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艺术思潮》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近现代艺术思潮》教学大纲
课程编码:0812100902
课程名称:近现代艺术思潮
学时/学分:32/2
关联课程:先修课程(中国美术通史、外国美术通史)
后习课程(美学概论、美术评论与写作)
适用专业:美术学专业
开课教研室:美术学教研室
课程类别与性质:专业基础课程、必修
一、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
按照学校的整体要求,基于对教学目标及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素养的分析,本课程的内容依据高等学校美术学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毕业生基本要求选定中西方艺术思潮发展过程中的印象主义、象征主义、野兽主义、观念艺术和装置艺术等分为内容,以了解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基本概念、熟悉中外近现代艺术的基本现状、理解近现代艺术对于美术学专业发展的重要性、掌握近现代艺术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作品”、具备阐释中外近现代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基本能力、获得艺术实践创作方法与近现代艺术作品背景,共32学时,2学分。

要求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围绕课内教与学、课外导与做等环节,推进考评方式改革,重视过程性评价,突出基于能力的非标准化答案考试。

基于该教学考核评价思路,本课程主要以课堂提问、课程论文、课堂笔记、期中测试、期末测试等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评价,其中课程论文、平时考核成绩占60%,期末考试占评价权重的40%。

课时分配与考核权重一览表
二、课程资源库
1.参考书:
[1]张桐源. 西方现代美术思潮. 四川美术出版社.1990
[2]唐济川.现代艺术设计思潮.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7.
[3]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出版社.2009.
[4]钱钟书.谈艺录.商务印书馆.2011.
[5]王宏建.艺术概论.文化艺术出版社.2000.
2.期刊:
[1]张桐源.美术教学中现当代艺术思潮的展现与运用——评《美术教育与现代艺术研究》.中国教育学刊.2017
[2]张咏清.我对“中国美术观”的一些看法.美术报.2010,(054)
[3]何嘉.论新时期中国美术的现代性.明日风尚.2016,(22)
[4]钱立稳.《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85艺术思潮”》.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7)
[5]马晓东.《论西方现代艺术思潮影响》.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02)
[6]徐晓庚,徐波.外来文化对中国美术本体建构的影响.湖北美术学院学报,2015,(02)
[7]郑惊涛.试谈外来文化对中国美术的影响.明日风尚,2017,(12)
[8]刘佳帅.间性意义与中国美术发展的主体性.美术,2017,(10)
[9]黄忠贤.身份建构与开放介入——中国美术学学科建构的感言.美术观察,2017,(09)
[10]王海珍. 中国美术走出去的精髓是“进入”.中华儿女,2017,(06) 3.网络资源:
[1]王爽.浅议近现代中西方美术思潮及中国美术发展
/p-7834753780025.html
[2]布鲁斯汤博.加州艺术学院公开课/v_show/
[3]全球在线艺术教育平台-那特艺术学院官网
https:///course/detail
[4]中国艺术教育在线中艺在线 /
[5]Arting365 - 创意门户网站 /
三、教学内容及教学基本要求
第1—2学时(以概论课讲授2学时为例,概论内容非2学时的参考此模式调整或顺延)
概论
1.课前准备
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进行设计;将课程放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来安排教学,提前让同学们阅读有关近现代艺术思潮的资料或上网搜集信息做好准备。

1.1课程属性与教学目标分析:
《近现代艺术思潮》是为美术学专业第五学期所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是学习其他课程所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

近现代艺术思潮是对艺术活动进行分析、研究,以揭示艺术的本质和规律。

该课程设置的目的是通过系统的知识理论学习,使学生对艺术的本质、发生和发展、艺术的创作、艺术分类等理论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和把握;建立该学科的学习方法,对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必要的介
绍,形成与艺术史、美学等学科的交叉学习,培养学生艺术创作、艺术研究的能力;使学生形成学科意识。

1.2学习对象分析:
(1)《近现代艺术思潮》是美术学专业的基础理论课,学习对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理论知识,应加强艺术鉴赏和分析的强化与训练。

(2)在认知能力方面,鼓励学生查阅相关书籍和网络资源,提高自己对于艺术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学生思维活动依赖具体的事物和经验的支持,缺乏抽象性,但易于接受新知识并善于发问,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因此要培养学生快速准确的利用网络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对作品和艺术家的评价与赏析使学生提高鉴赏能力和分析能力,从而在实践中进行更好的艺术研究与创作。

1.3教学方案设计: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近现代艺术思潮的发展、特点以及影响,艺术活动的审美意识形态、性质等方面;教学难点是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艺术思潮理论知识,形成理论分析能力。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

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课堂提问、小组讨论等。

在手段上采用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育技术,来拓展学生艺术视野,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通过课堂提问、课堂讨论、课后答题、课程论文等方式方法来检查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

2.课内教学
本课的教学主要以理论讲授为主,加强学生艺术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课堂讨论、课后问答、课程论文、艺术欣赏等方式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

突出评价作业,在此过程中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2.1教学内容:
本课程共32学时,理论学时32,课程内容如下:
1—2学时绪论,理论学时2课时,无考核权重;
3--4学时印象主义、新印象主义、后印象主义,理论学时8课时,考核权重10%;
5--6学时象征主义,理论学时2课时,考核权重5%;
7--8学时野兽主义,理论学时2课时,考核权重5%;
9--10学时表现主义,理论学时2课时,考核权重5%;
11--12学时立体主义,理论学时2课时,考核权重5%;
13--14学时抽象主义,理论学时2课时,考核权重5%;
15--16学时达达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理论学时2课时,考核权重10%;
17--18学时波普艺术与达达主义,理论学时2课时,考核权重10%;
19--22学时大地艺术、观念艺术、极简艺术、装置艺术,理论学时4课时,考核权重10%;
23--24学时艺术空间的兴起,理论学时2课时,考核权重5%;
25--26学时市场资本突进与体制问题,理论学时2课时,考核权重10%;
27--28学时“85”新潮艺术现象,理论学时2课时,考核权重10%;
29--32学时入世精神与全球化中的艺术,理论学时4课时,考核权重10%;
本课程是美术学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前修课程有中国美术通史和外国美术通史在此基础上掌握一定的艺术思潮理论和研究方法,后习课程美学概论了解中国现代艺术内涵以及与后现代艺术之间的关系,讨论中西方艺术思潮相关案例,较深入的了解西方文化,熟悉中国文化,加深对中西方文化体系的认识和比较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以及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性、自觉性。

前修课程和后习课程的良好掌握,可以使学生对艺术的分类有良好的认识和掌握,对艺术的审美能力有更好的提升。

本课程的教学重点主要集中在了解艺术思潮各时期思潮形成的原因,审美意识形态、性质、艺术创造等方面;教学的难点是帮助学生掌握系统的艺术思潮理论知识,形成理论分析能力,为专业课的开设做好理论准备。

本课程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解、提问、小组讨论,艺术欣赏等方式点评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品,引导学生学习。

使学生对课程内容理解的更加透彻,每个章节会提供相应的课程资源,供学生进行课后巩固。

同时以课堂讨论、课后问答、课程论文等方式进行相应的章节考核。

2.2教学方法:
(1)讲授式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重视近现代艺术思潮理论知识学习,同时注重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案例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演示逐步深入到不同时期典型的案例当中进一步分析,归纳总结,为后继讲授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3)讨论式教学方法:对课堂教学及作业进行现场讨论,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4)辅助式教学方法:利用传统教具展示、演示和多媒体课件、投影仪等现代教学工具相结合的辅助教学方式。

2.3 课内小结:
通过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理解近现代艺术思潮中的艺术理论知识,掌握各艺术时期的特点、代表作品及其影响。

明确此课程的性质,使学生在学习近现代艺术思潮后能够从近现代艺术思潮的角度出发研究中西方艺术思潮的发展,获得艺术实践创作方法。

3.课后巩固与拓展
(1)近现代艺术思潮研究探讨的内容、范围、层次都很广泛,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学科。

要学好它,必须了解和近现代艺术的基本现状和发展过程中的“经典作品”具备阐述中外近现代艺术作品、艺术家的基本能力等学科的知识,鼓励学生课后去图书馆查阅资料,并能够借助网络帮助学习;
(2)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做好笔记并编辑整理记录;
(3)提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
(4)查阅课程资源库中的参考书目期刊、网络资源等内容。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章节作为一个概述性章节,重点在于激发学生学习本门课程的兴趣。

课堂教学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使学生对本课程有一个总体的认识,教师对学生的基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是近现代艺术思潮课程的导入部分,不占考核权重比例。

第3—4学时
第一章印象主义
第一节新印象主义第二节后印象主义
1.课前准备:
(1)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及讲授内容和方式。

(2)准备和制作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课件。

1.1课外学习评价:
针对前置预习的本单元内容和关键知识点,依据实际情况收集整理相关信息,以便下次上课时能及时开展互动和反馈。

1.2教学方案设计:
回顾上节课的主要内容以理论讲授为主,课堂讨论为辅的方式教学。

通过本章学习,让学生探讨和理解什么印象主义,印象主义的本质是什么,教学手段主要借助PPT和讲义完成教学,课堂提问和课后思考题为考核方法。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针对上次要求前置预习的相关内容和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加讨论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

可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要求学生掌握关于艺术思潮的主要观点和理论。

2.2 教学内容:
第一节新印象主义
(1)背景
(2)印象主义观点
第二节后印象主义
(1)后印象兴起的原因
(2)塞尚
2.3 教学方法:
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分析作品。

在手段上采用电子教案等现代教育技术。

(1)讲授式教学,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讨论式教学,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

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3)辅助式教学,利于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2.4课内小结:
教学重点是19世纪70年代印象派兴起于法国,后扩散到欧美及世界各地,在现代艺术史上具有重要转折意义的一个艺术流派或思潮,印象主义认为自然界的
一切物体都是光的照射作用才显现出它的物象;认为画家要认识这个世界,主要从“光”和“色彩”的观点上去认识,“光”和“色彩”既然成为这个世界的中心,也是画家认识世界的中心,所以画家的任务也就在于如何去表现光和色彩的效果。

提出课后需要巩固和拓展的内容。

课堂小结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巩固与拓展
(1)课后巩固复习与拓展内容:
思考题:印象派代表画家及作品。

参考资料:王树良.《外国美术史》.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提前预习学习内容:艺术的特征
参考资料:宗白华.《美学与意境》.人民从出版社.2009年.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这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是理解印象派特点。

本单元的考核权重为10%。

考核方式:课堂提问和课后思考题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第3—4学时
第二章象征主义
第一节夏凡纳《希望》第二节莫罗《雅歌一景》
1.课前准备
(1)准备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

(2)准备和制作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课件。

1.1课外学习评价:
以课堂提问的方式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检查预习效果。

1.2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了解关于象征主义艺术形成的要素和思想观念的蜕变;要求学生理解艺术的发生是多元决定的。

(1)回顾和复习上次课程的主要内容;
(2)本次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象征主义表现形式;
(3)教学手段主要是借助PPT和讲义完成教学内容;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对象征主义的起源关键知识点,进行提问或讨论,适时导入本次教学新内容。

通过提问和讨论提高学生注意力,引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为学习新知识做好准备。

2.2 教学内容:
艺术思潮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艺术的起源对传统观念的突破,哲学思想精神分析学的影响,反叛思想工业化社会;对时代精神和需求的体现,民主制度的确立,对18世纪以来的艺术风格、思想的质疑,文艺复兴大师经典的新时代困境思想观念的蜕变和新技术,新发现的影响。

2.3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讲授既要重视内容的科学性和思想性,同时又要尽可能的与学生的认知基础发生联系。

(2)讨论式教学,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吸引力。

讨论前教师应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收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认真写好发言提纲。

(3)辅助式教学,利于多媒体课件等现代教学工具辅助教学。

2.4课内小结:(时间10-15分钟)
对于象征主义形成的诱因进行总结,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象征主义表现特点。

教学重点是了解关于象征主义起源和要素以及代表画家和作品,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并提出课后需要巩固和拓展的内容。

课堂
小结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巩固与拓展
(1)课后巩固复习与拓展内容:
思考题:简述关于象征主义艺术特点。

思考题:什么是象征主义以及代表人物和作品?
300-500字的论证手写在笔记本上
参考资料:王树良.《外国美术史》.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明确提出需要前置预习的关键知识点,包括历史上关于象征艺术本质问题的主要看法、艺术的特征。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单元的考核权重为5%。

教学重点是了解关于象征主义起源和要素以及代表画家和作品,征主义文学起源于19世纪中叶的法国,并于20世纪初期扩及欧美各国的一个文学流派,是象征主义思潮在文学上的体现,也是现代主义文学的一个核心分支,主要涵盖诗歌和戏剧两大领域,其影响力一直持续到今天。

西方主流学术界认为象征主义文学的诞生是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分水岭。

并提出课后需要巩固和拓展的内容。

主要代表人物都有谁,并写出答案。

通过提问查看学生对课堂讲授知识和课外拓展知识的掌握程度并进行考核评价。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第5—6学时
第三章野兽派
第一节艺术特点第二节盛行事件第三章代表人物及特点
1.课前准备:
(1)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有较好的理解。

(2)准备和制作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示例作品和课件。

1.1课外学习评价:
以课后论文的方式检查学生所学的内容。

1.2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野兽派的演化与发展;理解野兽派的特征。

(1)了解野兽派的审美特征。

(2)掌握野兽派特征和象征主义艺术特点上的主要区别。

(3)掌握野兽派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代表作品。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1)通过作品图片掌握野兽派基本的艺术特点。

(2)以课堂提问对野兽派的艺术原则盛行事件影像意义以及代表人物进行了解。

2.2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特点
(1)明暗关系
(2)画面色彩
第二节盛行事件
第三节代表人物及作品
(1)马蒂斯
(2)弗拉曼克
(3)德兰
2.3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分析作品。

在手段上采用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

(2)案例式教学,展示绘画和雕塑方面的的艺术作品,组织学生鉴赏,归纳总结,为后续讲授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2.4课内小结: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野兽派的艺术特点,而且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更是愈益呈现
出多样化的趋势。

教学重点是研究野兽派的艺术特点,教学难点是了解野兽派画家色彩的运用,强烈的画面效果,以及追求情感表达的表现主义倾向。

并提出课后需要巩固和拓展的内容。

课堂小结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3.课后巩固与拓展
(1)课后巩固复习与拓展内容:
思考题:结合作品谈谈野兽派的艺术风格。

参考资料:王树良.《外国美术史》.重庆大学出版社.2010年.
(2)提前预习学习内容: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参考资料:李建群.《世界艺术的历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
明确提出下次课前需要预习的关键知识点,包括代表人物及作品。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单元考核的重点:研究野兽派艺术特点
难点:代表人物级作品
考核方式:课后论文和课堂讨论
考核权重和知识点所占分值5%。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第四章表现主义
第一节艺术特点第二节视觉表现
1.课前准备:
(1)熟悉和准备课程教学大纲和课程进度表。

(2)准备和制作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视频和课件。

1.1课外学习评价:
以课后论文的方式检查所学的内容。

1.2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掌握表现主义的艺术特点艺术流派;理解表现主义的艺术表现技巧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表现主义
(1)艺术流派。

(2)绘画技巧。

(3)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4)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1)通过小组讨论掌握表现主义的艺术特点和流派。

(2)理解表现主义艺术最直接、最强烈地抒发和表现内心情感。

(3)以图片展示了解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2.2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特点
(1)表现主义概念
(2)表现主义的类型
(3)表现主义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视觉表现
(1)绘画技巧
(2)线条和色彩的运用
(3)代表人物以及代表作品
2.3 教学方法:
(1)以课堂讲授式教学。

在手段上采用电子教案、多媒体幻灯片等现代教育技术。

(2)案例式教学,通过视频展示表现主义代表作品,组织学生鉴赏,归纳总结,为后续讲授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2.4课内小结:
课堂小结中注重师生、生生互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注重发挥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

教学重点是研究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教学难点是表现主义继承和发展。

3.课后巩固与拓展
(1)课后巩固复习与拓展内容:
思考题:具体分析表现主义的独特魅力。

参考资料:房龙.《人类的艺术》.中国和平出版社.1996年.
(2)提前预习学习内容:立体主义。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李建群.《世界艺术的历史》.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年.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单元考核的重点:研究表现主义的艺术特征
难点:表现主义继承和发展。

考核方式:课堂提问和课后答题考核权重和知识点所占分值5%。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第五章立体主义
第一节艺术特征第二节代表人物及作品
1.课前准备:
(1)熟悉课程教学大纲,对课程的讲授内容和方式有较好的理解。

(2)准备和制作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视频和课件。

1.1课外学习评价:
以课后论文的方式检查学生所学的内容。

1.2教学方案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使学生掌握立体主义风格新奇独特艺术特征;理解立体主义的表现形式;了解立体主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教学内容
(1)掌握立体主义的艺术语言。

(2)理解立体主义的审美特征。

(3)学会欣赏立体主的代表作品。

通过课堂提问和课后答题对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考核。

2.课内教学
2.1课堂导入:
(1)通过问题导入立体主义风格新奇独特艺术特征。

(2)了解立体主义的表现形式等。

(3)以作品图片理解立体主的代表人物和作品。

2.2 教学内容:
第一节艺术特征
(1)立体主义概念
(2)立体主义的产生于发展
(3)立体主义的主要类型
(4)立体主义的审美特征
第二节代表人物及作品
(1)毕加索《亚维农的少女》
(2)格里斯《吉他与乐谱》
2.3 教学方法:
讲授式教学加案例式教学,在手段上采用电子教案、教学视频等现代教育技术。

展示相关的艺术作品,组织学生鉴赏,归纳总结,为后续讲授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2.4课内小结:
坚持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 围绕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核心内容进行概括总结,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对学生作业进行总结,加强学生对艺术的种类的理解。

教学重点是立体主义的艺术表现特征,教学难点是理解立体主义中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

3.课后巩固与拓展
(1)课后巩固复习与拓展内容:
思考题:具体分析立体主义艺术的独特魅力。

思考题:结合作品谈谈毕加索的创作风格。

参考资料:刘三平.《艺术概论新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2)预习学习内容:抽象艺术。

参考资料:参考资料:李建群.《世界艺术的历史》. 湖南美术出版社.2012.
4.单元(章)考核与评价
本单元考核的重点:立体主义的艺术表现特征难点:理解立体主义中对毕加索和布拉克所创的画风及画派
考核方式:课堂提问和课后思考题考核权重和知识点所占分值5%
考核方式与权重比例列表
第六章抽象艺术
第一节抽象艺术艺术创作的过程第二节艺术创作的风格、流派
第三节代表人物及作品
1.课前准备:
(1)准备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表。

(2)准备和制作本次课程教学中用到的课件。

1.1课外学习评价:
以课后论文的方式检查学生所学的内容。

1.2教学方案设计:
通过本单元学习,使学生了理解和掌握抽象艺术风格、艺术流派、艺术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