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资料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古代建筑”,详细内容涵盖: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构造技术、装饰艺术以及其在不同朝代的演变和发展。
具体包括宫殿、寺庙、园林、民居等建筑类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建筑的演变过程、风格特点及其在各个朝代的代表性建筑。
2. 培养学生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和审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审美鉴赏能力,激发对建筑艺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古建筑构造技术、装饰艺术的理解。
重点:古建筑的演变过程、风格特点及其在各个朝代的代表性建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故宫、颐和园等古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1)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各个朝代的演变;(2)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性建筑;(3)古建筑构造技术、装饰艺术及审美特点。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古建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保护和利用。
4. 例题讲解:以颐和园为例,讲解其建筑风格、构造技术及装饰艺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古建筑简图,并分析其风格特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及其在明清时期的代表性。
2. 答案:故宫建筑特点包括:严谨的布局、宏伟的建筑、精美的装饰、丰富的文化内涵等。
在明清时期,故宫是皇权的象征,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建筑的了解程度,教学效果是否达到预期。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保护现状,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板书设计:1. 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2. 古代建筑的构造技术3. 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4. 古代建筑的代表性建筑5. 古建筑在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保护与利用教学过程中,注意用词严谨,段落衔接流畅,确保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并掌握古建筑相关知识。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word版第一章:中国建筑史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范围和重要性。
2. 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认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念和发展脉络。
2. 举例法:通过具体建筑案例展示中国建筑的特点和魅力。
四、教学作业1. 预习相关教材章节,了解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念。
2. 搜集中国建筑的图片资料,感受中国建筑的魅力。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和建筑材料。
3. 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在艺术和文化上的价值。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和建筑材料。
3. 中国古代建筑在艺术和文化上的价值。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发展历程。
2. 实地考察法:组织学生参观古建筑,直观感受古代建筑的魅力。
四、教学作业1. 预习相关教材章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2. 搜集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资料,分析其结构和材料。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参与讨论的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学生对作业的完成质量和进度。
第三章:中国古代建筑实例分析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古建筑考察和研究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 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分析和评价方法。
3. 学生古建筑考察和研究的实践操作。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实例的历史背景和建筑特点。
2024年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建筑史教案
2024年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建筑工程管理》教材第三章第二节,详细内容为“中国建筑史”。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我国建筑发展的历史脉络,掌握古代建筑的特点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了解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鉴赏能力,激发对建筑文化的兴趣。
3.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代建筑中传统元素的应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中国建筑史的基本知识,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
难点:如何将传统建筑元素应用于现代建筑中。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我国著名古建筑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建筑史。
2. 讲解:按照时间顺序,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重点介绍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
(1)古代建筑:以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和谐、稳重。
(2)近代建筑:受到西方建筑风格的影响,开始出现多元化。
(3)现代建筑:融合传统元素,注重环保、节能、可持续发展。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现代建筑中传统元素的应用,如北京国家大剧院、上海世博会中国馆等。
4. 例题讲解:通过具体案例,让学生学会分析建筑作品中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周围建筑中的传统元素。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2. 各个时期建筑特点3. 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你所熟悉的现代建筑,探讨其中所融入的传统元素。
2. 答案:根据学生分析的现代建筑,给出合理的评价和建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是否成功引导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史的发展,是否激发学生对建筑文化的兴趣。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参观当地古建筑,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提高建筑鉴赏能力。
同时,关注现代建筑的发展动态,了解传统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创新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情景引入的案例选择;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5.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深度。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第一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建筑类型及其代表作品,重点探讨官式建筑、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特色与风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掌握不同类型的建筑风格及其代表作品。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激发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特点及其分类。
教学重点:官式建筑、宗教建筑和园林建筑的风格特点及代表作品。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PPT课件、建筑模型、图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中国古代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艺术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内容讲解:(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介绍木构架、斗拱、屋顶、彩画等建筑元素。
(2)官式建筑:以故宫为例,讲解其布局、建筑风格及象征意义。
(3)宗教建筑:以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为例,分析其建筑特色及宗教内涵。
(4)园林建筑:以颐和园为例,阐述园林建筑的布局、意境及美学价值。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身边的中国古代建筑,分享观察心得。
4. 例题讲解: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2. 官式建筑:故宫3. 宗教建筑:佛教寺庙、道教宫观4. 园林建筑:颐和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
(2)分析故宫的建筑风格及象征意义。
(3)比较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的建筑特点。
2. 答案:(1)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木构架、斗拱、屋顶、彩画等。
(2)故宫的建筑风格:严谨对称、宏伟壮观;象征意义:皇权至上、国家统一。
(3)佛教寺庙:以塔为中心,注重宗教氛围;道教宫观:以殿堂为主,强调仙境意境。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word版第一章:中国建筑史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和内容;2. 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3. 认识中国建筑的特点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3. 中国建筑的特点;4. 中国建筑对后世的影响。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特点;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建筑案例,展示中国建筑的魅力。
四、教学步骤1. 导入:提问学生对中国建筑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发展脉络和特点;3. 分析:分析典型建筑案例,如故宫、长城等;4. 总结:强调中国建筑对后世的影响,激发学生兴趣。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中国建筑案例,进行深入研究。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及其特点;2.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3. 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宫殿、寺庙、住宅等;2.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木结构、砖石结构等;3. 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风格:秦汉风格、唐宋风格等。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结构体系和艺术风格;2. 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四、教学步骤1. 导入:回顾上章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新课;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结构体系和艺术风格;3. 展示: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直观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4. 总结:强调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和艺术价值。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章内容,整理笔记;2.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中国古代建筑,进行深入研究。
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建筑一、教学目标1. 掌握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脉络;2. 了解中国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3. 认识中国近现代建筑的风格变化。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篇一:“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中国建筑史”教学大纲英文名称:the History of ancient architecture of China课程编号:201303课程类型:学科基础课学时:32学分:2适应对象:建筑学、城市规划专业本科生先修课程:使用教材及参考书:教材《中国建筑史》,潘谷西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参考书《中国古代建筑史》,刘敦桢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7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1. 课程性质“中国建筑史”是讲述中国建筑历史发展演变与重要建筑实物及历史上的建筑活动的专业理论课:叙述中国建筑起源、发展、演变的过程;概括古代建筑的一般形式特征、设计手法和风格特点;从社会、历史、文化、自然等方面对古代建筑活动与现象进行分析。
2. 课程目的和任务旨在使学生们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过程和基本史实,理解社会、技术、文化、经济、自然诸因素对建筑发展的影响和作用,初步掌握分析与观察建筑现象的方法,培养建筑师的专业素养。
二、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包括中国古代建筑史和近现代建筑史两个部分,以古代史部分为教学重点。
绪论第一章中国建筑的早期发展(原始氏族公社时期~春秋战国) 1.住房与聚落2.早期都城与宫室3.原始祭祀遗迹与早期祭祀建筑重点:原始居住形式,原始聚落环境选择的原则,早期城市的发展,早期的建筑技术(建筑方式,建筑材料)。
难点:城市的起源与演进,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
第二章中国建筑的发展期[秦、汉~南北朝]1.时代状况2.都城宫室与宗庙3.住宅4.陵墓5.时代特征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与成就重点:城市与宫室的特点,宗教建筑与园林的产生与初期发展,建筑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建筑的时代特征。
难点:木构建筑体系的形成,建筑技术所取得的成就。
教学文件第三章中国建筑的成熟期(隋、唐~清)1.时代状况2.城市3.宫室与宗庙4.陵墓5.宗教建筑6.住宅7.园林8.时代特征与建筑技术的发展与成就重点:城市与宫室的特点,宗教建筑与园林的发展,建筑技术的发展与成就,建筑的时代特征。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第一章:中国建筑史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意义。
2. 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基本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认识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3.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2. 举例法:通过具体建筑案例分析,展示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和范围。
2. 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中国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五、教学准备1. 教材:中国建筑史相关教材或资料。
2. 课件:制作涵盖中国建筑史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的课件。
3. 案例图片:准备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建筑图片,以便进行讲解和分析。
六、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中国建筑史的研究对象、范围和意义,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基本概念、发展脉络和主要特点。
3. 分析:通过具体建筑案例,分析中国建筑的独特魅力和世界影响力。
4.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分享对我国建筑史的认识和感悟。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建筑史的重要性和价值。
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2. 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
3. 认识中国古代建筑在历史发展中的演变过程。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2. 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3. 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体系和建筑材料4. 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主要类型和结构体系。
2. 参观法:组织学生参观古建筑,直观了解建筑材料和构造。
3. 对比法:通过对比不期的建筑,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演变过程。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1.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主要类型。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第三单元“中国美术作品鉴赏”中的第5课《中国古代建筑艺术》。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建筑的分类及特点,重点分析宫殿、陵墓、园林、宗教建筑等典型建筑样式,深入理解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类型、特点及其发展历程,学会欣赏和分析古代建筑艺术。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合作学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古代建筑的分类、发展历程及典型样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和视频资料,让学生初步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魅力,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新课(1)概述中国建筑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2)分类介绍宫殿、陵墓、园林、宗教建筑等典型建筑样式。
(3)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3. 实践活动4. 例题讲解以故宫为例,分析其建筑特点及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古代建筑,分析其特点并绘制平面图。
七、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发展历程:原始社会→夏商周→春秋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分类:宫殿、陵墓、园林、宗教建筑特点:木构架、斗拱、飞檐、彩绘、对称布局2. 文化内涵儒家思想、道家思想、佛教文化、风水学说八、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选择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分析其特点及文化内涵。
2. 答案要求:不少于500字,包括建筑名称、时代背景、建筑特点、文化内涵等方面。
九、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2. 拓展延伸带领学生参观当地古代建筑,实地感受建筑艺术的魅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程度和逻辑性;2. 教学目标的具体性和可衡量性;3. 教学难点和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与应用;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活动设计;6.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7. 板书设计的清晰度和条理性;8.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实践性;9.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效果。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第一章:中国建筑史概述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掌握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理解中国建筑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中国建筑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史的定义和研究范围,概述发展脉络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建筑的特点及其影响因素1.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二章:中国古代建筑2.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方式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2 教学内容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中国古代建筑的结构和构造方式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结构和构造方式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建筑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古代建筑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2.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三章:中国近现代建筑3.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背景和特点掌握中国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认识中国近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2 教学内容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背景和特点中国近现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中国近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发展背景和特点,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近现代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建筑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近现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3.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四章:中国当代建筑4.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掌握中国当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认识中国当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2 教学内容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中国当代建筑的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中国当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当代建筑的发展现状和特点,主要类型及其代表作品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当代建筑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建筑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当代建筑在现代建筑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4.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五章:中国建筑史的案例分析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史的重要案例及其特点掌握中国建筑史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认识中国建筑史案例在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性5.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史的重要案例及其特点中国建筑史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中国建筑史案例在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性5.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史的重要案例及其特点,案例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建筑史案例的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案例特点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中国建筑史案例在教学和研究中的重要性5.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第六章:中国建筑的材料与工艺6.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所使用的各种材料及其特性掌握中国建筑的主要工艺和技术理解材料与工艺对中国建筑风格和结构的影响6.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的主要材料(如木材、砖石、瓦等)及其特性中国建筑的主要工艺和技术(如榫卯结构、砖雕、木雕等)材料与工艺对中国建筑风格和结构的影响6.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的主要材料及其特性,主要工艺和技术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建筑的材料和工艺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实践操作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建筑的工艺和技术6.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或动手实践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七章:中国建筑的布局与规划7.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的布局原则和规划理念掌握中国建筑的典型布局形式(如庭院式、轴线式等)理解布局与规划对中国建筑艺术和功能的影响7.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的布局原则和规划理念中国建筑的典型布局形式及其特点布局与规划对中国建筑艺术和功能的影响7.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的布局原则和规划理念,典型布局形式及其特点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建筑案例,让学生理解布局与规划的实际应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布局与规划对中国建筑艺术和功能的影响7.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具体建筑案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八章:中国建筑的装饰与细部8.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装饰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中国建筑细部装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理解装饰与细部对提升建筑美感和文化价值的作用8.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装饰的种类(如彩画、雕刻、金砖等)及其特点中国建筑细部装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装饰与细部对提升建筑美感和文化价值的作用8.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装饰的种类及其特点,细部装饰的设计和施工方法图片展示法:展示中国建筑的装饰和细部图片,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实践操作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动手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中国建筑的装饰和细部8.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实践报告:评估学生在实地考察或动手实践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九章:中国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9.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掌握中国建筑的生态设计理念和技巧理解中国建筑如何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9.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中国建筑的生态设计理念和技巧中国建筑如何实现与环境的和谐共生9.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生态设计理念和技巧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建筑案例,让学生理解建筑与环境的和谐共生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生态理念9.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案例分析报告:评估学生在分析具体建筑案例中的表现和理解程度第十章:中国建筑的传承与创新10.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建筑在历史传承中的演变掌握中国建筑在当代创新中的发展趋势认识中国建筑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保持活力10.2 教学内容中国建筑在历史传承中的演变中国建筑在当代创新中的发展趋势中国建筑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保持活力10.3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中国建筑在历史传承中的演变,当代创新中的发展趋势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中国建筑案例,让学生理解传承与创新的应用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在现代建筑设计中融入传统元素10.4 教学评估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重点和难点解析一、中国建筑史概述1. 中国建筑史的研究范围和内容。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第一节“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结构特点、装饰风格及其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脉络。
2. 培养学生对我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分析、评价古代建筑的能力,激发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装饰风格及建筑技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故宫、颐和园等著名古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授新课(1)介绍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各时期的建筑特点。
(2)详细讲解古代建筑的结构特点、装饰风格及建筑技艺,结合建筑模型、挂图等教具,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3. 实践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古代建筑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
4.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
5. 随堂练习布置与古代建筑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建筑发展历程2. 古代建筑结构特点3. 古代建筑装饰风格4. 古代建筑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及其文化内涵。
答案要点:故宫的建筑特点包括:对称布局、红墙黄瓦、雕梁画栋等;文化内涵主要体现在皇权至上、儒家思想等方面。
2. 作业题目:论述中国古代建筑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共生关系。
答案要点:古代建筑在设计时注重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如选址、布局、材料等,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对不足之处进行改进。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中国古代建筑史》,深入了解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提高学生的历史文化素养。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主要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风格的演变以及著名建筑实例分析。
重点讲解木构架结构、斗拱、屋顶造型等元素,并以故宫、颐和园等为例进行详细解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2. 掌握木构架结构、斗拱、屋顶造型等建筑元素,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3. 分析著名建筑实例,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木构架结构、斗拱等建筑元素的理解和运用。
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风格的演变以及著名建筑实例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建筑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古建筑的美,激发学习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风格的演变,结合实例进行分析。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古建筑的特点和美感。
4. 例题讲解:以故宫为例,讲解木构架结构、斗拱等建筑元素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模仿例题,分析颐和园的建筑特点。
7. 互动环节:邀请学生分享学习心得,回答同学提出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征木构架结构斗拱屋顶造型2. 建筑风格演变古代宋代明清3. 著名建筑实例故宫颐和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自己家乡的一座古建筑,描述其特点并阐述其历史价值。
2. 答案:学生需结合课堂所学,从建筑元素、风格等方面进行分析,描述清晰,观点明确。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古建筑背后的文化内涵,开展古建筑保护活动,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2. 教学目标的设定与实践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例题讲解5.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一、教学内容的详细解读中国古代建筑的教学内容不仅包括建筑本身的结构和风格,还应深入探讨其背后的文化、历史和社会背景。
中国建筑史 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教案标题:探索中国建筑史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2. 掌握中国建筑史中的重要建筑风格、特点和代表作品;3.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的欣赏和理解能力;4. 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学重点:1. 中国建筑史的主要时期和代表性建筑;2. 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3. 建筑与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
教学难点:1. 建筑风格的理解和鉴赏;2. 建筑与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的理解和分析。
教学准备:1. PowerPoint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工具;2. 中国建筑史相关的书籍、图片和视频资料;3. 学生分组合作的活动材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发学生对中国建筑史的兴趣,展示一些中国传统建筑的图片,并让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2. 提问:你们了解中国传统建筑的历史和特点吗?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通过幻灯片或其他多媒体工具,简要介绍中国建筑史的主要时期和代表性建筑,包括古代建筑、唐宋明清建筑等。
2. 分析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如古代建筑的木结构、唐宋建筑的飞檐翘角、明清建筑的琉璃瓦等。
三、案例分析(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传统建筑进行研究。
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观看视频等方式,了解所选建筑的历史、特点、文化背景等,并准备一份简短的报告。
3. 每个小组轮流展示并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和评论。
四、讨论与总结(15分钟)1. 引导学生讨论不同建筑风格的特点和表现形式,以及建筑与文化、社会背景的关系。
2. 总结中国建筑史的发展和演变过程,强调其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性和影响。
五、拓展活动(10分钟)1. 邀请学生自行选择一个感兴趣的中国传统建筑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篇相关的论文或设计一份展板。
2. 学生可以在课后提交作品,并在班级内进行展示和评选。
教学延伸:1. 邀请专业人士或建筑师来学校进行讲座或工作坊,深入探讨中国传统建筑的设计原理和技术。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及其在历史演变中的发展脉络。
2. 掌握中国建筑史上重要建筑类型及其代表作品。
3. 分析和评价中国古代建筑在技术和艺术方面的成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风格演变及建筑类型的区分。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代表性建筑实例及其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挂图、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进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详细讲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建筑风格演变、重要建筑类型及代表作品。
3. 实践情景引入:分析具体建筑实例,让学生了解古建筑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4. 例题讲解:以颐和园为例,讲解其建筑风格、布局及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教材,分析其他代表性建筑实例,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特点2. 建筑风格演变3. 重要建筑类型及代表作品4. 实例分析:颐和园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故宫的建筑特点及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其他方面,如园林、寺庙、民居等,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同时,推荐学生参观古建筑,亲身体验古建筑的韵味,增强对古建筑的保护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详尽性;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5.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与深度;6.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
一、教学内容的详尽性在教学内容方面,要确保对教材的章节和详细内容有深入的理解和准确的把握。
对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应详细阐述其结构、材料、装饰、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在建筑风格演变方面,要清晰勾勒出各个时期的建筑特点,如秦汉、唐宋、明清等时期的建筑风格变化。
对于重要建筑类型和代表性建筑实例的介绍,应包含其历史背景、建筑特色、文化价值等方面的信息。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建筑史的发展脉络,掌握各个时期建筑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认识和鉴赏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特点及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先秦至明清各个时期建筑的风格、技术和成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著名古建筑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新课:(1)先秦时期建筑特点:以土木结构为主,注重对称美,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2)秦汉时期建筑风格:宏伟壮观,注重对称与比例,出现砖石结构。
(3)魏晋南北朝时期建筑演变:佛教建筑兴起,木构架技术逐渐成熟。
(4)隋唐时期建筑艺术:建筑风格多样,技艺精湛,如悬挑、斗拱等。
(5)宋元时期建筑技术:建筑体系更加完善,砖石建筑广泛应用。
(6)明清时期建筑成就:建筑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如紫禁城、颐和园等。
3. 实践操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各个时期建筑的特点及文化内涵。
(2)制作模型:指导学生制作简易古建筑模型,加深对建筑结构、技艺的理解。
4. 例题讲解:通过讲解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5.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建筑史发展脉络2. 各个时期建筑特点3. 建筑技艺与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先秦至明清各个时期建筑的特点。
(2)分析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文化内涵。
(3)比较秦汉时期与明清时期的建筑风格,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先秦时期:土木结构,对称美,宗教色彩。
秦汉时期:宏伟壮观,砖石结构。
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建筑,木构架技术。
隋唐时期:建筑风格多样,技艺精湛。
宋元时期:建筑体系完善,砖石建筑广泛应用。
2024年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资料
2024年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四章“明清建筑”,具体内容包括明清时期的宫殿、寺庙、园林及民居建筑特点,着重分析故宫的建筑布局、设计理念以及艺术风格。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明清时期建筑的基本特点及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2. 掌握故宫的建筑布局、设计理念及艺术风格。
3.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故宫的建筑布局及设计理念。
教学重点:明清时期建筑的特点及其在中国建筑史上的地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模型、挂图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明清时期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1) 明清时期建筑背景介绍。
2) 故宫建筑布局、设计理念及艺术风格详细讲解。
3) 其他明清时期建筑特点简要介绍。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析故宫的建筑布局,讨论其设计理念。
4. 例题讲解:以故宫为例,分析其建筑风格特点。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故宫建筑布局图,并标注主要建筑名称。
六、板书设计1. 明清建筑特点1) 宫殿建筑2) 寺庙建筑3) 园林建筑4) 民居建筑2. 故宫建筑布局1) 外朝2) 内廷3) 主体建筑3. 设计理念与艺术风格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分析故宫建筑布局及设计理念。
2. 答案要点:1) 故宫建筑布局:外朝、内廷、主体建筑。
2) 设计理念:对称、轴线、等级制度。
3) 艺术风格:宏伟壮观、严谨精细、装饰华丽。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故宫建筑布局及设计理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对明清时期建筑特点的掌握情况。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故宫建筑布局及设计理念2. 明清时期建筑特点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和例题讲解一、故宫建筑布局及设计理念故宫建筑布局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其设计理念体现了我国古代建筑的精华。
故宫采用对称的布局,以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为中心,形成了一条南北中轴线,将外朝和内廷分为两个部分。
《中国建筑史教案》
《中国建筑史教案》word版一、引言1.1 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历程,掌握其基本特点和主要成就,从而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发展脉络;(2)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和主要成就;(3)提高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和自豪感。
二、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点2.1 建筑材料(1)木材: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建筑材料,因其易于加工、施工方便和可持续利用等特点而受到青睐。
(2)砖石:在砖石结构建筑中,砖主要用于砌筑墙体,石主要用于柱子、梁、基石等承重构件。
2.2 建筑结构(1)木结构: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结构形式,包括抬梁式、穿斗式和井干式等结构类型。
(2)砖石结构:主要用于大型建筑物的承重结构,如佛塔、城墙等。
2.3 建筑风格(1)对称布局:中国古代建筑普遍采用对称布局,体现了儒家文化的中庸之道。
(2)屋顶形式: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形式多样,如硬山顶、悬山顶、歇山顶等,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三、中国古代建筑的主要成就3.1 宫殿建筑如故宫,是中国古代建筑的代表作之一,展示了古代建筑的豪华与辉煌。
3.2 宗教建筑如佛教塔、道教宫观等,既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宗教影响力。
3.3 民居建筑如福建土楼、四川民居等,体现了民间建筑的特色和智慧,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3.4 园林建筑如苏州园林,将自然景观与人工建筑巧妙结合,展示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魅力。
四、中国古代建筑的传承与演变4.1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建筑规模逐渐扩大,出现庭院式布局。
4.2 秦汉时期:统一天下,建筑规模进一步扩大,出现大型宫殿和城市。
4.3 魏晋南北朝时期:战乱频繁,建筑风格受到影响,出现佛教建筑。
4.4 隋唐时期:国家繁荣,建筑技术不断创新,出现木结构建筑的高峰。
4.5 宋元时期:城市商业繁荣,建筑风格趋向多元化。
4.6 明清时期:建筑技术日趋成熟,出现故宫等代表性建筑。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建筑史优质教案
建筑工程管理中国建筑史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围绕建筑工程管理中的中国建筑史展开,涉及教材第二章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概述》以及第二节《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与特点》。
详细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古建筑的结构体系、古建筑的特点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掌握古建筑的主要类型及特点。
2. 学习中国古建筑的结构体系,理解古建筑在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
3. 培养学生的建筑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建筑文化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建筑的结构体系及其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主要类型及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设备、建筑模型、图片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中国古建筑图片,引发学生对古建筑的兴趣,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古建筑的历史吗?它们有什么特点?”2. 新课内容学习:(1)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演变:介绍各个时期的代表性建筑,如秦砖汉瓦、唐风宋韵等。
(3)古建筑的结构体系:讲解木构架结构、砖石结构等,分析其优缺点。
(4)古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举例说明古建筑元素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
3.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古建筑类型,分析其特点并设计一座具有古建筑元素的现代建筑。
4. 例题讲解:分析一道古建筑结构题目,讲解解题思路。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设计一座古建筑。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古代建筑概述历史演变主要类型结构体系特点2. 古建筑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分析报告,包括古建筑的历史、类型、结构、特点以及在现代建筑中的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建筑的了解程度,教学目标的达成情况。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观当地古建筑,深入了解古建筑的文化内涵,提高建筑审美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广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具体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与处理;4. 实践情景引入的互动性与启发性;5.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与实用性;6. 作业设计的评估性与拓展性;7.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入性与连贯性。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精品教案教学资料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精品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中国建筑史》教材第三章,详细内容包括: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建筑风格和分类、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传统建筑文化内涵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及其演变过程。
2.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认识和审美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建筑学科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中国古代建筑的风格和分类、建筑构造及其文化内涵。
教学重点: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建筑模型、实物图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组中国古代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建筑美学的思考,进而导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2)建筑风格和分类(3)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特点(4)传统建筑文化内涵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分析身边的古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4. 例题讲解:以一例古建筑为例,详细讲解其构造、特点和文化内涵。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并评价一组古建筑图片。
六、板书设计1. 中国建筑史2. 内容:(1)基本特征(2)建筑风格与分类(3)历史时期建筑特点(4)传统建筑文化内涵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分析并评价你所在城市的古建筑,不少于500字。
(2)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款具有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
2. 答案:(2)要求创意新颖,符合中国传统建筑风格,注重实用性。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方法。
同时,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深入研究中国建筑史,通过阅读相关书籍、参观古建筑等方式,提高自己的建筑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深度2. 教学目标的明确性与实践性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区分与处理4.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与随堂练习5. 作业设计的有效性与创新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操作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及深度教学内容的选择应紧密围绕教学目标,突出中国古代建筑的核心知识点。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资料
中国建筑史教学计划教案教学资料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中国建筑史》的第三章“古代建筑”,详细内容涉及古代建筑的风格、结构特点、装饰艺术以及其在不同朝代的演变过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古建筑的基本风格和结构特点,掌握古建筑在各个朝代的代表性建筑。
2.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建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增强民族自豪感。
3.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审美能力,激发对建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
教学重点:古建筑在不同朝代的演变过程和代表性建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图片、模型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故宫、颐和园等古建筑的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2. 知识讲解:a. 古代建筑的基本风格和结构特点b. 古代建筑在不同朝代的演变过程c. 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3. 例题讲解:以北京故宫为例,分析其建筑风格、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
4. 随堂练习:让学生绘制一个古建筑的结构简图,并分析其特点。
六、板书设计1. 古代建筑的基本风格和结构特点2. 古代建筑在不同朝代的演变过程3. 古代建筑的装饰艺术七、作业设计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古建筑的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参观当地的古建筑,深入了解其历史文化背景,提高对中国古建筑的认识。
同时,推荐相关书籍和资料,供学生课后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
2.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3. 作业设计中的分析古建筑题目。
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古建筑的结构特点和装饰艺术1. 古建筑结构特点:建筑中的斗拱、梁、柱、枋等部件,具有独特的结构作用和装饰功能。
古建筑中的榫卯结构,体现了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
2. 古建筑装饰艺术:装饰题材丰富,如龙、凤、蝙蝠、莲花等吉祥图案。
装饰手法多样,包括雕刻、彩绘、镶嵌等。
中国建筑史教(学)案
中国建筑史教(学)案第一章前言、原始、奴隶教学前言一、教学计划与教学要求二、中国古建筑概况及特征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风格变化不大,以木构架承重体系为主,重视建筑群体的组合,图0-6,0-7,0-81、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2、建筑群的组合3、建筑与环境4、工官制度三、学习《中建史》的目的及重要性四、学习方法1、培养兴趣2、运用比较法3、注重建筑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4、从“使用功能、科学技术、建筑艺术”等三方面入手五、《中建史》学科发展概况1、理出《中建史》的头绪,建立了《中建史》学科体系2、拓展成果,向纵深发展,逐渐进入到专题研究3、研究在达到一定的广度后进入——新的阶段——理论研究阶段六、《中国建筑史》的学习内容:以汉族建筑为主流,建筑类型主要包括: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民间公共建筑、王府、居民、长城、桥梁等七、古代建筑的时段划分: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476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前475~公元1911年)战国~清作业:1、谈谈你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理解。
2、中国古建筑所主要包括哪些类型?每种类型举两个遗存实例。
3、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4、宇文恺是哪朝代人?他在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有那些?5、李诫是哪朝代人?他在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有那些?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一、前建筑活动1、树居,2、崖下居3、岩洞居二、建筑的创造1、巢居:树居的发展2、风篱和窝棚3、窑洞三、建筑创造突进1、穴居(半穴居)——从地面窝棚演变——北方(黄河流域)2、干阑——从巢居演化——南方(长江流域)3、窑洞——沿用——西方(地质条件许可),(1)穴居系列:穴居系列建筑的发展: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下建台基的地面建筑——居住面逐渐升高从室数看:一室——多室从平面看:园形——园角方形——长方形从形式看:从不规则——规则,(2)干阑(南方)树居——巢居——干阑系列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约7000年前),(3)概述史前建筑两大流派四、史前建筑艺术的体现——“大房子”、祭坛、巨石建筑1、“大房子” (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2、祭坛,图1-42,1-43原始祭坛——是原始人露天祭祀自然神灵的场所,新石器中期开始出现3、原始墓葬、巨石建筑墓葬方式——土葬、火葬、水葬、天葬、高架葬等,以土葬为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前言、原始、奴隶教学前言一、教学计划与教学要求二、中国古建筑概况及特征中国古建筑单体建筑风格变化不大,以木构架承重体系为主,重视建筑群体的组合,图0-6,0-7,0-81、建筑的多样性与主流2、建筑群的组合3、建筑与环境4、工官制度三、学习《中建史》的目的及重要性四、学习方法1、培养兴趣2、运用比较法3、注重建筑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联系4、从“使用功能、科学技术、建筑艺术”等三方面入手五、《中建史》学科发展概况1、理出《中建史》的头绪,建立了《中建史》学科体系2、拓展成果,向纵深发展,逐渐进入到专题研究3、研究在达到一定的广度后进入——新的阶段——理论研究阶段六、《中国建筑史》的学习内容:以汉族建筑为主流,建筑类型主要包括:城市、宫殿、坛庙、陵墓、寺观、佛塔、石窟、园林、民间公共建筑、王府、居民、长城、桥梁等七、古代建筑的时段划分:原始社会(六、七千年前~公元前21世纪)奴隶社会(公元前21世纪~476年)夏、商、西周、春秋封建社会(前475~公元1911年)战国~清作业:1、谈谈你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这句话的理解。
2、中国古建筑所主要包括哪些类型?每种类型举两个遗存实例。
3、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4、宇文恺是哪朝代人?他在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有那些?5、李诫是哪朝代人?他在建筑方面的主要成就有那些?古代建筑发展概况第一节原始社会(~公元前21世纪)一、前建筑活动1、树居,2、崖下居3、岩洞居二、建筑的创造1、巢居:树居的发展2、风篱和窝棚3、窑洞三、建筑创造突进1、穴居(半穴居)——从地面窝棚演变——北方(黄河流域)2、干阑——从巢居演化——南方(长江流域)3、窑洞——沿用——西方(地质条件许可),(1)穴居系列:穴居系列建筑的发展:穴居——半穴居——地面建筑——下建台基的地面建筑——居住面逐渐升高从室数看:一室——多室从平面看:园形——园角方形——长方形从形式看:从不规则——规则,(2)干阑(南方)树居——巢居——干阑系列实例:浙江余姚河姆渡村(约7000年前),(3)概述史前建筑两大流派四、史前建筑艺术的体现——“大房子”、祭坛、巨石建筑1、“大房子”(甘肃秦安大地湾“大房子”(仰韶晚期)2、祭坛,图1-42,1-43原始祭坛——是原始人露天祭祀自然神灵的场所,新石器中期开始出现3、原始墓葬、巨石建筑墓葬方式——土葬、火葬、水葬、天葬、高架葬等,以土葬为主。
①积石冢②石棚五、史前建筑的环境选择,树落规划村落的群体规划,以向心集团式为特征作业:1、以图文说明我国原始社会建筑主要两大体系的发展过程、特点及对以后建筑的影响。
2、简述我国史前建筑的环境选择、村落规划。
3、浙江余姚河姆渡村建筑遗址为何类建筑形式?西安半坡村建筑遗址为何类建筑形式?陕西临潼姜寨建筑遗址为何类建筑形式?第二节奴隶社会建筑(公元前21世纪-476)(公元前2070年-前476)夏、商、西周、春秋(共约1600年)“城市的出现是建筑艺术上的巨大进步,同时也是危险增加和防卫需要增加增加的标志”——恩格思一、城市•(1)郑州宫殿•(2)盘龙城宫殿•(3)殷墟宫殿•(4)凤雏先周宫殿(宗庙)•3、西周洛邑王城宫殿•4、春秋战国宫殿•5、春秋战国宗庙••三、园林•农耕与围猎既是苑囿产生的物质基础,也是其原始阶段最基本的功能,原始园林之另一重要性质是通神。
••四、墓葬•“封土”——人工堆成高出平地的坟丘•“椁”——棺材外套的大棺材1、商周墓葬西周墓已有封土,大量杀殉之风在西周中期后已稍有减退2、战国墓葬同商一样,建享堂五、建筑装饰与色彩台基、屋身、屋顶三大部分的组合,已基本确定1、台基与柱础,晚商,柱下常有装饰处理——柱础2、屋身•装饰手段:涂饰、彩饰、雕刻、壁画•木构色彩:夏崇尚黑色,商崇尚白,周崇尚红,——《考工记》3、屋顶屋顶形式以“四阿”为主,夏、商以茅草覆顶,西周:瓦的发明促使屋顶材料的变化。
4、瓦当:战国前盛行半当,汉以后半当消失,全为园当,秦以全当为主。
5、家俱:席地坐、卧之家俱作业:1、解释何为《兆域图》。
2、简要说明“凤雏西周宫殿”在建筑艺术上的重要意义,并图绘“凤雏西周宫殿”平面图。
3、简述奴隶社会建筑的装饰特征。
第二章夏、商、西周时期建筑概观夏、商、西周是中国的奴隶社会。
根据史学界意见,中国第一个奴隶社会从夏代开始。
主要依据:1 . 奴隶数增多;2 . 已能组织大规模水利活动;3 . 城和军队的建立;4·在随葬品中贫富差别明显。
一·建筑史分期1·夏(公元前2070-前1600年)·代表建筑城、宫殿、高台建筑2·商(公元前1600-前1046年)·商代在夏的基础上有较大发展,这突出反映在青铜器与甲骨文。
在建筑上主要表现于:城郭建设、宫、庙、陵墓、囿、版筑技术3·西周(公元前1046-前771年)西周是中国奴隶社会的顶峰礼制建筑:庙、堂、宫、室、寝二·中国奴隶社会建筑特征与成就1·从中国建筑结构体系看,中国奴隶社会在极低的生产力水平下,完成了木结构体系的草创,并掌握了筑城与高台建筑的方法。
·中国建筑以木结构为主的建筑体系,为世界主要三种体系(石、木、生土)之一,在奴隶社会虽然尚属草创阶段,但结构方式以基本确立。
2·中国奴隶社会是宗族和宗法制度控制的社会,神的崇拜远次于祖先的崇拜。
在整个奴隶社会,尚未形成的神的崇拜体系。
使得中国奴隶社会建筑,既没有古埃及、古印度宗教建筑的压抑和神秘,也不象古希腊奴隶民主制下的建筑那样自然、明朗。
中国建筑一大特点,是表现出一种等级森严的秩序,这在中国奴隶社会建筑中便已见端倪。
3·从建筑材料和技术看,中国奴隶社会木工技术已达到很高水准,砖、瓦已用于建筑,但建筑还没完全脱离原始状态。
4·周礼的萌芽、形成,对中国以后三千年的建筑:从城市、宫殿到民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夏朝建立了军队、修城郭、⏹制定了刑法、修监狱,筑宫室台榭。
⏹·夏朝使用了铜器,史籍中有禹铸九鼎记载。
二里头遗址中,不但发现了青铜器,而且还发现冶铜、铸铜遗址。
⏹·近代夏史一度被视作虚构的——疑古派⏹目前夏朝的史料不足,还看不到它的全貌。
二·夏代建筑考古资料1·河南偃师二里头1号宫殿遗址从发现的遗迹、出土的遗物以及地层叠压关系来判断,二里头文化是介于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与商代文化早期之间的一种文化。
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衔接的。
在河南龙山文化晚期之后是二里头文化,二里头文化之后紧接着是商代文化。
三商代建筑(公元前16世纪-前11世纪)商前期 1600─1300商后期(盘庚迁殷后)盘庚、小辛、小乙1300─1251 50武丁 1250─1192 59祖庚、祖甲、廪辛、康丁1191─1148 44武乙 1147─1113 35文丁1112─1102 11帝乙1101─1076 26 帝辛 1075─1046 30(一)·概况商朝最早的国都在亳(亳音伯,今河南商丘)。
在以后三百年中共迁都五次。
公元前14世纪,商朝第二十位国王盘庚从“奄”(今山东曲阜)迁至“殷”(今安阳小屯),直至商朝灭亡。
后人称这段历史为殷朝,此地也称殷都。
殷都被西周废弃之后,逐渐沦为废墟,故称“殷墟”。
(二)·城市、宫殿1·郑州商城(嚣,或西亳)遗址在郑州附近,发现大片遗址和一段夯土墙。
约25平方公里范围内,断断续续地分布着居住遗址和各种作坊,大部分遗址在郑州市区,无法探明《竹书纪年》:“帝仲丁迁于嚣”从遗址规模、居民分布、职业和大量作坊看,是城市遗址。
这是目前我国发现的最早城市遗址夯土墙遗址在城北,尚有数段露出地面。
遗址宽4-6m,最宽处约7-8m,高4m,最高达 9m。
采用版筑技术2·湖北黄陂盘龙城遗址位于湖北黄陂盘龙湖畔,商代前期城市遗址,建于公元前15世纪前后面积约1.1平方公里古城平面略呈方形,南北约290米,东西约260米城垣四面中部各有一缺口,可能是城门城墙基宽21米,现今南、西垣及北垣西端尚存有高出地面约1~3米的夯土残垣城垣的夯筑是以每层厚8~10厘米左右的夯土筑出主体,内侧又有斜行夯土用来支撑夯筑城垣主体时使用的模型板。
推测城垣原为中间高耸而内侧有斜坡以便登临,外侧较陡以御敌·城垣外有宽约14米、深约4米的城壕,壕内侧往往高出外侧1米以上。
在城南壕沟底部曾发现桥桩的柱穴,可知当时是架桥通过的。
3·小屯殷墟宫殿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小屯(“殷”)分为甲乙丙三区选址与布局遗址未发现瓦,有铜锧(三) ·陵墓1 商周陵墓制式不封不树设有棺椁四出(二出)羡道人殉深埋,上建有祭祀堂2 实例殷墟墓葬区妇好墓妇好墓1976年发掘。
于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西北四、西周建筑(公元前1046年-前771)西周年表:武王公元前1046年——前1043年在位4年成王前1042年——前1021年在位22年康王前1020年——前996年在位25年昭王前995年——前997年在位19年穆王前976年——前992年在位55年(共王当年改元)共王前922年——前900年在位23年懿王前899年——前892年在位8年孝王前892年——前886年在位6年夷王前885年——前878年在位8年厉王前877年——前841年在位37年(共和当年改元)共和前841年——前828年在位14年宣王前827年——前782年在位46年幽王前781年——前771年在位11年(一)·概况商朝后期,居住于陕西歧山之南周原一带的周族兴盛起来,文王时其势力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武王继位的第二年,联合许多方国部落,大败商军于牧野,灭商建立周朝,迁都于镐(今陕西省西安市),史称西周。
以藩屏周灭商第二年,武王病死,由周公摄政,武王弟管叔、蔡叔与商王后裔武庚叛乱。
经过三年东征,平定了叛乱,迁部分商遗民于洛邑(今洛阳),建造东都“成周”。
同时,大封诸侯,“以藩屏周”。
⏹周礼周建立了礼制。
以宗法制为基础的周礼,是体现等级差别的各种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不同等级的贵族所使用的礼器,其组合各不相同。
庶人不得使用贵族的礼仪。
⏹刑罚周建立了严格的刑罚,作为控制和镇压的手段。
⏹手工业和商业手工业作坊分工比较细,号称“百工”。
青铜器铸造业在西周中期以后,已经出现了一模翻制数范的新技术,许多铜器上铸有长篇铭文。
原始瓷器的制作已经比以前普遍,并且在建筑上开始使用瓦。
西周的手工业和商业主要为官府所垄断,因此称“工商食官”。
文字与商一样,周代凡大事也要进行占卜和占卦,视兆象和卦象判定凶吉。
⏹井田制与农业井田制是西周时的土地制度。
全国土地名义上皆归周王所有,即所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