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 2014-2015年八年级下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及答案(2)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数学试题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八年级数学试题一、选择题1.下面的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 C .D .2.要调查姜堰城区八年级5000名学生了解“溱潼会船节”的情况,下列调查方式最合适的是( )A .在某校八年级选取100名女生;B .在某校八年级选取100名男生;C .在某校八年级选取100名学生;D .在城区5000名八年级学生中随机选取100名学生. 3.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水沸腾;B .购买一张福利彩票,中奖;C .2-的绝对值小于0 ;D .在一个仅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球,摸出红球.4.小明乘车从姜堰到泰州,行车的平均速度y (km/h)和行车时间x (h)之间的函数图像是(5.平行四边形ABCD 中,AC ,BD 是两条对角线,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平行四边形ABCD 是矩形,那么这个条件是( )A .AB=BCB .AC=BDC .AC ⊥BD D .AB ⊥BD 6.如图,已知双曲线 xky =)0(<k 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A 的中点D ,且与直角边AB 相交于点C .若△AOC 的面积为9,则k 的( )A .4-B .6-C .9-D .12-二、填空题7.当=x ________时,分式13-+x x 没有意义. 8.从1-,0,π,3四个数中随机任取一数,取到无理数的概率是 . 9.反比例函数xk y 1+=的图象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则k 的取值范围是 . 10.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33x m x x -=--有增根,则m = . 11.货车行驶25千米与小车行驶35千米所用时间相同,已知小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驶20千米,若设货车的速度为x 千米每小时,依题意可列的方程是 . 12.如图,在菱形ABCD 中,AC 、BD 相交于点O ,E 为AB 的中点,若OE =3,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13.某校根据去年初三学生参加中考的数学成绩的等级,绘制成如图的扇形统计图,则图中表示A 等级的扇形的圆心角的大小为_____________.14.如图,四边形ABCD 中,E ,F ,G ,H 分别是边AB ,BC ,CD ,DA 的中点.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四边形EFGH 为矩形,应添加的条件是 . 15.如图,矩形ABCD 中,E 为BC 中点,AEC ∠的角平分线交AD 于F 点。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测试(初二数学试卷含答案)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28题,满分l00分,考试用时10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年级、学号填写在答题卷的相应位置上;3.考生答题必须答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无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 反比例函数xy 2-=的图象位于( ▲ ) A .第一、三象限 B .第二、四象限 C .第一、二象限 D .第三、四象限 2. 若分式21+-x x 的值为零,则x 的值是( ▲ ) A .0 B .1 C .-1 D .-23. 如图,EF 过矩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O ,且分别交AB 、CD 于 E 、F ,那么阴影部分的面积是矩形ABCD 面积的( ▲ )A .15 B .14 C .13 D .310(第3题) (第4题) (第8题)4. 如图,D 、E 分别是△ABC 的边AC 和BC 的中点,已知DE=2,则AB 为( ▲ )A .1B .2C .3D .4 5. 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C 3±D .()992-=-6. 在菱形ABCD 中,两条对角线AC =6,BD =8,则此菱形的边长为( ▲ ) A .5 B .6 C .8 D .107. 若点(-3,1y )、(-2,2y )、(1,3y )在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像上,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123y y y >> B .213y y y >> C .312y y y >> D .321y y y >>8. 如图,在矩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若∠ACB =30°,AB =2,则BD 的长为( ▲ )A .4B .3C .2D .19. 某玩具厂生产一种玩具,甲车间计划生产500个,乙车间计划生产400个,甲车间每天比乙车间多生产10个,两车间同时开始生产且同时完成任务.设乙车间每天生产x 个,可列方程为( ▲ )A .40050010x x =-B .40050010x x =+ C .40050010x x =+ D .40050010x x =-10. 如图,在□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O ,过点O 作EF ⊥AC 交BC 于点E ,交AD 于点F ,连接AE 、CF .则四边形AECF 是( ▲ ) A .梯形 B .矩形 C .菱形 D .正方形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 x 的取值范围是 ▲ .12. 13.(第12题) (第13题) (第17题)14. 的结果是 ▲ .15. 若关于x 的分式方程2133m x x =+--有增根,则m = ▲ . 16. 若5=+b a ,3=ab ,则abb a +的值是 ▲ .17. 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80°,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垂足为E ,连接DF ,18. 19. 如图,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8,且DM=2,N 是AC 上的一动点,则DN+MN 的最小值为 ▲ .(第18题) (第19题) ( 第20题)20. 如图,直线22y x =-+与x 轴、y 轴分别相交于点A 、B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曲线ky x=在第一象限经过点D .则k =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5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过程)21. (本题10分)计算:(1)12118121-⎪⎭⎫⎝⎛+--; (2 22. (本题6分)解分式方程:231242-=+-x x x x . 23. (本题6分)已知x 是满足11x -≤≤的整数,请你先化简代数式2111211x x x x x x +⎛⎫+÷ ⎪--+-⎝⎭,再从中选取所有你认为符合题意....的x 的值代入,求出该分式的值. 24. (本题6分)如图.在△ABC 中,D 是AB 的中点.E 是CD的中点,过点C 作CF ∥AB 交AE 的延长线于点F ,连接BF .(1)求证:DB=CF ;(2)如果AC=BC .试判断四边形BDCF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5. (本题6分)如图,直线y kx b =+与反比例函数my x=(0x <)的图象相交于点A 、点B ,与x 轴交于点C ,其中点A 的坐标为(-2,4),点B 的横坐标为-4.(1)试确定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求△AOB 的面积.26. (本题8分)已知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M 、N 分别是边BC 、CD 上的动点,正方形ABCD的边长为4cm .(1)如图①,O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的交点,若OM ⊥ON ,求四边形MONC 的面积;(2)连接线段MN,探究当MN 取到最小值时,判断MN 与对角线BD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你的理由.27. (本题8分)如图,矩形OABC 的顶点A 、C 分别在x 、y 轴的正半轴上,点D 为对角线OB 的中点,点E (4,n )在边AB 上,反比例函数ky x =(k ≠0)在第一象限内的图象经过点D 、E ,且12AB OA =.(1)求边AB 的长;(2)求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和n 的值;(3)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与矩形的边BC 交于点F ,将矩形折叠,使点O 与点F 重合,折痕分别与x 、y 轴正半轴交于点H 、G ,求线段OG 的长.( 第26题)( 第27题)附加题(共20分)28. (本题429. (本题4分)如图,边长为6的正方形ABCD 内部有一点P ,BP=4,∠PBC=60°,点Q 为正方形边上一动点,且△PBQ 是等腰三角形,则符合条件的Q 点有 ▲ 个.30. (本题44=的解是负数,则n 的取值31. (本题8分)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Rt △AOB 的斜边OB 在x 轴上,直线34y x =-经过等腰Rt △AOB 的直角顶点A ,交y 轴于C 点,双曲线ky x=也经过A 点.(1)求点A 坐标;(2)求k 的值;(3)若点P 为x 正半轴上一动点,在点A 的右侧的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M ,使得△PAM 是以点A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M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4)若点P 为x 负半轴上一动点,在点A 的左侧的双曲线上是否存在一点N ,使得△PAN 是以点A 为直角顶点的等腰直角三角形.若存在,求出点N 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初二数学期中考试答案一、选择题二、填空题11、 x≤2 12、 6 13、 45 1415、 2 16、19317、 60 18、 x>2或-1<x<0 19、 10 20、 3 三、解答题21、(1)= 1)2- …3分= 3 …5分22、解:4+(x-2)=3x …2分 x=1 …5分)经检验:x=1是原方程的解。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考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2分)下列各题都有A 、B 、C 、D 四个答案供选择,其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认为正确的答案前面的字母编号写在相应的题号下。
1.下列式子是分式的是( )A.2x B.11+x C.y x +2 D.πxy2 2. 使分式2-x x有意义的x 的取值范围是( )A. 2x =B.2x ≠C.2x =-D.2x ≠-3. 某种感冒病毒的直径是0.00000012米,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米.A .71.210-⨯ B .71012.0-⨯ C .6102.1-⨯ D .61012.0-⨯ 4.点)0,2(在( )A.x 轴上B.y 轴上C.第一象限D.第四象限 5.点P (5,4-)关于x 轴对称点是( )A .(5,4) B.(5,4-) C.(4,5-) D.(5-,4-) 6.若点P(3,-1m )在第二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是( )A. m <1B. m <0C. m >0D. m >1 7.函数23-=x y 的图象不经过(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8.在同一坐标系中,函数x ky =和3+=kx y )0(≠k 的图像大致是( )9. 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B C D ∠∠∠∠∶∶∶的值可以是( ) A.1234∶∶∶ B.1221∶∶∶ C.2211∶∶∶ D.2121∶∶∶ 10.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学校: 班别: 姓名: 座号:………………………………………………………………装………………订………………线………………………………………………得分E A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 B.平行四边形的对角互补 C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 D.平行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11.如图1,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CA ⊥AB ,若AB=3,BC=5,则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 )A .6 B. 10 C. 12 D. 1512. 如图2,a b ∥,下列线段中是a b ,之间的距离的是( )A.AB B.AE C.EF D.BC图2 13.已知2111=-b a ,则b a ab -的值是( ) A .21 B.21- C.2 D.2-14.当一次函数32-=x y 的图像在第四象限时,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是( ) A.0<x <23 B.x >0 C.x <23D.无法确定二、填空题:(每小题4分,共16分)15. 若分式方程212-=--x x m x 有增根,则这个增根是=x 16.若反比例函数xky = 的图象经过点(1,-2),则此函数的解析式为 。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各式、、、+1、中分式有( )A.2个B.3个C.4个D.5个2.顺次连结矩形四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A.矩形B.正方形C.菱形D.以上都不对3.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B.C.D.4.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DC,AD=BC B.AB∥DC,AO=BO C.AB=DC,∠B=∠D D.AB∥DC,∠B=∠D5.如果把分式中的m和n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A.不变B.扩大3倍C.缩小3倍D.扩大9倍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且AB=7,△OCD的周长为23,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的和是( )A.32 B.28 C.16 D.46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m2﹣1=0的一个根是0,则m的值为( ) A.1 B.1或﹣1 C.﹣1 D.0.58.为了早日实现“绿色太仓,花园之城”的目标,太仓对4000米长的城北河进行了绿化改造.为了尽快完成工期,施工队每天比原计划多绿化10米,结果提前2天完成.若原计划每天绿化x米,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B.C.D.9.若要使分式的值为整数,则整数x可取的个数为( )A.5个B.2个C.3个D.4个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AOBC的位置如图所示,∠OAC=90°,AC∥OB,OA=4,AC=5,OB=6.M、N分别在线段AC、线段BC上运动,当△MON的面积达到最大时,存在一种使得△MON周长最小的情况,则此时点M的坐标为( )A.(0,4)B.(3,4)C.(,4)D.(,3)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1.当x=___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0.12.,﹣的最简公分母是__________.13.如果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a和b,且a、b满足,那么菱形的面积等于__________.14.如图,在▱ABCD中,BD为对角线,E、F分别是AD、BD的中点,连接EF.若EF=3,则CD的长为__________.15.如果分式方程无解,则m=__________.16.已知﹣=3,则代数式的值为__________.17.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__________.18.关于x的方程:x+=c+的解是x1=c,x2=,x﹣=c﹣解是x1=c,x2=﹣,则x+=c+的解是__________.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计66分)19.计算或化简:(1)计算:a﹣1﹣;(2)先化简(﹣)÷,再从(1)中m的取值范围内,选取一个你认为合适的m的整数值代入求值.20.解方程(1)(x﹣5)2=2(5﹣x);(2)2x2﹣4x﹣6=0(用配方法).2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0,4),C(3,0).(1)①画出线段AC关于y轴对称线段AB;②将线段CA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得到对应线段CD,使得AD∥x轴,请画出线段CD;(2)若直线y=kx平分(1)中四边形ABCD的面积,请直接写出实数k的值.22.如图,线段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1)请你作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O,交AB于点E,交DC于点F(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求证:AE=AF.23.某中学利用假期进行学校改造,先要加固1560平方米校舍,按计划进行6天后,由于熟练,每天能多做原来的25%,结果比计划提前了4天完成.你能知道他们原来每天能加固多少平方米校舍么?实际上加固校舍花了多少天时间?24.阅读下列材料:我们定义:若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称这条对角线叫这个四边形的和谐线,这个四边形叫做和谐四边形.如正方形就是和谐四边形.结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哪个四边形一定是和谐四边形__________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等腰梯形(2)如图,等腰Rt△ABD中,∠BAD=90°.若点C为平面上一点,AC为凸四边形ABCD 的和谐线,且AB=BC,请直接写出∠ABC的度数.25.如图1,矩形ABCD中,点P从A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边A→B→C→D→A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B出发,沿边B→C→D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 s.△APQ的面积s(cm2)与t(s)之间函数关系的部分图象由图2中的曲线段OE与线段EF给出.(1)点Q运动的速度为__________cm/s,a﹦__________cm2;(2)若BC﹦3cm,①求t>3时S的函数关系式;②在图(2)中画出①中相应的函数图象.26.如图①,在▱ABCD中,AB=13,BC=50,点P从点B出发,沿B﹣A﹣D﹣A运动.已知沿B﹣A运动时的速度为每秒13个单位长度,沿A﹣D﹣A运动时的速度为每秒8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连结PQ.(1)当点P沿A﹣D﹣A运动时,求AP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过点Q作QR∥AB,交AD于点R,连结BR,如图②.在点P沿B﹣A﹣D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线段PQ扫过的图形(阴影部分)被线段BR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情况?若存在,求出所有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点C、D关于直线PQ的对称点分别为C′、D′,在点P沿B﹣A﹣D运动过程中,当C′D′∥BC时,求t的值(直接写出结果)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1.下列各式、、、+1、中分式有( )A.2个B.3个C.4个D.5个考点:分式的定义.分析:判断分式的依据是看分母中是否含有字母,如果含有字母则是分式,如果不含有字母则不是分式.解答:解:、、的分母中均不含有字母,因此它们是整式,而不是分式.、+1分母中含有字母,因此是分式.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的定义,注意π不是字母,是常数,所以不是分式,是整式.2.顺次连结矩形四边的中点所得的四边形是( )A.矩形B.正方形C.菱形D.以上都不对考点:中点四边形.分析:因为题中给出的条件是中点,所以可利用三角形中位线性质,以及矩形对角线相等去证明四条边都相等,从而说明是一个菱形.解答:解:连接AC、BD,在△ABD中,∵AH=HD,AE=EB∴EH=BD,同理FG=BD,HG=AC,EF=AC,又∵在矩形ABCD中,AC=BD,∴EH=HG=G F=FE,∴四边形EFGH为菱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菱形的判定,菱形的判别方法是说明一个四边形为菱形的理论依据,常用三种方法:①定义,②四边相等,③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3.函数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 )A.B.C.D.考点: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分析:根据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解答:解:由,得3﹣2x>0,解得x<,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函数自变量的范围,当函数表达式是整式时,自变量可取全体实数;当函数表达式是分式时,考虑分式的分母不能为0;当函数表达式是二次根式时,被开方数非负.4.如图,四边形ABCD中,对角线AC与BD相交于点O,不能判断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AB=DC,AD=BC B.AB∥DC,AO=BO C.AB=DC,∠B=∠DD.AB∥DC,∠B=∠D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即可.解答:解:A、根据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根据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不能判定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AB∥CD,∴∠ABC+∠BCD=180°,∵∠B=∠D,∴AD∥BC,∴根据两组对边分别平行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可以判定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关键是掌握判定定理:(1)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2)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3)一组对边平行且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4)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如果把分式中的m和n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 )A.不变B.扩大3倍C.缩小3倍D.扩大9倍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根据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结果不变,可得答案.解答:如果把分式中的m和n都扩大3倍,那么分式的值不变,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性质,分式的分子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0的整式,结果不变.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交于点O,且AB=7,△OCD的周长为23,则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的和是( )A.32 B.28 C.16 D.46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已知条件计算即可,解题注意求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的和时要把两条对角线可作一个整体.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7,∵△OCD的周长为23,∴OD+OC=23﹣7=16,∵BD=2DO,AC=2OC,∴平行四边形ABCD的两条对角线的和=BD+AC=2(DO+OC)=32,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并利用性质解题.平行四边形的基本性质:①平行四边形两组对边分别平行;②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边分别相等;③平行四边形的两组对角分别相等;④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7.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m2﹣1=0的一个根是0,则m的值为( ) A.1 B.1或﹣1 C.﹣1 D.0.5考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得到m﹣1≠0;根据方程的解的定义得到m2﹣1=0,由此可以求得m的值.解答: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1)x2+x+m2﹣1=0的一个根是0,∴m2﹣1=0且m﹣1≠0,解得m=﹣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定义和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注意:一元二次方程的二次项系数不为零.8.为了早日实现“绿色太仓,花园之城”的目标,太仓对4000米长的城北河进行了绿化改造.为了尽快完成工期,施工队每天比原计划多绿化10米,结果提前2天完成.若原计划每天绿化x米,则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A.B.C. D.考点: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分析:关键描述语是:“提前2天完成绿化改造任务”.等量关系为:原计划的工作时间﹣实际的工作时间=2.解答:解:若设原计划每天绿化(x)m,实际每天绿化(x+10)m,原计划的工作时间为:,实际的工作时间为:方程应该为:﹣=2.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分式方程,列方程解应用题的关键步骤在于找相等关系.本题主要用到的关系为: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效率.9.若要使分式的值为整数,则整数x可取的个数为( )A.5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分式的值;约分.分析:首先化简分式可得,要使它的值为整数,则(x﹣1)应是3的约数,即x﹣1=±1或±3,进而解出x的值.解答:解:∵,∴根据题意,得x﹣1=±1或±3,解得x=0或x=2或x=﹣2或x=4,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分式的值,此类题首先要正确化简分式,然后要保证分式的值为整数,则根据分母应是分子的约数,进行分析.10.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直角梯形AOBC的位置如图所示,∠OAC=90°,AC∥OB,OA=4,AC=5,OB=6.M、N分别在线段AC、线段BC上运动,当△MON的面积达到最大时,存在一种使得△MON周长最小的情况,则此时点M的坐标为( )A.(0,4)B.(3,4)C.(,4)D.(,3)考点:轴对称-最短路线问题;坐标与图形性质.分析:过点M作MP∥OA,交ON于点P,过点N作NQ∥OB,分别交OA、MP于两点Q、G,则S△MON=S△OMP+S△NMP=MP•QG+MP•NG=MP•QN,因为QN取得最大值是OB 时,△MON的面积最大值=OA•OB,设O关于AC的对称点D,连接DB,交AC于M,此时AM=3,从而求得M的坐标(3,4).解答:解:如图,过点M作MP∥OA,交ON于点P,过点N作NQ∥OB,分别交OA、MP于两点Q、G,则S△MON=S△OMP+S△NMP=MP•QG+MP•NG=MP•QN,∵MP≤OA,QN≤OB,∴当点N与点B重合,QN取得最大值OB时,△MON的面积最大值=OA•OB,设O关于AC的对称点D,连接DB,交AC于M,此时△MON的面积最大,周长最短,∵=,即=,∴AM=3,∴M(3,4).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梯形的性质,坐标和图形的性质,轴对称的性质等,作出辅助线是本题的关键.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24分)11.当x=﹣1时,分式的值为0.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析:根据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得x+1=0且x﹣2≠0,再解方程即可.解答:解:由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得x+1=0,且x﹣2≠0,解得:x=﹣1,故答案为:﹣1.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值为零的条件,关键是掌握分式值为零的条件是分子等于零且分母不等于零.12.,﹣的最简公分母是4x3y.考点:最简公分母.分析: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是:(1)取各分母系数的最小公倍数;(2)凡单独出现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最简公分母的一个因式;(3)同底数幂取次数最高的,得到的因式的积就是最简公分母.解答:解:,﹣的最简公分母是4x3y;故答案为:4x3y.点评:此题考查了最简公分母,通分的关键是准确求出各个分式中分母的最简公分母,确定最简公分母的方法一定要掌握.13.如果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a和b,且a、b满足,那么菱形的面积等于12.考点:菱形的性质;非负数的性质:偶次方;非负数的性质:算术平方根.分析:由a、b满足,即可求得a与b的值,又由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a和b,根据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积的一半,即可求得答案.解答:解:∵a、b满足,∴,解得:a=4,b=6,∵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a和b,∴菱形的面积为:ab=12.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以及非负数的非负性.注意掌握菱形的面积等于对角线积的一半是关键.14.如图,在▱ABCD中,BD为对角线,E、F分别是AD、BD的中点,连接EF.若EF=3,则CD的长为6.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等于三角形第三边的一半可得AB长,进而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可得CD=AB.解答:解:∵EF是△ABD的中位线,∴AB=2EF=6,又∵AB=CD,∴CD=6.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定理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5.如果分式方程无解,则m=﹣1.考点:分式方程的解.专题:计算题.分析:分式方程无解的条件是:去分母后所得整式方程无解,或解这个整式方程得到的解使原方程的分母等于0.解答:解:方程去分母得:x=m,当x=﹣1时,分母为0,方程无解.即m=﹣1方程无解.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无解的条件,是需要识记的内容.16.已知﹣=3,则代数式的值为﹣.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已知等式左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整理得到x﹣y=﹣3xy,原式变形后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3,即x﹣y=﹣3xy,∴原式===﹣,故答案为:﹣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17.将矩形纸片ABCD按如图所示的方式折叠,得到菱形AECF.若AB=3,则BC的长为.考点: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几何图形问题.分析:根据菱形及矩形的性质可得到∠BAC的度数,从而根据直角三角函的性质求得BC 的长.解答:解:∵AECF为菱形,∴∠FCO=∠ECO,由折叠的性质可知,∠ECO=∠BCE,又∠FCO+∠ECO+∠BCE=90°,∴∠FCO=∠ECO=∠BCE=30°,在Rt△EBC中,EC=2EB,又EC=AE,AB=AE+EB=3,∴EB=1,EC=2,∴BC=,故答案为:.点评:根据折叠以及菱形的性质发现特殊角,根据30°的直角三角形中各边之间的关系求得BC的长.18.关于x的方程:x+=c+的解是x1=c,x2=,x﹣=c﹣解是x1=c,x2=﹣,则x+=c+的解是x1=c,x2=+3.考点:分式方程的解.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题中方程的解归纳总结得到一般性规律,所求方程变形后确定出解即可.解答:解:所求方程变形得:x﹣3+=c﹣3+,根据题中的规律得:x﹣3=c﹣3,x﹣3=,解得:x1=c,x2=+3,故答案为:x1=c,x2=+3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解,归纳总结得到题中方程解的规律是解本题的关键.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计66分)19.计算或化简:(1)计算:a﹣1﹣;(2)先化简(﹣)÷,再从(1)中m的取值范围内,选取一个你认为合适的m的整数值代入求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1)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把m=0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1)原式=﹣=﹣;(2)原式=•=•=,当m=0时,原式=﹣1.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0.解方程(1)(x﹣5)2=2(5﹣x);(2)2x2﹣4x﹣6=0(用配方法).考点: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配方法.分析:(1)先变形,再提公因式即可;(2)先把系数化为1,再配方法即可.解答:解:(1)整理得:(x﹣5)2+2(x﹣5)=0;(x﹣5)(x﹣5+2)=0,x﹣5=0或x﹣3=0,解得x1=5,x2=3;(2)把二次项系数化为1得,x2﹣2x﹣3=0,x2﹣2x=3,x2﹣2x+1=4,(x﹣1)2=4,x﹣1=±2;解得x1=﹣1,x2=3.点评: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用到的方法有:提公因式法和配方法,是常见题型,要熟练掌握.21.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A(0,4),C(3,0).(1)①画出线段AC关于y轴对称线段AB;②将线段CA绕点C顺时针旋转一个角,得到对应线段CD,使得AD∥x轴,请画出线段CD;(2)若直线y=kx平分(1)中四边形ABCD的面积,请直接写出实数k的值.考点:作图-旋转变换;作图-轴对称变换.专题:作图题.分析:(1)①根据关于y轴对称的点的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确定出点B的位置,然后连接AB 即可;②根据轴对称的性质找出点A关于直线x=3的对称点,即为所求的点D;(2)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平分四边形面积的直线经过中心,然后求出AC的中点,代入直线计算即可求出k值.解答:解:(1)①如图所示;②直线CD如图所示;(2)∵由图可知,AD=BC,AD∥B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0,4),C(3,0),∴平行四边形ABCD的中心坐标为(,2),代入直线得,k=2,解得k=.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旋转变换作图,利用轴对称变换作图,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是基础题,要注意平分四边形面积的直线经过中心的应用.22.如图,线段AC是矩形ABCD的对角线,(1)请你作出线段AC的垂直平分线,交AC于点O,交AB于点E,交DC于点F(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2)求证:AE=AF.考点:矩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作图—基本作图.分析:(1)分别以A,C为圆心,以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然后连接即可;(2)首先证得△COF≌△AOE,然后由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得AF=CF,即可证得结论.解答:(1)解:如图:分别以A,C为圆心,以大于AC的长为半径画弧,然后连接即可;(2)证明:∵四边形ABCD是矩形,∴AB∥CD,∴∠OCF=∠OAE,在△OCF和△OAE中,,∴△COF≌△AOE(ASA),∴AE=CF,∵EF是AC的垂直平分线,∴AF=CF,∴AE=AF.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此题难度不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23.某中学利用假期进行学校改造,先要加固1560平方米校舍,按计划进行6天后,由于熟练,每天能多做原来的25%,结果比计划提前了4天完成.你能知道他们原来每天能加固多少平方米校舍么?实际上加固校舍花了多少天时间?考点:分式方程的应用.分析:根据实际比计划提前了4天这一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解.解答:解:设原来每天加固x平方米,则熟练后每天加固(1+25%)x平方米,由题意得:=解得:x=60经检验x=60是方程的解,∴﹣4=22答:原来每天能加固60平方米校舍,实际上加固校舍花了22天时间.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方程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找到等量关系.24.阅读下列材料:我们定义:若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称这条对角线叫这个四边形的和谐线,这个四边形叫做和谐四边形.如正方形就是和谐四边形.结合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下列哪个四边形一定是和谐四边形CA.平行四边形B.矩形C.菱形D.等腰梯形(2)如图,等腰Rt△ABD中,∠BAD=90°.若点C为平面上一点,AC为凸四边形ABCD 的和谐线,且AB=BC,请直接写出∠ABC的度数.考点:等腰梯形的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专题:新定义.分析:(1)有和谐四边形的定义即可得到菱形是和谐四边形;(2)首先根据题意画出图形,然后由AC是四边形ABCD的和谐线,可以得出△ACD是等腰三角形,从图1,图2,图3三种情况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和30°的直角三角形性质就可以求出∠ABC的度数.解答:解:(1)∵菱形的四条边相等,∴连接对角线能得到两个等腰三角形,∴菱形是和谐四边形;(2)解:∵AC是四边形ABCD的和谐线,∴△ACD是等腰三角形,在等腰Rt△ABD中,∵AB=AD,∴AB=AD=BC,如图1,当AD=AC时,∴AB=AC=BC,∠ACD=∠ADC∴△ABC是正三角形,∴∠ABC=60°.如图2,当AD=CD时,∴AB=AD=BC=CD.∵∠BAD=90°,∴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90°;如图3,当AC=CD时,过点C作CE⊥AD于E,过点B作BF⊥CE于F,∵AC=CD.CE⊥AD,∴AE=AD,∠ACE=∠DCE.∵∠BAD=∠AEF=∠BFE=90°,∴四边形ABFE是矩形.∴BF=AE.∵AB=AD=BC,∴BF=BC,∴∠BCF=30°.∵AB=BC,∴∠ACB=∠BAC.∵AB∥CE,∴∠BAC=∠ACE,∴∠ACB=∠BAC=∠BCF=15°,∴∠ABC=150°,综上:∠ABC的度数可能是:60°90°150°.点评:此题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矩形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菱形的性质,此题难度较大,注意掌握数形结合思想与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25.如图1,矩形ABCD中,点P从A出发,以3cm/s的速度沿边A→B→C→D→A匀速运动;同时点Q从B出发,沿边B→C→D匀速运动,当其中一个点到达终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运动的时间为t s.△APQ的面积s(cm2)与t(s)之间函数关系的部分图象由图2中的曲线段OE与线段EF给出.(1)点Q运动的速度为1cm/s,a﹦6cm2;(2)若BC﹦3cm,①求t>3时S的函数关系式;②在图(2)中画出①中相应的函数图象.考点:二次函数综合题;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专题:压轴题.分析:(1)根据点E时S最大,判断出2秒时点P运动至点B,点Q运动至点C,然后根据点P的速度求出AB,再根据3秒时,S=0判断出点P与点Q重合,然后根据追击问题的等量关系列出方程求出点Q的速度即可得解;(2)①求出3秒时点P、Q在点C重合,再求出点P到达点D的时间为5秒,到达点A 的时间为6秒,然后分3<t≤5时表示出PQ,然后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整理即可;5<t≤6时,表示出AP、DQ,然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列式整理即可;②根据函数解析式作出图象即可.解答:解:(1)由图可知,2秒时点P运动至点B,点Q运动至点C,∵点P的速度为3cm/s,∴AB=3×=6cm,3秒时,S=0判断出点P与点Q重合,设点Q的速度为xcm/s,则3x+6=3×3,解得x=1,此时,BC=2×1=2cm,a=×6×2=6cm2,故答案为:1,6;(2)∵(6+3)÷3=3s,3÷1=3s,∴3秒时点P、Q在点C重合,点P到达点D的时间为:(6+3+6)÷3=5s到达点A的时间为:(6+3+6+3)÷3=6s,①若3<t≤5,则PQ=3t﹣t﹣6=2t﹣6,S=×(2t﹣6)×3=3t﹣9;若5<t≤6,则AP=(6+3+6+3)﹣3t=18﹣3t,DQ=(6+3)﹣t=9﹣t,S=×(18﹣3t)×(9﹣t)=t2﹣t+81;所以,S=;②函数图象如图2所示.点评:本题是二次函数综合题型,动点问题函数图象,主要利用了路程、速度、时间三者之间的关系,根据图2判断出2秒时点P、Q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根据3秒时,点P、Q重合利用追击问题等量关系求出点Q的速度也很重要.26.如图①,在▱ABCD中,AB=13,BC=50,点P从点B出发,沿B﹣A﹣D﹣A运动.已知沿B﹣A运动时的速度为每秒13个单位长度,沿A﹣D﹣A运动时的速度为每秒8个单位长度.点Q从点B出发沿BC方向运动,速度为每秒5个单位长度.若P、Q两点同时出发,当点Q到达点C时,P、Q两点同时停止运动.设点P的运动时间为t(秒).连结PQ.(1)当点P沿A﹣D﹣A运动时,求AP的长(用含t的代数式表示).(2)过点Q作QR∥AB,交AD于点R,连结BR,如图②.在点P沿B﹣A﹣D运动过程中,是否存在线段PQ扫过的图形(阴影部分)被线段BR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的情况?若存在,求出所有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设点C、D关于直线PQ的对称点分别为C′、D′,在点P沿B﹣A﹣D运动过程中,当C′D′∥BC时,求t的值(直接写出结果)考点:相似形综合题.分析:(1)分情况讨论,当点P沿A﹣D运动时,当点P沿D﹣A运动时分别可以表示出AP的值;(2)分情况讨论,当0<t<1时,当1<t<时,当<t<时,利用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3)分情况讨论当P在A﹣D之间或D﹣A之间时,如图⑥,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可以知道四边形QCOC′为菱形,根据其性质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当P在D﹣A之间如图⑦,根据菱形的性质建立方程求出其解即可.解答:解:(1)当点P沿A﹣D运动时,AP=8(t﹣1)=8t﹣8,当点P沿D﹣A运动时,AP=50×2﹣8(t﹣1)=108﹣8t;(2)当点P与点R重合时,AP=BQ,8t﹣8=5t,t=.当0<t≤1时,如图③.∵S△BPM=S△BQM,∴PM=QM.∵AB∥QR,∴∠PBM=∠QRM,∠BPM=∠MQR,在△BPM和△RQM中,∴△BPM≌△RQM(AAS).∴BP=RQ,∵RQ=AB,∴BP=AB∴13t=13,解得:t=1当1<t≤时,如图④.∵BR平分阴影部分面积,∴P与点R重合.∴t=.当<t≤时,如图⑤.∵S△ABR=S△QBR,∴S△ABR<S四边形BQPR.∴BR不能把四边形ABQP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综上所述,当t=1或时,线段PQ扫过的图形(阴影部分)被线段BR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3)如图⑥,当P在A﹣D之间或D﹣A之间时,C′D′在BC上方且C′D′∥BC时,∴∠C′OQ=∠OQC.∵△C′OQ≌△COQ,∴∠C′OQ=∠COQ,∴∠CQO=∠COQ,∴QC=OC,∴50﹣5t=50﹣8(t﹣1)+13,或50﹣5t=8(t﹣1)﹣50+13,解得:t=7或t=.当P在A﹣D之间或D﹣A之间,C′D′在BC下方且C′D′∥BC时,如图⑦.同理由菱形的性质可以得出:OD=PD,∴50﹣5t+13=8(t﹣1)﹣50,解得:t=.∴当t=7,t=,t=时,点C、D关于直线PQ的对称点分别为C′、D′,且C′D′∥B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的运用,菱形的性质的运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的运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的运用,轴对称的性质的运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的运用,解答时灵活运用动点问题的解答方法确定分界点是解答本题的关键和难点.。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数学试卷附答案
OABCD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初二年级数学试卷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 (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2,b =3,c =4 B .a =4,b =4,c =5 C .a =5,b =6,c =7 D .a =5,b =12,c =132.下面各条件中,能判定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的是( )A.对角线互相垂直B.对角线互相平分C.一组对角相等D.一组对边相等3.直角三角形一条直角边长为8 cm ,它所对的角为30°,则斜边为( ) A. 16 cm B. 4cm C. 12cm D. 8 cm 4.用配方法解方程0262=+-x x 时,下列配方正确的是( )A .9)3(2=-xB .7)3(2=-xC .9)9(2=-xD . 7)9(2=-x 5.顺次连结菱形各边中点所围成的四边形是( )A .一般的平行四边形B .矩形C .菱形D .等腰梯形6.如图,矩形ABCD 中,AB=3,两条对角线AC 、BD 所夹的钝角为120°,则对角线BD 的长为( )A .6B .3C .33D .637.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AB =BC 时,它是菱形 B .当AC ⊥BD 时,它是菱形 C .当∠ABC =90º时,它是矩形D .当AC =BD 时,它是正方形8.如图,□ABCD 中,∠DAB 的平分线AE 交CD 于E ,AB=5, BC=3,则EC 的长( ) A. 1 B. 1.5 C. 2 D. 39.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度分别为6和8,则斜边上的高为( )CBAED年级 班级 姓名 学号装 订 线3A.10B.5C. 9.6D.4.810.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0kx x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k 的取值范围 是 ( )A.1k >-B. 1k >-且0k ≠C.1k <D. 1k <且0k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命题“菱形是对角线互相垂直的四边形”的逆命题是 . 12.梯子的底端离建筑物5米,13米长的梯子可以达到该建筑物的高度是 米. 13.如果菱形的两条对角线长为cm 10与cm 12,则此菱形的面积______2cm . 14.在ABC ∆中,∠C=090,AC=12,BC=5,则AB 边上的中线CD= . 15.一个正方形的面积为81cm 2,则它的对角线长为 cm.16. 已知□ABCD 的周长是24,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且△OAB 的周长比△OBC 的周长大4,则AB= .17.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220x x k -+=的一个实数根为2,则k 的值为________.18.如下图,已知OA=OB ,那么数轴上点A 所表示的数是____________.19.若(m -2)22-m x+x -3=0是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则m 的值是______.20. 如图,⊿ABC 的周长为16,D, E, F 分别为AB, BC, AC1-30-1-2-4231B A A的中点,M, N, P 分别为DE, EF, DF 的中点,则⊿MNP 的周长为 。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八年级数学2015.04本试卷由填空题、选择题和解答题三大题组成,共28题,满分13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 注意事项:l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学校、姓名、考场号、座位号、考试号填写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上.2、答题必须用0.5mm 黑色墨水签字笔写在答题卷指定的位置上,不在答题区域内的答案一律无效,不得用其他笔答题.3、考生答题必须在答题卷上,答在试卷和草稿纸上一律无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有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选出正确答案,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黑.) 1.分式12x x -+的值为0时,x 的值是A .0B .1C .-1D . -2 2.下列事件中,属于不可能事件的是 A .明天某地区早晨有雾B .抛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向上一面的点数是6C .一个不透明的袋子中有2个红球和1个白球,从中摸出1个球,该球是黑球D .明天见到的第一辆公交车的牌照的末位数字将是偶数 3.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中,∠B=4 ∠A ,则∠C=A .180︒B .36︒C .72︒D .144︒ 4.下列计算错误的是A .0.220.77a ba ba b a b ++=-- B .3223xx yx y y=C .1a b b a--=- D .123ccc+=5.已知四边形ABCD 中,∠A=∠B=∠C=90︒,如果添加一个条件,即可推出该四边形是正方形,那么这个条件可以是A .∠D=90︒B .AB=CDC .AD=BCD .BC=CD6.已知: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与BD 相交O .E 是BC 中点E , AD =6,则OE 的长为A .6B .4C .3D .2 7.若双曲线k y x=与直线y =2x +1的一个交点的横坐标为-1,则k 的值为A .-1B .1C .-2D .28.今年我市有4万名学生参加中考,为了了解这些考生的数学成绩,从中抽取2000名考生的数学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在这个问题中,下列说法:①这4万名考生的数学中考成绩的全体是总体;②每个考生是个体;③2000名考生是总体的一个样本;④样本容量是2000.其中说法正确的有A .4个B .3个C .2个D .1个9.函数y=mx+n 与y =n mx,其中m ≠0,n ≠0,那么它们在同一坐标系中的图象可能是10.如图,将矩形ABCO 放在直角坐标系中,其中顶点B 的坐标为(10, 8),E 是BC 边上一点,:博△ABE 沿AE 折叠,点B 刚好与OC 边上点D 重合,过点E 的反比例函数y=k x的图象与边AB 交于点F , 则线段AF的长为 A .154B. 2 C .158D .3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把答案直接填在答题卡相对应的位置上) 11.已知反比例函数y=13m x- (m 为常数)的图象在一、三象限,则m 的取值范围为 ▲ .12.分式方程3220xx --=的解为x = ▲ .13.某学校计划开设A ,B ,C ,D 四门校本课程供全体学生选修,规定每人必须并且只能选修其中一门.为了了解各门课程的选修人数,现从全体学生中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条形统计图.已知该校全体学生人数为1200名,由此可以估计选修C 课程的学生有 ▲ 人.14.如图,在矩形ABCD 中,AB =3,BC =5,以点B 为圆心,BC 长为半径画弧,交边 AD于点E ,则AE ·ED = ▲ . 15.已知1112ab+=,则ab a b+的值是 ▲ .16.如图,点O 是菱形ABCD 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过O 点的三条直线将菱形分成阴影和空白部分.当菱形的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和8时,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 . 17.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的边长为1,连接AC 、BD ,CE 平分∠ACD 交BD 于点E , 则DE = ▲ . 18.如图,△OAC 和△BAD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A CO =∠ADB =90︒,反比例函数y=k 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经过点B ,若OA 2-AB 2=6,则k 的值为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76分.把解答过程写在答题卡相应的位置上,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 19.(本题满分8分,每小题4分)约分: (1) 262ab b-; (2)22222a a bab b-++ .20.(本题满分5分) 解方程:22210224x x x x x -++--=-21.(本题满分6分)先化简,再求值:21211x x ---,其中x =1.22.(本题满分6分)下面是小明和同学做“抛掷质地均匀的硬币试验”获得的数据.(1)填写表中的空格; (2)画出折线统计图; (3)当试验次数很大时,“正面朝上”的频率在 ▲ 附近摆动.23.(本题满分7分)如图,在矩形ABCD 中,M 、N 分别是边AD 、BC 的中点,E 、F 分别是线段BM 、CM 的中点. (1)求证:△ABM ≌△DCM ;(2)判断四边形MENF 是什么特殊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4.(本题满分6分) 如图,已知点A 、B 的坐标分别为(0,0),(4,0),将△ABC 绕点A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AB ′C '. (1)画出AAB 'C ';(2)写出点C ′,的坐标 ▲ ; (3)线段BB ′的长为 ▲ .25.(本题满分6分)给出下列命题: 命题l :直线y=x 与双曲线y=1x有一个交点是(1,1);命题2:直线y=8x 与双曲线y=2x有一个交点是(12,4);命题3:直线y=27x 与双曲线y=3x有一个交点是(13,9);命题4:直线y=64x 与双曲线y=4x有一个交点是(14,16);(1)请你阅读、观察上面命题,猜想出命题n (n 为正整数); (2)请验证你猜想的命题n 是真命题.26.(本题满分10分)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边AB 上一点(不与点A ,B 重合),连接PD 并将线段PD 绕点P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线段PE ,PE 交边BC 于点F ,连接BE ,DF .(1)求证:∠ADP =∠EPB ; (2)求∠CBE 的度数;(3)当点P 是AB 的中点且AB=2,则BF 的长为 ▲ .27.(本题满分10分)如图,在直角坐标系中,O 为坐标原点. 已知反比例函数y=k x的图象经过点A (2,m ),过点A 作AB 上⊥x 轴于点B ,且△A OB 的面积为12.(1)则m = ▲ ,k = ▲ ;(2)点C (x ,y )在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上,求当1≤x ≤3时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3)过原点O 的直线l 与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交于P 、Q 两点,试根据图象直接写出线段PQ 长度的最小值.28.(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矩形ABCD 中.AB =4cm ,BC =8cm ,对角线AC 的垂直平分线EF 分别交AD 、BC 于点E 、F ,垂足为O .(1)如图1,连接AF 、CE ,试证明:四边形AFCE 为菱形; (2)求AF 的长;(3)如图2,动点P 以每秒5cm 的速度自A →F →B →A 运动、同时点Q 以每秒4cm 的速度自C →D →E →C 运动,当点P 到达A 点时两点同时停止运动. 若运动t 秒后,以A 、C 、P 、Q 四点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时,求t 的值.。
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含答案
苏科版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二年级数学学科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 1. 若分式32x -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A .x ≠2 B .x >2 C .x >0且 x ≠2 D .x <2 2. 能判定四边形ABCD 为平行四边形的是 ( ) A .AB ∥CD ,AD =BC B .∠A =∠B , ∠C =∠D C .AB =CD ,AD =BCD .AB =AD , CB =CD3. 已知点M (-2,3)在双由线y =kx上,则下列各点一定不在该双曲线上的是( ) A .(3,-2) B .(-2,-3) C .(2,-3) D .(-3,2)4. 代数式45x ,42x y+, 122++πx ,52,1b ,12x x +中,是分式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 5. 若分式xyx y+中的x 和y 都扩大2倍,那么分式的值( ) A .扩大4倍 B .扩大2倍 C .不变 D .缩小2倍6. 反比例函数6y x =与3y x=在第一象限的图象如图所示,作一条平行于x 轴的直线分别交双曲线于A 、B 两点,连接OA 、OB ,则△AOB 的面积为( )A.32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2C.3D.1第6题 第8题7. 当 m = 时,分式22m m --的值为零. A .m=2 B .2m =- C .2m =± D .20m m =±≠且考场号______________ 座位号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 ————————————————————————装订线————————————————————————————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9. 点(2,a )在反比例函数6y x=图象上,则a = . 10.如图,在菱形ABCD 中,∠ABC =60°,AC =4,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___________. 11.若关于x 的方程222x mx x++--=2有增根,则增根x=_______.m =_______.第10题 第12题 第15题12.如图, ABCD 中, AD =5, AB =3,AE 平分∠BAD 交BC 边于点E ,则EC =_______.13.已知y kx =(0k >)与2y x=交于点11(,)A x y 、22(,)B x y ,则123x y = . 14.若点()13y -,、()22y -,、()31y ,在反比例函数3y x-=的图像上,则y 1、y 2、y 3的大小关系是 .(用>连接)15.如图,矩形ABCD 的边AB 与y 轴平行,顶点A 的坐标为(1,2),点B 与点D 在反比例函数y 6x=(x >0)的图象上,则点C 的坐标为_______. 16.三角形的三条中位线长分别是3cm ,4cm ,5cm ,那么这个三角形的周长是_____ cm ,面积是_______ cm 2.17.已知一次函数5y x =-+和反比例函数3y x-=交于点A (a ,b ),则11a b+=.18.如图, ABCD 中, 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点E ,∠AEB =45°,BD =2,将△ABC沿AC所在直线翻折180°到其原来所在的同一平面内,若点B的落点记为B′,则DB′的长为________________.第18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9题,共64分)19.化简:(1)111xx x---(2)231124aa a+⎛⎫+÷⎪--⎝⎭20.解方程:(1).23611x x=--(2)221211239yy y y y-+=-+--21.先化简311x xxx⎛⎫-⎪-+⎝⎭·21xx-,再从1、-1、01四个数中选取你认为满意的数求分式的值.22.已知: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BD交于点O,点E、F在直线AC上,且AE=CF,求证:四边形EBFD是平行四边形.第22题第23题第24题23.如图,M是△ABC的边BC的中点,AN平分∠BAC,BN⊥AN于点N,延长BN交AC 于点D,已知AB=10,BC=15,MN=3.(1)求证:BN=DN;(2)求△ABC的周长.24.已知:如图,一次函数y1=k1x+b与反比例函数y2=2kx的图象交于点A(4,m)和B(n,-2),与y轴交于点C.P是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的点,PE垂直于x轴,△OPE的面积是8 .(1)求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根据函数图象可知,求当y1>y2时,x的取值范围.25.如图:四边形ABCD中,AD//BC,AD=9cm,BC=6cm,点P、Q分别从点A、C同时出发,点P 以2cm/s 的速度由点A 向点D 运动,点Q 以1cm/s 的速度由点C 向点B 运动。
苏科版 2014-2015年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题及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初二数学期中试卷2015、4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A. B . C . D .2.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2430x x -+=时可配方得……………… ( ▲ ) A .2(2)7x -= B .2(2)1x += C .2(2)1x -= D .2(2)2x += 3.矩形具有而菱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 ) A .对角线互相垂直 B .对角线相等 C .对角线互相平分 D .对角互补 4.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如果AC=10,BD=8,AB=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 ) A .1<x <9 B .2<x <18 C .8<x <10 D .4<x <55.下列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中,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的方程是……… ( ▲ ) A .x 2+4=0 B .4x 2-4x +1=0 C .x 2+x +3=0 D .x 2+2x -1=06. 某市为发展教育事业,加强了对教育经费的投入,2013年投入3 000万元,预计2015年投入5 000万元.设教育经费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根据题意,下面所列方程正确的是 …………………………………………………… ( ▲ ) A .23000(1)5000x +=%B .230005000x =C .23000(1)5000x +=D .23000(1)3000(1)5000x x +++=7.函数ky x=的图象经过点A (6,-1),则下列点中不在该函数图象上的点是A .(-2,3)B .(-1,-6)C .(1,-6)D .(2,-3) ( ▲ ) 8.某气球内充满了一定质量的气体,当温度不变时,气球内气体的气压P ( kPa ) 是气体体积V ( m 3 ) 的反比例函数,其图象如图所示.当气球内的气压大于120 kPa 时,气球将爆炸.为了安全起见,气球的体积应 ( ▲ )A .不小于54 m 3B .小于54 m 3C .不小于45 m 3D .小于45m 3第4题第8题第9题9.如图,P 为平行四边形ABCD 内一点,过点P 分别作AB 、AD 的平行线交平行四边 形于E 、F 、G 、H 四点,若5,3==PFCG AHPE S S ,则PBD S ∆为 ( ▲ ) A .0.5B .1C .1.5D .210.如图所示,已知A (21,1y ),B (2,2y )为反比例函数 1y x=图象上的两点,动点P (x ,0)在x 轴正半轴上运动,当线段AP 与线段BP 之差达到最大时,点P 的坐标是A (21,0) B (1,0) C (23,0) D (25,0) ( ▲ )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空2分,共18分)11.设x 1,x 2是方程2x 2-6x +3=0的两根,则x 1+x 2=__▲____,x 1〃x 2= ▲ . 12.已知y 与2x+1成反比例,且当x=1时,y=2,那么当x=-2时,y=__▲____.13.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m-2)x 2+3x+m 2-4=0有一解为0,则m 的值是▲ .14.在菱形ABCD 中,已知AB=10,AC=16,那么菱形ABCD 的面积为___▲____. 15.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边AD 上,以BE 为折痕,将△ABE 折叠,使点A 正好与CD 上的F 点重合,若△FDE 的周长为16,△FCB 的周长为28,则FC 的长为 ▲ .16.若函数y=kx的图象在第二、四象限,则函数y=kx-1的图象经过第__▲___象限. 17.如图,菱形ABCD 中,AB=2,∠A=120°,点P ,Q ,K 分别为线段BC ,CD ,BD 上的任意一点,则PK+QK 的最小值为 ▲ . 18.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1,0),B(0,3),以AB 为边在第一象限作正方形ABCD,点D 在双曲线y=kx(k ≠0)上,将正方形沿x 轴负方向平移 m 个单位长度后,点C 恰好落在双曲线上,则m 的值是 ▲ . 三、解答题(共82分)19.解方程组(每题4分,共16分)(1) x 2-5x -6=0 (2) 3x 2-4x -1=0;A BCDOxy (第18题)第15题第17题(3) x(x-1)=3-3x ; (4)x 222-x+1=020.(本题8分)如图,在□ABCD 中,E 、F 为对角线BD 上的两点.(1)若AE ⊥BD ,CF ⊥BD ,证明BE =DF .(2)若AE =CF ,能否说明BE =DF ?若能,请说明理由;若不能,请画出反例.21.(本题8分)如图,张大叔从市场上买回一块矩形铁皮,他将此矩形铁皮的四个角各剪去一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后,剩下的部分刚好能围成一个容积为15米3的无盖长方体箱子,且此长方体箱子的底面长比宽多2米,现已知购买这种铁皮每平方米需20元钱,问张大叔购回这张矩形铁皮共花了多少元钱?22.(本题8分)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E 是AD 的中点,过A 点作BC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F ,且AF=BD ,连接BF . (1)求证:BD=CD .(2)如果AB=AC ,试判断四边形AFBD 的形状,并证明你的结论.23.(本题12分)如图,已知()n A ,4-,()4,2-B 是一次函数b kx y +=1的图象和 反比例函数xmy =2的图象的两个交点. (1) 求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2) 求△AOB 的面积.(3) 当自变量x 满足什么条件时,y 1>y 2 .(直接写出答案)(4)将反比例函数xmy =2的图象向右平移n (n >0)个单位,得到的新图象经过点(3,-4),求对应的函数关系式y 3.(直接写出答案)ABCDE F(图1)ABCD(备用图)1米1米AFB C D E24.(本题6分)矩形纸片ABCD 中,AB=5,AD=4.(1)如图1,四边形MNEF 是在矩形纸片ABCD 中裁剪..出的一个正方形.你能否在该矩形中裁剪出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最大面积是 ;(不必说明理由) (2)请用矩形纸片ABCD 剪拼..成一个面积最大的正方形.要求:在图2的矩形ABCD 中画出裁剪线,并在网格中画出用裁剪出的纸片拼成的正方形示意图(使正方形的顶点都在网格的格点上).25.(本题12分)如图,ABCD 是一张矩形纸片,AD=BC=1,AB=CD=5.在矩形ABCD 的边AB 上取一点M ,在CD 上取一点N ,将纸片沿MN 折叠,使MB 与DN 交于点K ,得到△MNK .(1)若∠1=70°,求∠MKN 的度数.(2)△MNK 的面积能否小于12?若能,求出此时∠1的度数;若不能,试说明理由.(3)如何折叠能够使△MNK 的面积最大?请你利用备用图探究可能出现的情况.......,求出最大值.26.(本题12分)阅读理解:配方法是中学数学的重要方法,用配方法可求最大(小)值。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二数学附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试卷初二数学班级______分层班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注意:时间100分钟,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1. 一元二次方程2410x x +-=的二次项系数、一次项系数、常数项分别是( ). A .4,0,1B .4,1,1C .4,1,-1D .4,1,02. 由下列线段a ,b ,c 不能..组成直角三角形的是( ). A .a =1,b =2,c =3 B .a =1, b =2, c =5 C .a =3,b =4,c =5 D .a =2,b=c =33. 如图,点A 是直线l 外一点,在l 上取两点B 、C ,分别以A 、C 为圆心,BC 、AB 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D ,分别连结AB 、AD 、CD ,则四边形ABCD 一定是( ). A .平行四边形 B .矩形C .菱形D .正方形4. 下列各式是完全平方式的是( ). A. 224x x ++B. 269x x -+C. 244x x --D. 232x x -+5. 正方形具有而矩形不一定具有的性质是( ). A .四个角都是直角 B .对角线互相平分 C .对角线相等 D .对角线互相垂直6. 如图,数轴上点M 所表示的数为m ,则m 的值是( ).AB .CD7. 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 AC 、BD 交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原点,点A 的坐标为(-2,3),则点C 的坐标为( ).A. (3,-2)B. (2,-3)C. (-3,2)D. (-2,-3)8. 某果园2012年水果产量为100吨,2014年水果产量为144吨,求该果园水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设该果园水果产量的年平均增长率为x ,则由题意可列方程为( ). A. 100)1(1442=-x B. 144)1(1002=-xC. 100)1(1442=+x D. 144)1(1002=+x9. 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两条对角线相交于点O ,E 是AB边的中点,第16题图图中与△ADE 面积相等的三角形(不包括...△.ADE ...)的个数为( ). A . 3 B . 4 C . 5 D . 610. 如图,在长方形ABCD 中,AC 是对角线,将长方形ABCD 绕点B 顺时针旋转90°到长方形GBEF 位置,H 是EG 的中点,若AB =6,BC =8, 则线段CH 的长为( ).A .52B .41C .102D .21 二、填空题(本题共24分,每小题3分)11. 已知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280x ax ++=的一个根,则a 的值为 .12. 如图,A 、B 两点被池塘隔开,在AB 外选一点C ,连接AC 和BC ,并分别找出它们的中点M 和N .如果测得MN =15m ,则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 m .13. 如图,在□ABCD 中,CE ⊥AB 于E ,如果∠A =125°,那么∠BCE = °.14. 若把代数式223x x --化为2()x m k -+的形式,其中m 、k 为常数,则m +k = .15.如图,在□ABCD 中,E 为AB 中点,AC BC ⊥,若CE =3,则CD = .16. 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4,AD =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折痕为DG ,则AG 的长为 .17. 如图,菱形ABCD 的周长为40,∠ABC =60°,E 是AB 的中点,点P 是BD 上的一个动点, 则P A+PE 的最小值为___________.班级______分层班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第17题图第12题图第13题图第15题图8. 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A 、B 两点的坐标分别为 (1,5)、(3,3), M 、N 分别是x 轴、y 轴上的点. 如果以点A 、B 、M 、N 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则M .的坐标...为 .三、解答题(本题共26分,第19题每小题5分,第20、21题每小题5分,第22题每小题6分) 19. 解方程:(1) x 2(3)25-=; (2) 2610x x -+=.解: 解:20. 如图,在□ABCD 中,已知AD =16cm ,AB =12cm ,DE 平分∠ADC 交BC 边于点E , 求BE 的长度. 解:21. 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1cm ,面积是90cm 2,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 解:22.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20x m x m +++=.B(1)求证:无论m 为何值,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x 为此方程的一个根,且满足06x <<,求整数m 的值. (1)证明:(2)解:四、解答题(本题共20分,第23题6分,第24、25题每小题7分)23.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 ,延长AB 至点E ,使BE =AB ,连结CE .(1) 求证:BD =EC ; (2) 若∠E =57°,求∠BAO 的大小.(1)证明:(2)解:班级______分层班___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24.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51(21)0422a x a x a +++++=有实根. (1)求a 的值;(2)若关于x 的方程23210kx x k a ----=的所有根均为整数,求整数k 的值. 解:(1) (2)25. 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ABCD中,E是AD上一点,AE=AB,∠EAB=60°,过点E作直线EF,在EF上取一点G,使得∠EGB=∠EAB,连接AG.求证:EG =AG+BG.小明同学的思路是:作∠GAH=∠EAB交GE于点H,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解决问题.参考小明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完成上面问题中的证明;(2)如果将原问题中的“∠EAB=60°”改为“∠EAB=90°”,原问题中的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请探究线段EG、AG、BG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1)证明:(2)解:线段EG、AG、BG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分层班________姓名_____学号____图1图2五、解答题(本题共20分,第26、27题每小题6分,第28题8分)26.已知a 是方程2520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2109a a +-的值为___________;代数式32635a a a ++-的值为___________.27.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m ,BD =n ,且AC 丄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 1B 1C 1D 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2B 2C 2D 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 ①四边形A 2B 2C 2D 2是 形; ②四边形A 3B 3C 3D 3是 形; ③四边形A 5B 5C 5D 5的周长是 ; ④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的面积是 .28.若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条对角线叫这个四边形的和谐线,这个四边形叫做和谐四边形.如菱形就是和谐四边形.(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BAD =120°,∠C =75°,BD 平分∠ABC .求证:BD 是四边形ABCD 的和谐线;(2)图2和图3中有三点A 、B 、C ,且AB =AC , 请分别在图2和图3方框内...作一个点D ,使得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都是和谐线,并画出相应的和谐四边形(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3)四边形ABCD 中,AB =AD =BC ,∠BAD =90°,AC 是四边形ABCD 的和谐线,求∠BCD 的度数. (1)证明:B图1(2)在方框内用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3)解:图3图2初二数学 答案及评分参考标准班级_____ 姓名_____ 学号_____ 成绩_____一、选择题(本题共30分每小题3分,)三、解答题(本题共26分,第19题每小题5分,第20、21题每小题5分,第22题每小题6分) 19. 解方程(1)x 2(3)25-=解: 35x -=± ----------------------------3分 ∴ 1282x x ==-, ------------------------5分(2) 2610x x -+=解: 261x x -=- -----------------------1分 2698x x -+= -----------------------2分2(3)8x -= --------------------3分3x -=± --------------4分∴13x =+23x =- --------------5分 另解:1a =,6b =-,1c =,--------------------------1分()224641132b ac -=--⨯⨯= -----------------2分x 3=± ------------------- 4分∴ 13x =+23x =- --------------5分20. 如图,在□ABCD 中,已知AD =16cm ,AB =12cm , DE 平分∠ADC 交BC 边于点E ,求BE 的长度.解: ∵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AD ∥BC ,AB =CD =12cm ,AD =BC =16cm , ---------2分 ∵AD ∥BC ∴∠ADE =∠DEC ,∵DE 平分∠ADC ,∴∠ADE =∠E DC , ∴∠DEC =∠EDC ,∴CE=CD =12cm , ----------4分 ∴BE=BC-CE =4cm. ----------5分21. 一个矩形的长比宽多1cm ,面积是90cm 2,矩形的长和宽各是多少?解:设矩形长为x cm ,则宽为(1x -)cm ,--------------1分 依题意得 (x 1)90x -=--------------3分解得1210,9x x ==-(不合题意,舍去)--------------4分 答:矩形的长和宽各是10cm 、9cm .--------------5分 22.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1)20x m x m +++=. (1)求证:无论m 为何值,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若x 为此方程的一个根,且满足06x <<,求整数m 的值. (1)证明: 2(21)412m m ∆=+-⨯⨯ 2441m m =-+ 2(21)m =-.∵2(21)m -≥0,即∆≥0,--------------1分∴无论m 为何值,此方程总有两个实数根.-----------2分(2)解:因式分解,得 (2)(1)0x m x ++=.于是得 20x m +=或10x +=.解得 12x m =-,21x =-. --------------4分∵10-<,而06x <<,∴2x m =-,即 026m <-<.∴30m -<<. ……………………………… 5分 ∵m 为整数,∴1m =-或2-. ……………………………… 6分B第19题B四、解答题(本题共20分,第23题6分,第24、25题每小题,7分) 23. 如图,已知菱形ABCD 的对角线相交于点O,延长AB 至点E,使BE=AB,连结CE. (1)求证:BD=EC;(2)若∠E =50°,求∠BAO 的大小. (1)证明:∵菱形ABCD ,∴AB=CD ,AB ∥CD ,……………………………1分 又∵BE=AB , ∴BE=CD ,BE ∥CD ,∴四边形BECD 是平行四边形,…………………………2分 ∴BD=EC …………………………3分 (2)解:∵平行四边形BECD ,∴BD ∥CE ,∴∠ABO=∠E=57°,…………………………4分 又∵菱形ABCD , ∴AC 丄BD ,∴∠BAO=90°…………………………5分 ∴∠BAO +∠ABO=90°∴∠BAO =90°-∠ABO=33°.………………………………6分24. 已知: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51(21)0422a x a x a +++++=有实根. (1)求a 的值;(2)若关于x 的方程23210kx x k a ----=的所有根均为整数,求整数k 的值. 解:(1) ∵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2251(21)0422a x a x a +++++=有实数根. 22222514(21)4()42221(1)0a b ac a a a a a ∴-=+-++=-+-=--≥……………………1分 1a ∴=……………………………2分(2)由1a =得2330kx x k ---=当k=0时,所给方程为-3x-3=0,有整数根x= -1.……………………………3分 当k ≠0时,所给方程为二次方程,有(1)(3)0x kx k +--= 12331,1k x x k k+∴=-==+……………………………5分 1,3k x k ∴=±±、为整数……………………………6分综上0,1,3k =±±.……………………………7分 25. 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在□ABCD 中,E 是AD 上一点,AE =AB ,∠EAB =60°,过点E 作直线EF ,在EF 上取一点G ,使得∠EGB =∠EAB ,连接AG . 求证:EG =AG +BG .小明同学的思路是:作∠GAH =∠EAB 交GE 于点H ,构造全等三角形,经过推理使问题得到解决.参考小明同学的思路,探究并解决下列问题:(1)完成上面问题中的证明; (2)如果将原问题中的“∠EAB =60°”改为“∠EAB =90°”,原问题中的其它条件不变(如图2),请探究线段EG 、AG 、BG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图1 图2(1)证明:如图1,作∠GAH=∠EAB 交GE 于点H , 则∠GAB=∠HAE .……………………1分 ∵∠EAB=∠EGB ,∠AOE=∠BOF , ∴∠ABG=∠AEH . 在△ABG 和△AEH 中OGAB HAE AB AEABG AEH⎧∠∠⎪⎨⎪∠∠⎩===∴△ABG ≌△AEH .……………………2分∴BG=EH ,AG=AH . ∵∠GAH=∠EAB=60°, ∴△AGH 是等边三角形. ∴AG=HG .∴EG=AG+BG ;……………………3分(2)线段EG 、AG 、BG 之间的数量关系是EG+BG =AG .……………………4分 证明:如图2,作∠GAH=∠EAB 交GE 的延长线于点H ,则∠GAB=∠HAE . ∵∠EGB=∠EAB=90°,∴∠ABG+∠AEG=∠AEG+∠AEH=180°. ∴∠ABG=∠AEH .……………………5分在△ABG 和△AEH 中,∴△ABG ≌△AEH .……………………6分 ∴BG=EH ,AG=AH . ∵∠GAH=∠EAB=90°,∴△AGH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AG=HG ,∴EG+BG =AG .……………………7分五、解答题(本题共20分,第26、27题每小题6分,第28题8分)26.已知a 是方程2520x x +-=的一个根,则代数式22109a a +-的值为__-5____;代数式32635a a a ++-的值为___-3____. ……………………每空3分27.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m ,BD =n ,且AC 丄BD ,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 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1B 1C 1D 1,再顺次连接四边形A 1B 1C 1D 1各边中点,得到四边形A 2B 2C 2D 2…,如此进行下去,得到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 ①四边形A 2B 2C 2D 2是 菱形;………1分 ②四边形A 3B 3C 3D 3是 矩形 ;………2分ABD1A1C1D 2A2C2D2B③四边形A 5B 5C 5D 5的周长是 4m n+ ;………4分 ④四边形A n B n C n D n 的面积是 12n mn+ .……6分28.若一个四边形的一条对角线把四边形分成两个等腰三角形,我们把这条对角线叫这个四边形的和谐线,这个四边形叫做和谐四边形.如菱形就是和谐四边形.(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BAD =120°,∠C =75°,BD 平分∠ABC .求证:BD 是四边形ABCD 的和谐线;(2)图2和图3中有三点A 、B 、C ,且AB =AC , 请分别在图2和图3方框内...作一个点D ,使得以A 、B 、C 、D 为顶点的四边形的两条对角线都是和谐线,并画出相应的和谐四边形(要求尺规作图,.......保留作图痕迹,不写作法...........); (3)四边形ABCD 中,AB =AD =BC ,∠BAD =90°,AC 是四边形ABCD 的和谐线,求∠BCD 的度数. (1)证:(1)∵AD ∥BC , ∴∠ABC+∠BAD=180°,∠ADB=∠DBC . ∵∠BAD=120°, ∴∠ABC=60°. ∵BD 平分∠ABC , ∴∠ABD=∠DBC=30°, ∴∠ABD=∠ADB , ∴△ADB 是等腰三角形.…………………1分 在△BCD 中,∠C=75°,∠DBC=30°, ∴∠BDC=∠C=75°, ∴△BCD 为等腰三角形,∴BD 是四边形ABCD 的和谐线;……………………2分 (2)由题意作图为:图2,图3 ……………………4分(在方框内用.....尺规作图,..... 保留作图痕迹,....... 不写作法....)解(3)∵AC 是四边形ABCD 的和谐线,图1图3图2∴△ACD 是等腰三角形. ∵AB=AD=BC ,如图4,当AD=AC 时, ∴AB=AC=BC ,∠ACD=∠ADC ∴△ABC 是正三角形, ∴∠BAC=∠BCA=60°. ∵∠BAD=90°, ∴∠CAD=30°, ∴∠ACD=∠ADC=75°, ∴∠BCD=60°+75°=135°.……………………5分 如图5,当AD=CD 时, ∴AB=AD=BC=CD . ∵∠BAD=90°,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BCD=90°……………………6分 如图6,当AC=CD 时 法(一):过点C 作CE ⊥AD 于E ,过点B 作BF ⊥CE 于F , ∵AC=CD .CE ⊥AD , ∴AE=AD ,∠ACE=∠DCE . ∵∠BAD=∠AEF=∠BFE=90°, ∴四边形ABFE 是矩形. ∴BF=AE . ∵AB=AD=BC , ∴BF=BC , ∴∠BCF=30°. ∵AB=BC , ∴∠ACB=∠BAC . ∵AB ∥CE , ∴∠BAC=∠ACE , ∴∠ACB=∠ACE=∠BCF=15°,∴∠BCD=15°×3=45°.……………………8分 法(二): 作DM ⊥AD ,作BM ⊥AB ,则四边形ABMD 是正方形 ∴BC=B M ∵AC=CD ∴∠CA D=∠CDA ∴∠BAC=∠C DM在△AB C和△DMC中AB BAC CDM AC ⎧⎪∠∠⎨⎪⎩=DM ==CD∴△ABC ≌△D MC.B∴BC=CM,∠BCA=∠MCD∴△BCM为等边三角形∴∠CMD=150o∵MC=MD∴∠MCD=∠MDC=15o∴∠BCD=∠BCM-∠MCD=60°-15=45o……………………8分。
八年级(下册)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苏科版)
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此选项的代号填入答题纸上.)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市场上牛奶的质量情况B.调查全国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C.调查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D.调查航天飞机零部件是否合格2.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正三角形 B.正方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连接矩形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三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4.要使式子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0 B.x≥﹣2 C.x≥2 D.x≤25.关于频率与概率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明天下雨的概率是90%”表示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②“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表示每抛两次就有一次正面朝上;③“某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表示买10张该种彩票不可能中奖;④“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表示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抛出正面朝上”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附近,正确的说法是()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C.=D.=7.分式﹣可变形为()A.﹣B. C.﹣D.8.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cm,△OAB的周长是18cm,则EF的长为()A.6 B.4 C.3 D.29.一个四边形,对于下列条件:①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②一组对边平行,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③一组对边相等,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④两组对角的平分线分别平行,不能判定为平行四边形的是()A.①B.②C.③D.④10.一副三角板按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将△DEF绕点A(F)逆时针旋转60°后(图2),测得CG=8cm,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16+16cm2B.16+cm2 C.16+cm2 D.48cm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4分,答案填入答题纸上)11.已知分式无意义,则x_________;当x_________时,分式的值为零.12.□ABCD中,∠A+∠C=100゜,则∠B=_________.13.若分式的值是负数,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14.一组数据分成了五组,其中第三组的频数是10,频率为0.05,则这组数据共有_________个数.15.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12和16,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_________,面积为_________.16.如图,在△ABC中,∠CAB=70°,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50°到△AB′C′的位置,则∠CAB′=_________度.17.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四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为矩形,则四边形ABCD满足的条件为_________.18.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CE的中点,若△BDF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则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_________平方厘米.19.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2,EC=1(如图所示)把线段AE绕点A 旋转,使点E落在直线BC上的点F处,则F、C两点的距离为_________.2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8cm,AD=12cm,点P在AD边上以每秒1cm 的速度从点A向点D运动,点Q在BC边上,以每秒4cm的速度从点C出发,在CB间往返运动,两个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D时停止(同时点Q也停止),在运动以后,以P、D、Q、B四点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次数有_________次.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6分.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21.计算或化简(1)(2)计算:﹣.22.先化简:÷(﹣),再从﹣2<x<3的范围内选取一个你喜欢的x 值代入求值.23.已知3x+2y=0,求(1+)(1﹣)的值.24.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某市记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家长对这种现象的态度(A:无所谓;B:反对;C:赞成),并将调査结果绘制成图①和图②的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①中,C部分所占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_________°;选择图①进行统计的优点是_________;(2)将图②补充完整;(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估计该市50000名中学生家长中有多少名家长持赞成态度?25.如图,A、B、C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且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3,3)、(6,4)、(4,6).(1)请直接写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的坐标;(2)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6.如图,将□ABCD的边DC延长到点E,使CE=DC,连接AE,交BC于点F.(1)求证:△ABF≌△ECF;(2)若∠AFC=2∠D,连接AC、BE,求证:四边形ABEC是矩形.2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AD=16cm,AB=12cm,BC=21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的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A出发,在线段AD上以每秒1cm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P,Q分别从点B,A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D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DC是平行四边形.(2)当t为何值时,以C,D,Q,P为顶点的梯形面积等于60cm2?(3)是否存在点P,使△PQD是等腰三角形(不考虑QD=PD)?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八年级(下)期中数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此选项的代号填入答题纸上.)1.下列调查中,适宜采用普查方式的是()A.调查市场上牛奶的质量情况B.调查全国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C.调查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D.调查航天飞机零部件是否合格【考点】全面调查与抽样调查.【分析】根据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判断即可.【解答】解:调查市场上牛奶的质量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方式,A错误;调查全国中小学生的视力情况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方式,B错误;调查某品牌灯泡的使用寿命适宜采用抽样调查方式,C错误;调查航天飞机零部件是否合格适宜采用普查方式,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的区别,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2.正三角形、正方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平行四边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正三角形 B.正方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平行四边形【考点】中心对称图形;轴对称图形.【分析】根据正多边形的性质和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的定义解答.【解答】解:正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是轴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是中心对称图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正方形,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轴对称图形与中心对称图形.关键要记住偶数边的正多边形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奇数边的正多边形只是轴对称图形.3.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A.连接矩形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菱形B.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三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考点】命题与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中位线性质、矩形的性质和菱形的判定方法对A进行判断;根据菱形的判定方法对B进行判断;根据矩形的判定方法对C、D进行判断.【解答】解:A、连接矩形各边中点的四边形是菱形,所以A正确;B、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所以B错误;C、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所以C错误;D、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是矩形,所以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判断一件事情的语句,叫做命题.许多命题都是由题设和结论两部分组成,题设是已知事项,结论是由已知事项推出的事项,一个命题可以写成“如果…那么…”形式.有些命题的正确性是用推理证实的,这样的真命题叫做定理.4.要使式子有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A.x>0 B.x≥﹣2 C.x≥2 D.x≤2【考点】二次根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根据被开方数大于等于0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根据题意得,2﹣x≥0,解得x≤2.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二次根式的被开方数是非负数.5.关于频率与概率有下列几种说法:①“明天下雨的概率是90%”表示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②“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表示每抛两次就有一次正面朝上;③“某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表示买10张该种彩票不可能中奖;④“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表示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抛出正面朝上”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附近,正确的说法是()A.①④B.②③C.②④D.①③【考点】概率的意义.【分析】分别利用概率的意义分析得出答案.【解答】解:①“明天下雨的概率是90%”表示明天下雨的可能性很大;正确;②“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表示每抛两次就有一次正面朝上;错误;③“某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表示买10张该种彩票不可能中奖;错误;④“抛一枚硬币正面朝上的概率为”表示随着抛掷次数的增加,“抛出正面朝上”这一事件发生的频率稳定在附近,正确.故选:A.【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概率的意义,正确理解概率的意义是解题关键.6.下列运算正确的是()A.=B.=C.=D.=【考点】约分.【分析】根据分式的约分,先把分子与分母因式分解,再约分,进行选择即可.【解答】解:A、=,故A选项错误;B、==,故B选项错误;C、==﹣,故C选项错误;D、==,个D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式的约分,是中考常见题型,因式分解是解题的关键.7.分式﹣可变形为()A.﹣B. C.﹣D.【考点】分式的基本性质.【分析】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把分式和分式的分母同时乘以﹣1得,(﹣1)×(﹣)=.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分式的基本性质,熟知分子、分母、分式本身同时改变两处的符号,分式的值不变是解答此题的关键.8.如图,□ABCD的对角线AC,BD相交于点O,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若AC+BD=24cm,△OAB的周长是18cm,则EF的长为()A.6 B.4 C.3 D.2【考点】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AC+BD=24厘米,可得出出OA+OB=12cm,继而求出AB,判断EF是△OAB 的中位线即可得出EF的长度.【解答】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OA=OC,OB=OD,又∵AC+BD=24厘米,∴OA+OB=12cm,∵△OAB的周长是18厘米,∴AB=6cm,∵点E,F分别是线段AO,BO的中点,∴EF是△OAB的中位线,∴EF=AB=3cm.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解答本题需要用到: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三角形中位线的判定定理及性质.9.一个四边形,对于下列条件:①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②一组对边平行,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③一组对边相等,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④两组对角的平分线分别平行,不能判定为平行四边形的是()A.①B.②C.③D.④【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分析】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可推出两组对角分别相等,可判定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平行,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可利用全等得出这组对边也相等,可判定为平行四边形一组对边相等,一条对角线被另一条对角线平分,所在的三角形不能得出一定全等,所以能判定为平行四边形.【解答】解: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能满足是平行四边形条件的有:①,②、④,而③无法判定.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共有五种,应用时要认真领会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要根据条件合理、灵活地选择方法.10.一副三角板按图1所示的位置摆放,将△DEF绕点A(F)逆时针旋转60°后(图2),测得CG=8cm,则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为()A.16+16cm2B.16+cm2 C.16+cm2 D.48cm2【考点】解直角三角形.【分析】过G点作GH⊥AC于H,则∠GAC=60°,∠GCA=45°,GC=8cm,先在Rt△GCH 中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得到GH与CH的值,然后在Rt△AGH中根据含30°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求得AH,最后利用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进行计算即可.【解答】解:过G点作GH⊥AC于H,如图,∠GAC=60°,∠GCA=45°,GC=8cm,在Rt△GCH中,GH=CH=GC=4cm,在Rt△AGH中,AH=GH=cm,∴AC=AH+CH=+4(cm).∴两个三角形重叠(阴影)部分的面积=AC•GH=×(+4)×4=16+cm2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解直角三角形:求直角三角形中未知的边和角的过程叫解直角三角形.也考查了含30°的直角三角形和等腰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以及旋转的性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2分,共24分,答案填入答题纸上)11.已知分式无意义,则x=﹣1;当x=2时,分式的值为零.【考点】分式的值为零的条件;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分析】直接利用分式无意义则其分母为0,再利用分式的值为0,则其分子为零,进而求出答案.【解答】解:分式无意义,则x=﹣1;当x=2时,分式的值为零故答案为:=﹣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分式的值为0以及分式分式有无意义,正确把握相关定义是解题关键.12.□ABCD中,∠A+∠C=100゜,则∠B=130°.【考点】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可得∠A=∠C,又有∠A+∠C=100°,可求∠A=∠C=50°.又因为平行四边形的邻角互补,所以,∠B+∠A=180°,可求∠B.【解答】解:∵四边形ABCD为平行四边形,∴∠A=∠C,又∠A+∠C=100°,∴∠A=∠C=50°,又∵AD∥BC,∴∠B=180°﹣∠A=180°﹣50°=130°.故答案为:130°.【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此题比较简单,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若分式的值是负数,则x的取值范围是x>.【考点】分式的值.【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分式的分母的最小值为1,值为负数,即为分子为负数,列出关于x的不等式,求出不等式的解集即可得到x的范围.【解答】解:∵<0,x2+1≥1>0,∴2﹣3x<0,解得:x>.故答案为:x>【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值,涉及的知识有:非负数的性质,以及解一元一次不等式,列出关于x的方程是解本题的关键.14.一组数据分成了五组,其中第三组的频数是10,频率为0.05,则这组数据共有200个数.【考点】频数与频率.【分析】根据频数=频率×数据总和求解即可.【解答】解:数据总和==200.故答案为;200.【点评】本题考查了频数和频率的知识,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频数=频率×数据总和.15.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12和16,则这个菱形的周长为40,面积为96.【考点】菱形的性质.【分析】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12,BD=16,利用菱形的性质先求出AB,根据菱形的面积公式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AC=12,BD=16,∴AC⊥BD,AO=AC=6,BO=BD=8,∴AB===10,∴菱形的周长为40,菱形的面积为×12×16=96.故答案分别为40,96.【点评】本题考查菱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记住菱形的面积公式,记住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属于中考常考题型.16.如图,在△ABC中,∠CAB=70°,在同一平面内,将△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50°到△AB′C′的位置,则∠CAB′=20度.【考点】旋转的性质.【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找到对应点、对应角进行解答.【解答】解:∵△ABC绕点A逆时针旋转85°得到△AB′C′,∴∠BAB′=50°,又∵∠BAC=70°,∴∠CAB′=∠BAC﹣∠BAB′=20°.故答案是:20.【点评】本题考查旋转的性质:旋转变化前后,对应线段、对应角分别相等,图形的大小、形状都不改变.要注意旋转的三要素:①定点﹣﹣旋转中心;②旋转方向;③旋转角度.17.若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四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为矩形,则四边形ABCD满足的条件为对角线垂直.【考点】中点四边形;矩形的性质.【分析】这个四边形ABCD的对角线AC和BD的关系是互相垂直.理由为: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图形,如图所示,由四边形EFGH为矩形,根据矩形的四个角为直角得到∠FEH=90°,又EF为三角形ABD的中位线,根据中位线定理得到EF与DB平行,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EMO=90°,同理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得到EH与AC平行,再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得到∠AOD=90°,根据垂直定义得到AC与BD垂直.【解答】解:顺次连接四边形ABCD四边中点形成的四边形为矩形,则四边形ABCD满足的条件为对角线垂直,理由:∵四边形EFGH是矩形,∴∠FEH=90°,又∵点E、F、分别是AD、AB、各边的中点,∴EF是三角形ABD的中位线,∴EF∥BD,∴∠FEH=∠OMH=90°,又∵点E、H分别是AD、CD各边的中点,∴EH是三角形ACD的中位线,∴EH∥AC,∴∠OMH=∠COB=90°,则AC⊥BD,故四边形ABCD满足的条件为对角线垂直.故答案为:对角线垂直.【点评】此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中位线定理以及平行线的性质.这类题的一般解法是:借助图形,充分抓住已知条件,找准问题的突破口,由浅入深多角度,多侧面探寻,联想符合题设的有关知识,合理组合发现的新结论,围绕所探结论环环相加,步步逼近,所探结论便会被“逼出来”.18.如图,在长方形ABCD中,E是AD的中点,F是CE的中点,若△BDF的面积为6平方厘米,则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考点】矩形的性质;三角形的面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计算题.【分析】延长DF交BC于G,证出△DEF≌△GCF,根据全等得出DE=CG=BG,DF=GF,=4S△BDG,代入求出即可.即可求出S△BDG=2S△BDF,S长方形ABCD【解答】解:延长DF交BC于G,∵E是AD的中点,F是CE的中点,∴EF=FC,AE=DE,∵四边形ABCD是长方形,∴BC=AD=2DE,AD∥BC,∴∠DEF=∠FCG,在△DEF和△GCF中∴△DEF≌△GCF(ASA),∴DE=CG=BG,DF=GF,∴S△BDG=2S△BDF=12平方厘米,=4S△BDG=48平方厘米,∴S长方形ABCD∴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48平方厘米.故答案为:48.【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矩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点,根据求出△DEF≌△GCF是解此题的关键.19.已知正方形ABCD中,点E在边DC上,DE=2,EC=1(如图所示)把线段AE绕点A 旋转,使点E落在直线BC上的点F处,则F、C两点的距离为1或5.【考点】旋转的性质;正方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题目里只说“旋转”,并没有说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而且说的是“直线BC上的点”,所以有两种情况,即一个是逆时针旋转,一个顺时针旋转,根据旋转的性质可知.【解答】解:旋转得到F1点,∵AE=AF1,AD=AB,∠D=∠ABC=90°,∴△ADE≌△ABF1,∴F1C=1;旋转得到F2点,同理可得△ABF2≌△ADE,∴F2B=DE=2,F2C=F2B+BC=5.【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旋转的性质.20.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中,AB=8cm,AD=12cm,点P在AD边上以每秒1cm 的速度从点A向点D运动,点Q在BC边上,以每秒4cm的速度从点C出发,在CB间往返运动,两个点同时出发,当点P到达点D时停止(同时点Q也停止),在运动以后,以P、D、Q、B四点组成平行四边形的次数有3次.【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动点型.【分析】首先设经过t秒,根据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可得当DP=BQ时,以点P、D、Q、B为顶点组成平行四边形,然后分情况讨论,再列出方程,求出方程的解即可.【解答】解:设经过t秒,以点P、D、Q、B为顶点组成平行四边形,∵以点P、D、Q、B为顶点组成平行四边形,∴DP=BQ,分为以下情况:①点Q的运动路线是C﹣B,方程为12﹣4t=12﹣t,此时方程t=0,此时不符合题意;②点Q的运动路线是C﹣B﹣C,方程为4t﹣12=12﹣t,解得:t=4.8;③点Q的运动路线是C﹣B﹣C﹣B,方程为12﹣(4t﹣24)=12﹣t,解得:t=8;④点Q的运动路线是C﹣B﹣C﹣B﹣C,方程为4t﹣36=12﹣t,解得:t=9.6;⑤点Q的运动路线是C﹣B﹣C﹣B﹣C﹣B,方程为12﹣(4t﹣48)=12﹣t,解得:t=16,此时P点走的路程为16>AD,此时不符合题意.∴共3次.故答案为:3.【点评】此题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注意能求出符合条件的所有情况是解此题的关键,注意掌握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46分.解答需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演算步骤)21.计算或化简(1)(2)计算:﹣.【考点】分式的混合运算.【专题】计算题;分式.【分析】(1)原式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加法法则计算,约分即可得到结果;(2)原式第一项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后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原式=+===;(2)原式=•﹣=﹣=.【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混合运算,以及分式的加减,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2.先化简:÷(﹣),再从﹣2<x<3的范围内选取一个你喜欢的x 值代入求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式.【分析】原式括号中两项通分并利用同分母分式的减法法则计算,同时利用除法法则变形,约分得到最简结果,确定出x的值,代入计算即可求出值.【解答】解:原式=÷=•=,当x=2时,原式=4(x≠﹣1,0,1).【点评】此题考查了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23.已知3x+2y=0,求(1+)(1﹣)的值.【考点】分式的化简求值.【专题】计算题.【分析】先括号内通分化简,再计算乘法,由条件得出3x=﹣2y,设x=﹣2k,y=3k代入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原式=•=由3x+2y=0得出3x=﹣2y,设x=﹣2k,y=3k则原式==13.【点评】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熟练掌握分式的混合运算法则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学会设参数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4.中学生骑电动车上学的现象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某市记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家长对这种现象的态度(A:无所谓;B:反对;C:赞成),并将调査结果绘制成图①和图②的统计图(不完整).请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在图①中,C部分所占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54°;选择图①进行统计的优点是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2)将图②补充完整;(3)根据抽样调查结果,请你估计该市50000名中学生家长中有多少名家长持赞成态度?【考点】条形统计图;用样本估计总体;扇形统计图.【专题】计算题.【分析】(1)由家长反对的人数除以所占的百分比求出调查的总人数,求出家长赞成占得百分比,乘以360即可求出C部分占得度数;选择图①进行统计的优点是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2)求出家长无所谓的人数,补全统计图即可;(3)由样本中家长赞成的百分比乘以50000即可得到结果.【解答】解:(1)由题意得:C部分所占扇形的圆心角度数为36÷(144÷60%)×360°=54°;选择图①进行统计的优点是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2)家长无所谓的人数为144÷60%﹣144﹣36=60(人),补全统计图如下:(3)根据题意得:50000×=7500(人),则该市50000名中学生家长中约有7500名家长持赞成态度.故答案为:(1)54;扇形统计图能够清晰的反映出各部分占总数的百分比【点评】此题考查了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以及用样本估计总体,弄清题意是解本题的关键.25.如图,A、B、C为一个平行四边形的三个顶点,且A、B、C三点的坐标分别为(3,3)、(6,4)、(4,6).(1)请直接写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第四个顶点的坐标;(2)求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考点】坐标与图形性质;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分析】(1)本题应从BC为对角线、AC为对角线、AB为对角线三种情况入手讨论,即可得出第四个点的坐标.(2)解本题时应将三角形进行分化,化为几个直角三角形的和,解出面积和,乘以2即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解答】解:(1)BC为对角线时,第四个点坐标为(7,7);AB为对角线时,第四个点为(5,1);当AC为对角线时,第四个点坐标为(1,5).(2)图中△ABC面积=3×3﹣(1×3+1×3+2×2)=4,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2×△ABC 面积=8.【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难易程度适中.26.如图,将□ABCD的边DC延长到点E,使CE=DC,连接AE,交BC于点F.(1)求证:△ABF≌△ECF;(2)若∠AFC=2∠D,连接AC、BE,求证:四边形ABEC是矩形.【考点】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矩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1)先由已知平行四边形ABCD得出AB∥DC,AB=DC,⇒∠ABF=∠ECF,从而证得△ABF≌△ECF;(2)由(1)得的结论先证得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通过角的关系得出FA=FE=FB=FC,AE=BC,得证.【解答】证明:(1)∵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DC,AB=DC,∴∠ABF=∠ECF,∵EC=DC,∴AB=EC,在△ABF和△ECF中,∵∠ABF=∠ECF,∠AFB=∠EFC,AB=EC,∴△ABF≌△ECF(AAS).(2)∵AB=EC,AB∥EC,∴四边形ABEC是平行四边形,∴FA=FE,FB=FC,∵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又∵∠AFC=2∠D,∴∠AFC=2∠ABC,∵∠AFC=∠ABC+∠BAF,∴∠ABC=∠BAF,∴FA=FB,∴FA=FE=FB=FC,∴AE=BC,∴四边形ABEC是矩形.【点评】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平行四边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及矩形的判定,关键是先由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三角形全等,然后推出平行四边形通过角的关系证矩形.27.如图,在梯形ABCD中,AD∥BC,∠B=90°,AD=16cm,AB=12cm,BC=21cm,动点P从点B出发,沿射线BC的方向以每秒2cm的速度运动,动点Q从点A出发,在线段AD上以每秒1cm的速度向点D运动,点P,Q分别从点B,A同时出发,当点Q运动到点D时,点P随之停止运动,设运动的时间为t(秒).(1)当t为何值时,四边形PQDC是平行四边形.(2)当t为何值时,以C,D,Q,P为顶点的梯形面积等于60cm2?(3)是否存在点P,使△PQD是等腰三角形(不考虑QD=PD)?若存在,请求出所有满足要求的t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苏科版2014-2015(2)八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及答案
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检测八年级数学模拟试题五(考试范围:分式、反比例函数、中心对称图形—平行四边形,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答案1.A、B、C、D、2.使代数式12-xx有意义的x的取值范围是()A.21>x B.21≠x C.x≥0且21≠x D.21≥x3.反比例函数2yx=的图象位于().A.第一、二象限B.第一、三象限C.第二、三象限D.第二、四象限4.如图1,将某四边形纸片ABCD的AB向BC方向折过去(其中AB<BC),使得A点落在BC 上,展开后出现折线BD,如图2.将B点折向D,使得B、D两点重迭,如图3,展开后出现折线CE,如图4.根据图4,判断下列关系何者正确?()A、AD∥BCB、AB∥CDC、∠ADB=∠BDCD、∠ADB>∠BDC5.若反比例函数kyx=的图象经过点(-1,2),则这个函数的图象一定经过点( ) A.(-2,-1) B.(12-,2) C.(2,-1) D.(12,2)6.矩形面积为4,它的长与宽x之间的函数关系用图象大致可表示为( )7.已知点A(3,1y)、B(-2,2y)、C(1,3)都在反比例函数2yx=-的图象上,那么( )A.231y y y<<312y y y<< C.132y y<< D.213y y y<8.在反比例函数y=x4的图象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不等于4的是()A.B.C.D.9.如图,将平行四边形ABCD折叠,使顶点D恰落在AB边上的点M处,折痕为AN,那么对于yOyOyxOyOA.B.C.D.结论 ①MN ∥BC ,②MN =AM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9题A .①②都对B .①②都错C .①对②错D .①错②对10.如图,在x 轴的正半轴上依次截取OA 1=A 1A 2=A 2A 3=A 3A 4=A 4A 5,过点A 1、A 2、A 3、A 4、A 5分别作x 轴的垂线与反比例函数2y x=(x ≠0)的图象相交于点P 1、P 2、P 3、P 4、P 5,得直角三角形OP 1A 1、A 1P 2A 2、A 2P 3A 3、A 3P 3A 4、A 4P 5A 5,并设其面积分别为S 1、S 2、S 3、S 4、S 5,则S 1+S 2+S 3+S 4+S 5的值为( ).A . 2B .60137 C .3 D .60197二、填空题:(每空3分,共24分)11.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 =60°,BD =4,则菱形ABCD 的周长是___________.第11题 第12题12.如图,将正方形纸片ABCD 折叠,使边AB 、CB 均落在对角线BD 上,得折痕BE 、BF ,则∠EBF 的大小为___________. 13. 函数23k y x-=,当x <0时,y 随x 的增大而减小,k 的取值范围是___ ______. 14.已知正方形ABCD ,以CD 为边作等边△CDE ,则∠AED 的度数是 度。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2)
(完整版)苏科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2)一、选择题1.下面的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如图,在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5AB =,6AC =,过D 作AC 的平行线交BC 的延长线于点E ,则BDE ∆的面积为( )A .22B .24C .48D .44 3.下列方程中,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是( ) A .x 2﹣x (x +3)=0B .ax 2+bx +c =0C .x 2﹣2x ﹣3=0D .x 2﹣2y ﹣1=0 4.如果a 32+,b 32,那么a 与b 的关系是( ) A .a +b =0 B .a =b C .a =1b D .a >b5.已知反比例函3y x =-,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图像经过点(1,3)- B .图像在第二、四象限C .当1x >时,30y <<D .当0x <,y 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 6.两个反比例函数3y x =,6y x=在第一象限内的图像如图所示,点1P 、2P 、3P ……2020P 反比例函数6y x =图像上,它们的横坐标分别是1x 、2x 、3x ……2020x ,纵坐标分别是1,3,5,…,共2020个连续奇数,过点1P 、2P 、3P ……2020P 分别作y 轴的平行线,与反比例函数3y x=的图像交点依次是()11,Q x y 、()22,Q x y 、()33,Q x y ……()20202020,Q x y ,则2020y 等于( )A.2019.5 B.2020.5 C.2019 D.40397.某校共有2000名学生,为了解学生对“七步洗手法”的掌握情况,现采用抽样调查,如果按10%的比例抽样,则样本容量是()A.2000 B.200 C.20 D.28.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的长是方程x2﹣13x+36=0的两根,则该三角形的周长为()A.13 B.15 C.18 D.13或189.下列我国著名企业商标图案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A.B.C.D.10.下列调查中,最适宜采用全面调查方式的是()A.调查某市成年人的学历水平B.调查某批次日光灯的使用寿命C.调查市场上矿泉水的质量情况D.了解某个班级学生的视力情况二、填空题11.“一只不透明的袋子共装有3个小球,它们的标号分别为1,2,3,从中摸出1个小球,标号为“4”,这个事件是______.(填“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或“随机事件”)12.如图,为测量平地上一块不规则区域(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画一个边长为2m 的正方形,使不规则区域落在正方形内,现向正方形内随机投掷小石子(假设小石子落在正方形内每一点都是等可能的),经过大量重复投掷试验,发现小石子落在不规则区域的频率稳定在常数0.25附近,由此可估计不规则区域的面积是__m2.13.如图,四边形ABCD是菱形,O是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过O点的三条直线将菱形分成阴影和空白部分,若菱形的面积为20cm2,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cm2.14.不透明的袋子里装有3只相同的小球,给它们分别标上序号1、2、3后搅匀.事件“从中任意摸出1只小球,序号为4”是_____事件(填“必然”、“不可能”或“随机”). 15.在英语句子“Wish you success”(祝你成功)中任选一个字母,这个字母为“s”的概率是 .16.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AB ,AC 的中点,F 是线段DE 上一点,连接AF ,BF ,若AB =16,EF =1,∠AFB =90°,则BC 的长为_____.17.如图是某市连续5天的天气情况,最大的日温差是________℃.18.如果用A 表示事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那么P (A )=_____.19.空气是混合物,为直观介绍空气各成分的百分比,宜选用_____统计图.20.已知1x ,2x ,…,10x 的平均数是a ;11x ,12x ,…,30x 的平均数是b ,则1x ,2x ,…,30x 的平均数是_________.三、解答题21.先化简:22241a a a a a+--÷-,再从﹣1、0、1、2中选一个你喜欢的数作为a 的值代入求值.22.用适当的方法解方程:(1)x 2﹣4x ﹣5=0;(2)y (y ﹣7)=14﹣2y ;(3)2x 2﹣3x ﹣1=0.23.某中学八年级共有10个班,每班40名学生,学校对该年级学生数学学科某次学情调研测试成绩进行了抽样分析,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若要从全年级学生中抽取40人进行调查,你认为以下抽样方法中最合理的是 . ①随机抽取一个班级的40名学生的成绩;②在八年级学生中随机抽取40名女学生的成绩;③在八年级10个班中每班各随机抽取4名学生的成绩.(2)将抽取的40名学生的成绩进行分组,绘制如下成绩频数分布表:①m = ,n = ;②根据表格中的数据,请用扇形统计图表示学生成绩分布情况.24.如图1,在正方形ABCD 中,点E 是边AB 上的一个动点(点E 与点A ,B 不重合)连接CE ,过点B 作BF ⊥CE 于点G ,交AD 于点F .(1)求证:△ABF ≌△BCE ;(2)如图2,连接EF 、CF ,若CE =8,求四边形BEFC 的面积;(3)如图3,当点E 运动到AB 中点时,连接DG ,求证:DC =DG .25.解方程(1)22(1)1x x +=+(2)22310x x ++=(配方法)26.如图,点P 是正方形ABCD 对角线AC 上一动点,点E 在射线BC 上,且PB PE =,连接PD ,O 为AC 中点.(1)如图1,当点P 在线段AO 上时,试猜想PE 与PD 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如图2,当点P 在线段OC 上时,(1)中的猜想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如图3,当点P 在AC 的延长线上时,请你在图3中画出相应的图形,并判断(1)中的猜想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直接写出结论;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27.已知ABC ∆是边长为8cm 的等边三角形,动点,P Q 同时出发,分别在三角形的边或延长线上运动,他们的运动时间为()t s .()1如图1,若P 点由A 向B 运动,Q 点由C 向A 运动,他们的速度都是1/cm s ,连接PQ .则AP =__,AQ = ,(用含t 式子表示);()2在(1)的条件下,是否存在某一时刻,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若存在,请求出t 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3如图2,若P 点由A 出发,沿射线AB 方向运动,Q 点由C 出发,沿射线AC 方向运动,P 的速度为3/,cm s Q 的速度为./acm s 是否存在某个a 的值,使得在运动过程中BPO ∆恒为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出这个值,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28.已知四边形ABCD中,AB⊥AD,BC⊥CD,AB=BC,∠ABC=120゜,∠MBN=60゜,∠MBN绕B点旋转,它的两边分别交AD,DC(或它们的延长线)于E,F.(1)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如图1),试猜想线段AE、CF、EF之间存在的数量关系为.(不需要证明);(2)当∠MBN绕B点旋转到AE≠CF时,在图2和图3这两种情况下,上述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给予证明;若不成立,线段AE、CF、EF又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写出你的猜想,不需证明.【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依次分析即可.【详解】解:A、B、C只是轴对称图形,D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中心对称图形与轴对称图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对称轴;在同一平面内,如果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旋转后的图形能和原图形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2.B解析:B【分析】先判断出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从而得出DE的长度,根据菱形的性质求出BD的长度,利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可得出△BDE是直角三角形,计算出面积即可.【详解】解:∵AD∥BE,AC∥DE,∴四边形ACED是平行四边形,∴AC=DE=6,在RT△BCO中,4=,即可得BD=8,又∵BE=BC+CE=BC+AD=10,∴△BDE是直角三角形,∴S△BDE=124 2DE BD⋅=.故答案为B.【点睛】此题考查了菱形的性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及三角形的面积,属于基础题,求出BD的长度,判断△BDE是直角三角形,是解答本题的关键.3.C解析:C【分析】一元二次方程必须满足四个条件:(1)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2)二次项系数不为0;(3)是整式方程;(4)含有一个未知数.由这四个条件对四个选项进行验证,满足这四个条件者为正确答案.【详解】解:A、x2﹣x(x+3)=0,化简后为﹣3x=0,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不合题意;B、ax2+bx+c=0,当a=0时,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不合题意;C、x2﹣2x﹣3=0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x2﹣2y﹣1=0含有2个未知数,不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故此选项不合题意;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定义,判断一个方程是否是一元二次方程应注意抓住5个方面:“化简后”;“一个未知数”;“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二次项的系数不等于0”;“整式方程”.4.A解析:A【分析】先利用分母有理化得到a 2),从而得到a 与b 的关系.【详解】∵a2),而b 2,∴a =﹣b ,即a+b=0.故选:A .【点睛】﹣2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D解析:D【分析】根据反比例函数的性质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 、∵()133-⨯=-,∴图象必经过点(1,3)-,故本选项正确;B 、∵30k =-<,∴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故本选项正确;C 、∵1x =时,3y =-且y 随x 的增大而而增大,∴1x >时,30y -<<,故本选项正确;D 、函数图象的两个分支分布在第二、四象限,在每一象限内,y 随x 的增大而增大,故本选项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反比例函数的性质进行解题.6.A解析:A【分析】主要是找规律,找出规律即可求出本题答案,先根据已知条件求出y 分别为1、3、5时x 的值,即可求出当2020y =时x 的值,再将其代入3y x=中即可求出2020y . 【详解】解:当1,3,52020y =⋅⋅⋅时,1x 、2x 、3x …2020x 分别为6、2、65 (62020)将1x 、2x 、3x …2020x 代入3y x =, 得:1y 、2y 、3y …2020y 202040392019.52y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反比例函数y=k x(k ≠0)的图象是双曲线;图象上的点(x ,y )的横纵坐标的积是定值k ,即xy=k . 7.B解析:B【分析】某校共有2000名学生,按10%的比例抽样,用总数乘以10%即可得出样本容量【详解】解:2000×10%=200,故样本容量是200.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样本容量,一个样本包括的个体数量叫做样本容量,等于总数乘以抽取的比例.8.A解析:A【解析】试题解析:解方程x 2-13x+36=0得,x=9或4,即第三边长为9或4.边长为9,3,6不能构成三角形;而4,3,6能构成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周长为3+4+6=13,故选A .考点:1.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2.三角形三边关系.9.B解析:B【解析】【分析】根据把一个图形绕某一点旋转180°,如果旋转后的图形能够与原来的图形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中心对称图形,这个点叫做对称中心进行分析即可【详解】A.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B.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正确;C.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D.不是中心对称图形,故此选项错误;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中心对称图形,难度不大10.D解析:D【分析】由普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准确,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多,而抽样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比较近似,但所费人力、物力和时间较少分析解答即可.【详解】A. 调查某市成年人的学历水平工作量比较大,宜采用抽样调查;B. 调查某批次日光灯的使用寿命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C. 调查市场上矿泉水的质量情况具有破坏性,宜采用抽样调查;D. 了解某个班级学生的视力情况工作量比较小,宜采用全面调查.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二、填空题11.不可能事件.【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袋子中有3个数字,抽取一个球时不可能抽到数字4,所以是不可能事件.故答案为不可能事件.解析:不可能事件.【解析】根据题意,可知这个袋子中有3个数字,抽取一个球时不可能抽到数字4,所以是不可能事件.故答案为不可能事件.12.1【详解】解:由题意可知,正方形的面积为4平方米,因为小石子落在不规则区域的频率稳定在常数0.25附近,所以不规则区域的面积约是4×0.25=1平方米.故答案为:1解析:1【详解】解:由题意可知,正方形的面积为4平方米,因为小石子落在不规则区域的频率稳定在常数0.25附近,所以不规则区域的面积约是4×0.25=1平方米.故答案为:113.10【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菱形的面积的一半,即可得出结果.【详解】∵O是菱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菱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OEG≌△OFH,四边形OMAH解析:10【分析】根据中心对称的性质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菱形的面积的一半,即可得出结果.【详解】∵O是菱形两条对角线的交点,菱形ABCD是中心对称图形,∴△OEG≌△OFH,四边形OMAH≌四边形ONCG,四边形OEDM≌四边形OFBN,∴阴影部分的面积=12S菱形ABCD=12×20=10(cm2).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中心对称,菱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熟记性质并判断出阴影部分的面积等于菱形的面积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4.不可能【分析】根据三只小球中没有序号为4的小球进行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三只小球中没有序号为4的小球,∴事件“从中任意摸出1只小球,序号为4”是不可能事件,故答案为:不可能.【点解析:不可能【分析】根据三只小球中没有序号为4的小球进行判断即可求解.【详解】解:∵三只小球中没有序号为4的小球,∴事件“从中任意摸出1只小球,序号为4”是不可能事件,故答案为:不可能.【点睛】本题考查了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一定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是不可能事件;一定会发生的事件是必然事件;有可能发生,也有可能不发生的事件是随机事件.15.【解析】试题解析:在英语句子“Wishyousuccess!”中共14个字母,其中有字母“s”4个.故其概率为.考点:概率公式.解析:【解析】试题解析:在英语句子“Wishyousuccess!”中共14个字母,其中有字母“s”4个.故其概率为42=.147考点:概率公式.16.18【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8,根据EF=1,得到DE=9,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AFB=90°,点D是AB的中点,∴DF=AB=8,∵EF=1,解析:18【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DF=8,根据EF=1,得到DE=9,根据三角形中位线定理解答即可.【详解】解:∵∠AFB=90°,点D是AB的中点,∴DF=12AB=8,∵EF=1,∴DE=9,∵D、E分别是AB,AC的中点,∴BC=2DE=18,故答案为:18【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掌握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第三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17.10【分析】根据图象找出气温差距最大的一天,然后计算温差即可.【详解】由图可得气温差距最大的一天为5月28日,温差为:25-15=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减法的解析:10【分析】根据图象找出气温差距最大的一天,然后计算温差即可.【详解】由图可得气温差距最大的一天为5月28日,温差为:25-15=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有理数减法的实际应用,根据图象找出温差最大的一天是解题关键.18.1【分析】先判断出事件A是必然事件,再根据必然事件、随机事件及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可得答案.【详解】解:∵事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是必然事件,∴P(A)=1,故答案为:1.解析:1【分析】先判断出事件A是必然事件,再根据必然事件、随机事件及不可能事件的概率可得答案.【详解】解:∵事件“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是必然事件,∴P(A)=1,故答案为:1.【点睛】本题考查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随机事件的概念.必然事件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发生的事件.不可能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一定不发生的事件.不确定事件即随机事件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事件.19.扇形【分析】反映各个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因此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详解】解:要反映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因此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故答案为:扇形.【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解析:扇形【分析】反映各个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因此选择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详解】解:要反映空气中各成分所占的百分比,因此用扇形统计图比较合适,故答案为:扇形.【点睛】本题考查统计图的选择,扇形统计图可以反映各个部分占整体的百分比.20.【分析】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利用数据x1,x2,…,x10的平均数为a,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可求出x1+x2+…+x10=10a,x11+x12+…+x30=20b,进而即可求解析:1(1020) 30a b【分析】利用平均数的定义,利用数据x1,x2,…,x10的平均数为a,x11,x12,…,x30的平均数为b,可求出x1+x2+…+x10=10a,x11+x12+…+x30=20b,进而即可求出答案.解:因为数据x 1,x 2,…,x 10的平均数为a ,则有x 1+x 2+…+x 10=10a ,因为x 11,x 12,…,x 30的平均数为b ,则有x 11+x 12+…+x 30=20b ,∴x 1,x 2,…,x 30的平均数=()1102030a b + 故答案为:1(1020)30a b +.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样本加权平均数的求法.平均数是指在一组数据中所有数据之和再除以数据的个数.平均数是表示一组数据集中趋势的量数,它是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一项指标.解答平均数应用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总数量”以及和总数量对应的总份数. 三、解答题21.1a 2--,当1a =-时,原式1=3【分析】 本题根据分式的除法和减法运算法则,结合平方差以及提公因式法将题目化简,然后从1-、0、1、2中选一个使得原分式有意义的值代入化简后的式子即可解答本题.【详解】 原式2(1)1111(2)(2)22a a a a a a a a a +--=-⨯=-=-+---, 由已知得:若使原分式有意义,需满足0a ≠,20a a -≠,240a -≠,即当0a =、1、2、2-时原分式无意义,故当1a =-时,原式11123=-=--. 【点睛】本题考查分式的化简求值,解题关键在于对平方差、完全平方公式等运算法则的运用,其次注意计算仔细即可.22.(1)x 1=-1,x 2=5.(2)y 1=7,y 2=﹣2.(3)12x x == 【分析】(1)根据因式分解法即可求出答案;(2)根据因式分解法即可求出答案.(3)利用公式法求解可得.【详解】(1)x 2﹣4x ﹣5=0,分解因式得:(x +1)(x ﹣5)=0,则x +1=0或x ﹣5=0,解得:x 1=-1,x 2=5.(2)y(y﹣7)=14﹣2y,移项得,y(y﹣7)-14+2y=0,分解因式得:(y﹣7)(y+2)=0,则y﹣7=0或y+2=0,解得:y1=7,y2=﹣2.(3)2x2﹣3x﹣1=0,∴a=2,b=﹣3,c=﹣1,则△=(﹣3)2﹣4×2×(﹣1)=17>0,∴x1=317+,x2=317-.【点睛】本题考查了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解一元二次方程常用的方法有直接开平方法,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要根据方程的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23.(1)③;(2)①16,0.2;②见解析【分析】(1)若要从全年级学生中抽取一个40人的样本,在全年级10个班中各随机抽取4名学生比较合理,所以可得出答案;(2)①用40减去A类,C类和D类的频数,即可得到m值,用C类的频数除以40即可得到n值;②根据频数分布表画出扇形统计图即可.【详解】(1)若要从全年级学生中抽取一个40人的样本,在全年级10个班中各随机抽取4名学生比较合理,故答案为:③;(2)①m=40-12-8-4=16,n=840=0.2;②扇形统计图如下:.【点睛】本题考查了数据的整理和应用,由图表获取数据是解题关键.24.(1)见解析;(2)32;(3)见解析【分析】(1)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得到∠GCB =∠FBA ,利用ASA 定理证明△ABF ≌△BCE ; (2)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BF =CE =8,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计算,得到答案; (3)作DH ⊥CE ,设AB =CD =BC =2a ,根据勾股定理用a 表示出CE ,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求出BG ,根据勾股定理求出CG ,证明△CHD ≌△BGC ,得到CH =BG ,证明CH =GH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证明结论.【详解】(1)证明:∵BF ⊥CE ,∴∠CGB =90°,∴∠GCB +∠CBG =90,∵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CBE =90°=∠A ,BC =AB ,∴∠FBA +∠CBG =90,∴∠GCB =∠FBA ,在△ABF 和△BCE 中,A CBE AB BCABF BCE ⎧∠=∠⎪=⎨⎪∠=∠⎩, ∴△ABF ≌△BCE (ASA );(2)解:∵△ABF ≌△BCE ,∴BF =CE =8,∴四边形BEFC 的面积=△BCE 的面积+△FCE 的面积 =12×CE ×FG +12×CE ×BG =12×CE ×(FG +BG ) =12×CE ×BF =12×8×8 =32;(3)证明:如图3,过点D 作DH ⊥CE 于H ,设AB =CD =BC =2a ,∵点E 是AB 的中点,∴EA =EB =12AB =a , ∴CE=,在Rt △CEB 中,12BG •CE =12CB •EB , ∴BG =255CB EB a CE ⋅=, ∴CG =22455BC BG a -=, ∵∠DCE +∠BCE =90°,∠CBF +∠BCE =90°,∴∠DCE =∠CBF ,∵CD =BC ,∠CHD =∠CGB =90°,∴△CHD ≌△BGC (AAS ),∴CH =BG =25a , ∴GH =CG ﹣CH =25a =CH , ∵CH =GH ,DH ⊥CE ,∴CD =GD ;【点睛】本题通过正方形动点问题引入,考查了三角形全等、勾股定理和垂直平分线定理的应用.25.(1)11x =-,212x =-;(2)11x =-,212x =- 【分析】(1)移项,提取公因式1x +,利用因式分解法求解即可;(2)移项,方程左右两边同时除以2后,两边都加上一次项系数一半的平方,左边化为完全平方式,右边合并为一个非负常数,开方转化为两个一元一次方程来求解.【详解】(1)22(1)1x x +=+, 移项得:22(1)10()x x -++=,提取公因式1x +得:121)()(0x x ++=,可得:10x +=或210x +=, 解得:12112x x =-=-,; (2)22310x x ++=,原方程化为:23122x x +=-, 配方得:22233132424x x ⎛⎫⎛⎫++=-+ ⎪ ⎪⎝⎭⎝⎭,即231()416x +=, 开方得:3144x +=±, 解得:12112x x =-=-,. 【点睛】本题考查了解一元二次方程-因式分解法及配方法,能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成一元一次方程是解此题的关键.26.(1)PE PD =且PE PD ⊥,详见解析;(2)猜想成立,详见解析;(3)猜想成立【分析】(1)根据点P 在线段AO 上时,利用三角形的全等判定和性质以及四边形内角和定理可以得出PE ⊥PD ,PE=PD ;(2)利用三角形全等得出,BP=PD ,由PB=PE ,得出PE=PD ,要证PE ⊥PD ;从三方面分析,当点E 在线段BC 上(E 与B 、C 不重合)时,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点P 恰好在AC 中点处,当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分别分析即可得出;(3)根据题意作出图形,利用(2)中证明思路即可得出答案.【详解】(1)当点P 在线段AO 上时,PE PD =且PE PD ⊥,理由如下:∵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为对角线,∴BA DA =,45BAP DAP ∠=∠=︒,在△ABP 和△ADP 中,45AB AD BAP DAP AP AP =⎧⎪∠∠︒⎨⎪⎩===,∴△ABP ≌△ADP ,∴PB PD =,ABP ADP ∠=∠,CDP CBP ∠=∠,又∵PB PE =,∴CBP BEP ∠=∠,PE PD =,∴BEP CDP ∠=∠,∵180BEP CEP ∠+∠=︒,∴180CDP CEP ∠+∠=︒,∵正方形ABCD 中,90BCD ∠=︒,∴36090DPE CEP CDP BCD ∠=︒-∠-∠-∠=︒,∴PE PD ⊥;(2)当点P 在线段OC 上时,PE PD =且PE PD ⊥,理由如下: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AC 为对角线, ∴BA DA =,45BAP DAP ∠=∠=︒, 又PA PA =,∴BAP DAP ∆≅∆(SAS),∴PB PD =,又∵PB PE =,∴PE PD =,①当点E 与点C 重合时,PE PD ⊥; ②当点E 在B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 ∵BAP DAP ∆≅∆,∴ABP ADP ∠=∠,∴CDP CBP ∠=∠,PB PE =,∴CBP PEC ∠=∠,∴PEC PDC ∠=∠,∵12∠=∠,∴90DPE DCE ∠=∠=︒,∴PE PD ⊥,综上所述:PE PD ⊥.∴当点P 在线段OC 上时,(1)中的猜想成立;(3)当点P 在线段OC 的延长线上时,如图所示,(1)中的猜想成立.∵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P 在AC 的延长线上,∴BA DA =,45BAP DAP ∠=∠=︒,又PA PA =,∴BAP DAP ∆≅∆(SAS),∴PB PD =,又∵PB PE =,∴PE PD =,∵BAP DAP ∆≅∆,∴ABP ADP ∠=∠,∴CDP CBP ∠=∠,PB PE =,∴CBP PEC ∠=∠,∴PEC PDC ∠=∠,∵DGC EGP ∠=∠,∴90DPE DCE ∠=∠=︒,∴PE PD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以及垂线的证明方法,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学会添加常用辅助线,构造特殊三角形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压轴题..27.(1)(),6AP tcm AQ t cm ==-;(2)存在,8163t s s=或;(3)存在, 3/a cm s =.【分析】(1)根据路程=时间×速度,即可表示出来(2)要讨论PA AB ⊥,PQ AC ⊥两种情况,即可求出对应的时间(3)根据BPQ ∆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作QM BP ⊥于M ,用a ,t 的代数式表示出AP ,CQ ,AQ ,BP 等边长,再根据ABC ∆是等边三角形,求出30AQM ︒∠=,从而得出2AQ AM =,讨论P 在线段AB 内运动和P 在AB 外运动两种情况,即可求出结果.【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6AP tcm CQ tcm AQ t cm ===-()2存在8163t s s=或时,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理由是 ①当PA AB ⊥时,由题意有28t t =-,解得83t s = ②当PQ AC ⊥时,由题意有()8,2t t =-解得163t s =∴综上所述,存在8163t s s=或时,使得APQ ∆为直角三角形 ()3存在3/a cm s =时,BPQ ∆恒为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理由是:作QM BP ⊥于M ,如图2所示由题意得:3,AP t CQ at ==,则8,83AQ at BP t =+=-,PQ BQ QM BP =⊥ 12PM BM BP ∴== 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 ︒∴∠=30AQM ︒∴∠=2AQ AM ∴=,①当83t ≤时,由题意有832382t t at -⎛⎫+=+ ⎪⎝⎭,解得3/a cm s =, ②当83t ≥时,由题意有382382t t at -⎛⎫-=+ ⎪⎝⎭,解得3/a cm s =, ∴综上所述,存在3/a cm s =时,BPQ ∆恒为以BP 为底的等腰三角形.【点睛】本题主要考察了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动点等知识点,记住它们的常用性质和把动点问题转换成代数式求解问题是解题关键.28.(1)AE+CF=EF ;(2)如图2,(1)中结论成立,即AE+CF=EF ;如图3,(1)中结论不成立,AE=EF+CF .【分析】(1)根据题意易得△ABE≌△CBF,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BE=∠CBF=30°,进而根据30°角的直角三角形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求解;(2)如图2,延长FC到H,使CH=AE,连接BH,根据题意可得△BCH≌△BAE,则有BH=BE,∠CBH=∠ABE,进而可证△HBF≌△EBF,推出HF=EF,最后根据线段的等量关系可求解;如图3,在AE上截取AQ=CF,连接BQ,根据题意易得△BCF≌△BAQ,推出BF=BQ,∠CBF=∠ABQ,进而可证△FBE≌△QBE,推出EF=QE即可.【详解】解:(1)如图1,AE+CF=EF,理由如下:∵AB⊥AD,BC⊥CD,∴∠A=∠C=90°,∵AB=BC,AE=CF,∴△ABE≌△CBF(SAS),∴∠ABE=∠CBF,BE=BF,∵∠ABC=120°,∠MBN=60°,∴∠ABE=∠CBF=30°,∴11,22AE BE CF BF==,∵∠MBN=60°,BE=BF,∴△BEF是等边三角形,∴1122AE CF BE BF BE EF +=+==,故答案为AE+CF=EF;(2)如图2,(1)中结论成立;理由如下:延长FC到H,使CH=AE,连接BH,∵AB⊥AD,BC⊥CD,∴∠A=∠BCH=90°,∴△BCH≌△BAE(SAS),∴BH=BE,∠CBH=∠ABE,∵∠ABC=120°,∠MBN=60°,∴∠ABE+∠CBF=120°-60°=60°,∴∠HBC+∠CBF=60°,∴∠HBF=∠MBN=60°,∴∠HBF=∠EBF,∴△HBF≌△EBF(SAS),∴HF=EF,∵HF=HC+CF=AE+CF,∴EF=AE+CF,如图3,(1)中的结论不成立,为AE=EF+CF,理由如下:在在AE上截取AQ=CF,连接BQ,∵AB⊥AD,BC⊥CD,∴∠A=∠BCF=90°,∵AB=BC,∴△BCF≌△BAQ(SAS),∴BF=BQ,∠CBF=∠ABQ,∵∠MBN=60°=∠CBF+∠CBE,∴∠CBE+∠ABQ=60°,∵∠ABC=120°,∴∠QBE=120°-60°=60°=∠MBN,∴∠FBE=∠QBE,∴△FBE≌△QBE(SAS),∴EF=QE,∵AE=QE+AQ=EF+CE,∴AE=EF+CF.【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含30°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2014-201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数学试题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联考试卷一、选择题(40分)1、下列各数中,没有平方根的是( )A 、()22- B 、64 C 、21 D 、22- 2、下列二次根式有意义的范围为x ≥2的是( )A 、21-x B 、2-x C 、21+x D 、2+x3、下列运算正确的是( )A 、235=- B 、312914= C 、()52522-=- D 、32321+=-4、由线段a 、b 、c 组成的三角形不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a=7,b=24,c=25;B 、a=13,b=14,c=15; C 、a=54,b=1,c=34; D 、b=4,c=5;5、若平行四边形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比为1∶2,则其中较小的内角是( )A 、30°B 、45°C 、60°D 、75° 6、已知n12是整数,则满足条件的最小正整数n 为( )A 、2B 、3C 、4D 、5延长AF 与BC 的延长线交于点M 。
以下结论:①AB=CM ; ②AE=AB+CE ;③S △AEF =ABCFS31四边形;④∠AFE=90°,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有( )A 、1个B 、2个C 、3个D 、4个二、填空题(24分) 10题图11、计算⑴20= ; ⑵114= 。
12、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A(-1,-3)和点B(1,-2),则线段AB 的长为 。
13、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的顶点A 、B 、D 的坐标分别是(0,0)、(5,0)、(2,3),则顶点C 的坐标是 。
13题图 14题图 15题图 14、如图,若将四根木条钉成的矩形木框变成平行四边形ABCD 的形状,并使其面积为矩形面积的一半,则这个平行四边形的最大内角等于15、如图,在Rt ΔABC 中,∠ACB=90°,AC=4,BC=3,DABCEDCBAD为斜边AB上一点,以CD、CB为边作平行四边形CDEB,当AD= 时,平行四边形CDEB为菱形。
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初二数学模拟试卷及答案解读
苏州市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初二数学模拟试卷一、选择题:(把每题的答案填在答案卷的表格中,每题3分,共30分)1.(3分)(2014•孝南区校级模拟)若分式的值为0,则x的值为()2.(3分)(2001•嘉兴)已知,则的值是()=的图象在第一、第三象限,则m可3.(3分)(2011春•常熟市期末)反比例函数yx能取的一个值为()A. 0 B. 1 C. 2 D. 34.(3分)正方形的对称轴的条数为()A. 1 B. 2 C. 3 D. 4 5.(3分)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6.(3分)(2005•宿迁)若关于x的方程有增根,则m的值是()7.(3分)(2011•淮安校级模拟)已知反比例函数y=,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8.(3分)如图,菱形ABCD中,对角线AC、BC相交于点O,H为AD边中点,菱形ABCD 的周长为28,则OH的长等于()A.3.5 ;B.4 ;C.7;D.14。
(8题)(9题)(10题)9.(3分)(2012春•张家港市期末)如图,已知点A是一次函数y=2x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AB⊥x轴于点B,点C在x轴的负半轴上,且10.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边AB,BC上,且AE=AB,将矩形沿直线EF折叠,点B恰好落在AD边上的点P处,连接BP交EF于点Q,对于下列结论:①EF=2BE;②PF=2PE;③FQ=4EQ;④△PBF是等边三角形.其中正确的是()二、填空题:(把答案直接填在线上每题3分,共24分)11.(3分)(2014•抚顺)函数y=中,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是.12.(3分)如图,正方形OABC的两边OA、OC分别在x轴、y轴上,点D(5,3)在边AB上,以C为中心,把△CDB旋转90°,则旋转后点D的对应点D′的坐标.(12题)(17题)(18题)13.(3分)(2011春•太仓市期末)定义运算“*”为:a*b=.若3*m=,则m的值是.14.(3分)(2011春•常熟市期末)如果,则m=.15.(3分)(2011春•常熟市期末)已知关于x的分式方程的解是非负数,则a的取值范围是.16.(3分)(2011春•吴中区期末)若反比例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k),则k=.17.(3分)(2011春•吴中区期末)如图,A、B分别是反比例函数y=,y=图象上的点,过A、B作x轴的垂线,垂足分别为C、D,连接OB、OA,OA交BD于E点,△BOE的面积为S1,四边形ACDE的面积为S2,则S2﹣S1=.18.(3分)(2011春•吴江市期末)如图,A1、A2、A3是双曲线y=(x>0)上的三点,A1B1、A2B2、A3B3都垂直于x轴,垂足分别为B1、B2、B3,直线A2B2交线段A1A3于点C,A1、A2、A3三点的横坐标分别为2、4、6,则线段CA2的长为.三、解答题:(共76分)19.(8分)(2012春•张家港市期中)化简:(1);(2).20.(5分)(2014•昌平区一模)解方程:21.(5分)(2012春•张家港市期中)先化简,然后请你为a在﹣2到2之间(包括﹣2和2),任意选取一个合适的整数,再求出此时原式的值.22.(6分)(2011春•常熟市期末)已知函数的图象经过点(﹣3,4).(1)求k的值,并在右边正方形网格中画出这个函数的图象;(2)当x取什么值时,函数的值小于0?23.(6分)已知:如图,在矩形ABCD中,点E,F分别在AB,CD边上,BE=DF,连接CE,AF.求证:AF=CE.24.(7分)已知:如图,在▱ABCD中,O为对角线BD的中点,过点O的直线EF分别交AD,BC于E,F两点,连结BE,DF.(1)求证:△DOE≌△BOF.(2)当∠DOE等于多少度时,四边形BFED为菱形?请说明理由.25.(7分)(2014•广西贺州改编)张华在一次数学活动中,利用“在面积一定的矩形中,正方形的周长最短”的结论,推导出“式子x+1x(x>0)的最小值是2”.其推导方法如下:在面积是1的矩形中设矩形的一边长为x,则另一边长是1x,矩形的周长是2(x+1x);当矩形成为正方形时,就有x=1x(0>0),解得x=1,这时矩形的周长2(x+1x)=4最小,因此x+1x(x>0)的最小值是2.请你模仿张华的推导,求出式子(x>0)的最小值。
2014-2015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附答案
2014-2015年下学期八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卷总分:120分 时量:120分钟一.精心选一选,旗开得胜(每小题3分,共30分)1. 把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均扩大到原来的两倍,则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A.8倍B.4倍C. 2倍D. 6倍2.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边对应相等3.下面的性质中,平行四边形不一定具有的是( )A.内角和为360°B.邻角互补C.对角相等D. 对角互补4.如图,如果平行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那么图中的全等三角形共有( )A.1对B.2对C.3对D.4对ODCB A第4题图 5.□ABCD 的对角线交于点O ,且AB=5,△OCD 的周长为23,则□ABCD 的两条对角线的和是 ( )A.18B.28C.36D.466. 若点M(x ,y )满足x+y=0,则点M位于 ( )A. 第一、三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B. x 轴上;C. 第二、四象限两坐标轴夹角的平分线上;D. y 轴上。
7.已知x 、y 为正数,且|42-X |+(y 2-3)2=0,如果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直角三角形, 那么以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 )A.5B.25C.7D.158.在平面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四个角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B.对角线垂直的四边形是菱形C.对角线相等的四边形是矩形D.四边相等的四边形是正方形9.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A.4个B.3个C.2个D.1个第9题图 第10题图10. 如图所示,矩形ABCD 的对角线AC ,BD 相交于点O ,CE ∥BD ,DE ∥AC .若 BD = 6,则四边形CODE 的周长是( ) A .10 B .12 C .18 D .24二.细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3分,共30分)11. 在Rt ∆ABC 中,∠C=90°,∠A=65°,则∠B= .D CA B 12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中,它的斜边与斜边上的高的和是18cm ,那么斜边上的高为 cm .13.如图,已知□A BCD 中,AB=4,BC=6,BC 边上的高AE=2,则DC 边上的高AF 的长是 .C F ED A B C D FEA B C D1A B -2-10 第13题图 第15题图 第17题图14.□ABCD 的周长为60cm,其对角线交于O 点,若△AOB 的周长比△BOC 的周长多10cm, 则 AB= cm.15.如图,已知在□ABCD 中,AB=4cm,AD=7cm ,∠ABC 的平分线交AD 于点E ,交CD 的延长线 于点F ,则DF= cm.16. 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等于30°,则此多边形是 边形,它的内角和等于 。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试卷附答案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八年级数学期中试卷(满分:15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下列调查中,适合用普查方式的是 ( ▲ )A.了解瘦西湖风景区中鸟的种类B.了解扬州电视台《关注》栏目的收视率C.了解学生对“扬农”牌牛奶的喜爱情况 D .航天飞机发射前的安全检查2.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 ▲ ) A .没有水分,种子发芽B .367人中至少有2人的生日相同C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D .小华一出门上学,天就下雨3.在一个不透明的布袋中装有2个白球和1个红球,它们除了颜色不同外,其余均相同.从中 随机摸出一个球,摸到红球的概率是( ▲ ) A .51 B .31 C .83 D .85 4. 分式242x x -+的值为0,则( ▲ )A .x=-2B .x=±2C .x=2D .x=07. 如图,小红在作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时,是这样操作的:分别以点A ,B 为圆心,大于线段AB 长度一半的长为半径画弧,相交于点C ,D ,则直线CD 即为所求。
连结AC ,BC ,AD ,BD ,根据她的作图方法可知,四边形ADBC 定是..( ▲ ) A. 矩形 B. 正方形 C.菱形 D. 梯形(第8题)8.如图,正方形ABCD 中,AB =6,点E 在边CD 上,且CD =3DE .将△ADE 沿AE 对折至△AFE ,延长EF 交边BC 于点G ,连结AG 、CF .下列结论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 ▲ ) ①△ABG ≌△AFG ; ②BG =GC ; ③AG ∥CF ; ④S △FGC =3. A.1 B.2C.3D.4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9.某校为了解该校500名初二学生的期中数学考试成绩,从中抽查了100名学生的数学成绩.在这次调查中, 样本容量是 10.当x 时,分式x-31有意义. 11.分式)(612123y x x x - ;的最简公分母是_ . 12.化简:xy÷a ⋅ y a = .13.在下列图形:①菱形 ②等边三角形 ③矩形 ④平行四边形中,既是中心对称图形又是轴对 称图形的是_ (填写序号).14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形成的四边形是 .学校的一块菱形花园两对角线的长分别是6 m 和 8 m ,则这个花园的面积为 .15.小明把如图所示的矩形纸板挂在墙上,玩飞镖游戏(每次飞镖均落在纸板上),则飞镖落在阴影区 域的概率是_ .( 第15题 ) ( 第16题 ) 16.如图,菱形ABCD 中,∠B =60°,AB =4,则以AC 为边长的正方形ACEF 的周长为_ .17 .如图,▱ABCD 的对角线AC 、BD 交于点O ,点E 是AD 的中点,△BCD 的周长为18,则△DEO 的周长是( 第17题 ) ( 第18题 )18.如图,正方形OABC 的两边OA 、OC 分别在x 轴、y 轴上,点D (5,3)在边AB 上,以C 为中心,把△CDB 旋转90°,则旋转后点D 的对应点D ′的坐标是_ .三、解答下列各题(共96分) 19.化简:(每小题5分,共20分) (1)2311x x +-- (2)(1-11m +) (m+1)(3)n m n n m ++-22 (4)4222(2-÷+--x xx x x x20.(本题6分)先化简,再求值:)211(342--⋅--a a a ,其中3-=a ⋅21.(10分)某学校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决定开设A :篮球、B :乒乓球、C :踢毽子、D :跑步四种活动项目.为了解学生最喜欢哪一种活动项目(每人只选取一种),随机抽取了部分学生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绘成如甲、乙所示的统计图,请你结合图中信息解答下列问题.(1)样本中最喜欢A 项目的人数所占的百分比为 ,其所在扇形统计图中对应的圆心角度数是 度; (2)请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若该校有学生1000人,请根据样本估计全校最喜欢踢毽子的学生人数约是多少?22.(本题 8分) 如图,在方格纸中,△ABC 的三个顶点及H G F E D 、、、、、五个点分别位于小正方形的顶点上.(1)画出△ABC 绕点B 顺时针方向旋转90°后的图形.(2)先从H G F E 、、、四个点中任意取两个不同的点,再和D 点构成三角形,求所得三角形与△ABC面积相等的概率是 ▲ .23.(本题10分)用你发现的规律解答下列问题.111122=-⨯ 1112323=-⨯ 1113434=-⨯ ┅┅ (1) 计算111111223344556++++=⨯⨯⨯⨯⨯ . (2)探究1111......122334(1)n n ++++=⨯⨯⨯+ .(用含有n 的式子表示) (3)若1111......133557(21)(21)n n ++++⨯⨯⨯-+的值为1735,求n 的值.且∠ABC +∠ADC=180°。
苏科版2014-2015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期中数学质量检测试题及答案
苏科版2014-2015学年八年级第二学期数学学科期中质量检测试题时间120分钟 满分120分 2015.5.9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列图形中,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有 ( ▲ )A .1个B . 2个C . 3个D . 4个 2、下列等式一定成立的是( ▲ )A B . 1553= C 3± D .()992=-3、若式子21+-x x 在实数范围内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 ) A . x ≥1且0≠x B .1>x 且 2-≠x C .x ≥1 D .x ≥1 且2-≠x4、下列约分结果正确的是 ( ▲ )A BC D 5、关于函数y =6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它的图像分布在第一、三象限B .它的图像既是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减小6、如图,菱形OABC 的顶点C 的坐标为(3,4),顶点A 在x 轴的正半轴上.反比例函数y =k x(x>0)的图像经过顶点B ,则k 的值为 ( ▲ ) A .12B .20C .24D .327、已知()111,P x y 、()222,P x y 、()333,P x y 是反比例函数2y x=的图象上的三点,且1230x x x <<<,则1y 、2y 、3y 的大小关系是( ▲ )A .321y y y <<B .123y y y <<C .213y y y <<D .231y y y << 8、如图,已知双曲线)0(>=k xky 经过直角三角形OAB 斜边OB 的中点D ,与直角边AB 相交于点C ,若点B 的坐标是(6,4),则△OBC 的面积为( ▲ ) A .12B .9C .6D .4第6题 第8题 第10题9、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再从①AB =BC ,②∠ABC =90°,③AC =BD ,④AC ⊥BD 四个条件中,选两个作为补充条件后,使得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现有下列四种选法,其中错误的是( ▲ )A . 选①②B .选②③ C .选①③ D . 选②④10、我们学校教室里的饮水机接通电源就进入自动程序,开机加热时每分钟上升时(mi n )成反比例关系.直至水温降至30℃,饮水机关机.饮水机关机后即刻自动开机,重复上述自动程序.若在水温为30℃时,接通电源后,水温y (℃)和时间(min )的关系如图,为了在上午第一节下课时(8:30)能喝到不超过50℃的水,则接通电源的时间可以是当天上午的( ▲ )A .7:00B .7:05C .7:10D .7:15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1、不改变分式的值,使ba b a 322122+-的分子分母中不含分数为 ▲12、计算:32234b aab -∙= ▲ , 13、2)236(-= ▲14、若a>0____▲___15、在平行四边形ABCD 中,∠A 与∠B 的度数比是2:3,则∠C= ▲ ,∠D= ▲ 16、如图,在边长为12的正方形ABCD 中,点E 在边DC 上,AE = 14,把线段AE 绕点A 旋转,使点E 落在直线BC 上的点F 处,则F 、C 两点的距离为 ▲17、如图,菱形ABCD 中,对角线AC 、BC 相交于点O ,H 为AD 边中点,菱形ABCD 的周长为28,则OH 的长等于 ▲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18、根据图象写出使一次函数的值小于反比例函数的值的x 的值取值范围是 ▲ 19、已知关于x 的分式方程32122x a x x =---的解是非负数,则a 的取值范围是_ ▲ __20、点A (x 1,y 1)、B (x 2,y 2)分别在双曲线y =x1-的两分支上,若y 1+y 2>0,则x 1+x 2的范围是 ▲ .三、解答题:(共60分)21、计算:(本题12分)(1(2)ba ab ab 1)122(18413÷-∙ ()0,0>>b a (3))252(23--+÷--x x x x22、解方程(本题4分)23、已知:a 是2的小数部分,先化简2222114164821442a a a a a a a a a--+++÷-+-+-,再求值.(本题5分)24、已知:图中的曲线是反比例函数5m y x-=(m 为常数)图象的一支. 163104245--+=--x x x x(1)这个反比例函数图象的另一支在第几象限?常数m 的取值范围是什么?(2)若该函数的图象与正比例函数y=2x 的图象在第一象限内的交点为A ,过点A 作x 轴的垂线,垂足为B ,当△OAB 的面积为4时,求点A 的坐标及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 (3)在题(2)的条件下,点(,)C x y 在反比例函数5m y x-=的图象上,求当31<≤x 时,函数值y 的取值范围;(本题7分)25、如图,在口ABCD 中,AB⊥AC,AB=1,对角线BD 、AC 交于点O .将直线AC 绕点O 顺时针旋转分别交BC 、AD 于点E 、F .(1)试说明在旋转过程中,AF 与CE 总保持相等; (2)证明:当旋转角为90°时,四边形ABEF 是平行四边形;(3)在旋转过程中,四边形BEDF可能是菱形吗?如果不能,请说明理由;如果能,求出此时AC绕点O顺时针旋转的角度.(本题9分)26、某一项工程在招标时,接到甲、乙两个工程队的投标书,施工一天,需付甲工程队工程款1.2万元,付乙工程队工程款0.5万元,工程领导小组根据甲、乙两队的投标书测算,列出如下方案:①甲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刚好如期完成;②乙队单独完成这项工程要比规定工期多用6天;③若甲、乙两队合做3天,则余下的工程由乙队单独做也正好如期完成.那么在不耽误工期的前提下,你觉得哪一种施工方案最节省工程款?请说明理由.(本题6分)27、(1)探究新知:如图1,已知△ABC 与△ABD 的面积相等,试判断AB 与CD 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2)结论应用:① 如图2,点M ,N 在反比例函数xky (k >0)的图象上,过点M 作ME ⊥y 轴,过点N 作NF ⊥x 轴,垂足分别为E ,F . 试证明:MN ∥EF .② 若①中的其他条件不变,只改变点M ,N 的位置如图3所示,请判断 MN 与EFABDC图 ①图③28、已知:如图①,在矩形ABCD中,AB=5,AD=,AE⊥BD,垂足是E.点F是点E关于AB的对称点,连接AF、BF.(1)∠FAB ∠ADB(填>或<或=)(2)求AE、BE的值(2)如图②,将△ABF绕点B顺时针旋转一个角α(0°<α<180°),记旋转中的△ABF为△A′BF′,在旋转过程中,设A′F′所在的直线与直线AD交于点P,与直线BD交于点Q.是否存在这样的P、Q两点,使△DPQ为等腰三角形?若存在,求出此时DQ的长;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本题9分)初二年级数学学科期中考试答案11.b a b a 32322+-; 12.b a 26-; 13.31224- 14.ab b -;15.72°,108°; 16.13212± 17.3.5; 18.04<<-x 或2>x ;19.34-≥a 且31≠a ; 20.>0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题,共60分) 21.(本题12分)(1) 323223+ (2) 263a - (3) 31+x 22.(本题4分)无解23.(本题5分)a =12-,22211+=-a 24.(本题7分)(1)第三象限, 5>m (2)A(2,4),xy 8=(3)838≤<x25. (本题9分) (1)略 (2)略 (3)45°26. (本题6分)设甲独做需x 天完成工程 ,则163=++x xx ,x =6,甲独做需工程款=7.2万元, 甲乙合做需工程款=6.627.(本题8分) (1)略(2)①证明:连结MF ,NE设点M 的坐标为(x 1,y 1),点N 的坐标为(x 2,y 2) ∵ 点M ,N 在反比例函数xk y =(k >0)的图象上, ∴ k y x =11,k y x =22∵ ME ⊥y 轴,NF ⊥x 轴∴ OE =y 1,OF =x 2. ∴ S △EFM =k y x 212111=⋅S△EFN =kyx212122=⋅∴S△EFM=S△EFN.由(1)中的结论可知:MN∥EF多于② MN∥EF,略28.(本题9分)(1)=(2)AE=4,BE=3(3)存在.理由如下:在旋转过程中,等腰△DPQ依次有以下4种情形:①如答图3﹣1所示,点Q落在BD延长线上,且PD=DQ,易知∠2=2∠Q,∵∠1=∠3+∠Q,∠1=∠2,∴∠3=∠Q,∴A′Q=A′B=5,∴F′Q=F′A′+A′Q=4+5=9.在Rt△BF′Q中,由勾股定理得:BQ===.∴DQ=BQ﹣BD=﹣;②如答图3﹣2所示,点Q落在BD上,且PQ=DQ,易知∠2=∠P,∵∠1=∠2,∴∠1=∠P,∴BA′∥PD,则此时点A′落在BC边上.∵∠3=∠2,∴∠3=∠1,∴BQ=A′Q,∴F′Q=F′A′﹣A′Q=4﹣BQ.在Rt△BQF′中,由勾股定理得:BF′2+F′Q2=BQ2,即:32+(4﹣BQ)2=BQ2,解得:BQ=,∴DQ=BD﹣BQ=﹣=;③如答图3﹣3所示,点Q落在BD上,且PD=DQ,易知∠3=∠4.∵∠2+∠3+∠4=180°,∠3=∠4,∴∠4=90°﹣∠2.∵∠1=∠2,∴∠4=90°﹣∠1.∴∠A′QB=∠4=90°﹣∠1,∴∠A′BQ=180°﹣∠A′QB﹣∠1=90°﹣∠1,∴∠A′QB=∠A′BQ,∴A′Q=A′B=5,∴F′Q=A′Q﹣A′F′=5﹣4=1.在Rt△BF′Q中,由勾股定理得:BQ===,∴DQ=BD﹣BQ=﹣;④如答图3﹣4所示,点Q落在BD上,且PQ=PD,易知∠2=∠3.∵∠1=∠2,∠3=∠4,∠2=∠3,∴∠1=∠4,∴BQ=BA′=5,∴DQ=BD﹣BQ=﹣5=.综上所述,存在4组符合条件的点P、点Q,使△DPQ为等腰三角形;DQ的长度分别为﹣、、﹣或.。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版) 苏科版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14-2015学年八年级数学下学期期中试题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八年级数学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说明:1.本意见对每题给出了一种或几种解法供参考,如果考生的解法与本意见不同,可根据试题的主要考查内容比照本意见制定相应的评分细则.2.对解答题,当考生的解答在某一步出现错误时,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未改变该题的内容和难度,可视影响的程度决定后继部分的给分,但不得超过该部分正确解答应得分数的一半;如果后继部分的解答有较严重的错误,就不再给分.3.解答右端括号内所注分数,表示考生正确做到这一步应得的分段分数.4.只给整数分数.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9.x ≠3210.123a bc 11.2 0.3 12.20 13. 2 14.13 15.144 16.24 17. 9 18. 3三、解答题(第19-24题每题8分,第25-26题每题9分,共66分)19.计算:(1)aa a 5153-+ (2)22112a a a a a --÷+ 解:原式=155a +55a a - 解:原式=1a a -·(2)(1)(1)a a a a ++- =1555a a +- =21a a ++---------------------------8分 =105a a +---------4分 20.解方程:(1) xx x 1512=-+ (2) 32121---=-x x x 解:去分母得:2(1)5x x x +=- 解:去分母得:1(1)3(2)x x =---- 去括号得:225x x x +=- 去括号得:1136x x =-+-+移项得:225x x x +-=- 移项得:3116x x -+=--+ 合并同类项得:5x =- 合并同类项得:24x =检验:当5x =-时,2(5)0x x -≠, 系数化为1得:2x = 5x =-是原方程的解.---------------4分 检验:当2x =时,20x -=,2x =是增根,原方程无解.----------------------8分21.解(1)50dB---55Db --------3分(2)3+8+13=24- --------8分22.解(1) 80 , 10% -----2分(2)见图 ----------4分(3)2870×10%=287 ----8分23. (1)如图----------4分(2)如图---------8分24.证明:连接AC,与BD交于点O∵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O=OC BO=DO AC⊥BD----2分∵BF=DE∴BO+BF=DO+DE即FO=EO---------------------------5分∵FO=EO AO=CO AC⊥BD∴四边形AECF是菱形----------8分25.(1)证明:∵CE平分∠BCA CF平分∠ACG∴∠ACE=∠BCE ∠ACF=∠GCF----1分∵MN∥BC∴∠OEC=∠BCE ∠OFC=∠GCF∴∠OEC=∠ACE ∠OFC=∠ACF----2分∴OE=OC OF=OC∴OE=OF------------------------------------3分(2)当点O运动到AC的中点处时,四边形AECF是矩形由(1)知OE=OF又∵AO=CO∴四边形AECF是平行四边形------------5分∵CE平分∠BCA CF平分∠ACG∴∠ACE=∠BCE ∠ACF=∠GCF∵∠ACE+∠BCE +∠ACF+∠GCF=180°∴∠ACE+∠ACF=90°即∠ECF=90°∴四边形AECF是矩形-------------------7分(3)AC⊥BC 或∠ACB=90°------9分26.(1)证明:∵四边形ABCD为正方形∴AD=AB ∠DAE= ∠ABH=90°-------1分∵∠DOH=90°.∴∠DAO+∠ADO=90°∵∠DAO+∠OAE=90°∴∠ADO=∠OAE-----------2分∴△DAE≌△ABH∴DE=AH----------------------3分(2)作GF⊥BC,垂足为点F同(1)法证明△DAE≌△GFH-------5分∴DE=GH∵DE=4∴GH=4-----------------------6分(3)①8----------------------------------8分②4n---------------------------------9分1.(课本p7)7. (见课本117页例4)8. (改编课本94页16题)14. (课本66页练习第2题)16. (见课本84页第7题)17. (见课本83页第3题)18. (见课本95页第22题)23. (课本85页第13题)24. (课本58页第3题)25. (课本94页第17题)26. (课本94页第19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期中试卷初 二 数 学 2015.4(考试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下列图形中,是中心对称图形的是( )A .B .C .D .2、要反映无锡市一周内每天的最高气温的变化情况,宜采用( )A .条形统计图B .扇形统计图C .折线统计图D .频数分布直方图3、代数式6y x +,2x x,b a y x +-,πx中,分式有( )A .4个B .3个C .2个D .1个4、下列事件是随机事件的是( )A .购买一张福利彩票,中奖B .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加热到100℃,水沸腾C .太阳每天从东边升起D .在一个仅装着白球和黑球的袋中摸出红球 5、已知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AB=BC 时,它是菱形 B .当∠ABC=90°时,它是矩形 C .当AC=BD 时,它是正方形 D .当AC ⊥BD 时,它是菱形6、如图,在□ABCD 中,BD 为对角线,E 、F 分别是AD 、BD 的中点,连结EF .若EF=3,则CD 的长为( ) A .2 B .3 C .4 D .6 7、如图,在菱形ABCD 中,∠BAD=82°,AB 的垂直平分线交对角线AC 于点F ,垂足为E ,连接DF ,则∠CDF 等于( )A.67°B.57°C.60°D.87° 8、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AB ∥DC ,AD = BC =5,DC =7,AB =13,点P 从点A 出发以3个单位/s 的速度沿AD →DC 向终点C 运动,同时点Q 从点B 出发,以1个单位/s 的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座位号----------------------------------------------------------------答 题 不 得 超 出 封 卷 线-----------------------------------------------------------------速度沿BA 向终点A 运动.当四边形PQBC 为平行四边形时,运动时间为 ( ) A .4s B .3s C .2s D .1s(第6题) (第7题) (第8题)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9、要使分式xx 3-有意义,则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当=x _____时,此分式的值为0.10、给出下列3个分式:23224331xx x x x +-,,,它们的最简公分母为________. 11、在□ABCD 中,若∠A=3∠B ,则∠C=______°.12、下列命题:①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②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③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④一组对边平行,一组对角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其中正确的命题是_________________(将命题的序号填上即可). 13、已知菱形两条对角线的长分别为6cm 和8cm ,则这个菱形的周长是______cm ,面积是______cm 2. 14、如图,边长为6的正方形AB CD 和边长为8的正方形BEFG 排放在一起,O 1和O 2分别是两个正方形的对称中心,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 15、如图,矩形纸片ABCD 中,AB =4,A D =3,折叠纸片使AD 边与对角线BD 重合,折痕为DG ,则AG 的长为_________. 16、若矩形ABCD 中一内角平分线把矩形的一边分成1cm 、2cm 的两条线段,则矩形ABCD 的周长是_________cm .17、如图,在△ABC 中,BD ∶DC=1∶2,E 是AC 的中点,AD 与BE 相交于点P ,P 恰为BE 中CABDFE点,则AP ∶PD=_______.18、如图,设P 是等边△ABC 内的一点,PA=3,PB=5,PC=4,则∠APC=_______°.(第14题) (第15题) (第17题) (第18题)三、解答题(本大题共7题,共52分) 19、(6分)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 Rt △ABC 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 (-4,2)、 B (0,4)、C (0,2),⑴ 画出△ABC 关于点C 成中心对称的△A 1B 1C ; 平移△ABC ,若点A 的对应点A 2的坐标为 (0,-4),画出平移后对应的△A 2B 2C 2; ⑵ △A 1B 1C 和△A 2B 2C 2关于某一点成中心对称,则对称中心的坐标为___________.20、(8分)计算:(1)x x x -+-111 (2)b a b b a -++2221、(8分)化简并求值:222222x y xy y x xy y x y -+--+-,其中()0322=-++y x .22、(7分)某校组织学生书法比赛,对参赛作品按A 、B 、C 、D 四个等级进行了评定.现随机抽取部分学生书法作品的评定结果进行分析,并绘制扇形统计图和条形统计图如下:ABCD543PCBA 图①D 级 B 级A 级 20% C 级30% 30%分析结果的扇形统计图图②人数分析结果的条形统计图根据上述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求这次抽取的样本的容量;(2)请在图②中把条形统计图补充完整;(3)已知该校这次活动共收到参赛作品720份,请你估计参赛作品达到B 级以上(即A 级和B 级)有多少份?23、(7分)一只口袋里放着4个红球、8个黑球和若干个白球,这三种球除颜色外没有任何区别,并搅匀.(1)取出红球的概率为51,白球有多少个?(2)取出黑球的概率是多少?(3)再在原来的袋中放进多少个红球,能使取出红球的概率达到31?24、(8分)如图,在△ABC 中,D 是BC 边上的一点,E 是AD 的中点,过点A 作BC 的平行线交CE 的延长线于点F ,且AF=BD ,连接BF.(1)求证:△AEF ≌△DEC ;(2)当△ABC 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AFBD 是矩形?请说明理由.25、(8分)数学课上,张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点E 是边BC的中点.∠AEF=90°,且EF 交正方形外角∠DCG 的平分线CF 于点F ,求证:AE=EF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图1GFE DCBAA B C D E F---------------------------答---------- 题 ----------不 ----------要 ----------超----------取AB 的中点M ,连接ME ,则AM=EC ,易证 △AME ≌△ECF ,所以AE =EF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1)小颖提出:如图2,如果把“点E 是边BC 的中点”改为“点E 是边BC 上(除B ,C 外)的任意一点”,其它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2)小华提出:如图3,点E 是BC 的延长线上(除C 点外)的任意一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E=EF ”仍然成立.你认为小华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图2GFEDCBA 图3GFEDCBA初二数学期中考试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每题3分) BCCA CDBB 二、填空(每空2分)9. 0≠x ,3 10. 312x 11. 135 12. ②③④ 13. 20,24 14. 12 15. 2316. 10或8 17. 3:118. 150 三、解答19. 解:(1)如图所示,……………(2分) 如图所示,……………(2分) (2)(2,-1)………………(2分)20. (1)原式= 111---x x x …………(2分) (2)原式=b a b b a b a -+--2222……(2分)=1 …………(4分) =b a b a -+22………(4分) 21.解: 原式=))(()()(2y x y x y x y y x y x -++---…………………………(2分)=yx yy x ---1 =yx y--1…………………………………………………(4分) 3,2=-=y x ……………………………………………(6分)把3,2=-=y x 代入上式得523231=---………………(8分)22. (1)∵A 级人数为24人,在扇形图中所占比例为20%,∴这次抽取的样本的容量为:24÷20%=120;……………………………(1分)(2)根据C 级在扇形图中所占比例为30%,得出C 级人数为:120×30%=36人,………………………………………(2分)∴D 级人数为:120-24-48-36=12人,……………………………………(3分)如图所示:……………………………(5分)(3)∵A 级和B 级作品在样本中所占比例为:(24+48)÷120×100%=60% ∴参赛作品达到B 级以上有720×60%=432份. ………………………………(7分)23. 解:(1)设袋中有白球x 个. 由题意得:4+8+x =4×5,解得: x =8,答:白球有8个. ………………………………………………(2分) (2)取出黑球的概率为:528848=++,答:取出黑球的概率是52. ………………………………(4分)(3)设再在原来的袋中放入y 个红球.由题意得:y y +=+20)4(3,或88)4(2+=+y解得:y =4,…………………………………………………………………(6分)答:再在原来的袋中放进4个红球,能使取出红球的概率达到31.………(7分)24. (1)∵AF ∥BC , ∴∠AFE=∠DCE , ∵点E 为AD 的中点,∴AE=DE ,………………………………………………………(2分) 在△AEF 和△DEC 中⎪⎩⎪⎨⎧=∠=∠∠=∠DE AE DEC AEF DCEAFE∴△AEF ≌△DEC (AAS )………………………………………(3分)(2)当△ABC 满足:AB=AC 时,四边形AFBD 是矩形,……………(4分)∵△AEF ≌△DEC ∴AF=CD ,∵AF=BD ,∴CD=BD ;………………………………………………………(5分)∵AF ∥BD ,AF=BD ,∴四边形AFBD是平行四边形,…………………………………(6分)∵AB=AC,BD=CD,∴∠ADB=90°,……………………………………………………(7分)∴□AFB D是矩形. …………………………………………………(8分)25.(1)正确.理由如下:在AB上取一点M,使AM=EC,连接ME.…………(1分)∵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BC,∠B=90°,∠DCB=∠DCG=90°∵AM=EC,∴BM=BE,∵∠B=90°,∴∠BME=∠BEM=45°,∵CF平分∠DCG,∴∠FCG=45°,∴∠BME=∠FCG∴180°-∠BME=180°-∠FCG,即∠AME=∠ECF,…………………………………(2分)∵∠AEF=90°,∴∠AEB+∠CEF=90°,∵∠AEB +∠BAE =90°,∴∠MAE=∠CEF,…………………………………(3分)在△AME和△ECF中,⎪⎩⎪⎨⎧∠=∠=∠=∠ECFAMEECAMCEFMAE∴△AME≌△ECF(ASA),∴AE=EF.…………………………………………(4分)(2)正确.理由如下:在BA的延长线上取一点N.使AN=CE,连接NE.………………(5分)∵AB=BC,∴BN=BE,M FDBA∵∠B=90°, ∴∠N=∠NEC=45°, ∵CF 平分∠DCG , ∴∠FCE=45°,∴∠N=∠ECF ,…………………………………(6分) ∵四边形ABCD 是正方形, ∴AD ∥BE ,∠BAD=∠NAD=90°, ∴∠DAE=∠BEA , ∵∠AEF=90°,∴∠DAE+90°=∠BEA+90°,即∠NAE=∠CEF ,……………………………(7分) 在△ANE 和△ECF 中,⎪⎩⎪⎨⎧∠=∠=∠=∠CEF NAE CEAN ECF N ∴△NAE ≌△CEF (ASA ),∴AE=EF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