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技术支持”分享课“成果集作业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②观察比较整时针的特点。
③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整时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练习。
师拨钟面,生说时刻,2时、6时……
生活中,我们做的事都和时间紧密相连,请你们拨出时刻。
a.早上上学的时刻。
b.每天看动画片的时刻。
c.每天爸爸妈妈看新闻联播的时刻。
C.你还想拨哪个整时?拨一拨,这时你在干什么?
会走没有腿,
会说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2、揭示课题。
师:你们桌上也摆着各式各样的小闹钟,好看吗?同学们,闹钟不光有漂亮的外表,它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好!我们一起来认识钟
学生猜出谜底:
钟表
运用媒体演示,出示谜语,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观察
学生板演
听课教师评价
在这节课中金老师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学习的。
1.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杨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杨老师用课件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课件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供感性认识,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有什么不足或遗憾
操作中有失误,重新调整稍微浪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如果再上一次,你将进行哪些改进?
精心制作课件,让课件很好地为教学服务,环环相扣,力求完美。
(2)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①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儿,非常仔细,教师出示标有“8:00”的卡片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钟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②谁会写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③指黑板钟面,问:你会用数字法来表示吗?请写在写字板上,看谁写得好,二人扮演,评一评,写得好吗?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杨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杨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4.精心设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金老师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或分钟,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本画的很好。这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自我反思
信息技术使用起到什么作用,是否达到预计目标
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大屏幕出示钟、模型钟等。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摸一摸、转一转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大屏幕出示练习题。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拨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和尝试认识电子表表示的时刻,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设计新颖、有创意。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钟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②谁会写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③指黑板钟面,问:你会用数字法来表示吗?请写在写字板上,看谁写得好,二人扮演,评一评,写得好吗?
④今天两种整时表示法你都会写吗?你们还想比一比吗?
师:老师写出了一种,请你写出另外一种。
生说时刻,2时、6时……
环节三
达
标
检
测
A.师拨钟面,
B.生活中,我们做的事都和时间紧密相连,请你们拨出时刻。
a.早上上学的时刻。
b.每天看动画片的时刻。
c.每天爸爸妈妈看新闻联播的时刻。
C.你还想拨哪个整时?拨一拨,这时你在干什么?
(2)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①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儿,非常仔细,教师出示标有“8:00”的卡片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
2.创设教学情节吸引学生。
课中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一开始,杨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杨老师又以乘动车为主线,让学生拨一拨:8时出发、9时到达宁波、11时到达上海,在钟面上怎么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分享课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授课人
金光
所在学校
凌海市谢屯乡中心小学
课程名称
认识钟表
节选片段名称
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节选部分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信息技术在其中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手段
环节一
情
境
导
入
1.出示谜语
环节二
自
主
探
索
1.初步认识钟面。
(1)比一比。
(板书:分针时针)
让学生指一指学具钟的时针、分针。
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2)说一说。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2.认识整时。
(1)整时的常用表示法。
师:你们会拨钟吗?自己拨出一个喜欢的时刻,看谁拨得好,请他上来拨。(选三个上来)
问:你拨的多少?刚才三个同学说的“X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叫“时”。(板书)指看三个钟面说“这个读X时……”并板书:X时,X时,X时。指着“X时,X时,X时”说“这些都是整时”。(板书)
④今天两种整时表示法你都会写吗?你们还想比一比吗?
师:老师写出了一种,请你写出另外一种。
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都有两根针(长长的细细的叫分钟,短短的胖胖的叫时针)。
②都有12个数,一起数一数(1、2…)
学生尝试拨整时。
小组同学一起观察:黑板上三个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③引导学生得出认识整时的方法: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④练习。
师拨钟面,生说时刻,2时、6时……
生活中,我们做的事都和时间紧密相连,请你们拨出时刻。
a.早上上学的时刻。
b.每天看动画片的时刻。
c.每天爸爸妈妈看新闻联播的时刻。
C.你还想拨哪个整时?拨一拨,这时你在干什么?
会走没有腿,
会说没有嘴,
它会告诉我们,
什么时候起,
什么时候睡。
2、揭示课题。
师:你们桌上也摆着各式各样的小闹钟,好看吗?同学们,闹钟不光有漂亮的外表,它的钟面上还有丰富的知识,你们想知道吗?好!我们一起来认识钟
学生猜出谜底:
钟表
运用媒体演示,出示谜语,使学生产生亲切感,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生观察
学生板演
听课教师评价
在这节课中金老师以下几个方面做得是很好的,是值得学习的。
1.利用多媒体优势激发学生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注意力不持久,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根据这些特点,杨老师结合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多媒体激发兴趣,突出知识点。例如:在欣赏各种各样的钟面时,杨老师用课件准备很多漂亮、形状不一的钟面,激发学生的兴趣,难怪全班学生都想和这些钟面交朋友。再如:当学生观察了钟面后,在他们的汇报交流中认识又粗又短的是时针,又细又长的分针后,又通过课件把时针、分针分别进行闪烁,使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在教学钟面上有12大格时都把一大格一大格做了不同的颜色,使学生看了一目了然。
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对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提供感性认识,寓教于乐,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教学质量。
有什么不足或遗憾
操作中有失误,重新调整稍微浪费了一些不必要的时间。
如果再上一次,你将进行哪些改进?
精心制作课件,让课件很好地为教学服务,环环相扣,力求完美。
(2)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①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儿,非常仔细,教师出示标有“8:00”的卡片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钟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②谁会写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③指黑板钟面,问:你会用数字法来表示吗?请写在写字板上,看谁写得好,二人扮演,评一评,写得好吗?
3.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方式来获取知识。
著名的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杨老师在这节课上,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去发现知识、掌握知识。如:在导入新课后让学生自己观察课件上的钟面,说说有什么发现,进而认识钟面。认识整时,准确地读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教学时杨老师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有基础的学生说说你是怎样认识钟表的,再出示3个钟面:7时、8时、3时,互相说一说:“钟面上的时刻各是多少?它们的分针指着几?时针指着几?”并且比较三个钟面有什么地方是相同的、什么地方是不同的?经过比较,学生完全理解了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之后还设计了师说时间让学生拨,同桌互拨钟表的练习,学生在操作中学会了方法,学懂了知识。
4.精心设计练习,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在练习的设计上,金老师能关注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计相应的巩固练习题,让每个孩子都能吃的饱,吃的好。如认整时,拨整时,认识大约几时,全体学生都会;根据时刻画时针或分钟,大约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本画的很好。这些对于打造高效课堂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自我反思
信息技术使用起到什么作用,是否达到预计目标
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大屏幕出示钟、模型钟等。设计了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活动中学数学,摸一摸、转一转等一系列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
大屏幕出示练习题。
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大胆放手,让学生自由拨钟面上表示的时刻和尝试认识电子表表示的时刻,然后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得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及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体现了教学方法的开放性和创造性,设计新颖、有创意。
师:这是整时的第二钟表示法,叫电子表示法。
②谁会写几时就写几,然后写上“:”再写两个“00”。
③指黑板钟面,问:你会用数字法来表示吗?请写在写字板上,看谁写得好,二人扮演,评一评,写得好吗?
④今天两种整时表示法你都会写吗?你们还想比一比吗?
师:老师写出了一种,请你写出另外一种。
生说时刻,2时、6时……
环节三
达
标
检
测
A.师拨钟面,
B.生活中,我们做的事都和时间紧密相连,请你们拨出时刻。
a.早上上学的时刻。
b.每天看动画片的时刻。
c.每天爸爸妈妈看新闻联播的时刻。
C.你还想拨哪个整时?拨一拨,这时你在干什么?
(2)整时的第二种表示法。
①小朋友观察身边的事儿,非常仔细,教师出示标有“8:00”的卡片问: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里见过?
2.创设教学情节吸引学生。
课中注意创设了很多轻松愉悦的情节。如:一开始,杨老师创设了“老师是早上7时起床,你是什么时候起床的?”这个情景,展开教学,学生兴趣很浓。在认识了钟面以后,杨老师又以乘动车为主线,让学生拨一拨:8时出发、9时到达宁波、11时到达上海,在钟面上怎么拨?因为是学生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所以学生注意力很集中,一下子就拨出了这些时刻,正确率很高,教学效果很好。
分享课设计
学科
数学
年级
一年级
授课人
金光
所在学校
凌海市谢屯乡中心小学
课程名称
认识钟表
节选片段名称
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节选部分目标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信息技术在其中解决的重点和难点
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信息技术手段
环节一
情
境
导
入
1.出示谜语
环节二
自
主
探
索
1.初步认识钟面。
(1)比一比。
(板书:分针时针)
让学生指一指学具钟的时针、分针。
12个数把钟面分成了12个相等的大格。
(2)说一说。
钟面上的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
2.认识整时。
(1)整时的常用表示法。
师:你们会拨钟吗?自己拨出一个喜欢的时刻,看谁拨得好,请他上来拨。(选三个上来)
问:你拨的多少?刚才三个同学说的“X点”是口头语,正确的书面用语叫“时”。(板书)指看三个钟面说“这个读X时……”并板书:X时,X时,X时。指着“X时,X时,X时”说“这些都是整时”。(板书)
④今天两种整时表示法你都会写吗?你们还想比一比吗?
师:老师写出了一种,请你写出另外一种。
学生拿出实物钟,与同桌的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①都有两根针(长长的细细的叫分钟,短短的胖胖的叫时针)。
②都有12个数,一起数一数(1、2…)
学生尝试拨整时。
小组同学一起观察:黑板上三个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