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降解三氯乙烯的研究

合集下载

介质阻挡放电与催化剂结合脱除NO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介质阻挡放电与催化剂结合脱除NO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介质阻挡放电与催化剂结合脱除NO的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介质阻挡放电与催化剂结合脱除NO的研究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氮氧化物是大气污染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氮氧化物环境中会对人体健康、大气环境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等造成不良影响。

因此,在汽车尾气净化、工厂废气处理等领域,氮氧化物的去除成为了一个热门议题。

目前主要的方法有催化还原、选择性催化还原等技术,但这些方法存在着成本高、催化剂寿命短等问题。

因此,寻求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治理氮氧化物污染的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将介质阻挡放电和催化剂结合应用于氮氧化物的去除。

介质阻挡放电是一种通过高压电场这种形式引起局部气体放电的过程,能够产生大量的电子、离子和活性物质,相比其他技术,介质阻挡放电具有能耗低、技术成熟、处理量大等优点。

而催化剂可以提高反应速率和降低反应条件,增加氮氧化物的转化率。

因此,将介质阻挡放电和催化剂结合起来,将能够取得较好的氮氧化物去除效果。

研究中,将采用等离子体反应装置,产生介质阻挡放电,同时引入催化剂对NO进行去除,通过实验研究考察反应参数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并对产生的反应产物进行分析。

三、研究的预期结果和意义本研究旨在通过介质阻挡放电和催化剂的结合,研究氮氧化物的高效、低成本去除方法,对构建绿色、环保的新型氮氧化物处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预期结果有:1. 通过实验考察反应参数对氮氧化物去除率的影响,寻找最优条件。

2. 分析反应产物,研究反应机理,探究氮氧化物去除的途径和规律。

3. 验证该方法在氮氧化物处理中的实际应用价值。

四、研究的可行性该研究方案基于已有的针对氮氧化物处理的研究,对介质阻挡放电和催化剂结合的氮氧化物处理技术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关实验设备和条件均已具备,实验方案可行性高。

五、研究计划1. 设备调试和实验前准备:2022年1月-2022年3月2. 实验开展和数据分析:2022年4月-2023年8月3. 论文撰写和答辩:2023年9月-2023年12月六、总结该研究方案探究了介质阻挡放电和催化剂结合脱除NO的方法,该方法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对于解决氮氧化物污染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在vocs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在vocs治理中的研究进展及其应用
与传统治理技术相比,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具有 投资 少、效 率 高、能 耗 低、操 作 简 单、副 产 物 少 等 优 点,被认为是环境污染物处理领域中最有发展前景 的技术 之 一。 其 中 介 质 阻 挡 放 电 (DBD)技 术 能 获 得大面积的低温等离子体,满足工业应用的需要,而 被广泛应用在当前迫在眉睫的环境治理中。
Abstract WiththeVOCscontrolgraduallybecomingoneofthecentralworkofairpollutionpre ventionandcontrolinChina,variousVOCscontroltechnologieshavebeensuccessfullyappliedtorelated engineeringtreatment.Dielectricbarrierdischarge(DBD)isoneoftheprospectivetreatmenttechnologies atthepresentstage.ItmainlyusesDBD dischargetechnologycombinedwithpretreatmentprocessand posttreatmentprocesstotreattheexhaustgas,especiallyforfactorieswithlowconcentration,lowairvol umeandsomespecialodors,suchasH2S,NH3,nitrogenandexhaustgasofsulfurorganicmatterandin termittentoperation.IntroducesthedischargetypeandworkingprincipleofDBDdischargetechnology,as wellasitsfrontierresearchdirectioninthefieldofVOCscontrol,currentmarketapplicationandapplica tionprocess.Atpresent,DBDdischargetechnologyiswidelyusedinodorcontrol,andtheresultsarere markable.Theexhaustemissionsmeetthenationalemissionstandards.

介质阻挡放电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介质阻挡放电材料表面改性研究进展
模连续化工业应用 的一种气 体放 电形式 , 为近年来 国 内外 研 成 究 的热点【 4 。本文在介绍 D D材料 表面 改性机 理和方 法 的 B 基础上 , 综述 了 DB D在 材料表 面改性 中 的应 用和 研究 进展 , 分
料表面性能 的要求 也越来越 高 , 为此人们 采用 了多种方 法对 材 料进行表 面改性 , 以提高其表面性能从 而适 应不同的应用要求 。 近年来利用低 温等离子体进行材料表面改性获得越 来越广泛的 应用 , 已逐渐成为等离子 体和材料 科学 领域研 究 的热点 问题 之
0 前言
随着工业生产 的迅速发 展 , 材料 的应用领域 越来 越广 , 材 对
求 。D D在大气压下就能得到 大体积 、 3 ] B 高能量 密度 的低温 等 离子体 , 与这 两种放 电相 比, 其功率密 度适 中 , 运行气 压范 围较 宽, 兼有 辉光 放电的放电均 匀性和 电晕放 电可 在高气压 下产 生 的优点 , 不需 要真空设备就 能在接 近室 温条件 下获得 化学反 应 所需 的活性粒 子 , 同时 , 生产设备简单 、 其 操作方便 , 是适 合大规
维普资讯
介质 阻挡 放 电材料 表 面改性研 究进展 / 建杭 等 胡
・7 ・ 1
介质 阻挡 放 电材 料 表面 改性 研 究进 展
胡建杭 , 方 志, 章 程, 赵龙章
( 京工 业大学 自动化学院 , 南 南京 2 0 0 ) 10 9 摘要 介 质阻挡放 电( B 是大 气压下产 生低 温等 离子体 的主要 手段 之一 , D D) 以其方便 、 效和低 运行造价在材 有
a i Om erf rn ef rf t r t d n rltdfed m rzd t k eee c o u u esu y i eae il. e a

双极性脉冲高压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氯苯和甲苯

双极性脉冲高压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氯苯和甲苯
维普资讯
中国环境科学
2 0 ,6S p 1 : 3 2 0 62 (u p. 2  ̄ 6 )
C ia n i n na cec hn E vr metl ine o S
双极性脉 冲高压 介质 阻挡放 电降解氯苯和 甲苯
李 锻 明辉, 彦 , 国锋 , 杰( , 刘 吴 李 李 大连理工大学静电与特种电源研究所, 辽宁 大连 162) 104
T n lg , l n1 6 2 , hn )C ia n i n na c n e 2 0 , ( u p . 3 2 e h oo y Da a 1 0 4 C i a. hn v o me tl i c , 0 62 S p 1 :2  ̄ 6 i E r S e 6 ) Ab ta t A ioa us ih v l g a n o u e no de cr a e eco q at ga s me i a d sr c : mbp lr p l h g ot e w s it d c d it il t c b r r r a tr(u r ls e a r e i i r z du m n s il s te ee t d t rw) ots s d ed c mp s inc aa tr f ho o e z n n le e T i ee t c t ne — e l lc o e h s e t t t yt e o o i o h rce o lr b n e ea dt u n . hs lc a ss r wi c e u h t C o i r
dsh g ycud net f cie n ry adh db t e h a t s f us oo a n il tcb re i h g . i ae c r wa o l jc e et l e eg, a o t a c r o l crn ddee r ar r s a e i vy n h h cr e p e a ci i d cr

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催化技术去除挥发性有机物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催化技术去除挥发性有机物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催化技术去除挥发性有机物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随着工业化的加速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也越来越多。

这些VOCs不仅对环境造成了污染,还可能对人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研究有效的VOCs治理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介质阻挡放电(DBD)和催化技术在VOCs去除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介质阻挡放电可以产生等离子体,从而实现VOCs的降解;而催化技术则可以通过催化剂对VOCs进行催化氧化降解。

而将介质阻挡放电和催化技术结合使用,则可以实现更高效的VOCs去除效果。

二、研究内容与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介质阻挡放电协同催化技术去除VOCs的效果,并探究其工艺参数对效果的影响。

具体内容包括:1. 选择合适的DBD反应器及催化剂;2. 通过实验验证DBD协同催化技术对VOCs去除效果;3. 探究不同工艺参数(如DBD电压、催化剂种类与用量等)对降解效果的影响;4. 比较DBD协同催化技术与单一技术(DBD或催化)的去除效果。

三、研究方法1. 实验仪器:选用一台自行设计的滑动放电反应器,反应器底部预留孔口以实现催化剂的注入和排出;催化剂选用金属氧化物类材料,如MnO2;2. 实验流程:加入一定量的VOCs(如甲苯、乙苯等)进入反应器,根据实验设计选择不同的DBD电压、催化反应时间和催化剂用量等;3. 实验数据处理:通过气相色谱仪对VOCs的去除效果进行测试,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研究意义该研究对于推广DBD协同催化技术在VOCs治理过程中的应用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研究DBD协同催化技术的工艺参数,可以获得最优的工艺方案,提高VOCs去除率。

同时,该研究还可以为VOCs治理技术的进一步优化提供参考。

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协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催化剂去除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

高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协同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催化剂去除氮氧化物的实验研究
图 1 实验装置系统图
1—气体钢瓶 2—质量流量计 3—阀 4—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 5—管式炉 6—高压探头 7—电流探头 8—高压正负双脉冲电源
9—示波器 Leabharlann 0—NOx 分析仪Fig.1 Schematic of the experimental system
1.1.2 反应器 实验反应系统采用自制线-筒式介质阻挡反应
器,其结构示意图如图 2 所示,高压放电极使用直 径 D=10mm 的螺纹不锈钢棒,介质采用石英玻璃, 介质厚度为 1mm,介质内径 d 为 16mm,接地极为 铝箔。
1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法
1.1 实验设备及装置 1.1.1 实验系统流程
图 1 为脉冲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氮氧化物的实验 示意图。实验系统由气体供应系统、实验反应系统、 分析检测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反应器的具体参数 见文献[24])。电源使用大连理工大学静电与特种电
Ganzhou 341000 China)
Abstract Combined with metal-organic framework materials, i.e., composite MOF materials catalyst, high voltage puls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was adopted to the removal of nitrogen oxide in oxygen-enriched condition. Composite MOF materials, were prepared by hydrothermal synthesis, and X-ray diffraction (XRD),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 (SEM) characterization technologies were adopted to analyze the composite MOF material. Then the influences of MIL-100(Fe) and catalysts with different Ce contents on NO conversion and NOx removal rate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12kV discharge voltage, frequency of 55Hz, 4% oxygen concentration, 1L/min gas flow rate, and 400mg/L initial NOx concentration, the NOx degradation is the most effective when the added 0.08mol/L CeO2/MIL-100(Fe) catalyst an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act together. In that case, the conversion rate of NO is 91.1%, an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overall degradation effect shows an upward trend. The puls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could change the morphology and structure of catalysts. And after adding a certain amount of Ce, the surface of the

气相介质阻挡放电活性粒子喷射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气相介质阻挡放电活性粒子喷射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气相介质阻挡放电活性粒子喷射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研究的开题报告1.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各种有机污染物进入水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了很大威胁。

目前,水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生物法、物化法等,但仍面临处理效率低、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因此,研究一种高效且环保的水处理技术,对于解决水环境污染问题至关重要。

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究气相介质阻挡放电活性粒子喷射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工艺参数优化及机理研究。

3. 研究内容- 现有水处理技术的研究- 气相介质阻挡放电活性粒子喷射技术的原理及特点- 实验室制备气相介质阻挡放电活性粒子喷射装置并优化工艺参数-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水中有机污染物,如苯、甲苯、氯仿等,进行活性粒子喷射降解实验,并对降解效率进行分析- 探究活性粒子喷射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如降解产物及代谢途径等4. 研究意义本研究可为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促进水环境的健康与持续发展。

此外,该技术的广泛应用也可为有机污染物处理方面的研究提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

5. 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室制备气相介质阻挡放电活性粒子喷射装置,以苯、甲苯、氯仿等水中有机污染物为研究对象,进行活性粒子喷射降解实验,结合色谱-质谱等分析方法对降解效果和降解产物进行检测和鉴定,探究活性粒子喷射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

6. 研究计划本研究计划周期为两年,在第一年内完成设备制备及工艺参数优化等前期工作,第二年进行活性粒子喷射降解实验及机理探究,最终形成论文。

具体计划如下:第一年:- 1月-3月:文献调查、理论学习、研究方法设计- 4月-6月:制备气相介质阻挡放电活性粒子喷射装置及工艺参数优化- 7月-9月:确定水中有机污染物及测定方法- 10月-12月:进行实验室小试验,确定具体实验方案第二年:- 1月-3月:制备大规模活性粒子喷射降解实验样品- 4月-6月:对喷射降解样品进行分析及数据处理- 7月-9月:进行机理探究,鉴定降解产物- 10月-12月:撰写论文并答辩7. 预期目标通过本研究,预期达到以下目标:- 研究气相介质阻挡放电活性粒子喷射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可行性及降解效率;- 优化活性粒子喷射降解工艺参数,提高降解效率;- 探究活性粒子喷射降解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机理及代谢途径,为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为水环境污染治理提供一种高效、环保的水处理技术,推动水环境健康发展。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有机废水的降解研究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有机废水的降解研究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有机废水的降解研究摘要: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降解酸性橙Ⅱ溶液过程。

考察了酸性橙Ⅱ溶液初始浓度、放电时间、初始电导率以及初始pH值对降解率的影响。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酸性橙ⅡThe Degradation of Acidic orangeⅡb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Department of Organic Waste Water Treatment, South China Rubber-Tyre Limited Company)Abstract:The process of Acidic orangeⅡdegradation by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was studied. The effects of initial concentration, treatment time, initial conductivity and initial pH scale on the Acidic orangeⅡdegradation rate were studied.Key words: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Plasma Acidic orangeⅡ分子中含有偶氮双键(-N=N-)的染料统称为偶氮染料,这些染料可以含有2个或3个偶氮双键,是染料中用量非常大的一类,约占全部染料的70%。

WIFF提出染料发色团的说法,认为染料颜色是由双键共轭体系引起的[1],这些含双键的基团即为发色团。

染料废水的脱色就是要破坏其所含染料分子的发色基团,而降解则需要使染料分子被破坏成为小分子,并且最终无机化。

偶氮染料难于被好氧微生物降解, 偶氮染料废水是公认的难处理废水之一, 其中的偶氮键可被环境微生物降解生成具有毒性的芳香胺类化合物。

一般的处理方法不能解决其脱色和降解问题。

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挥发性有机物混合物的实验研究

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挥发性有机物混合物的实验研究

科研开发2019·13127当代化工研究Modern Chemical Research介质阻挡放电降解挥发性有机物混合物的实验研究*陶婉秋 胡伟(南京信息工程大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江苏 210044)摘要: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具有直接与间接的危害。

本文研究所使用的介质阻挡放电(DBD)技术除解决这些问题之外,处理VOCs的副产物也大大减少,所以近年来在环境领域成为了研究热点。

本文研究了DBD降解甲苯、丙酮及乙酸乙酯及三者混合物的相关参数(外施电压、气流停留时间和污染物初始浓度)对降解效率、矿化度和颗粒物产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增大放电电压和降低污染物初始浓度均能避免生成气溶胶和气态副产物,而停留时间对颗粒物生成的影响可能与污染物种类有关。

联合降解即能提高降解率又可以避免产生颗粒物。

关键词: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技术;挥发性有机物降解;大气污染中图分类号:T 文献标识码:AThe Experimental Study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Mixture by Using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TechnologyTao Wanqiu , Hu Wei(Schoo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angsu, 210044)Abstract :Emissions of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 in the atmosphere are directly and indirectly harmful to human health and the ecologicalenvironment. the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technology becomes a research hot topic in the field of VOC degradation in recent years. In this study, the effect of DBD parameters (applied voltage, residence time and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on th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CO 2 conversion rate and aerosol production of toluene, acetone and their mixtures was investigated. It was found that increasing discharge voltage and decreasing initial concentration of pollutants can avoid the formation of aerosols and gaseous by-products. The degradation of VOC mixture can not only improve the degradation rate but also avoid the production of particulate matter.Key words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treatment technology ;volatile organic matter degradation ;air pollution大气中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是形成“雾霾”的主要前体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及生态环境具有直接与间接的危害[1]。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除氮氧化物的发射光谱研究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除氮氧化物的发射光谱研究

2 结果与讨论
2.1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除氮氧化物的质谱
分析
实验中反应气体为 渍=0.040%的 NO/N2, 流量为 360 mL·min-1.待气体平衡后, 在室温下(293 K)分别 利用工频、中频交流电源放电, 在线监测了 NO、NO2 以及 N2O 的浓度变化, 实验结果见表 1. 利用工频电 源(50 Hz)放电, 输入电压 16 kV 时, NO 总的脱除率 为 47% , 放 电 后 尾 气 中 含 有 3.05 伊10 -5 的 NO2 和 1.07伊10 -5 的 N2O. NO2、N2O 的 生 成 选 择 性 分 别 为 16%和 5.6%. 利用中频电源(5 kHz)放电, 输入电压
1 实验部分
实验装置如图 1 所示. 介质阻挡放电反应器是 内径 10 mm、厚 1 mm 的光学石英管, 其中心有一直 径 2 mm 的不锈钢棒与交流高压电源输出端相连. 管外以铝箔(铝箔长度控制放电空间大小)紧密缠绕, 铝箔与交流高压电源的接地端相连, 铝箔上开有小 孔, 以便有光透出. 电源为50 Hz, 电压0耀40 kV(大连 理工大学特种电源厂制)和5耀20 kHz, 0耀40 kV(CTP鄄 2000K, 南京苏曼电子有限公司)交流高压电源.
介质阻挡放电脱除氮氧化物的质谱分析表明, 在无氧体系中, 氮氧化物的脱除主要通过分解通道, 为了进一步理解其分解机理, 我们测得了工、中频放 电等离子体发射光谱, 见图 3, 其谱线归属见表 2. 两 种放电条件下, 在波长 200耀450 nm 范围内都观测
伊10
伊40
图 2 NO/N2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质谱图 Fig.2 Mass spectra of NO/N2 in DBD plasma

介质阻挡放电在环境领域中应用现状

介质阻挡放电在环境领域中应用现状

介质阻挡放电在环境领域中应用现状介质阻挡放电(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DBD)是一种非热等离子体放电技术,它使用介质中的阻挡层来限制电流流过,从而产生低温放电。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环保等特点,因此在环境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介质阻挡放电在空气净化领域中有着广泛应用。

空气净化设备中使用DBD技术可以通过引入大量的电子、活性离子和自由基来分解空气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实现空气的净化。

DBD技术不需要添加其他化学物质,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且能够迅速去除特定有机物,因此被广泛用于工业废气、室内空气净化等领域。

介质阻挡放电在废水处理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废水处理中常见的有机污染物可以通过DBD技术进行高效的去除。

DBD技术可以通过产生大量的离子、自由基等活性物质来氧化降解有机污染物,同时还可以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从而有效净化废水,降低COD、BOD等指标。

DBD技术还可以用于废水中重金属的去除。

介质阻挡放电还在空气洁净领域、气体污染治理领域等得到了广泛应用。

在空气洁净领域,DBD技术可以去除空气中的微生物、病毒等有害物质,从而提高空气质量,保障人们的健康。

在气体污染治理领域,DBD技术可以去除汽车尾气中的氮氧化物、硫化物等有害物质,减少大气污染。

目前,介质阻挡放电技术在环境领域中仍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DBD技术的电击穿电压较高,需要较高的电源电压来驱动放电。

放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臭氧等氧化物,这些氧化物对人体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

DBD技术的设备和材料成本较高,限制了其大规模应用。

线-筒式脉冲电晕反应器降解三氯乙烯废气研究

线-筒式脉冲电晕反应器降解三氯乙烯废气研究

h n e tef a d cmp sinpo u t aeC 2 C la dC HC3 ( C C .nodrt a odtepo u t no i l o o io rd c r O , OC2 2 1 D A )I re v i rd ci f t s n 0 o h o
Ab ta t T e e o o io f tihoo tye e ( eE i r 。 - b usd c r n e co s sr c: h d c mp s in o rc lreh ln T ) n a wi i t e p l o o a r atr wa t enu e
中 图 分 类 号 :X7 17 0 , 文 献 标 识 码 :A
De o po ii n fTr c o o t ylneby Usng aW ie- - cm sto o ihl r e h e i r ・n・ i Tub s d Co o a t r e Pule r na Re c o
i eg it r f02a dN2 her s l lo s ow a, e eTeE e omp iin O c r nN2g , e nt a m xueo h s .T e u t as h n s h t t wh n t h dc osto c u si a t s h
u w a td p io o sb p o u t r n n e o s n u y r d c fom s TeE e m p st ,am e u e ofc mbi ng t e p a m a d c m p st n dc o o ii on a r s o ni l h s e o o ii o
m an g e u r d t r i a o sp o ucs ae HCIa dC1,wh l e ed c s n 2 iewh nt e omp i o si a te m t ep e e c fO2 h ost n i n g sr a wi t r s n eo , i s h h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协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降解VOCs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协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降解VOCs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协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降解VOCs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协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降解VOCs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推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s)排放问题日益凸显。

VOCs是一类具有挥发性和有害性的有机化合物,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威胁。

因此,如何高效、低能耗地降解VOCs成为了当前环境研究的热点问题。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DBD)是一种常用的非热等离子体技术,具有能耗低、操作方便、体积小、噪音低等优点。

DBD通过产生强电场和电子碰撞,可以激发大量活性物种,如电子、正负离子、自由基等,进而降解有机污染物。

然而,仅仅通过DBD来降解VOCs效果并不理想,因为DBD产生的活性物种在气相中扩散和湮灭的速率非常快,导致反应区域有限。

为了提高DBD降解VOCs的效率,研究者们引入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

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和选择性,可以增加DBD产生的活性物种,并促进有机污染物在催化剂表面的吸附和降解。

通过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与DBD等离子体结合,形成DBD协同催化剂体系,可以实现对VOCs更高效地降解。

此体系中,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作为吸附氧化剂,可以将VOCs吸附于其表面,提高反应活性。

同时,DBD产生的活性物种可以在催化剂表面上进行有效的反应,实现VOCs的降解。

研究者们进行了大量实验研究,发现不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结构、形貌、晶相等性质对DBD协同降解VOCs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例如,钛酸钡(BaTiO3)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光催化性能,可以吸收紫外光,增强活性物种产生。

镍氧化物(NiO)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化学活性,能够促进VOCs的氧化反应。

锡二氧化物(SnO2)催化剂则在低温下具有较高的活性,适用于需降解的低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除了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选择,催化剂的负载方式也对DBD协同降解VOCs的效果起着重要作用。

研究者们通过比较不同负载方式下的催化剂活性,发现纳米颗粒负载方式可以提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增加VOCs的吸附量,从而提高降解效果。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除沼气中氧气和硫化氢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除沼气中氧气和硫化氢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

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脱除沼气中氧气和硫化氢的实验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沼气作为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近年来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然而,在沼气的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氧气和硫化氢是两大主要的污染物,对环境和生产造成很大的影响。

因此,开展一种高效的氧气和硫化氢去除技术,成为了沼气生产和利用过程中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

随着等离子体技术的发展,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气体处理、空气清洁等领域。

此技术具有高效、无污染、合理控制等优点,因此有望成为一种高效的沼气中氧气和硫化氢处理技术。

但在实践应用中,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处理沼气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仍然不太清楚。

因此,本文将从实验的角度入手,探究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去除沼气中氧气和硫化氢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为沼气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同时也有望为其他气体环保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基于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技术,探究其去除沼气中氧气和硫化氢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1. 相关参数的测定本文将对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的相关参数进行测定,包括电流、电压、介质厚度、气体流量等,以明确它们对氧气和硫化氢去除效率的影响。

2. 不同电压下的氧气和硫化氢去除率测定本研究将通过实验方法,测试不同电压下,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沼气中氧气和硫化氢的去除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3. 功率密度和空间电荷密度的关系本文还将研究功率密度和空间电荷密度之间的关系,以明确其对等离子体去除沼气中氧气和硫化氢的影响。

三、预期结果和意义通过上述研究,本文将获得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去除沼气中氧气和硫化氢的机理及其影响因素,进一步探究介质厚度、电压和气体流量等参数对等离子体去除效率的影响,为沼气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力的理论和实践支持。

同时,研究成果将为其他气体环保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并有望成为一项重要的技术革新,为促进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推动环境保护和气候变化治理提供技术支撑和理论指导。

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驱动CH_(4)-CH_(3)OH转化制备液态化学品的特性研究

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驱动CH_(4)-CH_(3)OH转化制备液态化学品的特性研究

纳秒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驱动CH_(4)-CH_(3)OH转化制备液态化学品的特性研究黑雪婷;高远;窦立广;李江伟;陈根永;邵涛【期刊名称】《电工技术学报》【年(卷),期】2022(37)15【摘要】开发非合成气路线的 CH-CHOH 直接制取高碳液态化学品转化技术可有效规避传统工业中面临的高危反应条件、废水排放、原子经济性低等问题。

该文以CH、CHOH 为原料,采用纳秒脉冲放电等离子体驱动 CH-CHOH 直接合成 C-C液态产品,主要探究了 Ar 添加和脉冲上升沿、下降沿对 CH-CHOH 放电中电学特性和转化特性的影响,并进行机理探究。

实验结果表明,CH-CHOH-HO 体系实验的主要气态产品为 H、CO、CH和 CH,主要液态产品为 CHOH、CHOH。

总流速固定时,Ar 添加后产生的彭宁电离有利于液态产品的生成,总液体选择性最高为 16.4%;在电压和频率固定时,变化六种不同的上升沿、下降沿条件,发现较大的上升沿、下降沿有利于液态产品的生成,当上升沿、下降沿为 500ns 时,总液体选择性为14.7%。

【总页数】10页(P3941-3950)【作者】黑雪婷;高远;窦立广;李江伟;陈根永;邵涛【作者单位】郑州大学电气工程学院;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等离子体科学和能源转化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石河子大学化学化工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O461;O461.25;O646.9【相关文献】1.不同电极间距下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分布特性2.纳秒脉冲表面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实验研究3.纳秒脉冲激励的表面介质阻挡放电中表面电离波传播特性4.纳秒脉冲电源作用下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特性参数的仿真计算5.纳秒脉冲激励Ar/PDMS介质阻挡放电特性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6卷 第9期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 V ol.46 No.9 2012年9月 JOURNAL OF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Sep. 2012DOI: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降解三氯乙烯的研究刘红霞,刘云,李秀丽(西安交通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710049,西安)摘要:研究了不同操作条件下脉冲介质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对三氯乙烯的降解效果,通过红外分析探讨了降解前后气体组分的反应历程。

结果表明:当载气为N2时,脉冲介质通过阻挡放电等离子体可实现三氯乙烯的有效降解,降解率随放电参数及气体流量的变化而变化,在保证体系能量效率最大的基础上可获得三氯乙烯降解的最佳处理条件,即输入电压25 V、脉冲频率500 Hz、脉冲占空比50%、放电间隙5 mm、气体流量300 mL/min;当载气中含O2时,三氯乙烯的降解率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即输入电压小于25 V 时,三氯乙烯降解率随O2含量的增加而提高,输入电压大于25 V时,三氯乙烯降解率随O2含量的增加而下降。

三氯乙烯降解过程中会产生CHCl2COCl 、CCl3-CN或ClCH2CH2NH2,终产物中除含有HCl、CO2和CO外,还含有COCl2。

关键词:脉冲介质;放电等离子体;三氯乙烯;降解中图分类号:X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0253-987X(2012)09-0000-00Degradation of Trichloroethylene in a Rod-in-Tube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ReactorLIU Hongxia, LIU Yun, LI Xiuli(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Xi’an Jiaotong University, Xi'an 710049, China)Abstract: The performance of a laboratory-scale pulsed dielectric barrier discharge (DBD) reactor for Trichloroethylene (TCE) degradation was studied. The reaction process of gas components before and after degradation was discussed by the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alysi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when the background gas was pure N2, the pulsed DBD could effectively destroy TCE molecules, and the removal efficiency clearly depended on the discharge parameters and gas flux. From the maximum efficiency of energy utilization of the whole system, the process parameters for optimum removal of TCE were obtained, i.e., 25 V in the input voltage, 500 Hz in the pulse frequency, 50% in the pulse duty ratio, 300 ml/min in the gas flux of and 5 mm in the discharge gap width. When the carrier gas included O2,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CE in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O2 content at low input voltage (<25 V) but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the O2 content at high input voltage (>25 V). CHCl2COCl, CCl3-CN or ClCH2CH2NH2 were produced during the degradation of TCE, and the final products contained COCl2 as well as HCl, CO2 and CO.Keywords: pulsed dielectric; discharge plasma; Trichloroethylene; degradation挥发性氯代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和有机溶剂,大多是人工合成化合物,其中三氯乙烯(Trichloroethylene, TCE)应用最为广泛。

TCE是一种优良的溶剂和洗涤剂[1], 它通过挥发、废水排放、农药使用及含氯化合物的燃烧等进入环境,从而造成环境污染,影响人体健康。

TCE化学性质稳定、难以降解,其中氯原子对微生物具有毒性,因此大量TCE废气的排放使工业废气的治理难度增大。

传统的TCE废气处理方法主要有吸附、催化氧化、生物法等,但大都存在设备多、工艺繁、能耗大、二次污染严重等缺点[2-5],因此安全、经济、高效的降解TCE废气已成为环境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

低温等离子体技术是近年来国际环境工程领域关注的一项新兴高级氧化技术,具有超强氧化能力,对有机物降解无选择性,操作条件宽、能耗低、无残留、规模和设备结构灵活、成本低,也是21世纪环境治理中的四大关键技术之一[6-8],其中介质阻挡y2 西 安 交 通 大 学 学 报第46卷放电(DBD)等离子体应用最为广泛[9]。

但是,大量研究结果显示,在挥发性氯代烃的治理中,DBD 的降解率比较低[10-12]。

因此,如何有效提高DBD对挥发性氯代烃的降解率,已成为该技术应用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以模拟TCE气体为研究对象,从反应器的结构入手,在自行研制的具备后辉光区的同轴式脉冲DBD反应器中,通过改变放电参数、气体流量及背景气体组成,来考察TCE废气的降解效果。

具有后辉光区的DBD反应器容积增大,可置入较多的催化剂,且活性自由基相对浓度更高,并含有更多O3[13],因此本研究可为后续提高催化剂与DBD相结合的协同降解效应提供有利条件。

1 实验部分1.1实验装置与方法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其由样气产生系统、DBD 反应器、高压脉冲电源系统及产物检测系统组成。

高压脉冲电源系统包括等离子体电源(Corona Lab,CTP-2000K)、数字脉冲调制器(Corona Lab,PC-07)和调压器(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产,0׽220 V,TDGC2-1),输出功率连续可调,最高可达1000 W,最大峰值电压100 KV,脉冲电压上升前沿小于300 ns、宽度小于500 ns。

实验中反应器的峰值阻抗与脉冲电源输出特性阻抗比β趋近于1,即电源与反应器高度匹配。

自行研制的同轴式DBD反应器如图2所示。

反应室由长240 mm、内径20 mm、壁厚5 mm的刚玉管构成,放电区长120 mm。

外电极为刚玉管外包裹的不锈钢丝网,内电极为不锈钢棒, 直径有15、16、17、18 mm 4种,放电间隙可在2~5 mm 间调节。

放电产生的等离子体在管式反应器中沿一维方向向右端扩散,从而形成长120 mm的等离子体后辉光区。

图 1 实验流程图图 2 DBD等离子体反应器结构实验中以适量N2吹脱TCE(置于25℃恒温水浴中)产生蒸汽,再与一定量的N2、O2混合形成样气,当混合气进入缓冲瓶后引入DBD反应器进行降解实验。

N2、O2(梅赛尔北方工业气体有限公司生产)纯度(体积分数)均大于99.99%,流量由转子流量计(常州市科德热工仪表有限公司生产,LZB-3WB)控制。

反应前后TCE浓度采用VOC分析仪(MiniRAE 2000,PGM-7600)测定。

1.2 TCE降解实验实验在纯N2背景气下进行:通过改变各放电参数及气体流量,来考察DBD对TCE的降解效果,其中输入电压变化范围为0~220 V,脉冲频率10~1000 Hz,脉冲占空比1%~99%,气体流量200~450 mL/min;通过改变载气流中O2的含量,来研究背景气组成的变化对TCE降解效应的影响。

TCE降解率0tc ccη−=(1)式中:c0为初始的TCE浓度;c t为排放的TCE浓度。

实验中所用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1.3 TCE降解机理分析实验采用傅里叶红外光谱仪(Bruker Tensor-37,气池规格为100mm×25 mm) 测定降解前后的气体组分,探讨TCE降解反应历程。

实验开始时,先测定背景红外,待出气稳定后进行在线检测。

2 结果与讨论2.1放电参数对TCE降解率的影响2.1.1输入电压的影响当背景气体为N2时,输入电压对DBD降解TCE的影响如图3所示。

由图3看出:当输入电压小于20 V时,TCE几乎未被降解,因为放电电压与输入电压成正比,放电电压低于DBD起晕电压时,无放电产生;当输入电压大于20 V时,放电电压随输入电压的增加迅速增大,超过第9期 刘红霞,等:脉冲介质阻挡放电降解三氯乙烯的研究 y3起晕电压后放电产生并逐渐增强,大量的高能活性粒子(电子、离子、自由基等)生成,而这些粒子在反应区运动剧烈,使得TCE的降解率迅速提高;当输入电压为35 V时,TCE降解率可达98%。

此外,输入电压的升高,输入电流增大,输入功率逐渐增大,能耗随之增大。

由于输入电压超过25 V后,TCE的降解率上升趋势变缓,考虑到体系的能量效率,实验确定最佳输入电压为25 V。

2.1.2脉冲频率的影响脉冲频率对TCE降解率的影响如图4所示。

从图4看出,当脉冲频率增加到500 Hz时,TCE降解率缓慢上升至86%;当脉冲频率大于500 Hz时,降解率快速下降,至900 Hz时仅为6%。

由此可见,高频不利于TCE的降解。

这是因为,高频增强了带电粒子的振动,使带电粒子与污染物分子的碰撞作用减弱,从而使电子对污染物粒子作用的概率和强度减弱,降解率下降。

所以,实验确定DBD等离子体降解TCE的最佳脉冲频率为500 Hz。

图3 输入电压对TCE降解的影响2.1.3脉冲占空比的影响脉冲占空比对TCE降解率的影响如图5所示。

由图5可知,随着占空比的增加,输入功率增加,TCE降解率在占空比大于30%图4 脉冲频率对TCE降解的影响后亦快速增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