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文言现象小结之词类活用

合集下载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的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是文言实词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所谓词类活用,顾名思义,就是一类词临时改变它原来的词性,变成另外一类词。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的活用。

比如:一狼洞其中。

该句中的“洞”字当“打洞”讲,名词活用作动词。

词类活用包括一般活用和特殊活用。

(一)一般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名词的词类活用A、名词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名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驴怒,蹄之。

(用脚踢)宾客皆白衣冠以送之。

(穿白衣、戴白帽)B 、名词作状语,修饰动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时间、地点、方式、方法、工具、依据、状态I等。

(画横线的地方,名词作状语,下同例如:吾西南而望。

(往西南方向)其一犬坐于前。

(像狗一样)2、动词的词类活用主要活用作名词例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

(“、出”“入”作名词,出产的东西,家里的收入)3、形容词的词类活用A、活用作动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下同)例如:余悲之。

(悲叹、怜悯)此教我先威众耳。

(树立威望)B、活用作名词(画横线的地方,形容词活用作名词)例如: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险要的地势)(二)特殊活用包括以下的情况:1、使动用法例如:晋侯饮赵盾酒。

(使赵盾饮酒,让赵盾饮酒)项伯杀人,臣活之。

(让项伯活下来)2、意动用法(动词没有意动用法,只有名词和形容词有这种用法)例如:孟尝君客我。

(把我当作他的门客)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认为我长得漂亮)3、为动用法例如:死国可乎?(为国家而死)小结:要想准确掌握词类活用,除了以上几点之外,语…境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基础。

我们要紧密结合具体的上下文进行推断、理解,这样才能把握、理解到位。

附:三种特殊活用的翻译格式1、使动用法使……怎么样让……怎么样2、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把……当作……以为……怎么样3、为动用法为(wèi)……怎么样。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文言文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等。

其中,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作动词:用木匣子装 (《伶官传序》中的“函”字)、坚持正义 (《六国论》中的“义”字)、筑舍定居 (《游褒禅山记》中的“舍”字) 等。

2. 作状语:一天天地 (《六国论》中的“日”字)、乘船 (《石钟山记》中的“舟”字) 等。

3. 名词 + 宾语:表示与这个动词的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如“渔人甚异之”中的“渔人”字。

动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动词 + 名词: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吾射而不精”中的“射”字。

2. 动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式,如“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中的“舟”字。

形容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形容词 + 名词: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中的“利”字和“强”字。

2. 形容词作定语:表示这个形容词修饰的名词,如“山多石,少土”中的“石”字和“土”字。

3. 形容词 + 宾语:表示这个动作行为的主语,如“可烧而走也”中的“走”字。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在学习中,需要重视对词类活用现象的理解和掌握。

文言文词类活用_文档1

文言文词类活用_文档1

文 言 文 词 类 活 用在古汉语里,某些词,主要是实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 用,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它的功能,即原来的词性。

这种现象就是词类 活用。

常见的现象有: 名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或名词, 数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意动用法等。

名词活用为动词: 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用作主语或宾语,而在文言文中,可以出现在 动词的位置,当动词用。

1、一狼洞其中 2、不能名其一处 洞:名词活用为动词,打洞。

《狼》 《口技》名: 带宾语“其一处”,名词活用做动词,说出。

3、鞭数十,驱之别院。

4、妇抚儿乳鞭:名词活用为动词,用鞭子打。

《童趣》 《口技》 室铭》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6、腰白玉之环 7、狼不敢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 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 《岳阳楼记》 守(太守) :名词用作动词,做太守。

隧:名词用作动词, (从柴草中)打洞。

《狼》 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8、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9、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10、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11、故自号曰醉翁也 12、皆指目陈胜 13、天雨墙坏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 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 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14、策之不以其道。

策:名词用作动词,鞭策(用鞭子打) ,驱使。

文 言 文 词 类 活 用17 居右者椎髻仰面。

椎: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形。

《核舟记》 袍敝衣:名词用动词,穿着旧棉袄, 《送东阳马生序》 手:名词用作动词,动手。

《送东阳马生序》 18、余则 袍敝衣处其间。

破衣服。

19、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

数词活用为动词: 63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同上) (数词用作动词) :行千里。

文 言 文 词 类 活 用动词活用为名词:原本为动词,由于语言环境的改变,临时充当名词使用,在句子中具 的明显的表示人与事物的意义。

文言文语法简析

文言文语法简析

文言文语法简析----词类活用Ⅰ.图示:一般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特殊活用:使动(名词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Ⅱ.简析:(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例句:①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②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④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二)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在句中充当谓语(不带宾语)或定语.在古文中形容词往往临时改变它原有的语法功能,转而表示与其相关的行为或发展变化,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句:①楚左尹项伯者,素善侯张良.(与….友善)②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王(说坏话)③烈山泽而 .(放大火烧)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三) 动词活用为名词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例句: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③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四) 形容词活用的名词形容词在汉语中,有时失去了它原有的特点,而获得名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现象叫做形容词语用为名词.活用后,从意义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质和状态,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质和状态的人或物.例句: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②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③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④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五) 普通名词作状语所谓普通名词,是相对于时间名词而言,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古、今汉语中是很常见的,而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则经常出现.普通名词用在动词前,一般是充当主语.构成主谓关系,而作状语,就成了修饰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 比喻动作行为的情状.用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来修饰.例句:①赢粮而景从(像影子)②有席春天下,仓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③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⑤斗折蛇行.(像蛇那样)(2) 表示对人的态度这是用对待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对待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句:①吾得兄事之.(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②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当作父亲来对待)(3) 表示工具或凭借用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事物来说明动作为所用的工具,依据或原料.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②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③失期,法当斩.(依法)(4) 表示方位或处所用名词状语证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或方位.例句: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前面)②义庙礼之.(在庙堂上)③既东封郑.(在东面)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主要还残存在一些成语,熟语或部分合成词中.如车载斗量,星罗棋布,土崩瓦解,礼贤下士,口诛笔伐.风餐露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手写体,漆是线等.(六) 使动用法在汉语动词谓语中,一般动宾关系的特点是,主语发出动词谓语的动作,其宾语是谓语的支配对象.如“齐师伐我,”“公问其故.”等.而使动用法则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真特点主要是主语使宾语实行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句:①序八州而朝同列.(使与它同的诸侯来就拜)②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互相争斗)两句中的谓语,“朝”,“斗”都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在主语的支配下有宾语来实行的动作行为.表达这类句子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来完成的,因而是动用法的实质,就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1) 名词的使动用法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前者一般是专有名词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词或方面名词.例句: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使他成为国相)③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之成为干肉,腊(XI)④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使其车辕向北,使其车辕南)(1)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这是因为在上古汉语里,兼语结构述设有完全发展成熟,需要用这种结构来表述.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那么很有可能是使动用法.例句:①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②选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③操军方连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之词类活用

高三语文文言文复习实词之词类活用

1
2
3
4
5
6
沛公军霸上。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国的军队驻扎在函陵,秦国的军队驻扎在氾南。
刘邦的军队驻扎在霸上。
.注: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作补语,这个名词便活用为动词。因为介词结构只能附在谓语动词后面,名词后面带了介词结构(有的省略介词),就等于名词处在了动词的位置上,于是便活用为动词。 格式:名词+介词结构
三、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①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 ②遂王天下。 ③面山而居。 驴不胜怒,蹄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有一位老人,穿着麻布的短衣,来到张良所住的地方。
就称王于天下。
(愚公)面朝山而居。
注:两个名词相连,既不是并列关系,又不是修饰关系,便是动宾关系或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必然活用为动词了。 格式:名+名/名+代
注:表示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我要用招待……的方式招待(对待)他”,做它后面的动词的状语。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注: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事不目见耳闻而臆断其有无,可乎? 表示凭借。“目见耳闻”可译为亲眼看到亲耳听到。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表示用面对面、直言不讳的方式进谏。“面刺”可译为当面指责。 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 在朝廷上呵叱。 赵襄王郊迎甘罗。 到郊外迎接。
工作总结汇报
实词复习 —词类的活用
词类活用 概念:是指某一类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了它的词性和语法功能,而具有了另一类词的词性和语法功能 特点: 要有具体语境,没有语境就不能谈活用。 语义语法的临时性,此处活用彼处未必。 活用的词类:在文言文中,通常是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才出现活用现象。
①孝公既没,惠文、武、昭襄蒙故业,因遗策,南取汉中,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往南、往西、往东、往北 ②足下右投则汉王胜,左投则项王胜。 向右边(西边)投靠 左边(东边)投靠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归纳如下:
1.名词作动词:名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点,
如“一狼洞其中”中的“洞”,原本是名词,这里表示“打洞”的意思。

2.名词作状语:名词在句中作状语,修饰谓语,如“箕畚运于渤海之
尾”中的“箕畚”,表示“用箕畚”的意思。

3.形容词作名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
点,如“此皆良实”中的“良实”,表示“善良诚实的人”。

4.形容词作动词:形容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特
点,如“京中有善口技者”中的“善”,表示“擅长”的意思。

5.动词作名词:动词在特定的语境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特点,
如“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中的“出”和“入”,表示“出产的东西”
和“收入的东西”。

6.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怎么样”的意思,如“无案牍之劳
形”中的“劳”,表示“使……劳累”的意思。

7.意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认为……怎么样”或“以……为……”的意思,
如“稍稍宾客其父”中的“宾客”,表示“把……当作宾客对待”的意思。

需要注意的是,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知识点,需要结合具体语境进行理解和分析。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转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

③表示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转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

④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

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及常考文言文句子一、文言文的词类活用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其活用的语境主要有:①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

例:晋军函陵。

(驻军)《烛之武退秦师》②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

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说出)《口技》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云青青兮欲雨。

(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④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衣冠而见之。

(穿上衣服,戴上帽子)《冯谖客孟尝君》⑤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

例: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攻下;向东进军)(《前赤壁赋》)2)名词活用为使动词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中山狼传》例: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

(使……下)《李济雪夜入蔡州》3)名词活用为意动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就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把……当做宾客)《伤仲永》例: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

(把……当做仇人)《大铁锥传》4)名词活用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直接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的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作状语,普通名词作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很值得我们注意。

普通名词用作状语普通名词直接用于动词前作状语,所起的作用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还具有比较浓厚的修辞色彩。

常见的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①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例:道遇水,定伯令鬼先渡。

(在路上)《宋定伯捉鬼》例: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

(在朝廷上)《廉颇蔺相如列传》②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之词类活用

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之词类活用

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之词类活用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之词类活用在文言诗文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做乙类词用,这种语法现象就叫做文言诗文的词类活用,《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

常见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作状语;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的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文言诗文中是比较普遍的现象。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的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罢了。

例如:左右欲刃相如。

(《廉颇蔺相如列传》)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几种情况:(1)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假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凭借船桨的人,并不会游水,却能横渡长江黄河。

(2)只有动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驴不胜怒,蹄之。

(3)只有动词能带介宾补语,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如:沛公军霸上。

(《鸿门宴》)——沛公在霸上驻扎军队。

(4)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

如: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登记官吏、百姓,封闭财物仓库。

(5)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副词是经常修饰动词,如果是副词作状语和名词连用,则该名词常活用作动词。

例如:如:秦师遂东。

——就向东出发了(6)叙述句的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中心词,事物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如: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如平原三月开花的,到深山中就得在四月开花。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按一般语法习惯,形容词不能带宾语,所以,如果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面,就可以判断它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形容词出现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前,而它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修饰关系,那么这个形容词就活用成了动词。

常见文言现象小结之词类活用PPT课件

常见文言现象小结之词类活用PPT课件
常见文言现象小结 之词类活用ppt课件
目录
• 词类活用的定义与分类 • 名词的活用 • 动词的活用 • 形容词的活用 • 数量词的活用 • 其他词类活用现象
01
CATALOGUE
词类活用的定义与分类
定义
词类活用是指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 改变其基本功能,具备了另一类词的语法特征,并进而产生 出和语境相适应的意义的现象。
名词使动用法
总结词
名词用作使动,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详细描述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后面紧跟宾语,构成“名词+宾语”的结构,此时名词表 示使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例如,“齐桓公以霸”(名词“霸” 用作使动,表示使齐桓公成为霸主)。
名词使动用法
示例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用作使动,表示使先破秦入咸阳者成为王 )
总结词
形容词在文言文中被用作动词,表 示使某物具有该形容词所表示的性
质或状态。
A
B
C
D
详细描述
例如在句子“求也退,故进之”中,“进 ”原为形容词,表示“前进的”,但在这 里用作动词,表示“促使前进”。
总结词
形容词用作动词时,通常出现在句中作谓 语,并且后面常带有宾语或补语进行修饰 或说明。
形容词使动用法
副词活用
副词在文言文中也可以活用为动词,如“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师说》)中的“乃”字,原为副词,表示转折关系 ,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才”。
介词活用
介词在文言文中也可以活用为动词,如“齐军既已过而西矣”(《史记·孙膑列传》)中的“西”字,原 为介词,表示方位,这里活用为动词,意为“向西进军”。
词类活用的辨析与判断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在文言文中,词类活用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

它是指某些词在特定的语境下,临时改变了其基本的语法功能,而具备了其他词类的特点。

下面将分别介绍文言文中的几种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衣锦还乡。

(衣:穿衣)2. 风正一帆悬。

(风:顺风)二、动词用作名词动词用作名词是指动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蚕食鲸吞。

(蚕、鲸:蚕一样地吞食)2. 燕雀处堂。

(燕雀:比喻敌人)三、形容词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动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动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根深蒂固。

(根:扎根)2. 厚积薄发。

(厚、薄:积累丰富和积累少)四、形容词用作名词形容词用作名词是指形容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

例如:1. 夫唯大雅,卓尔不群。

(大雅:高尚的人)2. 聪明正直。

(聪明:聪明智慧的人)五、名词作状语名词作状语是指名词在句子中临时具备了状语的语法功能。

例如:1. 风餐露宿。

(风、露:在风里吃,在露天睡)2. 车载斗量。

(车、斗:用车子装,用斗量)六、使动用法使动用法是指动词或形容词在后面接宾语时,不表示动作的直接对象,而是表示动作行为对其他事物产生了影响或结果。

例如:1. 栗斯惴惴,生之者甚少。

(生之者甚少:使人活下来的很少)2. 损己利人。

(损己利人:使自己受损失而使别人得到好处)3. 完璧归赵。

(完璧归赵:使璧完整地归还赵国)4. 亡羊补牢。

(亡羊补牢:使羊丢失后再修补羊圈)5. 惊弓之鸟。

(惊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6. 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使汗毛竖起,使骨头发冷)7. 息事宁人。

(息事宁人:使事情平息下来,使人们安静下来)。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文言知识词类活用名词活用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左右欲刃相如 范增数目项王 道芷阳间行 乳二世 或师焉,或不焉 义不赂秦 族秦者秦也
找出下列句中的名词活用现象
01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请尽量言简意赅地阐述观点。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左右欲刃相如 范增数目项王 道芷阳间行 乳二世 或师焉,或不焉 义不赂秦 族秦者秦也
朝济而夕设版焉 吾得兄事之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君子博学而日参醒乎己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秋水时至 顺流而东行 辇来于秦 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于是项伯复夜去 徐孺下陈蕃之榻
练习
1、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存放很多。用牛运输,牛累得出汗;书堆满屋子,顶到栋梁。 2、土崩瓦解: 如土之崩坠、瓦之破碎。比喻彻底崩溃、不可收拾。 3、衣锦还乡: 穿着锦绣衣服回乡,形容富贵后荣耀乡里。 4、星罗棋布:像群星罗列,像棋子分布。形容数量多而广。 语出明朝陈琏的《皆山轩赋》:“群圉牧监,星罗棋布。” 5、生死肉骨:使死人复生,使白骨长肉,形容恩情极深。语出马中锡的《中山狼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 6、胶柱鼓瑟:鼓瑟时胶住瑟上的弦柱,就不能调节音的高低。比喻固执拘泥,不知变通。语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 ,若胶柱而鼓瑟耳。 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7、篝火狐鸣:原指秦末陈涉于竹笼中置火,学狐狸叫声,假托狐鬼之事,以发动群众起事。《史记·陈涉世家》:“又閒令 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后因以“篝火狐鸣”指图谋起义。 8、亭亭玉立:指身材修长美丽或花木细长挺拔。亦作“玉立亭亭”

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之词类活用PPT

古诗文文言现象总结之词类活用PPT

使死人复生;“肉骨”,使动用法,使白骨长肉。)
02
既来之,则安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
。)
03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王”,名
词的使动用法,“使……称王”的意思。)
名词的意动用法
01
02
03
吾从而师之。(“师” ,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师”的意思。)
稍稍宾客其父。(“宾 客”,名词的意动用法 ,“以……为宾客”的意
分类
词类活用包括名词用作动词,形容词 用作动词,形容词用作名词,名词作 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活用现象在古诗文中的作用
01
语义表达
通过词类活用,可以更生动、形 象地表达语义,增强语言的表现 力。
修辞效果
02
03
文化内涵
词类活用可以产生特定的修辞效 果,如借代、比喻、拟人等,使 诗文更具艺术感染力。
谓语、状语常为动词
动词在句子中常作谓语或状语。若形容词、 名词在这些位置上,可能是活用为动词。
从词义变化辨识
语境中的临时意义
根据上下文,分析词语在语境中的临时意义,判断是否 发生了词类活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比较前后词义变化
对比词语在句子中的意义与其本义或常见义,观察是否 发生了词义变化。
从语境辨识
依据上下文逻辑关系
意动用法
“侣鱼虾而友麋鹿”中的“侣”和“友”分别是以鱼 虾为伴侣、以麋鹿为朋友。
名词作动词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中的“渔”和“樵”分 别是打鱼和砍柴。
《出师表》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使动用法
“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中的“光”是 发扬光大,使遗德发光。
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和"锐"是兵器,可见也名词化了。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1)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愚公》)(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平险"的"平"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险"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崤之战》)(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初中所学文言文中的五类常见词类活用现象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五种类型:名词用作动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状语动词用作状语(一)名词用如动词古代汉语名词可以用如动词的现象相当普遍。

如:从左右,皆肘.之。

(左传成公二年)晋灵公不君.。

(左传宣公二年)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齐策四)马童面.值,指王翳曰:“此项王也。

”(史记·项羽本纪)夫子式.而听之。

(礼记·檀弓下)曹子手.剑而从之。

(公羊传庄公十三年)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左右欲刃.相如。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秦师遂东.。

(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汉败楚,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以上所举的例子可以分为两类:前八个例子是普通名词用如动词,后两个例子是方位名词用如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由上下文决定的。

我们鉴别某一个名词是不是用如动词,须要从整个意思来考虑,同时还要注意它在句中的地位,以及它前后有哪些词类的词和它相结合,跟他构成什么样的句法关系。

一般情况有如下四种:①代词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肘之、面之),因为代词不受名词修饰;②副词尤其是否定副词后面的名词用如动词(“遂东”、“不君”);③能愿动词后面的名词也用如动词(“能水”、“欲刃”);④句中所确定的宾语前面的名词用如动词(“脯鄂侯”“手剑”)(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一、动词的使动用法。

定义: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

例如:《左传隐公元年》:“庄公寤生,惊姜氏。

”这不是说庄公本人吃惊,而是说庄公使姜氏吃惊。

在古代汉语里,不及物动词常常有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本来不带宾语,当它带有宾语时,则一定作为使动用法在使用。

如:焉用亡.郑以陪邻?《左传僖公三十年》晋人归.楚公子榖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左传成公三年)大车无輗,小车无杌,其何以行.之哉?《论语·为政》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一、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找出下列各句中的名词用作状语的词语,并加以解释。

1、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云、响、景:像云彩、回声、影子一样2、人皆得以隶使之隶:像对待奴隶一样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每天二、名词用作动词现代汉语中,名词是不会直接带宾语的,但文言文中却经常出现名词直接带宾语的现象,这就是名词用作动词。

活用以后,名词变成相关的动词的意思。

如:始见中原气象,泰然不肉而肥矣中的肉,就是吃肉的意思。

找出下列各句中用作动词的名词,并解释之。

1、沛公欲王关中王:统治2、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敌:攻击3、流血五步,天下缟素。

缟素:穿孝服4、大楚兴,陈胜王王:称王5、范增数目项王。

目:示眼色三、名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中的臣,就是名词作动词,臣服的意思。

(使天下之主臣服。

)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让称王2、汗牛充栋汗:使出汗3、齐威王欲将孙膑将:任命为将四、名词意动用法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带上宾语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是什么。

如: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中的师,就是以为老师的意思。

1、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把当作宾客。

2、鱼肉百姓鱼肉:以为鱼肉3、孟尝君客我客:把当作门客4、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不仅仅把亲人当作亲人,不仅仅把孩子当作孩子。

五、动词用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往往用作句子的主语或宾语,有时又受其之等词语修饰限制,这使之具有了名词的特点。

如:追亡逐北,流血漂橹中的亡北均为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败逃的人。

1、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入:产品、收入2、去国怀乡,忧谗畏讥谗、讥:诬陷、嘲讽的话六、动词使动用法文言文中,有些动词所表示的动作,其发出者是后面的宾语所表示的人或物,这就是动词的使动用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