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私有化进程及所有制结构演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1
CONTEMPORARY WORLD
59
当代
世界
俄罗斯私有化进程及所有制结构演变
■ 郭晓琼/文
20
世纪90年代,随着经济体制的转型,俄罗斯掀起了大规
模私有化运动。
2010年,俄罗斯政府高调出台下阶段私有化计划,旨在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和竞争力,并为“现代化计划”筹措资金,但计划迟迟没有付诸行动。
2012年普京总统重掌大权后,在圣彼得堡经济论坛上再次强调了私有化计划,表明了俄罗斯进行私有化的决心。
俄罗斯的私有化进程
一、第一时期:“证券私有化”阶段(1992年7月至1994年6月)
在“证券私有化”时期,政府通过向公民发放私有化证券的方式无偿转让国有资产。
该时期私有化具有明显的政治目的,为了使改革进程不可逆转,改革者过分强调速度(规定每年进行私有化企业的数量)而牺牲质量,为简化私有化程序,按账面残值进行资产评估,在恶性通货膨胀的背景下,造成了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随着私有化的展开,国有制经济的统治地位彻底被推翻。
短短两年多,俄罗斯经济中国有制经济占比大幅缩减(1994年,国有制在就业人数、产值和固定资产的比重分别下降至44.7%、38%和42%),逐
渐形成了国家所有制、地方市政所有制、社会及宗教组织所有制、私有制和混合所有制并存的混合型经济。
此外,该时期混合所有制经济大量涌现,这种所有制形式大多为国有经济“证券私有化”后的产物。
同时,新建立的私有制经济在该时期内发展还比较缓慢。
二、第二时期:“货币私有化”阶段(1994年7月至1996年底)
1994年7月至1996年底,俄罗斯的私有化以“货币私有化”的形式推进,从无偿转让国有资产过渡到按市场价格出售国有资产。
随着无偿私有化的结束,混合所有制的扩张明显放慢,该时期非国有制经济扩大的主要动因不仅包括国有经济的私有化,大量新成立的私有企业也起了巨大的带动作用。
到1997年,从就业、企业数、固定资产投资方面看,国有制经济比例已下降至40%、16.6%和26%。
私有制经济继续扩张,在所有制结构中已占有绝对优势。
三、第三时期:“个案私有化”阶段(1997—2004年)
1997年以后,私有化以“个案”的形式进行。
在“个案私有化”时期停止了大规模私有化,转为按“点状方案”有选择地、个别地进行国有
企业的股份制改选,私有化的重心从注重数量转为注重质量,不再搞数量指标和强制私有化,并加强了国家对私有化过程的监督。
该时期所有制结构变动幅度相对较小。
国有制经济无论从就业、企业数还是固定资产比重方面均呈下降趋势,但下降的幅度放慢。
非国有制经济继续扩大,但内部分化的现象更趋明显,混合所有制比重逐渐下降,而私有制在所有制结构中的占比则有所上升。
1997—2004年,混合所有制经济就业比重从19.5%下降至12%,企业数比重从9.1%下降至6.1%;私有制就业比重从39.9%增长至51.8%,企业数比重从69.1%增长至78%。
可以说,该时期非国有制经济扩张的主要推手已不再是国有经济成分的私有化,而是更多地依靠新建立的私有制企业。
四、第四时期:私有化进程放慢,国有经济成分扩张(2004年至今)
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大规模私有化虽然快速、有效、彻底地改变了俄罗斯的所有制结构,但私有化过程中政府官员与企业勾结侵吞国家财产,并形成了一批金融寡头,这些寡头在经济上把持国民经济命脉,在政治上操纵国家政策走向。
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私有化进程明显放慢,
世界纵横
World kaleidoscope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当代世界2012.11 CONTEMPORARY WORLD
60虽然每年政府还会出台当年的私有
化计划,但往往没有落实。
从第二任
期开始,普京逐渐调整政治经济发展
模式,加强打击寡头的力度,将金融
寡头手中的经济资源收归国有,政府
对经济的干预、管理和规制的作用也
逐渐加强。
国家通过限制战略性企业
私有化、以并购形式获得私营企业控
制权、组建国家公司等手段控制了关
系国民经济命脉的企业,甚至形成行
业垄断。
2004年以来,尽管从企业数量
看国有制经济比重仍在降低,但从就
业人数、产值等方面看,国有经济成
分在所有制结构中均出现上升趋势。
2005—2011年,国有经济在矿产资
源开采业销售额中的比重从5.5%增
长至17%,几乎翻了两番,在货运销
售额和货运量中的比重分别从44.9%
和41.8%猛增至78.5%和93.7%,国
有经济在运输业中占据垄断地位;国
有经济的固定资产投资也从2005年
的14.9%增长到2011年的26%。
2004年以后,国有或国家控股
企业通过兼并、重组等方式,积极并
购同类或具有产业关联性的企业,国
有经济成分在股份公司中控股比例连
年增长。
2004—2011年,国有独资
企业在股份公司总数中的比重从4%
增长到63%,再加上5%的国家持股
50—100%的企业,2011年,国有制
经济在股份公司中掌握绝对控股权的
企业比例已达到68%,国家对经济的
控制力大大增强。
国家通过扩大国有制经济比例控
制国民经济命脉,这一方面有利于国
家控制战略资源,保证经济、社会政
策的顺利推行,国有企业在国家的支
持下更容易聚集资本形成规模效应,
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
争力;但另一方面国有经济的扩张往
往会造成行业垄断,企业缺乏创新积
极性,从长远看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
发展。
俄罗斯所有制结构的变化特点
俄罗斯所有制结构的变化具有以
下特点:
第一,所有制结构变化速度快。
从1992年7月转型开始到1994年6
月,俄罗斯仅用了两年多就彻底推翻
了国有制的统治地位,建立起私有制
为主体,多种经济并存的混合所有制
经济。
第二,所有制变革的方向与西
方国家相反。
尽管都是混合型经济,
但西方国家是从私有制经济演变而
来,为了弥补“看不见的手”调节经
济的缺陷,20世纪30年代后,国家
逐渐加强对经济的调控能力,从而形
成混合型经济;而俄罗斯当前的所有
制结构却是在苏联时期单一公有制的
基础上通过私有化形成的。
第三,所
有制结构的变革靠强制性制度变迁推
动。
俄罗斯所有制结构的变化不是为
了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而产生的生产关
系的自发性变动,而是政府采用行政
命令的手段强制性进行私有化。
第四,
所有制改革具有明显的政治意义。
私
有化既是一项要建立以私有制为特征
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国策,又
是“使改革进程具有不可逆转性”的
政治保证。
第五,国有经济成分在经
济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在俄罗斯,有
国有经济成分参与的行业范围非常
广,不仅包括公共事业部门和战略性
行业,还涉及一些重要的竞争性行业。
俄罗斯大型企业的董事会均派有政府
代表,政府官员代表国家对国有股行
使表决权。
此外,在一些股份制企业
中,国家还持有“金股”,以此行使
对企业经营的特别管理权。
现阶段私有化及未来走向
一、《2011—2013年及2015年
前联邦资产私有化计划》
大规模私有化结束之后,俄
罗斯的个案私有化并没有停止,政
府每年均制定下一年的私有化计
划,只是计划的任务大多没有落实。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俄罗斯
经济遭受沉重打击,联邦预算划拨
大笔资金救市,导致2009年联邦预
算出现十年来的首次预算赤字,俄
罗斯经济严重依赖国际市场行情的
弊病充分凸显。
2010年11月27
日,时任总理普京签署政府令,批
准了《2011—2013年及2015年前联
邦资产私有化计划》。
根据该计划,
2011—2013年实行私有化的国有独
资企业共114家,占独资企业总数
的3%;国有股份公司共809家,占
国有股份公司总数的27%。
私有化
的主要对象包括:不行使国家职能
的国有独资企业;2004年8月4日
N1009号总统令规定的战略性企业
名录以外的企业;国有股份公司的
部分股份。
《计划》还提出了10家
大型国有企业的股份出售计划(见
下表),2011—2013年,私有化收入
约为1万亿卢布。
私有化的目的一
方面是通过出售国有资产补充财政
预算,为推进“经济现代化”方案
筹集更多资金,但更重要的是,俄
政府希望通过私有化提高企业治理
效率,鼓励企业积极创新,优化国
有资产结构,吸引切实关心企业长
期发展的战略投资者,从而降低国
有成分对投资环境的过度影响。
然
而计划的落实情况并不理想,由于
国际市场行情低迷,以及俄罗斯通世界纵横World kaleidoscope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
2012.11
CONTEMPORARY WORLD
61
当代世界
过私有化弥补财政缺口的需求下降,私有化计划一再拖延。
二、《2012—2013年及2016年前联邦资产私有化计划》
2012年6月7日,在政府工作会议上,俄罗斯经济发展部部长别洛乌索夫向总理梅德韦杰夫做了关于2011—2013年私有化计划实施情况的工作报告,并提出了《2012—2013年及2016年前联邦资产私有化计划》。
2012年计划出售大约300项联邦资产,包括96个股份公司的国有股份。
私有化收入将达到3000亿卢布,超过2011年的1210亿卢布。
对于上年拖延而未实施的大型国企的私有化将继续推行,并提出,到2016年国家将完全退出俄罗斯水电公司、统一能源系统联邦电网公司、俄罗斯航空公司、舍列梅季耶沃国际机场、联合船舶公司、俄罗斯农业银行、外贸银行、农业租赁公司、阿尔罗萨钻石公司。
石油管道运输公司、联邦电网公司和乌拉尔车厢制造厂的国有股份将降至75%,联合造船公司和联合航空制造公司国有股将降至50%加1股。
可以看出,与上年的私有化计划
相比,本年度推出的私有化的规模和速度又有所提高。
关于私有化问题的争论及未来前景
针对私有化问题,俄罗斯高层和政府内部一直存有争议。
梅德韦杰夫任总统期间力主坚决进行私有化,并要求扩大私有化规模。
2010年6月18日,梅德韦杰夫总统签署了《关于对战略性企业和战略性股份公司的名录进行修改的命令》,将战略性企业的数量减少至41家。
他还曾明确表示,在一些大型企业中国有股的比重不仅要减少到50%,而且应当降低到控股水平以下,甚至为零。
而前副总理谢钦[1]则强调,对于能源等关乎国家利益的战略行业应掌握在国家手中,这有利于国家集中调动经济资源,提高俄罗斯在大型项目中的国际竞争力,确保经济稳步增长,因此他建议以高价格进行大型国有企业的私有化。
普京对待私有化问题的态度则较为谨慎,他曾多次表示俄罗斯不打算搞“国家资本主义”。
2012年6月22日,
普京重掌总统大权后,在圣彼得堡国际经济论坛上再次提出,俄罗斯政府不会放弃私有化计划,但他也不主张过快推进私有化进程,要求政府根据国际市场行情调整私有化步骤,选择有利的时机和条件出售国有资产。
因此,未来私有化计划能否顺利推进将更多地取决于市场行情,这样不但能获得更多的经济收入,也可以避免“贱卖”国有资产引发的民众批评。
如私有化计划能够顺利进行,毫无疑问,国家在企业中的持股比例将会有所降低,国有经济成分的扩张将有所减缓。
但即使计划全部落实,与20世纪90年代的大规模私有化相比,目前的私有化仍属于“个案私有化”,是在已形成的混合所有制结构基础上进行的调整[2]。
根据《计划》规定,私有化企业的范围并不包括战略性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按计划完成股权出售后,国家在特大型企业中的持股比例维持50%加1股或75%加1股,仍持有绝对控股权;而价值1万亿卢布的私有化收入还不到2010年国有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十九分之一。
因此,私有化计划的实施并不会改变现阶段俄罗斯的所有制结构,也不足以影响国家对经济的调控能力。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责任编辑:刘娟娟)
2011—2015年俄罗斯大型国有企业股份出售计划
[1] 现为俄罗斯石油公司总裁。
[2] 2011—2013年的私有化计划高调出台,在俄罗斯和国内学界存在“第二波私有化浪潮”“新一轮私有化”等提法,而实际上此次私有化无论从目标、性质、规模和执行情况看,均无法与90年代的大规模私有化相比。
此外,私有化是政府调节经济的常规手段,也不能将其看成俄罗斯转变经济政策的标志。
世界纵横
World kaleidoscope
Copyright©博看网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