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科化学之物理化学考试(2009.6)
2009年考研试题及参考答案(工科)
852
华南理工大学 2009 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
(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卷上做答无效,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 科目名称:物理化学(二) 适用专业: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加工工程,生物医学工程,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应用化学,工业催化,能源环境材料及技术,制药工程 说明:本年工科类试题难度基本合适,第 1 题部分内容稍难,第 5 题相对综合。葛老师 已对试题作了少量规范化处理并完成解答,未参考标准答案。因此可能有不妥之处,欢迎用 电子邮件告知,谢谢! 更多信息请看主页:
T=278.65K pl=ps= p⊖exp(16.040-5319.2K/T)=100kPa×exp(16.040-5319.2/278.65)=4.7398kPa
(2) 若饱和蒸汽压关系式为 ln(ps/p⊖)=a -bK/T,可直接计算升华(或蒸发)熵和焓: ∆升华 Sm=Ra, ∆升华 Hm=-RbK [参考教材:葛华才等编.《物理化学》(多媒体版)] 根据式(1)和(2) 可分别计算升华和蒸发熵,因此固体苯的熔化熵为 ∆熔化 Sm= ∆升华 Sm- ∆蒸发 Sm=(16.040-11.702)×8.315J·K·mol-1=36.07 J·K·mol-1 (3) 根据克拉贝龙方程 dp/dT= ∆熔化 Hm/T ∆熔化 Vm = ∆熔化 Sm/∆熔化 Vm ,可得
* 混合物达到沸腾,试求刚沸腾时液相及气相的组成。已知 90℃时, p甲苯 =54.22 kPa,苯的
* 正常沸点为 80.10 ℃,苯的摩尔蒸发焓 Δ vap H m =34.27 kJ·mol−1。(2) 在 25℃、101325 Pa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理综化学部分
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H)理科综合化学部分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H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I卷1至5页,第H卷6至14 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选择题共126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3 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本卷共21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126分。
6.物质的量之比为2:5 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 ,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 B.1:5 C.2:3 D.2:5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 .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 .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分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 •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
B. 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1 :2.C. 等质量的NaHCO3和Na?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体积相同D. 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 有NaHCO3结晶析出9.某元素只存在两种天然同位素,且在自然界它们的含量相近,其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原子核外的电子数为63。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它是副族元素B .它是第六周期元素C.它的原子核内有63个质子 D .它的一种同位素的核内有89个中子10.现有等浓度的下列溶液:①醋酸、②苯酚、③苯酚钠、④碳酸、⑤碳酸钠、⑥碳酸氢钠。
按溶液pH 由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B .④①②⑥⑤③C .①④②⑥③⑤D .①④②③⑥⑤11. 2H 2 (g ) +O 2 (g ) =2出0 (I )△ H=-571.6kJ mol -1 CH 4 (g ) +2O 2 (g ) = CO 2 (g )+ 2H 2O (I )△ H= -890kJ mol _1现有H 2与CH 4的混合气体112L (标准状况),使其完全燃烧生成 CO 2和H 2O (I ),若实验 测得反应放热3695KJ 。
2009年物理化学(甲)
中科院2009年物理化学试题一.是非题(每小题1分,共15分)1. 某气体状态方程为p=f(V)T,f(V)只是体积的函数,恒温下该气体的熵随体积V的增加而增加。
2. 在恒温恒压下不做非体积功的情况下,ΔH>0, Δ>0的过程不一定能自发进行。
3. 已知X 和Y可构成固溶体。
在X中,若加入Y则系统熔点升高,则Y在固溶体中的含量比液相中的含量低4. 稀溶液的依数性是指在指定溶液的种类和数量后,其性质仅决定与所含溶质分子的数目,而与溶质的本性无关5. 在非理想液态混合物中,正规混合物的非理想性是完全由混合热效应引起的。
6. 多孔硅胶据具有强烈的吸水性能,这表明自由水分子的化学势比干硅胶表面水分子的化学势低。
7. 在一定温度下,分子的平动,振动,转动的能级间隔顺序为,振动>转动>平动。
8. 原电池的电动势等于组成电池的个相同的各个界面上所产生的电势能的代数和。
9. 工业上用电解食盐水制造NaOH的反应为:2NaCl+2H2O→ 2NaOH+H2(g)+Cl(g),阴极反应为:2NaCl-2e→2Na+ +Cl2(g)10. 碰撞理论中的Ec与阿伦活化能Ea在数值上必须相等,碰撞才是有效的。
11. 假设晶体上的被吸附的气体分子间无相互作用,则可把该气体系统视为定域的独立子体系。
12. 在统热中,零点能(基态分子的能量)的选择可影响吉布斯函数G的值13. 绝大多数的液态物质的表面张力随温度升高而趋于最大值14. 反应级数只能是0或正整数15. 正常人体中,血液的糖分远高于尿中的糖分,是由于肾的渗透功能阻止血液中的糖分进入尿液。
二.选择题(1-24 单选,每个2分,25-28多选,每个3分) 1. 在同一温度下,某气体无知的Cpm 与Cvm 的关系为 A Cpm<Cvm B Cpm>Cvm C Cpm=Cvm D 无法比较2. 基尔霍夫定律,由T1下的ΔH1,计算T2下的ΔH2 A 只能直接用于反应物和产物都为气体达到化学反应过程 B 能直接用于任何化学反应过程C 只能直接用于等压过程中无相变,无其他化学反应的过程D 只能由于均相体系在等压下的化学反应过程 3. 下列函数中,哪一个为广度性质A 若L=(T, P, n1, n2……),则λL=0(λ为常数)B 若L=(T, P, n1, n2……),则L=L (T, P , λn1, λn2……)(λ为常数)C 若L=(T, P, n1, n2……),则λL=L (T, P , λn1, λn2……)(λ为常数)D 若L=(T, P, n1, n2……),则λ2L=L (T, P , n1, n2……)(λ为常数) 4. 一个纯物质的膨胀系数2111()1p V a m K V T V-∆==∙∙∆(T 为绝对温度),则该物质CpA 与体积V 无关B 与压力p 无关C 与温度T 无关D 与V,p ,T 有关5. H 2O(l, 373K, p0) H 2O(g, 373K, p0),判断该过程能否发生,可用作判据的是 A ΔHB ΔGC ΔUD ΔS (体系)+ΔS(环境)6. 在一个简单(单组分,单向,各项同性)封闭体系中,恒压只做体积功的条件下,内能随温度升高作何变化? A()U p T ∆∆>0 B ()U p T ∆∆<0 C()U pT∆∆=0D 具体体系情况而定 7 偏摩尔熵等于下列哪个式子四个选项很相似,D 大致是,,,[(/)/]p nB T p ncG T n -∂∂∂∂ 。
2009物理化学(上)考试题A卷答案
湖南科技学院二○○九年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专业2007年级物理化学试题答案(A 卷)一1、由热力学第二定律可知,在任一循环过程中( B ) A 、功和热都可以完全互相转换;B 、功可以完全转化为热,而热却不能完全转变为功;C 、功与热都不能完全互相转换;D 、功不能完全转换为热,而热却可以完全转变为功;2、Cn P T BnG ,,⎪⎪⎭⎫ ⎝⎛∂∂( C ) A 、只能称为偏摩尔量 B 、只能称为化学势C 、既可称为偏摩尔量又可称为化学势D 、只能称为B 物质的偏摩尔自由能 3、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满足( D )A 、H P T ⎪⎭⎫ ⎝⎛∂∂<0B 、HP T ⎪⎭⎫⎝⎛∂∂ =0C 、HP T ⎪⎭⎫⎝⎛∂∂>0 D 、上述三种情况都有可能4、热力学第一定律用下式表示:pdV Q dU -=δ,其使用条件是( B ) A 、理想气体的一切过程 B 、封闭体系只作体积功的过程 C 、均相体系的不可逆过程 D 、封闭体系平衡态5、理想气体与温度为T 的大热源接触作等温膨胀吸热Q ,所作的功是变到相同状态的最大功的25%,则体系的熵变为( C )A 、T QB 、 0C 、TQ 4 D 、T Q -6、对于反应C(s)+H 2O(g) → CO(g)+H 2(g),298K 时,r m H θ∆ =131.31kJ ·mol -1。
下列哪种条件对正向反应有利( C )。
A 、增大总压B 、总压不变通入氢气C 、提高温度D 、降低温度 7、在等温等压下,化学反应体系达到平衡时,不一定成立的等式是( C ) A 、∑=BB B 0μν B 、0G PT =⎪⎪⎭⎫⎝⎛∂∂,ξ C 、0G m r =θ∆ D 、0G m r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30分)8、系统的诸性质不随时间而改变的状态称为热力学平衡态,热力学平衡态必须同时满足的四个条件是 热动平衡 、力学平衡、相平衡和化学平衡。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评析.doc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卷化学试题评析一、试卷变化同往年相比,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卷(1)化学试题加大了简答题、计算题的考查力度。
不过,计算题量虽增多,但数据运算不复杂。
由于物理和生物分别增加了1、2道非选择题,使得理综试卷由原来的31道题增加到34道题;化学的4道大题目由原来的第26题至29题变成第27题至第30题。
生物题中第31题第(4)小题及第32题也可以说是化学题。
据考生反映:物理难、化学活、生物易。
二、试题特点1、考查基础知识这套化学试题在考查考生能力的同时,仍十分重视基础知识和核心内容的考查。
如第6题考离子共存;第8题考氧化还原;第13题考化学平衡及其图像;第27题考常规实验设计;第28题考电解原理及其计算;第29题考元素推断、分子结构、晶体结构及物质性质变化规律等,第30题考简单计算、反应类型、同分异构及命名等。
在化学用语方面,除了电子式、离子方程式未考外,着重考查了化学式、化学方程式及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2、考查规律特性从纵的方面考查元素周期律的按气态氢化物沸点高低写化学式的第29题第⑷小题第①问:首先要根据题干的元素相邻关系及第⑴问信息推出Q、R、W、Y、X五种元素分别为N、As、Si、S、P,然后抓住立体结构相同的氢化物只可能是同主族的N、P、As的氢化物,即均为三角锥形的AH3。
但其沸点高低要牢记教材中讲氢键时的那个“先猛降后稍扬”的图像,即分子之间能形成氢键的NH3的沸点特高,后两者则是相对分子质量较大的AsH3沸点较高,PH3沸点最低。
既要掌握普遍规律,又要考虑特殊性质。
3、考查多种能力⑴知识迁移能力从横的方面考查元素周期律的写电子总数相同的氢化物的化学式和立体结构的第29题第⑷小题第②问:教材中虽然未讲SiH4、PH3、H2S的立体结构,但可以分别由它们的同主族氢化物的立体结构知识迁移求解。
首先要掌握同周期的氢化物的电子总数相同,然后由CH4的正四面体结构迁移到SiH4的立体结构;由NH3的三角锥形结构迁移到PH3的立体结构;由H2O分子中键与键之间的夹角可知H2O的立体结构不是直线型,而是V型,进而迁移到H2S的立体结构。
2009年高考全国II理综化学试题与解析(精校版)
2009年高考全国II理综化学试题与解析(精校版)6.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反应结束后锌没有剩余,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1:4 B.1:5 C.2:3 D.2:5【答案】A【解析】设2molZn参与反应,因Zn无剩余,则最终生成了2molZn(NO3)2,显然含有4molNO3-,这部分是没有参与氧化还原反应的HNO3,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2×n(Zn)=n(HNO3)×4,则n(HNO3)=1mol,即有1molHNO3被还原。
7.下列关于溶液和胶体的叙述,正确的是A.溶液是电中性的,胶体是带电的B.通电时,溶液中的溶质粒子分别向两极移动,胶体中的分散质粒子向某一极移动C.溶液中溶质粒子的运动有规律,胶体中分散质粒子的运动无规律,即布朗运动D.一束光线分别通过溶液和胶体时,后者会出现明显的光带,前者则没有【答案】D【解析】胶体本身是不带电,只是其表面积较大,吸附了溶液中的离子而带了电荷,故A项错;溶液中的溶质,要看能否电离,若是非电解质,则不导电,也即不会移动,B项错;布朗运动本身即是无规律的运动,C项错;丁达尔效应可以用来区分溶液和胶体,D项正确。
8.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向含有CaCO3沉淀的水中通入CO2至沉淀恰好溶解,再向溶液中加入NaHCO3饱和溶液,又有CaCO3沉淀生成B.向Na2 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生成的CO2与原Na2 C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C.等质量的NaHCO3和Na2 CO3分别与足量盐酸反应,在同温同压下,生成的CO2体积相同D.向Na2 CO3饱和溶液中通入CO2,有NaHCO3结晶析出【答案】D【解析】CaCO3与CO2反应生成Ca(HCO3)2,再加入NaHCO3是没有现象的,A项错;向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等物质的量的稀盐酸,仅生成NaHCO3,无CO2气体放出,B项错;等质量的NaHCO3和Na2CO3,其中NaHCO3的物质的量多,与足量HCl反应时,放出的CO2多,C项错;D项,发生的反应为:Na2CO3 + CO2 + H2O =2NaHCO3↓,由于NaHCO3的溶解性较小,故有结晶析出,正确。
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应化、化教专业《物理化学》期未试卷(A)
2008 —2009 学年 第 一 学期化学与材料学院2006级应化、化教(本科)专业《物理化学》期末试卷(A )考生考试诚信承诺书在我填写考生信息后,表示我已阅读和理解《龙岩学院考试纪律与违纪处分办法》的有关规定,承诺在考试中自觉遵规守纪,如有违反将接受处理;我保证在本科目考试中,本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是真实、准确的。
考生签名:题号 分数 一 二 三 四(1) 四(2) 四(3) 四(4) 四(5) 四(6) 五 总分 评卷人 复核人注意事项1、学生的院(系)别、专业、班级、姓名、学号必须填写在考生信息栏内指定的位置。
2、学生在考试之前必须填写考试时间和地点。
3、答题字迹要清楚,并保持卷面清洁。
试卷类别: 开卷( )闭卷(√) 考试用时: 120 分钟考试时间: 2009 年 01 月 14 日 上 午 考试地点:息 考 生信栏院(系) 班级 姓名 学号………………………………………………装……………………订……………………线……………………………………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填上正确答案)1. 对于气相反应,当体系总压力p 变化时,哪个说法正确 ( )(A )对K f ө无影响 (B )对K r 无影响(C )对K p ө无影响 (D )对K f ө、K r 、K p ө均无影响 2. 对于理想气体间的反应,以各种形式表示的平衡常数中,其值与温度和压力皆有关系的是 ( ) (A )K a (B )K c (C )K p (D )K x 3. 下列理想气体分子中,哪个分子的转动配分函数q r =( )(A )N 2 (B )He (C )HCl (D )NH 3 4. Boltzmann 统计中对于非定位系统分布x 所拥有的微观状态t x 为 ( ) (A ) (B )(C ) (D )5. CuSO 4 与水可生成CuSO 4·H 2O ,CuSO 4·3H 2O ,CuSO 4·5H 2O 三种水合物,则在一定温度下与水蒸气平衡的含水盐最多为 ( ) (A )3种 (B )2种 (C )1种 (D ) 不可能有共存的含水盐6. 组分A(高沸点)与组分B(低沸点)形成完全互溶的二组分系统,在一定温度下,向纯B 中加入少量A ,系统蒸气压力增大,则此系统为 ( ) (A ) 有最高恒沸点的系统 (B ) 不具有恒沸点的系统 (C ) 具有最低恒沸点的系统7. 对于一个N 、U 、V 确定的体系,沟通宏观和微观、热力学与统计力学的桥梁公式是 ( ) (A )A = -kT ln q (B )S = k ln Ω (C )配分函数q(D ) (E )8. H 2O-NaCl-Na 2SO 4的三元体系中,Na 2SO 4 和 H 2O 能形成水合物 Na 2SO 4·10H 2O(D),在BGD 区中存在的是 ( )(A )水合物D 和溶液G (B )水合物D 和Na 2SO 4 及NaCl 三相共存 (C )水合物D 、NaCl 和溶液G (D )NaCl ,Na 2SO 4和溶液G9. 系统按图中的路线循环一周,哪种情况所做的功最多 ( )10. 对于同一粒子,各运动能级的大小次序是 ( )(A )εt >εr >εv >εe >εn (B )ε t <εr <εv <εe < εn (C )εe <εt <εn <εr <εv (D )εn <εt <εe <εr <εv (E )εv <εr <εt <εe <εn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对打“√”,错打“×”)1. 两种不同的理想气体,如果它们的平均平动能相同,密度也相同,则它们的压力一定也相同。
物理化学考试题库.
中国科技大学2009年考研物理化学试题及答案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物理化学)一、选择题(共66分,每题3分):在下列各题中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选择之。
1. 某低压下的气相反应,在 T =200 K 时K p =8.314×102 Pa ,则K c /mol·cm -3是:(A) 5×102 (B) 14×106 (C) 14×103 (D) 0.52. (1) 溶液的化学势等于溶液中各组分的化学势之和(2) 对于纯组分,则化学势等于其Gibbs 自由能(3) 理想溶液各组分在其全部浓度范围内服从Henry 定律(4) 理想溶液各组分在其全部浓度范围内服从Raoult 定律上述诸说法正确的是:(A) (1),(2) (B) (2),(3) (C) (2),(4) (D) (3),(4)3. 理想溶液具有一定的热力学性质。
在下面叙述中哪个是错误的。
(A)mix ΔV =0 (B) mix ΔF =0 (C)mix ΔH =0 (D) mix ΔU =04. 理想气体在等温条件下,经恒外压压缩至稳定,此变化中的体系熵变∆S 体及环境熵变∆S 环应为:(A) ∆S 体> 0 , ∆S 环< 0 (B) ∆S 体< 0 , ∆S 环> 0(C) ∆S 体> 0 , ∆S 环= 0 (D) ∆S 体< 0 , ∆S 环= 05. 300 K 时,某分子的基态能量是6.21×10-21 J ,其玻耳兹曼因子为:(A) 1.5 (B) -1.5 (C) 0.223 (D) 4.486. 在 298 K 时,向甲苯的物质的量分数为0.6的大量的苯-甲苯理想溶液中,加入1 mol 纯 苯,这一过程苯的 ΔG , ΔH , ΔS 为:ΔG /J ΔH /J ΔS /J·K -1(A) 0 0 0(B) -1266 0 4.274(C) -2270 0 7.618(D) -542.6 0 1.8217. 将氧气分装在同一气缸的两个气室内,其中左气室内氧气状态为p 1 = 101.3kPa ,V 1 = 2 dm 3,T 1 = 273.2 K ;右气室内状态为p 2 = 101.3 kPa ,V 2 =1 dm 3,T 2 =273.2 K ;现将气室中间的隔板抽掉,使两部分气体充分混合。
工科大学化学(物理化学)化学动力学部分习题及解答
17.实验测得 N2O5 在不同温度下的分解反应速率常数,试作图求 N2O5 分解反应的活化能。(答 案:103.68kJ·mol-1)
T/K 273.15 k/min 4.7×10-5
298.15 2.0×10-3
318.15 3.0×10-2
338.15
解:以 lnk 对 T -1 作图,可得一条直线 (如右图所示),其斜率=12470,
N2O5
NO2+ NO3 ,
NO2+ NO3
NO2 + O2 + NO (慢),
NO2+ NO3
NO + NO3
2NO2
N2O5 ,
(答案:
)
解: 总反应为:2N2O5 ? 4NO2+O2,
∵
,而:
解得:
,
∴
15.某反应的历程为 A ?D , D + C 在低压下是二级反应。
G,试证明该反应在高压下是一级反应,
解:(1)
(2) 根据
可求得:E1 = E-1= 44.36 kJ.mol-1
(3)
A ========= C + D
t = 0 101325
0
0
t = t 101325 -px
px
px
故:p 总= 101325+ px
故 Ea = 12470R =103.68 kJ·mol-1
3.0×10-1
18.乙酸乙酯与氢氧化钠皂化反应的速率常数在 282.55 K 时为 2.37(mol·L-1)-1·s-1;287.55 K 时增 至 6.024(mol·L-1)-1·s-1,求:(1)活化能 Ea 及频率因子 A;(2) 334.55 K 的反应速率常数;(3) 用以
物理化学(工科)试题试卷答案真题
物理化学(工科)试卷一、单项选择 (每题1分,共20分)1.对于一个封闭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A.等容绝热过程B.等容过程所作的功等于零C.绝热过程D.循环过程2.下面属于溶胶光学性质的是()。
A.唐南(Donnan)平衡B.丁铎尔(Tyndall)效应C.电泳3.一定温度下,某物质B的摩尔蒸发焓为,摩尔升华焓为则在此温度下,该物质B的摩尔凝固焓()。
(中的l,s分别代表液态和固态。
)A.B.C.4.298.15K时反应的。
当时,反应()。
A.向生成方向进行B.向生成方向进行C.正好达到平衡D.难以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5.在298.15 K时,质量摩尔浓度为和溶液的液接电势为质量摩尔浓度为和溶液的液接电势为,则有()。
A.B.C.D.6.在燃烧热实验中,需用作图法求取反应前后真实的温度改变值,主要是因为()。
A.温度变化太快,无法准确读取B.校正体系和环境热交换的影响C.消除由于略去有酸形成放出的热而引入的误差D.氧弹计绝热,必须校正所测温度值7.用热电偶温度计测温时,热电偶的冷端要求放置在( )。
A.0℃B.一般室温范围C.只要温度恒定的任一方便的温度即可D.任意温度都可8.有两位同学进行蔗糖水解实验时,所用盐酸溶液浓度为,蔗糖溶液浓度为,他们分别用等体积的盐酸与蔗糖溶液混合,不等体积的盐酸与蔗糖溶液混合,则他们所测得的反应终止时体系旋光度分别为和,则()。
A.B.C.D.9.接触角是指( )。
A.g/l界面经过液体至l/s界面间的夹角B.l/g界面经过气相至g/s界面间的夹角C.g/s界面经过固相至s/l界面间的夹角D.l/g界面经过气相和固相至s/l界面间的夹角10.某系统如图所示:抽去隔板,则系统的熵()。
A.增加B.减少C.不变D.不能确定如何变化11.由A及B双组分构成的和两相系统,则在一定T,p下物质A由相自发向相转移的条件为()。
A.B.C.12.反应当实验测得反应物A的浓度与时间t成线性关系时则该反应为()。
2009年深圳大学研究生入学物理化学考试题-答案
2009研究生入学物理化学考试题答案(A 卷)一、判断题(正确的打上“√”,错误的打上“×”)(共20分,每题1分)1、在相图中由杠杆规则可知,物系点越靠近某相点,则该相在体系中的含量越大。
( √ )2、在相图中,有三线交点的水平线是三相线。
( √ )3、表面张力γ与温度的关系为:T ↑,γ↓。
( √ )4、热力学的特点是不涉及物质的微观结构,对中间过程进行分析,对热力学定律要加以证明。
( × )5、含多种物质的均匀封闭体系为简单体系。
( × )6、理想溶液是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液中任意组分在全部浓度范围内遵守亨利定律。
( × )7、对于非挥发性溶质的稀溶液,由于拉乌尔定律导致蒸汽压降低及沸点升高。
( √ )8、二级反应速率常数k 2的因次为(浓度)-1(时间)-1 ( √ )9、Arrhenius 公式中的活化能是表观活化能。
( √ ) 10、基元反应的速率方程式具有简单的级数。
( √ ) 11、孤立体系的熵是守恒的。
( × ) 12、()02980=∆K H m f 金刚石, ( × ) 13、298K 时,H 2(g )的标准摩尔燃烧热与H 2O(l)的标准摩尔生成热数量相等。
( √ ) 14、一定量理想气体的熵只是温度的函数。
( × ) 15、100℃,一个标准大气压力下的水变成同温同压下的水蒸气,该过程的熵变为0( × )16、由同一始态出发,体系经历一个绝热不可逆过程所能达到的终态与经历一个绝热可逆过程所能达到的终态是不相同的。
( √ )17、在相律中,组分数k 、相数Ф最少为1 。
( √ ) 18、影响反应速率常数k 的主要是活化熵,其次是活化能。
( × ) 19、在平行反应中,不论什么情况下k 1/k 2总是常数。
( × ) 20、活化能降低了,也就提高了平衡产率。
e5__大学工科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1)
四川大学工科物理化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
(2006——2007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号:30845720 课程名称:物理化学(1)-Ⅱ任课教师:成绩:
适用年级:2005级学生人数:印题份数:学号:姓名:
2.已知25℃ 时 AgBr 的溶度积 K sp = 4.88×10-13。
O
E (Ag + | Ag )= 0.7994V ,O
E (Br − |Br 2)=1.065V 。
计算25℃时,(1)银-溴化银电极的标准电极电势O E (Br -|AgBr(s)|Ag ); (2) AgBr(s) 的标准摩尔生成吉布斯函数O
m f G Δ。
(10分)
3.已知27℃ 时水的饱和蒸气压p 为3.529 kPa, 密度ρ为 0.997×103 kg ⋅m -3, 表面张力为7.18×10-2 N ⋅m -1。
(1)若27℃ 时水在半径m 1054
−×=r 的某毛细管中上升高度是2.8×10-2 m, 求接触角为多少? (2) 当毛细管半径m 1029
−×=r 时, 求27℃ 下水蒸气能在该毛细管内凝聚所具有的最低蒸气压(提示:曲率半径最小)是多少? (10分)
4.固体CO 2 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为:957.11K
/1353)Pa lg(
+−=T p
,已知其熔化焓 m fus H Δ=8326 J ⋅mol -1, 三相点温度为 −56.6 ℃。
(1)求三相点的压力;(2)在100 kPa 下CO 2 能
否以液态存在?(3)找出液体CO 2的饱和蒸气压与温度的关系式。
(12分)。
2009年全国高考理综化学试题及答案-山东卷
绝密★启用前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山东卷)理科综合第Ⅰ卷(必做,共88分)注意事项:1.第I 卷共22小题,每小题4分,共88分。
2.答小题选出答案时,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4.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以下数据可供答题时参考:相对原子质量:H l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9.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合金材料中可能含有非金属元素B.人造纤维,合成纤维和光导纤维都是有机高分子化合物C.加热能杀死流感病毒是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D.在机动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是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放【答案】B【解析】合金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A正确;光导纤维主要成分是SiO2,属于无机物,B错误;加热会使蛋白质发生变性,C正确;在机动车排气管上加装“催化转化器”能将有毒的CO和NO转化为无毒的CO2和N2,D正确。
【考点分析】化学基本概念、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社会的综合考查。
10. 下列关于氯的说法正确的是A.Cl2具有很强的氧化性,在化学反应中只能作氧化剂B.若1735Cl、1737Cl为不同的核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C.实验室制备Cl2,可用排饱和食盐水集气法收集D.1.12LCl2含有1.7N A个质子(N A表示阿伏伽德罗常数)【答案】C【解析】Cl2中的氯元素化合价为0处于中间价态,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A错误;同位素原子的质子数和电子数分别相等,所以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B错误;通过实验室制得的Cl2中含有少量HCl, Cl2在饱和食盐水中溶解度很小,而HCl,易溶,C正确;没有指明气体所处状态, D错误。
【考点分析】考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实验室制法等11.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反映了元素的原子结构和元素的性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元素不可能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B.第三周期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C.短周期元素形成离子后,最外层电子都达到8电子稳定结构D.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完全相同【答案】B【解析】处于元素周期表金属与非金属分界线附近的元素,既表现金属性,又表现非金属性,A错误;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等于它所处的主族序数,也等于其最外层电子数,B正确;H+的最外层电子分别是0,C项错误;同一主族的元素的原子最外层电子数虽相同,但是核电荷数、原子半径不同,化学性质不完全相同学,D错误。
工科化学之物理化学考试(2009.6)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2008 -- 2009 学年二学期时间110分钟工科大学化学之物理化学课程40 学时2.5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升华0801班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对于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有以下四种理解:⑴状态一定,热力学能也一定⑵对应于某一状态的热力学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⑶对应于某一状态,热力学能只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⑷状态改变时,热力学能一定跟着改变其中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 (A) ⑴,⑵(B) ⑶,⑷(C) ⑵,⑷(D) ⑴,⑶2.当5mol的H2(g)与4mol的Cl2(g)混合,最后生成2mol的HCl(g)。
若以下式为基本反应单元:H2(g) + Cl2(g) === 2HCl(g) ,则反应进度ξ为( )(A) 1mol(B) 2mol(C) 4mol(D) 5mol3. 下列关于物质生成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B)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定(C)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4. 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与范德华气体绝热自由膨胀的区别在于范德华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 )(A) W=0 (B) ΔH≠0 (C) ΔU≠0 (D) Q = 05.在pΘ下,385K的水蒸发成同温度下的水蒸气,则( ) (A) ΔS体+ΔS环> 0 (B)ΔS体+ΔS环< 0(C)ΔS体+ΔS环= 0 (D) ΔS体+ΔS环的值无法确定6.经过下列过程,体系的ΔG = ΔA的是( ) (A) 液体的恒温蒸发(B) 理想气体的恒温混合(C) 气体的绝热可逆膨胀(D) 恒温恒压下的化学反应7. 设有以下5种状态的水:⑴373.15K,pΘ下的液态水;⑵373.15K,2pΘ下的液态水;⑶373.15K,2pΘ下的气态水;⑷374.15K,pΘ下的液态水;⑸374.15K,pΘ下的气态水。
工科化学(物理化学试卷)(共8页)
《工科化学》(《物理化学(wù lǐ huàxué)》试卷)弹药(dàn yào)工程与爆炸技术02级班,姓名(xìngmíng)一、填空(tiánkòng)或选择填空(共32分)1、(3分)R(OH)n呈酸式解离还是(hái shi)碱式解离主要由离子势φ决定,一般规律是:< 7, R(OH)n呈;7<φ<10,R(OH)n呈;φ>10,R(OH)n呈。
2、(2分) 在燃烧热测定实验中,燃烧前后温度变化的测量值必须经过雷诺图解法进行校正,这是因为。
A、温度计精度不够B、温度读数有误差C、药品称量有误差D、卡计与环境间有热交换。
3、(5分)请按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下述物质的熔点递变的情况SiC SnCl4 AlC13 KCI请按从高到低的次序排列下述物质热稳定性递变的情况Mg(HCO3)2 MgCO3 H2CO34、(3分) 已知800℃时,液体A的饱和蒸气压为500 mmHg,液体B的饱和蒸气压是300 mmHg,设A和B构成理想的液态混合物,则当A在液相的组成X A =0.5时,A在气相的组成Y A=5、(3分) 某真空容器内引入碳酸钙固体,加热分解并达平衡后,组分数为,相数为,自由度数为。
6、(2分)某反应速度常数k的单位是l/(mol·dm-3·s),则知该反应是级。
7、(2分) 在一连串反应 A→B→C中,若需要的是中间产物B,则为了得到最高收率的B,应该 .。
A、控制(kòngzhì)适当的反应时间B、控制适当的反应(fǎnyìng)温度C、增加(zēngjiā)反应物的浓度D、以上(yǐshàng)三者都不正确。
8、(2分)氢和氧的反应发展(fāzhǎn)为爆炸,是因为A、大量的引发剂引发B、直链传递的速率增加C、自由基被消除D、形成分支链反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南大学考试试卷2008 -- 2009 学年二学期时间110分钟工科大学化学之物理化学课程40 学时2.5 学分考试形式:闭卷专业年级:升华0801班总分100分,占总评成绩70 % 注:此页不作答题纸,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对于理想气体的热力学能有以下四种理解:⑴状态一定,热力学能也一定⑵对应于某一状态的热力学能是可以直接测定的⑶对应于某一状态,热力学能只有一个数值,不可能有两个以上的数值⑷状态改变时,热力学能一定跟着改变其中理解完全正确的是( ) (A) ⑴,⑵(B) ⑶,⑷(C) ⑵,⑷(D) ⑴,⑶2.当5mol的H2(g)与4mol的Cl2(g)混合,最后生成2mol的HCl(g)。
若以下式为基本反应单元:H2(g) + Cl2(g) === 2HCl(g) ,则反应进度ξ为( )(A) 1mol(B) 2mol(C) 4mol(D) 5mol3. 下列关于物质生成热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化合物的生成热一定不为零(B) 很多物质的生成热都不能用实验直接测定(C) 标准状态下单质的生成热都规定为零(D) 通常所使用的物质的标准生成热数据实际上都是相对值4. 理想气体绝热自由膨胀与范德华气体绝热自由膨胀的区别在于范德华气体经绝热自由膨胀后( )(A) W=0 (B) ΔH≠0 (C) ΔU≠0 (D) Q = 05.在pΘ下,385K的水蒸发成同温度下的水蒸气,则( ) (A) ΔS体+ΔS环> 0 (B)ΔS体+ΔS环< 0(C)ΔS体+ΔS环= 0 (D) ΔS体+ΔS环的值无法确定6.经过下列过程,体系的ΔG = ΔA的是( ) (A) 液体的恒温蒸发(B) 理想气体的恒温混合(C) 气体的绝热可逆膨胀(D) 恒温恒压下的化学反应7. 设有以下5种状态的水:⑴373.15K,pΘ下的液态水;⑵373.15K,2pΘ下的液态水;⑶373.15K,2pΘ下的气态水;⑷374.15K,pΘ下的液态水;⑸374.15K,pΘ下的气态水。
下列4组化学势的比较中,不正确的是( ) (A) μ2>μ1(B) μ3>μ5(C) μ5>μ4(D) μ3>μ18.确定的T,p下,在A和B组成的均相体系中,若A的偏摩尔体积随浓度的改变而增加,则B的偏摩尔体积将( ) (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不一定9.在确定的T,p下,对一个化学反应而言,能用以判断其反应方向的函数( ) (A) Δr G m(B) Δr H m(C) Δr G mΘ(D) K pΘ10.反应2C(s) + O2(g) ⇌2CO(g) ,其Δr G mΘ/J·mol-1= -232600-167.7T,若温度升高,则( ) (A) Δr G mΘ变负,反应更不完全(B) K pΘ变大,反应更完全(C) K pΘ变小,反应更不完全(D) Δr G mΘ变正,反应更完全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实际气体的节流膨胀过程Q0、Δp0、ΔH0。
(填“<”、“>”或“=”)2. 基希霍夫定律的适用条件是:或、的化学反应。
3. 当某化学反应的时,则反应的Δr H m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4. 在绝热条件下,用大于气缸内的压力迅速推动活塞压缩气缸内气体,则体系的熵变ΔS0。
(填“<”、“>”或“=”)5. 对任意物质而言,其C p,m大于其C V,m。
(填“一定”或“不一定”)6. 热力学第三定律可表述为。
7. ΔG用作过程自动与否判据的条件是:、、。
8. 现有以下三种溶液⑴0.1mol蔗糖溶于80mL水中,液面上水蒸气压为p1;⑵0.1mol葡萄糖糖溶于40mL水中,液面上水蒸气压为p2;⑶0.1mol尿素溶于80mL 水中,液面上水蒸气压为p3;则三个水蒸气压之间的关系为:p1p2p3。
(填“<”、“>”或“=”)9. 物质[Al(H2O)4(OH)2]+的共轭酸为,共轭碱为。
10. 表示配位平衡的平衡常数有、和三种。
三、(12分) 298 K、pΘ下,在可逆电池中进行Zn和CuSO4溶液的置换反应,所做电功为200kJ,放热6 kJ。
求该反应的Δr U、Δr H、Δr S、Δr A和Δr G。
四、(10分) 已知298K及pΘ下,丙烯腈CH=CH2-CN(l)、石墨和氢气的燃烧热分别为-1760.71、-393.51和-285.85 kJ·mol-1,丙烯腈的燃烧反应为:CH=CH 2-CN(l) + 3.75 O 2(g) === 3CO 2(g) +0.5N 2(g) + 1.5 H 2O(l)已知298K 及p Θ下CH=CH 2-CN(l)的蒸发热为△vap H m Θ= 32.84kJ·mol -1,气态HCN(g)和C 2H 2(g)的生成焓分别为129.70和226.73 kJ·mol -1;求反应C 2H 2(g) + HCN(g) == CH=CH 2-CN( g)在298K 和p Θ的热效应△r H m Θ。
五、(12分) 在300K 下,液态A 的蒸气压为37.338kPa ,液态B 的蒸气压为22.656kPa 。
将2 mol 的A 与2 mol 的B 混合形成溶液之后,液面上的蒸气压为50.663kPa ,在蒸气中A 的摩尔分数为0.6。
设气体为理想气体。
⑴求溶液中A 和B 的活度与活度系数;⑵求A 和B 的混合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mix G 。
六、(6分) 在-10℃及p Θ下,1mol 过冷水凝固成冰,请用化学势计算该条件下水的融化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fus G m 。
已知水和冰在-10℃时的饱和蒸气压分别为p 1=287Pa 和p 2=259Pa 。
七、(12分)在300K 下,反应A(g) + B(g) ⇌ AB (g) 的Δr G m Θ= -8368 J·mol -1,将2mol 的A 和2mol 的B 在300K 及p Θ下进行上述反应。
⑴求反应的最大产率;⑵计算反应的平衡转化率;⑶计算平衡混合物中各气体的含量。
八、(8分) 在含有0.01 mol·L -1的I - 和Cl - 离子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 3溶液,计算逐滴加入AgNO 3溶液,分别使AgI 开始沉淀和使AgCl 开始沉淀时的[Ag +]0,有无可能用此方法分离这两种离子?已知171038-⨯=.)AgI (sp K ,101081-⨯=.)AgCl (sp K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D2. A3. C4. B5. A6. B7. A和C8. B9. A 10.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1. = 、< 、=2. 恒压或恒容、不做非体积功3. ΔC p<4. >5. 不一定6. 0K时,任何完整晶体的熵等于零7. 恒温、恒压、不做非体积功8. p1> p2< p39. [Al(H2O)5(OH)]2+ ,[Al(H2O)3(OH)3] 10. K稳、K不稳和β累积三、(12分) 解:因为反应是可逆条件下进行的,所以,Q r= -6000J (2分)根据熵的定义有:Δr S = Q r /T = -6000/298 = -20.13 J·K-1(2分) 而可逆条件下体系所做的最大非体积功就等于体系吉布斯自由能减少,即:Δr G = W’= -200 kJ (2分) 由Δr G = Δr H-TΔr S得:Δr H=Δr G + TΔr S = -200000 + (-6000) = -206000 J (2分) 又Δr H = Δr U + Δ(pV) = Δr U + pΔ(V) =Δr U = -206000 J (2分) Δr A =Δr U-TΔr S = Δr H-TΔr S = Δr G = -206000 J (2分)四、(10分) 解:反应C2H2(g) + HCN(g) == CH=CH2-CN( g) 的热效应△r H mΘ与各反应物的生成热之间的关系为:△r H mΘ = △f H mΘ[CH=CH2-CN( g)] -△f H mΘ[C2H2(g)] -△f H mΘ[HCN(g)]根据CH=CH2-CN(l)的燃烧反应和CH=CH2-CN(l)的蒸发过程CH=CH2-CN(l) + 3.75 O2(g) === 3CO2(g) +0.5N2(g) + 1.5 H2O(l)△c H mΘ[CH=CH2-CN(l)] (1分)CH=CH2-CN(l) === CH=CH2-CN( g) △vap H mΘ(1分)得CH=CH2-CN(g )的燃烧反应热效应:CH=CH2-CN(g ) + 3.75 O2(g) === 3CO2(g) +0.5N2(g) + 1.5 H2O(l)△c H mΘ[CH=CH2-CN(g )] = △c H mΘ[CH=CH2-CN(l)]-△vap H mΘ= -1793.55 kJ·mol-1(2分)CH=CH2-CN( g) 的生成反应为:3C(s) +1.5 H2( g) + 0.5 N2(g) === CH=CH2-CN( g) (1分)所以,△f H mΘ[CH=CH2-CN( g)]= 3△c H mΘ[C(s)] +1.5△c H mΘ[H2( g)] -△c H mΘ[CH=CH2-CN(g)] (1分)= 3×(-393.51) +1.5×(-285.85) -(-1793.55) = 184.245 kJ·mol-1(1分)故反应C2H2(g) + HCN(g) == CH=CH2-CN( g) 的热效应为:△r H mΘ = △f H mΘ[CH=CH2-CN( g)] -△f H mΘ[C2H2(g)] -△f H mΘ[HCN(g)](1分)= 184.245 -226.73-129.70 = -172.185 kJ·mol-1 (2分)五、(12分) 解:⑴依题意p A= p A*×a A,p B= p B*×a B(2分)而p A= p×y A = 50.663×0.6 = 30.3978 kPa (1分)P B= p×(1-y A) = 50.663×0.4 = 20.2652 kPa (1分)所以,a A= p A/ p A* = 30.3978/37.338 = 0.814 (1分)a B= p B/ p B* = 20.2652/22.656 = 0.894 (1分)γA= a A/ x A = 0.814 / 0.5 = 1.628 (2分)γA= a A/ x A = 0.894 / 0.5 = 1.788 (2分)⑵A和B的混合吉布斯自由能变化量为:△mix G = RT∑n i ln a i= 8.314×300×2×(ln0.814 + ln0.894) = -1585.535J(2分)* =μΘ(T) + RT ln p水/pΘ(1分)六、(6分) 解:μ水μ冰* =μΘ(T) + RT ln p冰/pΘ(1分)△fus G m = G m,水-G m,冰= μ水*-μ冰* (2分)= RT ln(p水/p冰)= 8.314×263×ln(287/259) = 224.46 J·mol-1(2分)七、(12分)解:⑴依题意,在300K下,反应A(g) + B(g)⇌AB (g) 的标准平衡常数为:K pΘ= exp(-Δr G mΘ/ RT) = exp(8368/8.314×300) = 28.645 (2分)平衡关系为:A(g) + B(g)⇌AB (g) ∑νi = -1τ=0时 2 2 0τ=τeq时2-x 2-x x ∑n i = 4-x(2分)K pΘ=K y(p / pΘ)∑νi = K y = x (4-x)/ (2-x)2(2分)解方程得:x = 1.633mol所以,反应的最大产率为:1.633/2 = 0.816 (1分)⑵反应的平衡转化率为:1.633/2 = 0.816 (2分)⑶y A = (2-x)/ (4-x) = 0.155 或n A = 2-x =0.367 mol (1分)y B = (2-x)/ (4-x) = 0.155 或n B = 2-x =0.367 mol (1分)y AB = 1-2 y A= 0.690或n AB = x = 1.633mol (1分)八、(8分) 解: ∵]Ag ][I [)AgI (sp +-=K ,]Ag ][Cl [)AgCl (sp +-=K (1分)∴ AgI 开始沉淀时的151********01038---+⨯=⨯==...]I [)AgI (]Ag [sp AgI,K (2分) 而AgCl 开始沉淀时的810010810101081---+⨯=⨯==...]Cl [)AgCl (]Ag [sp AgCl,K (2分) 显然,开始有AgCl 沉淀时,溶液中9817106410811038---+-⨯=⨯⨯==...]Ag [)AgI (]I [,AgCl sp K(2分) 即可以用此方法分离I - 和Cl -这两种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