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先哲——皮亚杰》有感

合集下载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读后感

皮亚杰《儿童心理学》读后感篇1:《儿童心理学》读后感看完这本书之后,感觉收获颇多,内容很丰富,比几年前的考试教材中的《儿童心理学》详细。

本书一共有十个章节,中间的几个章节印象尤为深刻,因此撷取几点,跟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第四章建立关系依恋关系的建立对儿童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父母对婴儿反应的敏感性决定了这个孩子以后心智的发展。

第五章情绪发展情绪并不完全是消极的东西,它被认为对社会适应有帮助,更重要的是,它在人际关系中起重要的作用。

情绪有生理基础,是人类的天赋的一部分。

新生儿就是通过情绪来满足自己生理上的需求。

儿童不仅体验情绪,而且还思考情绪,一旦他们能够说话了,他们就可以指称各种情绪,思考情绪,并和他人讨论情绪。

儿童首先和父母进行交谈,这种对话进行越频繁,儿童的情绪理解力就越高。

情绪发展因此受到社会经验影响。

让儿童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是相当重要的,若不能习得这种技能会给他以后的社会生活带来灾难性的后果。

这个能力的发展就是将看护人的外在控制转移为孩子的自我控制,这个过程要持续整个儿童期,并且涉及到学习许多调节自我情绪及其表达的策略。

第六章作为科学家的儿童: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

智力是对环境的适应。

皮亚杰的目的就是探索儿童是怎样逐渐地实现这一是应当。

他关注的是只有有限的心理能力的新生儿是如何发展成有复杂思想的成熟个体的。

强调即使是婴儿也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周围的世界。

儿童对环境怀着浓厚的好奇心,想要探索河研究;但是他们不是随意地去做的`,而是通过选择与已有的心理结构相一致的经验。

儿童就像“小科学家”一样:通过实验来使他们的新经验富有意义,并把此经验纳入他们已有的理解方式中;如果不行的话,他们就会扩展已有的,或创造新的理解方式。

第七章儿童是学徒:维果斯基的社会认知发展理论我感觉这一章是我收获最大的一部分,已经做了详细的总结:从1.最近发展区;2.成人如何帮助儿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3.如何提供有效帮助;4.同伴能扮演指导者的角色吗;5.文化因素在成人对儿童学习帮助中起什么作用;6.合作胜于单干吗?这6个方面进行陈述。

皮亚杰读后感

皮亚杰读后感

皮亚杰读后感皮亚杰读后感之一在数学教学中,我常有这样的感受:在上课中努力做到讲解知识点透彻,教学环节清楚,可学生对所学内容没有兴趣,上课没有积极性,只是被动的配合教师上课,完成教学任务。

尤其当在课堂上提出一个问题后,下面常常一片沉默。

这样的情景,常常令我们十分尴尬。

在课余,我常常想:什么课堂成了教师的独角戏?教学内容为什么引不起学生的兴趣? 那天性活泼好动的同学哪里去了呢?我仔细观摩优秀教师上的示范课,并翻阅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堂实录,再回味自己上课的点点滴滴,让我对课堂、对教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

让我记忆犹新的一堂课是《有余数除法》,我做了很多准备工作,我是这样设计的:首先直接拿出一些除法算式,让学生算一算、分一分,学生在算的过程中会发现两类算式:一类是除的尽的,一类是除不尽的,这时,我就出示课题,告诉学生这个除不尽余下来的数在数学上叫做余数。

今天我们就来学“有余数的除法”。

接下来又自然的通过例子告诉学生带余数的除法的写法,然后进行练习,学生在一片寂静中听完了我的课。

在课后,我就向其他听课老师提出了这样问题:“为什么我的课堂没有一种活跃的学习气氛,我应该怎么做才能调动学生的情绪,活跃课堂气氛?”他们给了我一个案例,让我自己慢慢体会,再和他讨论。

案例是一堂北京孙京红老师的《有余数除法》:孙老师先设计了一个学习活动:首先是小组活动,给每组学生一些小棒,请他们搭建自己喜欢的图案,每个图案要相同,直到不够搭建一个完整图案为止。

然后,孙老师问:“你能把你们小组摆小棒的这个活动用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吗?”学生在思考后,有人表示:13 ÷3=4 …… 1 ,13 ÷4=3 ……1 ,孙老师又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写,最后这个数叫什么?”从而将课堂重心转移到有余数除法的教学上来。

看完案例,比较我上的课,我反思了几点:a、在教学设计上,重视学生感受,让学生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听取其他老师意见时,他们说:“你的教学知识点明确,结构清晰,但课堂要有活跃的学习气氛,教学设计就要重视学生感受,进到学生心里去。

2024年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心得范本(3篇)

2024年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心得范本(3篇)

2024年皮亚杰建构主义学习心得范本皮亚杰(Jean Piaget)是20世纪最伟大的儿童发展心理学家之一,他提出了著名的建构主义理论,对于儿童的认知发展做出了深入的研究和贡献。

在学习了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后,我深受启发,对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解更加深刻,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实践经验。

首先,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了儿童主动探索和构建知识的过程。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环境的互动,通过积极的探索和实验,不断地将新的经验和观察加入到已有的知识框架中,从而逐渐建构出自己的认知结构。

这种主动的学习方式,使得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更加主体和自主,从而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在我的实践中,我意识到不能仅仅是灌输知识,而是要鼓励儿童主动思考和探索,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了儿童的发展是一个阶段性的过程。

他提出了四个认知阶段:感知运动期、前运算期、具体操作期和形式操作期。

每个阶段有着不同的特征和发展任务,儿童必须完成当前阶段的任务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

这个理论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帮助我了解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并针对不同的阶段提供适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例如,在感知运动期,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认知世界,所以我会采用更多的感官刺激和运动活动来帮助他们建构知识。

另外,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了儿童的社会交往对于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他认为儿童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合作,获得了语言、符号和社会规范等工具,从而促进了他们的认知发展。

在我的实践中,我经常组织儿童之间的合作活动,鼓励他们分享和交流自己的观点和想法。

这样不仅可以促进他们对于新知识的共同建构,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合作和沟通能力。

此外,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还强调了儿童的发展是一个整体的过程,不仅涉及到认知方面,还包括感情、社会和道德等多个维度。

在我的教学中,我会注重培养儿童的情感发展,鼓励他们积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并尊重和关注他们的感受。

我看皮亚杰理论

我看皮亚杰理论

我看皮亚杰理论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也经过老师对第二章发展心理学理论的详细讲解,在精神分析行为主义,历史—文化发展理论以及日内瓦学派的理论中,使我感触最深的是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我个人也是很喜欢皮亚杰的。

皮亚杰在生活中是一个细心的人,小的时候可以在公园里通过一只患有白化病的小麻雀的,随即写的一篇文章,投给杂志之后可以发表,并且得到一份好工作。

于是开始研究软体动物,并且发表论文,引起一时轰动。

但是他仅有十几岁。

在二十二岁的时候他终于得到了生物学博士的学位。

在这期间他还攻读哲学、科学等其他科目。

后来发表了一篇《儿童的梦》的文章,就连佛洛依德都对这篇文章文章感兴趣。

最后他涉足儿童心理学的领域,年仅二十五岁就当上鲁索学院的研究部主任,可以说是年少有为。

了这让我很是佩服他,不光是他那么年少有为,更重要的是他还拥有科研的精神。

他拥有良好的洞察力,从很小的时候就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科学道路,并且深入研究,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最终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觉得方式有理想的人都应该学习一下。

,以上是我阐述的我为什么喜欢皮亚杰。

接下来我谈谈学习完他的理论之后自己的感受以及感悟。

皮亚杰理论是最基本的是图式,即动作的组织或结构。

这是天然获得的,是属于遗传部分。

外界环境的变化,以及个体所遇到的信息经过内部结构节加工和处理被认知及结构所获得,之后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以达与外界的平衡。

其变化的规律收到内部规律的左右。

这使我想起了我的学吉他时的一个感受。

我打小比较喜欢乐器,尤其是吉他。

觉得那帮人弹吉他的人好帅,我也想要达到那样的境界。

于是买吉他、找老师,学习弹吉他。

但是,我的手比较笨,不太灵活,所以在学习和弦的时候遇到了瓶颈,因为不同的和弦都有不同的指法(左手不同根手指要按不同的弦和不同的位置),并且都是有固定的规律的,但是按其中一个和弦很容易,想要在众多和弦之间灵活的转换就要下一番功夫了。

手指换和弦的时候总是来回乱动,但是就是按不到对的地方。

学《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心得体会王妮

学《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心得体会王妮

学《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心得体会孤山镇第二幼儿园王妮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理论被公认为20世纪发展心理学上最权威的理论。

作为一名未来教师,不懂这个理论是搞不好教育的,所以第二次课我们重点学习了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我们感受到了这个理论对搞好教育的巨大的参考价值。

皮亚杰认为,心理发展的本质是个体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即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适应。

而行为主义的观点是所有行为的产生或反应都是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连接关系。

所以,皮亚杰更加强调主体的主动性。

即认知发展过程是主体自我选择、自我调节的主动建构过程。

其中主体对客体的适应有三种方式:同化、顺应和平衡。

而要认识这三种方式,首先要了解图式。

图式即认知结构。

“结构”不是指物质结构,是指心理组织,是动态的机能组织。

图式具有对客体信息进行整理、归类、改造和创造的功能,以使主体有效地适应环境。

同化是主体将环境中的信息纳入并整合到已有的认知结构的过程。

同化使图式得到量的变化。

顺应是当主体的图式不能适应客体的要求时,就要改变原有图式,或创造新的图式,以适应环境需要的过程。

顺应使图式得到质的改变。

平衡是主体发展的心理动力,是主体的主动发展趋向。

皮亚杰认为,儿童一生下来就是环境的主动探索者,他们通过对客体的反应,积极地建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的相互作用达到符合环境要求的动态平衡状态。

皮亚杰把认知发展视为认知结构的发展过程,以认知结构为依据区分心理发展阶段。

他把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岁)、具体运算阶段(7—12岁)、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征。

比如前运算阶段的孩子是单向思维,思维是不可逆的,以自我为中心,泛灵性,认为万事万物都是有生命的等等。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对当代教育有巨大的参考价值,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首先,它要求按照儿童思维方式实施知识教学。

反观现在的教育,把儿童看做小大人,就会形成以大人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实施课堂教育,是错误;其次,它要求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再次,要懂得因材施教。

皮亚杰理论心得体会(1

皮亚杰理论心得体会(1

学《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心得体会学了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理论,我深深的体会到:当老师不懂儿童心理学史肯定当不好的。

因此,通过本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人总是积极地,理性地试图学习。

这是皮亚杰区别于同时代流行的精神分析学派和行为主义学派思想的观点,他旗帜鲜明地指出,儿童是积极的学习者,他们会主动去建构有关外部世界的知识。

皮亚杰眼中的儿童无异于小科学家,他们通过对自己的假设进行检验来发现世界是如何运作的。

由此,皮亚杰得出了对人的根本看法:人生而有理性,人总是企图了解周围世界。

这无疑强调了儿童对于知识的主动性和能动性。

那么儿童如何获得新知识?是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呢?皮亚杰认为,儿童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探索精神和好奇心,具有理解客观世界的内在欲望,这便是其探究世界的内部动机。

正是这个内在动力驱使儿童主动、积极地发现知识。

至于如何获得新知识,皮亚杰的认知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儿童通常是在自身经验的基础上建构自己的知识。

如果教师仅仅是给学生解释概念,那么学生掌握的也不过是“死的知识”,因而,学生需要亲身探索和经历事物的机会。

在次,他以儿童扔玩具为例,认为这一在父母眼里调皮的行为极有可能是儿童在体验物体的重力现象以及自由落体的过程。

二、个体认知发展与影响认知发展的因素第一,个体认知发展就是通过同化和顺应日益复杂的环境而达到平衡的过程。

皮亚杰对认知发展理论的阐述是从对认知结构这个概念的阐述开始的。

认知结构是皮亚杰理论中的核心概念。

认知结构即图式,即“动作的结构或组织”是个体经过组织而形成的思维以及行为的方式。

人类的认知结构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变化,实现这一变化的就是主客体相互作用。

人类最初的认知结构是本能动作结构, 如婴儿的吮吸结构、抓握结构等。

随着主客体相互作用的增多,本能动作结构将因经验的增多而日趋复杂, 变为心理性的行为模式。

每当个体遇到某事物时, 他就用他的认知结构去核对、去处理,这种核对、处理也就是同化和顺应。

皮亚杰《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读后感

皮亚杰《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读后感

皮亚杰《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读后感示例文章篇一:《读〈儿童的语言和思维〉有感》读了皮亚杰的《儿童的语言和思维》这本书,我感觉就像打开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门。

皮亚杰真的很厉害呢!他对儿童的观察特别细致。

就好像他是一个超级侦探,专门来探寻我们小孩子心里的秘密。

书里写了好多关于我们儿童是怎么说话,怎么思考的事儿。

我记得书里有一个例子,说小朋友在看到不同形状的积木时,会有不同的想法。

有的小朋友看到圆形的积木就说像太阳,像球。

这就说明我们小朋友会通过联想来表达自己的思维呀。

我们看到一个东西,就会把它和自己熟悉的东西联系起来。

这就像搭积木一样,一块积木搭在另一块上,我们的思维也是这样,把新看到的东西和旧的认知搭在一起。

这时候我就想啊,大人们是不是有时候忘记了我们这种联想的方式呢?我和我的小伙伴们也讨论过这本书。

小明说:“我觉得书里说的很对呢,有时候我想跟爸爸妈妈说我的想法,可是他们好像不太懂。

”我就跟他说:“是啊,就像书里讲的,我们的语言和思维方式和大人有点不一样。

”小红也凑过来说:“我觉得我们小朋友的思维可有趣了,像天马行空一样。

”我们都笑了起来。

这就像一群小探险家在分享自己发现的宝藏,而这本书就是那个宝藏的地图。

再比如说,书里提到儿童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能不会像大人那样按照逻辑顺序。

我们可能会先说结果,然后再慢慢说原因。

这就像画画一样,我们可能先画了一个大大的太阳在中间,然后再去画周围的云朵和小鸟。

大人有时候就不理解,会觉得我们说话颠三倒四的。

我就想对大人们喊:“你们怎么就不明白呢?这就是我们小朋友独特的思维方式呀!”还有关于语言学习这部分。

我们小朋友学说话的时候,会自己创造一些词呢。

就像我的小弟弟,他把小狗叫做“汪汪宝”。

这就是他自己独特的语言创造。

皮亚杰在书里解释说这是我们儿童在尝试理解这个世界,用自己的方式给事物命名。

这多有趣呀,就像是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小星球,在这个小星球上,我们可以自己创造规则和名称。

谈皮亚杰教育理论的启示

谈皮亚杰教育理论的启示

2221年第2期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NO.22021(总134期)JOURNAL OF LIAONIAG TEACHERS COLLEGE(SOCIAL SCIENCES EDITION)General No234谈皮亚杰教育理论的启示李伟华3王跃武0(1•抚顺职业技术学院,辽宁省抚顺市113122;2.抚顺第六中学,辽宁省抚顺市113406)摘要:美国的心理学家罗杰斯曾经在自己的论著中表达对皮亚杰的研究的赞赏,子细阅读两个人的著作会发现两个人虽然切入教育问题的角度不同,各自的成果不同,但两个人所秉持的哲学观是相同的。

皮亚杰和罗杰斯一样,都是在捍卫西方社会平等、自由、民主观念。

关键词:皮亚杰;教育;自由;平等;民主中图分类号:G64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08—3398(2201)20—2147—00让•皮亚杰(Jeae Piaget,2597-1979)是西方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

他那庞大而精深的教育理论体系由多种哲学元素构成,其中包括皮亚杰非常倚重的当时欧洲盛行的结构主义,皮亚杰将它视为自己理论生成过程中一个重要的认识方法。

本文无意阐释他的完整体系,需要追问的是皮亚杰理论体系的“本体”是什么,究竟是什么哲学信念支撑他的整个理论体系。

皮亚杰早年受法国十八世纪启蒙思想家让•雅克•卢梭(Jean Jacques Rousseau,1752-1777)的启发,专注于儿童认知发生研究。

经过多年研究撰写了《儿童的语言与思维》《儿童的判断和推理》《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儿童智慧的起源》《儿童心理学》等学术著作,他的理论常常被教育史用“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等几个关键词加以概括。

总的来说,他认为人的智慧的发展不是主客观单方面作用的结果。

在《一种发展的理论》一文中他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主客体之间的互动关系,根本的关系不是一种简单的联想,而是同化和顺应;认知者将物体同化到他的动作(或他的运算)的结构之中,同时调节这些结构(通过分化它们),以顺应他在现实中所遇到的未预见的方面⑴。

皮亚杰读书心得

皮亚杰读书心得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皮亚杰读书心得篇一:皮亚杰读后感《皮亚杰儿童智力理论》读后感summer20XX-2-28当代著名学者瑞士心理学家让·皮亚杰如何犯错误的思维过程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发现一个儿童对某问题的不正确回答比分析正确回答更具有启发性。

采用临床法,皮亚杰先是观察自己的三个孩子,之后与其它研究人员一起,对成千上万的儿童进行观察,他找出了不同年龄儿童思维活动质的差异以及影响儿童智力的因素,进而提出了独特的儿童智力阶段性发展理论,引发了一场儿童智力观的革命。

虽然这一理论在很多方面目前也存在争论,但正如一些心理学家指出:这是“迄今被创造出来的唯一完整系统的认知发展理论。

”他的理论对我们启发很大并值得借鉴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什么是智力?皮亚杰认为智慧是生物适应的一种特殊表现,即人的智慧是机体适应环境的手段。

儿童的智力也正是个体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伴随着生物性状的发展与成熟及自身经验的增长,在适应中一步一步地发展起来的。

第二,什么是图式?皮亚杰对图式的定义是“一个有组织的、可重复的行为或思维模式”。

初生的婴儿,具有吸吮、哭叫及视、听、抓握等行为,这些行为是与生俱来的,是婴儿能够生存的基本条件,这些行为模式或图式是先天性遗传图式,遗传图式是图式在人类长期进化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以这些先天性遗传图式为基础,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及机能的成熟,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能过同化、顺应及平衡化作用,认知结构不断发展。

第三,什么是同化、顺应?同化与顺应是皮亚杰用于解释儿童图式的发展或智力发展的两个基本过程。

皮亚杰同化是通过已有的认知结构获得知识(本质上是旧的观点处理新的情况)。

例如,学会抓握的婴儿当看见床上的玩具,会反复用抓握的动作去获得玩具。

当他独自一个人,玩具又较远婴儿手够不着(看得见)时,他仍然用抓握的动作试图得到玩具,这一动作过程就是同化,婴儿用以前的经验来对待新的情境(远处的玩具)。

《重读先哲——皮亚杰》有感

《重读先哲——皮亚杰》有感

斗胆读看哲学:《重读先哲——皮亚杰》在大禹书店陪女儿看书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套“重读先哲”系列书籍,斗胆选择它的原因有三:1、系列书籍中“康德、尼采、胡塞尔、皮亚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吸引了我。

2、“哲学”这个对于我来说神秘而艰涩的词语激发我内心好奇和小小的不甘。

3、前言中写到:本丛书在写作上力求达到理论解析深入浅出;文字写作通俗易懂;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雅俗共赏。

事实证明,连“业余爱好者”都不算的我只能是如门外之汉“看看”哲学。

阅读之初的艰难使我几近放弃,阅读之中的窥得一二使我心有窃喜,阅读之后的感动和思考使我积攒了一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信心。

第一章在变革的时代出生皮亚杰出生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这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积累了300多年的传统自然科学思想与新的自然科学思想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猛烈地碰撞。

1、西方:哥白尼日心说的世界观取代了先前教会地心说的世界观;2、科学研究中,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开始融合,学者们开始注重实验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客服了单纯思辨的治学方式;3、生物进化学说打破了机械论自然哲学头脑中玻璃城堡一般的美梦——自然是上帝创造的、永恒不变的自动机器。

法国拉马克的渐变论:提出了近代首个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

他从完美性的角度出发,主张生物在漫长的时间中经历了逐渐的变化,有简单和不完美逐渐变得复杂和完美,人也由简单和不完美的的较低等动物逐渐进化而来的。

(用进废退法则、获得性遗传法则第5页)居维叶的灾变论:自然灾害会导致生物突然灭绝或者引起动物发生剧烈的形态变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五个部分,生命世界是演变的、新物种的起源、共同由来、自然选择以及逐渐进化。

(第9页)达尔文进化论对皮亚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它使皮亚杰对“环境的作用于主题”的现实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第二章年少有为上一章说到皮亚杰诞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样一个充满了新旧思想冲突的时代。

实际上,童年的皮亚杰就常常感觉到科学与宗教的强烈冲突,他母亲是一名虔诚的新教徒,而父亲则是思想自由的大学教授……(第13页)1、小小软体动物学家7岁《论鸟》10岁《关于患白化病的麻雀》15岁《论池塘蜗牛的变异》(软体生物学)16岁在国际的软体动物学家之间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读《皮亚杰教育论著选》有感

读《皮亚杰教育论著选》有感

换个角度,乡村教师职业幸福感更强---读《皮亚杰教育论著选》有感寒假中我随手翻看了以前上学时的一本书--《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上学时老师一直强调书中的教育理论很好,我那时一看这本书感觉很头疼,说的道理似乎一看就懂却又好像什么也不懂,机械的记住里面的一些文字。

工作了许多年以后再来看这本书一种熟悉感油然而生。

皮亚杰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西方把他视为与苏格拉底、弗洛伊德、爱因斯坦齐名的思想文化巨人,他是20世纪最富盛名的学者之一,他提出了至今具有影响力的认知发展理论,他是迄今为止儿童心理发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理论家之一,再读《皮亚杰教育论著选》中的思想和他对儿童心理学的认知与研究,使我对自己的教学管理中的疑问豁然开朗,对班主任工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一、注重家校社会的沟通关于中学生的定向,自然会出现教师或指导心理学家的建议与家长的愿望之间可能发生的冲突。

这也不完全意味着,家长总是对定向分类的实验者和能力诊断的专家帮助他们、给他们的孩子们提供的建议无动于衷,但是仍然可能存在家长的愿望和学校或指导办公室的建议之间的冲突,怎样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呢?在这一方面,如果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家长自然也有这种权利,并且具有“优先权”。

他们有权,既使不是受教育,至少能够被告知,甚至得到教导,指导他们的孩子应该受到什么样的教好教育。

皮亚杰上述的说法十分精彩,对于一线班主任的家校沟通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

我们很多老师埋怨学生不重视学习,不遵守纪律,不配合学校工作,却没有反过来想想是否全是家长的错,是否和我们的指导思想和沟通方式有关。

据我观察,大部分教师请家长到办公室基本是不愉快的,家长被通知来学校,首先听到的是问题学生的种种“劣迹”,然后再被被告知家长应该负起哪些责任,应该如何管教孩子。

老师们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上专业指导上太少,家校之间谈责任划分的太多,谈专业沟通技术,解决办法的太少,这是造成家校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

皮亚杰的教育主张给我们的启示

皮亚杰的教育主张给我们的启示

请不要把教育强加在孩子身上——皮亚杰的教育主张给我们的启示皮亚杰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一书中提出了“不要把教育强加在孩子身上”的主张。

他以有力的例证论述了新教育的科学性,新教育就是按照儿童的心理结构及其发展的各个阶段,用可以为不同年龄儿童所能吸收的形式,尽一切努力把内容教给儿童。

新教育主张从儿童的需求出发、从儿童的兴趣出发、从儿童的心理特征出发的科学教育,反对从成人的愿望出发强加于儿童的无效教育。

一、教育——使个人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我们为什么而教?”在《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中,我们看到这样一句话:“教育就是使个人适应周围的社会环境。

”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过程再复杂,教育的手段再先进,其目的是促进个人适应环境。

人的生存离不开所生长的环境,人的一切活动与环境不可分割,离开环境人将无法生存,将失去存在的意义。

适应环境的能力和水平是人类发展、人生发展的阶段标志。

“儿童时期是什么呢?他的重要意义就在于他继续不断地适应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使个人适应周围的环境是教育的长远目标。

我们首先要认识到这是幼儿的生存需求决定的,对于幼儿来说,环境中的一切事物都是陌生的,是极大的挑战。

幼儿有从事试验的冲动,教育就是利用他们的本能行为而取得成功。

第二,我们的教育要面向社会,面向大自然,要为幼儿提供真实的活动环境,让幼儿通过亲身的活动获得对环境的认识。

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一花一果、一鸟一兽、日月星辰、风霜雨露、生活场景、人类活动等都是幼儿认识和适应的对象。

第三,我们应正确认识幼儿自发活动的价值,这是幼儿主动适应环境的表现。

皮亚杰指出:“正是在由自发的冲动而产生的真正活动中,幼儿实现着对客体的同化和顺应,发展着自我的心理。

”当我们看到幼儿兴高采烈地追逐一只蝴蝶,如痴如醉地跟踪一群蚂蚁,不知疲倦地嬉戏于水中,我们应及时了解幼儿的需求,引导幼儿深入探究,而不应该阻止幼儿的自发行为,剥夺幼儿接触环境的权利。

我们通常看到并认可的一些聪明孩子,其具体表现就是对环境的适应水平高于同龄的孩子。

皮亚杰儿童教育思想的启示

皮亚杰儿童教育思想的启示

皮亚杰儿童教育思想的启示赵玥 S100030374[摘要]皮亚杰儿童教育的主要思想是: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学习的本质是儿童主动、自发的学习,学习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动手做来学习,教育应该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重视儿童之间的“合作”过程;皮亚杰儿童教育思想的借鉴意义有:明确儿童教育的内在目的,教育应遵循儿童心理发展的年龄特点,重视实践和合作在儿童教育中的作用。

[关键词] 皮亚杰儿童教育思想借鉴意义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推动下,教育改革飞速发展。

重视学前教育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政府及社会各个方面都在为普及学前教育而努力。

“让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是很多家长的心愿,许多家长从孩子出生就开始了对孩子的培养行动。

一个重视学前教育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

然而,我们也看到由于人才竞争的加剧,社会和家长都把希望寄托在未来一代身上,加之许多早教机构的迅速扩张和对一些“时髦”理念大肆宣染,加剧了独生子女父母对培养唯一的孩子成为高端人才的渴望。

当前,在儿童教育领域里过度教育、过早启蒙的现象起来越严重,这给儿童身心健康带来了巨大的隐患。

[1]面对当前学前教育存在的种种弊端,我们重温皮亚杰的儿童教育思想感受颇多,对于纠正当前教育问题很受启发。

一、皮亚杰儿童教育思想皮亚杰(1896-1980)是瑞士儿童心理学家,日内瓦学派创始人,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他提出的儿童建构理论不仅影响到欧洲,也影响到全世界的儿童教育。

皮亚杰的儿童教育思想对于指导当前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1、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儿童智力的发展、培养儿童的创造性和思维能力皮亚杰认为,培养儿童的创造力和思维能力,是认知发展的理想目标,也是教育的最高目标。

教育的目的是形成智慧而不是贮存记忆,在皮亚杰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中,一直反对传统教育中教师一味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学生被动地吸收知识的做法。

他认为儿童不应该是消极接受知识灌输的“容器”,而要学会如何思维。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皮亚杰的建构主义学习观及其对教育的启示

1、学习风格与认知风格学习风格就是指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得方式。

就是学习者在研究与解决其学习任务时所表现出来得具有个人特色得方式。

雷诺得学习风格特征分类P56图科尔勒得学习风格模型P57图认知风格指个体感知、记忆、思维、问题解决、决策以及信息加工得典型方式、1、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2、反思性与冲动性3、整体性与系列性2、教师期望效应罗森塔尔与雅各布森最早对教师期望进行了研究。

教师期望效应也被称为;皮革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指人们急于某种情境得知觉而形成得期望或预言,会使该情境产生适应这一期望或预言得效应。

两类教师期望效应:自我应验效应,即原先错误得期望引起把这个错误期望变成现实得行为、维持性期望效应,老师认为学生将维持以前得发展模式。

3、学习得联结说尝试错误说(联结说)基本观点:桑代克在她得博士论文《动物得智慧:动物联想过程得实验研究》中对动物实验研究进行总结,提出其著名得联结学习理论、学习得过程:动物得学习就是一个渐进得、盲目尝试而逐步减少错误得过程、学习得实质:就是建立刺激情境与正确反应之间得联结,即形成S—R得联结。

学习定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6、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就是指言语信息方面得知识,使用于回答“世界就是什么”得问题。

也称狭义得知识。

陈述性知识得表征:概念、命题、语义网络模型、图式与脚本等。

7、问题解决(一)问题解决得概念就是指形成一个新得答案,超越过去所学规则得简单应用而产生一个解决方案、(二)解决问题得特征1、解决问题就是解决新问题;2、在解决问题中,要把掌握得简单规则重新组合,以适应于当前问题;3、问题一旦解决,人得能力或倾向随之发生变化。

问题解决得模式1、试误说与顿悟说2、信息加工观(问题空间:初始状态、目标状态、算子)3、现代认知派(阶段论:表征问题-寻求解决策略-尝试解答—评价)一般问题解决过程(一)理解与表征问题1、识别有效信息2、理解信息含义3、整体表征4、问题归类(二)寻求解答策略1、算法式2、启发式:手段—目得分析法、逆向反推法、爬山法、类比思维(三)尝试解答(四)评价结果8、酝酿效应有人反复探索一个问题得解答而毫无结果时,把问题暂时搁置几小时、几天或几星期,然后再回过头来解决,这时常常可以很快找到解决方法。

重读先哲——皮亚杰

重读先哲——皮亚杰
• 定义:一门关于知识的成长和知识成长的 规律的科学研究。
•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 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 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 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他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 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 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这里的运算并 不是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而是指心理运算。
问儿童:两根棒一样长还是不一样长?
“B更长”或“A更长”(不守恒)
“一样长” (守恒)
面积守恒(8~9岁)
基本原理:不管橡皮泥形状改变,它们仍是一样大 向儿童呈现(Ⅰ) 向儿童呈现(Ⅱ)
A
B
问儿童:两张图上的表面积是一样大,还是不一样大? “B更大” (不守恒) “一样大” (守恒)
重量守恒(9~10岁)
主要特点:出现了符号、表象和直觉思维。
两个小阶段:
• 前概念或象征思维阶段(2~4岁) • 这一阶段主要表现为符号思维出现,即 儿童能用某一事物代表或表征其他事物。 • 直觉思维阶段(4~7岁) • 儿童对事物和事件的理解仍然以最显著 的知觉特征为基础,而不是经过逻辑或 推理的思维过程。
自我中心
指儿童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待整个世 界,不知道可以变换角度或者意识到他人 有不同的观点。例:三山实验
献奖。
Jean Piaget (1896-1980)
哥白尼日心说 取代教会地心说
工匠传统与学者传 统融合,学者们开
始注重实验的作用 第一章 在变革的时代出生
法国拉马克的渐变论: 他从完美性的角度出发,主张生物在漫长的 时间中经历了逐渐的变化,有简单和不完美 逐渐变得复杂和完美,人也由简单和不完美 的的较低等动物逐渐进化而来的。

读皮亚杰儿童怎样学数学心得

读皮亚杰儿童怎样学数学心得

转眼间,进入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的教学,一元一次方程是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首先要学习用字母表示数。

学生对字母表示数并不陌生,如小学接触的面积公式,还有运算率等都涉及到用字母表示数的知识。

教材先从学生熟悉的加法交换律a+b=b+a和结合律(a+b)+c=a+(b+c)入手,然后引发学生思考:“用字母表示有理数的运算律的意义是什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由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是什么?”学生开始给出各种理由,如简单,方便……最终统一得出:“由于字母可以表示任意的有理数,所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运算律就比较简明了,可以表示运算率的普遍性。

”最后,教师总结:“在数学中,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是主要的研究对象之一,这使我们对数的研究更具有一般性。

”……接下来教材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3a+b能表示什么?”课本上给出了这样的解释:“如果a(元),b(元)分别表示签字笔和圆珠笔的单价,那么3a+b表示3支签字笔和圆珠笔的价格;如果a(千克),b(千克)分别表示1袋大米和1袋面粉的质量,那么3a+b表示3袋大米和1袋面粉的总质量……”其目的是通过赋予代数式的实际意义体会字母的任意性。

我让学生举出例子,其中一个学生给出了下面的解释:“a代表苹果,b代表梨,所以3a+b表示3个苹果和一个梨”我有些疑惑,从字面上的解释,好像也说得通,但总觉得学生说的不对,可又不知错在哪里。

史宁中教授在《数学思想概论》中谈到:“数来源于对数量本质的抽象,数量的本质是多与少”因此数的运算应以数量为前提。

离开了数量也就不再是数学问题。

反观学生的答案,从字面上看没有问题,但已脱离了数量,相加也就没有意义了。

如果改成a 代表苹果的重量,b代表梨的重量,又或者a代表苹果的价钱,b代表梨的价钱,3a+b也就有了意义。

从教近20年,又教了十几年的高中数学,一下子回到初一很是不适应。

习惯了做那些所谓的难题,当面对初一年级诸如“有理数加法”看似最简单的问题时,却有些素手无策!除了缺乏对初中知识的深刻理解外,孩子们的学情也让我头疼。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对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对教育的启示

皮亚杰发生认识论的教育启示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蕴含了许多教育和教学原则,他的阶段论给人们提供了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应该教什么以及怎么教的心理学依据。

他对西方教育产生了巨大影响,对于我国当前和以后的教育改革和发展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一)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皮亚杰认为,学生在认识发展过程中处于主体中心位置。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同时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教师对教材的结构、顺序以及课程的安排要考虑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真正的学习不是由教师传授给学生,而是出自学生本身,教师要让学生自发地和主动地学习。

皮亚杰所说的主动过程有两个含义:一是学生直接作用于他的环境,二是学生在心理上是主动的。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想方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二)教学内容应适应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皮亚杰认为,“教育是从属于受教育者的发展水平的,儿童的水平决定着教育的步调”。

学生处于不同阶段其认知发展水平高低不同,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认知结构,表现出与前后各阶段不同的认知能力。

过于简单的学习对儿童认知发展起不了很大作用。

对于超越特定阶段发展水平的学习,学生不具备相应的认知能力,不能真正理解知识。

教师要根据学生认知发展阶段的特点来设计课程和教学,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发展的顺序性、阶段性和适时性,采用符合学生发展水平的方法、内容和形式,提高学习效果。

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学生心理发展理论,掌握新形势下学生的发展特点,安排好教学内容,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师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皮亚杰认为,教学不应该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要促进个体心智的发展。

教师不能仅仅增加学生的知识量,应该教育学生学习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仅仅为完成教学任务,填鸭式地向学生灌输知识,应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要培养探索者,而不仅仅是博学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斗胆读看哲学:《重读先哲——皮亚杰》
在大禹书店陪女儿看书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套“重读先哲”系列书籍,斗胆选择它的原因有三:
1、系列书籍中“康德、尼采、胡塞尔、皮亚杰”,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吸引
了我。

2、“哲学”这个对于我来说神秘而艰涩的词语激发我内心好奇和小小的不
甘。

3、前言中写到:本丛书在写作上力求达到理论解析深入浅出;文字写作通
俗易懂;专业人士和业余爱好者雅俗共赏。

事实证明,连“业余爱好者”都不算的我只能是如门外之汉“看看”哲学。

阅读之初的艰难使我几近放弃,阅读之中的窥得一二使我心有窃喜,阅读之后的感动和思考使我积攒了一些今天和大家分享的信心。

第一章在变革的时代出生
皮亚杰出生在19世纪的最后几年,这正是一个变革的时代,积累了300多年的传统自然科学思想与新的自然科学思想在这个时期发生了猛烈地碰撞。

1、西方:哥白尼日心说的世界观取代了先前教会地心说的世界观;
2、科学研究中,工匠传统与学者传统开始融合,学者们开始注重实验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客服了单纯思辨的治学方式;
3、生物进化学说打破了机械论自然哲学头脑中玻璃城堡一般的美梦——自然是上帝创造的、永恒不变的自动机器。

法国拉马克的渐变论:提出了近代首个关于生物进化的学说。

他从完美性的角度出发,主张生物在漫长的时间中经历了逐渐的变化,有简单和不完美逐渐变得复杂和完美,人也由简单和不完美的的较低等动物逐渐进化而来的。

(用进废退法则、获得性遗传法则第5页)
居维叶的灾变论:自然灾害会导致生物突然灭绝或者引起动物发生剧烈的形态变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五个部分,生命世界是演变的、新物种的起源、共同由来、自然选择以及逐渐进化。

(第9页)
达尔文进化论对皮亚杰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它使皮亚杰对“环境的作用于主题”的现实给予了足够的重视。

第二章年少有为
上一章说到皮亚杰诞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样一个充满了新旧思想冲突的时代。

实际上,童年的皮亚杰就常常感觉到科学与宗教的强烈冲突,他母亲是一名虔诚的新教徒,而父亲则是思想自由的大学教授……(第13页)
1、小小软体动物学家
7岁《论鸟》
10岁《关于患白化病的麻雀》
15岁《论池塘蜗牛的变异》(软体生物学)
16岁在国际的软体动物学家之间具有非常高的知名度。

2、多彩的求学经历
1915年,19岁的皮亚杰获得纳沙特尔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
1915-1918年,攻读生物学的博士
1919-1921年,巴黎大学文理学院学习病理心理学、逻辑学和科学哲学。

1920年获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

就读于纳沙特尔大学时对生物学、哲学的学习,以及移居法国后对心理学、逻辑学、科学哲学的进修,为皮亚杰日后的发生认识论研究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第三章在纳沙特尔大学的时光
这一章主要讲一讲皮亚杰的思想大转变。

后接触康德哲学、柏格森的进化论哲学后,皮亚杰便从一名彻底的经验论者转变成为了一名达尔文式的进化论者。

由于皮亚杰继承的是康德哲学的传统,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康德哲学,以便于更好的理解皮亚杰的理论与康德哲学传统的这种继承关系。

康德哲学:(第31页)……
第四章移居法国
皮亚杰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后,到苏黎世用了一年时间学习心理学。

他阅读弗洛伊德的著作,听荣格讲课,掌握了研究精神病的临床谈话技巧,创立了他自己的“临床描述法”,这位日后他的儿童心理学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弗洛伊德: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

他的心理学理论大致包括人格结构学说、本能论、焦虑论、性欲论和梦论。

(第59页)
荣格:荣格是弗洛伊德得意门生之一,但他最后离开老师,创立了自己的理论体系——分析心理学。

集体潜意识——(第65页、67页)对荣格理论的吸收。

第五章打破壁垒的研究方法
皮亚杰的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在发生认识论的研究过程中无疑是最为突出的,以至于人们总是认为皮亚杰完全是一位儿童心理学家,但实际上,儿童心理学的研究仅仅是皮亚杰进行发生认识论研究的手段——儿童心理学研究的目的是解决皮亚杰哲学上的困惑。

我们可以认为发生认识论是建立在儿童心理学研究基础之上的,同样我们也可以认为儿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是发生认识论研究过程中的副产品。

1、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
基本特征:整体性、转换性和自我调节性。

(第69页)
2、跨学科协作研究的方法
发生认识论的任何研究,不论它所涉及的是儿童某一方面的认识的发展,还是科学思想的一些相应分支中某一分支的某种演变,都以所研究的科学认识论种的专家的合作为先决条件,即以心理学家、科学史家、数学家、控制论专家、语言学家等的合作为先决条件。

3、临床描述法(第71页“倾听”、75页)
第六章《发生认识论》
1、定义:
一门关于知识的成长和知识成长的规律的科学研究。

在皮亚杰看来,发生认
识论的主要问题在于对新的知识结构是如何构建的作出解释,而其中心问题就在于探讨这些新的知识结构的构造机制。

2、四个阶段:
儿童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而是伴随同化性的认知结构的不断再构,使认知发展形成几个按不变顺序相继出现的时期或阶段。

他认为逻辑思维是智慧的最高表现,因而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的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依据。

这里的运算并不是形式逻辑中的逻辑演算,而是指心理运算.他将从婴儿到青春朗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①感知运动阶段(0—2岁)
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第93页—102页)
②前运算阶段(2---7岁)
这一阶段中他们的思维有如下特征:单维思维思维的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反映静止的知识状态不合逻辑的推理(第112页—122页)
2-4岁前概念期象征性游戏(第113页)
4-7岁直觉期守恒系列实验(第116页)
总的来说,皮亚杰认为前运算阶段的儿童缺乏逻辑性,他们更倾向于自我中心的、依赖于直觉的认识世界,逻辑推理至少要到具体运算阶段才会出现。

③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他们的思维主要有如特征:多维思维思维的可逆性去自我中心反映事物的转化过程个体逻辑推理(第122页—125页)
④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他们的思维具有如下特征:假设—演绎推理抽象思维系统思维(第127页)
小小实验科学家(第128页)
3、引导儿童教育领域的变革浪潮:
①教育必须根据儿童已经具有的基础进行;
②对于儿童个体间的差异,教育者应当持慎重态度;
③提倡以发现式教育替代死记硬背。

(大鼠实验:第130页)
第七章超越前人影响后人
第八章笔耕不辍的晚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