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四校高三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广东省珠海市四校高三第五次联考化学试题
评卷人得分
一、单选

1.广东省历史悠久,众多历史器物均具有较高的历史、学术、科学价值。

下列历史器物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是


A B C D






信宜铜盉(西周)
青玉镂雕龙穿牡丹钮
(元)
木雕罗汉像
(北宋)
金漆木雕大神龛(清)
A.A B.B C.C D.D
2.化学科学与技术在宇宙探索、改进生活、改善环境与促进发展方面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2020年12月3日,中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五星红旗的“独立展示”。

这面闪耀月球的国旗,是一面真正的“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正负150摄氏度的温差下仍能“保持本色”,它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B.“神舟”和“天宫”系列飞船使用的碳纤维,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
C .2020年春季爆发了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该病毒具有极强的传染性。

杀菌消毒是防止疫情蔓延的重要措施,84消毒液与酒精混用杀菌消毒效果更好
D .血液透析是利用了胶体的物理性质,“人工肾”利用血液透析原理救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3.2021年10月16日,我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飞船可以用液氢作燃料,液氢属于清洁能源B .飞船在推进过程中,化学能转变为热能C .太空陨石中的
20Ne 的质子数为20
D .大气层中的O 3与空气中的O 2互为同素异形体
4.广东有许多具有地域特征的民间活动,下列各项描述中所涉及的化学知识错误的是选

民间活动化学知识
A
喜庆节日,客家人喜欢用娘酒来款宴宾客
娘酒的酿造过程涉及氧化
还原反应
B
广佛地区流行“叹”早茶
泡茶的过程涉及萃取操作C
潮汕地区中秋夜“烧塔”时,人们把海盐撒向塔里,黄色火焰直冲云天
“黄色火焰”是因为NaCl 受热分解
D
“豆腐节”是佛冈县元宵节独具特色的活动
制豆腐时涉及到胶体的聚
沉A .A B .B C .C D .D
5.中医既是医学科学,也是我国的传统文化,中药经方和中草药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图是合成某中药有效成分的中间体。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与乙酸乙酯互为同系物
B .分子式为
C 6H 10O 3,易溶于乙醇
C.能发生加成反应,不能发生取代反应D.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2mol NaOH反应6.劳动成就梦想。

下列劳动项目与所述的化学知识没有关联的是

劳动项目化学知识

学农活动:将KMnO4溶液浸泡过的砖块放置在储
A
氧化还原
果仓库
Br-可被氧化、Mg2+可被
B学工业活动:利用海水制取溴和镁单质
还原
C家务劳动:用纯碱溶液可清洗油污纯碱是强碱弱酸盐
D自主探究:Fe2O3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Fe2O3是碱性氧化物
A.A B.B C.C D.D
7.用K2Cr2O7固体配制K2Cr2O7溶液,并用Na2S2O3溶液标定K2Cr2O7溶液的浓度,主要操作步骤:先称量3.0 g K2Cr2O7固体,再配成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K2Cr2O7溶液,后加入过量KI 和适量稀硫酸,充分反应后,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

上述操作中,不需要使用的仪器是
A.B.C.D.
8.柠檬酸是天然防腐剂和食品添加剂,它是一种有机三元弱酸,与NaOH溶液反应生成柠檬酸钠(用Na3Y表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柠檬酸的电离方程式为:H3Y3H++Y3-
B.NaH2Y水溶液中:c(H2Y-) <c(Na+)
C.Na3Y水溶液中:c(Na+) + c(H+) = 3c(Y3- )+c(OH- )
D.Na3Y水溶液的pH值随着c(Na3Y)的增大而减小
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冬奥”专项——“氢能出行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项目负贵人杨福源教授介绍,服务北京2022年冬奥会冬残奥会的6款氢燃料电池客车已完成整车测试,“零碳排放”氢能汽车将正式开启绿色出行。

某种氢燃料电池的内部结构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左侧电极是负极,发生还原反应
B .右侧电极反应式为O 2+2H 2O+4e -=4OH -
C .当有0.1mol 电子通过导线时,左侧消耗标准状况下1.12L 气体
D .电子由a 极流出经用电器达到b 极,再由b 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回a 极形成闭合回路10.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体现了化学变化之美。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 .硫在氧气中燃烧直接生成Y
B .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可溶于硝酸
N C .硫化氢与反应的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X 1:2D .可由其相应单质直接化合生成N 11.设
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N A .乙醇溶液中含有的氧原子数为
0.1L 0.5mol/L A
0.05N B .将钠用铝箱包裹并刺小孔,与足量水充分反应,生成的
分子数为4.6g 2H A
0.1N
C .与的混合物,充分燃烧消耗的数目为24C H O 262C H O 0.1mol 2O A
0.25N D .常温常压下,所含的分子数目为
22.4L HF A
N 12.下列各项中实验的设计或操作能达到预期实验目的是选

实验目的实验的设计或操作
A
比较Cl 与S 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
相同条件下,测定相同浓度的NaCl 溶液和Na 2S 溶液的pH
B
比较K sp (AgCl)与K sp (AgI)的大小
向AgCl 浊液中滴入少量的KI 溶液,振荡
C 欲除去苯中混有的苯酚向混合液中加入浓溴水,充分反应后,过滤
D 证明氧化性H 2O 2比Fe 3+强将硫酸酸化的H 2O 2溶液滴入Fe(NO 3)2溶液中
A .A
B .B
C .C
D .D
13.M 、X 、Y 、Z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X 、Y 同周期,某盐的电子式如下图所示,该盐可用于检验Fe 3+。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原子半径:X>Y
B .M 、X 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2:1和3:1的化合物
C .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Z>X
D .Y 、Z 的简单氢化物均为电解质
14.有研究认为,强碱性溶液中反应I - +ClO - =IO - +Cl - 分三步进行,其中两步如下:第一步 ClO - +H 2O →HOCl + OH - K 1=3.3×10-10
第三步 HOI+ OH - →IO - + H 2O K 3=2.3×10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反应第二步为HOCl + I -→HOI + Cl -
B .由K 可判断反应第三步比第一步快
C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ClO -的水解
D .HOCl 和HOI 都是弱酸
15.下列指定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 .NH 4HCO 3溶液和过量Ca(OH)2溶液混合:Ca 2++NH +HCO +2OH -
4+
3-
=CaCO 3↓+H 2O+NH 3∙H 2O
B .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H 2O+S 2O
= S+SO
+2H +
23
-24
-C .磁性氧化铁溶于足量稀硝酸:Fe 3O 4+8H +=Fe 2++2Fe 3++4H 2O D .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恰好完全沉淀:Al 3++3OH -
2-4
SO +2Ba 2++2SO =2BaSO 4↓+Al(OH)3↓
24
-
16.电解Na 2SO 3溶液制取H 2SO 4溶液和NaOH 溶液的装置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X 为阴离子交换膜
B .工作时阴极室溶液的pH 增大
C .电解过程中若生成0.1 mol H 2SO 4,则阴极区增加的质量为4.4 g
D .a 极的电极反应式为SO
+2OH --2e -=SO +H 2O
23
-24
-
评卷人得分
二、实验题
17.实验小组制备NaNO 2,并探究其性质。

I.制备NaNO 2
(1)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2)B 中选用漏斗替代长直导管的优点是________。

(3)为检验B 中制得NaNO 2,甲进行以下实验:序
号试管操作
现象

2 mLB 中溶液
加2 mL 0.1 mol/LKI 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不变蓝
② 2 mLB 中溶液滴加几滴H 2SO 4至pH=5,加2 mL 0.1 mol/LKI 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变蓝
③ 2 mLH 2O
滴加几滴H 2SO 4至pH=5,加2 mL 0.1 mol/LKI 溶液,滴加几滴淀粉溶液
不变蓝
实验③的目的是________。

(4)乙认为上述3组实验无法证明B 中一定含NaNO 2,还需补充实验,理由是_________。

II.探究NaNO 2的性质装置
操作
现象
取10 mL1 mol/LNaNO 2溶液于试剂瓶中,加入几滴H 2SO 4酸化,再加入10 mL1
mol/LFeSO 4溶液,迅速塞上橡胶塞,缓缓通入足量O 2。

i.溶液迅速变为棕色;
ii.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
生,溶液上方为浅红棕色。

iii.最终形成棕褐色溶液。

资料:i.[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

ii.HNO 2在溶液中不稳定,易分解产生NO 和NO 2气体。

(5)溶液迅速变为棕色的原因是_________。

(6)已知棕色溶液变浅是由于生成了Fe 3+,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

(7)最终棕褐色溶液的成分是Fe(OH)x (SO 4)y ,测得装置中混合溶液体积为20 mL ,设计如下实验测定其组成。

资料:充分反应后,Fe 2+全部转化为Fe(OH)x (SO 4)y 。

Fe(OH)x (SO 4)y 中x=_______(用含V 1、V 2的代数式表示)。

评卷人
得分
三、工业流程题
18.炼锌工厂产生的含砷酸性污水需做无害化处理后排放,一种提取砷并将其资源化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时,需控制溶液中HS —的浓度不能过高,原因为_______。

(2)“转化”时,As 2S 3在CuSO 4溶液中转化为HAsO 2,HAsO 2中As 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已知K sp (CuS)=1×10-36、K sp (PbS)=1×10-26、K sp (PbSO 4)=1×10-8,若“转化时,调节溶液中Cu 2+浓度为
10-8mol/L ,SO 的浓度为0.1mol/L ,此时c (Pb 2+)=_______,滤渣中的Pb 的存在形式
24
为_______。

(4)“溶解”时,发生反应的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实验测得Na 3AsO 4溶液呈碱性,其原因为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5)该流程制得99g As 2S 3,则“还原”时消耗标准状况下SO 2的体积为_______。

评卷人
得分
四、原理综合题
19.清洁能源的综合利用可有效降低碳排放,是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的重要途径。

(1)以环己烷为原料通过芳构化反应生产苯,同时可获取氢气。

图甲是该反应过程中几种物质间的能量关系。

芳构化反应:(g)→
(g)+3H 2(g) _______kJ/mol 。

ΔH=(2)和
合成乙醇反应为:。

将等物质的量的
2H 2CO 222522CO (g)+6H (g)C H OH(g)+3H O(g) 和充入一刚性容器中,测得平衡时的体积分数随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乙。

2CO 2H 25C H OH ①压强P 1_______P 2(填“>”“=”或“<”,下同),a 、b 两点的平衡常数Ka_______Kb 。

②已知Arrhenius 经验公式为
(为活化能,k 为速率常数,R 和C 为常数),为
a
E Rlnk=-
+C T a E 探究m 、n 两种催化剂的催化效能,进行了实验探究,依据实验数据获得图丙曲线。

第11页/总26

在m 催化剂作用下,该反应的活化能
_______J/mol 。

从图中信息获知催化效能较高的催化
a E =剂是_______(填“m”或“n”),判断理由是_______。

(3)和CO 合成甲烷反应为:。

T℃将等物质的量CO
2H 2422CO(g)+2H (g)CH (g)+CO (g)
和H 2充入恒压(200KPa)的密闭容器中。

已知逆反应速率
,其中p 为分
()()⋅逆逆42
v =K p C H p C O 压,该温度下。

反应达平衡时测得v 正=。

CO 的平衡转化率
⨯⋅-4
-1
-1
逆K =5.010kP a s
-1
5kPa s 16⋅为_______,该温度下反应的Kp=_______
(用组分的分压计算的平衡常数)。

-2
(kPa)评卷人得分
五、有机推断题
20.化合物M 是一种天然产物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其合成路线如图:
试卷第12页,共12页
已知:
完成下列填空:
(1)A的名称是:_______,D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是_______。

(2)写出B与新制Cu(O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写出反应类型:反应①_______、反应②_______。

(4)写出X的结构简式:_______。

(5)满足下列条件的C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有_______种,写出任意一种_______。

ⅰ.含有苯环,分子中只含三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原子
ⅱ.能发生银镜反应,1mol该同分异构体最多能生成4mol Ag
(6)设计以CH3Br和为原料制备的合成路线_______。

(无极试剂任选)
答案:
1.A
【分析】
合金是指一种金属与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详解】
A.信宜铜盉属于青铜器,由合金材料制成,故A符合题意;
B.青玉镂雕龙穿牡丹钮以和阗青玉立体镂空琢成,材质为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不是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故B不符合题意;
C.木雕罗汉像材质为木材,不是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金漆木雕大神龛由木料雕制而成,加以生漆和金箔,不是由合金材料制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答案选A。

2.D
【分析】
【详解】
A.2020年12月3日,中国在月球表面首次实现五星红旗的“独立展示”。

这面闪耀月球的国旗,是一面真正的“织物版”五星红旗,在正负150摄氏度的温差下仍能“保持本色”,由于蛋白质在高温条件下会发生变性,失去活性,故它的主要成分不可能是蛋白质,是一种新型合成材料,A错误;
B.“神舟”和“天宫”系列飞船使用的碳纤维是一种新型复合材料,不属于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B错误;
C.84消毒液具有一定的氧化性,而酒精具有还原性,二者混用将减弱杀菌消毒效果,C 错误;
D.血液可以看成为胶体,血液透析是利用了胶体的“渗析”这一物理性质,“人工肾”利用血液透析原理救治危重新冠肺炎患者,D正确;
故D。

3.C
【详解】
A.液氢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物水是无害物质,属于清洁能源,可以用做飞船的燃料,故A正确;
B.飞船在推进过程中,液氢燃烧时能放出大量的热,实现了化学能转变为热能的转化,故B正确;
C.太空陨石中的20Ne的质子数为10、质量数为20,故C错误;
D.氧气和臭氧都是氧元素形成的不同种单质,互为同素异形体,故D正确;
故选C。

4.C
【详解】
A.酿酒的过程中淀粉转化为葡萄糖,葡萄糖转化为酒精和二氧化碳,C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涉及氧化还原反应,A正确;
B.泡茶的过程中,茶叶中易溶于水的物质被萃取中水中,B正确;
C.“黄色火焰”是钠元素的焰色反应,C错误;
D.豆浆属于胶体,向其中加入电解质,豆浆发生聚沉,从而得到豆腐,D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C。

5.B
【详解】
A.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酯基和羟基,与乙酸乙酯的官能团不同,不是同类物质,所以不可能互为同系物,故A错误;
B.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的分子式为C6H10O3,由相似相溶原理可知,该有机物易溶于乙醇,故B正确;
C.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碳碳双键能发生加成反应,含有的酯基和羟基能发生取代反应,故C错误;
D.由结构简式可知,有机物分子中含有的酯基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所以1mol该物质最多能与1mol 氢氧化钠反应,故D错误;
故选B。

6.D
【详解】
A.成熟的水果会释放出果实的催熟剂乙烯,KMnO4溶液能将乙烯氧化为二氧化碳等,从而发生氧化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利用海水制取溴时,通常使用Cl2等将Br-氧化为Br2,海水制镁单质时,通常采用电解法,将Mg2+还原为Mg,B不符合题意;
C.油污为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纯碱水解后溶液呈碱性,能促进油脂的水解,从而达到去污目的,C不符合题意;
D.Fe2O3呈红棕色,俗称铁红,与油漆混合后,可用作红色油漆和涂料,与Fe2O3的化学性质无关,D符合题意;
故选D。

7.B
【分析】
图示仪器中A是托盘天平,B是蒸馏烧瓶,C是碱式滴定管,D是锥形瓶,根据各步操作分析判断仪器的使用情况。

【详解】
A.称量3.0 g K2Cr2O7固体要使用托盘天平,A不符合题意;
B.蒸馏烧瓶是蒸馏使用的主要仪器,用于分离沸点不同的互溶的液体混合物,在上述操作中不需要使用,B符合题意;
C.Na2S2O3是强碱弱酸盐,水解使溶液显碱性,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时,标准溶液要使用碱式滴定管,C不符合题意;
D.用标准Na2S2O3溶液滴定K2Cr2O7溶液时,待测的K2Cr2O7溶液在锥形瓶中盛放,用碱式滴定管盛装标准Na2S2O3溶液,在锥形瓶中进行化学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合理选项是B。

8.B
【分析】
【详解】
A.柠檬酸是三元弱酸,分步发生电离,第一步电离方程式为:H3Y H++H2Y-,故A
错误;
B . NaH 2Y 水溶液中,由于H 2Y -既能发生水解,也能进一步电离,故c (H 2Y -) < c (Na +),故B 正确;
C . Na 3Y 水溶液中,存在电荷守恒:c (Na +) + c (H +) = c (H 2Y -)+ 2c (HY 2-)+3c (Y 3- )+c (OH - ),故C 错误;
D . Na 3Y 水溶液水解呈碱性,随着c (Na 3Y)的增大,c (OH - )增大,pH 值增大,故D 错误; 故选B 。

9.C
【分析】
由电子流动方向,可确定a 电极为负极,b 电极为正极。

在负极,2H 2-4e -=4H +;在正极,O 2+4H ++4e -=2H 2O 。

【详解】
A .由分析可知,左侧电极是负极,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A 不正确;
B .由分析可知,右侧电极反应式为O 2+4H ++4e -=2H 2O ,B 不正确;
C .当有0.1mol 电子通过导线时,左侧消耗H 20.05mol ,标准状况下0.05mol×22.4L/mol=1.12L 气体,C 正确;
D .电子只能沿导线流动,不能经过电解质溶液,所以电子不能由b 极经电解质溶液流回a 极,D 不正确;故选C 。

10.B
【分析】
由图可知、、、、分别为、、
、、。

X Y Z M N 2SO 3
SO 24H SO 4CuSO CuS 【详解】
A .硫在氧气中燃烧直接生成,不是
,A 错误;
2SO 3
SO B .可与硝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B 正确;
CuS C .硫化氢与反应方程式为,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应2SO 2222HS
+S O =2H O +3S
为,C 错误;
2:1D .是,不能由硫和铜直接反应生成,D 错误。

N CuS 故答案选B 。

11.C
【分析】【详解】
A .乙醇溶液中含有0.05mol 乙醇,故含有的氧原子数为,但是水中
0.1L 0.5mol/L A 0.05N 还含有氧原子数,故A 错误;
B .钠的物质的量为=0.2mol ,根据2Na+2H 2O=2NaOH+H 2,此反应产生的4.6g 4.6g
23g/mol 分子数为
,但是氢氧化钠与铝单质反应还生成了氢气,故B 错误;
2
H A
0.1N C .分子式可改写为·H 2
O ,故与的混合物,充分燃烧
262C H O 24C H O 24C H O 262C H O 0.1mol 消耗
的数目为,故C 正确;
2
O A 0.25N D .22.4L/mol 适用于标准状况(0℃,101kp),且HF 在标准状况下为液体,不能用22.4L/mol 计算,故D 错误;故选C 。

12.B
【详解】
A .测定相同浓度的NaCl 溶液和Na 2S 溶液的pH ,可比较盐酸、氢硫酸的酸性,但不能利用氢化物的酸性比较非金属性,故A 错误;
B .向AgCl 浊液中滴入少量的KI 溶液,出现黄色沉淀,发生沉淀的转化,则K sp (AgCl)>K sp (AgI),故B 正确;
C .溴、三溴苯酚均易溶于苯,不能除杂,应选NaOH 溶液、分液来除杂,故C 错误;
D .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可氧化亚铁离子,则不能判断是否发生H 2O 2与亚铁离子的反应,不能得出氧化性H 2O 2比Fe 3+强,故D 错误;故选B 。

13.D
【分析】
M 、X 、Y 、Z 四种短周期主族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只有X 、Y 同周期,由可用于检验铁离子的盐的电子式可知,盐中M 、X 、Y 、Z 形成的共价键数目分别为1、4、3、2,则M 为H 元素、X 为C 元素、Y 为N 元素、Z 为S 元素。

【详解】
A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则碳原子的原子半径大于氮原子,故A 正确;
B .氢元素和碳元素可形成原子个数比为1:1的乙炔、2:1的烯烃或环烷烃和3:1的乙烷,故B 正确;
C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越强,硫元素的非金属性强于碳元素,所以硫酸的酸性强于碳酸,故C 正确;
D .氨分子不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属于非电解质,故D 错误;故选D 。

14.B
【详解】
A .总反应-第一步反应-第三步反应可得第二步为HOCl+I -→HOI + Cl -,A 正确;
B .平衡常数的数值大小可以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不能判断反应速率大小,B 错误;
C .升高温度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 正确;
D .ClO -在水溶液中发生水解,说明HOCl 为弱酸,根据题目所给方程式可知第三步反应中HOI 以分子形式参与反应,说明HOI 也是弱酸,D 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B 。

15.A
【分析】【详解】
A .NH 4HCO 3溶液和过量Ca(OH)2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Ca 2++NH +HCO +2OH -
4
+
3
-
=CaCO 3↓+H 2O+NH 3∙H 2O ,A 项正确;
B .硫代硫酸钠溶液中滴加稀硫酸,生成硫单质和二氧化硫,离子方程式为2H + + S
2O
=
23-S↓+SO 2↑+ H 2O ,B 项错误;
C .酸具有强氧化性,会将酸溶解后产生的Fe 2+氧化产生Fe 3+,C 项错误;
D .明矾溶液中滴入Ba(OH)2溶液使
恰好完全沉淀时,Al 3+与OH -的物质的量的比是
2-4
SO 1:4,二者反应产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Ba 2++4OH -+Al 3++2=2BaSO 4↓+
-2AlO 2-4SO +2H 2
O ,D 项错误;
-2AlO 答案选A 。

16.D
【分析】
由图和题意可知a 极区产生硫酸,应该是亚硫酸根迁移向a 极区,b 极区产生氢氧化钠,应该是钠离子迁移向b 极区,由分析可知电解池中阴离子移向阳极,阳离子移向阴极,根据分析解答:【详解】
A .由以上分析可知,X 为阴离子交换膜,故A 正确;
B .阴极是电解水,产生氢氧化钠,溶液的pH 增大,故B 正确;
C .阳极电极反应为:
,若生成0.1 mol H 2SO 4,转移电子
22324H O 2e 2H SO SO ---
+
+-=+0.2mol ,阴极电极反应为:,转移电子0.2mol 时有0.1mol 氢气逸
222H O 2e H 2OH --
+=↑+出,同时有0.2mol 钠离子迁移过来,则阴极区增加的质量为
,故C 正确;-1-1m=23g mol 0.20.12g mol 4.4g mol mol ⋅⨯-⨯⋅= D .a 极为阳极,阳极电极反应为:,故D 错误;
22324H O 2e 2H SO SO ---
+
+-=+故答案为D 。

17. 3Cu+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防止倒吸(或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积) 证明当溶液中c (I -)和c (H +)相同时,空气中O 2不会氧化I - NO 2可能与H 2O 、NaOH 反应生成NaNO 3,酸性条件下NO 3-可能也会氧化I - 酸性条件下,NO 2-+H +
HNO 2,HNO 2分解产生NO 与溶液中Fe 2+结合形成[Fe(NO)]2+,因此溶液呈棕色
4[Fe(NO)]2++O 2+4H +=4Fe 3++4NO+2H 2O 12
V V 15
【分析】
I.Cu 与稀硝酸反应产生Cu(NO 3)2、NO 、H 2O ,NO 与O 2反应产生NO 2,NO 、NO 2被水吸收得到NaNO 2和水,为防止倒吸现象,在导气管末端安装了一个倒扣的漏斗,NaNO 2在酸性条件下可以将KI 氧化为I 2而使淀粉溶液变为蓝色,据此检验NaNO 2的存在,若气体中NO 2过量,与碱反应产生NaNO 3,在酸性条件下NO 3-也可以氧化I-为I 2而会产生干扰;II.(5)根据[Fe(NO)]2+在溶液中呈棕色分析溶液颜色变化;
(6) [Fe(NO)]2+具有还原性,会被氧气氧化产生Fe 3+使溶液颜色变浅;(7)根据Fe(OH)x (SO 4)y 与H +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x 计算。

【详解】
(1)A 中Cu 与稀硝酸反应产生Cu(NO 3)2、NO 、H 2O ,根据电子守恒、原子守恒,可得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Cu+8HNO 3(稀)=3Cu(NO 3)2+2NO↑+4H 2O ;
(2)B 中选用漏斗替代长直导管的优点是:扩大了气体与NaOH 的接触面积,是反应快速发生,同时又可防止由于气体溶解而产生的倒吸现象的发生;
(3)实验③和实验②比较,溶液中c (I -)和c (H +)相同时,前者溶液变为蓝色,后者不变蓝色,证明空气中O 2不会氧化I -的目的;
(4)在装置A 中反应产生NO ,有一部分NO 与通入的O 2反应产生NO 2,若通入NaOH 溶液中NO 、NO 2的物质的量相等,就会发生反应:NO+NO 2+2NaOH=NaNO 2+H 2O ,若NO 2的物质的量比NO ,还会发生反应:2NO 2+2NaOH=NaNO 3+NaNO 2+H 2O ,这样得到的溶液中含有NaNO 3,酸性条件下NO 3-可能也会氧化I -产生I 2而产生干扰,因此需要补做实验;(5)NaNO 2与稀硫酸反应产生HNO 2,离子方程式为:NO 2-+H +
HNO 2,HNO 2不稳定,
分解产生NO ,NO 与FeSO 4溶液中的Fe 2+结合形成[Fe(NO)]2+,使溶液呈棕色;(6)[Fe(NO)]2+具有还原性,会被溶解在酸性溶液中O 2氧化产生Fe 3+,同时得到NO ,导致溶液逐渐变浅,有无色气泡产生,在溶液上方变为浅红棕色气体;
(7)根据反应H ++OH -=H 2O 可知Fe(OH)x (SO 4)y 与H +反应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x ,10 mL1 mol/LFeSO 4溶液中含有Fe 2+的物质的量是n (Fe 2+)=c ·V=1 mol/L×0.01 L=0.01 mol ,最后Fe 2+全部转化为Fe(OH)x (SO 4)y ,溶液体积为20 mL 则在3 mL 溶液中含有Fe(OH)x (SO 4)y 的物质的量n [Fe(OH)x (SO 4)y ]=×0.01 mol=1.5×10-3 mol ,其反应消耗H +的物质的量为1.5x×10-3
3
20
mol=0.1 mol/L×(V 1-V 2) ×10-3 L=(V 1-V 2) ×10-4 mol ,解得x=。

12
V V 15-本题考查了NaNO 2的制备、性质及物质化学式的测定。

涉及化学反应原理、干扰因素的产生与排除、实验方案的设计、滴定方法的计算等。

要结合题目已知信息,利用元素守恒和电子守恒和物质的量的有关计算公式分析解答,考查了学生信息接受和使用能力及知识应变能力。

18.(1)HS —的浓度过高,会与酸性废水中的H +反应产生有毒的H 2S 气体逸出(2) +3 As 2S 3+3CuSO 4+ 4H 2O=2HAsO 2+3CuS↓+3H 2SO 4(3) 10-7mol/L PbSO 4
(4) 1:2 AsO + H 2O HAsO +OH —
34
- 24-
(5)22.4 L
【分析】
由题给流程可知,向含砷酸性污水中加入硫氢化钠,将废水中的砷元素、铅元素等转化为硫化砷、硫化铅等沉淀,过滤得到废液和硫化砷、硫化铅等沉淀;向沉淀中加入硫酸铜溶液,将As 2S 3转化为HAsO 2,在加入的氢氧化钠作用下,溶液中HAsO 2与通入的氧气反应得到Na 3AsO 4溶液,在加入的硫酸作用下,溶液中Na 3AsO 4和通入的二氧化硫反应后,经蒸发结晶得到氧化砷。

(1)
沉淀时,若氢硫酸根离子的浓度过高,会与酸性废水中的氢离子反应生成有毒的硫化氢气体逸出污染空气,所以沉淀时需控制溶液中HS -的浓度不能过高,故HS —的浓度过高,会与酸性废水中的H +反应产生有毒的H 2S 气体逸出;(2)
由化合价代数和为0可知,HAsO 2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由分析可知,硫化砷与加入的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HAsO 2、硫化铜沉淀和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As 2S 3+3CuSO 4+ 4H 2O=2HAsO 2+3CuS↓+3H 2SO 4,故As 2S 3+3CuSO 4+4H 2O=2HAsO 2+3CuS↓+3H 2SO 4;(3)
由溶液中铜离子浓度为10-8mol/L 可知,溶液中硫离子浓度为==10-
()
()
sp 2+
K CuS c Cu 36-8
1 1010mol/L -⨯
28mol/L ,由溶液中硫酸根离子浓度为
0.1 mol/ L 可知,溶液中铅离子浓度为
=
()
()
sp 424
c K PbSO SO -
=10-7mol /L ,溶液中硫离子浓度和铅离子浓度的浓度熵Q c =10-28mol/L×10-7mol
8
1 100.1mol/L -⨯/L=10-35mol /L <K sp (PbS)=1 ×10-26,所以溶液中不可能有硫化铅沉淀生成,则溶解得到的滤渣中铅元素以硫酸铅的形式存在,故10-7mol/L ;PbSO 4;(4)
由题意可知,溶解时在加入的氢氧化钠作用下,溶液中HAsO 2与通入的氧气反应得到Na 3AsO 4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AsO 2+O 2+ 6NaOH= 2Na 3AsO 4+4H 2O ,由方程式可知,反应中氧化剂氧气和还原剂HAsO 2物质的量之比为1:2;砷酸钠是强碱弱酸盐,砷酸根离子在溶液中水解使溶液呈碱性,水解的离子方程式为AsO + H 2O HAsO +OH —,
34
- 24-
故1:2;AsO + H 2O HAsO +OH —;
34
- 24-
(5)
由得失电子数目守恒可知,反应制得99g 三氧化二砷时,消耗标准状况下二氧化硫的体积为 ×2 ×22.4 L/mol=22.4 L ,故22.4 L 。

99g
198g/mol 19.(1)+208.4
(2) < > 9.6×104 n 由图可知,直线n 斜率大,E a 小,催化效率高(3) 40% ×10—4
16
81
(1)
由图可知,环己烷转化为1,3—环己二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①(g) →(g)
+2H
2(g) △
H 1=+237.1kJ/mol ,1,3—环己二烯转化为苯的热化学方程式为②(g) →
(g) +H 2(g) △H 2=—28.7kJ/mol ,由盖斯定律可知,①+可得②环己烷转化为苯的热化
学方程式为(g) →
(g) +3H 2(g) △H =(+237.1kJ/mol)+( —28.7kJ/mol)
=+208.4kJ/mol ,故+208.4;
(2)
①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温度一定时增大压强,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乙醇的体积分数增大,由图可知,压强为P 1时乙醇的体积分数小于P 2时,则P 1小于P 2;由图可知,压强一定时升高温度,乙醇的体积分数减小,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反应为放热反应,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温度较低的a 点平衡常数大于b 点,故<;>;②在m 催化剂作用下,由图中数据可得如下方程式:56.2=—7.2×10—3E a+C ①,27.4=—7.5×10—3E a+C ②,解联立方程可得E a=9.6×104J/mol;由图可知,直线n 的斜率大于m ,说明活化能E a 小于m ,催化效率高于m ,故9.6×104;n ;由图可知,直线n 斜率大,E a 小,催化效率高;(3)
设起始通入一氧化碳和氢气的物质的量都为2mol 、生成甲烷的物质的量为amol ,由题意可建立如下三段式:
()()()()
242(mol)2200(mol)2a 2a a 2CO g +2H g a (mol)
CH g +CO g 2-2a
2-2a
a
a
起变平平衡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由三段式数据可得:
=,解得a=0.4,则一氧化碳的转化率为
⨯⨯⨯⨯⨯-4a a 5.010(
200)(200)4-2a 4-2a 5
16×100%=40%,平衡时分压常数K P ==×10—4,故
20.4mol 2mol ⨯⨯⨯⨯⨯
⨯⨯2
2
0.40.4
(
200)(200)3.2 3.2
1.2
1.2(200)(200)3.2 3.216
8140%;×10—4。

16
8120.(1) 对羟基苯甲醛 醛基、醚键
(2)+2Cu(OH)2+NaOH
+Cu 2O↓+3H 2O
Δ−−→
(3) 取代反应 加成反应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