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中医内科八真题_真题-无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内科学医学高级职称(副高)中医内科八真题
(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
多项选择题
1. 一贯煎治疗胃痛,其治法体现了
A. 健脾燥湿
B. 淡渗分利
C. 滋阴益胃
D. 升提固湿
E. 和中止痛
2. 呃逆常与下述脏腑病机有关的是
A. 胃失和降
B. 胃气上逆
C. 肺失肃降
D. 肝失条达
E. 肾失摄纳
3. 湿热痢的主症有:
A. 腹痛,里急后重
B. 壮热口渴
C. 下痢赤白相杂
D. 苔腻微黄
E. 脉滑数
4. 感冒的主要症状有
A. 恶寒发热
B. 鼻塞流涕
C. 恶心呕吐
D. 全身不适
E. 咳嗽气喘
5. 肺癌之阴虚毒热证的选方是
A. 桑杏汤
B. 沙参麦冬汤
C. 二陈汤
D. 五味消毒饮
E. 一贯煎
6. 郁证之虚证包括:
A. 阴虚火旺
B. 心脾两虚
D. 气郁化火
E. 以上都不是
7. 血证的主要证候有
A. 热盛迫血证
B. 肝郁气滞证
C. 阴虚火旺证
D. 脾虚湿困证
E. 气虚不摄证
8. 治疗郁证选用何药物,既能疏肝理气,又不伤阴:
A. 木香
B. 香附
C. 香橼
D. 佛手
E. 柴胡
9. 支饮、伏饮应与以下哪些疾病进行鉴别
A. 肺胀
B. 喘证
C. 哮病
D. 胸痹
E. 风水证
10. 水鼓的特征有
A. 腹部胀满膨大
B. 状如蛙腹
C. 嗳气则舒
D. 常伴下肢浮肿
E. 按之如囊裹水
11. 内伤发热在辨证时应主要注意区别
A. 病情轻重
B. 在气在血
C. 发病部位
D. 起病急缓
E. 证候虚实
12. 着痹在辨证时需把握的主症是
A. 游走不定而痛
B. 重着而痛
C. 灼热疼痛
D. 麻木不仁
E. 关节肿大
13. 下列哪项属于凉燥的临床特点
A. 咯痰不畅
B. 干咳少痰,痰质清稀
C. 头痛鼻塞
D. 舌干苔薄,脉浮弦
A1/A2题型
1. 下列哪项不属于栀子清肝汤的组成
A. 栀子、丹皮、柴胡
B. 当归、白芍、茯苓
C. 黄芩、黄连
D. 甘草
E. 川芎、牛蒡子
2. 胸痹何证型的发作和加重与情志不遂关系最密切
A. 心血瘀阻证
B. 气滞心胸证
C. 痰浊闭阻证
D. 寒凝心脉证
E. 气阴两虚证
3. 普通感冒病情较轻,在气候变化时发病率可以升高,但无明显
A. 流行特点
B. 鼻壅
C. 恶风
D. 恶寒
E. 流涕
4. 《内经》认为吐酸主要与何病因有关
A. 风
B. 寒
C. 湿
D. 燥
E. 热
5. 皮肤出现青紫斑点或斑块,或伴有鼻衄,齿衄,或有发热,口渴,便秘,舌质红,苔黄,脉弦数,其选方是
A. 十灰散
B. 知柏地黄丸
C. 归脾汤
D. 茜根散
E. 小蓟饮子
6. 最先提出痫病是由于"在母腹中时,其母有所大惊"而致的是:
A. 《素问》
B.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C. 《丹溪心法》
D. 《临证指南医案》
E. 《古今医鉴》
7. 王某,女57岁,咳喘12年,近半年下肢浮肿,经常心悸,动则尤甚,近2天来心悸咳喘加重,咯痰清稀,面部下肢浮肿,尿少,夜间不能平卧,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无力。

本病例的代表方剂为
A. 真武汤合五苓散
B. 苏子降气汤合三子养亲汤
C. 桑白皮汤合五苓散
D. 养心汤合五苓散
E. 柏子养心丸合血府逐瘀汤
8. 刘某,男,35岁。

1997年9月26日初诊。

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不适4天,加重1天。

患者发病半年来,常因邻里关系不和而致心情不畅,胸胁胀满疼痛不适,服用行气止痛的中药后症状消失。

4天前又因小事与邻里争吵,次日即感胸闷、右胁下胀痛不适,不思饮食,自服逍遥丸2次疗效不显,昨日午后病情加重而来门诊求治。

现两侧胁部胀满疼痛,尤以右侧甚,胸闷,嗳气频繁,时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不渴,二便正常。

检查:痛苦面容,胁下疼痛拒按,舌苔薄白,脉弦有力。

该病的首选方药是:
A. 一贯煎加减
B. 柴胡疏肝散合小半夏汤加减
C. 保和丸加减
D. 旋覆花汤加减
E. 龙胆泻肝汤加减
9. 王某,男,11岁,淋雨后出现头痛,恶寒发热,项背强直,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

若身热,筋脉拘急,胸脘痞不欲饮,小便短赤,苔黄腻,脉滑数,此湿热入络,治宜清热化湿,疏通经络,方用:
A. 藿香正气散
B. 三仁汤
C. 甘露消毒丹
D. 温胆汤
E. 以上都不是
10. 鼻衄,血色鲜红,口渴欲饮,鼻干,口干臭秽,烦躁,便秘,舌红,苔黄,脉数,其辨证为
A. 肝火犯肺证
B. 阴虚火旺证
C. 燥热伤肺证
D. 肝火上炎证
E. 胃热炽盛证
11. "噎膈"病位在
A. 胃
B. 大肠
C. 小肠
D. 食道
E. 咽部
12. 虚劳患者因体虚卫外不固,易感外邪,感邪之后治以扶正与祛邪兼顾,可选用
A. 桂枝汤
B. 玉屏风散
C. 薯蓣丸
D. 补阳还五汤
E. 参苏饮
13. 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宜选用
A. 左归饮
B. 大补元煎
C. 金匮肾气丸
D. 杞菊地黄丸
E. 麦味地黄丸
14. 张××,男,19岁。

有隐匿性肾炎病史3年。

间断发作肉眼血尿,持续镜下血尿,伴有头晕耳鸣,五心烦热,腰膝酸软,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方剂宜选用
A. 小蓟饮子
B. 导赤散
C. 知柏地黄丸
D. 清心莲子饮
E. 茜根散
15. 何人认为:"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
A. 张景岳
B. 李东垣
C. 朱丹溪
D. 张仲景
E. 李中梓
16. 王某,女57岁,咳喘12年,近半年下肢浮肿,经常心悸,动则尤甚,近2天来心悸咳喘加重,咯痰清稀,面部下肢浮肿,尿少,夜间不能平卧,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无力。

根据本病例的现症,心悸喘满,不能平卧,宜加下列哪组药物
A. 丹参、地龙、桃红、红花
B. 沉香、黑白丑、葶苈子、万年青
C. 泽兰、红花、丹参、益母草
D. 党参、黄芪、白术、茯苓
E. 鱼腥草、黄芩、地龙、桑白皮
17. 王某,男,11岁,淋雨后出现头痛,恶寒发热,项背强直,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

此时证属:
A. 邪壅经络
B. 热甚发痉
C. 阴血亏虚
D. 肝肾阴虚
E. 以上都不是
18. 患者,男,48岁,患慢性肝炎两月余。

现症:身目俱黄,头重身困,食欲减退,脘腹痞胀,大便不实,恶心,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

其诊断是
A. 黄疸(阴黄)
B. 黄疸(阳黄)
C. 泄泻
D. 萎黄
E. 虚劳
19. 龙胆泻肝汤适用于以下除……以外的病证
A. 肝郁化火型不寐
B. 肝胆湿热型胁痛
C. 肝火上炎型鼻衄
D. 肝郁气滞型聚证
E. 肝火犯胃型吐血
20. 虚劳病名首见于:
A. 《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
B. 《素问·宣明五气论》
C. 《素问·奇病论》
D. 《素问·逆调论》
E. 《理虚元鉴》
21. 热淋的主症无
A. 小便短涩
B. 尿道灼热刺痛
C. 小腹坠胀
D. 排尿突然中断
E. 尿色黄赤
22. 为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风湿热、肺癌等疾病引起的出汗增多,下列哪项不是相关检查
A. 血沉
B. 血常规
C. 抗链"O"
D. T3、T4\TSH
E. 基础代谢
23. 患者身肿日久,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不起,脘腹胀满,纳减便溏,面色不华,神疲乏力,肢体倦怠,小便短少,舌质淡,苔白腻,脉沉弱,宜选方
A. 五皮饮
B. 真武汤
C. 济生肾气丸
D. 五苓散
E. 实脾饮
24. 胃脘灼痛,痛势急迫,烦躁易怒,口干且苦,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其最佳的理气药物,宜选用:
A. 木香
B. 砂仁
C. 香附
D. 佛手
E. 柴胡
25. 对水肿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 肺脾肾三脏相干为病
B. 有发汗、利尿、逐水等治法
C. 单腹胀大,腹壁青筋暴露
D. 应上下分治
E. 可出现腹胀、胸闷、气喘等
26. 张××,男,16岁。

煤气中毒后一个月,突发昏仆,肢体抽搐,口吐涎沫,约5分钟后神志转清,自述疲乏,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根据患者上述临床特点,中医辨证为何种疾病A. 厥证 B. 痫证
C. 中风
D. 痉证
E. 郁证
27. 王×,男,54岁,刻下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此患者应诊断为
A. 肾阴虚眩晕
B. 肾阳虚眩晕
C. 肝阳上亢眩晕
D. 气血亏虚眩晕
E. 痰浊中阻眩晕
28. 王某,男,11岁,淋雨后出现头痛,恶寒发热,项背强直,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

治法宜选:
A. 祛风散寒,和营燥湿
B. 泄热存津,养阴增液
C. 滋阴养血
D. 滋补肝肾
E. 以上都不是
29. 患者,男,48岁,患慢性肝炎两月余。

现症:身目俱黄,头重身困,食欲减退,脘腹痞胀,大便不实,恶心,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

其证候是
A. 湿重于热证
B. 寒湿阻遏证
C. 脾虚湿滞证
D. 热重于湿证
E. 胆腑郁热证
30. 下列哪项不属于肺痨的症状
A. 男子遗精
B. 女子月经不调
C. 浮肿
D. 咯痰腥臭
E. 心慌
31. 颤证气血亏虚证的代表方剂为
A. 补气运脾汤
B. 补髓丹
C. 补中益气汤或四君子汤送服天王补心丹
D. 八珍汤
E. 人参养荣汤
32. 鼓胀湿热蕴结证,宜用清热化湿、利水消胀法,选用下列何方为佳:
A. 调营饮合五苓散
B. 中满分消丸合茵陈蒿汤
C. 实脾饮合膈下逐瘀汤
D. 猪苓汤合桃红四物汤
E. 以上都不对
33. 痿证湿热浸淫证的病机为
A. 湿热偏盛,壅滞经络
B. 湿食生痰,郁痰生热,壅遏气机
C. 痰浊中阻,经络阻塞,筋脉失养
D. 湿热浸渍,壅遏经脉,营卫受阻
E. 脾失健运,痰郁气结,营卫受阻
34. 腹胀按之不坚,胁下胀满或疼痛,饮食减少,食后作胀,嗳气不适,小便短少,苔白腻,脉弦,此属何病证:
A. 积证
B. 鼓胀
C. 聚证
D. 胁痛
E. 以上都不对
35. 阳痿病证首见于何书
A. 《内经》
B. 《难经》
C. 《金匮要略》
D. 《伤寒论》
E. 《济生方》
36. 肾阳虚水饮上凌心肺的主方是
A. 生脉散
B. 八味肾气丸
C. 真武汤
D. 左归丸
E. 八仙长寿丹
37. 张××,男,16岁。

煤气中毒后一个月,突发昏仆,肢体抽搐,口吐涎沫,约5分钟后神志转清,自述疲乏,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如此,按照中医辨证理论,下列哪项符合患者发病的机理
A. 痰气交阻
B. 风痰闭阻
C. 风阳扰动
D. 痰蒙神窍
E. 痰饮内停
38. 王×,男,54岁,刻下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其治法宜为
A. 补养气血,健运脾胃
B. 平肝潜阳,滋养肝肾
C. 补肾滋阴
D. 补肾助阳
E. 以上都不是
39. 王某,男,11岁,淋雨后出现头痛,恶寒发热,项背强直,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

方药宜选:
A. 增液承气汤
B. 四物汤合大定风珠
C. 羌活胜湿汤
D. 荆防败毒散
E. 以上都不是
40. 患者,男,48岁,患慢性肝炎两月余。

现症:身目俱黄,头重身困,食欲减退,脘腹痞胀,大便不实,恶心,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

其治法是
A. 健脾养血,利湿退黄
B. 利湿化浊运脾,兼以清热
C. 疏肝利胆,利湿退黄
D. 清热通腑,利湿退黄
E. 温中化湿,健脾和胃
41. 喜燥恶湿的脏器是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42. 颜面潮红,手足心热,四肢瘦疚,肌肉瞤动,口干舌燥,证属
A. 肝阳化风
B. 血虚动风
C. 热极生风
D. 阴虚风动
E. 以上均不是
43. 少阳经头痛的部位是
A. 头后部,下连于项
B. 前额部及眉棱处
C. 头之两侧,并连及耳部
D. 巅顶部位,或连于目系
E. 以上都不是
44. 外感咳嗽,日久不愈,或愈而复发,喉痒咳嗽,咯痰不爽,咳甚则面红、呕吐,表证已不明显者,其治疗的首选方为
A. 桑菊饮
B. 杏苏散
C. 桑杏汤
D. 止嗽散
E. 二陈汤
45. 感冒属表寒里热者,其治法是
A. 清热生津,散寒解表
B. 解表清里,宣肺泄热
C. 辛温解表,宣肺泄热
D. 解表清里,宣肺止咳
E. 解表宣肺,泄热止咳
46. 腹大坚满,脘腹胀急,烦热口苦,渴不欲饮,大便秘,小便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数,宜选用
A. 枳实消痞丸
B. 中满分消丸
C. 龙胆泻肝丸
D. 保和丸
E. 甘露消毒丹
47. 解表药的药味多为( )
A. 苦味
B. 甘味
C. 辛味
D. 咸味
E. 酸味
48. 张××,男,16岁。

煤气中毒后一个月,突发昏仆,肢体抽搐,口吐涎沫,约5分钟后神志转清,自述疲乏,舌苔白腻,脉象弦滑。

那么,根据上述中医辨证特点,下列治疗方法中,哪项最符合该患者的病机特点
A. 理气化痰
B. 涤痰熄风
C. 平肝熄风
D. 化痰开窍
E. 化痰消饮
49. 王×,男,54岁,刻下眩晕耳鸣,头痛且胀,每因烦劳或恼怒而头晕、头痛加剧,面时潮红,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口苦,舌质红,苔黄,脉弦。

治疗方药宜选用
A. 天麻钩藤饮加减
B. 归脾汤加减
C. 左归丸加减
D. 右归丸加减
E. 以上都不是
50. 王某,男,11岁,淋雨后出现头痛,恶寒发热,项背强直,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

如寒邪较甚,苔薄白,脉浮紧,病属刚痉,治宜:
A. 解肌发汗
B. 解表散寒
C. 温经散寒
D. 温经活血
E. 以上都不是
51. 患者,男,48岁,患慢性肝炎两月余。

现症:身目俱黄,头重身困,食欲减退,脘腹痞胀,大便不实,恶心,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

治疗首选
A. 小柴胡汤
B. 大柴胡汤
C. 茵陈四苓汤
D. 茵陈术附汤
E. 茵陈五苓散合甘露消毒丹
52. 肢体偏枯不用,肢软无力,面色萎黄,舌质淡紫或有瘀斑,苔薄白,脉细涩,宜选用
A. 左归丸
B. 地黄饮子
C. 归脾汤
D. 羚羊钩藤汤
E. 补阳还五汤
53.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见于何书
A. 《内经》
B. 《难经》
C. 《伤寒论》
D. 《温病条辨》
E. 《景岳全书》
54. 何书首立"胃脘痛"一门,以区别于心痛
A. 《外台秘要》
B.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C. 《兰室秘藏》
D. 《证治准绳》
E. 《医学正传》
55. 六淫中最易致疼痛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56. 某女性45岁,近日劳累后出现饮食减少,食后胃脘不舒,倦怠乏力,大便溏薄,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弱。

其辨证为
A. 脾气虚
B. 心脾两虚
C. 脾胃阴虚
D. 脾阳虚
E. 脾肾阳虚
57. 痉证的主要病理是:
A. 燥热内结,津液耗伤
B. 邪壅经络,筋脉失养
C. 邪热入营,热盛动风
D. 阴血亏牦,筋脉失养
E. 以上都不是
58. 王某,女57岁,咳喘12年,近半年下肢浮肿,经常心悸,动则尤甚,近2天来心悸咳喘加重,咯痰清稀,面部下肢浮肿,尿少,夜间不能平卧,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无力。

本病例的诊断为
A. 哮证
B. 喘证
C. 心悸
D. 肺胀
E. 肺痿
59. 刘某,男,35岁。

1997年9月26日初诊。

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不适4天,加重1天。

患者发病半年来,常因邻里关系不和而致心情不畅,胸胁胀满疼痛不适,服用行气止痛的中药后症状消失。

4天前又因小事与邻里争吵,次日即感胸闷、右胁下胀痛不适,不思饮食,自服逍遥丸2次疗效不显,昨日午后病情加重而来门诊求治。

现两侧胁部胀满疼痛,尤以右侧甚,胸闷,嗳气频繁,时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不渴,二便正常。

检查:痛苦面容,胁下疼痛拒按,舌苔薄白,脉弦有力。

该病人的中医诊断是:
A. 胁痛
B. 腹痛
C. 胸痹
D. 呕吐
E. 悬饮
60. 王某,男,11岁,淋雨后出现头痛,恶寒发热,项背强直,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

如为刚痉,方剂宜选:
A. 桂枝汤
B. 麻黄汤
C. 葛根汤
D. 羌活胜湿汤
E. 以上都不是
61. 患者,男,48岁,患慢性肝炎两月余。

现症:身目俱黄,头重身困,食欲减退,脘腹痞胀,大便不实,恶心,舌苔厚腻微黄,脉濡缓。

治疗过程中若患者有寒热头痛,属邪郁肌表者,宜选用
A. 五味消毒饮
B. 麻黄汤
C. 桂枝汤
D. 麻黄连翘赤小豆汤
E. 荆防败毒散
62. 下列除哪项外均为痢疾的治法
A. 湿盛则分利
B. 初痢宜通
C. 久痢宜涩
D. 赤多重用血药
E. 白多重用气药
63. 腹中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为寒邪上逆,宜以何方温中降逆:
A. 良附丸
B. 乌头桂枝汤
C. 暖肝煎
D. 附子粳米汤
E. 枳实导滞丸
64. 有助于颤证的诊断的有关检查为
A. 红细胞沉降率
B. MRI
C. 血常规
D. 血清酶检测
E. 尿检
65. 腹痛,里急后重,下痢赤白,肛门灼热,小便赤涩,苔黄腻,脉滑数。

其治法宜:
A. 清热和中,化湿止泻
B. 清热解毒,调气行血
C. 清热除湿,健脾和中
D. 清热燥湿,凉血解毒
E. 清热导滞,调气行血
66. 何书认为不寐是:邪气客于脏腑卫气行于阳不能入阴所致
A. 《内经》
B. 《伤寒杂病论》
C. 《景岳全书》
D. 《诸病源候论》
E. 《玉机微义》
67. 患者尿频量多,混浊,口干舌燥,渴而多饮,头昏目眩,烦热,腰酸腿软,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疗宜选下列何方
A. 知柏地黄丸
B. 膏淋汤
C. 萆薢分清饮
D. 六味地黄丸
E. 大补元煎
68. 王某,女57岁,咳喘12年,近半年下肢浮肿,经常心悸,动则尤甚,近2天来心悸咳喘加重,咯痰清稀,面部下肢浮肿,尿少,夜间不能平卧,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无力。

本病例的辨证为
A. 心血瘀阻证
B. 心气不足证
C. 痰浊壅肺证
D. 阳虚水泛证
E. 肺肾气虚证
69. 刘某,男,35岁。

1997年9月26日初诊。

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不适4天,加重1天。

患者发病半年来,常因邻里关系不和而致心情不畅,胸胁胀满疼痛不适,服用行气止痛的中药后症状消失。

4天前又因小事与邻里争吵,次日即感胸闷、右胁下胀痛不适,不思饮食,自服逍遥丸2次疗效不显,昨日午后病情加重而来门诊求治。

现两侧胁部胀满疼痛,尤以右侧甚,胸闷,嗳气频繁,时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不渴,二便正常。

检查:痛苦面容,胁下疼痛拒按,舌苔薄白,脉弦有力。

该病的辨证分型是:
A. 肝气郁结
B. 瘀血停着
C. 肝胆湿热
D. 肝阴不足
E. 饮食停滞
70. 王某,男,11岁,淋雨后出现头痛,恶寒发热,项背强直,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

如风邪偏盛,症见项背强直,恶寒,头痛汗出,苔薄白,脉沉细,病属柔痉,治宜:
A. 和营养津
B. 疏散风邪
C. 调和营卫
D. 养阴生津
E. 以上都不是
71. 某男,40岁,每天睡眠时间5~6小时,无其他症状,不影响工作,查体正常,考虑为
A. 不寐
B. 暂时性失眠
C. 生理性少眠
D. 老年人生理状态
E. 其他病影响
72. 下列哪项不是狂证的治法
A. 镇心祛痰
B. 清肝泻火
C. 滋阴降火
D. 养心健脾
E. 安神定志
73. 肺癌5年生存率为
A. 5%~10%
B. 6%~10%
C. 8%~13%
D. 13%~17%
E. 15%以上
74. 厥证虚证而见面白气微,汗出而热,舌红,脉象微细数者,可选用下列何方灌救
A. 参附汤
B. 通脉四逆汤
C. 生脉散
D. 四味回阳饮
E. 以上都不是
75. 患者,女,28岁,1周前感两胁肋胀痛,牵引肩背,触痛,拒按,厌食油腻,口苦咽干,尿少腹胀,舌苔黄腻,脉弦滑。

用何方为宜
A. 一贯煎
B. 柴胡疏肝散
C. 鳖甲煎丸
D. 龙胆泻肝汤
E. 血府逐瘀汤
76. 下列哪项不是肺胀主症:
A. 胸部膨满
B. 喘咳上气
C. 发作性喘促
D. 痰多、心悸
E. 日久见唇甲紫绀
77. 王某,女57岁,咳喘12年,近半年下肢浮肿,经常心悸,动则尤甚,近2天来心悸咳喘加重,咯痰清稀,面部下肢浮肿,尿少,夜间不能平卧,面唇青紫,苔白滑舌胖质暗,脉沉细无力。

本病例的治法为
A. 补益心气
B. 温肾健脾,化饮利水
C. 补肺纳肾,降气平喘
D. 化痰利肺
E. 活血化瘀
78. 刘某,男,35岁。

1997年9月26日初诊。

主诉:两侧胁肋部胀痛不适4天,加重1天。

患者发病半年来,常因邻里关系不和而致心情不畅,胸胁胀满疼痛不适,服用行气止痛的中药后症状消失。

4天前又因小事与邻里争吵,次日即感胸闷、右胁下胀痛不适,不思饮食,自服逍遥丸2次疗效不显,昨日午后病情加重而来门诊求治。

现两侧胁部胀满疼痛,尤以右侧甚,胸闷,嗳气频繁,时有恶心呕吐,不思饮食,口不渴,二便正常。

检查:痛苦面容,胁下疼痛拒按,舌苔薄白,脉弦有力。

该病的治法是:
A. 疏肝理气止痛,佐以和胃止呕
B. 消食导滞,佐以和胃止呕
C. 活血化瘀止痛,佐以和胃止呕
D. 柔肝通络止痛,佐以和胃止呕
E. 清热化湿,佐以和胃止呕
79. 王某,男,11岁,淋雨后出现头痛,恶寒发热,项背强直,肢体酸重,苔白腻,脉浮紧。

如为柔痉,方药宜选:
A. 桂枝汤
B. 麻黄汤
C. 瓜蒌桂枝汤
D. 防风通圣丸
E. 以上都不是
A3/A4型题
1. 患者,男性,57岁,患痹证5年余,经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
A. 滋阴补肾,活血止痛
B. 滋补肝阴,舒筋止痛
C. 益气补肾,舒筋活络
D. 培补肝肾,舒筋止痛
E. 补血养肝,祛风止痛
2. 患者,男性,57岁,患痹证5年余,经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骨蒸潮热,心烦口干,舌质淡红,苔薄白少津,脉细数。

代表方剂是
A. 壮骨关节丸
B. 大活络丹
C. 补血荣筋丸
D. 左归丸
E. 一贯煎
3. 患者男性,55岁。

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平素易汗出,劳动后尤甚,易外感,体倦乏力,恶风,舌苔薄白,脉细弱。

根据上述临床表现及中医辨证理论体系,下列方剂中哪个方剂最为符合对患者疾病的治疗
A. 麻杏石甘汤加减
B. 桂枝汤加减
C. 玉屏风散加减
D. 当归六黄汤加减
E.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4. 患者男性,55岁。

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平素易汗出,劳动后尤甚,易外感,体倦乏力,恶风,舌苔薄白,脉细弱。

前日该患者午睡受凉,汗出恶风,时发寒热,周身酸楚,舌苔薄白,脉象浮缓,此时治疗当
A. 益气固表
B. 调和营卫
C. 固涩敛汗
D. 滋阴降火
E. 化湿和营
5. 患者男性,55岁。

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平素易汗出,劳动后尤甚,易外感,体倦乏力,恶风,舌苔薄白,脉细弱。

那么,根据上述情况应选用下列哪个方剂治疗
A. 桂枝汤加味
B. 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加减
C. 当归六黄汤加减
D. 龙胆泻肝汤加减
E. 玉屏风散加减
6. 患者男性,55岁。

有慢性咳喘病史十余年,平素易汗出,劳动后尤甚,易外感,体倦乏力,恶风,舌苔薄白,脉细弱。

若患者出汗特点为半身出汗,宜配合下列哪个方剂
A. 补阳还五汤
B. 麻黄附子细辛汤
C. 甘麦大枣汤
D. 四妙丸
E. 麦味地黄丸
7. 患者,男性,57岁,患痹证5年余,经久不愈,关节屈伸不利,肌肉瘦削,腰膝酸软,
A. 肝阴虚
B. 肾阴虚
C. 肝肾两虚
D. 肾气虚
E. 肝血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