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2.4
实验心理学(整理版)
一、名词解释(4个)1.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实验者操纵的,对被试的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具有刺激特点、环境特点、被试特点、暂时被试差别四种类型。
2.额外变量:不准备研究而对被试反应产生影响的变量,使实验结果发生混淆的主要根源。
可以通过排除、恒定、匹配、随机、抵消、统计等进行控制。
3.变量混淆: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因变量的变化。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
混淆的结果是额外变量就是潜在的自变量。
4.主效应:指由一个自变量的不同水平引起的因变量变化,多出现在多因素试验设计中。
5.交互效应:(指一个自变量对因变量的作用受其他自变量的影响情况。
)当一个因素(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大小因其他因素的水平或安排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时所产生的交互作用影响因变量的结果。
6.嵌套设计:指在实验设计中一个自变量的每个水平仅与另一个自变量的某个水平相结合。
7.真实验设计:是在各种设计方法中要求控制条件最严密、操纵自变量最有效和测定记录因变量最准确的一种。
为了达到这些目标,常常需要将这类研究置于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也称为实验室研究设计。
(张一中,1998)8.随机区组设计:将控制的额外变量分为几个组,组内同质,每一区组接受全部实验处理,同一区组内被试按设计要求随机地接受处理的实验设计。
目的是对某些特殊额外变量进行控制,使处理效应的估计更加精确。
9.拉丁方设计:拉丁方设计又叫轮换设计,即让各组被试都接受不同的处理,对实验处理的顺序和实验时间的顺序采用了轮换的方法。
10.被试内设计:被试内设计是指每个或每组被试接受所有自变量水平的实验处理的真实验设计,又称“重复测量设计”。
11.被试间设计:指要求每个被试(组)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对另一被试(组)进行另一种自变量水平处理的实验设计。
这种设计的特点是,比较在不同被试之间进行,因此,这种设计又称为组间设计。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中一项非常重要而且广泛应用的研究领域。
它探究的是人类的思维、情感、行为等方面,并以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为主要手段。
在实验心理学研究过程中,心理学家构建和实施一系列实验来检验他们的理论假设,从而了解人们的行为和思维。
实验心理学的概述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心理学分支。
与其他心理学领域一样,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心理学中各种现象的内在机制。
这个目标可以通过许多不同的方法实现,但实验是心理学家研究这些现象而获得最有力的证据的方式。
通过实验设计控制变量,心理学家可以更变相地控制研究中的变量,以确定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
例如,研究人员可以通过影响参与者受到的刺激、提供特定的任务或要求他们按照特定方式举止来操作某个变量,然后他们可以测量这些操作的影响。
通过这种方法,心理学家可以推断出每个操作所产生的变化是由该操作所操作的变量引起的。
实验心理学使用实验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实验的控制性。
在实验中,心理学家比在日常生活中更能控制变量。
这种控制性可以帮助心理学家推导出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并有效地测试心理理论。
通过这样的实验,心理学家可以证明他们的假设或者为他们提供更好的证据。
实验心理学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的实验设计通常包括以下步骤:1.确定研究问题:首先,实验者需要确定他们想要研究的问题。
这个问题可以是理论性的也可以是实用的。
例如:想要了解人们是如何对待社交拒绝的,或想要测量工作压力水平对于一个人兴趣爱好的影响。
2. 特定变量的测量:其次,实验者需要测量参与者是否受到特定变量的影响,如行为、反应时间或者情绪状态等。
为了实现这一点,实验者需要采用可重复的测量模型。
3. 研究设计的确定:在设计实验时,研究者可以使用众多不同的设计,如单因素设计、双因素设计等。
4. 研究的参与者:确定是谁会参加实验,如:使用挑选的样本还是使用自愿者。
5. 对参与者进行随机分组:随机分组,目的是使实验组和参照组在初始情况下相似。
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
实验心理学作为心理学的重要分支,主要研究心理现象的规律性及其与生理、环境等因素的关系。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需求,实验心理学在我国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实验旨在探讨似动现象的时空条件,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目的1. 了解似动现象的基本原理和特点;2. 探究似动现象的时间和空间条件;3. 分析似动现象在不同条件下的产生规律。
三、实验方法1. 实验对象:选择20名大学生作为实验对象,年龄在18-25岁之间,男女比例相当;2. 实验材料:黑色背景屏幕、红色亮点、计算机程序;3. 实验程序:将被试分为两组,每组10人。
每组被试分别接受两种实验条件,即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
在实验过程中,要求被试观察屏幕上的两个红色亮点,并判断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先后出现、同时出现还是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
具体实验步骤如下:(1)向被试讲解实验目的、方法和注意事项,确保被试理解实验内容;(2)将被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人;(3)对每组被试进行两种实验条件的实验,分别记录被试的判断结果;(4)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似动现象的时间和空间条件。
四、实验结果1. 时间距离条件下,被试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先后出现的概率较高;2. 空间距离条件下,被试判断两个红色亮点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的概率较高;3. 在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共同作用下,被试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同时出现的概率较高。
1. 似动现象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现象,主要表现为对静止物体的运动错觉。
本实验结果表明,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对似动现象的产生具有显著影响;2. 在时间距离条件下,由于前后刺激的间隔时间较长,被试更容易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先后出现;3. 在空间距离条件下,由于两个红色亮点之间的距离较远,被试更容易判断它们由一点向另一点移动;4. 在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共同作用下,被试更容易判断两个红色亮点同时出现。
六、实验结论1. 似动现象的产生与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有关;2. 时间距离和空间距离共同作用下,似动现象的产生更为明显。
《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指导书.doc
《实验心理学》课程实验指导书实验一自变量和因变量的确定目的:1、通过动作学习的过程了解心理实验中确定自变量和因变量的方法;2、学习使用触棒迷津。
器材:JGW—B型心理实验台迷津实验单元,计时计数器单元。
步骤:1、将迷津单元插入实验台中部操作箱下方凹槽。
插入时迷津定位标志孔放在左侧。
将迷津沿凹槽推进,使标志孔全部进入槽内。
将触棒导连线插头插入操作箱左侧下方“探笔”插孔内。
接通系统电源,按下计时计数器单元的计时计数键。
2、事先不让被试看见迷津。
被试坐在被试侧,优势手臂伸入套袖式测试口。
主试将触棒交给被试,令其握好,并将棒引至槽内起始点。
主试宣布指导语:“当我发出开始口令后,请你操纵触棒沿槽前进,触棒进入盲巷,将发出一个声音,并计一次错误。
你要改变路线探索前进,直至终点,计为学习一遍。
请你一遍一遍地学习,至连续3遍没有错误地到达结束点为止(最多不超过10遍)。
注意:(1)触棒不准离开迷津槽跳跃前进;(2)悬肘操作,被试手及手臂不能触及迷津。
”主试除非发现跨越一个象限的迂回,否则不予以提示。
主试发出“开始”指令,同时按下操作箱内左侧下方“启动”键,计时计数器开始工作。
3、每遍结束后,主试记录此次数据(时间、错误次数)。
4、主试按计时计数器的“复位”键,复零后开始下一遍的学习。
结果:1、列表整理每遍的练习结果。
2、根据结果画出错误曲线和时间曲线。
讨论:1、本实验中的自变量是什么?2、本实验用什么作因变量的指标?它的作用是什么?实验二闪光融合临界频率测定目的:学习使用光点闪烁仪测定闪光融合临界频率(cff)。
器材:JGW—B型实验台光点闪烁仪单元,记录用纸。
步骤:1、准备工作:接通电源,打开光点闪烁仪电源开关。
背景亮度选1/16,颜色选红,亮度选1,占空比选1:1。
让被试熟悉用控制旋扭调节光点频率并熟悉“闪”与“不闪”现象。
2、正式实验:(1)渐增系列实验:主试将亮点调至明显闪烁,然后宣读指导语:“你现在看到的是一个闪烁的亮点,请调节旋扭直到刚刚看不到亮点闪烁为止。
实验心理学题型及范围
实验心理学考试题型和范围题型:单项选择题20分10题名词解释15分简答题25分实验分析题40分范围:心理学实验方法部分和教学实验有关内容实验心理学练习题名词解释5天花板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自变量水平下的被试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这时我们说出现了天花板效应。
地板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自变量水平下的被试都取得了非常低的成绩,没有什么差别,这时我们说出现了地板效应。
双盲设计:为了消除实验者效应,可以不让主试知道实验的目的和内容。
被试也不知道。
因此将这种主试和被试都不知道实验目的和内容的安排称为双盲设计。
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所谓内部效度就是实验中自变量的效应能被准确估计的程度,或者说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如果对实验中的额外变量控制不充分,那么这些额外因素的效应可能与自变量发生混淆,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不是完全有把握。
此时就说这个实验缺乏内在效度)所谓外部效度是指实验研究的结果能被概括,推广到实验条件以外的情境的程度。
(任何一项实验研究都想将其结果推广,希望能用自己的研究结果,对同类现象做出解释,预测和控制。
这就需要提高实验研究的外在效度)两向交互效应和简单效应比较B的不同水平下,A的效应是否存在差异。
如果存在差异,则表明交互作用显著。
用下列表达式进行判定:µij-μi,j-(μij,- μi,j,) = 0如果A因素的效应在B因素的不同水平上有差异(或者反过来),那么就说A和B之间有交互作用。
这是两因素交互作用。
一个自变量在另一个自变量某个水平上的效应称为简单效应。
三向交互效应和简单交互效应如果两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第三个因素的不同水平上有差异,那么就说这三个因素之间存在三向交互作用。
判断表达式:[µijk-μi,jk-(μij,k- μi,j,k)] -[µijk,-μi,jk,-(μij,k,- μi,j,k,)] = 0简单交互效应:在c因素的某个水平下,A和B的交互作用。
心理学实验的特点-定义说明解析
心理学实验的特点-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心理学实验作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心理学领域中具有独特的特点。
通过实验设计、参与者招募、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步骤,心理学实验能够深入探究人类行为、思维和情感等方面的问题。
首先,心理学实验的特点之一是其可控性。
在实验设计阶段,研究者可以精确地控制所要探究的变量,以便对其影响进行研究。
通过精心设计的实验条件和操作步骤,研究者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其他干扰因素的影响,从而更好地理解所研究的心理现象。
其次,心理学实验具有重复性。
通过将实验过程规范化,并在不同的参与者群体中进行多次重复实验,研究者可以验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这种可重复性也是心理学实验成果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能够为相关理论的验证和推广提供支持。
此外,心理学实验还具有对参与者的精确控制。
在实验中,研究者可以通过严格的参与者招募和筛选过程,保证实验样本的代表性和可比性。
并且,研究者还可以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以消除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最后,心理学实验具有对数据的科学分析。
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是心理学实验中重要的一环,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客观、科学的分析,从而得出有意义的结果和结论。
这种数据分析的科学性也是心理学实验成果的可信度和可靠性的重要保证。
综上所述,心理学实验具有可控性、重复性、对参与者的精确控制以及科学分析数据的特点。
这些特点使得心理学实验成为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为我们深入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按照以下方式编写: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三个部分:引言、正文和结论。
引言部分主要介绍了心理学实验的特点及其重要性。
首先,我们会概述心理学实验的定义和作用,让读者对本文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然后,我们会简要介绍本文的结构,让读者知道接下来的内容安排。
最后,我们会明确本文的目的,即探讨心理学实验的特点。
实验心理学课程大纲
实验心理学课程大纲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旨在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来揭示人类心理的本质和机制。
本课程将介绍实验心理学的基本概念、研究方法和实践应用。
1.2 学习目标本章将帮助学生掌握以下内容:- 了解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和重要概念;- 掌握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 了解实验心理学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1.3 教学方法- 授课:通过讲授理论知识,引导学生理解实验心理学的基本原理;- 实验演示:通过实验演示,展示实验心理学方法和技巧;-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实验心理学理论和实践应用的问题,并进行讨论。
第二章实验设计2.1 实验设计概述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研究的核心环节,本章将介绍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常用方法。
2.2 实验变量- 自变量:介绍自变量的概念和分类,并通过实例说明自变量的设置方法;- 因变量:介绍因变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以及如何选择适当的因变量。
2.3 实验组设计- 随机设计:介绍随机分配的原则和方法,并解释不同类型随机设计的应用场景;- 配对设计:说明配对设计的原理和使用情况,并讲解如何进行配对设计。
2.4 相关设计- 因子设计:介绍因子设计的原理和步骤,以及因素水平的设置方法;- 反应设计:讲解反应设计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范围。
第三章数据分析3.1 数据收集与整理- 数据收集:介绍实验心理学数据收集的常用方法,包括调查问卷、观察记录等;- 数据整理:讲解数据整理的基本原则,包括数据编码、数据清洗等。
3.2 描述统计分析- 集中趋势度量:介绍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等集中趋势度量方法;- 变异程度度量:讲解标准差、方差等变异程度度量方法;- 分布形态度量:解释偏态和峰态等分布形态度量方法。
3.3 推断统计分析- 参数检验:介绍一样本 t 检验、独立样本 t 检验和相关样本 t 检验的原理及应用;- 非参数检验:讲解符号检验、秩和检验和卡方检验等非参数检验的原理及应用。
实验心理学
实验心理学第一章实验方法第一节各种变量主试就是实验者即主持实验的人,他发出刺激给被试,通过实验收集心理学的资料。
被试就是实验对象,接受主试发出的刺激并作出反应。
一、自变量即刺激变量,它是由主试选择,控制的变量,它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自变量的种类:1、刺激特点自变量:刺激的不同特性会引起被试不同的反应。
2、环境特点自变量:进行实验时环境的各种特点如温度、是否有观众在场、是否有噪音、白天或夜晚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时间这个自变量在记忆研究中是如此重要和无时不在,你甚至可以说,几乎没有不用时间作自变量的记忆实验。
3、被试特点自变量:一个人的各种特点,如年龄、性别、职业、文化程度、内外倾个性特征、左手或右手为利手、自我评价高或低等等,都可以作为自变量。
4、被试的暂时差别:通常是由主试给予不同的指示语造成的。
二、因变量即被试的反应变量,它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主试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1、信度指一致性,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效度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各种因素造成变量的变化,我们就说这种因变量是有效的。
3、敏感性:自变量发生可以引起相应的因变量的变化,这样的因变量是敏感的。
▲高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容易,所有不同水平(数量)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好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高限效应。
▲低限效应:当要求被试完成的任务过于困难,所有不同水平的自变量都获得很差的结果,并且没有什么差别时,我们就说实验中出现了低限效应。
三、控制变量就是在实验中应该保持恒定的变量。
如果应该控制的变量没有控制好,那么它就会造成困变量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研究者选定的自变量与一些未控。
制好的因素共同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这就叫自变量的混淆。
四、多于一个自变量的实验▲做一项有三个自变量的实验比分别做三个实验的效率要高。
第二,做一项实验比分别做三项实验易于保持控制变量恒定。
关于掌控感的心理学实验-解释说明
关于掌控感的心理学实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概述:掌控感是指个体对于自己能够影响、控制和调节环境或局面的程度感受。
在心理学领域,掌控感被认为是人类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备较高的掌控感可以带来积极的心理效益,如增强自尊心、自信心和幸福感,同时还能够提高人们应对挑战和压力的能力。
为了进一步了解掌控感对个体心理的影响,心理学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关于掌控感的心理学实验。
这些实验通过设计不同的情境和任务,探究了掌控感对于认知、情绪、行为等方面的调节作用。
通过实验证实,掌控感与个体的情感状态、抑郁症状以及压力反应等具有密切的关系,并且还与个体的自我观念、动机和行动倾向相关。
本篇长文将重点介绍近期开展的一项关于掌控感的心理学实验。
我们将详细描述实验的设计、过程、结果和分析,并进一步探讨实验结果的意义、局限性以及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
通过阅读本文,读者将更全面地了解掌控感在心理学领域的研究进展,并深入探究掌控感对个体心理的重要影响。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的部分是指文章整体呈现的结构和组织方式。
一个良好的文章结构对于读者理解和阅读文章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按照以下结构组织:1. 引言: 介绍文章的背景和目的,为读者提供一个明确的研究领域背景,并渐进式地引入文章的研究目的和问题。
同时,本节还提供了对后续章节内容的简要预览。
2. 正文:2.1 实验设计: 详细描述了所进行的心理学实验的设计和方法。
包括实验的参与者选取方法、实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实验条件设置等等。
该部分还介绍了实验变量、实验步骤和实验过程中的控制措施。
2.2 实验过程: 具体记录和阐述实验的进行步骤和主要操作。
包括实验的开始、实验者对实验参与者的指导、实验的时间安排和持续时间、实验过程中的数据收集方式等等。
2.3 实验结果: 提供实验结果的详细信息和相关数据。
可以使用图表、统计数据等方式将实验结果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释。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重点总结第一部分: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和发展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一种通过精心设计和控制的实验来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研究方法。
2.实验心理学的发展历程:从行为主义到认知心理学的转变,从实验室到社会实验的拓展。
第二部分: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1.实验设计:正交设计、因素设计、区组设计等。
2.统计分析:描述统计学、推论统计学,如频数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等。
第三部分:感知和知觉1.感知:视觉系统、听觉系统、嗅觉系统、味觉系统、触觉系统。
2.知觉:知觉加工过程、知觉组织和感知归因。
第四部分:注意和工作记忆1.注意:选择性注意、分配注意、注意缺陷、注意控制。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模型、工作记忆的影响因素、工作记忆和学习的关系。
第五部分:情绪和动机1.情绪:情绪的概念、情绪的产生、情绪的调节。
2.动机:动机的类型、动机的作用、动机与行为的关系。
第六部分:学习和记忆1.学习:经典条件反射、操作性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等。
2.记忆:感知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自传式记忆等。
第七部分:语言和思维1.语言:语言的生成和理解、语言发展、语言障碍。
2.思维:概念和概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创造性思维、决策和判断。
第八部分:社会心理学1.群体行为:集体行为、群体决策、小组动力。
2.人际关系:亲密关系、合作与竞争、社交认知。
第九部分:发展心理学1.婴幼儿期:早期感知和认知、情感和依恋。
2.儿童和青少年期:身心发展、自我认同、道德发展。
3.成年期和老年期:中年发展、老年发展、心理健康。
第十部分:临床心理学1.心理评估:智力测验、人格测验、行为观察。
2.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催眠治疗。
总结:实验心理学是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和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学科。
实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是实验心理学的重要方法。
感知和知觉、注意和工作记忆、情绪和动机、学习和记忆、语言和思维、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是实验心理学的主要研究领域。
最新《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
最新《实验心理学》实验报告格式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刺激条件下个体反应时间的变化,并分析其对认知加工的影响。
实验方法:2.1 参与者本实验共招募30名大学生作为参与者,年龄在18至25岁之间,均具有正常视力和听力。
2.2 材料- 计算机一台,用于呈现实验刺激和记录数据。
- E-Prime 2.0软件,用于实验设计和刺激呈现。
- 反应盒一个,用于记录参与者的反应时间。
2.3 设计实验采用2(刺激类型:视觉刺激、听觉刺激)× 2(任务难度:简单任务、复杂任务)的混合设计,刺激类型为被试间变量,任务难度为被试内变量。
2.4 程序- 实验开始前,向参与者介绍实验流程和注意事项。
- 参与者完成一项简单的训练任务,以熟悉实验操作。
- 实验分为四个部分,每部分包含20个试次,每个试次呈现一个刺激,并要求参与者尽快做出反应。
- 视觉刺激通过计算机屏幕呈现,听觉刺激通过耳机播放。
- 简单任务要求参与者在检测到刺激后立即按下反应键,复杂任务则要求参与者在检测到刺激后进行简单判断(如大小、颜色等)再做出反应。
- 实验结束后,收集数据并进行初步分析。
实验结果:3.1 数据整理所有参与者的数据均经过清洗,剔除了错误反应和异常值。
3.2 数据分析- 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ANOVA)分析反应时间的数据。
- 比较不同刺激类型和任务难度条件下的平均反应时间。
3.3 结果解释- 描述统计结果,包括平均反应时间的比较。
- 分析刺激类型和任务难度对反应时间的影响。
- 讨论可能的认知机制和实验结果的意义。
实验讨论:4.1 结果意义讨论实验结果对理解人类认知加工的启示,以及可能的应用场景。
4.2 限制与未来研究方向指出实验的局限性,并提出未来研究可以探索的方向。
4.3 结论总结实验的主要发现,并强调其对实验心理学领域的贡献。
参考文献:列出实验报告中引用的所有文献。
附录:包括实验材料、原始数据和数据分析的详细过程。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
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归纳实验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科学,通过实验方法来观察和测量这些行为和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中,有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是我们在学习和研究中需要掌握的。
本文将对实验心理学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
1. 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重要的知识点之一。
良好的实验设计可以确保实验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实验设计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变量:实验设计中的变量分为自变量和因变量。
自变量是研究者操纵的变量,而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变量。
1.2 随机分组: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歪曲,实验设计中常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不同的实验条件中。
1.3 对照组:在实验设计中,为了对比和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常设立对照组,用于比较实验组的结果。
1.4 伪装和双盲:为了减少实验结果的主观偏见,实验设计中常使用伪装和双盲的方法,让参与者和实验人员不知道实验的真正目的和条件。
2. 实验伦理实验伦理是实验心理学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
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保护参与者的权益和尊严,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合法性。
实验伦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参与者知情同意:在进行实验研究时,必须征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告知实验的目的、过程以及可能的风险和利益。
2.2 保密和隐私:实验中涉及到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和隐私,必须严格保密,并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2.3 实验后处理:实验结束后,必须对参与者进行适当的后处理,包括提供必要的辅导和咨询,以保护其身心健康。
3. 数据分析和解释实验心理学研究的结果必须进行准确的数据分析和解释。
数据分析方法包括描述统计和推论统计,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和整理,得出科学而可靠的结论。
3.1 描述统计:描述统计是对实验数据进行整合和总结的方法,包括计算平均值、标准差、频数等指标,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描述数据的特征。
3.2 推论统计:推论统计是通过样本数据对总体进行推断的方法,包括假设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通过推论统计,可以验证假设并得出结论。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通过科学实验的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核心部分,它决定了实验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一)自变量和因变量自变量是研究者主动操纵、改变的变量,因变量则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产生变化的变量。
例如,在研究不同教学方法对学生成绩的影响时,教学方法就是自变量,学生的成绩就是因变量。
(二)控制变量为了确保实验结果的准确性,需要控制其他可能影响因变量的因素,这些因素被称为控制变量。
比如,在上述教学方法的研究中,学生的初始成绩、学习时间、智力水平等都可能成为控制变量。
(三)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是接受实验处理的一组,对照组则不接受实验处理,或者接受与实验组不同的处理。
通过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的结果,来判断实验处理是否有效。
(四)随机分配将被试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实验方法(一)实验室实验在严格控制的实验室环境中进行的实验,具有较高的内部效度,但外部效度可能较低,即实验结果在实际生活中的推广性可能有限。
(二)自然实验利用自然发生的情境进行实验,外部效度较高,但内部效度相对较低,因为难以完全控制各种变量。
(三)现场实验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进行的实验,兼具一定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三、反应时测量反应时是指从刺激呈现到个体做出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
(一)简单反应时只涉及一种刺激和一种反应,例如看到灯光亮起就按下按钮。
(二)选择反应时涉及多种刺激和相应的多种反应,个体需要根据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
(三)反应时的应用反应时可以用于研究认知过程的速度和复杂性,例如判断个体的信息加工能力。
四、心理物理学方法(一)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绝对阈限是指能够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阈限是指能够觉察到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
(二)韦伯定律和费希纳定律韦伯定律指出,刚刚能够觉察出的刺激变化量与原刺激量的比值是一个常数。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引言: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研究方法来探索人类行为背后的原因和机制。
本文将从实验心理学的几个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实验设计、受试者选择、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实验设计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设计中,需要明确实验目的、研究问题和假设,并选择适当的实验条件和操作变量。
此外,还需要考虑实验的随机性和对照组的设置,以控制外界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二、受试者选择:受试者选择是实验心理学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合适的受试者选择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一般性和推广性。
在受试者选择时,需要考虑受试者的年龄、性别、文化背景等因素,以及是否符合实验要求和条件。
此外,还需要通过随机选择或配对设计等方法来保证受试者组间的均衡性。
三、数据收集:数据收集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环节,合理的数据收集方法可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在数据收集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当的测量工具和方法,如问卷调查、观察记录、反应时间测量等。
同时,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实验操作步骤和数据记录方式,以确保数据的完整和一致性。
四、数据分析:数据分析是实验心理学中的核心环节,科学的数据分析可以揭示实验结果的规律和关系。
在数据分析中,可以使用统计方法来处理和解释实验数据,如描述统计分析、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
此外,还可以使用图表和图像等可视化手段来展示实验结果,增强数据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五、实验伦理:实验伦理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考量,合乎伦理原则的实验设计和进行可以保护受试者的权益和福利。
在实验伦理方面,需要遵循知情同意、隐私保护、保密性和尊重个体等原则,并遵守相关的法律和道德规范。
此外,还需要进行伦理审查和风险评估,确保实验过程中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六、实验效度:实验效度是实验心理学中的重要指标,用于评估实验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实验效度方面,需要考虑实验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实验心理学(二)
实验心理学(二)引言概述:实验心理学是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通过实验方法来研究人类行为和心理过程。
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中,科学家通过设计精确的实验来探索人类思维、情感和行为的规律。
本文将介绍实验心理学的五个重要领域,包括感知与知觉、学习与记忆、人格与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以及心理健康与幸福感。
感知与知觉:1. 对感官刺激的接收:研究人员会通过实验来探索个体对于外界刺激的感知过程,例如视觉和听觉。
2. 知觉的组织和解释:科学家研究个体是如何通过对感官信息的处理和解释来构建对现实的认识。
3. 感知与认知之间的关系:实验心理学家关注感知和认知之间的相互作用,研究它们在人类行为和决策中的作用。
学习与记忆:1. 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作用: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经典条件作用的实验来研究个体如何通过条件反射学习。
2. 操作性条件作用与强化:研究人员通过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实验来探索动物和人类如何通过奖励和惩罚来学习。
3. 记忆过程:实验心理学家通过研究记忆的过程,如编码、存储和检索,来揭示记忆的工作原理。
人格与社会心理学:1. 个体差异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研究来探索个体差异对人格和行为的影响。
2. 社会认知:科学家研究人类如何感知、解释和评价社会情境和他人的行为。
3. 亲社会行为:实验心理学家关注人类在互助、合作和亲社会行为方面的心理机制。
发展心理学:1. 儿童认知发展: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来探索儿童在思维、语言和问题解决等领域的认知发展。
2. 社会性发展:实验心理学关注儿童社会认知、情感和行为的发展,研究亲子关系、同伴关系等方面的影响。
3. 青少年身份发展:科学家通过实验来研究青少年时期的认知、情感和身份发展。
心理健康与幸福感:1. 心理干预研究:实验心理学家通过实验来评估心理干预的有效性,在帮助个体改善心理健康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2. 情绪和情感调节:研究人员研究个体如何通过认知和行为策略来调节情绪和情感,以维持心理健康和提高幸福感。
实验心理学2.4 PPT课件
料错误?或作者的结果难以接受?其中的原因是 什么?重做实验结果会如何? 13.我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14.从我对结果的解释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2019/11/21
9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五,讨论与结论 15.作者在此是否一一回答了引言中的问题
的方法优于作者的吗?
7.作者的方法确实能够验证假设吗? 8.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9.研究者是怎样对额外变量进行控制的? 10.按照作者的方法,我预测实验的结果是
什么?
2019/11/21
8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四,结果部分的阅读注意事项 11.研究者得到了哪些实验结果? 比较作者的结果和你对结果的预测。两者不同时
2019/11/21
24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三、确定实验控制(对变量分类和控制) 变量指在数量或者性质上可以变化的事物
的属性。在实验进行之前,要通过实验设 计对影响实验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 一)选择、控制自变量
2019/11/21
25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1.自变量(刺激变量、独立变量)
3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程序就是实验的进程。 它是指实验在各个阶段应做的事情,它一 般包括五个基本程序:(P38)
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被试 确定实验控制 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综合 撰写实验报告
2019/11/21
4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一、确定研究课题(包括四个步骤) 一)选择课题 实际需要 理论需要 个人经验 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
实验心理学要点整理1.实验心理学的定义:实验心理学是应用实验的科学方法来研究心理现象、发掘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和推动心理学进步的学科。
2.实验设计:实验心理学采用实验设计来探究因果关系。
经典实验设计包括前后实验设计、因子设计和重复实验设计等。
3.随机分配:实验心理学要进行随机分配,即将参与者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对照组。
这样可以控制其他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使实验结果更加可靠和有效。
4.双盲实验:为了排除研究者和参与者的期望效应,实验心理学中通常采用双盲实验设计。
即研究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自己属于实验组还是对照组。
5.因变量和自变量:实验心理学中,因变量是研究者观察和测量的结果,而自变量是研究者通过操作和控制的变量。
实验心理学通过研究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来推断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6.控制组:实验心理学中常常设立对照组或控制组,用于和实验组进行对比。
通过对比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差异,可以排除其他变量对结果的干扰,准确判断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7.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在实验心理学中,要求实验条件的标准化,即使得所有参与者在实验中面临相同的条件。
这样可以确保实验结果具有可比性和可靠性。
8.伦理问题:实验心理学需要遵守伦理原则,确保参与者的权益和隐私不受侵犯。
研究者需要获得参与者的知情同意,并保证实验过程对参与者的身心健康没有负面影响。
9.数据分析:实验心理学中,常常使用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和解读。
研究者可以通过统计方法判断实验结果的显著性和有效性。
10.实验心理学的应用: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和结果可以被应用到多个领域,例如教育、医学、组织行为学等。
通过实验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改善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环境,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总结起来,实验心理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心理现象和行为特征的学科。
它通过运用实验设计、随机分配、双盲实验等科学方法,探索心理规律、验证心理理论。
实验心理学对于推动心理学进步、改善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
实验心理学知识点实验心理学是研究人类行为和思维的一门学科,通过实验方法来验证和解释心理现象。
本文将介绍一些实验心理学的重要知识点,包括实验的设计、工具和技术等。
一、实验设计实验设计是实验心理学的基础,它决定了实验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实验设计方法:1. 双盲实验:研究人员和实验参与者都不知道他们处于哪个实验组,以减少主观因素的干扰。
2. 随机分组设计:将实验参与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以保证两组的比较具有代表性和可靠性。
3. 因素设计:研究多个因素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并分析不同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二、数据收集和分析数据收集是实验心理学中不可或缺的步骤,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1. 自陈式问卷: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主观感受回答问题,适用于调查研究和个体差异研究。
2. 实验测量:通过测量行为和生理指标,获取客观的数据,如实验参与者的反应时间、心率等。
3. 统计分析:使用统计学方法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常用的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等。
三、实验工具和技术实验心理学借助于各种工具和技术来收集和分析数据,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实验工具和技术:1. EEG(脑电图):通过放置电极在头皮上记录脑电活动,以研究认知和情绪的神经基础。
2. 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通过测量血氧水平的变化来揭示不同区域在不同任务下的功能活动。
3. 视觉刺激材料:如图片、视频和文字等,用于实验参与者的视觉刺激和任务。
4. 实验软件:如E-Prime和PsychoPy等,用于设计和实施实验,并收集和分析数据。
四、实验伦理在进行实验心理学研究时,研究人员需要遵守伦理原则,保护实验参与者的权益。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实验伦理原则:1. 许可和知情同意:在进行实验之前,研究人员需要向实验参与者解释实验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风险,并获得他们的同意。
2. 保密性:研究人员需要保护实验参与者的个人信息,并确保实验数据的匿名性。
《实验心理学教学资料》速度知觉实验
速度知觉实验1.引言速度知觉反映个体对速度判断的差异,是顺利从事某些活动不可缺少的能力。
如驾驶员开车要估计前面车子的速度,估计后面来车的速度,更要对前面有可能碰撞到的障碍物或行人所需要的时间作出精确估计;足球运动员在赛场上要对足球滚动的速度和其他运动员跑动的速度作出敏捷而正确的判断等等。
速度知觉仪是测定速度知觉的,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使用时,测试室的光线应稍暗。
被试坐在距仪器1.2米处,面向知觉箱正面,双眼和光点保持在同一水平上,右手拿反应键。
仪器启动后,知觉箱正面的灯光由右向左移动,被试需仔细追随移动的光点。
当光点进入挡板时,则灯光立刻被挡住,但仍按原速度移动到外面标志的终点位置。
到该位置后,灯亮并且光点移动停止。
灯光被挡住后,被试应假设光点仍以原来的速度仍在档板后移动,并估计灯光按此速度移动的话,何时会到达终点位置,按下反应键以表示。
这时,如果计时器显示正值,说明被试提前反应,提前量为显示值;若出现负值,则说明被试滞后反应。
本实验旨在考查遮挡距离和运动速度对速度估计的影响2.方法2.1被试被试2人。
2.2仪器EP509速度知觉测试仪(华东师范大学科教仪器厂)。
仪器的正面是由知觉箱、被试反应键和活动挡板组成。
仪器的背面是由控制操作面板、反应键插座和电源插座组成。
控制操作面板上有许多开关和按钮:计时器、位置选择开关(远和近)、速度选择开关(快和慢)、启动按钮、复位按钮、电源开关和实验/演示切换开关。
2.3实验设计采用2(快速,慢速)×2(远,近)被试内设计,一个自变量是速度,分快慢两个水平,另一个自变量是挡板间距离,分远和近两个水平,因变量是被试的按键时间与实际时间的绝对误差。
2.4程序被试坐在仪器正前方,眼睛平视右面的光点,注意前面光点的变化,然后主试按下仪器操作面板左下方按键,使仪器工作在演示状态。
主试按下启动键后,灯光自右向左移动,同时告诉被试:“要仔细观察光点移动速度,当光点进入挡板,则灯光立刻被挡住,其移动速度仍按原速度,移动到外面标志的终点位置,灯光停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三)确定实验类型 课题虽然有不同的来源,但是,它们都是 从提出问题开始的。对于“为什么”科学 的探索,大致可分为两阶段或两个类型。 第一阶段是探明决定某个行为的条件是什 么,第二个阶段是探明这些条件怎样影响 行为的,即确定条件与行为之间的函数关 系。与这两个阶段相对应,可以把实验分 为两种类型。
2013-9-27 19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二、选择被试 涉及被试选择的问题有:
(1)是使用人类被试还是使用非人类被试?
(2)被试应具备哪些机体特征?
(3)用哪一种取样方法才能使被试者样本代
表总体?
这些问题的解答主要取决于二个因素:即 课题的性质及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
2013-9-27 20
2013-9-27 28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二是环境变量,不同的环境因素也可以作为自变 量,如不同的学校、班级、地区等环境不同的被 试或者不同阶层的被试。 三是被试变量,外界条件一致时,被试间不同程 度的特征:年龄、性别、健康状况、职业等可以 作为自变量。在大多数实验研究中,这些是无关 变量或者额外变量。 四是实验任务和指导语自变量。被试接受的任务 和指导语不同,有时也影响因变量。
2013-9-27 31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其次要选择一定数量的检查点并确定好各 检查点之间的间距。如果检查点的数量和 间距选择不合理,无法反映真实的结果。 例如,叶克斯—多德森定律:焦虑从低水 平到中等水平增加时,作业成绩随之上升, 而焦虑从中等水平增加到高度焦虑状态, 作业成绩却随之下降。如果检查点选择不 当,就无法反映这样的结果。
2013-9-27 27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3. 自变量的种类 心理学研究中,自变量的种类主要为: 一是课题方面的自变量:这些自变量可以为量的 变化,也可以是质的变化。如研究不同照明条件 下视敏度的变化,这里自变量是“不同的照明条 件”,是量的变化;不同的学习方法对学习效果 的影响中,自变量“不同的学习方法”是质的变 化,难于用一个连续的量来表示。另外,自变量 可以是简单的刺激,也可以是组合刺激。
2013-9-27 29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4.选择、控制自变量的要求 首先要对自变量进行严格的规定。为此最 好给自变量下操作定义。 操作定义指对所研究的变量给以具体的界 定、说明时所规定的一系列标准或者具体 的指标。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可观测性。 如研究“文盲的烦恼”,就有必要规定什 么样的人为“文盲”。
2013-9-27
5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二)查阅文献 阅读文献资料最好根据选题的需要,带着 问题去查阅。 第一,要首先阅读摘要,看文献资料的内 容与自己的课题的相关程度,以此决定是 否完整细读。 第二,引言部分的阅读注意事项
2013-9-27 6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1.作者在综述已有文献成果时,有时会提到几个 理论,作者赞成的是哪一个或几个? 2.作者关心的问题是什么?即研究目的是什么 3.这个问题是怎么来的?或者说问题是如何提出 来的? 4.针对该问题,研究者提出了什么样的研究假设? 5.如果我设计实验来验证这个假设,我将做什么? 怎么做?
第二章 实验心理学的基本问题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本节思考题 1.心理学研究通常的程序有哪些? 2.研究课题的来源有哪些?举例说明。 3.阅读文献资料应注意哪些问题? 4.常用的研究类型是哪两种?它们的关系 是什么? 5.如何选择被试?应注意哪些问题?
2013-9-27 2
2013-9-27 15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一切科学定律、法则虽然表面上不一定
都符合这个形式,但实际上却包含先行 条件(自变量)和后继条件(因变量) 这样的逻辑关系。 例如,对于缪勒-莱尔错觉来说,“若变 化夹角的大小,则视错觉就有变化”这 一假设,是确定夹角是否是影响视错觉 的要因这一因素型实验的假设。这是假 设陈述的第一种方式。
2013-9-27
7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三,方法部分 6.作者采用了什么样的研究设计?我提出 的方法优于作者的吗? 7.作者的方法确实能够验证假设吗? 8.自变量是什么?因变量是什么? 9.研究者是怎样对额外变量进行控制的? 10.按照作者的方法,我预测实验的结果是 什么?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心理学的实验研究程序就是实验的进程。 它是指实验在各个阶段应做的事情,它一 般包括五个基本程序:(P38) 确定研究课题 选择被试 确定实验控制 实验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综合 撰写实验报告
2013-9-27 4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一、确定研究课题(包括四个步骤) 一)选择课题 实际需要 理论需要 个人经验 前人的研究与文献资料
2013-9-27 9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五,讨论与结论 15.作者在此是否一一回答了引言中的问题 (假设)?如何回答的? 16.我和作者谁对结果的解释能更好地说明 实验数据?为什么? 17.对于结果的意义和启发的讨论,我和作 者的哪一个更有说服力? 18.研究者的结论是什么?
2013-9-27
18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研究的假设是需要证明的。但是科学的假 设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科学性,要以一定的科学事实为依据。 2.预测性,以科学知识和事实推论而出, 是对行为(因变量)的科学预见。 3.可行性,假设中所包含的事件或者概念 (变量)是可以操纵和测量的。
2013-9-27 14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四)提出理论假设
在课题确定及其所属的实验类型均明确之后,若 能以假设的形式提出,那就更符合科学原则。
1.假设的定义,假设是关于条件和行为之间 的关系的陈述。 2.表达方式:一是如果把对条件的叙述记 为a,把对行为的叙述记为b,一般取“如 果a,那么b”这样的形式。
2013-9-27 8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四,结果部分的阅读注意事项 11.研究者得到了哪些实验结果? 比较作者的结果和你对结果的预测。两者不同时 思考12;两者相同思考13. 12.作者的结果出乎预料吗?仔细思考:你的预 料错误?或作者的结果难以接受?其中的原因是 什么?重做实验结果会如何? 13.我如何解释这些结果? 14.从我对结果的解释中可以得到什么启发?
2013-9-27 21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二)依研究结果的概括程度来选择被试 心理学实验研究的群体可能是一个小群体, 也可能是一个大群体,或者是仅具有某种 特性的成员。因此,选定什么样的被试样 本,要依研究的问题和据此而推论的全体 而定。如果被试的选择出现偏差,就会影 响实验的效度。
2013-9-27
22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最理想的是能够对所研究的全体被试逐一 进行实验,正常情况下这是不可能的。在 人力、物力及实验对象可供选择并允许的 情况下,被试的数目多以大样本(>30) 为好;如果不允许以小样本为好。而样本 的代表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总体分类的 精确性、样本的足够性和总体的异质性, 因此,在取样之前,应当先界定总体的范 围。如研究运动员掌握乒乓球技术的心理 过程,就必须界定哪一级、哪类运动员。
2013-9-27 12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第一种类型是因素型实验,即探求规定行 为的条件“是什么”的“什么型实验”, 或是探明行为的规定要因的实验。
在因素型实验里,逐个地除去、破坏或变化被
看作是行为的决定因素的几个条件,根据有无 相应的行为变化及变化程度,探明它是否是行 为的规定要因。 毫无疑义,这时候,对于被操作的条件之外的 条件,都应当进行严密的控制。
2013-9-27 26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2.自变量可以是各种各样的形式: (1)自然性刺激和社会性刺激,前者如物理、 化学变化的声、光、气味等,后者如人的语言、 表情、动作等。 (2)具体的刺激和抽象的刺激,前者如具体 的人、事、物及其各种变化,后者如文字、符 号、讯号等。 (3)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外部刺激来自有 机体的外部环境;内部刺激则属于有机体内部 的变化,如疾病、内分泌、或体内物质失去平 衡等。
2013-9-27 16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2013-9-27
17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假设的另一种陈述方式是用函数关系来表 示。它用方程式b=f(a)来表明自变量a与 因变量b共变的函数关系,这个方程式读作 b为a的函数,或b数量地依存于a。应用这 个模型,就可将上述关系改为:“视错觉 的量与夹角的余弦成正比”。这就是函数 型的假设。
2013-9-27 23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三)取样方法 用什么方法能减少被试取样偏差呢?可用 如下二种方法:(P44) 1.随机抽样法 2.分层随机取样法 请思考:研究大学生追星族的心理特点, 应怎样选择被试?(用什么方法?怎样 做?)
2013-9-27 24
第三节
心理学研究程序
三、确定实验控制(对变量分类和控制) 变量指在数量或者性质上可以变化的事物 的属性。在实验进行之前,要通过实验设 计对影响实验效果的各种因素进行控制。 一)选择、控制自变量
2自变量(刺激变量、独立变量) 已知对有机体的反应发生影响的刺激条 件称为刺激变量。它是由研究者选定并 进行操纵、变化的能产生所欲研究的心 理现象的因素或因素的组合。研究者操 纵、变化这些因素是想了解这些因素的 不同变化对人的心理、行为产生哪些影 响。
2013-9-27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