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研究

合集下载

构建与碳汇市场相匹配的碳金融体系

构建与碳汇市场相匹配的碳金融体系

金融时报/2013年/6月/5日/第008版专题构建与碳汇市场相匹配的碳金融体系人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王迅谈碳金融华庆日前,中国国有林区第一笔实质性的碳汇直接交易买卖成功,这是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与伊春市中心支行历时六年时间密切关注、研究和推动国有林区碳汇经济发展的结果。

就如何构建与碳汇市场相匹配的碳金融体系这一课题,近日笔者走访了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行长王迅。

问:低碳经济和碳金融提出的背景是什么?王迅:现代人类社会面临的最重要挑战之一就是全球气候变暖的客观事实,与此相应,英国政府在2003年《我们未来的能源:创建低碳经济》的能源白皮书中首次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迅速获得了世界的认同。

金融领域面对低碳经济这一现代背景也提出了“碳金融”的概念,并在近几年的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中得到了较快的发展。

碳金融的兴起源于国际气候政策领域的两个非常重要的国际公约,即1992年6月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制定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1997年日本东京《京都议定书》。

英国新能源财务公司2009年6月发布的预测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将达到3.5万亿美元,成为当之无愧的世界第一大大宗商品交易市场。

由此可见,碳交易市场已经成为国际市场上最具前景的大宗贸易市场,而与碳交易联系紧密的碳金融也毫无疑问成为了当今社会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的热点。

问:碳金融活动有哪些形式?王迅:碳金融主要是指依托碳交易的金融活动。

一般分为三类:一是基于绿色信贷活动的碳金融。

如信贷支持新能源产业、循环经济等项目,推动产业升级,实现减排目标。

二是基于排放权交易的碳金融。

按照京都议定书的规定,未完成减排目标的国家向拥有超额配额的国家购买一定数量的配额,以完成自己的减排目标。

三是基于直接投融资的碳金融。

投资者可以在金融市场上直接参与碳金融产品的买卖,参与者也可以通过碳交易市场的衍生产品进行现货、期货等的买卖。

问: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在推动碳金融建设上做了哪些工作?王迅:黑龙江省拥有大小兴安岭两大林区,森林资源丰富,碳汇储量巨大,碳金融和碳汇经济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研究

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研究

创新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研究摘要:碳金融业务是目前国际银行业发展的新的业务模式,对碳金融业务的开发,目前还处于一定的探索阶段。

碳金融业务在我国银行业中发展,是金融业和碳市场发展的结合,通过金融市场对碳市场发展的支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碳市场和金融市场双方面的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碳金融创新碳金融业务是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研究课题,根据目前全球碳排放情况分析,发展碳金融,无论是从环境角度节能减排的方面考虑,还是对于整个金融市场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帮助。

我国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的发展中,经验不足,在进行碳金融业务创新中,面临一些问题。

根据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响应的解决方法对策是非常重要的。

一、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纵观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碳金融业务最先在国外商业银行兴起并发展起来。

在国内,我国商业银行中,具备碳金融业务服务能力的银行并不多,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相比于发达国家商业银行而言,还比较滞后。

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商业银行对于碳金融业务的认识程度低这是目前碳金融业务不能被我国大部分商业银行接受并发展的重要原因。

根据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分析,只有极少数的商业银行退出了和低碳相关的商业融资服务,一些银行针对目前我国的节能减排政策,推出了适合环境保护的绿色信贷金融服务。

除此之外,还有少数银行例如中国光大银行,也推出了类似绿色信用卡。

但是,相比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商业银行推出的碳金融服务项目太少,特别是开办碳金融服务的商业银行数量少。

根本原因,就是大部分商业银行对于碳金融业务的了解程度低,对于这种业务的流程和发展模式不熟悉。

造成很多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能力提供这类服务。

同时,由于碳金融业务在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发展时间不长,具备专业碳金融知识的人才数量少,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碳金融业务在我国商业银行中的发展。

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

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

中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作者:石岩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2011年第04期碳金融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在最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

它的兴起源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与《京都议定书》的签署。

目前,国际上对于碳金融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定义。

一般认为,碳金融泛指所有服务于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金融活动,主要包括银行信贷、碳金融衍生品交易、与碳排放权交易相关的中介服务和直接投融资等。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当今的经济发展要求全能性商业银行的出现,我国商业银行过去只注重信贷业务,赚取存贷款利差及一些手续费等。

碳金融的出现拓宽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扩大了获利空间,可以使其在支持低碳经济发展的同时树立自身良好形象,提高国际竞争力。

目前,我国部分商业银行已经认识到碳金融可以给自身发展带来机遇,并积极采取行动,开展了一系列碳金融业务。

在低碳信贷方面,国内商业银行做的比较好的当属兴业银行。

兴业银行与国际金融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实行损失分担机制。

中国银行则设立了海外银团贷款机制,目的是为中国环保企业进行国际化并购提供融资支持。

而其它银行也看到了碳金融业务的发展前景,逐步抑制高能耗、高污染产业贷款,加大对低能耗、低污染、新清洁能源项目的贷款力度。

在碳金融产品创新方面,2007年中国银行推出了挂钩二氧化碳排放额度期货价格的个人理财产品。

深发展也连续推出了数款“二氧化碳挂钩型”的理财产品。

2009年上海浦发率先以独家财务顾问的方式成功为陕西水电项目引进CDM开发和交易专业机构,并为项目业主争取到较具有吸引力的价格。

而中国农业银行则选择与美国花旗等多家国际知名银行合作为项目提供咨询服务。

光大银行不仅推出了“绿色零碳信用卡”以及“光合动力”等碳金融产品,并且率先宣布成为中国首家“碳中和”银行。

虽然,我国商业银行在碳金融业务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与国际一些知名银行相比,还存在着不足之处。

例如: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较为单一,目前主要集中在低碳信贷和与CDM项目有关的中介服务。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

E nterprise E conomy2012年第12期(总第388期)我国商业银行碳金融业务创新研究□周游胡卫东[摘要]为应对全球气候的剧烈变化,世界各国纷纷采纳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新经济发展模式。

而随着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碳金融成为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最重要形式,并推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和升级。

本文针对我国银行业低碳金融发展状况,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必要性,探讨了碳金融业务开展的主要障碍,并为商业银行在低碳金融领域进行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和尝试,提出了相应策略。

[关键词]碳金融;商业银行;碳交易;京都议定书[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5024(2012)12-0021-03[作者简介]周游,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学本科生,研究方向为金融学;胡卫东,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讲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为金融发展理论与实践。

(湖北武汉430074)Abstract :In response to the drastic change of global climate,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have adopted the low carbon economy as thecore of the new model of economic development.An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low-carbon economy in China,the low-carbon finance becomes the most important type of the low-carbon economic development,promoting Chinese social transform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This article,which probes into the low-carbon finance development of the banking system in China,analyzes the necessities for commercial banks to conduct low-carbon businesses,explores main obstacles for low-carbon businesses,and puts forward the corresponding suggestions and strategies for commercial banks which intends to conduct a series of beneficial explorations and attempts in the field of low-carbon finance.Key words:low-carbon finance;commercial bank;low-carbon trade;Kyoto Protocol一、低碳金融概念随着世界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以较少的温室气体排放获得较大的经济产出为特征,被誉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低碳经济(Low -carbon Econo-my ),正成为一种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碳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

碳金融与商业银行业务模式创新

《 公约 》所 需 增加 的 费用 ,并 采 取一 外 实 现减 排 承诺 的履 约机 制 ,其核 心
有 利 于商业 银 行承 担社 会责 任 ,
树立 良好 的社会 形象 。
碳金 融的概 念和 由来
碳 金融 ( ab nf a c c ro i n e)是 n 世 界各 国为应 对气 候变 暖而 逐步
碳金 融 交 易平 台。 随着 《 京都 议 金融 市 场参 与主 体广 泛 ,包 括政 府 、
C R) 和联合履行机制下 的减排单位 定 书 》的生效 和不 断完 善 ,提 供碳 金 企 业 、交 易 所 、 国 际 组 织 和 金 融 机 量(E s E s。集 中这两 种交 易分别 形 成 了 融 服务 、交易碳 金 融衍 生 产 品的市 场 构 。其 中政府 的 职责 是协 助行 业 制定 f RU )
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 济 成为 各 国实 现经 济 环境 和 谐 排 放 的企 业 或机 构 提供 的 金融 中介 服
共 处 、可 持续 发 展 的重要 战略选 择 。 低 碳 经济 的兴 起 、国际社 会 对 碳减 排
务等 。
继 里 约 热 内卢 会 议 之 后 , 1 9 7 9 年 1 月 在 日本京都 召开 的 《 约 》第 2 公
发 展 中 国家 来 说 ,则 能够获 得技 术 和 加拿 大 、新加 坡 和东 京也 建立 了碳 排 于 配额 的交 易 。买家 购买 由管理者 制 资 金 ,提高 能 源利 用效 率 ,减 少温 室 放 权 的交 易平 台 。在 亚洲 ,碳 交 易所 定 、分 配 的减 排 配额 。如 《 都议 定 京
提 供 了 巨大 的机 遇 和挑 战 。传 统 的商 月 在 巴西里 约 热 内卢举 行 的联 合 国环 温室 气体 排放 。为 了促进 各 国完成 温

碳金融产品的创新

碳金融产品的创新

标题: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应对气候变化的新策略随着全球气候变化问题的日益严重,碳金融作为一种创新的金融工具,正逐渐成为应对这一挑战的关键手段。

碳金融产品作为这一领域的创新产物,不仅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也为全球环保事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

本文将探讨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及其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重要性。

一、碳金融产品概述碳金融产品主要指以碳排放权为核心的金融产品,包括碳排放权交易、绿色债券、碳基金、碳保险等。

这些产品通过市场化的方式,将碳排放权转化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资产,从而推动减排成本的社会分摊,促进全球低碳经济的发展。

二、碳金融产品创新的重要性1.应对气候变化:通过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可以推动更多的企业参与低碳转型,降低减排成本,加快绿色技术的研发和应用,从而有力地应对气候变化。

2.金融市场发展:碳金融产品的创新为金融市场提供了新的投资领域,推动了金融市场的多元化发展。

同时,也为投资者提供了新的投资机会和资产配置手段。

3.经济发展:碳金融产品的创新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

通过碳金融产品的投资,可以带动绿色产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三、碳金融产品创新案例分析以绿色债券为例,绿色债券是一种专门用于支持环保项目和低碳经济的债券。

通过发行绿色债券,企业可以获得低成本的资金,用于低碳项目的开发、建设和运营。

例如,某公司发行了一支绿色债券,用于建设零排放的发电厂和推广清洁能源。

这一举措不仅降低了企业的碳排放量,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绿色转型。

四、未来发展方向未来,碳金融产品将向着更加多元化、创新化的方向发展。

首先,区块链技术将在碳金融产品中发挥重要作用,为碳排放权的交易提供更加透明、安全的环境。

其次,碳交易市场将逐渐与数据科技(DT)结合,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提高碳排放监测、交易和管理的效率。

此外,基于区块链和大数据技术的碳信用资产交易平台将逐渐兴起,为碳金融产品提供更加丰富和多样化的选择。

哈尔滨的金融业发展与金融创新

哈尔滨的金融业发展与金融创新

哈尔滨的金融业发展与金融创新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金融业作为国民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而在众多的金融中心城市中,哈尔滨作为东北地区的经济中心,也在努力推进金融业的发展与创新。

本文将着重探讨哈尔滨金融业发展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金融创新对其带来的机遇。

一、哈尔滨金融业的现状作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哈尔滨扮演着重要的经济和金融角色。

目前,哈尔滨的金融业主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

各大银行在哈尔滨设有分支机构,为企业和居民提供各类金融服务。

证券市场也逐渐成熟,吸引了大量的投资者和资金。

保险行业在哈尔滨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为人们的生活和财产提供保障。

同时,基金行业也蓬勃发展,为投资者提供多元化的资产配置渠道。

目前,哈尔滨的金融业主要集中于传统金融服务领域,如贷款、储蓄、支付结算等。

虽然金融机构的数量较多,但在金融创新方面仍有不足。

因此,哈尔滨需要进一步推动金融创新,提升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益。

二、哈尔滨金融业发展面临的挑战尽管哈尔滨金融业在东北地区具有较高的市场份额,但仍然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金融业的竞争日益激烈。

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竞争的加剧,国内外金融机构纷纷进入哈尔滨市场,给本地金融机构带来了较大的竞争压力。

其次,金融监管不完善。

尽管哈尔滨的金融监管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还存在监管层面不够细化、措施不够完善等问题,容易导致金融市场的风险和不稳定。

再次,金融科技的发展对传统金融业造成了冲击。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支付的普及,传统金融机构需要面对金融科技的挑战,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以适应市场的变化。

最后,资金供给结构不平衡。

传统上,哈尔滨的金融市场主要以银行为主导,而其他金融机构相对薄弱。

这样的结构导致了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激烈,同时也制约了金融市场的发展。

三、金融创新对哈尔滨的机遇尽管哈尔滨金融业面临诸多挑战,但金融创新为其带来了发展的机遇。

金融创新可以提升金融服务的品质和效率,满足不同层次人群的需求。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能源资源基地和重要的碳排放省份。

如何推动碳金融的发展,减少碳排放,提高碳资源利用率,已成为黑龙江省面临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从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出发,提出相关建议,以期推动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取得更好的成果。

1. 碳排放较大黑龙江省是我国的重要工业基地和能源资源基地,同时也是能源消费大省,碳排放量较大。

根据数据统计,黑龙江省的碳排放量在中国各省市中排名较靠前。

2. 碳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在能源生产和利用过程中,黑龙江省的碳资源利用效率还有待提高。

目前,黑龙江省尚未形成系统的碳资源利用模式,碳资源的综合利用率不高。

3. 缺乏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目前,黑龙江省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种类较为单一,缺乏创新性和多样性。

在碳交易、碳定价、碳投资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多不足。

4. 政策支持力度不够黑龙江省在碳金融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相对不够充分,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协作机制尚未形成,政策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待提升。

二、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建议1. 推动碳交易市场建设加大碳排放的监管力度,推动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建设。

鼓励企业积极参与碳交易,提高碳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压实碳排放权的审核和核查责任,确保碳交易市场的良性运行。

2. 加强碳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推出更多样化、创新性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碳资源的综合利用。

可以在碳排放配额融资、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碳资产证券化等方面进行创新,提高碳资源的利用效率。

加大对碳金融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包括加大政府对碳金融项目的补贴力度、设立碳金融专项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创新等。

推动碳金融领域的法律法规建设,提高碳金融领域的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4. 建立多方协作机制建立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多方协作机制,促进碳金融领域的多方合作。

政府应引导金融机构对碳金融领域加大投入,推动碳金融项目的开展,企业应积极参与碳金融创新,形成政府、金融机构和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1. 引言1.1 碳金融的概念碳金融是指将碳排放权作为金融商品进行市场交易的一种金融形式。

碳排放权是指政府或国际组织颁发的对企业和机构每年排放一定数量二氧化碳的许可证。

碳金融市场通过购买、出售碳排放权来调节碳排放量,实现碳减排目标,同时也为参与者提供了投资和融资机会。

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背景下,碳金融的发展对于解决气候变化、推动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碳排放地区,发展碳金融不仅可以促进碳减排工作的开展,还可以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加快推动黑龙江省碳金融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

1.2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重要性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重要性在于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为资源型省份,黑龙江省面临着巨大的碳排放压力,碳金融的发展可以帮助企业减少排放并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碳金融可以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绿色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提高环境质量。

碳金融也可以助力黑龙江省实现国家碳减排目标,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挑战。

通过推动碳交易市场建设和政策配套措施,黑龙江省可以加强碳排放管理,推动企业主动减排,实现碳中和目标。

碳金融的发展也有助于提升黑龙江省在全国碳市场中的话语权和竞争力,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加快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影响,值得高度重视和积极推动。

2. 正文2.1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现状分析作为我国重要的碳排放省份之一,黑龙江省在碳金融领域的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黑龙江省的碳金融市场规模相对较小,碳配额交易尚未形成规模化市场,碳金融产品种类相对单一,市场活跃度不高。

在碳金融市场建设方面,黑龙江省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碳金融市场发展不平衡,市场主体相对稀缺,碳配额交易主要集中在大型企业和部分行业,中小企业参与度不高。

市场规则不够完善,碳金融产品缺乏创新,市场监管不够严格,存在交易不透明等问题。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环保意识的提高,低碳经济已成为全球发展的趋势,碳金融也成为国际主流金融机构的重要聚焦领域。

黑龙江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区域,同时也是国内重要的能源消耗大省,碳排放量较大。

本文将从黑龙江省碳金融的现状出发,提出发展建议。

1、碳排放总量居高不下:黑龙江省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区域,同时也是国内的重要能源消耗省份,其中工业部门对碳排放贡献巨大。

根据2020年发布的《黑龙江省气候变化情况公报》,黑龙江省二氧化碳年排放量约为2.59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的5.65%。

2、碳金融市场发展相对滞后:相比于其他省份,黑龙江省碳金融市场的发展较为滞后。

截止目前,黑龙江省尚未出台相关的碳市场政策,目前碳金融在市场中定位不太明确,碳交易价格也不是很稳定。

3、碳金融企业数量较少:黑龙江省的碳金融企业数量较少,覆盖范围较窄,主要集中在能源、食品、化工等少数几个行业。

碳金融企业规模相对较小,缺乏创新性,市场口碑不佳。

1、加强政策支持:黑龙江省应该加强碳市场政策的出台和执行,建立完整的碳交易市场体系,推动碳交易市场的稳定化发展。

同时,应该强化政策、经济、技术等多方面扶持力度,积极推动碳金融的发展。

2、扩大碳金融行业覆盖范围:黑龙江省应该扩大碳金融行业的覆盖范围,鼓励和支持更多的企业参与碳交易,推动碳交易市场的规模扩大和多元化。

同时,可以通过政策引导、信息公开等方式,激发碳交易市场的活跃度和创新性。

3、加强行业合作:黑龙江省的碳金融企业应该加强行业合作,通过联合开拓市场、优化资源配置等方式,提升碳交易市场的运转效率和盈利能力。

同时,应该注重创新性,推动碳减排技术的研发和应用。

4、推动低碳经济发展:黑龙江省应该积极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加大对节能减排技术和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工业结构的转型升级,降低碳排放总量。

同时,应该大力营造低碳生活、低碳出行的环境氛围,鼓励公众积极参与碳减排行动。

综上所述,黑龙江省碳金融的发展仍面临较大的挑战,需要政策支持和市场推动,需要企业合作和技术创新,同时也需要公众的理解和支持,共同推动低碳经济和碳减排的实现。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和能源资源地区,具有发展碳金融的优势。

目前,在黑龙江省开展碳金融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市场相比,黑龙江省碳交易中心的交易规模小、业务种类少、交易活跃度低等问题有待解决。

以下是针对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现状分析:1.碳市场差距大目前,黑龙江省的碳市场尚未发展成熟,与国外市场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

这是由于黑龙江省碳市场起步较晚、缺乏专业人才和技术支持、政策法规不健全等因素造成的。

2.监管规则不完善当前,黑龙江省的碳交易中心在监管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

监管机构的制定和实施尚不完善,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则,导致交易中存在信息不对称和风险难以控制的问题。

3.市场参与度不高黑龙江省碳市场参与者较少,市场活跃度低。

这也是由于缺乏全面的政策法规、信息披露不充分、风险较高等因素导致的。

建议:1.加强政策法规支持黑龙江省应加强碳市场的政策法规制定和宣传,明确碳交易的法律地位和交易规则,提高市场公信力和透明度。

加强统筹规划,制定合理的碳排放标准和配额分配机制,为黑龙江省碳市场健康发展提供合理的政策和法规保障。

2.加强市场信息披露黑龙江省应加强碳市场信息的披露,开设交易信息平台,并定期发布市场行情、交易情况、环保政策等相关信息,增强市场透明度和公信力,吸引更多的企业和投资者参与碳交易。

3.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黑龙江省应加强碳市场专业人才的培养,鼓励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课程,并建立稳定的人才流动机制,为黑龙江省碳市场提供专业技术和人才支持。

4.加强监管机制建设黑龙江省应建立健全碳市场的监管机制,制定监管规则和标准,完善监管流程和机构设置,加强对市场交易的监督和管理,规范市场秩序和交易行为,保护市场投资者的利益。

结论:黑龙江省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和农业资源,具备发展碳金融的良好条件。

为了发展碳市场,黑龙江省应加强政策法规支持、信息披露、人才培养和监管机制建设等方面的工作,以加快碳市场的发展,推动黑龙江省经济的低碳发展。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黑龙江省位于中国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基地之一。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碳排放问题日益突出,碳金融已成为全球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探讨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目前,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还比较滞后。

碳交易市场尚未完全建立起来。

碳交易是指通过买卖碳配额来实现碳减排目标的行为,它可以有效地提高企业对环境的关注度和减少碳排放的动力。

黑龙江省的碳交易市场仍在规模和机制上存在一定的不足,且缺乏参与主体。

碳金融的投资渠道较少。

目前,黑龙江省尚未形成完善的碳金融投资体系,缺乏吸引力的投资项目,导致碳金融资金的流动性较差。

碳金融监管体系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加强对碳金融业务的管理和监督。

在政策层面上,应加快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

政府可以加大对碳交易市场的宣传力度,吸引更多的参与主体。

要加强市场监管,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提高市场运作的透明度和规范性。

在投资层面上,应积极引入碳金融项目。

政府可以提供相应的支持,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碳金融投资,同时鼓励金融机构提供专门的碳金融产品和服务。

政府还可以通过设立碳金融专项基金等方式,提供风险补偿和财务支持。

在技术层面上,要加强碳金融技术的研究和推广。

政府可以建立碳金融研究中心,加大对碳金融技术的研究投入,同时鼓励企业进行碳减排和节能技术的创新。

政府还可以通过技术转移和培训等方式,提高企业碳减排的技术能力。

在国际合作层面上,要积极参与国际碳金融合作。

政府可以加强与其他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学习其碳金融发展经验,扩大与国际碳交易平台的合作。

要密切关注国际碳减排政策的动态,及时调整本地区的碳金融发展战略。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存在较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应共同合作,加强对碳金融领域的投入和创新,推动碳金融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黑龙江省的碳金融发展现状碳金融是指通过金融手段,推动低碳经济的发展以应对气候变化。

黑龙江省作为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和生态文明建设试验区,碳金融发展具有良好的基础和潜力。

黑龙江省的碳金融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近年来,省政府积极推进碳金融试点项目,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绿色金融业务,推动碳市场建设。

目前,黑龙江省已建立了碳金融交易平台,推动碳交易和碳金融创新。

黑龙江省还积极引导企业开展碳定价,推动碳市场的形成,促进碳减排工作。

这些举措为碳金融发展奠定了基础。

黑龙江省的碳金融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碳金融发展规模相对较小。

目前,黑龙江省的碳交易市场规模较小,交易量和交易额较低。

碳金融相关政策还不完善。

黑龙江省在碳交易、碳金融等方面的政策还不够完善,缺乏相关的激励机制和政策支持。

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研究和投资力度不够。

黑龙江省的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理解和认识有限,投资碳金融项目的意愿不高。

针对以上问题和挑战,我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加大政府支持力度。

政府应加大对碳金融发展的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和法规,制定激励机制,鼓励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业务。

政府还应加大对碳交易市场的推广力度,提高碳交易的规模和流动性。

二、培育专业人才队伍。

加强对碳金融相关领域的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培育一支专业化的碳金融人才队伍。

通过专业人才的推动,提高碳金融的专业化水平,推动碳金融发展。

三、推动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业务。

鼓励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碳金融业务,提供碳金融产品和服务,推动碳交易和碳金融创新。

可以通过推出碳配额贷款、碳信贷等产品,吸引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市场。

四、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

加大对碳金融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的认知度和参与度。

加强与其他地区和国家的合作交流,吸取其他地区碳金融发展的经验,推动碳金融在黑龙江省的发展。

黑龙江省的碳金融发展具有很大的潜力,但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通过加大政府支持力度,培育专业人才队伍,推动金融机构参与碳金融业务,加强宣传和推广工作,可以进一步推动碳金融的发展,促进低碳经济的建设。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及措施建议

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及措施建议

2014年第8期·总第242期【金融市场】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及措施建议王晓玲 董绍增(哈尔滨理工大学荣成学院,山东荣成264300)[摘 要]低碳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碳金融的承载与推动。

商业银行作为开展碳金融业务的主体,在碳金融发展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稳步增长,清洁发展机制(CDM)项目逐步开展,碳金融产品和业务不断创新。

同时,在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中存在缺乏政府扶持政策,专业复合型人才匮乏,碳金融风险防控措施不完善,碳金融服务和产品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等问题。

提出了健全碳金融激励机制和制定扶持政策,组织专门机构和专业团队,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加大碳金融产品与服务创新力度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商业银行;碳金融[中图分类号]F832 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4)08-0086-03 [作者简介]王晓玲(1981-),女,汉族,山东人,讲师,经济学硕士,研究方向:绿色金融;董绍增(1983-),男,汉族,山东人,讲师,管理学硕士,研究方向:循环经济下组织创新。

一、引言从2011年中国开展地方碳交易试点开始,截至2014年5月23日,碳交易累计成交385万余吨,总成交额12501万元人民币,成为全球第二大碳交易市场,表明我国与世界各国逐鹿碳交易具有一定竞争力。

中国作为清洁发展机制(CleanDevelopmentMechanism简称CDM)的主要参与方,已签发的项目数占据了全球一半以上碳交易量,未来发展潜力巨大。

在低碳经济迅猛发展的新形势下,商业银行作为碳金融体系的主体,应积极开展碳金融业务,在助推我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建立的同时,为自身发展带来更大的商机。

二、我国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业务的现状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开展的碳金融业务包括绿色信贷、CDM项目融资与碳金融中间产品与业务等方面。

(一)绿色信贷规模稳步增长随着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扩大绿色生产和绿色消费领域的信贷规模,绿色信贷规模不断增长。

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

碳金融:我国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王慧慧;姜广海【摘要】碳金融市场是市场机制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领域的应用,它是一切旨在节能减排的金融活动的总称,国际碳交易活跃,碳交易市场的重要性日益显现,我国面对减排责任的同时,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机遇.本文以国外银行和金融机构在碳金融领域的实践经验,探讨我国商业银行如何努力把这项业务发展为新的盈利点,并分析此过程中的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期刊名称】《工业技术经济》【年(卷),期】2010(029)009【总页数】4页(P39-42)【关键词】碳金融;CDM;金融创新【作者】王慧慧;姜广海【作者单位】山东经济学院,济南,25001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830碳金融泛指一切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技术创新和融资活动,包括基于项目开发的投融资,碳排放权的交易和投资,相关衍生品的开发、交易和一切相关的金融中介活动。

相应地,碳金融市场包括基于配额的市场和基于项目的市场,前者是指国际组织指定一个总体一定的配额,在参与者之间进行分配,参与者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易,它的好处在于控制了污染总量,有利于阶段目标的实现和战略调整;后者指经济实体通过技术升级减少CO2的排放,在经过CDM执行理事会认证后获得减排单位,并转让获利或留存以后自身使用,它的好处在于最大限度的减少碳排放,加强了国际间的合作,促进了各方的积极性。

1997年,《京都议定书》发布后,温室气体排放及排放权交易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进入2010年,我国政府也以更加积极的态度面对节能减排,在低碳条件下着力经济发展问题将是政府工作的重心,低碳经济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带来极大转变。

我国商业银行如何根据形势变化,借鉴国外商业银行发展碳金融的经验,积极介入碳金融业务和碳金融市场,并将其培育成一个新的赢利点,是本文要探讨的主要问题。

1.1.1 碳交易量和碳交易额的高速增长2005年碳交易量为7.1亿吨,2008年猛增到48.1亿吨,增加了577.5%,碳交易额也从108.6亿美元增加到1263.5亿美元,增幅1063.4%。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黑龙江省是中国北方地区最大的农业产区和最大的林业资源生产基地之一。

该省拥有丰富的煤炭、油气、水电等能源资源,以及广阔的农牧业和森林资源。

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对环境保护和碳排放管理不够重视,该省的碳排放量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为了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该省需要加强碳金融方面的发展。

当前,黑龙江省的碳金融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在碳金融业务的产品和服务方面,存在不足。

该省的碳金融业务主要集中在碳信用认证和碳交易等方面,其他碳金融产品和服务的开发尚不够充分。

其次,黑龙江省的碳金融市场尚未成熟,市场主体的参与度较低。

该省的金融机构对碳金融的理解和认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部分金融机构对碳金融业务的参与存在观望和犹豫情况。

此外,碳金融业务的合规性和标准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黑龙江省需要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加强碳金融业务的监管和规范,提高市场的透明度和稳定性。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黑龙江省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政府需要加强碳金融业务的指导和支持,包括制定各类碳金融政策和标准、提供资金支持、拓宽融资渠道等。

其次,黑龙江省需要加强碳金融业务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政府可以制定各类人才培训计划和政策,帮助企业和金融机构提升碳金融专业能力和素质。

同时,政府也可以引进相关领域的专业人才,提高碳金融领域人才队伍的层次和素质。

第三,黑龙江省需要加强碳金融市场的推广和发展。

政府可以鼓励企业和金融机构积极参与碳交易和碳信用认证等活动,在市场化推动下不断拓展碳金融市场的规模和范围。

总之,黑龙江省需要在政策、人才和市场等方面全面推进碳金融的发展,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提供有力的支持。

在此过程中,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需要携手合作,不断加强碳金融业务的创新与完善,切实推动碳金融业务在黑龙江省的蓬勃发展。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现状与建议1. 引言1.1 碳金融的概念碳金融是指以碳排放权为基础的金融服务和产品,涉及碳交易、碳市场和碳资产等多种形式。

碳排放权是指能源企业或其他产生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单位所拥有的许可证,用于规范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

未来,随着碳排放减排力度的加大和碳市场的逐步完善,黑龙江省的碳金融发展前景可期。

政府应在政策引导、行业标准和技术支持等方面加大扶持力度,促进碳金融行业的快速成长,为推动碳减排和可持续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1.2 碳金融在黑龙江省的发展现状在黑龙江省,碳金融是一个新兴领域,尚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该省的碳市场尚未完全建立,碳交易体系还不够完善,市场主体数量有限,碳资产交易规模较小。

碳金融产品种类和数量也相对较少,市场需求尚未得到充分释放。

黑龙江省的碳金融市场还面临着监管体系不健全、参与主体缺乏专业技能等挑战。

尽管存在这些问题,但黑龙江省政府和相关部门已经意识到了碳金融发展的重要性,正在加大力度推动碳市场建设和碳金融产品创新。

一些企业和金融机构也开始关注碳金融领域,积极参与碳交易活动,推动碳金融行业的发展。

未来,随着政策的进一步完善和市场主体的增加,黑龙江省的碳金融市场有望迎来更多机遇和挑战,为推动碳减排和生态文明建设发挥更大作用。

2. 正文2.1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的挑战黑龙江省作为中国重要的碳排放省份之一,碳金融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

碳市场不成熟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当前碳市场在黑龙江省尚未完全建立起来,缺乏有效的交易机制和监管体系,导致碳金融产品流通受限,市场活跃度不高。

政策法规不够完善也是一个制约碳金融发展的重要因素。

政府相关政策对碳金融的支持不够到位,缺乏明确的政策导向和规范,使得碳金融产品的创新和发展受到限制。

碳金融市场的风险管理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挑战。

目前,碳金融市场风险管理体系尚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测机制和风险防范措施,容易出现恶性循环和市场波动。

黑龙江省碳金融发展面临着市场不成熟、政策不完善和风险管理不力等多重挑战。

碳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陈浩荣

碳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陈浩荣

碳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陈浩荣摘要:所谓“碳金融”,是指与限制排放温室气体的有关政策相联系的一种金融活动。

碳金融对于是一种新兴的金融活动,其对相关部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商业银行的发展均起到了促进作用。

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碳金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趋势,分析了其发展现状,找出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为进一步增进碳金融与我国商业银行的相互融合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开辟了我国商业银行创新的业务板块。

关键词:碳金融;商业银行;业务创新全球气球变化已经成为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随之崛起的碳金融这一新兴的金融活动便将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社会的经济发展联系到一起,对于我国商业银行的全方位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碳金融的兴起及主要作用碳金融是指与限制排放温室气体的有关政策相联系的一种金融活动,碳金融的兴起源于两个与全球气候变化息息相关的重要文件,即《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

两个公约规定,如果一个国家的碳排放超过了公约所规定的排放量,那么这个国家就要自己出钱来购买多余含碳气体的排放权。

因此,与温室气体的限制排放量相关的金融贸易便应运而生,这就是碳金融。

碳金融涵盖了金融市场、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等多种因素,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提供了重要的理念基础,它的主要作用有:1.1有助于节能减排将相关排放成本进行转化由于含碳气体的排放具备一定程度的外部排放性,使得碳排放的相关成本不能够准确计量,也就不能在市场上进行准确交易。

碳金融这一新兴金融交易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金融市场越来越多的受到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同时碳的价格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关于碳排放的成本及碳资源的稀缺性。

同时,碳融资在使得一个国家对含碳气体的排放权具有一定的商品属性,碳排放权引起的价格变化使得碳金融已经成为商业银行进行投资所考虑的一项决策因素。

因此碳金融有助于将节能减排的相关排放成本转化成一项金融资产,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现实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间业 务 。如 何 抓 住 机 遇 , 创 新 碳 金 融 业务 , 成 为 摆 在 商 业 银行 面 前 内 的大 多 数 商 业银 行 都 没 有 单独 设立 碳 金 融 业 务 的 专 门机 构 。 的一 个 重 要 问题 。笔 者 以哈 尔滨 银 行 为例 , 阐述 了 目前 商业 银 行碳 ( 三) 碳 金 融业 务 的风 险 比较 大 金 融业 务 发 展 中遇 到 的 问题 , 并 给 出了 的创 新 策 略 。 开展碳金融业 务相较于普通银行 业务其风 险较 大,表现在其 面对 的风险类别较多除了一般要面对的市场风 险、信用 风险和内 【 关键词 】 哈 尔滨银行 碳金 融 创新研 究 部风险外 , 还 会 遇 到 普 通 业 务 不会 遭 遇 的 政 策 风 险 、 项 日风 险和 可 持续发展的风险。 碳金融业务是 目前国际金融市场发展面临的一个新的研 究课 三、 哈 尔滨 银 行 开 展 碳金 融业 务 创 新 的 对 策 题, 根据 目前全球碳排放情况分 析, 发展碳金 融, 无论是 从环 境角 ( 一) 大 力 培 养 碳 交 易专 门人 才 度 节能减排 的方面考虑, 还是对于整个金融 市场 的发展 , 都有很大 目前 ,哈 尔 滨 银行 碳 金 融 交 易 的 人 才储 备 和积 累 是 严 重 不 够 的帮助 。 低碳经济时代 的来临 , 使发金融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重大 的 , 和 要 求 相距 还 较 大 。 哈尔 滨 银 行 有 必 要 在其 系统 内部 开 展 一 些 社会责任和使命 , 同时也为商业银行带来前所未有 的商机 。但是 , 有针对性 的业务培训 l 或是从其他商业银行外资银行高薪吸引一 些 日前 我 行在 进 行 碳 金 融 业 务 创 新 中 , 面临一 一 些 问题 。 笔者 在 分 析 我 专 门的 人才 。另 外 , 对 于 过 于 专 业 化 的环 境 领 域 问题 , 可 以聘 请 环 行 碳 金 融 业 务 发 展 的 境 专家 和 环 保 人 士 做 银 行 的特 聘 顾 问 ,在 需 要 时 请 他 们 对 项 目进 哈尔滨银行碳金 融业务发展现状 行 评估 并提 出专 业 化 的 意 见和 建 议 ,并 审 查 项 目融 资 中 的环 境 评 碳 金 融 就 国 内情 况 来 说 , 分 为绿 色 信 贷 和 基 于 项 目的 中 间业 估 书 、 行 动 计 划 是 不 是切 实 町行 。 务两种 , 从哈尔滨银 行的业务来看 , 现阶段 , 哈 尔滨 银 行 碳 金 融 业 ( 二) 贷 款 管 理 机 制 的 创 新 务 发 展 主 要 体 现 在绿 色 信 贷 上 。 我 国 节 能项 目的 提 供 者 多 为 中小 企 业 , 按 照 传统 贷款 准 则 , 这
些 企 业 难 以获得 银 行 项 目信 贷 支 持 , 冈 为 不具 备 充 分 的抵 押 贷 款 条件 , 而 且其 信 用 度 也 很 难获 得 银 行 满 意 。 而 商 业 银 行 为 了 做 大 做 强C D M项 目融资业务,应制订 ~ ‘ 套适合节能减排项 日的新的贷款 管理办法和技术, 采用节能项 目应 收账款质押这种新 C D M项 目融 资贷 款 。 ( 三) 发 展 碳 金 融模 式 碳基金是 C D M项 目融 资 的一 个 主 要 力 量 ,是 未 来 充 满 潜 力 的 融 资方 式 。基 金 机 构 把 中 小实 体 的 资 金 集 中起 来 进 行 C D M项 E t 投 资, 可 以开发大 、 中、 小型不 同类 型 的 C D M项 目, 并进行组合 投资 污 染项 目为 目标 的绿 色 信 贷 , 是 商 业 银行 的一 个 现 实 的 目标 。 城 商 以平衡风 险, 成 为了发展 中共 国家项 目融资 中关键的杠杆资金 。 碳 行, 是城市经济发展的生力军 , 对我 国完善金融体系支持中小企业 基金 由于是 由专业 的基金机构操作 , 所 以操作规范 , 风险 小, 交 易 快速发展, 促 进 地 方 经 济 发展 , 特 别 是 防范 金 融 风 险 发 挥 了积 极 的 成 本低 。 同 时 , 基金 组织 具 有 较 强 项 目运 行 能 力 , 能够有效保证投 作 用。 哈 尔 滨 银 行 作 为城 市 商 业 银 行 中 的一 员 , 投 身于 低 碳 经 济 是 资 者利 益 。 随着 碳 基 金 的 发展 , 其 业 务 范 围 不 断 的扩 大 , 从 一 般 性 末 来 能 否 脱 颖而 出 的关 键 节 点 。 买卖到c } 介 服 务 甚 至 到 项 目开发 的整 个 环 节 , 因此, 哈 尔 滨 银 行 应 二、 哈尔滨银行发展碳金 融业务面临的问题 抓 住碳 基金 托 管 的优 势 , 参 与 碳 基 金 并 从 中 获取 收益 。 ( 一) 对 碳 金 融业 务 的认 识 不足 哈 尔滨 银 行 从成 立 到 现 在 仅有 十 七 年 的时 间 ,而 碳 排 放 权 交 参 考文 献 : 易从 2 0 0 5 年到现在也不过 9 年 时间, 面对这样 一 个复杂的系统性 【 1 】 施 建富. 从碳 资产质押 授信看我 国碳金 融业务创 新U I . 时代 金融产品, 哈 尔 滨 银 行 明 显准 备不 足 。 对 风 险 的恐 惧 短 期 内上 马 项 金 融 . 2 0 1 2 目的动力不足,并没有从人员机构规章等方面来着手准备应对金 I 2 1 李 平. 商业银行 碳金 融 中间业务 创新研 究U 1 . 科技 管理 研 融大潮来临的考验。 究. 2 0 1 3 . ( 二) 哈 尔 滨 银 行 碳金 融交 易人 才 缺位 [ 3 】 范效轩. 我 国商 _ , t k i  ̄ . 4 5 - 碳 金 融业 务 创 新 的探 讨 现 代 商 业 , 哈尔滨银行现阶段主要 开展 的是绿色信贷 , 如小微贷款 , 在 这 201 4. 方 面人 才 、 储 备 比较 好 , 然 而 在 碳 金 融业 务 上 却 人 才 寥寥 。 要 想 完 『 4 1 张晓艳 , 张斌 . 碳 金 融 背 景 下 我 国商 业 银 行 业 务 创 新 研 究 u j l 成 …项标准 的碳金融融资中介服务 ,商业银 行要 完成 的工作包 括 未 来 与发 展 , 2 0 1 3 .
哈尔滨银行碳金融业务创 新研 究
◆顾 博 文
( 哈尔滨商业大学 M B A . t l P A教育 中心
黑龙江
鸡西
1 5 8 1 0 0 )
产 品 设 计 与 开发 等 , 显然 , 这不是一 个简单的工作, 而 是 【 摘要 】 当前碳金融 已经成 为全球 商业银行 竞争的新领域 , 商业银 项 目评 估 、 项 超 级 复 杂 系列 性 综 合 性 的 业 务 。这 就 要 求 哈尔 滨 银 行 必 须 有 行拓展碳金融业务 已是 大势所趋。然而, 尽管 国外碳金融 市场发展 个 专 业 化 的 人才 梯 队和 部 门支 持 , 但现阶段, 包 括 哈尔 滨 银 行 在 迅猛 , 但是 国内商业银行仅在 绿 色信 贷方面有所进展 , 鲜 少涉及 中


哈 尔 滨 银 行 创 设 十七 年 来 虽 然 不 断 发 展壮 大 ,但 从 来 都 是将 服 务 小 微 企 业 的 理 念 贯 穿 于业 务 的 始 终 , 小 企 业信 贷 中 心 结合 哈 尔滨 当地实 际情况推 出的小额贷款系列产品赢得了众多小微 企业 的好评 。 在C D M项 目方面 , 目前 哈尔滨市通过国家发改委的 C D M项 目有 哈 尔 滨 第 三 电厂 C D M项 目、 黑 龙江 风 电 C D M项 目 、 中 广核 电 黑 龙江风 电 C D M项 目等 。哈 尔滨 银 行 应 学 习 以上 项 目在 运 作 过 程 中 的 成功 经 验 , 主 动 出击 , 加 快推 出 自己的 C D M金 融服 务项 目 。 低 碳 环 保 经 济 ,是 人 类 历 史发 展 的一 个 必 然 选 择 低 碳 环 保 经 济 。发 展 低碳 经济 对 我 国经 济 可 持续 发 展 至 关 重要 。以低 能源 、 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