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李凭 (píng) 凤凰(huáng) 教(jiāo) 瘦蛟(jiāo)
• 香兰笑:唤起兰花盛开宛如笑 靥的形象感,形容乐声的欢快 愉悦。
• 十二门:借指长安。
• “融”:音乐具有不可抗拒的感化力和渗透力。 • 紫皇:一语双关语,兼指天帝和当时的皇帝。 • 巧妙的过渡手法,承上启下,音乐由人间传到
仙界,比较自然地把诗歌的意境由人间扩大到 天界。
分析小结
音 乐 流
具体描写音乐,由强到弱,从悲 戚转为欢快,再转为冷清,给人以清 空之感,仿佛整个长安城只有美妙的 旋律在回荡。 “高秋”“十二
“蓉泣,状其声之惨淡;兰笑,状其声之冶丽美丽异常 。” ——王琦《李贺诗歌集注》
• 昆山:也叫“玉山”或者“群玉之山”。 • 凤凰:在传说中是一种高贵的神鸟,居住在昆仑山。
• 以形类声
• 昆山玉碎:唤起山崩地裂的形 象感,形容乐声乍起的壮观。
• 凤凰叫:唤起孤独哀鸣的形象 感,形容乐声的幽怨。
• 芙蓉泣露:唤起露滴残荷的形 象感, 形容乐声的凄凉。
公渡
无河
渡而
河死
。, 公其
《 箜
竟奈

渡公

河何

!!
“白香山‘江上琵琶’,韩退 之《颖师琴》,李长吉《李凭箜 篌引》,皆摹写声音之至文。韩 足以惊天,李足以泣鬼,白足以 移人。”
——清 方扶南《李长吉诗集批注》卷一
李凭是梨园弟子,因善弹 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 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
迎”。他的精湛技艺,受到
李贺(790~816),唐代诗 人。字长吉,祖籍陇西,自 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 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 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 裔,但其家已没落。青少年 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 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 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 卒时年仅27岁。
中唐到晚唐诗风转变时期的一个 代表者,他继承浪漫主义的创作精 神。其诗想象丰富,立意新奇,用 词瑰丽,形成凄艳诡谲诗风,被后 世称为“诗鬼”。 有作品集《李 长吉文集》。
• 正面描写、侧面烘托

• 活用典故、自铸伟词
• 虚实结合
用典
• 作业: 1、背诵本诗。 2、思考。 3、比较阅读《李凭箜篌引》《琵琶行》 《听颖师弹琴 》这三首诗歌。
箜篌(kōng hóu) 女娲(wā) 神妪 (yù) 倚桂树(yǐ)
吴丝蜀桐:欲言音 乐之美,先说乐器之精。 写箜篌构造精良,借以 突出音乐的高雅、演奏 者技艺的高超。
• 高秋:除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还含有 “秋高气爽”之意,天空明亮透澈,自然 看起来格外高远。既点明了演奏的时间, 又写出了演奏的环境。
程 门”“紫皇”等意象营造出的意境—
—广袤。
• 想象大胆新奇,出 人意表,而又感人 肺腑。
• 摹状乐声的急促, 也可以唤起连绵不 绝的忧郁形象。
• 教:对乐师的高度评 价,对乐曲的无比赞 赏,——仙乐。
• 老、瘦:音乐的感染 力之大。
• 音乐终结后,听众却沉浸在音乐所带 来的情绪中久久不能脱出。吴质不眠、 露湿寒兔,从侧面反映了李凭箜篌演 奏的缠绵动听、余韵无穷。
分析小结

诗的情景承接着“紫皇”,在天
乐 界展开,清冷的音乐达到乐曲的高
效 果
潮。五色石都被乐音震破,引来了 一场秋雨。乐曲在惊天动地中结束, 但是诗人又在“梦幻”中展开了一
片神奇的天地。
• 词采瑰丽
浪漫主义
• 天上人间的想象

• 通感的手法

• 大胆的夸张 • 奇幻的比喻
冷 表现手法 艳


• 点出音乐表情 :“愁” • 用典:“江娥啼竹”
“素女” • 从侧面写出了音乐声
的感人肺腑。
• 点出演奏者的名姓, 并且交代了演奏的地 点。
分析小结
音 乐 开 场
• 先写琴,写声,然后写人, 时间和地点一前一后,穿插
其中。这样,突出了乐声,
有着先声夺人的艺术力量。
• 以声类声 • “玉碎,状其声之清脆;凤叫,状其声之和缓。”
• 张高秋:不仅是演奏的抽象动作,更易引 起联想:音乐情韵高远饱满,直上云霄。
• “响遏行云”——《列子 汤问》。
• 写音乐效果。 • 移情于物,把云写成具有
人的听觉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能和思想感情。
“张”“颓”。“张”字和 “颓”字构成了一种对比,前 者饱满,后者无力。“颓”字 形象的描绘出流云被音乐击中 的刹那情态。
诗人们的热情赞赏。
箜篌是十分古老的弹弦乐器,最 初称“坎侯”或“空侯”,在古代 除宫廷雅乐使用外,在民间也广泛 流传,在古代有卧箜篌、竖箜篌、 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十四世纪后 期不再流行,以致慢慢消失,只能 在以前的壁画和浮雕上看到一些箜 篌的图样。
引:一种古代诗歌体裁,
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 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 言、杂言。
• 曲已终而意犹未尽。
• 典故:女娲补天 神妪 吴质 寒兔
• 成语:石破天惊
• 在古希腊神话中,有一个故事。 西西弗斯因为在天庭犯了法,被大神惩罚,降到人世间来受苦。 对他的惩罚是:要推一块石头上山。每天,西西弗斯都费了很大 的劲把那块石头推到山顶,然后回家休息,但到了晚上石头又会 自动地滚下来,于是,第二天又要把那块石头往山上推。这样, 西西弗斯所面临的是永无止境的失败。大神要惩罚西西弗斯,也 就是要折磨他的心灵,使他在“永无止境的失败”命运中,受苦 受难。 可是,西西弗斯还是不肯认命,每次,在他推石头上山时,大神 都打击他,告诉他不可能成功。西西弗斯不肯在成功和失败的圈 套中被困住,一心想着:推石头上山是我的责任,只要我把石头 推上山顶,我的责任就尽到了,至于石头是否会滚下来,那不是 我的事。 再进一步,当西西弗斯努力地推石头上山时,他心中显得非常平 静,因为他安慰着自己:明天还有石头可推,明天还不会失业, 明天还有希望。 大神因为无法再惩罚西西弗斯,就放他回了天庭。 西西弗斯的命运可以解释我们一生中所遭遇的许多事情,西西弗 斯的努力也可以是我们努力工作的写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