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5《诗词五首》课后练习语文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福建省泉州第五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25《诗词五首》课
后练习语文版
班级:姓名:座号:
一、基础知识达标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车马xuān()见()南山塞()上怆()然金lín()燕zhi()提xié()天jìng()沙枯téng()
2、将下列对应内容连线:
《饮酒》王湾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登幽州台歌》李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雁门太守行》陶渊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次北固山下》马致远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天净沙·秋思》陈子昂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3、下列诗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B.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C.角色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
D.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悠然见南山(悠闲自得的样子)欲辨(辨别,说明)已忘言
B.次北固山下(到)独怆然而涕下(鼻涕)
C.半卷红旗临易水(抵达)客路青山外(旅途)
D.山气日夕佳(气象,景色)断肠人在天涯(天边)
5、按要求或提示默写填空。
(1)《次北固山下》中“以小景传大景之神”的句子是,。
最能体现诗人乡愁的句子是?。
蕴含了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引发人们对未来的美好遐想、给人乐观积极力量的千古名句是
,。
(2)《雁门太守行》一诗中用,一句渲染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烈的战地气氛。
(3)《天净沙·秋思》中从侧面反映游子漂泊他乡的孤苦寂寞的心情的句子是,。
直抒胸臆,道出游子之悲的
句子是,。
(4)《饮酒》中诗人用平淡的话道出只要有高尚的精神境界,即使身居喧嚣人境也无“喧嚣”之感的哲理的句子是?。
诗人在优美的田园风光中生活劳作,抒发恬淡闲适、悠然高远心境的句子是,。
(5)《登幽州台歌》中,一句,以浩茫宽广的宇宙天地勾画出深邃壮美的背景画面,衬托抒情主人公慷慨悲壮的形象和孤单悲苦的心绪。
6、文学常识
(1)《饮酒》是所作。
他是(填朝代)诗人、散文家,又名,字,谥号。
他是(诗歌派别)诗人,被誉为“百世田园之主,千古隐逸之宗”。
(2)《次北固山下》作者是代诗人,这是一首五言(律诗/绝句)。
(3)《登幽州台歌》是代诗歌革新先驱所作,“幽州”是现在的(填地名)。
(4)《雁门太守行》作者是代诗人,字,其诗想象奇特,风格幽冷浓艳、虚幻荒诞,因而被誉为“”。
“雁门太守行”是旧题,其中“行”是一种。
(5)《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是它的曲牌名。
作者是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并称“元曲四大家”。
“元曲”包括和散曲,是元代盛行的文学形式,其中散曲又分为和。
二、文本导学探究
(一)整体感悟
1、本文所选的五首诗词各书法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请分别简要概括。
《饮酒》
《次北固山下》
《登幽州台歌》
《雁门太守行》
《天净沙·秋思》
2、本文所选五首诗词都极具画面感,请任选一首或一句用语言描绘这首(句)诗的画面。
(二)课内阅读
饮酒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
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对本诗理解和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诗的前四句道出了作者的体验:要拥有心灵的宁静,就应该脱离喧嚣的环境,投身到大自然中,尽情体会生活的快乐。
B、“山气日夕佳”中的“佳”字,写出了作者对山气缭绕、夕阳西下一景象的赞美,体现了诗人归隐田园的惬意情怀。
C、“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意思是:这种生活让人体会到人生的真正意义,但无法用语言表达,只能用心灵去感受。
D、本诗描写了恬静、闲适的生活,表现了诗人与自然相亲相融的境界。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一句中“见”字有什么妙处?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一句中的“真意”指的是什么?
4、联系你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心远地自偏”一句的理解。
雁门太守行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争确的一项是()
A.“雁门太守行”是古乐府曲名,“行”是古诗体裁,本是借用它作诗题写当时战事。
B.全诗以色彩斑斓的词语,浓墨重彩地描绘战争场景,构成了奇特的意境,歌颂守边战士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
C.诗的前四句写日落前的情景。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紫”,是说塞上的泥土在晚霞映衬下凝成胭脂色,写出了边塞风光的秀美。
D.“半卷红旗临易水”使人联想起“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喻示将士们无所畏惧、勇往直前。
6、“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历来为人传诵,请你自选一个角度进行赏析。
(可选角度如:修辞手法、动词的表达效果、意境等等。
)
7、面对重重困难,将士们为“报君黄金台上意”视死如归,准备“提携玉龙为君死”。
“士
为知己者死”,中国历史上有无数这样的仁人志士,请举出一例,讲讲他/她的相关事迹。
次北固山下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8、说说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枯.藤老.树昏.鸦
9、这两首诗词都是作者客游他乡时所作,试结合具体诗句
......比较两者在思想感情上的异同。
三、综合拓展提升
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呜钟处,楼台深翠微。
1、“欲去惜芳菲”中的“惜”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这两句诗妙趣横生,为后人传诵,请简要赏析。
25. 《诗词五首》课前导学及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1、喧 jiàn sài chuàng 鳞脂携净藤
2、略
3、D
4、B
5、(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乡书何处达?归雁入胡天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2)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色满天秋色里,塞土胭脂凝夜。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6、(1)陶渊明;东晋;潜;元亮;靖节;田园。
(2)唐;王湾;律诗。
(3)唐;陈子昂;北京。
(4)唐;李贺;长吉;诗鬼;乐府;古诗体裁。
散曲(或填“元曲”);天净沙;马致远;元;关汉卿、郑光祖、白朴;杂剧;小令,套数。
二、(一)1、《饮酒》表达了诗人远离世俗、过着从容闲适生活的乐趣。
《次北固山下》表达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以及放眼山川的宽阔博大的胸襟。
《登幽州台歌》抒发了胸怀大志却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苦闷与孤独。
《雁门太守行》赞颂了戍边将士的战斗意志和誓死报国的决心。
《天净沙·秋思》抒发了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
2、略。
(二)1、A 2、“见”写出了诗人在东篱旁采菊时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透露出诗人的悠然情态与心中的欣喜之情,体现了作者心灵的自由与惬意。
3、指远离世俗而获得的人生真谛,以及过着从容闲适的归隐生活的自然之趣。
4、略
5、C
6、(任选其一)从修辞角度:运用比喻(“黑云”喻来势汹汹的敌军)和夸张的手法渲染紧张气氛和危机形势;运用对偶,使音韵和谐。
从动词的表达效果角度:“压”字和“开”字极秒,“压”即“逼迫”,敌军像黑云一样压向城头想把城摧毁,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把敌军人们众多来势凶猛、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开”写出了守军披坚执锐、严阵以待、雄姿英发、士气高昂,和敌军形成鲜明的对比。
从意境角度:意境雄浑,运用想象的黑云和日光来造境,色彩浓烈,想象奇特。
7、如荆轲、豫让、诸葛亮等等。
8、○1这四字炼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这四个字还表现出诗人虽羁旅他乡,但胸襟开阔、心情舒坦,“潮平”又为颈联中“江春”作铺垫。
○2“枯”“老”“昏”写尽事物的衰败、萧条,渲染出浓郁的秋色,使开篇场景蒙上凄清悲凉之色,同时也烘托出诗人凄凉悲苦、抑郁的心情。
9、同:两首诗词都表达了诗人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情与思乡之意。
王湾以“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一问一答来传达对家和家人的思念。
马致远的“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直接道出游子的痛苦与悲凉。
异:王湾诗的颈联和颔联都表现出游子开阔的胸襟和博大的胸怀,体现出他乐观积极的心态与情感;而马致远的作品字字句句都流露出游子思乡的凄苦愁楚之情,较王湾的思乡之情显得悲凉哀伤。
三、1、表达了诗人沉醉于山中月下的美景,将要离开时依依惜别的深情。
2、“掬水”句,将明月与泉水合而为一,写泉水清澄明澈照见月影;“弄花”句,将花香衣香浑为一体,写山花香气溢满衣衫。
诗句表现了诗人可爱的童心和游玩的兴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