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SMT程式管理作业办法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心整理*****目录*****
*****修订履历*****
一. 目的:
1.1明确程式制作依据原则和输入输出,规范程式制作/应用维护/优化作业,
确保作业程式的可靠度和正确性,维持制程稳定以利品质持续提升。

1.2籍由规范SMT程式制作、变更、优化、命名、保存、调用等作业程序,进而
确保程序之正确应用及取得,防止人为失误及重复作业,提昇工作效率及
制品品质。

二. 适用范围:
三. 本办法适用於金网通SMT贴装程式管理。

四.
并确
(料
进行教导与纠正。

4.2.2.负责程式释放前的程式核对
4.2.3.[程式核对:检查程式X,Y,W,Location,P/N,Z与产品规格(Bom,程
式座标档)对应关系是否正确]。

4.2.4.负责程序制作依据有效性,并确认程式正确性。

4.2.
5.负责初件检查时的程式确认。

4.2.6.[程式确认:与资料中心程式进行对比(使用CompareSoft)]。

4.3生技(程式组)单位:
4.3.1.协助新产品导入/变更之程式制作/调试。

4.3.2.负责产品移转後SMT程式优化、机故(料站变更)、物料变更(料站
五. 程式制作及释放作业:
5.1程式制作及释放作业流程:
式座标档)於电子工程。

5.2.2.电子工程(开发)取得资料後将其转换为厂内之BOM表及程式座
标档并进行发行,以做为後续程式制作及核对之依据。

(注:BOM表及
程式座标档同步发行,备份於资料中心)。

5.2.3.电子工程(工艺)依据需求进行程式制作,以备生产使用。

A.从厂内资料中心下载厂内之BOM表及程式座标档进行程式制作前
之准备。

B.确认生产产线配置,根据PWB资料,贴装元件资料,标准座标资料,
在特定品牌机台编程器环境下设计Marklibrary(模
拟),Partlibrary(模拟),Supplylibrary,NC/Array程式。

Ok。

,实
PCA档,
]
A.充分考虑产线布局配置;
B.考虑不同品牌型号贴片机的贴装效率差异;
C.考虑同一线上下工站生产平衡节拍协调一致,产能最大;
D.先小後大(元件尺寸或轮廓)和先密後疏(PCB上元件的分布密度);
E.尽可能安排用量超过1的元件在同一台高速机连续贴装。

5.2.5.电子工程依据调试後之程式制作上料表。

工程人员於上料表发
行时於《文件明细表》中说明该上料表对应机台配置,程式名称及
程式版次。

5.2.
6.程式制作完毕後先由工程实施自主程式核对,再以《SMT贴装程
式需求及核对申请单》方式提交给品管进行复核对,品管核对OK後
/制造
,不得六.
之轨道与料号要求对应,勿有不一致,上料表首次上线使用须与当
前机台Array程式核对,以防二者轨道不符导致上料,正确实际作
业错料)
6.2.2.正确的程式:元件位置(Location)★、X,Y座标★、轨道号(FeederNO.
★)、料号(主P/N★)符合工程规格的规定。

6.2.3.正确的作业(物料):依上料表规定将正确的物料上至机台正确的
轨道。

6.3程式核对原理图:
6.4.2.NC&Array依据依据联接两程式之数据(轨道)生成程式转换资
料(如图示)
6.4.3.将程式转换资料与程式核对标准进行比对,勿有不一致或不对应。

A.NC程式座标确认:NC程式与程式座标档中之元件位置
(主P/N★)与上料表之轨道号(FeederNO.★)与料号(主P/N★)要求对应,勿有不一致。

程式核对需重点确认程式时是否依轨道递增方式进行排列。

七. 贴装程式的应用:
7.1制造单位生技人员透过资料中心下载取得与当前使用上料表对应之贴装
程式。

贴装程式需由资料中心网站进行下载,以确保程式正确性。

7.2上料人员於上料前应首先确认上料表为正确有效之版本,依作业指导书规
定进行上料作业(贴装Array程式之轨道与料号要求与上料表之轨道与料
Array
,
X,Y 座标及与料号对应关系,贴装程式如有变更需以《SMT贴装程式需求及核对
申请单》方式通知QC重新确认。

未经重新确认OK前不得进行再生产(如有
产出品要求报废处理)。

八. 贴片机程式命名原则
7.1机台程式命名规则:
料号。


面板用S(Single 缩写)表示。

F. BOM 版次:在此写入BOM 的版本号,如:A ,B ,C ,D ……。

G. 生产线别:S01,S02,S03……。

H. 机台代码:A 表示第一台贴片机,B 表示第二台贴片机,以此类推。

I. 程式版次:以1,2,3,…表示其更改履历(上料表版次为BOM 表版次+程
程式名称16位(含
Eg:P776ASS-G-MS1A-1
式版次,BOM表版次变更时,程式版次重新从1开始计算。

上机台调试
前之程式版次:以0进行管理。

)
例:产品A-6713-776-A-S,单面板,BOM版次G版,在S1线第一台贴片机生产,NC,ARRAY程式版次1版,上料表版次为G1版,程式全名分别为:
NC程式名为:P776ASS-G-MS1A-1
九.
(一).
8.1.1
8.2.1
8.3.1
8.3.3
料表
8.4
8.4.1
8.4.2
调试
(二).作业办法:
8.1密码及权限设定
8.1.1制定使用权限.以密码的方式加以管理
8.1.2针对使用的层次,操作的功能不同,授於不同权限,以不同密码进入不同的操作界面
8.1.3操作员&线长:operator2(二阶权限),
分组长:operator1(一阶权限),
生技&改善组:supervisor(高阶权限),除此之产线人员均无权限
作内容不相关的人员,特指拥有高级密码的人员(如:生技,程式组,分
组长等),一旦查出,严惩不怠.
8.2品管权限内容
8.2.1无权拥有密码,也无权修改程式
8.2.2程式核对前在对程式备份时,找对应线长COPY完成
8.3操作员&线长权限内容
8.3.1只限定拥有并使用二阶密码进入操作界面
8.3.2仅限查看机台信息,此权限对程式内容无法作修改,但有监督职责,确保
程式的正确.如果某线因程式内容变异出现异常时,而在追查不出责
任人时,追究当线线长责任
8.6.1
,否则提报上级主管予以处罚.修改程式后产线线长确认修改内容,然後
由线长拷贝程式到品保办公室核对程式.起到监督和追踪的效果.
8.6.4生技&改善组处理完成後,应退出此界面,如因此产生的后果,将追求
其责任
8.6.5除生技&改善组外其他人员无权进入此界面,一经发现,将予以严惩
8.7程式维护
8.7.1修改程式时如属自身操作失误造成的后果,必须追究当事人或连带人员的责任,
体现程式管理的责任性
8.7.2以上人员切不可以以任何方式违反程式管理作业办法,体现程式管理
的权威性
8.7.3所有SMT人员均有责任监管产线机台内程式的正确性,体现程式管理的重要性
十. 附表
10.1SMT贴装程式需求及核对申请单
10.2程式设定及调整记录表
10.3<<SMT产线程式管理作业办法>>表
十一.
十二.
十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