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运行时间》案例分析详解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10页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王存龙《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评析枣庄市中区孟庄镇中心小学王存龙执教枣庄市中区孟庄镇教研室张秀洪评析【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是在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时,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题目。
在解决实际题目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运算的意义。
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的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
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把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尝试运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的意识,但不要求每个学生都把握几种不同的计算方法。
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弄清算理。
课后的试一试,旨在让学生把已有的乘数中间和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迁移到两位数乘多位数的乘法中来,在练习中巩固。
然后,再把所学用于解决身边题目,从而拓展延伸提升。
这节课也为后续学习三位数除以两位数的计算奠定了一定基础。
【学生分析】在学习本课知识前学生已经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
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由于学生知识背景不同及个性差异,面对同一道题目,他们的方法也会是多种多样的。
因此教学时,要创设具体情境,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进行有意义的数学思考与交流,促进对数学的理解。
学会计算的同时,渗透迁移和转化等数学思想和方法,另外,考虑到学生年龄和数据计算枯燥两方面的特点,学生计算时往往会产生数位不对齐、忘记进位、结果忘记写"0"等不良习惯。
这些现象从学生学习心理上分析,与他们的情绪、意志和爱好有着密切的关系。
因此,关注学生在计算过程中的情绪、意志、爱好等非智力因素,也是进步计算教学效率的重要方面。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知道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激发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2.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3.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三、教学重点1. 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及意义四、教学难点1. 卫星运行速度的计算2. 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及未来展望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时间和速度。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步骤1. 导入:简要介绍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激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知识。
3. 案例分析:介绍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历程和成果,让学生了解国家科技进步的重要性。
4. 实践操作: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卫星运行的速度,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5. 讨论:引导学生关注航天事业的意义,培养民族自豪感。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卫星运行时间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1. 复习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搜集有关我国航天事业的资料,了解国家科技进步的历程。
八、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深入地讲解了卫星运行的时间和速度。
2.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培养了民族自豪感。
3. 反思教学效果:学生是否掌握了所学知识,能否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九、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2. 学生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程度。
3. 学生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了解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十、教学改进1. 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使之更贴近实际。
2. 丰富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模块三可选案例上《卫星运行》案例分析
《卫星运行时间》案例分析1、林老师在上课最开始进行的复习与后面新课程的讲解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答:林老师在上课最开始进行的复习与后面的新课程讲解有很大的关联程度。
课前进行口算、估算及速算的复习是对新知的学习起着引导的作用,促进了学生对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这个新知识的理解。
有利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降低了新课程教学的难度。
整个学习过程起到铺垫的作用,有效地展示了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既强化了学生对新知识的获得和保持,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2、林老师在进入正题前,创设了一个什么情境?这对于教学有什么帮助?答:林老师在组织学生复习学过的乘法方法后,为新课程“三位数与两位数的乘法笔算方法”的学习,巧妙地创设了一个情境——“卫星运行时间”。
林老师利用视频播放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运行情况,让学生回答卫星绕行地球不同圈数所用的时间,设置问题情境,提供有助于形成三位数与两位数乘法笔算方法的实例,让学生对现象进行观察分析,逐渐缩小观察范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要点上,利于培养学生发现能力和对新知识的掌握不仅引起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成功的调动积极性,让整个课堂气氛轻松愉悦。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
3、林老师在讲到114 ×21 这个式子的计算时,用了哪些策略?答:林老师在讲到114 ×21这个式子的计算时,用了以下三种策略。
第一,主导策略。
林老师确定教学起点为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一位数乘除两三位数的口算,安排了问题引入、估算、小组交流计算方法、讨论交流最佳算法等教学活动,选择卫星发射为问题情境,呈现教学材料,制作了视频资料,控制教学实施。
通过这些不同方面的合理设计,使学生能更好地发挥学习主动性,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
第二,自主学习策略。
林老师在教学中重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体现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着眼点是如何帮助学生“学”。
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反思
数学新课程标准教材数学教案(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学校:年级:任课教师:教学反思 / 数学教学反思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实录及反思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通过学习数学的内容,让学生可以提升判断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直觉判断等能力,本教学反思资料适用于数学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
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问题。
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笔算。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师:老师这里有一组口算题,请同学们直接说得数,看谁算的又对又快。
280÷430÷611×823×272÷8360÷922×340×625×413×314×215×435×212×4师:刚才这组口算题,同学们不但能正确计算,而且速度很快,下面这两道题呀,要求大家进行估算。
28×32这道怎样估算,谁愿意说一说?生:我把28看作30,把32看作30,30×30=900,所以28×32大约等于900。
师:说得很好,11×71呢?生:我把11看作10,71看作70,10×70=700,所以,11×71大约等于700。
二探索新知师:以上两道题分别用了五入法和四舍法进行估算,让我们再来进行一下速算。
114×1生:114师114×2生:228。
师:114×3生:342师:114×4生:456。
师:114×5生:570。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一、教案基本信息《卫星运行时间》学科领域:自然科学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使学生掌握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1. 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
3. 实际操作演练。
教学资源:1. PPT课件。
2. 卫星运行相关视频资料。
3. 计算器。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回顾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2. 讲解新知:讲解计算卫星运行时间的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公式及计算步骤。
3. 课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通过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2. 实践操作:让学生利用计算器,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实际计算,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3. 拓展延伸:讲解卫星运行时间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反思1. 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讲解是否清晰易懂,学生是否掌握。
2. 课堂练习题的设置是否合理,能否检测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3. 实践操作环节是否充分,学生动手实践能力是否得到提高。
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能否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5. 教学过程中是否有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动手实践能力的发展。
3. 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的程度。
4. 学生对整个教学过程的满意度,以及对教学内容的兴趣。
五、教学建议1. 在讲解卫星运行时间公式时,尽量用简洁明了的语言,避免复杂的概念,让学生易于理解。
2. 课堂练习题的设置,要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也要注意题目的难度,避免过于简单或过于困难。
3. 实践操作环节,可以增加一些有趣的例子,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1一.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一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3——34页的内容。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教材结合“人造地球卫星”的情境,明确提出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为什么列乘法算式,以及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
这也将为后续的乘法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利用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理解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特别是竖式计算方法。
四.教学难点:掌握竖式计算的方法五.教法、学法根据本课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思维特点,我选择了以学生操作为主,辅以谈话启发、引导发现、讲练结合等方法的优化组合,有效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点拨作用,调动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学习、探索,从而达到训练思维、培养能力的目的、在学法上,选用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相结合的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学习。
六.教学过程根据本节课的教学目标、重点和难点,本节课从四个环节设计了教学流程:(一)、复习导入1.口算30÷6 72÷8 11×8 360÷9 13×3 40×6 240÷4 35×22.估算28×3 11×71在具体的情境中先给学生一点思考时间,估算一下。
在交流不同策略的同时确定得数的取值范围。
通过研讨和实践,我们一致认为数学计算不但关注结果,更要关注估算的策略与过程,估算同时也为解决问题提供了多种策略。
(二)、探究新知1.出示卫星图。
问:从图中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114代表什么意思,有关卫星你还知道什么。
2.如果我们让卫星绕行三周她需要多少时间,你能快速的估计一下,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准确的时间是多少呢?你是怎么算的。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探究卫星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探究卫星在军领域的广泛应用一、教学目标1.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了解卫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3.培养学生钻研科学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二、教学重点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深入了解卫星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
四、教学方法讲解法、案例分析法、调查研究法等。
五、教学内容1.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卫星运行时间是指卫星从出发点到达目标点所需的时间。
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涉及到卫星的轨道参数、地球的尺寸以及重力加速度等因素。
其计算方法为:卫星运行时间 = 地球周长 / 卫星轨道速度其中,地球周长为2πR,其中R为地球半径,约为6,378千米;卫星轨道速度根据卫星轨道的高度而有所不同。
例如,对于位于高度为600公里的卫星来说,其轨道速度为约7.55千米/秒,则其运行时间为:卫星运行时间= 2πR / 7.55 ≈ 5,708秒(约为1.59小时)2.卫星在军事领域的应用(1)侦察和监视卫星可以利用遥感和侦察设备进行实时监视和情报搜集,从而为军事情报收集提供数据来源。
这种数据来源不受地理限制,随时随地都能够获取,且可以实现对靠近敌方或难以到达区域的侦察。
(2)导航和通讯卫星定位系统可以提供准确的位置信息,在战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同时,卫星通讯技术可以提供实时的信息传递,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着与手机通讯相似的功能。
(3)导弹攻击和控制卫星技术可以用来实现导弹的精确制导和打击。
同时,卫星数据传输技术可以用来实现导弹的远程操控和实时监视。
(4)天气预报和气象探测卫星可以用于天气预报和气象探测,以支持军事行动的决策。
卫星可以监测气候变化、气温变化和气象特征,并及时提供相应的气象预报数据。
(5)空中作战和航空安全卫星应用技术可以实现对战斗机、轰炸机、预警机、反潜机等战机的实时监控和指挥,提高对空中目标的跟踪能力。
同时,卫星技术可以实现对飞行航线的规划和航空器气象信息的实时获取,为航空安全提供支持。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
《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5篇《卫星运行时间》公开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卫星运行时间》三位数乘两位数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一节的内容。
本课前孩子们已经有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和三位数乘整十数的知识基础,本课从具体的问题情境出发抽象出乘法算式,探究算法,理解算理是教材的主要思路。
教材一开始,首先出示“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图,提供数学信息并引导学生提出数学问题,解决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在列出算式后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类比推理尝试解答,概括方法步骤,感悟算法的多样性,最后全班交流,体会结果的一致性。
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估算能力,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情分析:1.学生情况四年级学生已经有丰富的数学学习经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已经达到了学习目标。
对数学学习有一定的兴趣,乐于表达以及参与学习活动。
2.知识链接本课是本册三位数乘法的第一课时,三位数乘两位数,是在学生已有充分的乘法竖式计算的知识基础上进行的,同时这节课也为今后学习小数乘法和自主迁移方法笔算多位数乘法打下基础。
3.学习困难本课涉及到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步骤过程复杂,在竖式计算时,对于理解数位如何对齐可能存在困难。
4.教学策略教学中以学生的自主建构为准则,结合具体情境和探究交流,通过“估一估”、“算一算”、“说一说”等形式,逐步理解竖式计算的道理。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并逐步养成估算的习惯。
2.能结合已有知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并能进行正确计算3.能利用乘法运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2)能力目标1.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并在活动中学会与他人合作。
2.在进行“探索与发现”的活动中,经历数学规律的发现过程。
(3)情感目标1.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有取得成功的体验,提高学习自信心。
2.通过对卫星运行知识的了解,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爱科学、爱祖国的情感。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第一篇:(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教案卫星运行时间卫星运行时间[教学内容] 卫星运行时间(第33-35页)[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3、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
2、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一、估计三位数乘两位数积的范围出示教学挂图,引出人造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接着提出人造卫星绕地球2圈、5圈……21圈的时间计算问题。
在学生列出算式后,组织学生估一估这个算式的得数。
学生可以把114看作100来估算,也可把21看作20来估算。
估算时让学生说说估算的方法,并组织全班进行交流。
二、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让学生先独立尝试竖式计算,然后讨论交流,并总结方法。
做试一试中的四道题,请4人板演。
做练一练中的第2题,森林医生,让学生找出错误,并改正。
三、运用乘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的实际问题做练一练第4题:本题是一道综合性的问题。
在学生解答时可分几步呈现:1、出示情境图,让学生说一说情境中的信息,然后请学生自己提出一些问题。
2、出示商店从工厂批发的数量,讨论按批发的数量,原来可以买多少钱,现在降价后只能买多少钱。
3、出示问题(1),讨论提出的问题。
4、出示问题(2),讨论提出的问题。
做练一练第5题:本题是一道提高估算能力的教学游戏题。
本题的策略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根据积的位数来考虑是否符合条件。
2、在积是五位数的算式中,看两乘数的最高位相乘的得数约是几。
3、对接近3万或5万的算式再具体地算一算。
学生在思考时,教师应指导他们有规律地思考,即从右往左或从上往下,以免出现遗漏。
第二篇: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3.1 卫星运行时间|北师大版(2014秋)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丰庆路小学许晚秋一、教学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本节课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乘法第一节《卫星运行时间》。
北师大版四年级上册数学《卫星运行时间》教案与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注意到学生们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概念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例子,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时间单位换算的重要性。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尝试以提问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但感觉问题可能还不够具体,有的学生似乎没有完全进入状态。下次我可以尝试用更具体、更贴近他们生活的问题来引导。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时间单位换算: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如1小时等于60分钟,1分钟等于1/60小时。
(2)利用统计表整理数据:通过填写和解读统计表,让学生掌握整理和分析数据的方法。
(3)解决实际问题: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计算卫星运行时间,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基本概念,理解小时和分钟的关系。
2.掌握小时和分钟之间的换算方法。
3.利用统计表整理和分析卫星运行时间数据。
4.解决与卫星运行时间相关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观念、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以下方面实现: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单位换算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卫星运行时间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时间单位换算和统计表的填写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子和对比来帮助大家理解。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及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推理等方法,培养学生对卫星运行时间的探究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航天事业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本节课以卫星运行时间为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2 学情分析学生对航天事业有一定的好奇心,但卫星运行时间的相关知识较为抽象,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探究等方式,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卫星运行与人们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卫星运行的基本概念,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3.3 课堂讲解详细讲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让学生深入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影响因素。
3.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运用所学知识计算不同卫星的运行时间,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5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分享各自的计算结果和心得体会,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践操作和课堂讨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表现,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第五章:教学反思在课后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分析教学方法的优缺点,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有益借鉴。
教案编写完毕,仅供参考。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请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环境进行调整。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选用我国主流的卫星运行时间教材,确保内容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6.2 网络资源利用互联网查找相关的航天事业资料,以图片、视频等形式丰富教学内容。
6.3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实验器材等教学工具,为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提供支持。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3.1《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让学生掌握简单的速度计算公式,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速度、时间、路程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将这些概念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高他们的应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难点:如何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置身于实际问题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
2.准备教学PPT,包括图片、文字、动画等。
3.准备计时器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卫星运行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是如何计算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实际问题:某颗卫星从地球出发,绕地球运行一周,需要多长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在讨论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已学的速度、时间、路程等知识,计算卫星运行时间。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针对刚才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解释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师点评并总结,确保学生掌握了计算方法。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卫星运行时间》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卫星运行时间》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通过这一节的学习,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对于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可能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理解并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如何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卫星运行时间计算方法的理解。
3.小组合作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
2.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工具。
3.小组合作的学习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设置一个关于卫星运行的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2.呈现(10分钟)利用课件,呈现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
让学生通过直观的视觉感受,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利用计算工具,进行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
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及时给予学生指导和反馈。
4.巩固(10分钟)通过设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问题,让学生进行解答。
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和记忆。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将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实际问题。
6.小结(5分钟)让学生总结一下,今天学习了什么内容,自己有什么收获。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一些有关卫星运行时间的计算和实际问题解决的作业,让学生课后进行巩固和拓展。
8.板书(5分钟)板书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计算方法,方便学生课后复习。
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
各位老师:晚上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卫星运行时间》,首先我就具体教材内容作如下分析:一、教材简析《卫星运行时间》位于北师大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34——35页。
本课是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这是在以往学习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这一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
教材结合“卫星运行时间”的情境,引出卫星绕地球一圈的时间,并提出“绕21圈需要多长时间”的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
在精确计算前,教材安排了估一估环节,组织学生估算并交流方法。
接着,和学生一起探索并掌握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鼓励算法多样化。
教材提供了口算、表格算法、竖式计算等几种不同的方法。
重点是使学生重点是讨论竖式计算,了解列竖式计算乘法的算理。
通过课后的试一试,练一练,解决问题中巩固拓展,这也为后续乘除法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熟练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与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
计算上难度不是很大,所以应该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计算方法。
但学生可能会在估计积的范围和建立各种算法间内在联系上出现问题,特别是算法中出现的表格法要让学生建立与其他方法的联系上会比较难。
三、教学目标1.能结合具体情境估计两、三位数乘法的积的范围。
2.探索两、三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并乐于与同伴交流算法。
3.培养计算兴趣和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利用乘法运算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三、教材处理在理解尊重教材的基础上,适当整合并创造性使用教材:1、在情境创设中加入翟志刚的视频图片。
2、变基础练习试一试“先估后算“为”先算后估“。
【课件出示】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重点掌握竖式计算法。
2、教学难点有效交流中深入理解竖式在情境中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因这个内容是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基础上的进一步拓展延伸。
《卫星运行时间》教案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时间单位换算、卫星运行周期的计算以及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3.问题解决: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时间相关的生活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数学思维:通过探索卫星运行周期的规律,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
5.科学素养:了解地球及卫星运行知识,激发学生重点
1.教学重点
-核心知识:时间单位换算、卫星运行周期的计算、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
2.教学难点
-难点内容:时间单位换算中的进率理解、卫星运行周期计算的步骤、地球自转与公转关系的抽象理解。
-举例解释:
a.时间单位进率理解: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1小时等于60分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生活情境来帮助学生理解进率的概念。
b.卫星运行周期计算步骤:学生可能在学习过程中难以掌握从地球自转周期到卫星运行周期的转换过程,需要教师分步骤引导和示范。
在新课讲授环节,通过案例分析,学生们的理解明显加深。他们能够跟随我的思路,逐步计算出卫星的运行周期。但在讲解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时,我感觉学生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有待提高。我使用了模型和动画来辅助教学,但似乎还需要更多的实践操作和互动环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好地理解这一关系。
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是今天课程的亮点。学生们在分组讨论和实验操作中表现出很高的热情,他们相互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但在成果分享环节,我发现有些小组的表达能力还有待提高。为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我打算在今后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类似的展示环节,鼓励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卫星运行时间说课稿(定)
先认真观察算式的每一步计算,找出错误的地方,并分析出现错误的原因,再改正,当堂解决共性问题。意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第三关:我是航天小博士(课件出示)这是一道关于东方红一号卫星飞行时间的解决问题的练习,意在让学生通过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步:对照比较,总结方法.
在此基础上优化算法,我把重点放在沟通算法间的内在联系,促使学生反思,最终选择并逐,让学生在充分反思的过程中发现竖式的算理来自于学生的算法多样化中,逐步学会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
第三环节:拓展应用,巩固新知(18分钟)
第二步:具体计算,探索计算方法。
试着算一下114×21的精确结果是多少?先独立思考,再同桌交流,最后全班交流。这样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必要性,为继续学习做好铺垫。
前面的估算环节就为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计算提供了多种策略.所以在教学中学生完全可以自主探究产生不同的计算方法。我让孩子自己介绍,教师适时点拨,理解算法。对于表格计算方法,这种算法虽然接触过,但学生根本不会主动用这种方法,这种方法,直观体现了乘法分配律和位值制的思想,所以结合课件演示来理解算理。
教学难点:理解竖式的算理及与各种算法间的联系.
二、说教法和学法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本节课是将已有知识迁移到三位数乘两位数乘法的计算学习中。计算教学是比较单调的,本课的教学我以学生为主体,以自主探索为主线。按照自主探究-交流-归纳这样的思路,采取多媒体教学辅助手段,用观察、比较、演示等方法,运用知识迁移引导学生发现竖式计算的优越性,理解竖式计算的算理,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性和主动性。并且通过“争当航天小勇士、我是计算小能手、我是航天小博士”这样激励性的语言及小学生争强好胜的特点,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兴趣和计算习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卫星运行时间》案例分析详解
1、林老师在上课最开始进行的复习与后面新课程的讲解是否有关?有什么关系?
答:这节课主要讲的是三位数乘以两位数,讲授新课之前林老师先让学生复习一下两位数乘、除一位数的口算,再复习一下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连带复习了三位数乘以一位数,最后导入新课三位数乘以两位数,学生在复习旧知的过程当中不知不觉中被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这样的复习也为后面的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正确计算打下了基础,我认为林老师在上课最开始进行的复习与后面的讲解有一定的联系,
2、林老师在进入正题前,创设了一个什么情境?这对于教学有什么帮助?
答:林老师在进入正题前,先创设了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成功发射的情境,通过介绍,不仅使学生对祖国取得的的伟大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增强民族自豪感,而且使学生对地球卫星的有关内容也产生了相当浓厚的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3、林老师在讲到 114 x21 这个式子的计算时,用了哪些策略?
答:林老师在讲到 114x21 这个式子的计算时,采用了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情境教学策略、动机教学策略、启发式教学策略、九段教学策略、自主学习教学策略、探究式学习策略、合作学习策略、教学组织策略等。
4、林老师是如何一步步引导学生逐渐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计算的?
答:林老师先通过一个情景创设,引导学生进入本课学习内容之后,然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学习、自主探究,最后在全班反馈交流,在全班交流的过程中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先是引导学生找出最简单的方法,进而引导学生理解在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时候应注意的地方——数位对应,特别是让学生重点理解了为什么要这样照位。
5、你认为林老师的这节课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地方?有哪些可以改进的地方?
答:我认为林老师的这节课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比如本课的导入很自然,水到渠成;其次后面的练习环节也很好,练习题的设计包括了三位数乘以两位中容易出错的地方,可以说选题是很有代表性的。
结尾将所学数学知识继续运用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上,使学生学有所用。
不过我认为开始的导入虽然很自然,但是也略显罗嗦,我认为入题要快。
其次在老师引导学生学习三位数乘以两位数的方法后,一定要让学生多口述计算的过程,以加深印象,强化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