帝颔乃定。
宪宗即位,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迁门下侍郎。
始,卢从史阴与王承宗连和,有诏归潞,从史辞潞乏粮。
李吉甫密谮漏言于从史,帝怒,召学士李绛语其故,且曰:“著何而处?”绛曰:“诚如是,罪当族。
然谁以闻陛下者?”曰:“吉甫为我言。
”绛曰:“任宰相,识名节,不当如犬彘枭獍与奸臣外通。
恐吉甫势轧内忌,造为丑辞以怒陛下。
”帝良久曰:“几误我!”先是,杜黄裳方为帝夷削节度,强王室,建议裁可,不关决于,常默默。
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
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文宗太和中,年老乞骸骨
...,以太子太傅致仕。
卒,年七
十八。
本以儒术
..进,守道寡欲,所居不为烜赫事,以笃实称。
善名理学,世以耆德推之。
(选自《新唐书·郑传》,有删节)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B.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C.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中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D.居位四年/罢为太子宾客/久乃检校礼部尚书/出为岭南节度/使后累迁河申节度/入为御史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兼太子少保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父为伯父、叔父的通称。
年长于父者为从伯,年幼于父者为从叔。
文中的郑余庆跟郑父亲同辈。
B.进士为唐朝科举考试的一个重要科目,始置于隋朝。
其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等与明清时代不尽相同。
C.乞骸骨即让骸骨得以归葬故乡,指古代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
《张衡传》中“上书乞骸骨”亦为此意。
D.儒术指先秦儒家的学说、原则、思想等。
自西汉“独尊儒术”以来,一直被封建君主作为统治的依据。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郑幼有大志,颇有才学。
他善写文章,结交天下名士,科举考试成绩优异,不但精通儒术,而且擅长名理之学。
B.郑坚持原则,不阿权贵。
宠宦窦文场任中尉,郑反对以白麻署制;唐顺宗命他起草立太子诏,他主张立嫡长子。
C.郑曾受诬陷,幸得无事。
李吉甫暗中诬陷郑泄密,引得皇帝大怒,幸而李绛仗义执言,使郑免除灭族之罪。
D.郑守道寡欲,忠诚老实。
任宰相时杜黄裳行事独断,他沉默不语;为官期间不做烜赫之事,世人推重他年高有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朕今用尔不谓无私,若麻制宣告,天下谓尔胁我为之。
(2)始,卢从史阴与王承宗连和,有诏归潞,从史辞潞乏粮。
5.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官池春雁(其一)
杜甫
自古稻粱多不足,至今鸂鶒乱为群。
且休怅望看春水,更恐归飞隔暮云。
两雁
陆游
两雁东西来,合群以南翔。
镜湖接天台,海阔天茫茫。
冥飞远矰弋(1),长路谙冰霜。
君看此气象,岂复谋稻粱。
正尔下杜陵,已复掠潇湘。
超遥万里程,燕雀安能量!
注释:(1)矰弋:射鸟用的箭。
1.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诗第四句中“隔暮云”寓意归乡之途充满艰险。
B.陆诗中“镜湖接天台”寓意前路迷茫,迷失了方向。
C.陆诗“冥飞”两句写雁克服了长路中重重的艰难险阻。
D.两首诗分别用“鸂鶒”和“燕雀”来反衬雁的形象。
2.比较两首诗,回答下列问题。
刘熙载《艺概》说:“咏物隐然只是咏怀,盖有个我也。
”请概括两首诗中“我”的形象。
6.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⑴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________________。
(欧阳修《醉翁亭记》)
⑵从今若许闲乘月,_______________。
(陆游《游山西村》)
⑶________________,用之如泥沙。
(杜牧《阿房宫赋》)
⑷东船西舫悄无言,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⑸封狼居胥,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⑹_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
(李煜《虞美人》)
⑺道千乘之国,____________。
(《论语・学而》)
⑻血沃中原肥劲草,_____________。
(鲁迅《无题》)
7.阅读下面材料,按照要求回答问题。
冬天大雪后,使用融雪剂能够快速除雪化冰,使道路畅通,但过多使用融雪剂也有很多危害,如破坏路面、污染地下水、伤害路边植物、侵蚀汽车轮胎及底盘等,今年冬天,某城市实施绿色清雪行动,除市区干道及主要支道可以适当使用融雪剂外,其他道路的清雪以机械和人工为主,严控融雪剂使用。
这一举措实施后,市区清雪速度明显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