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彩毽球活力绽放——中学毽球运动校本课程高效能的有效途径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彩毽球活力绽放——中学毽球运动校本课程高效能的有效途径
发布时间:2023-07-06T07:57:59.268Z 来源:《素质教育》2023年6月总第455期作者:赵兰欣杨永刚
[导读] “理”“实”结合。

即通过毽球教学赋予毽球生命,让学生爱上毽球,让毽球成为学生生活生命的一部分。

四川省南充市高坪中学637167
近年来,我校的毽球运动教学项目获得了长足发展,这得力于高效能的毽球校本课程体系的建立。

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校在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以创新思维带动毽球运动校本课程的发展,独创了“三课五法五活动”校本课程体系。

以下,笔者将就我校毽球教学中的“三课五法五活动”的校本课程体系开展,进行简要概述。

一、“三课五法五活动”校本课程——开展原则
“理”“实”结合。

即通过毽球教学赋予毽球生命,让学生爱上毽球,让毽球成为学生生活生命的一部分。

在实践探究中,《中学毽球运动校本课程纲要》和《中学毽球运动校本课程》明确了中学毽球运动教育的目标和方向,为中学毽球运动教育教学提供了借鉴和学习的范本,为毽球运动校本课程教学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指导了毽球运动教学实践。

“趣”“技”结合。

毽球运动是继承华夏民间体育中的踢毽子游戏,它具有趣味性。

中学毽球运动校本课程“三课五法五活动”实施策略更注重游戏教学与活动教学,奖励式教学与娱乐性教学,开发了入门学习模式、两人学习模式、三人学习模式、多人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喜欢这项运动。

同时,毽球运动是通过脚踢、胸顶、头击等动作来完成,锻炼全身的肌肉关节,培养学生肢体灵活性与协调性,它又具有技术性。

“文”“发”结合。

毽球运动作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组成部分,—直在继承中华传统体育的人文精神,学校把毽球运动展现出来的团结协助、竞技拼搏、包容互助等精神打造为校园文化,学校毽球馆、运动场、宣传橱窗等重要位置都大篇幅地介绍毽球运动、展示毽球精神,涵养阳光健康、拼搏向上的校园体育文化。

毽球运动作为一种传统体育项目,没有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消失,反而作为一种新兴的体育运动项目深受大家喜爱,发挥着它的作用,说明它具有发展性。

中学毽球运动校本课程整体建设与实施策略注重了毽球运动文化性与发展性的有机结合。

二、“三课五法五活动”校本课程——具体内容
“三课”。

在研读《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和《高中体育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课题组从“性质、理念、思路、目标、内容”几个方面研制出了《实用毽球教程》;开发了《中学毽球运动校本课程》,以理念为支撑,以技术为重点,以活动为载体,编写课程框架,把毽球概论、基础技术、攻防技术作为主体,开发了课程体系《毽球运动》;以国家课程标准为指南,以中学毽球运动校本课程为主题,把“中学毽球运动校本课程”分为“毽球概论、基本技术、攻防技术”三个单元模块,每个单元模块18个课题,进行设计,编制《毽球课程教案集》。

“五法”。

包括五种教学方法和五种练习方法。

一是,五种教学方法,分为:示范讲解法、合作探究法、分解模仿法、游戏教学法和情景教学法;二是,五种练习方法,分为:模仿练习法、小组合作法、游戏法、比赛法、情景创设法。

“五活动”。

具体包括:基地文化建设毽球社团活动,毽球联赛,毽球展示周,课间毽球操五种主题活动。

三、“三课五法五活动”校本课程——开展措施
提高师资力量,提升教学水平。

学校80%的教师都积极融入了全校体育文化氛围里,课间休息时,很多老师还主动参与毽球运动,既快乐又健康,还锻炼了身体。

多名教师参加了四川省第一届“云健身”网络运动会花毽比赛,获得了第一名。

还参加了“川体集团杯”四川省第三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暨“我要上全运”社区运动会毽球比赛,代表市教育和体育局获得“全民健身组”男子三人赛第四名。

同时,进行毽球运动课程文化的建设、编写毽球运动校本课程、编写课程计划、组织毽球运动体育教学,促使课题研究人员的课程开发能力得到提高。

在毽球课程实践教学中,不断地完善教学导案,总结反思,制定出了具有操作性的毽球教学计划、毽球考核标准,毽球考核成绩册。

毽球课程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体育组及各年级主任的配合下,得以持续顺利开展,效果非常突出。

注重兴趣教学,实践劳逸结合。

通过毽球课程的学习,学生们逐渐养成了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远离不良嗜好,主动放下手机,拿起毽球,养成了“勤练”的好习惯,享受通过体育锻炼带来的增进亲情、友情的乐趣。

同时,通过对我们开发的《毽球运动校本课程》的实施,增加了学生的兴趣,学生经常利用课余时间三三两两踢毽球、做游戏,放松心情、放松身体,放松了教室学习中的压力,实现了劳逸结合,提高了学习效率。

毽球带动德育,形成学校特色。

学校在毽球运动的推进过程中,在宣传橱窗、宣传展板、毽球场馆建设上,融入学校校园文化,实现了环境育人。

学生通过对毽球文化的理解和认知,积极参与以毽球为主体的校园活动,毽球运动又影响了学生的行为礼仪、思想品德,促进了校园行为文化的生成。

有效地培育了学生在行为习惯、兴趣爱好、团结友爱、包容互学、交流分享等方面德育的提高,落实了毽球运动带动学校德育教学,实现了立德树人的教育教学宗旨,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运动文化。

综上,毽球,是一种民族性的体育项目,将其应用于中学体育教学中,具有显著的教育功效。

不仅有助于学生健身意识的提高,更有利于这一民族体育项目实现良好的弘扬与发展。

作为一名初中教师,责任担当起毽球校本研究的重要使命,以便能够为毽球运动项目更好
地应用于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提供理论性依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