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 第三章 统计整理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7、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D )。
• A.组中值
B.组距
• C.组数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 7.对某校学生分别按年级和年龄分组,由此形成的分组
体系是( A )。
• A.平行分组体系
B.复合分组体系
• C. 二者兼而有之
D.二者都不是
• 二、多选题
• 1、统计分组有按品质标志分组和按数量标志分组两种,
下述人口总体分组属数量标志分组的是( BD )。
• A.按性别分组
B.按年龄分组
• C.按文化程度分组
D.按收入水平分组
• E.按居住地区分组
• 2、统计分组是将统计总体按一定标志区分为若干部分的
统计方法。它( ABDE)。
• A.是统计研究中的基本方法 B.是在统计总体内部进行
• C.是在统计总体之间进行 D.对总体而言是分
轻
重
工
工
企
企
业
业
简单分组
按经济类型分
国集 其 有体 他 工工 工 业业 业 企企 企 业业 业
平行分组体系
工业企业
按轻重 工业分
按企业 规模分
轻工企业
大型轻 小型轻 工企业 工企业
重工企业
大型重 小型重 工企业 工企业
按经 济类 型分
国有 大型 轻工 企业
集体 大型 轻工 企业
其他 大型 轻工 企业
2.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
3.对原始资料进行 统计分组和统计汇总
基础
中心
4.编制统计表或绘制统计图
(1)完整性 (2)准确性 (3)适用性 (4)时效性
结果
第二节 统计分组
一、统计分组的定义 是指根据客观现象的特点和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按照一 定的标志把总体划分为若干不同性质的组或类型。
1、搜集原始数据
B 前者按数量标志分组,后者按品质标志分组
C 按品质标志分组
D 前者按品质标志分组,后者按数量标志分组
4、在全距一定的情况下,组距的大小与组数的多少,两者
( C )。
A 成正比 B 无比例关系 C 成反比 D 不能确定
按照习惯,成绩一般分 为不及格、及格、中等、 良好、优秀
⒋确定频数和频率 频数=每组单位数 频率=每组频数/总单位数
36
2.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组距式变量数列: 1、排序 2、分组 3、汇总每组数量
10
42 17
15
12 4
2.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精选课件
10
100
52
90
69
48
84
四统计分组方法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考点1选择分组变量人口按性别男性女性22划分各组界限11品质标志分组属性分组22数量标志分组按变量分组人口按年龄66岁以下7718岁1965岁65岁以上11简单分组一个分组标志某校学生按性别男性女性五统计分组体系22平行分组体系对同一总体进行分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某校学生男性女性汉族少数民族汉族少数民族按性别按民族按民族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3复合分组复合分组体系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练习
练习:编制等距数列
己知50个同学的英语考试成绩如下:
要求编制组距数列。
编制步骤: ⒈求全距
全距=最大值-最小值 ⒉确定组距及组数
组距=全距÷组数 组距和组数成反比的关系,组数的确定一般原则 (1)正确的反映总体各部分质的差异 (2)能够准确清晰的反映总体单位的分布特征
编制步骤: ⒊确定组限
组限的表示方法 对于离散变量,相邻组组限可以间断,也可重叠; 对于连续变量,相邻组组限必须重叠; 符合“上组限不在内”原则; 首末两组可使用“××以下”及“××以上”的开口组。
2
组下限
首组开口组的组中值 首组上限 - 相邻组组距 2
末组开口组的组中值 末组下限 相邻组组距 2
• 1、组中值代表各组标志值平均水平的数值 • 2、当各组内标志值均匀分布时,可用组中值代表各组标
志值的平均水平; • 3、当各组标志值不是很均匀分布时,组中值只能近似代
替各组实际平均水平 • 4、划分组限时,相邻组的上下限可以重叠,也可不重叠 • 5、上下限重叠的情况,与上限相等的标志值计入下一组,
小结
• (一)连续型变量:一般使用组距式 • (二)离散型变量: • ①变量值数目不多时,使用单项式 • ②变量值数目很多时,使用组距式 • 组距数列分为: • 等距式分组和不等距式分组 • 开口式分组和闭口式分组
按数量标志分组
单项式分组
(适用于: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变量、变 量值重复性高)
组距式分组 (适用于:变量值较多的离散变量和连 续变量)
31
96
16
100
4
38
三、组距式变量数列编织的基本概念
组限 组距 组数 关系
原则
指每组两端的变量值, 组最大值为组上限,组最小值为组下限。 组距=组上限 - 组下限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表 分组的个数
组数越多,组距越小 组数越小,组距越大 两者成反比关系
1、区分个体的差异 2、反应个体的特征
(二)等距数列和不等距数列 根据组距是否相等划分
二、统计分布的编制过程
统计分布的编制分为 1、品质分配数列的编制(较简单)
2、变量分配数列的编制
1.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
4
4
2
2
4
4
5 +1 +2
8
2 +2
4
4 +3
7
1 +3
4
10 +8 +1
19
2 +10 +5
17
4 +4 +1
9
69 单项式分组,步骤:1精、选排课序件,2、汇总每个变量3值2 对应的数值
一组的组中值为( CC )。
• A.490
B.510
C.520
D.530
注意: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组的组限必须重叠!
练习
(一)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
【例】某班有学生20人 ,下面是2009年6月份该班学生请假天 数记录: 0 0 1 0 2 1 0 0 0 1 2 0 5 1 1 0 0 0 10 0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
变量数列的三大构成要素: 分组标志,频数,频率(比重)
49
组距数列的编制步骤
1、排序 50 56 64 65 67 68 71 73 74 76 76 79 79 80 80 81 82 83 84 84 85 85 85 86 86 86 86 87 87 88 90 92 92 93 94 99
• E.对个体而言是合
• 三、 判断题
• 1、统计分组中的“合”是针对总体单位而言的,而“分”
则是针对总体而言的。(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距和组数。( ×)
• 4、统计整理仅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 ×)
• 5、复合分组就是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对同一总
体进行的并列分组。( ×)
即“上限不在组内”。 • 6、也就是说,每一组只包含它的下限值,不包含它的上
限值,即“包小不包大”
(四)频数与频率
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或称次数
频数 频数越大,作用越大;反之越少
频率 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的百分比
也称比率、比重、权重
学生考试成绩
频率越大,作用越大;反之越少
各组频率均大于0,频率总和等于1
2、平行分组体系(对同一总体进行分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分别进行简单分组)
3、复合分组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男性
按民族
汉族
按性别 某校学生
少数民族
按民族 女性
汉族
少数民族
复合分组体系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组标志层叠起来进行分组)
练习:判断是什么分组
工业企业
按轻重工业分
第三章 统计整理
新课引入
• 什么时候遇到整理?
第一节 统计整理的基本内容
一、统计整理的定义:
大量的原始资料
分类、汇总
已加工过的资料 二、统计整理的意义
再加工 统计工作
条理化、系统化、 科学化
统计调查 继续、深入
统计整理 承上启下
统计分析和预测 前提和基础
三、统计整理的步骤
前提
1.设计和编制统计整理方案
• 6、将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
组,就是复合分组。( √)
• 7、平行分组体系是要按照主要标志和次要标志对总体进行
多次分组。( ×) • 8、简单分组就是用简单标志进行的分组。( ×)
第三节 统计分布
一、统计分布的概念(又称次数分布、分配数列) 1、统计分布实质是把总体的全部单位按某标志所分的组进行 分配所形成的数列。 2、统计分布要素:按标志所分的组合+各组的单位数(次数)
单项数列的编制步骤
1、排序 00000000000 11111 22 5 10
2、分组 0 1 2 5 10
3、汇总整理
某班学生请假天数统计表
(二)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
【例】某班36名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如下: 50 79 80 86 86 80 64 65 81 87 87 82 67 68 83 88 90 84 71 73 84 92 74 85 92 93 85 76 76 85 94 79 99 86 56 86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编制变量数列。
精选课件
8
(四)分析现象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
某乡某种农作物的耕作深度与收获率的关系
精选课件
9
三、统计分组的原则
①科学性原则:分组标志反映本质特征 ②完整性原则:每一个个体都有组可归 ③互斥性原则:每一个个体都只能归属某一组
练习21:某年商龄场5的7服装58分为92男装45、女3装2 、4童7 装1三9类,20是否100 符合互斥原则? 这不符合互斥原则,因为童装也有男、女 装之分。若 先把服装分为成年与儿童两类, 然后每类再分为男女 两组,这就符合互斥 原则了。
2、确定全距(极差) 全距(R)=最大值-最小值
=99-50 =49(分)
3、确定组距和组数
组数:为反映成绩的等级特征故将组数确定为5组
组距:10分
4、确定组限 50—60 60—70 70—80 80—90 90—100
5、汇总整理
某班学生统计学考试成绩统计表
一、填空
1、根据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统计分组分 为 按品质标志分组 和 按数量标志分组 。
(一)相关概念
统计分布(分布数列) (分配数列)
次数 (频数)
总次数 (总频数)
频率 (比 率、 比重)
1、根据分组标志的性质不同分为 品质分配数列和变量分配分组
品质分配数列 (品质数列)
变量分配数列 (变量数列)
2、数量分布数列(变量数列) (1)单项式变量数列(一个变量为一组)
(2)组距式变量数列
四、统计分组方法
关键是选择分组标志与划分各组界限(考点) 1、选择分组变量
2、划分各组界限 (1)品质标志分组(属性分组)
人口
按性别
男性 女性
(2)数量标志分组(按变9—65岁
65岁以上
五、统计分组体系
1、简单分组(一个分组标志)
某校学生
按性别
男性 女性
复合分组体系
课前练习
• 一、单选题
• 1、按照反映事物属性差异的品质标志进行分组称为按品质
标志分组。下述分组中属于这一类的是( B )。
• A.人口按年龄分组
B.在校学生按性别分组
• C.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 D.企业按职工人数规模分组
• 2、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D )
• A.组中值
B.组距
• C.组数
二、单选
1、在组距式分组中,下限就是( A )。
A 每个组的最小值 B 每个组的最大值
C 最大值
D 最小值
2、划分连续型变量的组限时,其相邻两组的组限( A )。
A 必须重叠 B 必须间断 C 可A也可B D应当是相近的
二、单选
3、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和按职工人数分组,这两个统计分组
时( D )。
A 按数量标志分组
统计统分计组分概念组三要点:
1.分组对象是总体;
25%
23..应对总有体分而组言标是志“;分”,对总体单位(个体)而言是“33合%”。
分组前
分组后
42%
二、统计分组的作用
(一)凸显社会经济现象的规律
单位:亿元
精选课件
6
(二)划分社会经济现象的类型
(三)反应社会经济现象的内部结构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构成(%)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 3、全国总人口按年龄分为 5 组这种分组方法属于( A )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 C.按品质标志分组 D.以上都不对
• 4、对某校学生先按年级分组,在此基础上再按年龄分组
,这种分组方法是( B )。
• A.简单分组
B.复合分组
• C.再分组
D.平行分组
• 5、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和按职工人数分组,这两个统计
1.等距数列——各组组距相 等的数列。
学生考试成绩的等距分组
2.不等距数列(异距数 列)——各组组距不相等 的数列。
某村人口按年龄的不等距分组
(三)组限与组中值
组中值 组上限与组下限的中点值为组中值
首组开口组下限 =首组上限-相邻组组距
末组开口组上限 =末组下限+相邻组组距 学生考试成绩
组中值
组上限
累计频数 累计到本组为止的各组频数
累计频率 累计频数除以频数总和
练习
• 1. 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
为2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170,则末组
组中值为( AA )。
• A.230 B.260 C.185
D.215
• 2.某连续变量数列,其末组为开口组,下限
为500,又知其邻组的组中值为480,则最后
分组是( D )。
• A、按数量标志分组
• B、前者按数量标志分组,后者按品质标志分组
• C、按品质标志分组
• D、前者按按品质标志分组,后者按数量标志分组
• 6、统计分组是统计资料整理中常用的统计方法,它能够
区分( D )。
• A.总体中性质相同的单位
B.总体标志
• C.总体与它总体
D.总体中性质相异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