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职历史有效教学模式探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中职历史有效教学模式探讨
摘要:随着社会对不同人才的需求,中职学校培养目标的多元化成为历史必然,为中职学校历史教师必然要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开展有效的历史教学。

有效课堂模式的选择和运用是当今课堂教学改革的焦点问题,历史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在当今以市场经济为主的时代里,许多学生对历史学习普遍缺乏兴趣,特别是中职学生,认为历史学科枯燥、呆板、没意思、可学可不学,学习历史没有用处。

本文就中职历史有效教学模式提出研究,与大家一起进行近探讨。

关键词:中职历史教学模式探讨
中职院校作为我国培养一线技能人员的重要机构,对于我国的社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中历史教育又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综合型人才的重要手段之一,因此激发学生对于历史的学习兴趣对于中职教育来说至关重要。

一、中职历史课堂教学的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历史教学现状不容乐观,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仍沿袭一本书、一言堂、一锅煮的传统教育教学模式,将备课当成抄教案,将上课当成演教案,将学生当成灌输知识的容器,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随处可见。

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加上机械重复式抄抄写写,以及为应付考试而做的大量练习,忽视了学生主体的能动性、自主性、自为性,使课堂缺乏活力,教学效果欠佳。

二、巧设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通常情况下,在中职教育过程中,由于学生对于自身定位不清以及过度注重职业化,认为历史课堂在中职教育中只是属于附属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影响,使得许多学生对于历史学科没有足够的兴趣,在课堂学习上也没有予以充分重视,进而使中职院校的历史课堂教学一直是教育中的难点。

要想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们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兴趣,就必须从多方面共同入手。

首先,可以从导语的设置上入手。

一般情况下,中职院校的学生一到历史课上就会变得昏昏欲睡,提不起精神。

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不给学生以感官上的刺激,老师的教学很有可能成为学生们的催眠曲。

在此过程中导语的作用就显现出来,如果导语设置的具有足够吸引力和说服力,那么学生们在一开始就会打起精神,顺着老师的思路往下走。

例如,当讲解到有关我国建国时期的历史时,教师可以在课堂的一开始就提出这样的问题:“为什么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上鸣礼炮时,有礼炮54门,齐鸣28响?”这样教师就在课堂的开始阶段掌握了主动,顺着学生们的兴趣和好奇,教师在课堂快进入结束阶段时可以将54门礼炮是为了纪念五四运动,齐鸣28响是为了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领导人民进行了28年的斗争这种寓意向学生阐述。

这样整节课堂围绕着课前导语为主线,利用学生好奇心理为手段的方法,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们在历史课堂上的学习兴趣。

三、适当添加野史,拓展学生思维
教师为了能够牢牢抓住学生对于历史的兴趣,还要适当在课堂上增加一些添加剂,讲些野史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

不可否认,历史具有一定的严肃性和庄重性,但一味地去记忆事件、事件发生的地点以及时间,很难使学生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而利用野史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缓解这一问题。

例如,当讲授关于三国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加入一些评书中的因素,讲授关于宋朝时期的历史时,可以多讲些岳飞的逸事等。

中职院校作为社会初、中级技术人才的重要基地,其历史课堂的教学效率和质量对于人才的培养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为了彻底解决中职教学课堂中存在的各种教学问题,激发历史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升教学质量,就应当仔细寻找问题,分析问题的产生原因,从根源上减少或消除低效或无效的教学行为,找准学生的兴趣所在,努力在教学成效和学生兴趣之间找到一个衔接点,使教师能够以最饱满的热情去进行历史教育工作,学生也能够以最大兴趣投入到历史课堂的学习之中。

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历史课堂“活”起来
传统的课堂教学是老师“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以讲授为主,效果一般,易引起学生厌倦,尤其是对学习兴趣不高的中职学生,更难以接受千篇一律的讲授。

所以,中职学校历史教学要解决的一个重点问题就是教学方法的改进。

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在轻松、快乐中学习历史。

五、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多元化学习
学生的能力是最好的教学资源。

组织有表演欲的学生编演历史短剧。

如《汉武帝》、《张骞出使西域》、《文成公主入藏》、《杯酒释兵权》、《开国大典》。

教学案例:我在教授《《张骞出使西域》一课前,布置给了学生一个任务:以张骞出使西域等故事为题材,编演历史剧。

职业学校学生的历史基础薄弱,很难想象他们能把这个活动办成什么样。

当老师把活动要求、目的、时间安排布置给学生后,学生对活动的热情、和创造性很快显现出来,分头找资料,分工协作,一本像样的剧本初稿交到了老师手上。

令我不得不赞叹:学生的创造就是课程资源的一部分。

六、师生的“有效互动”行为模式,进行探讨式学习
首先是构建师生间平等和谐的教学关系。

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广,个性千差万别,民主意识也大大增强。

我们应顺应时代要求,研究学生特点,做一名民主型的教师,努力构建平等、民主、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师生人格完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富于爱心的交流,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

其次是加强师生间的合作互动的教学关系。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师生、生生之间组成一种交互的“网络”,任何人在这“网络”中的作用应是平等的。

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有个别差异,还存在知识经验的不足,这会给学习造成障碍。

要使学生有效地学习,学会学习,有必要使学生个体联结成一个整体,使他们的个体差异、知识经验得到互补,由整体发展到促进个体进步。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确立科学具体的教学目标,科学地组织学生活动,让学生带着问题协作交流,进行探讨式学习。

综上所述:由于历史学科和中职学生的学习特点,就需要在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情景教学就能很好的完成这一要求,历史教学的目的也需要在历史教学中运用情景教学,所以我认为在中职历史课堂中使用情景教学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参考文献:
[1] 杨福英.浅谈中职历史课堂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
[2] 何会玲.激发兴趣是提升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保证[J].考试周刊,20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