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
就逊色得多。

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在我们的传统认
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

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
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

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

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

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

”这可能是传说。


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
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
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

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

“盾瓦”,就
是盾牌的瓦形凸面。

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

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意思是生下女孩儿,拿纺线瓦锤给她玩。

那种瓦锤,
就是陶制品,形状和用途,与今人手工纺毛线的纺锤相似。

待到瓦用于房屋建筑,才渐渐变为
专称,唐宋时期,便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了。

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因而瓦的用途很多。

瓦在古代是种重要的占卜工具,人们摔碎瓦
片观看纹理,来预测吉凶成败。

瓦除了建房屋,还用来镶井壁,叫做甃。

形体很大,长可达一
两米,圆形井壁由两块、三块或四块瓦围成一圈,《周易》《庄子》都有记载。

秦汉瓦井已经很
普遍。

商周时的井只是木框镶口的土坑,“井”字就是那种井的象形。

自从用瓦镶井壁,井的质
量和功能才大大提高。

此外,瓦还可以作乐器和棺材等。

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用圆形模具做胎,用熟泥片贴在外围,等距离划开,晾干后自动从模
具上脱落,成为瓦坯。

宋应星《天工开物》记载很详细。

古人的确很聪明。

夏桀当初“作瓦屋”只是为了自己享乐,至于造福后人几千年,的确是他所没有想到的。

(改编自伪农《淡味斋随笔·说瓦》)
1 .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
确的一项是() 3 .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夏桀为自己享乐而“作瓦屋”,说明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B.“弄瓦之喜”的说法与瓦有关,但此时的“瓦”。

还没有成为专有名称。

C.瓦的用途有很多种,因此以瓦为代表的陶制品是人类划时代的发明。

D.瓦的制作并非轮制,而是把圆型模具做胎后,将其晾干脱落制作成瓦。

A.文章开头从玉引出瓦,接着旁征博引,逐层分析,最后表达自己的态度。

B.对于瓦,文章先说明它的起源和演变,然后介绍它的用途、制作过程等。

C.文章第二段引用《世本》和《左传》的相关内容,论证了瓦的出现时间。

D.文章第四段论证了瓦的用途,并从字形的角度说明瓦用来镶井壁的作用。

A.“瓦釜雷鸣”比喻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居于高位,这里的“瓦釜”有消极意义。

B.唐宋时期,用“瓦子”“瓦肆”代指繁华市区,就是瓦作为专称的一个明证。

C.古人生女孩称“弄瓦之喜”,“瓦”是指纺线瓦锤,说明了重男轻女的思想。

D.《周易》《庄子》中都记载了用瓦镶井壁,瓦井的质量和功能超过了土井。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会飞的福字
李丰
狗娃想起那架纸飞机时,纸飞机正朝着墙头飞去。

狗娃迅速跑到墙根伸手去拦,可还是晚了一步,他眼巴巴地看着纸飞机擦着他的指尖,飘过了半人高的墙头,巧妙地越过一垄柿子架,又快速躲过一只母鸡的飞扑,最终钻进牛棚。

当它一路抵达目的地的当儿,隔壁串秧子家的奶牛毫不客气地上去,用大牛蹄子踩了一脚,之后又转身在上面浇了一泡尿,还把屁股撅得老高,尾巴一甩一甩地向狗娃示威。

随着这泡尿,狗娃的脸色由好看的粉柿子变成了白角瓜,又由白角瓜变成了紫皮茄子,鬓角渗出的豆大汗珠被正午的阳光晃得闪着金星星。

旁边的狗娃媳妇也霎时间明白是咋回事了,她嗷唠一嗓子扑向七岁的儿子豌豆。

“你个养不熟的败家子,看我怎么打你!”
豌豆见娘疯了似的扑过来,忙躲到爹的后面:“爹……爹……咋了?咋了?是你让的啊!”
豌豆不知道自己咋把娘气成了这样,自己不就用一张福字叠了个小飞机吗?可这又咋了,年早都过完了,这福字留着还有啥用啊?再说,叠飞机是爹同意的,怎么飞机飞到隔壁,娘就疯成了这样了?
狗娃一把把媳妇推开,回头瞪了一眼豌豆,又转身抓住媳妇的胳膊把她拽进屋。

豌豆被爹瞪得心里发毛,他想跟进去,可门被爹在里面插上了。

“你咋呼啥,怕隔壁不知道啊?”狗娃连忙捂住媳妇的嘴巴。

“你个葫芦脑袋,你脑子咋不拿事呢?那不是串秧子家给咱打的欠条吗?五千块呀,都让牛尿泡花了,串秧子还能认账吗?”狗娃媳妇急得眼里汪起两团蒙蒙的雾。

“我哪儿知道是那张福字啊,咋这么巧呢?”狗娃背着手在屋里踅着弯弯,他来回走得急,碰倒了椅子,碰翻了米篓,踅了不知多少圈也没能想出个好招儿来。

最后他一跺脚:“唉!该着,没就没了吧,串秧子家也不容易,他得了重病下不了炕,媳妇又是个哑巴。

这两年要不是他媳妇脑筋活,四处借钱买了这奶牛,卖牛奶给串秧子买药维持着,串秧子早就没了,咱就当做善事扶贫了吧!”
“放屁!”狗娃媳妇上去给了男人一杵子。

狗娃没提防,一下子闹个仰八叉。

“那可是五千块呀!是我一分一分攒的呀!”狗娃媳妇恨不得用眼里的雾水把狗娃淹了。

狗娃看媳妇急成这样,忙从地上爬起来,换一种语气:“你急啥,依我看啊,串秧子媳妇还真不一定丧良心。


“欠条都没了还认啥账啊?这一年,咱这汗珠子算白摔了。


两口子在这儿闷着不言语,冷不丁屋外的豌豆打破了沉默:“爹……爹……快开门,飞机又飞回来了!”
狗娃两口子一听赶忙打开门。

豌豆手里拿着个纸飞机高兴地蹦到屋里:“噢,又飞回来喽!”欢
快得像林间的小鹿。

狗娃觉得很奇怪,他赶紧抢过纸飞机,发现那也是用一张红红的福字叠的,却不是让奶牛踏了
的那张。

狗娃忙展开,只见福字背面写着字,是一张欠条。

确切地说,是一张和飞到串秧子家
那张内容一模一样的欠条。

只是欠条下面多了几行字:
“狗娃哥,我在牛棚里发现欠条弄花了,就又写了一张,再次谢谢你们能借钱给我。

还有那些好心人,我都一一记着呢。

东头柱子哥扛来过两袋米,我给他钱他没要;西头宝根叔去年开春时,用四轮子帮我们犁地,也不收钱;还有月桂嫂偷偷放在我家院子里的一筐鸡蛋,我都忘不了。

这些债我都是要还的……”
他们看时,豌豆也在看,他见爹娘不再像刚才那么焦急发怒了,就把红扑扑的小脸凑过去,试
探着问:“爹,这飞机我还能玩吗?”
狗娃看看媳妇,又看看豌豆稚气的小脸,想都没想:“能,能,拿去玩吧!”
他转向媳妇:“家里还有钱吗?”狗娃媳妇啥也没说,默默地点了点头。

豌豆得到了允许,接过纸飞机,高兴得满院子蹦着、跑着、喊着,他跳上了墙头,将军一样小
手用力一挥,福字飞机立即迎着微风,在阳光下自由飞翔。

(节选自2015年第1期《小说月刊》)
4 .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5 . 小说以福字飞机“在阳
光下自由飞翔”结尾,这样处理有什么用意?
6 . 小说的语言富有乡土气息,请结合作品简要赏析。

A.小说开篇运用倒叙手法,通过狗娃拦纸飞机这一情节,交待了故事的主要人物,并巧妙地
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如“高兴地蹦到屋里”“把红扑扑的小脸凑过去”等细节
刻画出豌豆的贪玩和天真。

C.小说明写狗娃夫妇因欠条引发的冲突,暗写串秧子媳妇重写欠条的过程,这样的安排使故
事情节更为集中,主题更为丰富。

D.狗娃媳妇在欠条丢失后抱怨忧虑,欠条复得后通情达理,小说通过这一变化成功塑造了一
个纯朴善良的普通农村妇女形象。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著名物理学家史蒂芬·霍金说:“在我的一生中,我见证了社会深刻的变化。

其中最深刻的,同
时也是对人类影响与日俱增的变化,是人工智能的崛起。

简单来说,我认为强大的人工智能的
崛起,要么是人类历史上最好的事,要么是最糟的。

我不得不说,是好是坏我们仍不确定。


我们应该竭尽所能,确保其未来发展对我们和我们的环境有利。

我们别无选择。

我认为人工智
能的发展,本身是一种存在着问题的趋势,而这些问题必须在现在和将来得到解决。


中科院院士张钹认为:人工智能与人类不一样,它不会举一反三,更不会“知其所以然”。

使用
这样的人工智能系统需要十分小心。

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机器通过“黑箱”学习(深度学习)方法取得的智能,由于与人类认知行为存在根本差异,因此也将带来潜在的风险。

智能机器不是
代替人,而是要协助人做好工作。

人和机器各有优势,要互相了解才能实现人机协作,但人还
是人机关系的主导者。

依照这种思想,才可能将人工智能引向人机合作的发展道路。

(摘自《教育家》,2017年11月)
材料二:
(选自“搜狐科技”,2018年3月21日)
材料三
虽然人工智能发展很快,人工智能学术进步,一些人工智能拥有深度学习算法,拥有较强的语
音识别和图像识别能力。

但是人工智能还不能真正地理解我们所看、所说、所思、所想,就像
个弱智。

所以说,人工智能的发展面临瓶颈,如何让机器拥有常识,熟悉我们的思维世界,这
将是一项技术难题。

现在的硬件技术发展可以说相当迅速,但是我们的社会生活中还没有普遍使用机器人助手。


大程度上是因为相关软件技术的不成熟,使得机器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思维过程去指挥复杂的组
织结构。

我们知道只要是人设计出来的软件就会有各种各样的漏洞,人工智能也不例外。

这样会导致黑
客的攻击行为,通过使用各种小把戏来欺骗人工智能。

而且这种漏洞一旦被居心叵測的人发现,这家伙就会利用人工智能进行破坏行动,后果可想而知。

在2017年的网络入侵防护系统机器学习会议上,人们就在讨论如何将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在安
全和人类伦理道德范围内,换句话说,就是让人工智能成为一个“好人”,确保人工智能技术在
关键行业能起到公正的决策,就是如何让人工智能保持美好的一面。

(摘自“云博汇物联网”)
材料四
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应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有序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法律法规和伦理道德准则。

采取“政府主导、专家主体、公众参与、社会协同”方式,深入研究人
工智能安全发展战略,针对不同环节和应用场景,明晰不同主体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制定有
关的政策、措施和法規、标准,划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的边界。

“对人工智能的科研人员,也要进行知识普及,用伦理道德加以约束”,张妍说,“在市场推广和
应用环节,还要建立安全评估和市场准入机制。


除了伦理和法律,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还在建议中指出,应该加快科学普及。

神化人工智能,会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恐慌;贬低人工智能,又让公众对人工智能不敢信任。

做好科普和引导,消除误解,才可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

“人工智能是造福还是为祸,核心就是要看社会法律体系能否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框架下,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能否到位。

”刘庆峰强调。

(摘自《科技日报》,2018年3月20日《有了安全边界,人工智能才能有序发展》)
7 . 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8 . 下列针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正确的
两项是()() E. 任何事情都有利有弊,人工智能如果能够利用好就会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利
用不好可能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所以我们不能大意。

9 . 在人工智能发展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题?请结合材料进行概括。

A.霍金认为,人工智能的崛起是他一生中见证的最深刻的社会变化,并且这种变化对人类的
影响与日俱增。

B.张钹认为,人工智能只有走向人机协作的道路才会更有前途,而人机合作需要人机平等,
充分发挥人、机优势。

C.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建议制定《人工智能安全发展纲要》,这样可以从法律和伦理道德的角
度对人工智能加以约束。

D.要想让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相处,既不能神化人工智能,也不能贬低人工智能、做好科普
和引导,消除误解。

A.霍金和张钹他们二人在对待人工智能上观点一致,他们看来,人工智能的崛起可能是好
事,也可能是坏事,关键看人类的运用。

B.从产业投资角度来看,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资在2011年初见规模,以后几年内,该领域投
资热情持续高涨,呈现逐年递增的趋势。

C.如果社会法律体系能够迅速健全,在法律体系的框架下,对人工智能伦理和人文引导到
位,人工智能就可能为人类造福。

D.四则材料从不同的角度对人工智能加以阐述和分析,让读者对人工智能有了全面了解,并
明白了人工智能今后发展应注意的问题。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

郭宗皋,字君弼,福山人。

嘉靖八年进士。

擢御史。

十二年十月,星陨如雨。

未几,哀冲太子薨,大同兵乱。

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帝大怒,下诏狱,杖四十释之。

历按苏、松、顺天。

会廷推保定巡抚刘夔还理院事,宗皋论夔尝荐大学士李时子,谄媚无行,不任风纪,坐夺俸两月。

二十三年十月,寇入万全右卫,抵广昌,列营四十里。

顺天巡抚朱方下狱,擢宗皋右佥都御史
代之,寇已去。

宗皋言:“密云最要害,宜宿重兵。

乞敕马兰、太平、燕河三屯岁发千人,以五月赴密云,有警则总兵官自将赴援。

居庸、白杨,地要兵弱,遇警必待部奏,不能及事。

请预
拟借调之法,令建昌三屯军,平时则协助密云,遇警则移驻居庸。

”俱报可。

久之宗皋闻敌骑
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年。

故事,京营岁发五军诣蓟镇防秋。

宗皋请罢三军,以其犒军银充本镇募兵费。

又请发修边余银,增筑燕河营、古北口。

帝疑
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既而事得白。

寻进兵部右侍郎,总督宣、大、山西军务。

俺答三万骑犯万全左卫,总兵官陈凤、副总兵林椿
与战鹞儿岭,杀伤相当,宗皋坐夺俸。

明年再犯大同,总兵官张达及椿皆战死,宗皋与巡抚陈
耀坐夺俸。

给事中唐禹追论死事状,因言全军悉陷,乃数十年未有之大衄。

帝乃逮宗皋及耀,
各杖一百,耀遂死,宗皋戍陕西靖虏卫。

隆庆改元,从戍所起刑部右侍郎,改兵部,协理戎政。

旋进南京右都御史,就改兵部尚书参赞
机务。

给事中庄国祯劾宗皋衰庸,宗皋亦自以年老求去,诏许之。

万历中,再存问,岁给廪隶。

十六年,宗皋年九十,又遣行人存问。

是年卒。

赠太子太保,谥康介。

(节选自《明史·郭宗皋传》)
10 .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11 .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
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3 .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宗皋劝帝惇崇宽厚,察纳忠言,勿专以严明为治。

(2)帝疑有侵冒,令罢归听勘。

既而事得白。

A.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

B.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

C.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

D.久之/宗皋闻敌骑四十万欲分道入/奏调京营/山东/河南兵为援已/竟无实/坐夺俸一

A.诏狱,奉皇帝命令拘捕犯人的监狱。

明代的锦衣卫拥有自己的监狱,称诏狱。

B.夺俸,官吏因过失而被罚扣其俸禄。

俸即俸禄,指官吏每年或每月所得的薪金。

C.兵部,古代官署名,掌管武官选用及兵籍、兵械、军令等,其长官为兵部尚书。

D.存问,指慰问并进行请教,在古代,多用于君主对臣下的一种关心和虚心纳谏。

A.郭宗皋直言进谏,不畏强权势力。

他上疏规劝皇帝要改善为政的方法,被廷杖四十;众臣
讨论推举保定巡抚刘夔时,他极力陈说刘夔谄媚权势劣迹。

B.郭宗皋善于思考,常有独特见解。

在密云等地的驻兵方式上及蓟镇的边防事务等方面,他
都提出了创新的做法,这些都得到了皇帝的高度认可。

C.郭宗皋受到追责,戍守陕西边塞。

鹞儿岭一战无胜果,大同一战总兵张达等战死,都使他
受到处罚,后来他又受到朝廷追责,戍守陕西靖虏卫。

D.郭宗皋致仕还乡,备享朝廷恩荣。

他告老还乡后,皇帝屡次派人前来问候,并送给他廪米
和仆人;在他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太子太保,赠谥号“康介”。

三、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水调歌头·登甘露寺多景楼望淮有感
程珌
天地本无际,南北竟谁分?楼前多景,中原一恨杳难论。

却似长江万里,忽有孤山两点,点破
水晶盆。

为借鞭霆力,驱去附昆仑。

望淮阴,兵冶处,俨然存。

看来天意,止欠士雅与刘琨①。

三拊当时顽石②,唤醒隆中一老,细与酌芳尊。

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

【注】①士雅与刘琨,均为东晋爱国将领。

②顽石,指当年诸葛亮堆成八阵图的石子。

14 .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E. 词人借拊顽石,想象与诸葛亮这样的战略家
酌酒细论,其对统一大计的关切溢于言表。

15 . “孟夏正须雨,一洗北尘昏”的精妙之处表现在哪里?请简要分析。

A.起头两句以问句开头,点明“中原一恨”的原因是南北分裂,为全词奠定感情基调。

B.“却似”三句是说长江本如水晶盆那样完美,却因两点孤山而白璧有瑕。

暗指金瓯有缺。

C.“鞭霆力”和“昆仑”都借喻抗金力量,表达了词人要驱逐金人、一雪国耻的决心。

D.“看来”两句是说天意不让我们拥有士雅和刘琨这样的将领,表达了对收复大业的悲观。

四、情景默写
(★★★) 16 .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追述先帝没有嫌弃他的低微出身,反而委屈自己,“____,______”,对此他十分感动,因此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

(2)苏拭《赤壁赋冲,描绘出秋江的爽朗和澄净后,紧接着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句,写诗人一边举起酒杯与客共饮,一边引吭髙歌,吟唱古代咏月的诗篇。

五、选择题
(★) 17 .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只有回到“九二共识”这个政治基础,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美好局面才能得以维护,才能
真正拨云见日。

②在这种被扭曲的心灵的驱使下,他们不惜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大肆制污排污,毁家纾难,把
家乡搞得乌烟瘴气。

③随着好人群体不断跃入公众视野,越来越多的人呼吁全民见贤思齐,在日常生活中大力传递
社会主义正能量。

④发现小偷偷了自己同学的手机后,鲁可可不怕小偷威胁,骑着电单车穷追不舍小偷,终于迫
使小偷乖乖就范。

⑤在商品经济大潮中处于低谷的传统文化,经过时代弄潮儿的大力推助,大有卷土重来之势,
滋养国人的心灵。

⑥在这种社会氛围支撑下,各种各样的校外黑培训机构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严重干扰了正常
的教育教学秩序。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③⑤
D.②④⑥
(★★★★★) 18 .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欧洲杯”即将开赛,各参赛球队积极备战,在德国队热身赛的出场名单中,不见了穆勒、厄
齐尔等人的身影。

B.如何才能让美国航母远离南海,关键的问题还是我国军事实力在起作用,军事落后必然造
成被动挨打的局面。

C.两会代表建议制定新能源汽车产业促进法,加快配套设施布局,赋予新能源汽车路权优
待,提升其社会认同度。

D.机器人“兰丁”能以极高的工作效率,通过对数字化图像的处理,癌细胞的踪迹被锁定,实现完全自动化的诊断。

(★★★) 19 . (题文)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听闻母校百年校庆,本人忝为校友,本应该躬临盛会,但因事不能参加,深以为歉。

B.我自从高中毕业之后,一直垂念师恩。

值此新春佳节到来之际,谨祝恩师节日快乐。

C.您是我市的知名作家,我们敬请您担任我社顾问,如能惠允,将是我们莫大的荣幸。

D.我们是相交多年的好友,这次你从千里之外捎来如此厚礼,我却之不恭,只好笑纳啦!六、语言表达
(★★★) 20 . (题文)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阅读经典需要有获得, ①____。

所谓“得利”,就是在经典中获得知识,运用到生活中,所谓“得道”, ②_____,获得人生的升华。

一般而言, ③____,一个人要想从阅读经典中得利,只要有一定阅读基础便可,而要想得道,就需要排除利的干扰
(★★★) 21 . (题文)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出荒谬结论的论证方法。

仿照下面的示例,补写两个归谬论证的句子。

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艺术越小众品味越高雅,那么无人欣赏的艺术就是最高雅的艺术了。

①如果知音越少作品的水平越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那么百岁老人就是世上学问最高的人了。

七、材料作文
(★★★) 22 . (题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8年4月4日晚,第三季《中国诗词大会》总决赛上,来自浙江杭州的37岁外卖小哥雷海为击败了来自北京大学的文学硕士彭敏,逆袭成动,拿得总冠军。

有人为彭敏感到遗憾,认为他的文学素养深厚,只是输给了自己;有人称赞雷海为:“你在读书上花的任何时间,都会在某一个时刻给你回报”;有人感慨他们的人生轨迹不会因为诗词大会而改变;也有人反驳,虽然境遇不同,但他们心中都有对“诗与远方”的追求。

读了上述材料,你对此有怎样的思考和感受?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