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
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报告
一、调研的缘由和概况
为了及时了解区域经济的发展,掌握企业(用人单位)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的岗位群、工作任务和需求情况,把握本专业的办学方向,找准高职人才培养的定位,合理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内容,真正体现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办学方针,特对长株潭及周边地区企业的人才需求进行调查。
调查的单位包括:楚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深拓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江河机电自动化工程有限公司、长沙长泰机械股份有限公司、长沙奥托自动化有限公司、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三一重型装备有限公司、长沙润成机械有限公司、湖南省强生药业有限公司、长沙轻工机械有限公司、加加食品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长沙亚华乳业有限公司、九芝堂斯奇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湘潭电机集团有限公司、长沙利欧天鹅工业泵有限公司、湖南开关有限责任公司、富士康科技集团、美的微波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深圳鑫友源橡胶有限公司、长沙长泰徕斯机器人有限公司、上海西艾爱电子有限公司、上海达鑫电子有限公司、弗论克热流道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唐智科技发展(长沙)有限公司、益阳益神橡胶机械有限公司、三一重工、中联重科、株洲八方电气有限公司、比亚迪汽车(长沙)有限公司、湘潭吉利汽车工业有限公司、东莞大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长沙中轻机械有限公司、长沙超凡精密仪器有限公司等企业。
通过对企业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考察,召开企业管理人员、工程技术人员、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的座谈会,对近几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和座谈等方式进行了调研。
调研的时间为2010年6月至2011年12月,参与调研的人员为湖南科技职业学院机电类专业指导委员会课程改革师资骨干成员,同时有关机电专业学生利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也进行了相关调研。
调研的内容包括:湖南地区工业及企业发展状况;企业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需求情况;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岗位群及对应的工作任务;职业岗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情况;企业对人才培养的建议等。
二、湖南地区工业经济状况的调研
工业经济是湖南经济的主体,占GDP的比重超过50%,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居全国第11位,而制造业是湖南工业经济的主导,湖南已成为我国现代制造业的基地之一。
湖南省“十二五”发展思路是:以增强核心技术创新能力为方向,提升产业整体发展水平。
突出重点领域和主导产品,大力发展以工程机械、轨道交通、汽车及零部件、特高压输变电等为代表的现代装备制造业。
突出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建设长株潭工程机械、汽车及电动汽车产业基地,长沙、株洲航空航天产业园,株洲、湘潭轨道交通产业基地,衡阳特高压输变电产业基地,益阳船舶制造产业园,衡阳、永州汽车及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等,着力将现代装备制造业打造成主营业务收入过万亿的巨型产业。
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以上,2015年总量达2.5万亿元左右(按可比价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力争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由此可知,在机械、汽车、电子、通信等现代制造领域,均需要大量机电类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
通过对近30家机电类企业的调研,可以看到:现代企业的设备先进,高新技术力量强,“四新”发展迅速。
其中新型自动化设备、自动化生产流水线占据企业设备的绝大部分,传统机电设备只占很小的比例;进口设备比例大,国产设备比例小。
这些设备广泛应用了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实现了机电一体化。
与此相适应的是需要大量将机械和电子、自动控制技术等相结合,能在生产第一线的安装、调试、维护、运行和管理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因此,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需求旺盛。
调研显示各类型企业均有深厚的企业文化,企业管理理念新颖。
如三一重工建立了以“先做人后做事品质改变世界”的核心价值观,以“创建一流企业造就一流人才做出一流贡献”为使命,以“公正信实心存感激”为企业伦理;树立了“人类因梦想而伟大金钱只有诱惑力事业才有凝聚力”的三一信条企业理念;而中联重科则树立了“至诚无息博厚悠远”的企业文化理念等,这些情况也说明只有具备较高的综合职业素质的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人才,才能受到企业的青睐。
三、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需求调研及结果分析
1.本专业企业的人才结构及来源
对企业人才结构及来源调研显示:相关企业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的学历主要包括研究生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职学历等,他们绝大部分直接从中职、高职和大专院校等学生中招收,从社会招聘的人员和企业自行培养的人员较少,人员整体平均年龄低。
企业的人才类型情况,见下表1。
表1 人才类型及岗位
线管理、技术服务、生产关键岗位的操作者则是高职学生、专科生及少量中职生;高级管理、决策层人员主要由本科生、硕士生等高层次精英人才组成。
调研还显示:企业中除了需要熟练的机电设备操作工;对于传统机电设备和高新技术含量高的设备维护和维修人员的需求也十分紧缺。
2.本专业主要岗位群和工作任务
图1所示为调研企业对本专业毕业生所开放的岗位群名称及分布情况。
图1 机电一体化专业岗位群人数分布
由图1可知:本专业毕业生涉及的工作领域包含了机电设备的操作、设备维护与维修、机电产品的装配与调试、产品质量检测、生产现场管理(如工段长等)、人才类型可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位置层次白领学术研究、产品设计和研发高级管理、决策层
灰领
新品试制、技术改造、安装调试、售后服务、制定工艺
维护管理、高级技工、产品销售
一线管理、技术服务、生产关键岗位蓝领操作技工一线生产、营销、维护、服务
产品销售后服务等,其中机电设备的操作、普通机械加工、电气维修、设备检测与维修、设备保养和维护、设备安装与调试岗位的人才需求较多,机电设备的改造和营销与服务也有占一定的比例;本专业对应的典型工作任务为机电产品机械零件制造——机电产品电气控制与调试——机电产品装配、检测、调试、维修——机电产品质量检验与控制——机电设备管理与维护。
调研显示:企业对机电专业毕业生的岗位安排的变动性较大,一般企业对新进的毕业生主要从事机电设备加工操作并负责设备日常保养和维护,工作1~2年后,其中有一部分换岗从事设备维修(包括机械和电气维修)、机电设备改造、生产现场管理和服务等;传统的岗位分工在现代化企业中,正在逐步地被灵活、整体、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机电综合性任务所代替,如自动化生产线的故障排除,往往涉及机械传动,电气控制液压与气动、计算机等综合性的技术。
这就对技能型人才的技术与知识结构提出了综合性的要求,需要他们有复合性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
调研还显示,企业对与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和机械制造和自动化专业鉴定的界限不很明显,很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在从事数控技术专业的岗位;湖南地区本专业的岗位不尽相同,总体而言长株潭地区偏向控制技术、其他地区偏向制造技术。
通过上述的调研分析,高职毕业后的主要就业岗位:电产品制造及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员,安装调试员,设备管理维修员,电气技术员,质量检验员,班组长等工作;其他就业岗位:从事机电产品营销、生产现场技术服务、机电设备自动化改装等工作;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还可以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生产一线的主管、工段长、车间主任等工作。
3.本专业的主要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
表2为本专业的主要职业能力和调查统计情况。
表2 毕业生主要职业能力和素质调查统计表
调查表明,企业对所需的人才,除了专业技能和专业知识的要求外,几乎都提到应具有良好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质量意识、自我学习、团队协作能力等,并能适应企业发展的需求。
此外,对普通机加工、电气维修、机械维修和机电设备操作和维护保养等方面的动手实践能力要求较高;而对在计算机控制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能力要求则不同类型企业之间存在较大的分歧(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在这方面有一定的要求,而传统制造型企业则要求教低);另外,规模较大的企业对毕业生基础知识和发展后劲比较看重,而小型企业则普遍重视毕业生的近(零)距离上岗能力。
调研还发现不同的岗位、不同的企业,对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的要求是不同的:
(1)对一线操作型和装配型的生产岗位,要求操作或装配的技术熟练,具有设备维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初步判断设备发生的故障现象,避免盲目生产造成设备的损坏。
(2)对维修、调试和产品销售后服务等岗位,要求仪表的使用、计算机测试、系统分析或产品故障分析的技术能力要强。
(3)中型及以上的企业,对机电设备的操作工,只要求能熟练操作,并知道基本的维护方法。
但小型企业,对机电设备、自动化设备和生产线等设备的操作工,要求既能根据加工的技术要求进行编程,又能熟练操作。
两者差别的原因在于中型企业有专门的编程人员,而小型企业则没有。
4.本专业毕业生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
表3所示为高职或大专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统计情况。
表3 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认为比较重要的课程统计
部分课程的部分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较少,如电力电子技术;部分课程的理论和实际脱节,如电工电子技术;部分课程间的内容重复,如PLC控制;部分工程实际使用的装备在学校接触不到,如电力电子技术中使用的部分仪表等,故课程体系和内容有必要合理整合。
5.企业对在高职校生的缺陷评价及对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建议
(1)企业对职业学校毕业生的缺陷评价概括有:
①高职学生的职业道德与职业素养、奉献精神、责任心、上进心和主人翁意识普遍较差;
②缺乏主动学习精神、学习意识较淡薄,没有养成良好的自觉学习习惯。
好高骛远不切实际,自立能力较差,是非观念不强,普遍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竞争意识、危机意识、自我发展意识淡薄;
③高职学校的课程和实验实习设备等教学资源、学校教学观念和教学内容相对于企业较滞后,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知识技能与企业、国际不能接轨;
④与企业零距离接轨的职业岗位技能相对薄弱;
⑤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知识应用能力较差,没有达到预定目标。
(2)企业对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建议为:
①学校要强化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素养、责任心、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自立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团队精神、创新精神等非智力因素的品德和品格培养训练;
②强化对学生就业观念的指导,引导学生正确选择就业企业及工作岗位,使学生不要好高骛远不切实际;
③学校要强化学生专业上的“双基”教学,夯实专业实践技能;
④更新教学内容,增加“四新”知识。
增加能与企业零距离接轨,能与国际接轨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如建立微米级精度的质量意识等;
⑤在重视学生现代先进技术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传统加工技术的培养,如普通车工、铣工、维修和装配钳工、设备调试与维护等人才的培养。
学校不要盲目追求专业教学的高新含量,以免“两头”不着实。
四、对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的几点思考
1.加强职业道德培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受调研的企业无一例外地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职业学校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思想品德、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等方面的教育引导,教育学生学会做事之前首先学会做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习惯,做到无论从事何种工作,首先要端正工作态度,具有“敬业”精神,即用一种严肃严谨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
同时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自立意识及创新意识。
2.积极开展课程改革,突出技术应用能力
根据企业的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为宗旨,大力推进课程改革。
要科学地打破学科体系,借鉴国内外先进的职业教育的理念,合理把握高职学生的人才规格,认真开展工作任务分析,加大技术实践训练活动的课时比例,找准就业导向和可持续发展的平衡点,构建模块化的多元整合的课程体系;要以“必须够用,兼顾发展”为原则,合理选择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内容,采用综合化、项目化、理论实践一体化等的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内容,将专业技术的通用知识、技能和职业资格鉴定有机整合;要引用项目教学、行动导向法等以学生为主体的先进教学方法,从企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中选取教学项目,采用
理实一体化的教学组织形式,改革现有的教学评价体系,探索综合性教学评价方式,探索“学分制”的教学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应劳动力市场需要和有职业发展前景的模块化学习资源及创新的空间。
3.加大基础能力建设,丰富专业建设的内涵
要加强双师结构团队的建设。
走出以培养教师单项工种操作高等技能为培养方向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误区。
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
“走出去”即安排教师深入企业一线学习企业高新设备的操作、工艺分析、设备故障诊断和排除等知识和技能,使教师构建实实在在的“四新”能力结构;“请进来”即把企业一线具有丰富现场经验、组织能力较强的工程师请到学校充实教师队伍,调整教师队伍结构,以此把企业最新的技术、方法、知识、工艺带到学校教育教学中来。
从而确保职业学校教学内容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轨,确保职业学校教育教学的先进性。
要强化实验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工作,处理好传统设备和先进设备的关系,加大课程与实践场所的匹配性,为课程改革提供基础的保障
4.加强就业指导,转变就业观念
学生就业观点的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就业后的状况。
学生就业的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和学校的发展。
企业普遍反映:职校生到企业好高骛远、期望值高,有的眼睛盯着大型企业,看不起中小型企业;有的青睐外资企业,不愿意到民营企业,频繁跳槽安不下心,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损坏职业学校的办学声誉。
要求职业学校在开展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同时应注重学生的就业指导,分析各类企业的就业特点,让学生及早了解专业、感受企业氛围,引导学生到企业去应以“学技能,谋生路,求发展”为宗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
五、结论
调研表明,湖南地区特别是长株潭地区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高职人才有很大的需求,为了区域经济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需要,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是必要的。
在以后的专业建设中,应积极采纳有关人员特别是用人单位的建议,根据调研结果分析,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培养人才,进一步提高本专业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社会竞争力,彰显高职的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