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巍巍井冈》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营造学习氛围:通过革命圣地“井冈山”的相关 资料进行感情讲解,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爱国主义和崇 尚英雄的情感氛围。
2.讲解新知识:通过以井冈山为创作题材的优秀中 国画作品的赏析中领会不同作者的表现技巧、作品的形 教学策略选 式美感以,感受作者通过作品抒发的对革命圣地、先烈 择与设计 们表达的敬意。
5.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按照学习用具的配
备、技能基础的强弱搭配对学生实施分组,整合学习资
源、以强带弱、便于课堂的管理和操作。
一、导入
在江西的西南部,有着这么一座传奇的山脉,我们
的先烈以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革命史
诗,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信念和理想;我们的画家,
以他们对先烈的崇敬,用饱含激情的笔墨记录了这里的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板书课题。课件出示。 二、欣赏与发现
(一)欣赏与发现——巍巍井冈
播放课件赏析井冈英姿,教师在音乐背景中朗读
《西江月井冈山》。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多媒体
展示的图片,以及老师刚才朗读的毛主席名篇《西江月
井冈山》,你对井冈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知道井冈
法,勾、皴、染、点等表现方法。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山水画基础技法。
能力:能基本了解和初步运用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教学目标
情感: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旧址和当年斗争历程的
向往和缅怀之情,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
识。
本课以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学习为主,技法难度比较
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水、墨的比例把握可能会存在困
(三)理解与体验 1.理解笔墨。 教师示范:演示笔法:勾,皴,点,染。 教师演示时,以石为例,使学生直观认识勾;皴; 点;染四大技法。认识到勾为表现轮廓;皴为表现质感 纹理;染为表现阴阳向背;点为表现山石所处环境与季 节。并在讲解四大技法是简单描述中锋;侧锋;顺锋; 逆锋。演示石;山;云;水;树叶;树干的画法。 教师用分解示范的形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 枯燥为有趣的方法,向学生逐一剖析识别纸性,如何用 毛笔含水;含墨,让学生直观感受中领悟中国山水画的 一般要领与法则,领悟工具;材料的性能及基本技法的
山哪些著名的景点?”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伟人们虽然早已离开了我们,战争的硝
烟也早已散尽,但这所有的一切早已凝聚出一种不朽的 井冈山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祖国 母亲也同样没有忘记这块共和国的奠基石;革命的摇 篮,往日交通闭塞如今的巍巍井冈也早已拥有了通往共 和国心脏——首都北京的直达列车,步入了经济发展的 快车道!
笔墨技巧。可谓“师人之迹”又“师人之心”,那么“双
基”也就体现其中了。
(四)课堂作业指导
多媒体循环播放山水画精品,背景音乐播放古典民
乐。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采取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体验笔墨情趣。教师来到同学们身边,共同探讨用笔用
墨。
(五)评议。
采取自评,互评;他评,师评全员参与的形式在愉
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巍巍井冈》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美术
教学课例名
《巍巍井冈》
称
本课选取“巍巍井冈”这一革命圣地为题材,导入
中国画的白描和山水画两部分内容。力求将革命传统教
育融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去,提高学生以线造 教材分析
型和应用色彩的能力。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增
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材分别介绍了山水画的画
3.跟踪学生的思考:在讲解中设置问题:你还知道 哪些关于井冈山的故事,请给我们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 感受?这些作品有什么异同、说一说画家的笔法特点、 运用了哪些技巧等问题让学生观察后进行回答。
4.以示范引领学生练习:为学生示范并讲解勾、皴、
染、点的用笔、用墨法则,重点讲解和示范水分的控制、
山石草木的勾勒。
水画采用散点透视法;而不像传统西方绘画一样采用焦 点透视法,做自然的再现;散点透视实现了主观的理想! 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的作品成为“山水画”而不叫“风 景画”是有独特含义的。在许多情况下,“河山”“山 河”“江山”是“祖国”的同义词,因此山水画也可以 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
引导学生认识江西的山水画大家。八大山人朱耷; 罗牧与“江西画派”;傅抱石;黄秋园,领略江西文化 大省的地位。如此美丽独具魅力的中国山水画作品是如 何绘制的呢?
1.情感和氛围的营造是学习的敲门砖,可以叩开学
课例研究综 生的心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述
2.带着问题去听讲、去观察,能为学生明确学习和
思考的方向;
3.采用能力高低搭配的办法分组进行学习,再加上 教师适时介入辅导,能高效地解决能力发展滞后的学生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比教师逐——进行巡视辅导 要更为省力、省时;
难,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共 学生学习能
进意识。 力分析
学习工程中要使用到画毯、砚台、墨汁、毛笔、水、
生宣纸等配套用具,为了避免桌面摆放的物品过于拥挤
造成操作不便,水墨泼洒污染到衣服或弄脏桌椅、地板
的情况,可以采取二人一组,共用一套砚台、墨汁、储 水器具的形式进行合作练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同 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小心谨慎的做事风 格。技法的练习和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 分组、协调好学习用具的准备工作。分组最好按照技能 高低进行搭配,以强带弱,让技能熟练的学生协同教师 辅导好技能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练习和创作,提高学生 的参与性和练习的有效性,以便更好地掌握“勾、皴、 染、点”的技巧,更好地运用到作品临摹和创作中,从 而解决学生对技法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和训练中临时遇 到的难题。
运用,树立学好中国画的信心。
2.布置作业要求,感悟笔墨情深。
通过教师的示范作品的分析;同学们对山水画的基
本技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现在我们就来零距离
接触体验下那迷人的中国山水画吧!我们用“摹写法”
来学习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摹写法”,是传统绘画教
学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教学形式。在摹写过程中,可以从
他人绘画作品中学到他人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和
井冈山不但是革命的摇篮,有着红色的历史,而且 也被现代诗人郭沫若赞誉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 游。”可见,井冈山是“历史红,山林美。”更为重要 的是,如此“才貌双全”的井冈山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才 能表现的形神兼备呢?唯有注重传神与魅力的中国山 水画艺术。
(二)欣赏与发现——以形写神的中国山水画。 播放课件赏析描绘井冈山为主题的名家山水画经 典作品。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特 别是初一上学期的中国画学习,你对中国画有着什么样 的认识?”课件出示有关中国画知识的选择题,学生举 手抢答。 教师小结: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 年的历史。山水画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感情,体现 着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山
4.安排有节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 知识和技能。
2.讲解新知识:通过以井冈山为创作题材的优秀中 国画作品的赏析中领会不同作者的表现技巧、作品的形 教学策略选 式美感以,感受作者通过作品抒发的对革命圣地、先烈 择与设计 们表达的敬意。
5.分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按照学习用具的配
备、技能基础的强弱搭配对学生实施分组,整合学习资
源、以强带弱、便于课堂的管理和操作。
一、导入
在江西的西南部,有着这么一座传奇的山脉,我们
的先烈以他们的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气壮山河的革命史
诗,铸就了一代又一代人的信念和理想;我们的画家,
以他们对先烈的崇敬,用饱含激情的笔墨记录了这里的
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板书课题。课件出示。 二、欣赏与发现
(一)欣赏与发现——巍巍井冈
播放课件赏析井冈英姿,教师在音乐背景中朗读
《西江月井冈山》。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多媒体
展示的图片,以及老师刚才朗读的毛主席名篇《西江月
井冈山》,你对井冈山有了什么新的认识?你知道井冈
法,勾、皴、染、点等表现方法。
知识:使学生初步掌握山水画基础技法。
能力:能基本了解和初步运用山水画的表现技法。
教学目标
情感:激发学生对革命历史旧址和当年斗争历程的
向往和缅怀之情,加深学生对美术与生活的关系的认
识。
本课以中国山水画技法的学习为主,技法难度比较
大,相当一部分学生对水、墨的比例把握可能会存在困
(三)理解与体验 1.理解笔墨。 教师示范:演示笔法:勾,皴,点,染。 教师演示时,以石为例,使学生直观认识勾;皴; 点;染四大技法。认识到勾为表现轮廓;皴为表现质感 纹理;染为表现阴阳向背;点为表现山石所处环境与季 节。并在讲解四大技法是简单描述中锋;侧锋;顺锋; 逆锋。演示石;山;云;水;树叶;树干的画法。 教师用分解示范的形式,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 枯燥为有趣的方法,向学生逐一剖析识别纸性,如何用 毛笔含水;含墨,让学生直观感受中领悟中国山水画的 一般要领与法则,领悟工具;材料的性能及基本技法的
山哪些著名的景点?”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伟人们虽然早已离开了我们,战争的硝
烟也早已散尽,但这所有的一切早已凝聚出一种不朽的 井冈山精神,激励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祖国 母亲也同样没有忘记这块共和国的奠基石;革命的摇 篮,往日交通闭塞如今的巍巍井冈也早已拥有了通往共 和国心脏——首都北京的直达列车,步入了经济发展的 快车道!
笔墨技巧。可谓“师人之迹”又“师人之心”,那么“双
基”也就体现其中了。
(四)课堂作业指导
多媒体循环播放山水画精品,背景音乐播放古典民
乐。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采取互助互动的学习方式,
体验笔墨情趣。教师来到同学们身边,共同探讨用笔用
墨。
(五)评议。
采取自评,互评;他评,师评全员参与的形式在愉
快的氛围中感受传统文化给我们生活带来的乐趣。
初中美术教学课例《巍巍井冈》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美术
教学课例名
《巍巍井冈》
称
本课选取“巍巍井冈”这一革命圣地为题材,导入
中国画的白描和山水画两部分内容。力求将革命传统教
育融入美术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中去,提高学生以线造 教材分析
型和应用色彩的能力。题材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更能增
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教材分别介绍了山水画的画
3.跟踪学生的思考:在讲解中设置问题:你还知道 哪些关于井冈山的故事,请给我们讲一讲并谈谈自己的 感受?这些作品有什么异同、说一说画家的笔法特点、 运用了哪些技巧等问题让学生观察后进行回答。
4.以示范引领学生练习:为学生示范并讲解勾、皴、
染、点的用笔、用墨法则,重点讲解和示范水分的控制、
山石草木的勾勒。
水画采用散点透视法;而不像传统西方绘画一样采用焦 点透视法,做自然的再现;散点透视实现了主观的理想! 中国人把描绘大自然的作品成为“山水画”而不叫“风 景画”是有独特含义的。在许多情况下,“河山”“山 河”“江山”是“祖国”的同义词,因此山水画也可以 说是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国艺术中的反映。
引导学生认识江西的山水画大家。八大山人朱耷; 罗牧与“江西画派”;傅抱石;黄秋园,领略江西文化 大省的地位。如此美丽独具魅力的中国山水画作品是如 何绘制的呢?
1.情感和氛围的营造是学习的敲门砖,可以叩开学
课例研究综 生的心门,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述
2.带着问题去听讲、去观察,能为学生明确学习和
思考的方向;
3.采用能力高低搭配的办法分组进行学习,再加上 教师适时介入辅导,能高效地解决能力发展滞后的学生 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与困惑,比教师逐——进行巡视辅导 要更为省力、省时;
难,适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和共 学生学习能
进意识。 力分析
学习工程中要使用到画毯、砚台、墨汁、毛笔、水、
生宣纸等配套用具,为了避免桌面摆放的物品过于拥挤
造成操作不便,水墨泼洒污染到衣服或弄脏桌椅、地板
的情况,可以采取二人一组,共用一套砚台、墨汁、储 水器具的形式进行合作练习,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同 时,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小心谨慎的做事风 格。技法的练习和创作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 分组、协调好学习用具的准备工作。分组最好按照技能 高低进行搭配,以强带弱,让技能熟练的学生协同教师 辅导好技能相对较弱的学生进行练习和创作,提高学生 的参与性和练习的有效性,以便更好地掌握“勾、皴、 染、点”的技巧,更好地运用到作品临摹和创作中,从 而解决学生对技法理解不到位的问题和训练中临时遇 到的难题。
运用,树立学好中国画的信心。
2.布置作业要求,感悟笔墨情深。
通过教师的示范作品的分析;同学们对山水画的基
本技法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现在我们就来零距离
接触体验下那迷人的中国山水画吧!我们用“摹写法”
来学习山水画的用笔用墨。“摹写法”,是传统绘画教
学中一种重要的传统教学形式。在摹写过程中,可以从
他人绘画作品中学到他人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和
井冈山不但是革命的摇篮,有着红色的历史,而且 也被现代诗人郭沫若赞誉为:“井冈山下后,万岭不思 游。”可见,井冈山是“历史红,山林美。”更为重要 的是,如此“才貌双全”的井冈山什么样的艺术形式才 能表现的形神兼备呢?唯有注重传神与魅力的中国山 水画艺术。
(二)欣赏与发现——以形写神的中国山水画。 播放课件赏析描绘井冈山为主题的名家山水画经 典作品。 教师提问:“同学们通过小学阶段的美术学习,特 别是初一上学期的中国画学习,你对中国画有着什么样 的认识?”课件出示有关中国画知识的选择题,学生举 手抢答。 教师小结:中国山水画作为独立的画种已有一千多 年的历史。山水画凝聚着人类丰富的智慧和感情,体现 着东方艺术的崇高审美理想。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中国山
4.安排有节奏的训练,有助于学生循序渐进地掌握 知识和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