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作业布置要体现“四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英语作业布置要体现“四性”
作者:黄齐娟
来源:《小学教学参考(综合)》2009年第07期
新课程的实施,给小学英语的教学带来了一股春风,在新课标下,小学英语的作业布置该如何改革呢?我认为,作业布置要体现“四性”。
一、抓住内容特点,体现趣味性
实践证明:一个人只有对学习产生兴趣,他才会把学习知识当成自己的内需。
兴趣是学生参与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
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贴近学生生活、使学生感兴趣的作业。
例如,在学习了Happy Birthday和Teachers’Day等内容后,可以布置学生自制贺卡,用英语写上祝福的话语送给生日的朋友、亲人和教师。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力争制作一个与众不同的贺卡,这样他们不仅运用课本上所学的单词和句型,还会想办法从别的地方选用一些好的句子去完成他的制作。
当然,教师要创设机会,让学生把自己的作品展示出来,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让他们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的自信心。
又如,学习Colours这一课,可以让学生画一幅自己喜欢的图画并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第二天上课时要求学生用英语向同学介绍这幅画;也可以让学生观察做记录:在回家的路上,你看到了哪些颜色?能否用英语把它们记录下来?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增强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
一举多得,何乐而不为?
二、关注学生差异,体现层次性
由于人的遗传基因、生活条件、成长环境、教育等不同,学生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也不尽相同,学习成绩不一样。
布置相同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人觉得简单,有人感到太难了。
久而久之,学生就会产生厌烦情绪。
因此,布置作业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进行分层设计。
就Make a Telephone Call这个topic,可以布置如下三道题:1.选自己喜欢的内容,编写一个关于打电话的对话,下一节课分组到讲台上表演;2.用如下所给的信息结合今天所学内容,编写一段
对话:go shopping;watoh a basketball match….3.完成下列对话,然后和你的同学或朋友一起说一说好吗?
A:May l spcak to ? B: ,please.
A:I want to go to watch .Will you go with me? B:Great!What time?
A: . B:OK.See you then.
A:See you.
设计这三道题,考虑到不同学生的需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任选自己喜欢的一题做作业。
这样,照顾到好、中、差三方面的学生,既让后进生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又能保证优等生免受“饥饿”之苦,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此外还可以布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让基础的知识得到巩固,使成绩好的学生的潜力又能得到发展,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学有所获,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
三、形式多种多样,体现创新性
小学生生性好奇。
如果教师每节课布置的作业形式都差不多的话,学生会感到枯燥无味,这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厌恶情绪,不利于学生对英语这门课的学习。
因此作业的布置要结合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以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欲望,增强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更以新颖的形式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如沿海版小学英语Book 3 Unit One的topic是Our School,学习了与学校有关的名词,可以这样布置作业:Build your own school and introduce it to your classmates、your teachers、your friends or your parents,please。
又如,Book 5 Unit2中的topic是shopping,可以布置学生课后选自己喜欢的物品,编写一个关于购物的对话,下一节课让学生分组表演,及时作出相应的评价。
这样既结合了课文的内容,锻炼了学生的口语表达与书面表达的能力,又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创新精神。
此外,在英语作业设计的时候,可借鉴魏书生老师的“让学生自己留作业”的做法,针对小学生好胜心强,让他们充当小老师,给其他同学出作业题。
这样,一方面可以诱发学生深入地阅读课本,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另一方面可以诱发小学生想把别人考倒的心理,激活他们的思维与创造性,他们势必想方设法设计出一些“古灵精怪”的作业。
四、数量适度适中,体现科学性
下面是一段母子的对话:读四年级的儿子在做作业,一小时过去了,母亲问:“你的作业做完了吗?”儿子答:“这么快就能做完的就不是作业啦!”从这段对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到,学生作业的量确实不少,学生对此也觉得反感、无奈。
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肯定不高,作业的效果肯定不会理想。
因此,布置的作业要量度适中。
首先要适量重质。
一般来说,小学1—2年级学生不适宜留课外作业;3—4年级学生的课外作业量不超过30分钟;5—6年级学生课外作业量不超过1小时。
教师在布置作业前,必须结合教材内容,精心选择作业的内容和形式,这样训练才会得当,才有可能减少学生作业的负担。
提高作业的实效,避免学生走上题海无边的疲劳战术。
其次作业要适度。
太难了学生不会做;太容易了学生一目了然,不用思考,起不到训练的目的。
因此,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思考一下:布置的这样题目的作业究竟有多少人会做?多少人不会做?哪些人可以自己通过努力能做出来?哪些人通过努力仍做不出来?今天的作业和前后的作业的连贯性如何?能否起到前后知识的衔接作用?等等。
考虑周全,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设计出来的作业才能更好地体现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