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练习(含解析)(新版)商务星球版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八年级上册:第4章第1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课时)(练习)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课时)练习一、基础达标1.下列人类活动中不属于农业活动的是()A.种庄稼B.草场放牧C.食品加工D.出海捕鱼2.下列哪个省区是甘蔗的产区( )A.广东B.广西C.云南D. 黑龙江3.华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水稻B.冬小麦C.春小麦D.粟4.我国的四大牧区位于()A.陕西、甘肃、宁夏、新疆B.内蒙古、甘肃、青海、西藏C.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D.内蒙古、云南、青海、西藏5.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粮食、蔬菜、棉花、油菜等均来源于()A.种植业B.渔业C.林业D.牧业6.我国东北平原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棉花B.甘蔗C.小麦D.水稻7.山东鲁花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大型的民营企业,花生油生产能力80万吨,为中国花生油第一品牌。
根据图文资料可以判断该公司生产花生油的主要原料来自()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南部沿海C.东北平原D.华北地区8.由于自然条件的差异,牧场各具特色,新疆牧场属于()A.山地牧场B.高寒牧场C.温带草原牧场D.热带草原牧场9.我国农业生产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分布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地形条件B.热量条件C.水分条件D.光照条件10.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湿润的平原地区B.半湿润和湿润的平原地区C.半湿润和半干旱的平原地区D.半湿润和湿润的高原地区11.四川盆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A.水稻B.甜菜C.苹果D.小麦12.关于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叙述,正确的是()A.两者都以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为界B.前者饲料充足,后者不足C.两者分别以乳肉产品和禽蛋产品为主D.两者生产方式相同二、综合提升1.国家“十二五”农业规划七大农业主产区。
阅读下列有关地图,完成下列问题。
(1)甘肃、新疆主产区于(干湿区),农业灌溉水源主要来自。
(2)河套灌溉主产区地处我国地势第级阶梯。
(3)山东省位于主产区,主要耕地类型是。
广东省大部分位于(温度带),主要粮食作物是。
八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同步测试商务星球版
4.1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一、单选题1.影响“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农业生产的模式的因素是()A. 纬度位置B. 海陆位置 C. 地形 D. 气候变化2.读中国部分农作物分布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①是水稻B. ②是甜菜 C. ③是油菜 D. ④是甘蔗3.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A. 骆驼B. 三河马 C. 滩羊 D. 牦牛4.纺织工业是我国最早兴起的工业部门之一。
根据原料产地与工业布局的关系,你认为西藏林芝适宜发展哪类纺织工业A. 棉纺织工业B. 毛纺织工业 C. 麻纺织工业 D. 化纤工业5.“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这句话反映了农业生产的( )A. 地域性B. 季节性 C. 周期性 D. 季节性和周期性6.下列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是()A. 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 B. 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C.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D. 在上海郊区发展肉、乳、禽、蛋生产7.下列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的是()A. 东北平原B. 宁夏平原 C. 江汉平原 D. 鄱阳湖平原8.广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别是A. 水稻和花生B. 水稻和甘蔗 C. 玉米和甘蔗 D. 玉米和花生9.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A. 青海牧区B. 内蒙古牧区C. 新疆牧区 D. 东北平原10.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 )产业A. 支柱B. 基础C. 主导 D. 辅助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青藏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B. 青藏地区比西北地区纬度低,所以夏季的气温比西北地区高C. 青藏地区多为外流河,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D. 青藏地区的人口密度比西北地区大12.下列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是()A. 在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地方实行基塘生产B. 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C.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D. 在上海近郊发展乳畜业13.下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 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业B. 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C. 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 D. 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渔业二、填空题14.读“我国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名称,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处: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_______⑧_____ ___ ⑨________(2)将图中字母序号代表的我国主要牧区名称,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处: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3)试比较①③⑧三大商品粮基地的耕作熟制的差异:①________③________⑧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15.我国的四大牧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商务星球版新版八年级上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习题——第一课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习题第一课时一、基础过关1.我国农业生产在“确保粮食供需基本平衡”的同时,还必须“积极发展多种经营”是由于()A.土地面积广大,人口众多B.自然条件和土地资源多种多样C.气候复杂多样,人口众多D.国家建设和国内国际市场的需要是多方面的2.目前,我国在农业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是()A.我国农村大部分地区仍采用集体经营的模式B.农业的结构不合理,畜牧业所占的比重过大C.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大部分地区仍以传统的农业方式为主D.农业的发展还没有依靠科学技术3.适宜建立“农业科技开发试验园区”的地方是()A.交通便利,经济发达的地区B.科技人才密集、科研基础良好、自然条件适宜的地方C.城市人口密集的地区D.乡村人口稠密的地区4.从干湿地区上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干旱地区B.半干旱地区C.半湿润区D.青藏高原区5.我国牧区和农耕区的分界线是()。
A.800毫米等降水量线B.400毫米等降水量线C.200毫米等降水量线D.50毫米等降水量线6.我国可以种三季水稻的地区是()。
A长江中下游平原B华北平原C 洞庭湖平原D 海南岛东部平原地区7.下列农作物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的是()。
A 水稻B 甜菜C 棉花D 甘蔗8.我们日常生活中所需的粮食、蔬菜、棉花、食油等来源于()A、林业B、渔业C、种植业D、畜牧业9.下列不属于农业生产活动的是()A.养鱼B.生产羽绒服C.放牧D.植树种草10.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A.东北、西南和东南地区B.西部天然草场广布的地区C.东部沿海大陆架D.东部湿润、半湿润的平原和盆地二、综合训练11.读“我国主要种植业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主要种植业区和非种植业区的界线大致与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一致。
(2)从干湿状况看,我国种植业主要分布在____________。
(3)从地形上看,种植业区的地形主要以____________为主。
{商务版}2019年秋八年级地理上册课时练《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附答案解析
2019年八年级地理上册课时练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单选题1.下列农业区与图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搭配正确的是()①东北平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南部沿海地区④黄河中下游地区.A. ①-乙B. ②-丙C. ③-丁D. ④-甲2.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 ①大豆、②棉花B. ①甘蔗、②油菜C. ①油菜、②大豆D. ①棉花、②甘蔗3.下列农业生产方式中,科技含量最低的是()A. 滴灌、喷灌B. 生态农业C. 温室、棚膜D. 人工收获玉米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A. 新疆、湖北、安徽、河北B. 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 新疆、安徽、河北、湖北D. 安徽、河北、新疆、湖北5.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种植的是()A. 甘蔗B. 黄麻C. 甜菜D. 花生6.造成我国糖料作物“南蔗北菜”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B. 降水C. 气温D. 土壤7.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下列不属于四大牧区的省区是()A. 新疆B. 内蒙古C. 西藏D. 福建8.下列水果与产地所在温度带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A. 苹果—热带B. 柑橘—亚热带C. 荔枝—中温带D. 椰子—暖温带9.如表是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农作物种子面积统计表,据此推测该省可能位于()农作物水稻油菜棉花其它种植面积(%)66 28 4 2A. 亚热带B. 寒温带C. 中温带D. 青藏高原区10.下列牧区,其主要的畜牧产品为三河马、三河牛的是()A. 内蒙古牧区B. 青海牧区C. 新疆牧区D. 西藏牧区11.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A. 国民经济的主导B. 国民经济的基础C. 国民经济的关键D. 国民经济的先行官12.下列农业生产行为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 ①地最适合发展畜牧业,放养牛、羊B. ②适合发展海水养殖C. ③地应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D. ④地应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可以种植用材林13.读下图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判断该地位于()A. 黄土高原B. 塔里木盆地C. 江南丘陵D. 东北平原14.“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在农业生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位置B. 地形地势C. 风俗习惯D. 临近疆界下图是我国某农作物分布的优势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4.1.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练习(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课时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地区分布1.关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农业就是生产粮食的部门,它分布在淡水资源丰富的地区B.我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C.我国是世界上的农业大国,基础好,现在应重点发展工业D.农业生产就是为生活提供物质资料B点拨:从多方面分析农业与人们的关系,以及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上是广义的,分布在全国的各个地区;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仍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我国是世界上农村人口最多的国家。
2.农业为工业提供哪些原料?请你说出3~5种这样的农产品名称。
1.羊毛、棉花——纺织工业;乳、肉、蛋、禽——食品工业;木材——家具制造工业。
3.我国四大牧区在自然条件方面的共同特征是()A.热量、水源充足 B.面积广大,地势平坦C.气候温暖、湿润 D.有广阔的天然草场BD点拨:我国的四大牧区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
这里降水稀少,地势平坦广阔,有天然草场,仅在有灌溉水源的平原、河谷地带和绿洲有种植业分布。
4.我国种植业与畜牧业的分界线大致沿()A.5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B.2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C.4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 D.8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C点拨:我国 400毫米的年等降水量线把国土分为两部分,东南半壁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半壁以牧业为主。
5.关于秦岭、淮河的叙述,正确的有()A.秦岭和淮河以南很少生产冬小麦 B.秦岭和淮河以南基本不种植棉花C.秦岭和淮河是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D.秦岭和淮河是水稻与小麦的分界线C点拨:该题第一考查我国小麦、水稻和棉花等作物的地区分布;第二考查去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以及灵活运用这些地理知识,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解题时,首先要分析冬小麦、棉花和水稻等农作物生长习性,明确它们要求的自然条件;其次,结合我国根据气候条件划分的温度带和干湿地区;第三,根据各种作物的习性和温度带与干湿地区的分界线,分析判断试题叙述的内容是否正确。
【商务星球】八上地理一课一练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步练习
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考点基础练一、选择题1.(2022·河南商丘·七年级阶段练习)“瑞雪兆丰年”“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川”等谚语主要反映的是()A.地理与日常生活的关系B.地理与城市建设的关系C.地理与农业生产的关系D.地理与工业生产的关系(2022·全国·八年级专题练习)“洪湖水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家乡。
清早船儿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仓。
四处野鸭和菱藕,秋收满畈(田地)稻谷香……”。
据此,完成下面下面小题。
2.据歌词中描绘的景象判断,该聚落以()A.渔业和种植业为主B.畜牧业为主C.出海捕鱼为主D.果树种植为主3.与该生产方式关系最密切的自然条件是()A.草场广阔B.河湖密布C.水运便利D.人口稠密4.(2022·山东济南·模拟预测)下图所展现的耕作场景,最可能出现在下右图中的()A.①地区B.①地区C.①地区D.①地区(2022·全国·八年级课时练习)小麦成熟时间受热量的影响。
近20年我国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增幅全球领先。
下图示意我国冬小麦主产区分布及收割顺序。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5.影响冬小麦收割顺序由甲→乙、乙→丙的主要自然因素分别是()A.海陆、纬度B.土壤、纬度C.纬度、地形D.地形、海陆6.对提高小麦单位面积产量影响最大的农业技术是()A.麦种培育B.无人播种C.智能收割D.粮食储运7.(2022·湖北十堰·模拟预测)下列地区和农作物的搭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原则的是()A.四川盆地——甘蔗、水稻、油菜B.东北平原——甜菜、冬小麦、大豆C.华北平原——春小麦、苹果、花生D.长江中下游平原——甜菜、棉花、甘蔗(2022·辽宁阜新·八年级阶段练习)近年来,我国粮食需求量逐年增加,因小麦、水稻等传统粮食作物增产潜力有限,而马铃薯耐寒、耐旱、耐瘠薄,适应性广。
农业农村部建议做到马铃薯种植不与水稻、小麦、玉米三大谷物抢水争地。
商务星球版新版八年级上册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习题——第二课时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习题第2课时一、基础过关1.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是()A.增加农业劳动力的数量,以增加粮食产量B.努力扩大耕地面积,进一步增加粮食产量C.大量进口农产品,满足人民生活需要D.实行科学种田,增加粮食产量,走“科技兴农”之路2.下列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的是()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海南岛3.关于我国南北方种植业差别的叙述,正确的是()A.北方主要为水田,南方主要为旱地B.北方主要种植水稻,南方主要种植小麦C.北方的糖料作物为甘蔗,南方的糖料作物为甜菜D.北方地区农作物生长期较长,南方较短4.下列关于我国四大牧区的叙述,正确的是()A.降水量多B.降水量少于400毫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C.天然草场广阔D.有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5.我国九大商品粮基地全部分布在()A.秦岭—淮河一线以南B.秦岭—淮河一线以北C.第二阶梯与第三阶梯界线以东D.季风气候区6.下列商品粮基地中,年收获次数最多的是()A.三江平原B.珠江三角洲C.成都平原D.江淮地区7.农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必须依靠()A.充足的劳动力B.优越的自然条件C.科学技术D.精耕细作8..我国农业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主要标志是()A.山区发展经济林B.改造中、低产田C.兴修水利抗旱灾D.建立生态农业园9.从干湿地区上看,我国以种植业为主的地区主要分布在()A.干旱地B.半干旱地区C.半湿润区D.青藏高原区10.以下有关各地农业建设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A.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要积极发展出口创汇农业B.西部地区应充分利用充足光热资源发展种植业.C.闽、粤沿海滩涂广阔,可大力发展海水养殖业D.为了减少水土流失,所有的山区都应发展林业二、综合训练11..西北部山坡较陡,适宜发展_________业;中部平原土壤肥沃,适宜发展_________业;东南部河湖密布,水流平缓,适宜发展_________业。
【商务星球版】8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习题1
《第一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习题一、选择题1、我国南方与北方的耕作制度和种植的农作物有明显差别的最主要原因是()A、气候条件B、地形条件C、土壤条件D、水源条件2、下列哪个地区农作物仅能一年一熟()A、四川盆地B、华北平原C、东北平原D、珠江三角洲3、山东省广饶县花官乡以大蒜种植取代小麦,大蒜成为主导产品,其主要影响因素是()A、气候B、地形C、市场D、技术4、发展农业要因地制宜,下列地区的农业发展最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A、在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发展渔业B、在降水稀少的高原地区,发展粮食生产C、在地形陡峭的山地地区,发展林业D、在河网密布的地区,发展牧业5、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普遍种植小麦和玉米,且是全国三大棉区之一,这个地区是()A、东北平原B、华北平原C、四川盆地D、长江中下游平原6、下图是宜昌丘陵地区示意图,图中A为山区,B为丘陵梯田地区,C为平原地区,D为水库,E为乡镇企业和居民区,F为水库区北侧的丘陵低山。
根据因地制宜、可持续发展原则,将这些地区与合适的生产方案对应连接。
(提示:每个地区分别对应一项方案)A ①养鱼、发展旅游业B ②营造防护林C ③营造薪炭林D ④种植水稻E ⑤栽培柑橘、茶叶F ⑥办柑橘、茶叶加工厂二、填空题1、农业的劳动对象是__________-,获得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本身。
2、我们把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等生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___________来获得产品的各部门,统称为农业3、农业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生产部门。
4、我国农业的地区分部主要表现在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的差异。
5、西部与东部大致以________毫米等降水量线为界,西部以_______为主,那里有我国四大牧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东部农业部门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部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_地区;林业集中分布在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_____________林区,_____________地区是我国海洋捕捞和海洋养殖的基地;______________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 同步练习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步练习2019-2019学年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 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步练习一、单选题1.下列生产部门中属于第三产业的是()A. 农业B. 服务业C. 渔业D. 食品加工业2.宜昌市农作物的主要熟制是A. 一年一熟 B. 一年两熟或三熟 C. 两年三熟或一年两熟 D. 一年三熟3.下面不属于制约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农业发展的制约因素是()A. 夏季降水多B . 冬春降水稀6.造成南北方地区耕地类型的差别的主导因素是()A. 热量B. 水分C. 地形D. 洋流7.导致我国南北方耕作制度(熟制)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 地形B. 水分C. 热量D. 土壤8.图中ABCD 分别表示的是我国四种农业生产地区,能大面积种植水稻和甘蔗等农作物的地区是()、A. A 地区B. B 地区C. C 地区D. D 地区9.以下有关“基塘生产”的叙述,正确的是()A. “基塘生产”不仅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地区,还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B. 针对地势低洼易涝的状况,趋利避害开发了“基塘生产”C. 为了满足多种经营的需要,开发了“基塘生产”D. “基塘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0.某华侨计划投资建设蔗糖厂,从原料来源考虑,选址最合理的一组是()。
A. 福建、山东、河北B. 山西、河南、广东C. 山西、辽宁、吉林D. 福建、广东、广西11.秦岭—淮河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根据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原则,以下生产活动中,正确的做法是()A. 在华北平原大面积种植油菜B. 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面积种植甜菜C. 山东半岛区大力发展水稻种植D. 东南丘陵区适宜大力发展茶叶种植12.我国幅员辽阔,地域差异显著。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农业类型﹣东耕西牧B.传统民居﹣南平北尖C. 人口和城市﹣东疏西密D. 传统交通工具﹣南马北船13.下图甲、乙为“我国主要经济作物(大豆、油菜、甘蔗、棉花)分布图”,则下列经济作物的排序与图中主要分布区一致的是()A. ①油菜②大豆③棉花④甘蔗B . ①大豆②油菜③甘蔗④棉花C. ①甘蔗②大豆③棉花④油菜D . ①棉花②大豆③油菜④甘蔗14.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下列地形区适宜发展的主要农业生产类型是()A. 长江中下游平原——渔业B. 大兴安岭——林业C. 内蒙古高原——种植业D. 东北平原——畜牧业15.甘蔗作为一种重要的糖料作物,它主要产自于()A. 珠江三角洲B. 长江中下游平原C. 华北平原D. 东北平原二、填空题16.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有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如粮食作物呈“________”的格局;糖料作物呈明显的“________”分布特点;油料生产形成了________ 带和________ 区两大生产区;棉花的生产则形成了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三大棉区。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4.1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同步测试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地理4.1因地制宜的发展农业同步测试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选择题1.影响“春耕、夏种、秋收、冬藏”农业生产的模式的因素是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地形D.气候变化2.读中国部分农作物分布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①是水稻B.②是甜菜C.③是油菜D.④是甘蔗3.被称为高原之舟的是()A.骆驼B.牦牛C.滩羊D.三河马4.纺织工业是我国最早兴起的工业部门之一。
根据原料产地与工业布局的关系,你认为西藏林芝适宜发展哪类纺织工业A.棉纺织工业 B.毛纺织工业 C.麻纺织工业 D.化纤工业15.“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这句话反映了农业生产的()A.地域性B.季节性C.周期性D.季节性和周期性6.下列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是A.在地形陡峭的山区发展林业B.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生产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D.在上海郊区发展肉、乳、禽、蛋生产7.下列地区,以灌溉农业为主的是()A.东北平原B.宁夏平原C.江汉平原D.鄱阳湖平原8.广西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分别是A.水稻和花生B.水稻和甘蔗C.玉米和甘蔗D.玉米和花生9.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A.青海牧区B.内蒙古牧区C.新疆牧区D.东北平原10.农业是国民经济建设和发展的( )产业A.支柱B.基础C.主导D.辅助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青藏地区以种植业为主,西北地区以畜牧业为主B.青藏地区比西北地区纬度低,所以夏季的气温比西北地区高C.青藏地区多为外流河,西北地区多为内流河D.青藏地区的人口密度比西北地区大12.下列做法不符合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的是()A.在珠江三角洲地势低洼的地方实行基塘生产B.在内蒙古草原地区大力发展粮食种植业C.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大力发展淡水养殖业D.在上海近郊发展乳畜业13.下列发展农业生产的做法,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东北平原利用肥沃的土地发展林业B.西北地区开垦草原发展种植业C.四川盆地发展热带作物生产D.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海洋渔业看图完成下面小题:14.某山脉以北是枣木成林,桃李芬芳,以南是稻田片片,橘园飘香,请问此山脉位于哪两个区域的分界线上()A.甲、乙之间B.甲、丙之间C.丙、丁之间D.乙、丁之间15.图中甲、乙、丙、丁四地的农业生产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合理布局的是()A.甲﹣﹣大力发展灌溉农业B.乙﹣﹣大力发展畜牧业C.丙﹣﹣大力发展喜凉作物 D.丁﹣﹣大力发展水稻二、解答题16.读“我国部分农业区分布图”,完成下列各题:(1)将图中数字序号代表的我国主要商品粮基地名称,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处: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⑤________⑥________⑦_ _______ ⑧________⑨________(2)将图中字母序号代表的我国主要牧区名称,填入下面相应的空格处: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D________(3)试比较①③⑧三大商品粮基地的耕作熟制的差异:①________③________⑧________ 其原因是:________17.我国纵横交错的山脉和复杂多样的地形,为我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又使祖国各地的生产活动和生活方式各有不同。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第1课时 农业与我们 农业的分布)课后练习 (新版)商务星
第一课时农业与我们农业的分布知能提升1.下列地区不适宜发展种植业的是( )2.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糖料作物和油料作物分别是( )A.甜菜、油菜B.甘蔗、大豆C.甘蔗、油菜D.甜菜、花生3.你认为下列哪个地区最适宜发展制糖工业?( )4.我国某某牧区的优良畜种主要是( )B.三河牛、三河马5.我国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是( )B.秦岭—淮河一线C.我国第一、二级阶梯分界线在全国中学生夏令营活动“谈谈我的家乡”中,小明说:“一条天路通家乡,青稞美酒藏羚羊。
”小刚说:“旱地麦浪泛金黄。
”小丽说:“积雪融化灌农庄,葡萄瓜果遍地香。
”小芳说:“油菜金黄稻花香,江河湖泊淡水鱼。
”根据材料完成第6题。
6.关于四位同学家乡的叙述,正确的是( )C.小丽家乡是我国“鱼米之乡”D.小芳家乡耕地以旱地为主,绿洲农业发达读某某元阳土地利用景观图,完成第7~8题。
7.图示地区的土地利用类型是( )8.结合图某某息,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9.我国农业生产呈“东耕西牧,南稻北麦”的分布格局,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10.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A、F两地的农作物熟制不同,形成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是,B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F地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2)A、D、E三地发展农业,A地适合发展种植业,D地适合发展业,E地适合发展绿洲农业。
形成这三地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气候要素是。
(3)E地的瓜果特别甜,主要原因是。
(4)C地“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生物资源种类丰富,主要原因是。
(5)某某某某某公司到东北某省采购制糖原料,采购的原料是。
创新应用11.我国自然环境复杂多样。
为了适应当地的自然环境,满足人们衣、食、住、行的需要,各地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活方式。
结合图某某息,完成下列各题。
(1)在地形、气候的影响下,我国各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传统交通工具:甲地是,乙地是,丙地是。
(从下图中选择)(2)图中三种水果和主要产地的连线,错误的是。
(填写水果名)(3)比较丙、丁两省地理差异,填写下表。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练习(含解析)(新版)商务星球版-(新版)商务星球版初中八年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单选题1.下列农业区与图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搭配正确的是()2.3.①东北平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南部沿海地区④黄河中下游地区.A. ①-乙B. ②-丙C. ③-丁D. ④-甲【答案】C【解析】解:东北平原主要属于中温带,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一熟,适宜种植春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玉米等,因此东北平原与丙图相吻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二熟,适宜种植水稻、油菜、茶叶、棉花等,因此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甲图相吻合;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或亚热带,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二熟至三熟,适宜种植水稻、甘蔗、橡胶、咖啡等,因此南部沿海地区与丁图相吻合;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暖温带,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适宜种植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因此黄河中下游地区与乙图相吻合.故选:C.东北地区以中温带为主,适宜种植春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玉米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以亚热带为主,适宜种植水稻、油菜、茶叶、棉花等,南部沿海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甘蔗、橡胶、咖啡等,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暖温带为主,适宜种植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类型,比较记忆即可.4.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 ①大豆、②棉花B. ①甘蔗、②油菜C. ①油菜、②大豆D. ①棉花、②甘蔗【答案】D【解析】解:我国①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某某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糖料作物中,②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某某盆地,某某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故选:D.中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有些经济作物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通常被称为热带作物.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5.下列农业生产方式中,科技含量最低的是()A. 滴灌、喷灌B. 生态农业C. 温室、棚膜D. 人工收获玉米【答案】D【解析】解: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有: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环保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能极大的提高生产力,节省时间,选项中的生产方式中,科技含量最低的是人工收获玉米.故选:D.农业生产方式指农业生产方法和形式.生产方法属于生产力的X畴,主要通过生产工具、动力、水利设施等体现出来,例如:铁犁牛耕.生产形式属于生产关系的X畴,例如生产如何组织起来,是简单协作还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了,现在讲求的是快节奏,高效率,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能极大的提高生产力,节省时间.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方式,理解答题即可.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八年级地理上册 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步训练 (新版)商务星球版
第二节因地制宜发展农业5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1.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是()A.种植业B.畜牧业C.林业D.渔业思路解析: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活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
狭义的农业是指从事农作物栽培的生产事业,广义的农业还包括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农村副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我国人口众多,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是我国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因此种植业是我国最重要的农业部门。
答案:A2.我国东部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说说原因是什么。
自然条件:人文条件:思路解析:自然要素上可以结合对中国地形和气候的内容进行分析。
地形:东部地区地形上以平原和丘陵为主,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耕作。
西部地区则以高原和山地为主,不利于发展耕作;气候:东部地区临海,降水多,大部分地区地处温带,气温适宜作物生长。
人文要素上:东部地区人口多,劳动力丰富,同时在这里发展种植业可以缓解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
种植业在这些地区有着悠久的种植历史。
答案:自然条件:地形平坦、气候适宜;人文条件:人口众多,劳动力丰富;缓解对土地压力和对粮食的需求;历史悠久。
10分钟训练(强化类训练,可用于课中)1.下列是我国水稻主要种植区的是()A.华北平原B.东北平原C.长江中下游平原D.海南岛思路解析:东北平原、华北平原虽然位于我国季风区,但是位于秦岭—淮河以北,降水量少于800毫米,从气温上看也不适合发展水稻种植。
海南岛气候条件适合,但是土地面积小,不适合大面积种植。
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水稻的主要产区,这里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是发展水稻种植业的有利条件。
答案:C2.我国牦牛主要生长在()A.青海牧区B.内蒙古牧区C.新疆牧区D.东北平原思路解析:牦牛原是我国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分布于新疆南部、青海、西藏、甘肃西北部和四川西部等地。
栖息于海拔3 000—4 000米的高山草甸地带,对高山草原环境条件有很强的适应性。
内蒙古牧区的三河马、三河牛;新疆牧区的细毛羊都是当地牧区的代表。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4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上册《4.1 因地制宜发展农业》2021年同步练习卷(1)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秋粮丰,仓廩实,人欢喜”,华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耕区。
读图,完成1~2题。
1.华北平原主要种植的粮食作物是()A. 小麦B. 高粱C. 水稻D. 油菜2.华北地区农业生产适宜机械化作业的主要原因是()A. 大量种植水稻B. 劳动力短缺C. 农业生产水平低D. 耕地集中连片3.在2018年5月28日召开的两院院士大会上,海水稻和杂交水稻等一起被“点赞”。
这是袁隆平院士领衔的海水稻研发中心技术团队再一次被肯定的表现。
该团队研发成果表明我国农业今后的发展方向是()A. 推广生态农业B. 走科技兴农的道路C. 成功的经验可以照搬推广D. 加大化肥农药的使用量读我国主要油料作物和糖料作物分布图,完成4~5题。
4.图示甲、乙、丙、丁、四种作物产区中,最可能是油菜产区的是()A. 甲B. 乙C. 丙D. 丁5.图中花生主产区分布的主要粮食作物是()A. 冬小麦B. 水稻C. 青稞D. 春小麦6.《中国农业扶贫开发纲要》将柴达木盆地地区作为国家“十三五”阶段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
读下表“柴达木盆地海西地区土地利用结构”,完成下列小题。
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草地林地难以利用的土地总用地比例(%)0.1946.64 2.8650.81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部门是()A. 种植业B. 林业C. 畜牧业D. 渔业7.东北一年一季(熟)的水稻,经试种,在海南琼海一年可种四季。
这主要得益于海南()A. 纬度低,热量丰富B. 平原广,土壤肥沃C. 温差大,冬冷夏热D. 水源足,灌溉便利8.王凯在某超市购物时,发现一种水果的产地标签有错误,它是()A. 品名:哈密瓜;产地:新疆吐鲁B. 品名:砂糖柑;产地:山东烟台C. 品名:香蕉;产地:台湾高雄D. 品名:芦柑;产地:福建漳州读图,完成9~10题。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步测试卷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同步测试卷选择题读下表,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我国某地土地资源构成表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其他比重7.1%15.7%48.23%28.97%A.种植业B.林业C.渔业D.畜牧业【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我国的耕地主要分布在半湿润、湿润的平原、盆地和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西南、东南山区和丘陵地区;我国的草地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的东部、青藏高原的东部和南部;分析图表可知,该地主要以草地为主,根据因地制宜原则,该地区最适宜发展的农业类型是畜牧业;故选项D符合题意。
选择题下列农业发展不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 在东北平原大面积种植棉花B. 在长江中下游平原种植水稻C. 在西北地区发展灌溉农业D. 在青藏地区发展河谷农业【答案】A【解析】棉花是喜光作物,需要有充足的光照和热量,东北纬度高,热量不足,降水较多,光照不足,土壤肥沃但不疏松,无霜期短,所以不适合大面积种植棉花;长江中下游平原热量充足,降水丰沛,示意种植水稻;西北地区虽然降水少,但可以利用河流水,地下水,高山冰雪融水灌溉,发展灌溉农业;青藏地区地势高峻,气候高寒,在河谷地区热量相对较高,水源充足,土壤肥沃,适宜发展河谷农业,故本题选A。
选择题下图所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符合“黄土地”实际情况的是()A. B. C. D.【答案】B【解析】东北三省主要属于中温带,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一熟;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二熟;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或亚热带,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二熟至三熟;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暖温带,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
黄土高原地区属于暖温带,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选项B符合题意。
选择题“橘生南国”,是说农作物的分布主要受什么自然因素的影响()A. 气候B. 地形C. 水源D. 土壤【答案】A【解析】农业的发展受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1因地制宜发展农业一、单选题1.下列农业区与图示相应的耕作制度和主要农作物结构图搭配正确的是()①东北平原②长江中下游平原③南部沿海地区④黄河中下游地区.A. ①-乙B. ②-丙C. ③-丁D. ④-甲【答案】C【解析】解:东北平原主要属于中温带,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一熟,适宜种植春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玉米等,因此东北平原与丙图相吻合;长江中下游地区属于亚热带,农作物的熟制是一年二熟,适宜种植水稻、油菜、茶叶、棉花等,因此长江中下游平原与甲图相吻合;南部沿海地区属于热带或亚热带,农作物熟制是一年二熟至三熟,适宜种植水稻、甘蔗、橡胶、咖啡等,因此南部沿海地区与丁图相吻合;黄河中下游地区属于暖温带,农作物熟制是两年三熟,适宜种植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因此黄河中下游地区与乙图相吻合.故选:C.东北地区以中温带为主,适宜种植春小麦、高粱、大豆、甜菜、玉米等,长江中下游地区以亚热带为主,适宜种植水稻、油菜、茶叶、棉花等,南部沿海地区适宜种植水稻、甘蔗、橡胶、咖啡等,黄河中下游地区以暖温带为主,适宜种植冬小麦、玉米、花生、棉花等.本题考查我国不同地区的农作物类型,比较记忆即可.2.如图是“我国某两种农作物优势产区分布示意图”,图中①、②代表的农作物依次是()A. ①大豆、②棉花B. ①甘蔗、②油菜C. ①油菜、②大豆D. ①棉花、②甘蔗【答案】D【解析】解:我国①棉花生产集中分布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新疆是我国优质长绒棉产区;糖料作物中,②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及四川盆地,广西壮族自治区为最大产区.故选:D.中国经济作物种类繁多,有纤维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饮料作物、药用作物等.有些经济作物只能生长在热带地区,通常被称为热带作物.经济作物通常具有经济价值高、种植技术要求高、商品率高等特点.各地区应根据当地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经济社会状况,因地制宜地发展农业.3.下列农业生产方式中,科技含量最低的是()A. 滴灌、喷灌B. 生态农业C. 温室、棚膜D. 人工收获玉米【答案】D【解析】解:现代农业生产模式有:设施农业,节水农业,环保农业,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可持续农业.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能极大的提高生产力,节省时间,选项中的生产方式中,科技含量最低的是人工收获玉米.故选:D.农业生产方式指农业生产方法和形式.生产方法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主要通过生产工具、动力、水利设施等体现出来,例如:铁犁牛耕.生产形式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例如生产如何组织起来,是简单协作还是一家一户、男耕女织.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趋势了,现在讲求的是快节奏,高效率,现代化生产方式发展能极大的提高生产力,节省时间.本题考查农业生产方式,理解答题即可.图为我国四省区水稻、小麦、棉花、油菜播种面积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4.图中甲、乙、丙、丁分别代表()A. 新疆、湖北、安徽、河北B. 河北、湖北、安徽、新疆C. 新疆、安徽、河北、湖北D. 安徽、河北、新疆、湖北5.下列四种经济作物适合在甲省种植的是()A. 甘蔗B. 黄麻C. 甜菜D. 花生【答案】【小题1】A 【小题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
由图中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可知,图中甲省棉花的播种面积最广,其次是小麦,在题目中四个省区中,棉花种植面积最广的是新疆,所以甲省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BD错;丁省小麦播种面积最广,其次是棉花,在题目中四个省中,河北省小麦播种面积最广,所以丁省是河北省,C错,A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新疆的主要经济作物。
由图中四个省区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可知,图中甲省是新疆,乙省是湖北省,丙省是安徽省,丁省是河北省,我国新疆主要种植的糖料作物(属于经济作物)是甜菜,C对;甘蔗、黄麻、花生在新疆都没有大面积种植,ABD错。
故选C。
6.造成我国糖料作物“南蔗北菜”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A. 地形B. 降水C. 气温D. 土壤【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造成我国糖料作物“南蔗北菜”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理解解答即可。
我国主要的糖料作物是甜菜和甘蔗。
甘蔗性喜湿热,主要分布在华南地区,广西为最大产区;甜菜性喜温凉,主要分布在新疆、黑龙江、内蒙古等纬度较高的地区。
即造成“南蔗北菜”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气温。
故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7.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下列不属于四大牧区的省区是()A. 新疆B. 内蒙古C. 西藏D. 福建【答案】D【解析】解:我国有四大牧区即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故D 符合题意.故选:D.我国有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属于温带草原牧场,新疆牧区属于山地牧场,青海牧区和西藏牧区属于高寒牧场.本题考查我国的四大牧区名称,牢记即可.8.下列水果与产地所在温度带的连线,正确的一组是()A. 苹果—热带B. 柑橘—亚热带C. 荔枝—中温带D. 椰子—暖温带【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水果的分布。
苹果属于我国温带的水果,A错;柑橘是我国亚热带的水果,B对;荔枝和椰子都属于热带的水果,CD错。
故选B。
9.如表是我国某省多年平均农作物种子面积统计表,据此推测该省可能位于()种植面积(%)66 28 4 2A. 亚热带B. 寒温带C. 中温带D. 青藏高原区【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农业的分布。
从表中可知该省种植水稻、油菜和棉花,并且水稻种植面积最大,水稻喜温喜水,对水热条件要求高。
油菜一般生长在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方,对热量水分要求较高。
我国南方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油料作物是油菜,所以该省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我国南方地区主要位于亚热带和热带地区,A 对,BCD错。
故选A。
10.下列牧区,其主要的畜牧产品为三河马、三河牛的是()A. 内蒙古牧区B. 青海牧区C. 新疆牧区D. 西藏牧区【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我国不同牧区的畜种。
内蒙古牧区属于温带草原牧场,主要的牲畜是三河牛、三河马;新疆牧区属于山地牧场,主要的牲畜是细毛羊;青海和西藏牧区属于高寒牧场,主要的牲畜是牦牛和藏绵羊。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1.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 )A. 国民经济的主导B. 国民经济的基础C. 国民经济的关键D. 国民经济的先行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我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农业为人们提供衣、食等生活资料,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教育和科技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
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2.下列农业生产行为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A. ①地最适合发展畜牧业,放养牛、羊B. ②适合发展海水养殖C. ③地应该扩大耕地面积,增加粮食产量D. ④地应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可以种植用材林【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农业,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读图可知,①地是平原,最适合发展种植业,故A错误;②是湖泊,适合发展淡水养殖,故B错误;③地是高原,气候干旱,不适合扩大耕地面积,适合发展畜牧业,故C错误;④地是山地,应该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可以种植用材林,故D正确。
故选D。
13.读下图我国某地农业生产景观图,判断该地位于()A. 黄土高原B. 塔里木盆地C. 江南丘陵D. 东北平原【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了因地发展农业,读图理解解答即可。
认真读图分析可知,图中地形是丘陵,仔细观察发现,这里种植稻田、茶园、柑橘,可以判断该地区是位于南方地区的江南丘陵。
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14.“世界屋脊”和“鱼米之乡”在农业生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最主要原因是()A. 纬度位置B. 地形地势C. 风俗习惯D. 临近疆界【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影响农业生产分布的因素。
青藏高原与其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在农业生产上存在很大的差异。
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海拔高,气温低,多发展河谷农业。
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海拔低,气温高,农业发达,被称为“鱼米之乡”。
由此可见,造成两地农业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地形地势因素,所以B符合题意,故选B。
下图是我国某农作物分布的优势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5.该农作物最有可能是A. 水稻B. 玉米C. 甜菜D. 大豆16.①地是该作物的主要产区,该地作物熟制是A. 一年两熟B. 两年三熟C. 一年一熟D. 一年三熟【答案】【小题1】B 【小题2】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玉米的分布。
由图中农作物的分布可知,图中农作物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的大部分地区、西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我国玉米种植的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华北的大部分地区、西北和西南的部分地区,B对;水稻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地区,A错;甜菜和大豆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北地区,CD错。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东北地区的作物熟制。
由图中农作物的分布可知,图中农作物为玉米,①地位于东北地区,我国东北地区由于纬度高,热量低,所以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C对,ABD错。
故选C。
二、综合题17.读下图,完成下列问题。
(1)A、B、F三地作物及熟制差异明显:A地作物熟制为________,F地作物熟制为________,形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A、B地主要粮食作物是________ 。
(2)A、D、E三地发展农业,A地适合发展________业,D地适合发展________业,E地适合发展绿州农业。
形成这三地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是__________。
(3)图中字母所在地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的是_______。
【答案】(1)一年一熟一年两熟到三熟热量的差异小麦(2)种植畜牧降水(3)G【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我国不同地区的作物熟制、粮食作物、我国农业的分布、影响我国农业分布的主要因素。
(1)由图中AF两地的位置可知,A三江平原由于纬度高,热量少,所以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F长江中下游平原由于纬度低,热量多,所以作物熟制为一年两熟到三熟;由图中AB两地的位置可知,图中A三江平原和B华北平原主要的粮食作物都是小麦。
(2)由图中ADE三地的位置可知,图中A三江平原位于我国东部地区,降水充足,适合发展种植业;D地降水较少,草原广布,适合发展畜牧业;E地降水稀少,在水源充足的地区适合发展绿洲农业。
所以三地农业类型差异的主要气候因素是降水不同。
(3)由图中字母的位置可知,图中G地纬度最低,热量最高,由于热量充足,适合种植热带经济作物。
1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的发展事关国家稳定,读下面四幅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读图1,我国种植业区的地形以_________为主。
(2)图2中棉花主产区除了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地区外,棉花主产区还包括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