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在食物网中,当某种生物因某种原因而数量减少时,对另一种生物数量的影 响,沿不同的食物链分析结果不同时,应以中间环节少的为分析依据。简记为: “食物网,食物链,生物数量好判断,首先你要有主见,环节少的最先看”。
1.概念理解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2.能量流动的过程
()
①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 ②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 ③绿色植物都是生
产者 ④异养型生物都是分解者 ⑤动物不都是消费者
A.一项
B.两项
C.三项
D.四项
解析: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 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故凡是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①正确;只有营腐 生生活的细菌、真菌才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 促进了物质的循环,如硝化细菌就是生产者,②错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 用,但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消费者,③错误;消费者和分解者都是异养型生 物,④错误;动物不都是消费者,有些动物如蚯蚓营腐生生活,是分解者,⑤正 确。 答案:B
自养生物,主要是 生产者 __绿__色__植___物___
把无机物制造成__有__机__物___,把光能 转化为有机物中的__化__学__能___,从而 可以被生物所利用
消费者
主要指_动__物__
加快生态系统的__物__质__循__环__;对植物的__传__粉__、 种子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
主要是营_腐__生__生 将动植物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__无__机__物__, 分解者
5.如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a、鱼b为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 中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将出现的情况是( ) A.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 B.土著鱼在与鲈鱼的竞争中处于劣势 C.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D.浮游植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
解析:由题干中鲈鱼以中小型鱼类为食,判断鲈鱼以鱼a、鱼b两种土著鱼为食, 处在土著鱼的下一个营养级,由于能量每流经一个营养级都要消耗一部分,因此 鲈鱼的产量不能弥补土著鱼的减少量,故A正确;土著鱼和鲈鱼为捕食关系,B 错误;鲈鱼引入后,鱼a和鱼b减少,大型浮游动物和小型浮游动物增加,故浮游 动物先增加后减少,C错误;浮游植物先减少后增加,D错误。 答案:A
活的细菌和真菌 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供生产者重新利用
2.营养结构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1.根据生物类型判断生态系统的成分 (1)判断生产者的主要依据为是否为自养型生物,若为自养型生物,则为生产者, 包括绿色植物、蓝藻、光合细菌以及化能合成细菌等。 (2)判断消费者时要特别注意“异养型”“非腐生”等关键词,植物、微生物都有 可能成为消费者。 (3)判断分解者的主要依据是能否把动植物的遗体、残枝败叶转变成无机物,分解 者是腐生生物,也包括少数的动物(如蚯蚓)。
[特别提醒] 能量流动中的两个“不同”
(1)生态系统中同化量和摄入量不同。①同化量为每一营养级通过摄食并转化成自 身有机物的能量。②摄入量是消费者摄入的能量,同化量=摄入量-粪便量。 (2)能量传递效率与能量利用效率不同。①能量传递效率:能量在沿食物链流动的 过程中,逐级减少,若以“营养级”为单位,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之间的传递 效率约为10%~20%。②能量利用效率:通常考虑的是流入人体中的能量占生产 者能量的比值,或流入最高营养级的能量占生产者能量的比值,或考虑分解者的 参与,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3.能量流动的特点及研究意义
[重难突破——攻重难,名师点拨]
1.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分析 (1)过程图解:
(2)相关分析: ①摄入量(a)=同化量(b)+粪便量(c)。 ②同化量(b)=摄入量(a)-粪便量(c) =呼吸消耗量(d)+净同化量(e) =呼吸消耗量(d)+流入下一营养级(i)+被分解者利用(f)。 ③净同化量(e)=同化量(b)-呼吸消耗量(d) =流入下一营养级(i)+被分解者利用(f)。
2.(2017·山东威海模拟)如图表示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的关系,下列相关 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 B.丙属于次级消费者 C.丙可以为甲提供无机盐 D.丙不属于食物链
解析:从图中三种成分的关系可以判断出,甲是生产者,乙是消费者,丙是分解 者。分解者可以将有机物分解,产生的无机盐被生产者利用。食物链由生产者和 消费者组成,分解者不参与。 答案:B
[练后总结] 食物链(网)中各营养级生物数量变动情况分析
1.若处于食物链中第一营养级的生物(生产者)数量减少,整个食物链中的其他生 物都会减少,简记为:“一级生物若减少,其他生物跟着跑”。 2.“天敌”一方减少,短时间内被捕食者数量会增加,但从长时间来看,会先 增加后趋于稳定,简记为:“如果天敌患了病,先增后减再稳定”。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1 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1.下列关于草原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B.分解者所需的能量可来自各营养级生物所储存的能量 C.生态系统维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得到来自系统外的能量 D.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外,其余均流入下一营养级
A.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 B.种群B在第3~7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的增加和C的减少 C.B和A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D.一定自然区域内,A、B、C三个种群中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
解析:根据三个种群的个体数量变化关系,能量流动特点(单向流动、逐级递 减),分析出该生态系统简单食物链可表示为C→B→A,A正确。种群B在第3~7 年时间内个体数下降是由于A捕食者数量的增加、C食物来源的减少,B正确。B 和A这些消费者的存在能加快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C正确。一定自然区域 内,全部的生物构成生物群落,D错误。 答案:D
2.食物链与食物网分析 (1)模型图示:
(2)相关说明: ①每条食物链的起点都是生产者,终点是不被其他动物所食的动物,即最高营养 级,中间有任何间断都不算完整的食物链。
②分解者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不属于食物链的成分,不出现在食物链(网)中。 ③由于第一营养级一定是生产者,因此一种动物在某一食物链中的营养级=消费 者级别+1,如兔是初级消费者,第二营养级。 ④某一营养级生物的含义是该营养级的所有生物,不代表单个生物个体,也不一 定是一个种群。 ⑤同一种消费者在不同食物链中,可以占有不同的营养级,如狼分别是第三、第 四营养级。 ⑥在食物网中,两种生物之间的种间关系可出现多种,如狼和狐既是捕食关系, 又是竞争关系。
3.若处于中间营养级的生物数量减少,则生物数量的变化视具体食物链而定: “中间生物被捕杀,不同情况要分家”。大体遵循如下思路: (1)生产者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消费者某一种群数量发生变化时,一般不考虑生 产者数量的增加或减少。 (2)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数量相对稳定原则,即当处于最高营养级的生物种群的 食物有多种来源时,若其中一条食物链中某种生物减少,该种群的数量不会发生 较大变化。
解析:能量流动包括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过程,A正确;分解者可以 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从中获取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B正确;生态系统维 持正常功能需要不断地输入能量,C正确;生产者固定的能量除用于自身呼吸 外,部分流向分解者,部分流向下一营养级,部分未被利用,D错误。 答案:D
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能量锥体图,P为生产者,Q1为初级消费者,Q2为次级 消费者。对图中的各营养级所含有的能量进行分类剖析,其中正确的是( )
第33讲 生态系统的结构与能量流动
栏目 导航
考点1 生态系统的结构 考点2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分析
随堂巩固 • 达标检测
生态系统的结构
1.组成成分
[基础突破——抓基础,自主学习]
成分
范畴
作用
非生物的 __阳__光___、热能、_水__、 生物群落中物质和能量的根本来源 物质和能量 空气、无机盐等
[方法规律] 生态系统中各成分的判断 1.根据双向箭头 A D 确定两者肯定是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与生产者。 2.根据箭头指向判断各成分
(1)A 有三个指出,应为生产者; (2)D 有三个指入,为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B 和 C 一个为消费者,另一个为分解者,A(生产者)和 B 均指向 C,则 C 为分 解者。
[特别提醒] (1)食物链中各营养级生物之间是相互制约的,使它们的数量始终处于一种动态变 化中。这种制约可能来自种间,也可能来自种内。 (2)食物网的复杂程度主要取决于有食物联系的生物种类,而并非取决于生物数 量。
[题型突破——练题型,夯基提能]
题型1 生态系统成分的判断 [方法技巧] 对生态系统生物成分认识的四个误区
(μg·kg-1鲜重)
①重金属、农药、一些难于降解的物质随着食物链富集,营养级越高,含量越 高,甲、乙重金属含量差别不大,所以处于同一营养级,同理,丙、丁处于同一 营养级。
②食物网如图所示:
。
3.(2017·广西南宁月考)如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三个不同种群的生长繁衍情 况。已知种群C是自养生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流入某一营养级能量的来源和去路
a.生产者的能量主要来自太阳能 (1)能量来源b.消同费化者的的能能量量来自上一营养级 (2)能量去向:流入某一营养级(最高营养级除外)的能量去向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分 析; ①定量不定时(能量的最终去路)
ab..自流身入呼下吸一消营耗养级 c.被分解者量的能量在一定时间内的去路可有四条:a. 自身呼吸消耗;b.流入下一营养级;c.被分解者分解利用;d.未被自身呼吸消耗, 也未被下一营养级和分解者利用,即“未利用”。如果是以年为单位研究,这部 分的能量将保留到下一年。
错误说法
特例
细菌都是分解者 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属于生产者;寄生细菌属于消费者
动物都是消费者
秃鹫、蚯蚓、蜣螂等以动植物残体或排泄物为食的腐食性动 物属于分解者
生产者是绿色植物
蓝藻、硝化细菌等自养原核生物也是生产者,应该说生产者 包含绿色植物
植物都是生产者 菟丝子营寄生生活,属于消费者
1.(2017·黑 龙 江实 验 中 学 模拟 ) 下 列 关于 生 态 系 统组 成 成 分 的叙 述 中 , 正 确的 有
。
(3)根据重金属、农药的含量构建食物网:某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主要有
甲、乙、丙、丁、戊五个种群,各种群生物体内某重金属的含量如下表。已知水
中的该重金属被生物体吸收后难以通过代谢排出体外。假设在这五个种群构成的
食物网中,消费者只能以其前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物种为食。
种群
甲
乙 丙 丁戊
重金属含量/ 0.003 7 0.003 7 0.035 0.035 0.34
3.能量流动特点的原因分析 (1)单向流动:①能量流动是沿食物链进行的,食物链中各营养级之间的捕食关系 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是不可逆转的。②各营养级通过呼吸作用所产生的热能 不能被生物群落重复利用,因此能量流动无法循环。 (2)逐级递减:①各营养级生物都会因呼吸作用消耗大部分能量。②各营养级的能 量都会有一部分流入分解者,包括未被下一营养级生物利用的部分。
4.如图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部分食物网简图,据图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蛙和蜘蛛之间既有竞争关系,也有捕食关系 B.图中的所有生物构成此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 C.图中所示的食物网中共有4条食物链 D.蛇在此食物网中处于两个不同的营养级 解析:该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在图示食物网的基础上还应该包括这个环境中的 所有其他生物。 答案:B
题型2 生态系统营养结构的分析 [技法归纳]
构建食物链(网)的方法
(1)根据图 1 构建食物链,分析图 1 可得到: ①营养级越低,生物数量往往越多;营养级较低者,先出现波峰。 ②食物链:丁→乙→丙→甲。
[技法归纳] (2)根据图 2 构建食物网,分析图 2 可得到: ①能量逐级递减;若两种生物能量差距过小(不在 10% ~20% 区间内),则很可能 位于同一营养级。 ②食物网如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