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分工、专业化和借贷利率的一般均衡分析
1金融市场一般均衡分析
第一章1:金融市场一般均衡分析1.金融市场基本分析模型一般情况下考虑只有一种商品的交换经济。
这种商品可以延续两个时期,即:在第一个时期末,经济处于某种自然状态s ,1,2,...,s S =。
注意,所谓的状态集合就是概率论中的样本空间,而其中的状态就是样本空间中的事件。
在以后我们要严格表述状态和状态集合。
消费者-投资人数是I ,1,2,...,i I =。
他们对状态(这里也把自然状态简称为状态)的概率估计由向量1(,...)i i iS ππ∏=给出。
其中0is π>(i ∀和s ∀)。
消费者-投资人i 的偏好由其效用函数(,)is i is U c w 表示。
这里,i c 是第一期的消费水平,is w 是第二期的消费水平。
其中is w 的含义是,第二期的消费水平依赖于状态s 。
另外is w 也有资产的意义。
因为第一期是初始时期,所以与状态s 无关,但是第二期的消费水平与状态s 就直接有关。
因为is w 取决于消费者-投资人在状态s 下的投资,即资产组合。
在第一期的期初,消费者-投资人把他们的资源在现期消费i c 和从一个以j 标记的证券(这里的证券可以是股票,债券等金融资产。
)集合J 中选择出来的资产组合之间进行分配。
每股证券j 在第一期的期末支付0js φ≥,每种证券已经发行的股份总数是j Z 。
令ij z 表示消费者-投资人i 在第一期的期初(时间0)购买证券j 的股数,则他的资产组合1(,...,)i i iJ z z z 当状态s 发生时所产生的收益is w =ijjs j J z φ∈∑就可以用于第二期的消费。
当金融市场是竞争和有效时,交易成本和税收不存在,证券和商品都可分,卖空的全部收益都用于投资。
于是,每一个消费者-投资人i 在两期内总可支出的预算就是0i ij j j Jc P z P ∈+∑ (1.2.1)其中0P 是一个单位的第一期消费价格水平,j P 是证券j 的价格。
宏观经济学 cha6金融市场一般均衡分析-资产组合平衡模型
6.1.3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图示
1. 斜率
假定资产市场处于初始均衡状态,如果外币汇率E上升,
将导致本币计价的外币资产EF增加,从而总财富W增加,
进而将引起居民对本国货币和本国债券需求的增加。
然而,本币供给量和债券量并未改变,于是,只能通过
本国利率变动来重新修复资产市场的均衡。
在货币市场上,利率必须上升才能维持货币市场的均
6.1.2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数学表达式
资产组合平衡模型涉及本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外币金融资产市场的一般均衡,其 由下列方程构成:
居民总金融财富量:W=M+B+EF(6.1)
本国货币市场均衡:M=m(r, r*+ΔEe)W mr<0
<0(6.2)
本币债券市场均衡:B=b(r, r*+ΔEe)W br>fr
6.1.1 模型有关的背景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布兰森(Williams H. Branson)在1975年发表 论文“在外国非贸易资产情况下组合均衡和货币政策”,运用货币需 求的资产选择方法,初步建立了资产组合平衡模型(portfolio balance model)。1977年,布兰森把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用来分析汇率 决定问题,发表了著名论文“汇率决定中的资产市场和相对价格”, 正式形成了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在该模型提出后,艾伦 (Allen)和凯南(Kenen)在1978年,盖伯克(Genbery)和金尔兹科沃斯 基(Kierzkowski)在1979年、伊萨德(Isard)在1980年、多恩布什和 费雪(Fischer)在1980年先后发表文章,对该模型进行充实和修正。 1980年代以后,该模型得到了国际学术界广泛重视,在汇率决定理论 方面占据了统治地位。
利率决定的一般均衡理论
请说明”利率决定的一般均衡理论“
利率决定的一般均衡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决定投资和储蓄决策的关键因素。
这个理论基于以下几个假设:
1.人们对未来收益具有观望性,也就是说,他们会考虑未来的收益对自己的影响。
2.人们会根据自己的收益偏好,决定是否愿意借贷或投资。
如果收益偏好高,则愿
意借贷或投资;如果收益偏好低,则不愿意借贷或投资。
3.市场中存在货币,并且人们会根据货币的流通情况决定是否储蓄。
如果货币流通
率低,则愿意储蓄;如果货币流通率高,则不愿意储蓄。
根据这些假设,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市场经济中,利率是决定投资和储蓄决策
的关键因素。
当利率高时,人们不愿意借贷或投资,而愿意储蓄;当利率低时,人们
愿意借贷或投资,而不愿意储蓄。
这个理论还可以用来解释市场中的资本流动。
当利率高时,人们愿意将资本转移到储
蓄中去,从而减少对投资的需求。
这就会导致投资降低,从而使经济增长减缓。
反之,当利率低时,人们愿意将资本转移到投资中去,从而增加对投资的需求。
这就会导致
投资增加,从而使经济增长加快。
利率决定的一般均衡理论对于经济政策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政府可以通过调
节利率来影响投资和储蓄的决策,从而调节经济的增长速度。
例如,如果政府希望经
济增长加快,就可以通过降低利率来促进投资增加;如果政府希望经济增长减缓,就
可以通过提高利率来促进储蓄增加。
一般均衡理论分析
一般均衡理论
主要内容
⊙ 12.1 一般均衡分析 ⊙ 12.2 福利经济学
12.1 一般均衡分析
⊙ 一般均衡与局部均衡
★ 局部均衡
到目前为止,我们对市场行为的讨论主要是建立在局 部均衡的分析上。在决定一个市场的均衡价格和数量时, 我们假定该市场的活动对其他市场很少或没有影响。
★ 一般均衡
★ 所有消费者在预算约束下实现效用最大化时,必 然满足:MRS=PF/PC
★ 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厂商在生产决策中会将生 产调整至价格等于边际成本的那一点,即: PF = MCF; PC = MCC
★ 由于 MRT = MCF / MCC 所以,MRT = MCF / MCC = PF / PC = MRS
以确定从社会角度看何种配置是理想的。
12.3 公平和效率
⊙ 社会福利函数
★ 公平的四种观点:
1)平均主义:社会的所有成员得到同等数量的商品 2)罗尔斯主义:使境况最糟的人的效用最大化。 3)功利主义:使社会所有成员的总效用最大化。
4)市场主导:市场结果是最公平的。
12.3 公平和效率
⊙ 公平与完全竞争 ★ 公平与效率的关系
E, F, 和G是帕累托效率点。 在这些点上,每个人都不能在 不使别人境况变糟的情况下使 自己的境况得到改善。
契约曲线
James的 衣服
E
Karen的食品
G F
0K
Karen的 衣服
0J
James的食品
12.2 交换的效率
⊙ 竞争性市场中的消费者均衡
★ 在竞争性市场有许多买者和卖者,他们都是 价格的接受者。
12.2 交换的效率
⊙ 交换的埃其沃思盒
★ 交换的契约曲线
关于分工、专业化和产权制度的一般均衡分析
卢 梭 承 认 建 立 一 种社 会 秩序 将 包 含 r个 人 自由 的减 少 , 是 相 较 于 自然 状 态 , 存 在 很 大 但 仍 益 处 。 比如 这 种 社 会 秩 序 , 减 少 全 社 会 用 于非 生 产 性 活 动 的 资 源投 人 , 侵 占行 为 和 自我 产 将 像
一
译 者 的 话
36 —
维普资讯
经济 社会 体 制 比较 【 月 刊 ) 双
将 是 作 为 公 民 的 自由 以及 对属 于他 的 财 物 的 所 有 权 虽 然 霍 布 斯 和 卢 梭 等 人 并 未 能 解 释 公 共 财 富 制 度 是 如 何 由原 始 自 然 状 态 内 生 演 进 而 来 的 ,然 而 这 些 早 期 作 家 的 著作 已经 为 后 来 的 关 于 宪 政 制 度 的 分 配 冲突 以 及 社 会 契 约 涌 现 的 研
为 在这种 原始 “ 自然状 态” .丛林 法则 【a f u g )盛行 : 下 “ L w o Jn l e 即个体成 员将 分配他 们 的 自然 禀 赋 ,分 别 用 于 保 护 自己 的 财 产 ,以及 侵 占 (taig 他 人 的 财产 霍 布 斯 提 出 .丛 林 法 则 ” s l ) e n “ 的
目 。巴 泽 尔认 为 , 凡 产 权 的 产 生 扣 演 进 , 法 的 、 断 的 、 罚 侵 占行 为 的 国 家暴 力 是 所 皿 需 的 。 文 利 私 合 垄 惩 本
用 内 生 的 侵 占行 为 f n o e o ste e d g n u h }扣 内 生 的 网 络 分 工 ( n o e o sn l ok d vs n o lb r e d g n u e r i i f a o j模 型 采 阐 w io
一般均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
一般均衡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一般均衡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用于描述市场经济中各个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
一般均衡理论认为,经济系统是一个相互关联的整体,各个市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关系。
本文将对一般均衡进行解释,并探讨其对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影响。
一、一般均衡的概念与特点一般均衡是指经济中所有市场同时达到供求平衡的状态。
也就是说,供给和需求在各个市场之间相互匹配,不存在供大于求或求大于供的情况。
在一般均衡中,资源的配置达到了最优化的状态,整个经济系统实现了效率和均衡。
一般均衡理论有两个基本假设。
首先,假设市场是完全竞争的,不存在任何市场垄断或价格歧视。
其次,假设经济中的主体(个人或企业)都是理性的决策者,能够准确地评估各种选择的成本和利益。
二、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一般均衡的分析方法主要有两种:部分均衡分析和一般均衡分析。
部分均衡分析是以某个市场为出发点,假设其他市场保持不变,研究该市场的供求关系和均衡价格。
这种方法适用于研究局部市场的价格调整和影响。
部分均衡分析对分析供求关系和市场均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般均衡分析是以整个经济系统为研究对象,考虑各个市场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
它通过建立多个市场之间的供求方程组,求解这个方程组的解来描述整个经济系统的均衡状态。
一般均衡分析能够揭示市场之间的互动关系和资源配置的效率性。
三、一般均衡对经济理论和政策的影响一般均衡理论对经济理论和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一般均衡理论纠正了古典经济学中部分均衡分析的缺陷,使经济理论更加完善和系统。
它提供了一种综合分析的框架,能够更全面地理解经济现象。
其次,一般均衡理论对经济政策的制定和评估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通过分析各种政策举措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影响,可以评估政策对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一般均衡模型可以帮助政策制定者更科学地设计和实施经济政策。
此外,一般均衡理论还对国际贸易和金融市场的研究有所贡献。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在竞争市场中,每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价格接受 者,无法通过自身行为改变市场价格。
产品市场的均衡变动
80%
需求变动
当需求增加时,市场价格上升, 导致供给增加;当需求减少时, 市场价格下降,导致供给减少。
100%
供给变动
当供给增加时,市场价格下降, 导致需求增加;当供给减少时, 市场价格上升,导致需求减少。
国际金融市场的变化,如汇率 波动、资本流动等,也会对国 内货币市场产生影响,从而影 响其均衡状态。
03
一般均衡理论
定义与概念
定义
一般均衡理论是指在所有市场都达到 供求相等的状态时,整个经济系统的 经济行为和表现。
概念
一般均衡理论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 理论,它研究的是整个经济系统在所 有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和资源配置问题 。
《宏观经济学》第三章产品市 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目
CONTENCT
录
• 产品市场的一般均衡 • 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 • 一般均衡理论 •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 宏观经济政策与实践
01
产品市场的品市场的一般均衡是指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和供给在一定条件下 相等,即市场处于出清状态。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无法获得 充分的信息,导致市场交易的 不公平性。
政府干预的方式
反垄断政策
通过限制垄断企业的行为或拆分大型企业来促进 市场竞争。
提供公共品
政府通过公共投资来提供公共品,例如公共交通 、公共卫生等。
环境保护政策
制定排放标准、征收环保税等措施来减少环境污 染。
信息披露政策
要求企业披露相关信息,以帮助消费者做出更明 智的决策。
概念
在一般均衡状态下,所有商品和劳务的价格都是相等的,市场上 的每个消费者和生产者都实现了效用最大化和利润最大化。
第九章 一般均衡理
第二节
生产的一般均衡
一、生产的一般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术与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的情 况下,社会对于资源的配置使得产品产量达到最大的状况。 若产品的产量没有达到最大,通过重新配置资源将会使之 达到最大。 达到生产的一般均衡条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 术替代率MRTS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品来说都是 相等的。即 MRTSXLK= MRTSYLK 假定:社会用L与K两种资源生产X与Y两种商品,如何配置资 源才能使产品的产量达到最大。
13
生产的一般均衡分析
K0 LY’ C’ KX’ Y3 Y4 C’ OX LX’ L0
14
OY Y1
Y2
R E4 E2 X1 E3 X2 X4 X3
KY’
E1
图中分析可知, 图中分析可知,从任一资源配置非最优均衡点出发, 都可以通过资源的重新配置达到最优均衡点。这样 均衡点有无数个,连接这些最优均衡点便得到一条 契约曲能。在契约曲线上,X、Y两种商品生产中所 使用的L与K两种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相等的。 契约曲线上所有的点都是生产的最优均衡点。 在最优均衡点上,若试图重新配置资源,只会增加 一种产品产量的同时减少另一种产品的产量。这时 达到生产效率,也就实现了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凡是在生产的契约曲线上的都是生产的帕累托最优 点。
6
Y0 a B2 D B1 E2 B3 E E1 A1 c A2 E3 b
OB
C’
分析: 分析: a—b a—c
只有在CC’线 线 只有在 上满足均衡, 上满足均衡, 两人效用最大。 两人效用最大。 如 X0
E1、E2、E3 、 、
A3
C
OA
盒形图空间内任一点表示两种物品在两个消费者 之间的所有可能的分配情况。
第十一章一般均衡分析
MRTXY
=
MRS
MRS
复习思考题 1. 什么是交易的一般均衡?什么是生产的一般均衡? 达到交易和生产一般均衡的条件是什么?
第十章
一般均衡理论与福利经济学
主要内容 1、交易的一般均衡理论 、 2、生产的一般均衡 、 3、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 、 4、福利问题 、
第一节
交易的一般均衡理论
二、效用可能性边界
效用可能 性边界线
Gs - G′s是 在社会的产 出水平为X 出水平为 0、 Y0时,社会 成员可能达 到的最高的 效用水平。 效用水平。
第二节
生产的一般均衡
一、生产的一般均衡的含义与条件 1、含义:生产的一般均衡是指在技术与 、含义:
社会生产资源总量既定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情况下,社会对于 资源的配置使得产品产量达到最大的状况。 2、条件是任意两种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 、 代率MRTS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 代率 对于使用这两种要素而生产的商 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品来说都是相等的。
第三节
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
一、 生产与交易一般均衡的含义和条件 1、含义: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 使交 生产与交易的一般均衡要使交 易与生产同时达到均衡所需要具备的条件 是:任意两种商品在生产中的边际转换率 等于对于每一位消费者来说这两种商品在 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即: 消费中的边际替代率
A = XY
艾奇沃斯盒状图
横坐标表示X商品的数量,纵坐标表示Y商 品的数量。是将A、B两人的无差异曲线图 合并到一起而得到的结果。
交易的艾奇沃斯盒状图
交易的一般均衡条件
B A MRS XY = MRS XY
连接所有要素禀赋状态下的所有可能的交 易均衡点,得到一条曲线C-C,称为契约曲 契约曲 线。 交易最终所达到的均衡状态称为交易的帕 交易的帕 累托最优(Pareto Optimality)或帕累托效 累托最优 帕累托效 率(Pareto Efficiency)。
银行结构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理论评述
银行结构的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理论评述王㊀红㊀㊀目前国外有关银行结构的讨论大多从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发展与增长的影响与作用出发,讨论银行体系的集中度㊁监管㊁所有权和制度的发展对银行利差㊁金融稳定以及企业获得资金的难易程度的影响.一些经济学家运用局部均衡模型或一般均衡模型的方法,比较研究不同银行体系结构的经济状况.他们发现,银行的市场结构通过影响储蓄结构㊁信用配给的范围㊁甄别借款者以及资本的积累从而对经济产生重要影响.G u z m a n(2000)将类似讨论内容划分为两类:局部均衡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一、局部均衡模型局部均衡模型主要考察银行和借款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市场结构对它的影响,主要阐述的一点是垄断的银行能够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其代表人物有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1995)㊁C a m i n a l和M a t u t e s (1997)以及S c h n i t z e r(1998).他们研究银行如何通过筛选㊁依靠诱使借款者采取合适的行动等方法来克服由于信息不对称而引起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并认为垄断的银行结构对经济是有利的.1 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的银行长期关系及信用配给模型.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1995)主要研究银行和企业长期的关系问题以及当银行市场的融资和竞争程度发生变化时美国的小企业市场问题.他们发现,银行业的竞争程度越低,导致企业以越低的成本获得较多的贷款.他们构造了一个三阶段模型.假定一个风险中性的社会,借款者分为两类:一类是拥有较高投资回报项目的优秀企业家;另一类则是普通的企业家.普通的企业家在0阶段借款,而在阶段1的回报为零.优秀的企业家有两项可以选择的投资项目,风险项目和非风险项目.如果投资非风险项目的话,在阶段0投资,在阶段1获得回报,并且在阶段1投资于另一个非风险项目,在阶段2获得回报.如果此企业投资风险项目的话,相对于非风险的项目,风险项目要么给借款者带来更高的回报,要么回报为零.因而存在着道德风险.假定银行是经济社会中惟一提供资金者.在阶段0,银行仅仅知道一定比率的借款者是拥有较高收益投资项目融资者.而在阶段1银行就已经完全掌握了借款者的信息.合约为债务合约,以回报率(即贷款回报对贷款的比率)作为衡量银行市场支配力的指标.并假定回报率等于1为完全竞争的市场,当银行有一定的市场力时,回报率大于1.如果银行提供一份两周期的合同的话,为了弥补由于逆向选择而贷款给普通的企业家所造成的潜在损失,银行将会收取较高的利率.较高的利率使得这些企业选择风险投资项目.因此发生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导致了信用配给.由于阶段0的逆向选择问题和优秀企业家的道德风险问题,银行将提供两份连续的一周期合同代替一份两周期的合同.在阶段0优秀的企业家不能使自己与普通企业家相区分,他们也只能以尽可能弥补银行损失的利率借款.因此,他们为了减少其成本,在阶段0尽量少借钱,以便在阶段1由于普通企业家的暴露,而获得较低利率的贷款.由于在阶段0贷款,银行会尽量使贷款满足两个条件,其一,激励优秀的企业家投资非风险项目;其二,银行会尽量能收回在阶段0的投资并且使阶段1的贷款利率最大化.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的结论是:(1)随着市场支配力的增加,信用质量较低的企业越有可能得到资金.因为随着市场支配力的增加,银行能够在随后的阶段更容易从企业获取更多的剩余价值,从而使银行对初始项目收取较低的利率.(2)具有较高市场力的银行提供给最差的企业家贷款的利率低于具有较低市场力的银行.因此,银行的竞争程度越低,越使得更多的企业得到资金.(3)随着银行市场力的增加,老企业偿还款项的下降趋势减缓.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使用美国小企业的数据检测了这些理论结论,发现年轻的企业在集中的银行市场比竞争的银行市场得到更多的融资.垄断市场的债权人对年轻的企业收取比竞争市场更低的利率,201而对老企业则相反.其政策含义为:经济发展早期阶段,企业的数量较少,获得融资的难易程度非常重要,因此,限制银行的竞争是有效的.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企业数不断增加,扭曲的信用价格是无效率的重要原因,应该制定政策加强银行竞争.2 C a m i n a l和M a t u t e s的银行结构与银行偿付能力模型.C a m i n a l和M a t u t e s探讨了由于金融和银行业的放松管制,银行结构与银行偿付能力的关系.银行放松管制的最初目的之一是通过加强银行间的竞争来提高银行的效率.然而,他们认为太多的竞争会危害整个银行体系的偿付能力.因为一个垄断的银行会提高对某些借款者的贷款量(由此也增加了风险贷款量),而对另外的某些借款者降低了贷款量(由此也降低了风险贷款量),因此,关于银行结构与银行偿付能力的关系,他们不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结论.该模型是静态的,并以三种方式把信息不对称和经济的不确定性并入其理论框架.由于借款者能够从一系列的生产技术中进行选择,因此,首要的问题是道德风险问题,可以通过监控或者信用配给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首先,银行可以通过监控来减少信息不对称问题.通过在贷款前进行监控,能够选择和监督企业使用的生产技术.当然,如果银行监控的话,那么,银行就没有理由进行信用配给,因此贷款的规模将大于没有信用配给的贷款.但在此模型里用监控来消除固有的道德风险问题的代价是高昂的.其次,代替监控,银行可以通过提供少于借款者期待的贷款对借款者进行信用配给,而当银行进行信用配给时,其目的就是引诱借款者选择风险较小的生产技术.因为信用配给导致企业从银行获得较少的资本.资本的数量越少,投资的回报越高,企业将越可能选择较小风险的项目.最后,此模型把贷款的规模与贷款的风险水平联系起来,贷款越多,风险越大.C a m i n a l和M a t u t e s认为银行的市场支配力会提高贷款的利率,由此产生了两种相反的作用.首先,在给定的监控水平下,利率越高,激励问题会越恶化,这会导致信用的紧缩和信用抑制,使借款者得到较少的贷款.然而,较高的利率将会使银行加强监控,从而使更多的借款者得到贷款.因此,垄断银行的高利率对贷款量有两种不同的影响.由于垄断的银行对整个贷款量的影响是不明确的,所以银行的市场支配力与银行体系的偿付能力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明确的.由此,银行的市场支配力与银行体系的偿付能力之间的关系也是不明确的.另外,此模型与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的一样,没有考虑存款方面,它假定银行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贷款所需要的存款.3 S c h n i t z e r的银行甄别借款者㊁重组企业模型.S c h n i t z e r探讨了银行怎样用甄别来决定贷款的分配,评价了转轨经济国家特别是东欧国家企业的经济前景.虽然她没有直接地探讨银行的结构对经济的影响,然而,却研究了转轨经济中银行在融资㊁监控和企业重组中所起的基本作用,从而得出了混合的结论:竞争的银行与垄断的银行相比,将导致较少的甄别但是更多的企业重组.S c h n i t z e r将经济中的代理人分为两类:一类为一个企业;另一类为一个垄断的银行或者两个银行,其行动服从伯川德的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相同产品的价格竞争模型(B e r t r a n dc o m p e t i t i o n).企业拥有一个回报不确定的投资项目,但必须通过信贷获得资金.假定银行可以以较低的成本获得充足的存款给所有的借款人提供贷款,项目的运作不存在道德风险问题,那些具有较高回报的项目,对其贷款的回报会超过甄别的成本.作为经济中惟一提供资金者,银行必须决定是否甄别借款者.虽然,甄别是有代价的,然而它可以完全揭示投资项目的好坏.在经济中,假定一个垄断的银行甄别的成本小于给低回报项目贷款的预期损失,那么,这个垄断的银行就坚持进行甄别.从而将只给高回报的项目提供贷款,并且通过确定较高的利率从投资项目中获取全部的剩余价值.相对于一个垄断的银行,服从伯川德竞争的两个银行的甄别出现两种情形:一种情形甄别产生信息溢出效应(S p i l l o v e rE f f e c t),另一种情形则不能产生信息溢出效应.在第一种情况下,如果其中一个企业进行甄别并且项目获得了回报,由于信息的溢出,这个信息就会被大家所得知,由此产生的 搭便车 现象使得没有银行愿意进行甄别.因此,拥有高回报项目的借款者和拥有低回报项目的借款者都可以得到贷款.在第二种情况下,不存在信息溢出效应,即甄别产生私人信息.在这种条件下,无论是否两个银行都进行甄别,银行的甄别成本成倍地增加或者没有甄别的贷款损失都会超过其甄别的成本,以至于甄别的效率低于垄断的银行.因此,对贷款的甄别在一个垄断的银行体系更有效率.该模型还认为一个竞争的银行体系更有可能导301«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0期致银行的重组.经理重组企业的努力,目的是为了从中获得更多的利润,并且通过努力能够增加部分回报.而一个垄断的银行通过利率的选择可以收取任何额外的回报,因此,经理缺乏从事重组的动机.二、一般均衡模型一般均衡模型不仅考虑银行的信贷行为,而且还考虑居民的储蓄行为,同时也考虑银行结构对经济的全面影响.主要代表人物有C e t o r e l l i(1997)㊁S m i t h(1998)以及G u z m a n(2000).一般均衡模型认为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不利于经济增长或者并不能明显地判断垄断银行结构的利弊.1 C e t o r e l l i的银行甄别理论.C e t o r e l l i在1995和1997年撰写的两篇文章里,分别探讨了银行结构对信用约束企业和采用新技术企业的影响以及对新贷款甄别过程的影响.他的一般均衡模型并没有认定竞争的银行市场比垄断的银行结构更有效率,他发现垄断对银行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过早地就这一问题下结论是不明智的.其结论与S c h n i t z e r 不同的是,C e t o r e l l i的一般均衡模型考虑了垄断利润对资本积累的不利影响.C e t o r e l l i注意到许多国家,例如南北战争中的美国㊁战后的日本以及19世纪的欧洲国家,都经历了金融业较高的集中㊁较弱竞争的经济增长时期.这种观察是他探讨信用市场的竞争如何影响经济增长问题的基础.C e t o r e l l i等人同样利用一个标准的D i a m o n d 叠代生产模型来进行分析.生产分两阶段进行,在第一阶段,潜在的企业家试图建立一个项目,如果成功的话,下一阶段他们就会租用资本和劳动力进行产品的生产.为了建立项目,企业家需要向银行借款投资项目.在每个时期的期初,每一个青年人都是潜在的企业家,他们被分为两类:一类青年人投资回报率较高,项目成功概率高.另一类青年人投资回报较低,项目失败概率高.如果无法成功地借款投资项目,个人就在第二阶段的生产中提供劳动力.银行是惟一向第一阶段的投资提供资金的机构,并且银行在对借款者和项目进行甄别时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和S c h n i t z e r的观点一样,银行虽然在甄别时要付出成本,但的确可以提供有关企业家类型的完全信息.一旦个人的类别被甄别出来,就会产生信息溢出效应.C e t o r e l l i等比较了两种银行结构下的经济后果,一种情况是服从伯川德竞争式的银行结构,另一种是垄断的银行结构.前者由于信息的溢出效应而产生 搭便车 现象,从而导致甄别的不经济;而后者由于甄别成本低于向此项目融资的成本,从而可以进行正常甄别.由于垄断银行的甄别和在贷款市场上具有更高的效率,从而导致更多的资本积累.但垄断的银行结构同时也有缺点:银行利润被用来消费而不是返还个人用以投资,从而不利于资本积累.所以,并不能明显地判断垄断银行结构的利弊.值得一提的是,C e t o r e l l i和P e r e t t o在2000年所撰写的文章中,提出了寡头垄断银行对资本积累影响的一般均衡理论.他们认为银行的数量通过两条途径影响资本的积累,首先,银行数量的多少影响着企业融资的数量;其次,银行数量的多少影响着银行收集有关企业信息的决定,从而影响着信用市场的分配效率.特别是信用市场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银行通过甄别企业,只贷款给质量高的企业;另一部分是银行不加区别地给所有的企业贷款.而银行的市场支配力决定着两部分市场的规模.他们发现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中,使人均收入最大化的市场结构,既不是竞争的银行体系也不是完全垄断的银行体系,而是寡头垄断的银行体系.2 S m i t h的银行偿付能力理论.S m i t h分析了银行垄断怎样影响收入水平和经济周期波动的可能性.他观察到当市场上仅仅存在一个有限数量的银行发挥着显著的市场支配力时,会使银行业更加稳定.但竞争的银行体系将导致较高的收入和产量并且减少了经济周期波动的程度.与C e t o r e l l i一样,S m i t h也利用了一个标准的D i a m o n d叠代生产模型来进行分析.假定经济中有两种类型的个体:贷款者和个人.贷款者有三种方式储存资金以备年老时使用.他们可以直接把工资收入通过双方协定贷款给企业;或者,把工资收入存入银行;他们还可以对一个储蓄项目进行投资.企业也可以通过这三种方式储存收入或者把收入投资于某个风险项目.企业家也分为三种:一种企业家是不需要借款进行项目投资;第二种企业家的借款少于启动项目所需成本的一半;第三种企业家的借款多于启动项目所需成本的一半.企业家有两种融资渠道:向银行借款或者直接向贷款者借钱.假定银行和贷款者的行动服从伯川德竞争,银行有足够的存款贷给借款者.由于双方协定贷款的利率具有一个较高的限定范围,因此,银行是把资金从贷款者手中转到借款者手中的惟一渠道.S m i t h认为,一般来说银行的监控成本低于双401方协定贷款的成本.在竞争的银行体系中,存款一般被用于贷款和投资,导致了产量和收入的增加,减轻了商业周期的波动.而垄断的银行体系,通过对贷款征收较高的利率,一部分存款被银行占为利润用于消费,减少了用于生产的投资.另外,较高的贷款利率提高了所有借款者甚至有些优秀的企业家获得资金的机会成本,导致了更多的企业需要借款.因此,竞争的银行体系比垄断的银行体系对经济更有利.3 G u z m a n的信用配给和银行结构理论.G u zGm a n通过一个一般均衡模型来分析银行集中度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同时还考察了银行集中度对可贷资金数量即可能出现的信贷配给问题的影响.该模型是一个两期存活(青年和老年)的叠代生产模型,在每个时期生产惟一的一种最终产品,其用途为消费和投资,每一期的资本均用于生产过程.所有个人都分为两类:借款者和贷款者,并假设所有个人都具有相同的偏好,即偏好上一期的消费及风险中性.假定仅仅贷款者在年轻时提供劳动赚取工资收入,并存在两种支配其工资收入的方式:存入银行以便年老退休时消费或者用以进行投资.借款者在年轻时没有收入,但平均而言拥有收益更高(相对于贷款者)的投资项目.借款者必须获得资金才能投资项目,同时投资回报服从相同的随机分布.其投资回报是私人信息,但任何人只要付出一个固定成本就可以获得这样的信息.G u z m a n认为,当资金需求超过经济中可获得的资金供给或者由于银行对存款回报的选择而不能获得足够的存款时,信用配给会自然地发生.由于竞争的银行体系付出较高的存款利息,因此,它们一般不会进行信用配给.而垄断的银行体系为了获得更多的利润,提高存款利率,因此,通常会进行信用配给.假定垄断银行在存款市场和贷款市场都具有垄断力,但它不一定同时在两个市场发挥其垄断力.当信用配给存在时,在竞争的银行体系和垄断的银行体系的贷款利率是相同的,而垄断银行付给存款者较低的回报导致了较少的资金存入银行,因此信用配给发生的可能性越大,越导致借款者借入较少的资金进行投资.当无信用配给时,竞争的银行体系和垄断的银行体系的存款利率是相同的,因为所有的借款者都获得了资金,因此银行必须有足够的资金可以借出,存款的数量取决于存款的利率水平.而垄断的银行会收取更高的贷款利率,由于较高的贷款利率使得不偿付贷款的可能增加,垄断的银行会过度地监控借款者的投资.因此,垄断的银行应用更多的资源来进行管理监控,而以较少的资源用到高水平的投资上.特别是当垄断银行收取较高的贷款利率又付出较低的存款利率,会导致更严重的信用配给㊁更多的监控㊁更少的借款投资.G u z m a n的结论是由于垄断的银行结构会减少资本积累,更容易导致信贷配给,且在垄断的银行结构下信贷配给的后果比竞争性银行结构下的信贷配给后果更加严重,因此较高的银行集中度不利于经济增长.该模型与前述的模型不同的是强调了信用配给在经济中的作用,特别是信用配给对理解垄断银行低效率的特征和原因起着重要的作用.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的模型也考虑了信用配给,然而他们的模型框架和信用配给存在的理由与G u z m a n显然不同,因此,得出的结论就相反.另外,P e t e r s e n和R a j a n 没有考察银行结构和信用配给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三、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理论的评论及发展㊀㊀局部均衡模型主要考察银行和借款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市场结构对它的影响,而主要阐述的一点是垄断的银行能够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一个处于垄断地位的银行可以通过选择利率水平和信贷配给,或者和借款者形成长期的联系,达到对不同类型的借款者进行甄别并减少道德风险行为的目的.而且,垄断的银行可以减少银行间的过度竞争,防止由于银行间过度竞争所造成的金融不稳定.因此银行市场的垄断对经济是有利的.局部均衡模型仅仅注意了银行和借款者之间的关系以及银行市场结构对它的影响,但这些模型并没有考察银行业结构中的所有重要特征.局部均衡模型假定银行有足够的资金进行信贷,即忽略了银行的存款来源,也没有详细分析特殊的银行结构对经济的全面影响,包括对资本积累和经济增长的影响.而一般均衡模型虽然考虑了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联系,但没有考虑银行与借款者的相互行动以及道德风险发生的可能性,而仅仅考虑了逆向选择问题.鉴于以上所述的不足以及局部均衡模型和一般均衡模型得出的结论不同,近年来,一些经济学家如R a j a n和Z i n g a l e s(1998)㊁C e t o r e l l i和G a m b e r a (2001)考察了银行集中度对不同行业,特别是对金501«经济学动态»2006年第10期融依赖较大的行业的影响,发现集中的银行市场结构导致可贷资金总量的减少,总体上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但是这种影响对不同行业的企业而言并不是相同的,如果企业属于那些更依赖于外部资金的行业,那么它们能够从垄断的银行结构中获益.特别值得一提的是,D e i d d a和F a t t o u h(2002)考察了垄断竞争的信用市场中经济规模与经济专业化之间的替代关系对金融中介与经济发展的影响.他们认为银行业集中度水平的降低对经济增长有两种相反的影响.一方面,加强了经济专业化的程度,从而提高了金融中介的效率和经济发展;另一方面,导致了固定成本的大幅度增加,从而不利于金融交易的效率和经济发展.这两种不同效应的替代决定了银行市场结构对经济的影响.而集中度的两种相反效应的替代关系是随着经济发展的过程而变化.D e i d d a和F a t t o u h进一步利用跨国工业数据进行研究,他们发现银行集中仅仅对低收入国家的经济产生不利影响,而对高收入国家则不然.因此,他们提出银行集中度与经济的关系的不同取决于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在低收入国家,银行业的竞争更可能促进经济增长,而在高收入国家,则不足以弥补成本增加的损失.国际清算银行等的有关数据也表明,由于金融自由化进程的推进,发展中国家银行业集中度在下降;又由于金融全球化趋势的加强,银行间的并购与重组,发达国家银行业集中度却在上升.自从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我国虽然已从一个低收入的国家发展成为一个低中等收入国家,但总的来说收入水平仍然较低.我国银行业具有较高的集中度,中国银行业的资产和市场份额主要集中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但动态地看,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各项指标近年来具有缓慢下降的趋势,而新兴股份制银行上升趋势明显.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国内金融市场对外开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外国银行进入的速度迅速提升.这意味着我国银行的竞争进一步加剧,这将可能使银行的市场份额发生变化.这是否对银行的竞争和效率产生负面影响?是相对集中的组织结构还是相对分散的组织结构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目前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非常有限.因此,根据局部均衡与一般均衡理论,结合中国的实际,对此问题进行进一步研究,将有助于推进和拓宽我国银行理论的研究领域,并有助于对我国金融政策的制定提供重要的参考意见.参考文献:C a m i n a l,R.&C.M a t u t e s(1997),"B a n ks o l v e n c y,m a r k e t s t r u c t u r e,a n d m o n i t o r i n g i n c e n t i v e s",C e n t r ef o rE c o n oGm o cP o l i c y R e s e a r c hD i s c u s s i o nP a p e r1665,L o n d o n.C e t o r e l l i,N.(1995),"T h er o l eo f c r e d i tm a r k e t c o m p e t i t i o n i n p r o m o t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p r o g r e s s",B r o w n U n i v e r s i t y, P h o t o c o p y.C e t o r e l l i,N.(1997),"T h er o l eo f c r e d i tm a r k e t c o m p e t i t i o n o n l e n d i n g s t r a t e g i e s a n do n c a p i t a l a c c u m u l a t i o n",F e d e r a l R e s e r v eB a n ko fC h i c a g o,w o r k i n gp a p e r:97-14.C e t o r e l l i,N.&P.F.P e r e t t o(2000),"O l i g o p o l y b a n k i n g a n d c a p i t a l a c c u m u l a t i o n",W P,F e d e r a lR e s e r v eB a n ko fC h iGc a g o.C e t o r e l l i,N.&M.G a m b e r a(2001),"B a n k i n g m a r k e t s t r u cGt u r e,f i n a n c i a ld e p e n d e n c ea n d g r o w t h: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e v iGd e n c e f r o mi n d u s t r y d a t e",J o u r n a l o fF i n a n c e56:617-648D e i d d a,L.&B.F a t t o u h(2002),"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i nt h eb a n kGi n g i n d u s t r y a n de c o n o m i c g r o w t h",C e n t r oR i c e r c h eE c oGn o m i c h eN o r dS u d,U n i v e r s i tàd e g l i S t u d i d iC a g l i a r i a n d U n v e r s i tàd e g l i S t u d i d i S a s s a r i,C o n t r i b u t i D iR i c e r c a.G u z m a n,M.G.(2000),"T h e e c o n o m i c i m p a c t o f b a n ks t r u cGt u r e:ar e v i e wo f r e c e n t l i t e r a t u r e",E c o n o m i ca n dF i n a nGc i a lR e v i e w,S e c o n dQ u a r t e r,p p:11-25.G u z m a n,M.G.(2000),"B a n ks t r u c t u r e,c a p i t a l a c c u m u l a t i o n a n d g r o w t h:A s i m p l e m a c r o e c o n o m i c m o d e l",E c o n o m i c T h e o r y16:421-455.R a j a n,R.G.&M.A.P e t e r s e n(1995),"T h ee f f e c to f c r e d i t m a r k e tc o m p e t i t i o n o nl e n d i n g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s",Q u a r t e r l y J o u r n a l o fE c o n o m i c s110:407-444.R a j a n&Z i n g a l e s(1998),"F i n a n c i a l d e p e n d e n c e a n d g r o w t h",A m e r i c a nE c o n o m i cR e v i e w88:559-586.S c h n i z e r,M.(1998),"O nt h er o l eo fb a n kc o m p e t i t i o nf o r c o r p o r a t e c o n t r o li n t r a n s i t i o n e c o n o m i e s",C e n t r e f o r E c o n i m i cP o l i c y R e s e a r c hD i s c u s s i o nP a p e rn o.2013,L o nGd o n.S m i t h,R.T.(1998),"B a n k i n g c o m p e t i t i o na n d m a c r o e c oGn o m i c p e r f o r m a n c e",J o u r n a l o fM o n e y,C r e d i t a n dB a n kGi n g30:93-815.林毅夫章奇刘明兴,2002:«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林毅夫发展论坛,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9月26日,h tGt p://c c e r.p k u.e d u.c n.(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经济学院)(责任编辑:治力)601。
《均衡利率的决定》课件
调整再贴现率:通过 调整再贴现率来影响 商业银行的融资成本 ,从而影响利率
调整基准利率:通 过调整基准利率来 影响市场利率,从 而影响均衡利率
均衡利率: 市场供求关 系达到平衡 时的利率水 平
投资决策: 根据均衡利 率选择合适 的投资项目
风险评估: 考虑利率变 动对投资项 目的影响
收益预期: 根据均衡利 率预测投资 项目的政政策来调节利率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对利率的影响 主要体现在经济扩张和收缩阶段
国际因素:国际经济形势和汇率变 动对利率的影响
均衡利率的决定因 素
货币需求:影响因素包括收入、利 率、价格水平等
供求平衡:当货币需求等于货币供 给时,达到均衡利率
投资组合: 根据均衡利 率调整投资 组合,降低 风险,提高 收益
添加项标题
确定融资需求: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和资金需求,确定融资规 模和期限
添加项标题
选择融资方式: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和市场利率,选择合适的 融资方式,如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
添加项标题
实施融资决策:按照融资计划,与金融机构进行谈判和合作, 确保融资顺利进行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货币供给:影响因素包括央行货币 政策、银行信贷等
利率调整:央行通过调整利率来影 响货币市场的供求关系,从而影响 均衡利率
利率:影响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均衡利率 投资者:投资者对资本市场的需求和供给,影响均衡利率 企业:企业的融资需求和投资需求,影响均衡利率 政府:政府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影响资本市场的供求关系,进而影响均衡利率
均衡利率的决定
汇报人:
目录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市场平衡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市场平衡I. 引言在金融领域,利率与金融市场是两个重要的领域。
未经市场化的利率体系常常导致低效、死板的银行业和资本市场。
为了满足经济增长的需求和加强金融市场的竞争力,利率市场化必然会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因此,本文将从市场化的角度分析利率与金融市场的关系,并探讨市场平衡的基本原理。
II.利率市场化的理论和实践1. 理论基础利率市场化是指通过市场机制调整利率,让市场力量成为利率波动的基础。
直接利率控制、指导性利率和利率监管,都不再是唯一的手段。
利率市场化通过竞争等市场机制来决定利率,使利率成为市场方均衡的结果。
这意味着银行之间和借贷者之间的利率取决于市场需求和供给的关系。
2. 实践状况虽然利率市场化只是一个理论概念,但在许多国家,如美国和日本,已经实行多年。
在中国,为了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定,也已经开始了一系列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实践证明,利率市场化可以增强市场的竞争性,推动银行改革和提高金融效率。
III. 利率市场化对金融市场平衡的影响1. 竞争力和风险定价利率市场化使银行不再能够通过固定的利率控制市场。
银行必须从客户和市场中竞争资金,这意味着银行利率成为风险定价的基础。
利率市场化使得利率水平能够更好地反映市场风险。
融资成本的提高部分反映了银行本身的风险,而对借款人产生了更大的压力和约束。
2. 利差和资金成本利率市场化提高了银行的市场竞争力,因此银行必须积极寻求资金,以保持市场份额,而这通常需要更高的成本。
银行必须在资金成本和贷款利差之间进行权衡,以达到市场的回报。
这也意味着银行必须更加警惕地管理他们的资金风险,以维护资金成本。
3. 贷款和融资需求利率市场化的实施增加了融资成本、促进银行改革,并且使得银行必须具有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
因此,这会降低一定数目的贷款和融资需求。
不过,它也会促进了企业的财务管理和风险管理水平和能力。
IV. 市场平衡的基本原理1. 市场竞争平衡市场竞争平衡是指市场中供给与需求的比较,导致了价格的均衡。
价值分析之宏观经济学8——实体、金融、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均衡
价值分析之宏观经济学8——实体、金融、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均衡前文分别介绍了实体、金融、劳动力市场的各自均衡状态,在实际中,只有三者均达到均衡状态,经济体才能算是处于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本文将就这三部分的集成均衡进行简要介绍。
1 总供给要确定总供给,得先弄清楚一般价格水平(P)与产出(Y)之间的关系。
前面介绍了有关的一般价格水平(P)的关系:P=(1+μ)*W/A其中,W=E(P)*F(u),F(u)=F(1-Y/(A*L)).所以,我们就可以得到总供给关系(AS):从公式中可以看出,价格P与产出Y是正相关的关系,因为当Y 增加的时候,失业率降低(1-Y/(A*L)降低),F(u)增加,同时,由于(1+μ)/A、E(p)总为正数,所以P会随着Y的增加而增加(斜率为正)。
但是F(u)并不是一个线性关系,所以表现在图表上是一条向上的曲线(如下图)。
当预期价格E(P)=P的时候,相对应的产出Yn称为自然产出水平。
2 总需求除了总供给之外,总需求是均衡达成的另一个方面。
而需求关系可以通过已经讨论过的IS-LM模型来达到:IS关系:Y=C(Y-T)+I(r,Y)+GLM关系:MS/P=L(Y,i)=b0+b1*Y-b2*i再细化后可以得到:上述公式就是总需求关系(AD),从中可以看出,价格P与Y是呈现负相关的关系。
具体表现在图表上:3 短期和中期产出均衡从上面的内容中我们可以知道:E(p)决定着AS曲线,MS、G、T 决定着AD曲线。
当总供给等于总需求的时候,实体、金融以及劳动力市场将得到均衡:在图中短期均衡状态下的产出水平未必恰好等于自然产出水平,换言之,均衡状态下的失业率不一定等于自然失业率。
从中期来看,产出均衡则趋向于恢复到其自然产出均衡水平。
因为如果预期价格高于实际观测到的价格,那么未来的预期工资将会降低,引起工资需求减少,所以生产成本会降低,价格会下降,实际货币供给增加,利率降低,刺激生产与投资,所以产出增加,产出增加会刺激企业更多的招募劳动者,失业率降低,如此循环,向着自然产出水平方向收敛。
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_一般均衡分析
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一般均衡分析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一般均衡分析引言股票市场和货币需求是影响总量经济的重要因素。
股票市场是企业融资的渠道,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和经济增长。
货币需求则是指市场对货币需求的总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股票市场和货币需求对总量经济的影响也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从一般均衡分析的角度探讨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之间的关系。
一、股票市场与总量经济股票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途径,通过发行股票,企业可以吸纳更多的资金用于扩大生产,提高产能和技术水平。
股票市场的繁荣与企业的健康发展直接相关。
当股票市场活跃时,企业可以更容易地融资,从而加大投资,进一步刺激经济增长。
此外,股票市场也是衡量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股票市场的行情往往能够反映出经济的整体走势。
当股票市场上涨时,意味着市场对企业发展的信心增加,资本市场也更加活跃。
这通常与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相关性。
然而,股票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风险。
股票市场的波动性往往会对整个经济产生影响。
当股票市场出现大幅下跌时,投资者的信心受到打击,可能导致股票市场的疲软,甚至引发金融危机。
这种情况下,企业的融资难度增加,投资减少,经济增长受到阻碍。
二、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货币需求是指市场对货币的总需求量。
货币直接影响着经济活动的展开。
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之间有着紧密的关系。
首先,货币需求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企业需要货币用于购买生产资料、支付员工工资和购买其他的服务或商品。
当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增加时,货币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另外,货币需求也受到个人和家庭的消费行为的影响。
个人和家庭需要货币用于购买商品和服务。
当消费水平增加时,货币需求也会相应增加。
此外,货币需求还受到投资需求和政府支出的影响。
投资需求包括企业对新设备和技术的投资以及个人对房地产等资产的投资。
政府支出则包括政府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的支出。
这些都需要货币进行支付。
三、股票市场、货币需求与总量经济之间的关系股票市场和货币需求对总量经济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关于分工、投资与利率决定的一般均衡分析
作者: 黄建宏[1];齐君[2,3]
作者机构: [1]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博士,海南海口570228;[2]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3]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26-28页
主题词: 利率决定;经济发展;分工;专业化
摘要:从分工与专业化角度,建立了具有微观基础的储蓄与借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非逐利性储蓄对均衡利率水平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非逐利性储蓄的积累会降低均衡利率水平,并有可能影响分工的演进而降低经济的发展速度。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般均衡分析
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调控的一般均衡分析聂 丹(华东师范大学国际金融系博士生 200333)目前我国呈现出了通货紧缩、经济萧条的局面,为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刺激需求的政策措施。
虽然1998年我国实现了718%的增长率,但这主要是靠金融、财政政策的拉动,市场启动不明显。
为什么国民经济没有出现前些年那样一放就活的局面?另外,1999年政府的经济目标之一是人民币不贬值,在内需扩张的情况下如何兼顾内外平衡?本文拟采用一般均衡的方法来分析这两个问题并提出今年继续启动内需的相应的对策建议。
一、蒙代尔———弗莱明模型蒙代尔———弗莱明(M ENDELL ———FL EM IN G ,简称M —F )模型是在凯恩斯的IS —LM 模型的基础上增加了对外部门的分析而建立起来的研究开放经济下的内外均衡问题的经典模型之一。
它假定:(1)总供给曲线是平缓的,即总供给曲线是凯恩斯式的而非古典式的,产出随着总需求作出积极的调整;(2)经常项目平衡取决于收入和本国产品与外国产品的相对价格;(3)汇率固定或浮动;(4)资本流动不完全;(5)汇率预期是固定的,这是对国际投机者行为的简单模拟,即假设投机者总认为目前的状况是可以无限期地持续下去。
由这些假定可以看出,M —F 模型是比较适合于我国国情的,首先,我国目前失业率较高,大量设备闲置,可解释成总供给曲线平缓;其次,我国存在着资本管制,但仍有投机性资本内流外流的现象,因此资本流动不完全;最后,M —F 模型既考虑了固定汇率制,又考虑了浮动汇率制,适合于我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的情形。
图1 蒙代尔—弗莱明模型在上述假定下的IS —LM —BP 框架中(见图1),横轴为国民收入Y ,纵轴为国内平均利率水平R 。
IS 曲线向右下倾斜,表明国内商品市场均衡时,较低的利率水平导致较多的投资需求,对应的是较高的总产出;LM 曲线向右上倾斜,表明当货币市场均衡时,较低的利率水平导致较多的投机性货币需求,因而是货币供给给定的条件下需要较小的交易需求,对应着较小的国民收入;BP 曲线向右上倾斜表明当国际收支平衡时,较低的利率引起资本外流,资本项目逆差,需要经常项目顺差与之对应,因此对应的是较低的进口需求和国民收721999年第2期入。
关于分工、投资与利率决定的一般均衡分析
求 索/2005/1226关于分工、投资与利率决定的一般均衡分析黄建宏 齐 君摘 要:从分工与专业化角度,建立了具有微观基础的储蓄与借贷模型,并在此基础上考察了非逐利性储蓄对均衡利率水平及经济发展速度的影响。
研究表明,非逐利性储蓄的积累会降低均衡利率水平,并有可能影响分工的演进而降低经济的发展速度。
关键词:利率决定;经济发展;分工;专业化中图分类号:F 01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90X (2005)12-026-03作 者:黄建宏,海南大学旅游学院,博士;海南,海口,570228/齐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博士研究生/齐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北京,100872一 问题的提出利率理论的发展已有近三个世纪,然而当前的利率理论仍难以对现实经济中的种种经济现象作出解释。
出于对已有理论的重新审视,经济学家们又开始将目光投向利率的基本问题)))即利率决定机制的研究上来。
与以往利率决定理论不同的是,均衡利率水平现在从行为人追求效用极大化的一般均衡中推导出来,从而使建于其上的利率决定理论具有了坚实的微观基础(如Jeanne 1998;l arida et a,l 1999;Ga li et a,l 1999;W oodford ,1995;Aubh i k et a,l 2002等)。
然而,现代利率决定理论研究中的大部分仍仅局限于流通领域,而没有涉及生产领域,没有涉及社会总资本的生产资本这一基本形式,从而使得有关利率的研究仍主要停留在供求关系的层面上,而对于利率与生产率、分工及经济发展之间的深层次关系方面的研究则涉及较少。
实际上,利率作为经济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变量,其大小显然与实体经济的发展有着密切联系。
正如著名经济学家吴易风教授所言,如果我们完全不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而仅仅从流通领域中所呈现出来的可以感觉到的经济现象来代替对经济本质的分析,用供求关系取代经济关系,我们就难以得出有关利率决定的科学结论(吴易风,1998)。
借款合同中的借款利率市场平衡
借款合同中的借款利率市场平衡【正文】一、简述借款合同借款合同是指借贷双方就借款相关事项达成的协议。
在借款合同中,借款利率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之一,它直接关系到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利益。
本文将围绕借款合同中的借款利率市场平衡进行探讨。
二、借款利率的定义及作用借款利率是指出借资金的一方根据借贷协议和市场情况,向借款方收取的利息费用。
对于借款人而言,借款利率是其使用他人资金的成本,而对于出借人来说,借款利率则是其资金投资的回报。
借款利率在借款合同中的设定涉及到双方的交易成本、风险评估和市场供需状况等因素。
合理的借款利率可以平衡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利益,确保借贷双方的合作顺利进行。
三、借款利率的市场平衡借款利率的市场平衡是指在供需关系下,出借人和借款人就借款利率达成一种平衡状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借款利率往往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但也受到金融政策、风险评估、法律法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1. 市场供需关系市场供需关系是决定借款利率的基础。
供需关系中的资金供给和需求的总量和强度会直接影响到借款利率的水平。
当借款需求旺盛时,借款利率可能会上升,反之则可能下降。
2. 金融政策的影响金融政策对于借款利率的市场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
央行通过调控货币政策、利率政策等手段来影响市场资金的供给和需求,从而对借款利率产生影响。
3. 风险评估与法律法规风险评估和法律法规也是决定借款利率的因素之一。
借款人的信用状况、借款目的的可行性以及法律法规对借款利率设定的限制都会对借款利率的市场平衡产生影响。
四、借款利率市场平衡的重要性借款利率的市场平衡对于借款合同的有效执行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1. 保障借贷双方利益平衡合理的借款利率可以确保借款人和出借人的利益得到平衡。
如果借款利率过高,可能加重借款人的负担,导致其无法按时偿还借款;而如果借款利率过低,出借人可能无法获得合理的回报。
2. 维护金融市场稳定借款利率的市场平衡有助于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分工、专业化和借贷利率的一般均衡分析黄建宏1王建民2(1.西南交通大学,成都610031;2.临沂师范学院,临沂276005)摘要:斯密和庞巴维克从分工与专业化的角度解释了储蓄与借贷行为产生的原因以及利息的本质。
穆勒也强调借贷行为在社会关系和改进劳动生产率方面的重要作用。
本文利用内生借贷行为和内生的网络分工模型分析了利率与投资及经济发展之间的一些主要关系,并利用经济发展事实对部分结论作了论证。
关键词:借贷模型;超边际分析;利率理论;经济发展1 导言早期的利率研究可以追溯到配第(W.Petty)、洛克(J.Locke)、孟德斯鸠(C.Montesquieu)、休谟(D.Hume)、巴本(N.Barbon)、斯密(A.Smith)和庞巴维克(B.Bawerk)等古典经济学家。
特别是斯密和庞巴维克,分别从产业投资的角度讨论了资本的性质及其与利息的关系。
斯密认为,资本就是人们用来发展产业以获取收入或利润的资财。
为了尽可能多地获得收入或利润,投资者总希望能发明或购买更为先进的机器设备,以改进劳动生产率。
但在追求这种私利的同时,人们无意间使资本和投资成了在迂回生产性行业发展分工的工具。
他指出,由于迂回生产工具需要专业化生产才能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但迂回生产工具并不能消费,所以专于生产这类工具的专家在产品改进到能实用,且成本低到能商业化之前,必须依靠自己的积蓄或向别人借消费品以维持生活,而这就是投资和资本[1]。
马克思和穆勒(J.Mill)也认为,资本、投资是种社会关系,是种发展分工和人与人关系的工具,有了这种社会关系和分工创造的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储蓄和投资才可能改进生产率[2]。
在借贷活动中,出借人只有预期能获得某种高收入,才有可能将这部分用于投资的资财借与他人。
因此,从出借人角度看,利息是出借人放弃使用产业资本获利而应得的一种报酬。
而从借用人的角度,斯密认为,在借用人手里,这部分资财既可直接用于当前消费,也可作为资本用于生产性投资。
而只有后一个用途,才能创造价值,获取利润,从而还本付息。
因此,斯密进一步指出,借贷资本的利息来源于产业投资的利润,是由产业利润所派生出来的一种收入。
虽然斯密和穆勒等人并未能解释借贷行为是如何由自给自足的原始自然状态内生演进而来的,然而这些早期古典经济学家的著作已经为后来的关于利率的决定以及利率的变动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马歇尔(A.Marshall)和魏克赛尔(K.Wicksell)提出了一个关于储蓄与投资对利率水平影响的正式模型。
包括凯恩斯(J.Keynes)、罗柏森(D.Robertson)、俄林(B.Ohlin)、布坎南(J.Buchanan)、霍曲莱(R.Hawtrey)在内的经济学家们,分析了现代经济生活中利率的不同特征及利率与经济的关系。
凯恩斯强调利率的货币特性及主张政府干预利率。
布坎南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市场决定利率的重要性。
罗柏森和俄林分析了实物因素与货币因素对利率的不同影响。
同时,希克斯(J.Hicks)和汉森(A.Hansen)进一步发展了一个关于投资、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正式模型。
与希克斯和汉森类似,本文也建立了一个关于投资、利率与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正式模型。
但是,希克斯和汉森没有考虑到借贷与投资对专业化和分工的效应,而这个问题正是本文的重点。
这种思路与古典经济学家们的论述一脉相承:他们认为专业化和分工是推动经济增长和财富增加的主要因素。
杨小凯和黄有光进一步认为关于专业化和分工的讨论是古典经济学的核心[4]。
关于这一点,可能在塔克(Tucker)的文章中论述得最清晰,他直接指出了分工对生产率水平的影响。
受篇幅限制,本文在此不讨论货币因素对利率的影响,这部分内容将另篇详述。
杨小凯和黄有光通过对交易费用的考虑,系统化了关于经济发展的古典思想。
他们利用“消费者—生产者”方式来表示,当外生交易条件提高时,是如何导致所对应的个体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迂回生产过程程度的增加、以及中间产品多样化的增多。
但是在他们的模型中,杨小凯等人没有内生出与储蓄和借贷有关的均衡利率,因而也没有研究利率的性质[8]。
本文扩展了他们的模型,将分析借贷行为对分工网络大小的影响以及分工中市场真实利率的性质。
在该模型的第一部分,我们解释借贷行为是如何从有充分自由度的经济活动中内生出现的。
借贷行为在分工规模中的正网络效应,和交易费用对分工网络的负效应之间的权衡,可以用相应的参数子空间来预测其发生的情况。
在模型的第二部分,我们对分工中借贷利率的大小及其性质进行了分析。
同时,我们用欧美及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些事实,证实了我们的部分结论。
2 基础模型假设在一个大经济体条件下,存在M 个事前相同的消费者—生产者(即每个个体成员既是消费者,同时又是生产者)。
有两种产品,一种是中间产品(如拖拉机)x ,另一种是最终消费品(如粮食)y ,在生产y 的劳动中使用拖拉机x 会带来迂回经济效果。
共有两年时间。
假设1:借贷的资财只用于生产性投资。
即只有专业生产中间产品的专家在产品生产出来之前才需要通过借别人的最终消费品以维持生活。
我们进一步假定个体成员之间没有内生交易费用。
这样,人们就不必担心借出的资财不能如期收回本息。
此外,为简化计算,我们还假定借贷行为不会产生任何中间费用。
我们设w t 为在t 期因借贷行为而增加或减少的最终消费品数量。
当w t 为正时,表示因借入或收回本息而增加的最终消费品量;当w t 为负时,表示因借出或偿还本息而减少的最终消费品量。
每个消费者—生产者具有相同的、非满足的、连续的理性偏好,这可以用下面的效用函数来表示每个个体成员在t 年的效用:u t = ln ( y t + k y t d +w t ) (1.1)其中ln 为自然对数,y t 为t 时刻粮食自给量,y t d为购买量,k ∈ (0,1)为交易效率系数。
如果y t = y t d = w t = 0,则u t 为负的无穷大。
产品交易价格由瓦尔拉斯定价机制(Walrasian Pricing Mechanism )决定。
每个成员的目标函数是两年的效用总贴现值最大化,即:)]1/([max 21r u u U ++= (1.2)其中,r 为每人的主观贴现率。
假定生产拖拉机的固定学习费用为A ,而生产粮食的固定学习费用为B 。
两种产品的生产函数中均有专业化经济效果、动态学习效果。
则具有固定学习费用的个体成员的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0[,),0(,}0,m a x {),0(,)1,0()}(,)()max{001==+=∈=+∈-=+=∈∈--+=+=-y x it it it it xt yt xt s t t p t yt yt adt t st t pt L L l L L l l l l l l A A L x x x l B a B L B L kx x y y y σσσ其中,y t p ,y t 的含义与上同,y t s 为t 年粮食售卖量;x t p 为t 年拖拉机产量,x t 为其自给量,x t d 为其购买量,k 为交易效率系数,则(1﹣k )就是交易费用系数,所以x t + k x t d 为拖拉机实际使用量。
L it 为t 年生产产品i 的累积劳动量,代表个体成员生产产品i 的人力资本的积累。
当个体成员第一次从事一项生产或从其他生产活动转行到目前的生产活动时,1=σ;而当个体成员以前一直在此生产活动中并没有转换工作时,0=σ。
因此,个体成员若不改行,总是专于一业,不但会有更多动态学习效果,而且会提高在固定学习费用上的投资的利用率。
(1.3a )说明粮食的产量是两个投入式之间最大者。
这意味着生产粮食可以只用劳动,也可以使用拖拉机帮助生产。
若使用拖拉机,则拖拉机可能会产生迂回生产效果。
其中的参数a 代表使用拖拉机的迂回生产效果。
(1.3c)表示每个个体成员每年的总劳动时间均为l 。
我们假定生产拖拉机的固定学习费用A 等于l ,这意味着同时自给自足生产拖拉机和粮食(1.3a)(1.3b) (1.3c) (1.3d)是不可能的,因为仅掌握拖拉机生产技术就要耗费一个人一年所有的工作时间,他若选择自给自足,会因在一年内无时间生产粮食自足而饿死。
因此,要想利用拖拉机的迂回经济效果,必须专业生产拖拉机,且需在第一年内靠借粮食以维持生活。
最后,我们假设该模型的所有变量、参数和系数均非负。
3 储蓄与借贷模型的建立杨小凯、黄有光利用库恩—塔克定理建立了如下公理[4]。
公理1:在任一时点,每个人不会买和生产同种产品;若他卖最终消费品,他也会自给最终消费品;若他专业生产最终消费品或专业生产中间产品,他绝不会自给中间产品。
他最多只会卖一种产品。
上述的公理1和假设1隐含了借贷行为不会发生在经济自给自足的情况下,并且在分工的情况下,专业生产x 产品的个体成员在x 产品生产出来后将不再生产y ,原因在于这样做不经济。
考虑到公理1和假设1,我们将一种专业化形态(Configuration )定义为满足公理1和假设1的取零值或非零值的变量的一种组合可能;一种市场结构序列(Sequence of Market Structures )则是指在连续多个时期内,每个时期都能够实现市场结清条件(Market ClearingConditions )的个体专业化形态的一种分工组合的序列。
我们首先考虑两种市场结构序列,即经济完全自给自足(其对应的市场结构序列我们称之为EE ),以及存在借贷行为的完全分工(其对应的市场结构序列我们称之为DD )。
在DD 结构序列中,动态角点均衡将决定借贷利率的水平。
1、自给自足经济(EE 结构序列)在该结构序列中,所有个体成员均选择自给自足的专业化形态A 。
在该结构序列中,每个个体成员都会自我提供最终消费品,并且没有借贷行为和市场交易行为发生。
此时,个体成员在两年内的动态最优决策问题可表述如下:ll l L l l l L y y B l y y t s y y EE U y y y y y y py p2,}0,max{..)ln()ln()(max 2122122211121=+=====-==+= (2.1)据此,我们可得到这个结构序列的两年效用总贴现值之和为:)]1/()2[ln()ln()(r l B l EE U ++-= (2.2) 2、有借贷行为的完全分工(结构序列DD )在这个结构序列中,由于生产拖拉机的固定学习费用A=l ,因此该结构序列的具体情况是:第一年只有借贷市场,生产拖拉机的个体成员需以借入粮食为生,但无拖拉机可卖(如图1a );第二年有产品交易市场,专业生产拖拉机的个体成员在卖拖拉机的同时,不但要购买他第二年所需的粮食,而且还要归还第一年所借的债务本息(如图1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