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内页2

合集下载

实验报告(二)

实验报告(二)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实验报告课程名称java程序设计实验项目实验二类和对象实验仪器PC、jdk、jcreator专业_______ _________班级/学号________ ___学生姓名_______ __________实验日期实验地点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导教师_____李春强_____________return p;}int getPower(int q){return q;}}Lab2_2:public class TV {void play(){System.out.println("正在播放动物世界");}}public class Family {TV homeTV;void buyTV(TV tv){tv=this.homeTV;System.out.println("购买一台电视");}}public class MainClass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TV haierTV=new TV();Family zhangsanFamily =new Family();zhangsanFamily.buyTV(haierTV);haierTV.play();}}Lab2_3:public class Land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Village.WaterAmount=200;System.out.println("水井中有水"+Village.WaterAmount+"升");Village v1=new Village();Village v2=new Village();int m=50;System.out.println("v1从水井中取水"+m+"升");v1.WaterAmount-=m;System.out.println("v2发现水井中有水"+Village.WaterAmount+"升");System.out.println("v2从水井中取水"+m+"升");v2.WaterAmount-=m;System.out.println("v1发现水井中有水"+Village.WaterAmount+"升");}}public class Village {public static int WaterAmount;}Lab2_4:import wukong.xiyou.*;public class SunRise{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SquraEquation sq=new SquraEquation();sq.getRoot(100);System.out.println("此数的平方根为"+"sq.getRoot()");}}package java.wukong.xiyou;public class SquraEquation{public double getRoot(double num){ return Math.sqrt(num);}}1.实验名称、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实验要求由教师确定,实验前由教师事先填好,然后作为实验报告模版供学生使用;2.实验准备由学生在实验或上机之前填写,教师应该在实验前检查;3.实验过程由学生记录实验的过程,包括操作过程、遇到哪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等;4.实验总结由学生在实验后填写,总结本次实验的收获、未解决的问题以及体会和建议等;5.源程序、代码、具体语句等,若表格空间不足时可作为附录另外附页。

实验报告内页

实验报告内页
市场需求的测量与预测
企业产品、价格、分销渠道、促销策略
投标实验
二、实验设备(环境)
1、计算机
2、因纳特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软件
三、根据实验目的及结果,请详细描述本次实验内容与步骤及所获得的认知
1.实验第一步是品牌的创立。一个响亮而容易让人记住的品牌名是实验考虑的首要,这也是企业形象的一个标志,为后期产品的开发设计以及产品的定位做了导向,使得品牌名与产品特点相结合。
6.实验第六步产品的促销策略。产品研发成功是第一步,有效的促销宣传策略则是第二步,根据消费人群的年龄结构以及知识文化程度分析其生活特点,选择有效的宣传方式,根据消费人群的分布情况选择合理的宣传媒体,促销要做好也要控制好成本,不能胡乱的选着宣传方式。
7.实验第七步产品的促销渠道选择。根据消费人群的年龄结构以及知识文化程度分析其生活特点,选择与目标人群生活密切的渠道合作。
1、了解:根据此实验了解了一家公司从成立到最后商品的销售等一些列基本事项。
2、熟悉:根据此实验我熟悉了商品交易中商家投机取巧而获利的重要事项。
3、掌握:根据此实验我掌握了如何有效的分析市场特点来控制成本的技巧。
五、教师评价及评分
签名(盖章):
**可根据内容加页
8.实验第八步产品交易。在交易中心可以参照各商家的交易信息来自行定货,定价交易。可以和各商家交易赚取差价,也可以和各超市商场进行交易。交易中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库存和成本。
9.实验第九步投标。熟悉了解标书的内容,根据本公司目前的经营状况来合理定价,尽量把价格放低,但是要保证自身不能亏本。
四、实验结果(结论)
2.实验第二步是对市场的调研。对产品定好位之后要确定了产品的目标区域并对目标市场进行市场调研,确定消费人群的年龄,性别,收入,以及对产品特点的倾向喜好等等。根据特定消费人群的消费喜好及特点,为之后的产品研发指明了方向。

热工实验报告

热工实验报告

GDOU-B-11-112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课程名称课程号学院(系)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实验日期实验一. 金属泊式应片:直流单臂、半桥、全桥比较一:实验目的:验证单臂、半桥、全桥的性能,比较它们的测量结果。

二:实验所需单元:直流稳压电源、差动放大器、电桥、F/V(频率/电压)表。

三:实验注意事项:(1)电桥上端虚线所示的四个电阻实际并不存在。

(2)在更换应变片时应关闭电源。

(3)实验过程中如发现电压表过载,应将量程扩大。

(4)接入全桥时,请注意区别各应变片的工作状态,桥路原则是:对臂同性,邻臂异性。

(5)直流电源不可随意加大,以免损坏应变片。

四:实验步骤:(1)直流电源旋在±2V档。

F/V表置于2V,差动放大器增益打到最大。

(2)观察梁上的应变片,转动测微头,使梁处于水平位置(目测),接通总电源及副电源。

放大器增益旋至最大。

(3)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是用导线将放大器正负输入端与地连接起来,输出端接至F/V表输入端,调整差动放大器上的调零旋钮,使表头指示为零。

(4)根据图1的电路,利用电桥单元上的接线和调零网络连接好测量电路。

图中r及w1为调平衡网络,先将R4设置为工作片。

(5)直流电源打到±4V,调整电桥平衡电位器使电压表为零(电桥调零)。

(6)测微头调整在整刻度(0mm)位置,开始读取数据。

(R4工作状态相反的另一个应变片,形成半桥电路,(8)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3换为与广东海洋大学学生实验报告书(学生用表)实验名称课程名称课程号学院(系) 专业班级学生姓名学号实验地点实验日期(9)保持差动放大器增益不变,将R1、R2两个电阻换成另外两个应变片,接成一个直流全桥,(10)观察正反行程的测量结果,解释输入输出曲线不重合的原因。

(11)在同一坐标上描绘出X—V曲线,比较三种接法的灵敏度。

思考题1.根据X—V曲线,计算三种接法的灵敏度K=∆V/∆X,说明灵敏度与哪些因素有关?2.根据X—V曲线,描述应变片的线性度好坏。

学生实验报告(通用9篇)

学生实验报告(通用9篇)

学生实验报告(通用9篇)学生实验报告第1篇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学生实验报告第2篇一、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真正领会各种方法在反映经济业务至报出会计信息这一过程中的内在联系,实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并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独立完成科目设置、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简表)的能力,使之达到会计从业人员的水平,为会计从业资格做准备。

二、实验内容和步骤第一部分会计凭证的认识和填制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会计基础知识中的“七大”核算方法,期中重要的方法之一是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

本部分内容是要求学生认识实物,在实验己身临其境的模拟环境对会计凭证的种类、格式及填制方法有直观的感性认识,并能够掌握具体操作,为后几部分的实验内容奠定基础。

原始凭证的认识和填制记账凭证的认识和填制第二部分会计账簿的认识和登记方法教学目的与要求:“登记会计账簿”也是会计基础的重要方法之一,本部分内容的实验要求学生了解各种会计账簿的格式和种类,并能够理解其用途,熟练掌握几种主要账簿的登记方法,并了解“账簿”与“凭证”的关系。

日记账的认识和登记总分类账的认识和登记明细分类账的认识和登记第三部分会计业务的处理教学目的与要求:本部分实验是在运用会计凭证和账簿进行业务处理后,要求学生对以下内容进行会计实务的处理。

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凭证”、“账簿”与“业务处理”的关系,并熟练的按程序进行会计业务的处理。

资金筹集业务采购业务生产销售业务损益计算业务第四部分会计报表的编制教学目的与要求:本部分实验内容只对“三大”会计报表中的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得编制进行实务模拟,要求学生理解“凭证”、“账簿”、“业务处理”、“报表”之间的关系,熟练掌握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编制程序与方法。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传感器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传感器原理及实验》实验报告2011~2012学年第1学期专业测控技术及仪器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王慧锋电子与信息实验教学中心2011年9月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单臂电桥性能实验一、实验目的了解金属箔式应变片的应变效应,单臂电桥工作原理和性能。

二、基本原理本实验说明箔式应变片及单臂直流电桥的原理和工作情况。

应变片是最常用的测力传感元。

电阻丝在外力作用下发生机械变形时,其电阻值发生变化,这就是电阻应变效应,描述电阻应变效应的关系式为:ΔR/R=Kε式中ΔR/R为电阻丝电阻相对变化,K为应变灵敏系数,ε=Δl/l为电阻丝长度相对变化,金属箔式应变片就是通过光刻、腐蚀等工艺制成的应变敏感元件,通过它转换被测部位受力状态的变化。

电桥电路是最常用的非电量测量电路中的一种,当电桥平衡时,电桥的作用完成电阻到电压的比例变化,电桥的输出电压反映了相应的受力情况。

单臂电桥输出电压U o1= EKε/4。

三、需用器件与单元:应变式传感器实验模板、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砝码、数显表、±15V电源、±4V电源、万用表(自备)。

四、实验步骤:1、根据图(1-1)应变式传感器(电子秤)已装于应变传感器模板上。

传感器中各应变片已接入模板的左上方的R1、R2、R3、R4。

加热丝也接于模板上,可用万用表进行测量判别,R1=R2=R3=R4=350Ω,加热丝阻值为50Ω左右图1-1 应变式传感器安装示意图2、接入模板电源±15V(从主控台引入),检查无误后,合上主控台电源开关,将实验模板调节增益电位器R W3顺时针调节大致到中间位置,再进行差动放大器调零,方法为将差放的正负输入端与地短接,输出端与主控台面板上数显表输入端V i相连,调节实验模板上调零电位器R W4,使数显表显示为零(数显表的切换开关打到2V档)。

关闭主控箱电源(注意:当R w3、R w4的位置一旦确定,就不能改变。

一直到做完实验三为止)。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02-机械41-示教-离线编程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02-机械41-示教-离线编程

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02-机械41-示教-离线编程工业机器人实验报告——机器人示教与离线编程实验班级:机械41组别:第一组组员:陈豪 2140101003尹鑫鑫 2140101023武文家 2140101020指导老师:桂亮西安交通大学2017年 5 月 3 日西安交通大学实验报告第页(共页)课程:工业机器人实验日期:2017年 5月 3 日专业班号机械41 组别第一组交报告日期:年月日姓名陈豪学号 2140101003 报告退发:(订正、重做)姓名尹鑫鑫学号 2140101023 教师审批签字:姓名武文家学号 2140101020实验一机器人示教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机器人示教与再现的原理;2.掌握机器人示教和再现过程的操作方法。

二、实验设备1.模块化机器人一台;2.模块化机器人控制柜一台。

三、实验原理机器人的示教-再现过程是分为四个步骤:示教、记忆、再现、操作。

示教,就是操作者把规定的目标动作(包括每个运动部件,每个运动轴的动作)一步一步的教给机器人。

记忆,即是机器人将操作者所示教的各个点的动作顺序信息、动作速度信息、位姿信息等记录在存储器中。

再现,便是将示教信息再次浮现,即根据需要,将存储器所存储的信息读出,向执行机构发出具体的指令。

操作,指机器人以再现信号作为输入指令,使执行机构重复示教过程规定的各种动作。

示教的方法有很多种,有主从式,编程式,示教盒式等多种。

四、实验步骤1.接通控制柜电源,按下“启动”按钮;2.启动计算机,运行机器人软件;3.点击主界面“模块组合方式”按钮,按照实际情况选择已组合的模块设备,并点击“确定”按钮;4.点击主界面“机器人复位”按钮,机器人进行回零运动。

观察机器人的运动,所有模块全部运动完成后,机器人处于零点位置;5.点击“示教”按钮,出现界面;6.在“速度”中选择示教速度(由左到右从低速到高速1.5度/秒、6度/秒、12度/秒、24度/秒共四个挡,默认是6度/秒,一般情况下建议选择12度/秒;在“模块运动”中有每个关节的正反向运动,持续按下相应模块的按钮,机器人的模块会按照指令运动,松开相应的按钮,机器人的模块会停止运动;7.在机器人“模块状态”和“当前坐标”中,可以实时显示机器人的运动状态,当每运动到一个点,必须按下“记录”按钮,在再现时机器人将忽略中间过程而只再现各个点,在“示教列表”中会记录并显示机器人相应模块运动的信息,继续运动其他模块,直到整个示教程序完成;8.点击“保存”按钮,示教完的信息以(*.RBT6)格式保存在示教文件中;9.点击“再现”按钮,机器人按照记录的机器人各模块信息再现一遍运动轨迹;10.点击“清空”按钮会把示教列表全部清除。

第二类边界条件三次样条插值实验报告

第二类边界条件三次样条插值实验报告

数值计算实验—实验报告2一、实验项目:第二类边界条件三次样条插值二、实验目的和要求a.通过本实验深入地理解三次样条插值多项式的基本原理b.通过数值算例更好的领会三次样条插值多项式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三、实验内容1.用调试好的程序解决如下问题:点中点处的函数值,并将计算结果与sinx在相应点的数值相比较。

n=8;p1=0.4794;pn=0.9463;u=[0.6,0.8,1.0,1.2,1.4,1.6,1.8];p=7;x=[0.5,0.7,0.9,1.1,1.3,1.5,1.7,1.9];y=[0.4794,0.6442,0.7833,0.8912,0.9636,0.9975,0.9917,0.9463];for i=1:n-1h(i)=x(i+1)-x(i);enda2(1)=1;g(1)=3*(y(2)-y(1))/h(1)-p1*h(1)/2;for k=2:n-1a1(k-1)=h(k)/(h(k)+h(k-1));a2(k)=h(k-1)/(h(k)+h(k-1));g(k)=3*a2(k)*(y(k+1)-y(k))/h(k)+3*a1(k-1)*(y(k)-y(k-1))/h(k-1); enda1(n-1)=1;g(n)=3*(y(n)-y(n-1))/h(n-1)+pn * h(n-1)/2;%追赶法求三转角方程b1(1)=2;m(1)=g(1)/2;b2(1)=a2(1)/b1(1);for i=2:nb1(i)=2-a1(i-1)*b2(i-1);if(i~=n)b2(i)=a2(i)/b1(i);endm(i)=(g(i)-a1(i-1)*m(i-1))/b1(i);endfor i=n-1:-1:1m(i)=m(i)-b2(i)*m(i+1);endfor j=1:pfor i=1:nif((u(j)>=x(i))&&(u(j)<x(i+1)))k=i;break;endends(j)=0;s(j)=s(j)+(h(k)+2*(u(j)-x(k)))*(u(j)-x(k+1))^2*y(k)/(h(k))^3;s(j)=s(j)+(h(k)-2*(u(j)-x(k+1)))*(u(j)-x(k))^2*y(k+1)/(h(k))^3;s(j)=s(j)+(u(j)-x(k))*(u(j)-x(k+1))^2*m(k)/(h(k))^2;s(j)=s(j)+(u(j)-x(k+1))*(u(j)-x(k))^2*m(k+1)/(h(k))^2;end(2).运行结果3. 根据Lagrange插值多项式基本原理编制程序,并计算下面的数值算例:=-5+kh,其中h=10/n,n=10,20,40.给定函数f(x)=1/(1+x^2)(-5≤x≤5),取等距节点xk边界条件为S''(x0)=f''(x0),S''(x n)=f''(x n).用上述算法计算S10(x),S20(x), S40(x),并与函数f(x)以及10次Lagrange插值多项式L10(x)在给定点处的函数值进行比较。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报告2页2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报告2页2页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实验报告2页2页实验报告实验目的:了解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原理,掌握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程序控制方法。

实验器材:三相异步电动机、交流电源、直流电源、电容、功率电阻、三相电机接线板、万用表、逻辑电路板、光耦隔离器、继电器等。

实验原理: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正反转控制原理是利用三相电机的相序控制实现正反转。

相序反转时电机的运转方向也会反转。

相序控制可以通过电容、功率电阻、交换相线和三相全波可控硅等方式实现。

实验内容和步骤:1. 实验设备连接。

将三相电机连接在三相电机接线板上,将功率电阻和电容连接在交流电源的输出端。

将逻辑电路板和光耦隔离器连接在直流电源上。

2. 正转控制电路设计。

将逻辑电路板和光耦隔离器连接在一起,按照电路图连接电源和继电器线圈。

连接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和逻辑电路输出端。

3. 反转控制电路设计。

将逻辑电路板和光耦隔离器连接在一起,按照电路图连接电源和继电器线圈。

连接光电耦合器输入端和逻辑电路输出端。

4. 程序控制电路设计。

使用逻辑电路板和光耦隔离器进行控制,将正转和反转控制电路分别连接在输出端口上。

使用开关控制正转和反转。

5. 实验操作和结果。

根据线路连接图进行电路连接,正确接线后,按下控制开关进行正、反转控制,电机能够正常启动和停止,并且能够正、反转。

实验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控制原理和方法,掌握了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设计方法和程序控制方法。

我们成功地实现了三相异步电机的正反转操作,并且能够通过控制开关进行控制。

实验中还需注意安全问题,例如使用交流电源时,要注意接线的正确性和电路的绝缘性能,避免发生电击事故。

ASP实验报告实验2

ASP实验报告实验2

ASP实验报告实验2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深入了解和掌握 ASP(Active Server Pages)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对动态网页开发的能力,熟练运用ASP 技术实现特定的功能和效果。

二、实验环境1、操作系统:Windows 102、开发工具: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ode3、服务器:IIS(Internet Information Services)三、实验内容(一)创建 ASP 页面1、打开 Visual Studio Code,新建一个文本文件,并将其扩展名修改为`asp` 。

2、在文件中输入以下基本的 ASP 代码结构:```html<%@ Language=VBScript %><html><head><title>我的第一个 ASP 页面</title></head><body><%ResponseWrite("Hello, ASP!")%></body></html>```3、保存文件,并将其放置在 IIS 服务器的默认网站目录下。

(二)使用变量和表达式1、在 ASP 页面中定义变量,例如:```vbscript<%Dim num1, num2, sumnum1 = 5num2 = 10sum = num1 + num2ResponseWrite("两数之和为:"& sum)%>```2、进行简单的数学运算和字符串连接操作,观察输出结果。

(三)使用条件语句1、实现ifelse 条件判断,根据不同的条件输出不同的内容,例如:```vbscript<%Dim ageage = 20If age < 18 ThenResponseWrite("您是未成年人")ElseResponseWrite("您是成年人")End If%>```2、尝试使用多重条件判断,如 ifelseifelse 结构。

系统页面设计实验报告(3篇)

系统页面设计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通过实践操作,掌握系统页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提高系统界面的美观性和用户体验。

通过本次实验,我希望能够:1. 理解系统页面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掌握页面布局、色彩搭配、字体选择等设计技巧。

3. 学会使用相关设计软件进行页面设计。

4. 提高对用户体验的重视,设计出既美观又实用的系统界面。

二、实验内容本次实验主要涉及以下内容:1. 系统页面设计的基本原则2. 页面布局设计3. 色彩搭配与字体选择4. 设计软件应用三、实验步骤1. 理解系统页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在进行页面设计之前,我们需要了解一些基本的设计原则,如:(1)一致性:保持界面元素的一致性,使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感到舒适。

(2)简洁性:界面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装饰元素,减少用户的认知负担。

(3)可访问性:确保所有用户都能使用系统,包括色盲、视障等特殊群体。

(4)易用性:界面操作简单,用户能够快速上手。

2. 页面布局设计页面布局是页面设计的基础,以下是一些常用的布局方法:(1)水平布局:将页面元素水平排列,适用于信息展示类页面。

(2)垂直布局:将页面元素垂直排列,适用于导航类页面。

(3)网格布局:将页面元素按照网格形式排列,适用于内容丰富的页面。

3. 色彩搭配与字体选择色彩搭配和字体选择对页面美观度有很大影响,以下是一些技巧:(1)色彩搭配:选择与主题相关的颜色,保持色彩之间的和谐与对比。

(2)字体选择:根据页面内容和风格选择合适的字体,确保字体大小适中、清晰易读。

4. 设计软件应用本次实验主要使用Photoshop进行页面设计,以下是使用Photoshop进行页面设计的步骤:(1)新建文件:选择合适的分辨率和色彩模式。

(2)创建图层:根据页面布局创建多个图层,方便后期编辑。

(3)添加元素:在图层上添加文字、图片等元素,并进行排版。

(4)调整色彩与字体:根据页面风格调整色彩和字体。

(5)保存与导出:保存设计文件,并导出为适合网页使用的格式。

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Windows操作系统实验二实验报告

Windows操作系统C/C++ 程序实验姓名:_____王晨璐_____学号:____1131000046____班级:____1班_____院系:___信息工程学院_____2015__年_10_月_26_日实验二Windows 2000/xp进程控制一、背景知识二、实验目的三、工具/准备工作四、实验内容与步骤请回答:Windows所创建的每个进程都是以调用CreateProcess()API函数开始和以调用TerminateProcess()或ExitProcess() API函数终止。

1. 创建进程步骤5:编译完成后,单击“Build”菜单中的“Build 2-1.exe”命令,建立2-1.exe可执行文件。

操作能否正常进行?如果不行,则可能的原因是什么?可以正常运行。

清单2-1展示的是一个简单的使用CreateProcess() API函数的例子。

首先形成简单的命令行,提供当前的EXE文件的指定文件名和代表生成克隆进程的号码。

大多数参数都可取缺省值,但是创建标志参数使用了:CREATE_NEW_CONSOLE标志,指示新进程分配它自己的控制台,这使得运行示例程序时,在任务栏上产生许多活动标记。

然后该克隆进程的创建方法关闭传递过来的句柄并返回main() 函数。

在关闭程序之前,每一进程的执行主线程暂停一下,以便让用户看到其中的至少一个窗口。

CreateProcess() 函数有10个核心参数?本实验程序中设置的各个参数的值是:a. LPCSTR lpApplivetionName szFllenameb. LPCSTR lpCommandLine szCmdLinec.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ProcessAttributes NULLd. LPSECURITY_ATTRIBUTES lpThreadAttributes NULLe.BOOL bInherithandle Falsef. DWORD dwCreationFlage CREATE_NEW_CONSOLEg. LPVOID ipEnvironment NULLh. LPCTSTR lpCurrentDirectory NULLI. STARTUPINFO lp startupinfo &siJ. LPPROCESS_INFORMATION lpProcessInformation &pi 程序运行时屏幕显示的信息是:提示:部分程序在Visual C++环境完成编译、链接之后,还可以在Windows 2000/xp的“命令提示符”状态下尝试执行该程序,看看与在可视化界面下运行的结果有没有不同?为什么?界面是一样的2. 正在运行的进程步骤10:编译完成后,单击“Build”菜单中的“Build 2-2.exe”命令,建立2-2.exe可执行文件。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2

大学计算机实验报告2

《大学计算机基础Ⅰ》课程实验报告手册\实验教师(签字)西南大学计算机与信息科学学院计算机基础教育系年月日一、实验说明本课程实验分为一般性实验(验证和简单设计)和综合性实验(课程设计)两部分。

从第3周开始参考实验任务书(本报告中的五部分)完成每周规定的实验,并根据进度按要求认真填写本实验报告中的六、七部分,此实验报告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本课程实验从开课学期第3周开始实习,每周2学时,16周结束,共28学时。

除统一安排的时间外,学生还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适当安排课余时间上机。

上机内容参见本报告中的“五、实验任务书”部分。

二、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能够学会知识的运用与积累,能够举一反三,具备一定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培养学生熟练地使用常用软件的能力及严肃认真的科学作风,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实验要求1、每次实验课将考勤,并作为实验成绩的重要依据。

2、每次实验前学生必须充分准备每次的实验内容,以保证每次上机实验的效果。

实验过程中必须独立完成。

3、学期结束时,每位同学应将自己的《实验报告》交各专业班长或学习委员,由班长或学习委员以专业为单位、按学号从小到大排列好统一交给实验指导老师,否则无实验成绩。

四、实验报告要求一共要求填写3个阶段性实验报告、1个综合性实验报告和1份学期总结,与每份实验报告对应产生的电子文档交由实验老师指定的位置,该电子文档也将作为实验成绩评定的依据之一。

五、实验任务书教材:《大学计算机基础》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参考书:《大学计算机基础实践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实验一:指法练习、汉字录入实验目的:1.掌握鼠标和键盘的使用及正确的操作指法。

2.掌握微型计算机的打开和关闭操作3.熟悉键盘指法和文字录入4.了解中英文切换,全半角的切换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1](7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1-1中的[任务3](7页)实验二:Windows的基本操作和文件管理操作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2.掌握“Windows资源管理器”和“我的电脑”的使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1中的全部任务(14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2-2中的全部任务(18页)实验三:控制面板与任务管理器的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磁盘格式化的方法2.掌握控制面板的使用3.掌握任务管理器的基本操作4.掌握磁盘碎片整理程序等实用程序的使用5.了解系统配置实用程序的使用6.了解注册表的原理及会简单的使用注册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1中的全部任务(94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2中的全部任务(99页)3.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5中的[任务1](107页)4.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6中的[任务1](109页)5.(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5中的[任务2](107页)6.(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6中的[任务2]和[任务3](109页)7.(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7中的全部任务(110页)8.(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1-8中的全部任务(112页)实验四: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和排版实验目的:1.掌握应用程序的启动与退出方法2.掌握Word文档的建立、保存和打开3.掌握文档的基本编辑与排版操作4.掌握页面设置的基本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1中的全部任务(33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2中的全部任务(39页)实验五:Word文档的修饰、视图、样式、模板及邮件合并实验目的1.掌握分栏、项目符号和编号的使用方法2.掌握视图的切换方法及页眉和页脚的设置方法3.掌握样式和模板的使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3中的全部任务(45页)2.(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2-1中的全部任务(115页)3.(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2-2中的任务(118页)实验六:Word中的表格处理与图文混排实验目的:1.掌握表格的基本编辑、录入与基本格式设置操作2.掌握表格计算与排序操作3.掌握图片、艺术字等图形对象的插入与编辑;4.掌握图文混排的基本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4中的全部任务(51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4-5中的全部任务(57页)实验七:工作表的基本操作和格式化实验目的:1.掌握Excel工作簿建立、保存与打开2.掌握工作表中数据的输入与编辑操作3.掌握公式和函数的使用4.掌握工作表的编辑与格式化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1中的全部任务(66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2中的全部任务(129页)实验八:数据图表化实验目的:1.掌握嵌入图表和独立图表的创建2.掌握图表的整体编辑和对图表中各对象的编辑操作3.掌握图表的格式化操作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2中的[任务1]和[任务2](73页)2.创建以姓名和各科成绩为数据区的内嵌式簇状柱形图,并设置主要刻度间隔为20,设置X轴上的姓名格式为“蓝色、粗体、14磅”实验九:数据管理实验目的:1.掌握数据列表的排序、筛选及分类汇总操作2.掌握数据透视表的操作3.了解数据有效性设置和圈释无效数据的方法4.了解数据追踪分析方法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5-2中的[任务3][任务4]和[任务7](73页)2.(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1中的全部任务(125页)3.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3中的全部任务(130页)4.(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3-4中的全部任务(131页)实验十:演示文稿的建立实验目的:1.掌握演示文稿建立的基本过程2.掌握演示文稿格式化和美化的方法3.掌握幻灯片母版和配色方案的使用4.掌握应用设计模板的使用方法实验任务: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6-1中的全部任务(82页)实验十一:幻灯片的动画、超链接和多媒体实验目的:1.掌握幻灯片的动画技术2.掌握的超链接技术3.掌握在幻灯片中插入多媒体对象的方法4.掌握放映演示文稿的不同方法5.掌握交互式功能的设置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1-6-2中的全部任务(89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4-2中的全部任务(138页)实验十二:Internet服务实验目的:1.掌握浏览器的使用方法、网页的下载和保存2.掌握搜索引擎或搜索器的使用3.掌握邮件软件的使用4.了解IE浏览器中的常用的安全设置方法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3-1中的全部任务(198页)2.利用Outlook或Foxmail发送一封邮件,并收取邮箱中的邮件3.(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2-2中的全部任务(187页)实验十三:多媒体软件的使用实验目的:1.掌握Windows中各种多媒体播放软件的使用2.掌握常用数据压缩软件的使用实验任务:1.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6-1中的全部任务(149页)2.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2-6-2中的全部任务(152页)3.(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5-1中的全部任务(219页)4.(选做)参见实验参考书中的实验3-5-2中的全部任务(221页)综合设计性实验:综合设计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本课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具体实验题目、任务和要求由各任课老师说明(以制作演示文稿为主线)。

实验报告排版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排版格式要求

实验报告排版格式要求(1)实验报告统一采用A4幅面纸张,打印、手写均可。

打印格式要求:a.页面设置页边距:上3.2cm,下2.8cm,左右空2.5cm(靠装订线一侧增加0.5cm空白用于装订)。

页眉2.2cm,页脚2.0cm;行间距:20磅。

b.字体和字号一级标题“第1章”:小三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30磅、居中;二级标题“1.1”:四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18磅、段后12磅、左对齐;三级标题“1.1.1”:13磅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12磅、左对齐;四级标题“1.1.1.1”:小四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6磅、左对齐。

再下一级采用以下格式:(1)小标题。

①下一级小标题。

格式要求与正文部分相同,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序号后不空,括号采用英文状态下的半字符括号。

✧标题中的数字与标题汉字统一字体。

✧标题之间的空白相遇时,取空白的较大值,不应重复留出空白。

✧标题、图表题的序号后均空1个字符。

正文部分:小四号宋体,20磅行距、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

页眉、页码:页眉为“石家庄铁道大学实验报告”,宋体,五号,居中排列;页码居页面底端居中。

页眉页码均从目录后开始设置。

附录中图纸、原文复印件等可不设置。

(2)一律采用国家文字改革委员会正式公布的简化汉字书写。

标点符号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

(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

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

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

(4)物理量、单位及文中英文的字体、正斜体等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3100-GB3102有关量和单位的规定。

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

FH实验报告

FH实验报告

系别: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班号:周二下午第十组10号姓名:顾舒杰学号:1300012622实验日期:2014年11月4日教师评定:实验名称:实验十八弗兰克-赫兹实验【目的要求】(1)了解弗兰克-赫兹用伏安法证明原子存在能级的原理和方法;(2)学习用伏安法测量非线性原件;(3)学习微电流的测量.【仪器用具】弗兰克-赫兹管(Hg管、Ar管各一个);F-H管电源组(三组直流电源,供灯丝和各栅极间的偏压);扫描电源和微电流放大器(DC:0~90V,电流范围10-8,10-7,10-6A);电炉及控温仪;数字多用表(一块,四位半式,VC9806+型);连线若干,开关一个.【实验原理】1.弗兰克-赫兹实验其中K为阴极,阴极发射的电子在K、g之间被加速,并与气体分子发生碰撞;g-p之间加一反向电压U gp,阻止电子到达p极板。

图一弗兰克-赫兹实验装置示意图U Kg与I p之间具有明显的周期性。

电流的周期性来源于电子与气体原子之间的碰撞。

当U Kg达到4.9V时,电子与空气分子发生非弹性碰撞,使汞原子从基态跃迁到激发态,电子因此损失了动能而不能克服反向电压U Kg阻滞到达极板p,电流从而下降。

电压继续增加,当电子的动能达到|eU gp|时,电子又能够到达极板p,从而使电流上升。

当电压达到2×4.9V时,电子又与气体原子发生非弹性碰撞,电流再次下降,重复多次就形成了左图实验曲线。

图二弗兰克-赫兹实验得到的管流与加速电压图左图为邻近基态的能级图。

其中1S0和3P1之间的能量差为4.9eV,与实验结果一致。

但是1S0和3P1之间的能量差为4.7eV,实验中没有出现。

这是因为3P1能级寿命很短,约为10-8秒汞原子在被电子碰撞到3P态后很快以自发辐射的方式退激到基态,电子因而可以不断地将它激发到3P1态,而3P0的寿命很长,约为10-3秒,是亚稳态,3P0到1S0是禁戒跃迁,故碰撞到3P0态的汞原子很快就处于饱和状态,因而实验中观察不到4.7eV的吸收峰。

实验报告内页

实验报告内页

实验名称:探究影响植物生长的因素一、实验目的1. 了解植物生长的基本条件和影响因素。

2. 通过实验验证光照、水分、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植物生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光照、水分、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主要因素。

光照可以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基本需求,温度则影响植物的代谢活动。

本实验通过对比不同处理条件下的植物生长情况,分析各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水稻种子、培养皿、土壤、温度计、光照计、电子秤、定时器等。

2. 实验仪器:培养箱、显微镜、数据采集器等。

四、实验方法1. 种子处理:将水稻种子用清水浸泡24小时,去除杂质和破损种子。

2. 培养基准备:将土壤过筛,加入适量的水,搅拌均匀,填充到培养皿中。

3. 设置实验组:将浸泡好的水稻种子均匀撒在培养皿中的土壤上,分为5组,分别标记为A、B、C、D、E。

4. 处理实验组:A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适宜温度;B组:遮光、适量水分、适宜温度;C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低温;D组:正常光照、缺水、适宜温度;E组:正常光照、适量水分、高温。

5. 数据采集:每隔一定时间观察各组植物的生长情况,记录植物的高度、叶片数量等数据,并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变化。

6. 数据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各因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光照对植物生长的影响:A组植物生长良好,叶片茂盛;B组植物生长缓慢,叶片稀疏。

说明光照对植物生长有促进作用。

2. 水分对植物生长的影响:A组、B组、C组植物生长正常;D组植物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说明水分对植物生长有重要影响,缺水会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3. 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A组、C组植物生长正常;E组植物叶片发黄、生长缓慢。

说明温度对植物生长有影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都会影响植物生长。

六、实验结论1. 光照、水分、温度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模板

内页写作格式
一、实验名称:要用最简练的语言反映实验的内容。

如验证某定律,可写成“验证×××”;如测量的实验报告,可写成“×××的测定。


二、实验日期:写明做实验的具体年、月、日及組別
三、实验目的:使用简洁的文字或关键字來敘述,是以怎样的目的作此实验的。

四、实验用的仪器:如玻璃器皿。

金属用具、溶液、颜料、粉剂、燃料等。

五、实验原理:实验使用到的理论知识
六、实验的步骤和方法:这是实验报告极其重要的内容。

这部分要写明依据何种原理。

定律或操作方法进行实验,要写明经过哪儿个步骤。

还应该画出实验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再配以相应的文字说明,这样既可以节省许多文字说明,又能使实验报告简明扼要。

清楚明白。

七、数据记录和计算:指从实验中测到的数据以及计算结果。

八、实验结果与分析:即根据实验过程中所见到的现象和测得的数据,作出结论。

九、备注或说明:可写上实验成功或失败的原因,实验后的心得体会、建议等。

银行实训实验报告 实验二 对公业务

银行实训实验报告 实验二 对公业务

课程名称:银行会计实验实验(二)查询甲、乙单位的客户信息,客户号2、公共→5221客户信息查询→输入客户名称→提交,为乙单位预开一年期定期存款户D(五)查询甲、乙单位的开户情况,留意账户状态栏标记5、公共→5222账户综合→输入户名→提交(八)查询A、B账户已经购买的支票,留意支票的状态是否已经使用。

(操作提示:支票查询分按账号、按凭证号查询,菜单代码:53561、53562)、按帐号查询:5222帐号综合查询→53562出售凭证查询按帐号按凭证查询:5222帐号综合查询→53561出售凭证查询按帐号→53561出售凭证查询按凭证(九)使用A账户的现金支票从A账户支取现金3万元整。

使用B账户的转账支票转账至A账户,留意转账成功后两个账户的余额变动,并关注已经使用的转账支票的凭证状态。

、对公→222现金取款→53562找乌托邦未使用的现金支票凭证号→输入相关信息对公→223对公转账→53562找百慕达未使用的转账支票凭证号→5222查出AB的账户号→输入相(十)以为预开状态的定期存款户C和D办理定期存款5万元和10万元(提示:使用转账支票从A账户转出5万元到定期存款户C),存款成功后打印定期存款证实书(操作代码:234),10、对公→231存款→53562找乌托邦/百慕达未使用的转账支票凭证号→5222找到乌托邦的AC/百慕达BD账户号→填入相关信息→提交→5341单位定期证实书→234打印单位定期证实书。

(十一)为定期存款户C办理提前支取2万元,转入账户A,留意定期存款证实书查询方法,思考何为替换凭证号、为什么要使用替换凭证。

对替换凭证打印定期存款证实书。

11、公共→232部分支取→5222找到凭证号,转出转入帐号→5341单位证实书替换凭证号→填入相关信息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名
实验二控制系统的时域响应动态性能分析

实验时
2013.5.21第13周实验成绩

实验目的
1、掌握典型二阶控制系统的构成
2、掌握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实测的方法
3、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值对系统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的影响。

源程序和实验结果
1、已知三阶系统闭环传递函数为,编写MATLAB程序,求取系统闭环极点及其单位阶跃响应,读取动态性能指标。

解:
>>num1=conv([0,5],conv([1,2],[1,3]));
>>den1=conv([1,4],[1,2,2]);
>>roots(den1)
ans=
-4.0000
-1.0000+1.0000i
-1.0000-1.0000i
>>[z,p,k]=tf2zp(num1,den1)
z=
-3.0000
-2.0000
p=
-4.0000
-1.0000+1.0000i
-1.0000-1.0000i
k=
5
>>step(num1,den1)
2、改变系统闭环极点的位置,将原极点s=-4改
成s=-0.5,使闭环极点靠近虚轴,观察单位阶跃响应和动态性能指标的变化。

解:
>>num2=conv(0.625,conv([1,2],[1,3]));
>>den2=conv([1,0.5],[1,2,2]);
>>step(num2,den2)
3、改变系统闭环零点的位置,,将原零点s=-2改成=-1,观察单位阶跃响应和动态性能指标的变化。

解:
>>num3=conv(10,conv([1,1],[1,3]));
>>den1=conv([1,4],[1,2,2]);
>>step(num3,den1)
4、已知控制系统的闭环传递函数,求1)用MATLAB软件分析该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及其动态性能指标。

2)将该系统的阶跃响应与二阶系统的单位阶跃响应比较,试
分析闭环主导极点的特点和作用
解:
%graph12.m
num4=conv(1.05,[0.4762,1]);
den4=conv(conv([0.125,1],[0.5,1]),[1,1,1]);
damp(den4)
sys4=tf(num4,den4);
step(sys4,'r')
grid;hold on
num1=1.05;
den1=[1,1,1]
sys1=tf(num1,den1);
step(sys1,'g')
title('高阶系统单位阶跃响应曲线比较')
lab1='sys1';text(1.9,0.5,lab1),
lab4='sys4';text(2.4,1.2,lab4),
小结和心得
本次实验掌握典型二阶控制系统的构成和二阶系统动态性能指标实测的方法并且研究二阶系统的特征值对系统动态性能及稳态性能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