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D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津上海版2019-2020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科学教学质量检测(一)D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 (2分)物质甲长期敞口放置会变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甲一定是氢氧化钠
B . 甲变质一定是与氧气发生了反应
C . 甲变质后质量一定会减小
D . 甲变质一定是由化学反应引起的
2. (2分)下列物质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是()
A . Fe2O3
B . KOH
C . NaCl
D . H2SO4
3. (2分)下列物质的提纯所用试剂和主要实验操作均正确的是()
A . A
B . B
C . C
D . D
4. (2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 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B . 铝比铁具有更好的抗腐蚀性能,是因为铁比铝更活泼
C . 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那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的一定是碱的溶液
D . 用汽油和加了洗涤剂的水分别除去衣服上的油污,两者去污原理不同
5. (2分)今年对酒驾、醉驾行为又有了新的规定,当每100mL血液中酒精含量达到20mg﹣79mg时即为酒驾(此时血液的pH约为7.4).关于酒驾血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该血液中酒精的质量分数为20%﹣79%
B . 该血液中酒精的溶解度为79mg
C . 该血液中溶剂是酒精
D . 该血液显碱性
6. (2分)某不纯的铁粉与稀硫酸反应时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X表示在反应中不纯铁粉消耗的质量,Y表示生成氢气的质量,试判断不纯铁粉中混入的杂质是()
A . Mg
B . Zn
C . Cu
D . Ag
7. (2分)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小强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进行研究,以下关于此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 . 有气泡产生
B . 表面皿内壁有浑浊出现
C . 贝壳逐渐溶解
D . 烧杯中溶液的质量不变
8. (2分)央视二套《这是真的吗)栏目播出了电脑浸在液体中也能正常工作的新鲜事,原来这种无色的液体是被称作“绝缘液”的液态―氟二氯乙烷,这种液体可为手机电脑“洗澡",用来清洗电子产品,一氟二氯乙烷的化学式为(CCl2FCH3),下列对一氟二氯乙烷的认识,正确的是()
A . 一氟二氯乙烷是氧化物
B . 一氟二氯乙烷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17克
C . 一氟二氯乙烷由5种元素组成
D . ―氟二氯乙烷中碳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8:1
9. (2分)现有NaOH溶液、稀HCl、蒸馏水,如将它们一次鉴别出来,可选用的试剂是()
A . 紫色石蕊溶液
B . 无色酚酞溶液
C . 稀硫酸
D . 食盐水
10. (2分)高压锅煮牛肉时,牛肉容易烂,其原因是()
A . 高压锅内压力较大,牛肉被压烂
B . 高压锅内水温较高,牛肉在高温下易煮烂
C . 高压锅内压强较大,牛肉易膨胀变烂
D . 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11. (2分)小明家菜地里的蔬菜叶色发黄,经检测该地土壤呈碱性.为使蔬菜叶色浓绿,小明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建议父母购买的化肥是()
A . NH4Cl
B . K2SO4
C . Ca3(PO4)2
D . CO(NH2)2
12. (2分)为了探究实验室中久置的氢氧化钠固体的变质情况,同学们进行如右图所示的实验。
下列分析和结论正确的是()
A . 若D为气体,则加入甲溶液的目的是证明样品已变质
B . 若D为白色固体,则溶液A是Na2CO3溶液
C . 若D为白色固体,且溶液C为红色,则样品一定是部分变质
D . 若Ⅱ、Ⅲ均有明显现象,则说明样品一定完全变质
13. (2分)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图所示,其中碱性最强的是()
A . 番茄汁
B . 糖水
C . 牙膏
D . 肥皂水
14. (2分)下列物质的转化关系均能一步实现的是()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③
D . ①②③
15. (2分)除去下列各物质中混有的少量杂质,所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物质杂质除杂试剂及操作方法
A二氧化碳一氧化碳通入氧气,点燃
B氢气氯化氢先通过过量氢氧化钠溶液,再通过过量浓硫酸
C锌粉铁粉加入适量氯化锌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D氯化钾溶液碳酸钾加入过量氯化钙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二、填空题 (共8题;共24分)
16. (4分)按要求从氧气、硫酸钡、碳酸、氨气、氢氧化镁、氧化钙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上.
(1)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________,
(2)一种难溶于水的碱________ ,
(3)一种能供给呼吸的单质________,
(4)一种易分解的酸________ .
17. (4分)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和盐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外壁很烫,试管口出现白雾.白雾是什么呢?
Ⅰ.同学们作出猜想
猜想一:是小水滴.因为盐酸溶液中的水受热会汽化上升,在试管口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水滴.猜想二:是盐酸小液滴.因为浓盐酸具有________性,可能实验中使用的盐酸浓度过高,试管口就会形成盐酸小液滴.
同学们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内有正在反应的镁条和盐酸的试管口,试纸变红,证明猜想二是合理的.Ⅱ.小柯提出质疑
为什么刚才打开盛放实验所用盐酸的试剂瓶,瓶口没有白雾,却在反应过程中出现白雾?
小柯联系反应时试管外壁很烫,于是猜想:白雾的形成可能与温度有关.他用试管取少量盐酸,将干燥的蓝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试纸不变红;然后________(填操作),试纸变红.
得出结论:________.
18. (5分)物质王国举行击鼓传花的游戏。
某学习小组由铁、氢气、氧化铜、二氧化碳、稀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铜七名成员组成。
游戏的规则是: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就可以进行传递。
请把上述成员安排在A-G的相应位置上,使花束能从A传到G。
其中 A为组长,其固体俗称为干冰,F为副组长,其为黑色固体,请回答:
(1)氢氧化钠应放在位置________上。
(2)C和D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上述物质除了发生从A到G的化学反应外,常温下,还能相互发生反应的是:________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当G换成另一个与G同类别的物质时就能将花束传回起点A,它是________(填物质名称)。
19. (2分)图中的几种物质是常见的盐,请回答下列问题:
(1)碳酸钙、碳酸钠均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 CO2 ,是因为碳酸钙、碳酸钠中均含有________(写离子符号)。
(2)硫酸铜溶液与氯化钠溶液不能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
20. (3分)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和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________(选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
21. (3分)氢氧化钙俗称熟石灰,在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熟石灰可由生石灰溶于水制得,测量其溶液的pH时,可以________,再用标准比色卡比较试纸显示的颜色,读取该溶液的pH.
(2)用石灰浆粉刷墙壁,干燥后墙面变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3)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以土壤中含有硫酸为例).
22. (1分)某一溶液由盐酸、碳酸钠、稀硫酸、氯化镁中的一种或两种混合而成。
现向该混合溶液中滴入氢氧化钡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体积如图所示,则该混合溶液的组成是________。
23. (2分)利用坐标系建立物质间的关系是总结化学知识的一种方法。
A、B、C、D、E、F、G、H、M 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九种物质,下图是根据这九种物质的类别和其中某种元素的化合价构建的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一种物质转化成另一种物质),已知 A 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能和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请回答下列问题:
(1)H、G 均可与 M 溶液反应,分别生成含该金属元素的两种盐溶液。
G 和 M 的反应常用于工业除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D 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俗名苏打。
在 B 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D 溶液,过滤后取滤液,滴入过量 M 溶液,无明显现象,则滤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_(写出所有可能情况)。
三、实验探究题 (共5题;共44分)
24. (10分)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现用如图所示装置来测定该纯碱样品的纯度.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将仪器组装好并检查气密性;②准确称量盛有碱石灰(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的干燥管Ⅰ的质量(设为m1);③准确称量纯碱样品的质量(设为n),放入广口瓶B内;④打开分液漏斗a的旋塞,缓缓滴入稀硫酸,至不再产生气泡为止;⑤往试管A缓缓鼓入空气数分钟,然后称量干燥管Ⅰ的质量(设为m2).试回答:
(1)实验操作④、⑤都要缓缓鼓地进行,其理由是________,如果这两步操作太快,会导致测定结果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2)鼓入空气的目的是________;装置A中的试剂X应选用________,其作用是________,
(3)装置C的作用是________;干燥管Ⅱ的作用是________.
(4)装置A与B之间的弹簧夹在第________项操作前必须打开,在第________项操作用其以前必须夹紧.(5)根据此实验,写出计算纯碱样品纯度的公式:________.
25. (9分)学习酸碱反应时,很多同学对其产生探究兴趣.
(1)甲同学将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装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并振荡,试管壁发烫,于是他得出酸碱反应是放热反应的结论.
乙同学认为甲同学推理不合理,理由是________.
(2)乙同学为了验证甲同学的结论,将实验加以改进:将稀硫酸慢慢滴入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用温度计测出氢氧化钠溶液温度随加入稀硫酸质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由图知,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的反应是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B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
②从A到B过程中,烧杯中溶液pH逐渐________.
③B到C的过程中,烧杯内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________(填离子符号).
(3)丙同学将稀硫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有气泡产生,他认为氢氧化钠溶液已变质.请你分析变质的原因: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丁同学认为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没有明显现象,于是他想借助下列溶液来验证反应是否真的发生,你觉得不可行的是.
A . 无色酚酞试液
B . FeCl3
C . BaCl2
D . KNO3 .
26. (7分)甲、乙两名同学做了碳酸钠溶液与氢氧化钡溶液反应的实验,反应后都进行过滤得到无色滤液,他们对自己得到的无色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请你一同参与他们的探究活动:
(1)【提出猜想】他们各自所得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有如下几种可能,请在空白处填上你认为滤液中溶质还有的可能是什么?
A.NaOH B.Na2CO3、Ba(OH)2、NaOH
C.________ D.Na2CO3 和 NaOH
(2)【讨论交流】上述猜想中,肯定不成立的是________(填猜想序号),其理由是________。
(3)【实验探究】甲、乙两同学为了验证各自所得滤液的成分,分别进行了如下实验:
(4)【反思与评价】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甲同学的实验结论是正确的,乙同学的实验结论不一定正确,请你帮乙同学设计实验,进一步确定乙同学得到的滤液中溶质的成分。
27. (8分)如图所示,是两种稀释浓硫酸的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B 图中盛水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
(2)B 图锥形瓶内产生的现象是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
(3)上述两幅图中,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填“A”或“B”)。
(4)A 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5)将生锈的铁钉放入稀硫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过一会儿有________产生,有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写其中一种反应即可)。
28. (10分)在实验室里,小明与同学欲用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和药品制取初中化学常见气体并验证其有关性质.
(1)写出图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
(2)点燃A中的酒精灯制取并收集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待检验到B中氧气已收集满,接下来的操作是________ ,把集气瓶盖好玻璃片后,正放在桌面上.
(3)将点燃的蜡烛放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可观察到________且瓶壁上有水雾出现,证明蜡烛燃烧有水生成.接着,将蜡烛从集气瓶中取出,________(填实验步骤和现象),证明蜡烛燃烧还生成了二氧化碳.(4)小明同学发现装置C有一处明显错误:________ ,将装置C改正后放入适量的药品:________和________ ,即开始制取________气体(写一种).
四、解答题 (共7题;共50分)
29. (2分)某科技活动小组为了制取SO2 ,查阅资料发现,产生SO2的途径很多。
在老师指导下,他们选取足量锌与适量的浓硫酸反应,其化学方程式为:Zn+2H2SO4(浓)=ZnSO4+SO2↑+2H2O反应一段时间后,老师指出还可能生成另一种气体。
同学们都很好奇,这是什么气体呢?请你根据锌的化学性质,推断此气体可能是________,其理由是 ________ 。
30. (11分)黄铜(铜和锌的合金)因性能优良,被广泛用于制作钱币、饰品和生产中,铜的质量分数在59%~65%之间的黄铜性能优良。
兴趣小组为了解某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进行如下实验:取多个黄铜螺母放入烧杯中,另取80克l9.6%的稀硫酸,分四次等质量加入,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过程数据记录如下表。
分析上述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
(1)第4次实验结束后溶液的pH ________7(选填”>”“=”或“<”)
(2)配制80克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疏酸,需98%的浓硫酸(密度为1.84克/厘米3)多少毫升?(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3)通过计算说明该黄铜螺母的材料性能是否优良。
31. (3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中含有Na+、Ag+、Cu2+、CO32-、OH–、NO3–六种离子(甲乙车间各含三种离子):
(1)乙车间的废水呈蓝色,其中的阴离子为 ________。
(2)甲车间的废水含有的三种离子是________;
(3)如果将甲乙两车间的废水混合,可以使废水的某些离子转化为沉淀,经过滤后的废水中含有________;
32. (10分)小青在实验室发现一瓶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盐酸,为方便以后使用,他对其浓度进行了测定。
取10克此盐酸于烧杯中,逐滴滴加溶质质量分数为4%的氢氧化钠溶液,用pH计(一种测定溶液pH的仪器)测定溶液的pH,得到数据如下表所示:
烧杯中溶液的pH 1.0 1.3 2.0 3.99.911.912.8
(1)请你绘制出烧杯中溶液的pH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V)之间的关系曲线。
(2)请根据图象找出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时,所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的体积,并据此计算此瓶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按1.0克/毫升计算)
33. (3分)归纳和演绎是学习科学重要的两种科学方法。
从个别、特殊知识概括或推理出一般知识的科学方法,叫做归纳法;演绎法与归纳法相反,是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方法,即从已知的一般原理,推理出新的结论的方法。
如我们学习酸的通性时,是通过学习盐酸、硫酸等酸的性质一系列实验,最后得出酸的通性有: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活泼金属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酸能与碱反应;酸能与某些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某些盐反应,这就是归纳法。
然后通过酸的通性得出硝酸也具有上述酸的性质,这种方法叫演绎法。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化学方程式不能反映酸的通性的是。
A . Mg+H2SO4=MgSO4+H2↑
B . MgO+H2SO4=MgSO4+H2O
C . Mg(OH)2+H2SO4=MgSO4+2H2O
D . Cu+2H2SO4CuSO4+SO2↑+ H2O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铁与硫酸铜溶液、铜与硝酸银溶液、氢气与氧化铜之间都能发生置换反应,因此,置换反应不一定在溶液
中进行;
B.NaOH溶液与CO2、SO2、SiO2都能发生反应,所以碱溶液能与所有非金属氧化物反应;
C.有机物一定含有碳元素,所以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有机物
D.固体氢氧化钠具有吸水性,所以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34. (11分)溶液的密度与其溶质质量分数之间常存在一定的关系,下表是硫酸溶液和氨水的密度与其溶质的质量分数对照表(20℃)。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412162428
硫酸溶液的密度(g/mL) 1.021.081.111.171.20
氨水的密度(g/mL)0.980.950.940.910.90
请回答下列问题:
(1)20℃时,随着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逐渐增大,氨水的密度逐渐________。
(2)取16%的硫酸溶液100g,加水稀释成8%的溶液,需要加入多少克的水?
(3)向100g24%的氨水中加入500g水,摇匀,所得溶液的体积是多少mL?(计算结果保留到0.1mL)
35. (10分)某同学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称取一定质量的碳酸钠装入气球,将气球套在锥形瓶上。
将药品全部倒入装有足量稀盐酸的锥形瓶中,气球迅速胀大。
称量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次数123
碳酸钠质量/克0.53 1.06 2.12
反应前装置总质量/克66.3366.8667.92
反应后装置总质量/克66.1966.6267.42
(1)计算第1次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质量。
(2)分析数据发现每次反应前后装置的总质量均不相等,请以第1次反应为例,通过计算说明该反应是否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空气密度取1.3克/升,二氧化碳密度取2.0克/升,结果精确到0.01)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 (共15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13-1、
14-1、
15-1、
二、填空题 (共8题;共24分)
16-1、
17-1、18-1、
18-2、18-3、18-4、19-1、19-2、
20-1、21-1、21-2、21-3、
22-1、
23-1、
23-2、
三、实验探究题 (共5题;共44分) 24-1、
24-2、
24-3、
24-4、
24-5、
25-1、
25-2、
25-3、
25-4、
26-1、
26-2、26-3、26-4、27-1、27-2、27-3、27-4、27-5、28-1、28-2、28-3、
28-4、
四、解答题 (共7题;共50分) 29-1、
30-1、
30-2、
30-3、
31-1、
31-2、
31-3、
32-1、
32-2、33-1、33-2、34-1、34-2、
34-3、
35-1、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