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构力学课后习题解答:5力法习题解答

合集下载

《结构力学考试样题库》5-力法

《结构力学考试样题库》5-力法

第五章 力法一、是非题1、图示结构用力法求解时,可选切断杆件2、4后的体系作为基本结构。

12345abab2、力法典型方程的实质是超静定结构的平衡条件。

3、图a结构,取图b 为力法基本结构,则其力法方程为δ111X c=。

(a)(b)X 14、图a 所示结构,取图b 为力法基本体系,线胀系数为α,则∆1= t t l h -322α()。

lo +2t 1X (a)(b)5、图a 所示梁在温度变化时的M 图形状如图b 所示。

(a)(b)0C 图 -50C +15M6、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反力和内力,只与各杆件刚度的相对数值有关。

7、在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因素作用下,静定与超静定结构都有内力。

8、图示结构中,梁AB 的截面EI 为常数,各链杆的E A 1相同,当EI 增大时,则梁截面D弯矩代数值M D 增大。

9、图示对称桁架,各杆EA l ,相同,N P AB =2。

二、选择题1、图a 所示结构 ,EI =常数 ,取图b 为力法基本体系,则下述结果中错误的是: A .δ230= ; B .δ310= ;C .∆20P = ;D .δ120= 。

()ll(a)(b)2、图示连续梁用力法求解时, 简便的基本结构是: A .拆去B 、C 两支座;B .将A 支座改为固定铰支座,拆去B 支座;C .将A 支座改为滑动支座,拆去B 支座;D .将A 支座改为固定铰支座 ,B 处改为完全铰。

()3、图示结构H B 为:A .P ;B .-P 2 ;C .P ;D .-P 。

()4、在力法方程δij j c i X ∑+=∆∆1中:A B.C. D.;;;.∆∆∆i i i =><000前三种答案都有可能。

()5、图示两刚架的EI 均为常数,并分别为EI = 1和EI = 10,这两刚架的内力关系为:()A .M 图相同;B .M 图不同;C .图a 刚架各截面弯矩大于图b 刚架各相应截面弯矩;D .图a 刚架各截面弯矩小于图b 刚架各相应截面弯矩。

结构力学力法习题及答案

结构力学力法习题及答案

力法 作业 01〔0601-0610 为课后练习,答案已给出〕0601 图示结构,若取梁 B 截面弯矩为力法的基本未知量1X ,当2I 增大时,则1X 绝对值:A .增大;B .减小;C .不变;D .增大或减小,取决于21/I I 比值。

〔 C 〕q0602 图示桁架取杆 AC 轴力(拉为正)为力法的基本未知量1X ,则有:A .X 10=;B .X 10>;C .X 10<;D .1X 不定,取决于12A A 值与α值。

〔 A 〕 a D0603图 b 示图a 结构的力法基本体系,则力法方程中的系数和自由项为:A .∆11200P ><,; δ B .∆11200P <<,;δ C .∆11200P>>,;δ D .∆11200P <>,δ。

〔 B 〕X X0604 图 a 结构取力法基本体系如图 b ,1X 是基本未知量,其力法方程可写为11111c X δ+∆=∆,其中:A .∆∆1100c >=,;B .∆∆1100c <=,;C.∆∆1100c =>,; D .∆∆1100c =<,。

〔 A 〕(a)(b)X 10605 图 a 结构的最后弯矩图为:A .图 b ;B .图 c ;C .图 d ;D .都不对。

〔 A 〕l 3M /4M /4(a)(b)M /43M /4M /8M /43M /4M/2(c)(d)0606图示结构 f (柔度) 从小到大时,固定端弯矩 m 为:A .从小到大;B .从大到小;C .不变化;D . m 反向。

〔 B 〕0607 图示对称结构,其半结构计算简图为图:B.原 图A 〕0608 图示结构( f 为柔度):A .MM A C >; B .M M A C =; C .M M A C <; D .M M A C =-。

〔 C 〕 A M C0609图 a 所示结构,取图 b 为力法基本体系,则基本体系中沿1X 方向的位移1∆等于:A .0;B .k ;C .-X k 1/;D .X k 1/。

结构力学习题及答案(武汉大学)

结构力学习题及答案(武汉大学)

结构力学习题第2章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2-1~2-6 试确定图示体系的计算自由度。

题2-1图题2-2图题2-3图题2-4图题2-5图题2-6图2-7~2-15 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若是具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则需指明多余约束的数目。

题2-7图题2-8图题2-9图题2-10图题2-11图题2-12图题2-13图题2-14图题2-15图题2-16图题2-17图题2-18图题2-19图题2-20图题2-21图2-1 1=W 2-1 9-=W 2-3 3-=W 2-4 2-=W 2-5 1-=W 2-6 4-=W2-7、2-8、2-12、2-16、2-17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9、2-10、2-15具有一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2-11具有六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2-13、2-14几何可变体系为2-18、2-19 瞬变体系2-20、2-21具有三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第3章静定梁和静定平面刚架的内力分析3-1 试作图示静定梁的内力图。

(a)(b)(c) (d)习题3-1图3-2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内力图。

(a)(b)(c)习题3-2图3-3~3-9 试作图示静定刚架的内力图。

习题3-3图习题3-4图习题3-5图习题3-6图习题3-7图习题3-8图习题3-9图3-10 试判断图示静定结构的弯矩图是否正确。

(a)(b)(c) (d)部分习题答案3-1 (a )m kN M B ⋅=80(上侧受拉),kN F RQB 60=,kN F L QB 60-=(b )m kN M A ⋅=20(上侧受拉),m kN M B ⋅=40(上侧受拉),kN F RQA 5.32=,kN F L QA 20-=,kN F LQB 5.47-=,kN F R QB 20=(c) 4Fl M C =(下侧受拉),θcos 2F F L QC =3-2 (a) 0=E M ,m kN M F ⋅-=40(上侧受拉),m kN M B ⋅-=120(上侧受拉)(b )m kN M RH ⋅-=15(上侧受拉),m kN M E ⋅=25.11(下侧受拉)(c )m kN M G ⋅=29(下侧受拉),m kN M D ⋅-=5.8(上侧受拉),m kN M H ⋅=15(下侧受拉) 3-3 m kN M CB ⋅=10(左侧受拉),m kN M DF ⋅=8(上侧受拉),m kN M DE ⋅=20(右侧受拉) 3-4 m kN M BA ⋅=120(左侧受拉)3-5 m kN M F ⋅=40(左侧受拉),m kN M DC ⋅=160(上侧受拉),m kN M EB ⋅=80(右侧受拉)3-6 m kN M BA ⋅=60(右侧受拉),m kN M BD ⋅=45(上侧受拉),kN F QBD 46.28=3-7 m kN M C ⋅=70下(左侧受拉),m kN M DE ⋅=150(上侧受拉),m kN M EB ⋅=70(右侧受拉) 3-8 m kN M CB ⋅=36.0(上侧受拉),m kN M BA ⋅=36.0(右侧受拉) 3-9 m kN M AB ⋅=10(左侧受拉),m kN M BC ⋅=10(上侧受拉) 3-10 (a )错误 (b )错误 (c )错误 (d )正确第4章 静定平面桁架和组合结构的内力分析4-1 试判别习题4-1图所示桁架中的零杆。

结构力学习题答案

结构力学习题答案

结构力学习题答案结构力学习题答案结构力学是工程力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受力情况下的变形和应力分布。

在学习结构力学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习题,通过解答这些习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结构力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结构力学习题的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一、静力平衡问题1. 一个简支梁上有一均布载荷,求梁的反力分布。

答:根据静力平衡条件,梁的支座反力应该可以平衡载荷的作用力。

对于简支梁,支座反力应该相等,且方向相反。

因此,可以将载荷均分为两半,每一半的作用力为载荷的一半,分别作用在支座上。

2. 一个悬臂梁上有一个集中力作用,求梁的反力分布。

答:对于悬臂梁,梁的支座反力只有一个,且方向与集中力相反。

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可以通过力的平衡方程求解支座反力的大小。

二、弹性力学问题1. 一个弹簧的刚度为k,已知初始长度为L0,当施加一个力F时,弹簧的变形为ΔL,求弹簧的劲度系数。

答:根据胡克定律,弹簧的劲度系数k等于施加的力F与弹簧的变形ΔL之比。

即k = F / ΔL。

2. 一个梁在受力情况下发生弯曲,已知梁的材料特性和几何尺寸,求梁的弯曲应力。

答:梁的弯曲应力可以通过弯曲矩和截面惯性矩之间的关系来求解。

根据梁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特性,可以计算出梁的截面惯性矩,然后根据弯曲矩的大小,可以求解出梁的弯曲应力。

三、静力学问题1. 一个斜面上有一个物体,已知物体的质量和斜面的倾角,求物体沿斜面滑动的加速度。

答: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沿斜面滑动的加速度等于物体受到的合外力在斜面方向上的分量除以物体的质量。

可以将物体的重力分解为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的两个分量,然后根据斜面的倾角和物体的质量来计算加速度。

2. 一个平衡悬臂上有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已知悬臂的长度和物体与支点的距离,求物体的平衡位置。

答:在物体平衡的情况下,物体受到的力矩为零。

可以通过将物体的重力分解为垂直悬臂和平行悬臂方向的两个分量,然后根据力矩的平衡条件来求解物体的平衡位置。

结构力学第5章答案(完整版)

结构力学第5章答案(完整版)

5-1试找出下列结构中的零力杆(在零力杆上打上“0”记号)5-2 已知平面桁架的几何尺寸和载荷情况如题5-2图所示,用节点法计算桁架各杆的内力。

解:(a)、零力杆:74,76,65,68,43分析节点4,得P N -=45分析节点5,得 2- 1P N P N ==552,(b)、零力杆:26,61,63,48,83,85,37,71分析节点7:P N -=75 分析节点5:5254P N =1221233234434554N N N N N N N N =======(c)、支座反力:均为0分析节点1: P N P N 2,31512-== 分析节点2: P N P N 2,32523== 分析节点3: P N 235-= 分析节点4: 04543==N N (d)、零力杆:12,15,52,83,43,49支座反力:P R P R P R y x y 3.1,8.0,3.2223=-==分析节点5: P N 8.056-=分析节点6: P N P N -=-=6267,8.0 分析节点9: P N P N 6.0,26.09893=-= 分析节点8: P N 6.087=分析节点3: P N P N 1.1,27.13237=-= 分析节点7: P N 23.072-=5-3 用分解成平面桁架的方法求如题5-3图所示空间桁架各杆的内力。

解:零力杆:26,48,34,24,28122152316213337317383N P a N P P cN P N P N P N P NP ==-=-=-===-3 5-4 已知平面桁架的几何尺寸和受载情况如题5-4图所示。

求图中用粗线所示的杆件①,②,③的内力。

解:(a)、零力杆如图所示1340,3P M N ==∑由得 3210,M N P ==-∑由得310,3y F N P ==∑由得 (b)、2140,2M N P ==∑由得230,x F N P ==-∑由得250,y F N ==∑由得(c)、支座反力:均为0,结构简化为:PN F P N F PN M x y 31,032,032,03213====-==∑∑∑得由得由得由5-5 求如题5-5图所示平面桁架的内力。

结构力学第5章习题及参考答案5-1——5-8

结构力学第5章习题及参考答案5-1——5-8

第5章5-1 试确定图示结构位移法的基本未知量。

解(a)n=2(b)n=1(c)n=2(e)n=5(f)n=2(d)n=35-2 试用位移法作图示刚架的M解 1111P 0k F ∆+=111P 1245kN m k i F ==-,1154kN m i∆=⋅11P M M M =∆+习题5-2图1M 图基本结构 90M P 图(kNm)82.5 M 图(kNm)5-3试用位移法作图示刚架的M图。

习题5-3图1M图及系数k11、k21的求解i3i/l2M图及系数k12、k22的求解解111221P 1112222P 111221222221P 2P 231239752124813197254F F k k F k k F i i k i k k k l lql ql ql qli i∆∆∆∆===-===∆=-∆=-1++=0++=0,,,,M 图(272ql ⨯)M P 图及自由项F 1P 、F 2P 的求解23qlql58ql5-4试用位移法作图示刚架的M 图。

解1111P 111P P P101010k F k i F F lF l i∆+===∆=-,习题5-4图基本结构M 图(P F l )0.21M 图M p 图5-5 作图示刚架的M 图。

解1111P 0k F ∆+=111P 224,60kN ik F l ==- 215kN2l i ∆=-习题5-5图 基本结构M P 图(kNm)及自由项F 1P 的求解 M 图(kNm)1M 图及系数k 11的求解5-6习题5-6图 基本结构k 12、k 22的求解1M 图及系数k 11、k 21的求解 4i 4i k 2i 4i 21k 2i k 4i 4i 3ik M P 图(kNm)及自由项F 1P 、F 2P 的求解 1P 60F 2P解111221P1212222P111221221P2P1282725kNm60kNm295265kNm kNm5226k k Fk k Fki k k i k iF Fi i∆∆∆∆=====-=∆=∆=-1++=0++=0,,,,M图(1kNm26)F N图(1kN104⋅⨯) FQ图(1kN104⋅⨯)5-7 试用位移法计算图示结构,并作内力图。

结构力学课后答案-第6章--力法

结构力学课后答案-第6章--力法

习题6-1试确定图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a)(b)(c)(d)(e)(f)(g)所有结点均为全铰结点2次超静定6次超静定4次超静定3次超静定II去掉复铰,可减去2(4-1)=6个约束,沿I-I截面断开,减去三个约束,故为9次超静定沿图示各截面断开,为21次超静定I II 刚片I与大地组成静定结构,刚片II只需通过一根链杆和一个铰与I连接即可,故为4次超静定(h)6-2试回答:结构的超静定次数与力法基本结构的选择是否有关?力法方程有何物理意义?6-3试用力法计算图示超静定梁,并绘出M 、F Q 图。

(a)解:上图=l1M pM 01111=∆+p X δ其中:EIl l l l l l l EI l l l l EI 8114232332623232333211311=⎪⎭⎫ ⎝⎛⨯⨯+⨯⨯+⨯⨯⨯+⎪⎭⎫ ⎝⎛⨯⨯⨯⨯=δEIl F l lF l lF EI l pp p p817332322263231-=⎪⎭⎫ ⎝⎛⨯-⨯⨯-⨯=∆0817*******=-EI l F X EI l p p F X 211=p M X M M +=11l F p 61l F p 61F PA2l 3l 3B2EIEIC题目有错误,为可变体系。

+pF p lF 32X 1=1M 图p Q X Q Q +=11p F 21⊕p F 21(b)解:基本结构为:l1M 3l l2M l F p 21pM l F p 31⎪⎩⎪⎨⎧=∆++=∆++0022221211212111p p X X X X δδδδp M X M X M M ++=2211pQ X Q X Q Q ++=22116-4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其内力图。

(a)l2l 2l2lABCD EI =常数F Pl 2E FQ 图F PX 1X 2F P解:基本结构为:1M pM 01111=∆+p X δpM X M M +=11(b)解:基本结构为:EI=常数qACEDB4a 2a4a4a20kN/m3m6m6mAEI 1.75EIB CD 20kN/mX 1166810810计算1M ,由对称性知,可考虑半结构。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1章 绪论(无习题)第2章 平面体系的几何组成分析习题解答习题 是非判断题(1) 若平面体系的实际自由度为零,则该体系一定为几何不变体系。

( )(2)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 =0,则该体系一定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 (3)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 <0,则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 (4) 由三个铰两两相连的三刚片组成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 )(5) 习题(5) 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CEF 后,剩余部分为简支刚架,所以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系。

( )习题 (5)图(6) 习题(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ABC 后,成为习题(6) (b)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7) 习题(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EDF 后,成为习题(6) (c)图,故原体系是几何可变体系。

( )习题 (6)图【解】(1)正确。

(2)错误。

0W 是使体系成为几何不变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3)错误。

(4)错误。

只有当三个铰不共线时,该题的结论才是正确的。

(5)错误。

CEF 不是二元体。

(6)错误。

ABC 不是二元体。

(7)错误。

EDF 不是二元体。

习题 填空(1) 习题(1)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

B DACEF(a)(b)(c)D习题(1)图(2) 习题(2)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_体系。

习题2-2(2)图(3) 习题(3)图所示4个体系的多余约束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3)图(4) 习题(4)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4)图(5) 习题(5)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5)图(6) 习题(6)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6)图(7) 习题(7)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同济大学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同济大学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及答案解析(完整版)

(c) (d)
(e) (f)
(g) (h)
2-5 试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分析图示体系的几何构造。 (a)
(b)
同济大学朱慈勉 结构力学 第 3 章习题答案 3-2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力图。
(a) A
FP
B
C
FPa
D
E
F
a
a
a
a
a
(b) 2kN/m
10kN
A
2m
6m
B
C
2m
D
4m
2m
1
1
2a
1
2
2
M1
6-4 试用力法计算图示结构,并绘其内力图。 (a)
6m
20kN/m
B
1.75EI
C
D
EI
A
6m
3m
解:基本结构为:
20kN/m
X1
6 1
M1
6 810
810
Mp
11X1 1p 0
M M1X1 M p
(b) E
2a
4a
C
D
q
EI=常数
A
B
4a
4a
解:基本结构为:
X1
计算 M 1 ,由对称性知,可考虑半结构。
(c)
15kN
20kN/m
A
B
C
D
E
F
2m 2m 3m
3m
3m
4m
(d)
6kN·m
4kN·m
A 3m
B
C
D
2m 2m
E 2m 2m
A
4kN
FG
H
2m 2m 2m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内含解答图)

《结构力学》习题解答(内含解答图)
习题2-21图习题2-21解答图
解:将固定铰支座换为单铰,如图(b),由于与基础的约束多余三个,故基础作为刚片Ⅰ。铰结BF为刚片Ⅱ,铰结△CDE为刚片Ⅲ。刚片Ⅰ与刚片Ⅱ是由杆AB和支撑杆F相连,虚铰在无穷远处,刚片Ⅰ与刚片Ⅲ是由杆AC和支撑杆E相连,虚铰在两杆的延长线的交点处,而刚片Ⅱ与刚片Ⅲ是由杆BC和杆FD相连,虚铰在两杆的延长线的交点处。此时,三铰不共线,该体系为几何不变体,且无多余约束。
所以,体系是几何不变得,且无多余约束。
习题2-2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解:从图2-15(b)可知,杆件CD和链杆3及铰D构成二元体,可以去掉;取杆件CB为刚片Ⅰ,基础作为刚片Ⅱ,根据规则一,两刚片是通过杆AB、链杆1、2组成几何不变体。所以,整个体系为几何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习题2-2图习题2-2解答图
习题2-10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
习题2-10图习题2-10解答图
解:由于与基础的约束多余三个,故基础作为刚片Ⅰ。铰结△ABF为刚片Ⅱ,铰结△BCD为刚片Ⅲ。刚片Ⅰ与刚片Ⅱ是由杆EA和支撑杆F相连,虚铰在两杆的延长线的交点处,刚片Ⅰ与刚片Ⅲ是由杆EC和支撑杆D相连,虚铰在两杆的延长线的交点处,而刚片Ⅱ与刚片Ⅲ是铰B相连。此时,三铰不共线,该体系为几何不变体,且无多余约束。
习题2-26图习题2-26解答图
解:将链杆截断,截断一处,去掉一个约束,共去掉四个约束;再将刚性联结杆截断,截断一处,去掉三个约束,共去掉十二个约束,如图(b)。此时,体系变成与基础独立相连的三个单一杆件,见图(b)。所以,该体系具有十六个多余约束的几何不变体。
2.3.2提高题
提高题2-1 试对图示体系作几何组成分析。
所以,由规则一知,体系是几何不变体,且无多余约束。

结构力学 第五章 作业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 第五章 作业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 第五章习题 参考答案2005级 TANG Gui-he (整理)5-1 试用结点法计算图示桁架各杆的内力。

5-2 试用结点法计算图示桁架各杆的内力。

解:由整体平衡条件可解得支座反力 F A =1.5F F B =1.5F 取结点A 为隔离体,如图,用数解法可解得 F A C =-2.12F F A B =1.5F 同理,依次取结点B 、C 、 D 、E 为隔离体,并由对称性可得各杆的内力如图。

4 * 8m60k N60k N6M 2MA B C D E FG H 解:由 M H =0 可得支座F a y=75kN.由 F Y=0 得 F h y=45kN 取 A 结点为隔离体,利用数解法可得 F N AB=-100kN. F NAC=125kN. 再取 C 点为隔离体,利用投影法和力平衡 可得 F N BC=-50,F NCE=103.1kN.同理依次取 B , D , E , G , F 可得各杆内力(如图所标)AC-60k N -90k N -100k N 45k N75k N125k N 75k N 42.4k N61.8k N 103.1k N -60k N -50k N -30k N55-4试判断图示桁架中的零杆。

解:图中红色的杆件为零杆在杆中标有 为零杆其中用到K 型和T 型结构判断原理5-5试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

2解:(1)求出支座竖向反力为2.5F (↑),(2)作截面I -I ,由∑M A=0得: 2.5F ×15-10F -5F +6F N 1=0 → F N 1=-3.75F (3)由∑M B=0得: 2.5F ×10-F ×5-F N 2×6=0 → F N 2=3.33F (4)利用勾股定理求出A B 杆长7.8F N 4x =5F N 4/3.84 由∑M C=0得: 2.5F ×10-5F +F N 1×6+6×5F N 4/7.8=0 → F N 4=0.65F (5)取结点B 为分析对象,由∑F Y=0得: F N 4×6/7.8+F N 3=0 → F N 3=-0.5F5-6试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杆件的内力。

结构力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力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力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结构力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答案结构力学是工程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物体在受力作用下的变形和破坏行为。

对于学习结构力学的学生来说,课后习题是巩固知识和提高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结构力学第五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

第一章:引言第一章主要介绍了结构力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习题一般涉及力的分解、合成、平衡条件等内容。

以下是一道典型的习题及其答案:习题1.1:一个物体受到一个力F,该力可分解为两个力F1和F2,方向如图所示。

已知F1=3N,F2=4N,求F的大小和方向。

解答:根据力的平衡条件,可以得到F1+F2=F。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3N+4N=F,即F=7N。

根据力的合成,可以得到F的方向与F1和F2的方向相反,即向左。

第二章:静力学基本原理第二章主要介绍了静力学的基本原理,包括力的作用点、力的大小、力的方向等。

习题一般涉及受力分析、力矩计算等内容。

以下是一道典型的习题及其答案:习题2.1:一个杆AB长2m,质量为10kg。

在杆的中点C处施加一个力P=20N,方向向上。

求杆的重力作用点与杆的中点C之间的距离。

解答:首先计算杆的重力,即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10kg×9.8m/s²=98N。

由于杆是均匀杆,所以重力作用点在杆的中点C处。

因此,重力作用点与杆的中点C之间的距离为0。

第三章:平面结构的受力分析第三章主要介绍了平面结构的受力分析方法,包括平衡方程、约束条件等。

习题一般涉及平面结构的受力分析和计算等内容。

以下是一道典型的习题及其答案:习题3.1:一个桥梁由两个杆组成,杆AB和杆BC的长度分别为3m和4m。

桥梁的两端A和C分别受到一个力Fa和Fc,方向如图所示。

已知Fa=10N,Fc=15N,求桥梁的重力。

解答:根据平衡方程,可以得到力的合成关系:Fa+Fc=重力。

代入已知数据,得到10N+15N=重力,即重力=25N。

《结构力学习题集》5-力法

《结构力学习题集》5-力法

第五章 力法一、是非题1、图示结构用力法求解时,可选切断杆件2、4后的体系作为基本结构。

123452、力法典型方程的实质是超静定结构的平衡条件。

3、图a结构,取图b 为力法基本结构,则其力法方程为δ111X c=。

(a)(b)X 14、图a 所示结构,取图b 为力法基本体系,线胀系数为α,则∆1= t t l h -322α()。

lo +2t 1X (a)(b)5、图a 所示梁在温度变化时的M 图形状如图b 所示。

(a)(b)0C 图 -50C +15M6、超静定结构在荷载作用下的反力和内力,只与各杆件刚度的相对数值有关。

7、在温度变化、支座移动因素作用下,静定与超静定结构都有内力。

8、图示结构中,梁AB 的截面EI 为常数,各链杆的E A 1相同,当EI 增大时,则梁截面D 弯矩代数值M D 增大。

9、图示对称桁架,各杆EA l ,相同,N P AB =。

二、选择题1、图a 所示结构 ,EI =常数 ,取图b 为力法基本体系,则下述结果中错误的是: A .δ230= ; B .δ310= ;C .∆20P = ;D .δ120= 。

()llll/2(a)P (b)2、图示连续梁用力法求解时, 简便的基本结构是: A .拆去B 、C 两支座;B .将A 支座改为固定铰支座,拆去B 支座;C .将A 支座改为滑动支座,拆去B 支座;D .将A 支座改为固定铰支座 ,B 处改为完全铰。

()3、图示结构H B 为:A .P ;B .-P 2 ; C .P ; D .-P 。

()4、在力法方程δij j c i X ∑+=∆∆1中:A B.C. D .;;;.∆∆∆i i i =><000前三种答案都有可能。

()5、图示两刚架的EI 均为常数,并分别为EI = 1和EI = 10,这两刚架的内力关系为:()A.M图相同;B.M图不同;C.图a刚架各截面弯矩大于图b刚架各相应截面弯矩;D.图a刚架各截面弯矩小于图b刚架各相应截面弯矩。

结构力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力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力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结构力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结构力学是一门研究物体受力情况和力学性质的学科,它在工程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结构力学的学习不仅需要理论的掌握,还需要通过实际的习题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本文将为大家提供《结构力学》第二版课后习题的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学习和应用结构力学知识。

第一章弹性力学基础1.1 弹性力学的基本概念1. 弹性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形变时,恢复到原来形态的力学学科。

2. 牛顿第二定律: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3. 弹性体: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形变,当外力消失后,物体能够完全恢复到原来的形态。

4. 弹性力学的基本假设:线弹性假设、小变形假设、平面假设。

1.2 应力和应变1. 应力:单位面积上的力,即单位面积上的力的大小。

2. 应变: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的形变程度。

3. 线弹性假设下的应力-应变关系:胡克定律,即应力与应变成正比。

4. 应力张量:描述物体内部各点上的应力状态,是一个二阶张量。

1.3 弹性体的本构关系1. 本构关系:描述物体应力和应变之间的关系。

2. 弹性体的本构关系:胡克定律。

3. 弹性模量:描述物体对应力的敏感程度。

4. 剪切模量:描述物体对剪切应力的敏感程度。

第二章弹性力学的基本方程2.1 平衡方程与应力平衡方程1. 平衡方程:描述物体在力的作用下的平衡状态。

2. 应力平衡方程: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力分布情况。

2.2 应变平衡方程1. 应变平衡方程:描述物体在外力作用下的应变分布情况。

2.3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1. 弹性力学基本方程:包括平衡方程、应力平衡方程和应变平衡方程。

第三章弹性体的力学性质3.1 弹性体的应力分析1. 弹性体的平面应力问题:在一个平面上受力的弹性体。

2. 弹性体的平面应变问题:在一个平面上发生应变的弹性体。

3.2 弹性体的弯曲1. 弹性体的弯曲:在外力作用下,物体发生弯曲变形。

2. 弯曲方程:描述弯曲变形的关系。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解答:5力法习题解答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解答:5力法习题解答

第5章力法习题解答习题5.1是非判断题(1)习题5.1(1)图所示结构,当支座A发生转动时,各杆均产生内力。

()习题5.1(1)图习题5.1(2)图(2)习题5.1(2)图所示结构,当内外侧均升高t1℃时,两杆均只产生轴力。

()(3)习题5.1(3)图(a)和(b)所示两结构的内力相同。

()q q(a)(b)习题5.1(3)图(4)习题5.1(3)图(a)和(b)所示两结构的变形相同。

()【解】(1)错误。

BC部分是静定的附属部分,发生刚体位移,而无内力。

(2)错误。

刚结点会沿左上方发生线位移,进而引起所连梁柱的弯曲。

(3)正确。

两结构中梁两跨的抗弯刚度比值均为1:1,因此两结构内力相同。

(4)错误。

两结构内力相同,但图(b)结构的刚度是图(a)的一倍,所以变形只有图(a)的一半。

习题5.2 填空题(1)习题5.2(1) 图(a)所示超静定梁的支座A发生转角θ,若选图(b)所示力法基本结构,则力法方程为_____________,代表的位移条件是______________,其中∆1c =_________;若选图(c)所示力法基本结构时,力法方程为____________,代表的位移条件是______________,其中∆1c=_________。

(a)(b)(c)习题5.2(1)图(2)习题 5.2(2)图(a)所示超静定结构,当基本体系为图(b)时,力法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1P=________;当基本体系为图(c)时,力法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1P=________。

q(a)(b)(c)习题5.2(2)图(3)习题5.2(3)图(a)所示结构各杆刚度相同且为常数,AB杆中点弯矩为________,____侧受拉;图(b)所示结构M BC=________,____侧受拉。

(a)(b)习题5.2(3)图(4)连续梁受荷载作用时,其弯矩图如习题5.2(4)图所示,则D点的挠度为________,位移方向为____。

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结构力学章节习题及参考答案

第1章绪论(无习题)第2章平面体系的机动分析习题解答习题是非判断题(1) 若平面体系的实际自由度为零,则该体系一定为几不变体系。

( )(2)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则该体系一定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不变体系。

( )(3) 若平面体系的计算自由度W<0,则该体系为有多余约束的几不变体系。

( )(4) 由三个铰两两相连的三刚片组成几不变体系且无多余约束。

( )(5) 习题(5) 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CEF后,剩余部分为简支刚架,所以原体系为无多余约束的几不变体系。

( )习题(5)图(6) 习题(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ABC后,成为习题(6) (b)图,故原体系是几可变体系。

( )(7) 习题(6)(a)图所示体系去掉二元体EDF后,成为习题(6) (c)图,故原体系是几可变体系。

( )(a)(b)(c)习题(6)图习题填空(1) 习题(1)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

习题(1)图(2) 习题(2)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_体系。

习题2-2(2)图(3) 习题(3)图所示4个体系的多余约束数目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习题(3)图(4) 习题(4)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 (4)图(5) 习题(5)图所示体系的多余约束个数为___________。

习题 (5)图(6) 习题(6)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 (6)图(7) 习题(7)图所示体系为_________体系,有_________个多余约束。

习题 (7)图习题 对习题图所示各体系进行几组成分析。

(a)(b)(c)(d)(e)(f)(h)(g)(i)(j)(k)(l)习题图第3章 静定梁与静定刚架习题解答习题 是非判断题(1) 在使用力图特征绘制某受弯杆段的弯矩图时,必须先求出该杆段两端的端弯矩。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总23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习题及参考答案【习题2】【习题3】【习题4】【习题5】【习题6】【习题8】【习题9】【习题10】【习题11】【习题12】【习题13】【习题14】【参考答案】习题22-1~2-14试对图示体系进行几何组成分析,如果是具有多余联系的几何不变体系,则应指出多余联系的数目。

题2-1图题2-2图题2-3图题2-4图题2-5图题2-6图题2-7图题2-8图题2-9图题2-10图题2-11图题2-12图 题2-13图 题2-14图习题33-1 试作图示多跨静定梁的M 及Q 图。

(b)(a)20kN10kN40kN20kN/m40kN题3-1图3-2 试不计算反力而绘出梁的M 图。

(b)5kN/m40kN(a)题3-2图习题44-1 作图示刚架的M 、Q 、N 图。

(c)(b)(a)/20kN /m2kN /m题4-1图4-2 作图示刚架的M 图。

P(e)(d)(a)(b)(c)20k N /m4kN题4-2图4-3 作图示三铰刚架的M 图。

(b)(a)题4-3图4-4 作图示刚架的M 图。

(a)题4-4图4-5 已知结构的M 图,试绘出荷载。

(b)(a)题4-5图4-6 检查下列刚架的M 图,并予以改正。

(e)(g)(h)P(d)(c)(a)(b)(f)题4-6图习题55-1 图示抛物线三铰拱轴线方程x x l lfy )(42-=,试求D 截面的内力。

题5-1图5-2 带拉杆拱,拱轴线方程x x l lf y )(42-=,求截面K 的弯矩。

C题5-2图 题5-3图5-3 试求图示带拉杆的半圆三铰拱截面K 的内力。

习题66-1 判定图示桁架中的零杆。

(c)(b)题6-1图6-2 用结点法计算图示桁架中各杆内力。

(b)题6-2 图6-3 用截面法计算图示桁架中指定各杆的内力。

(b)题6-3图6-4 试求图示组合结构中各链杆的轴力并作受弯杆件的M 、Q 图。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朱慈勉)

结构力学课后习题答案(朱慈勉)

结构⼒学课后习题答案(朱慈勉)朱慈勉结构⼒学第2章课后答案全解2-2 试求出图⽰体系的计算⾃由度,并分析体系的⼏何构造。

(a)ⅠⅡⅢ(ⅠⅡ)(ⅠⅢ)(ⅡⅢ)舜变体系`ⅠⅡⅢ(b)W=5×3 - 4×2 – 6=1>0⼏何可变(c)有⼀个多余约束的⼏何不变体系(d)2-3 试分析图⽰体系的⼏何构造。

(a)(ⅠⅢ)ⅠⅡⅢ(ⅠⅡ)(ⅡⅢ)⼏何不变W=3×3 - 2×2 – 4=1>0可变体系ⅠⅡⅢ(ⅠⅡ)(ⅠⅢ)(ⅡⅢ)⼏何不变2-4 试分析图⽰体系的⼏何构造。

(a)(ⅠⅢ)(ⅠⅡ)(ⅡⅢ)ⅠⅡ(b)W=4×3 -3×2 -5=1>0⼏何可变体系ⅢⅠⅡ(ⅠⅢ)(ⅡⅢ)(ⅠⅡ)⼏何不变(d)(ⅠⅡ)ⅢⅠⅡ(ⅡⅢ)(ⅠⅢ)⼆元杆有⼀个多余约束的⼏何不变体Ⅲ(ⅠⅢ)(ⅡⅢ)(ⅠⅡ)舜变体系(f)ⅠⅡⅢ(ⅠⅢ)(ⅡⅢ)(ⅠⅡ)⽆多余约束内部⼏何不变ⅠⅡⅢ(ⅠⅢ)(ⅠⅡ)(ⅡⅢ)⼆元体(ⅠⅡ)(ⅡⅢ)⼆元体多余约束W=3×8 - 9×2 – 7= -1, 有1个多余约束2-5 试从两种不同的⾓度分析图⽰体系的⼏何构造。

(a)(ⅠⅢ)ⅠⅡⅢ(ⅠⅡ)(ⅡⅢ)舜变体系(b)ⅠⅡⅢ(ⅠⅡ)(ⅡⅢ)(ⅠⅢ)⼏何不变同济⼤学朱慈勉结构⼒学第3章习题答案3-2 试作图⽰多跨静定梁的弯矩图和剪⼒图。

(a)4P F aP F Q34P F 2 P F (b)ABCaa aaaF P a D EFF P2m6m2m4m2mABCD10kN 2kN/m 42020M Q(c)210 180 18040M1560704040Q (d)3m2m2mA B CEF15kN 3m 3m4m20kN/m D 3m2m2m2m2m 2m 2mAB6kN ·m4kN ·m 4kN2m7.5514482.524MQ3-3 试作图⽰刚架的内⼒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5章力法习题解答习题5.1是非判断题(1)习题5.1(1)图所示结构,当支座A发生转动时,各杆均产生内力。

()习题5.1(1)图习题5.1(2)图(2)习题5.1(2)图所示结构,当内外侧均升高t1℃时,两杆均只产生轴力。

()(3)习题5.1(3)图(a)和(b)所示两结构的内力相同。

()q q(a)(b)习题5.1(3)图(4)习题5.1(3)图(a)和(b)所示两结构的变形相同。

()【解】(1)错误。

BC部分是静定的附属部分,发生刚体位移,而无内力。

(2)错误。

刚结点会沿左上方发生线位移,进而引起所连梁柱的弯曲。

(3)正确。

两结构中梁两跨的抗弯刚度比值均为1:1,因此两结构内力相同。

(4)错误。

两结构内力相同,但图(b)结构的刚度是图(a)的一倍,所以变形只有图(a)的一半。

习题5.2 填空题(1)习题5.2(1) 图(a)所示超静定梁的支座A发生转角θ,若选图(b)所示力法基本结构,则力法方程为_____________,代表的位移条件是______________,其中∆1c =_________;若选图(c)所示力法基本结构时,力法方程为____________,代表的位移条件是______________,其中∆1c=_________。

(a)(b)(c)习题5.2(1)图(2)习题 5.2(2)图(a)所示超静定结构,当基本体系为图(b)时,力法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1P=________;当基本体系为图(c)时,力法方程为____________________,∆1P=________。

q(a)(b)(c)习题5.2(2)图(3)习题5.2(3)图(a)所示结构各杆刚度相同且为常数,AB杆中点弯矩为________,____侧受拉;图(b)所示结构M BC=________,____侧受拉。

(a)(b)习题5.2(3)图(4)连续梁受荷载作用时,其弯矩图如习题5.2(4)图所示,则D点的挠度为________,位移方向为____。

习题5.2(4)图【解】(1)1111cXδ∆+=,沿X1的竖向位移等于零,-2lθ ;1111cXδ∆θ+=,沿X1的转角等于θ ,0。

(2)11111PXXkδ∆+=-,458qlEI-;1111PXδ∆+=,3242ql qEI k+。

(3)28ql,下侧;2M,下侧。

可利用对称性简化计算。

(4)52EI,向下。

选三跨简支梁作为基本结构,在其上D点加竖向单位力并绘M图,图乘即可。

习题5.3试确定习题5.3图所示结构的超静定次数。

(a)(b)(c)(d)(e)(f)习题5.3图【分析】结构的超静定次数等于其计算自由度的绝对值,或者使用“解除多余约束法”直接分析。

【解】(a )1;(b )2;(c )5;(d )3;(e )4;(f )1。

习题5.4 用力法计算习题5.4图所示各超静定梁,并作出弯矩图和剪力图。

(1)(2)(3)习题5.4图【解】(1)原结构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 5.4(1)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 0X 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114EIδ=,1P 54EI ∆=-解得113.5kN m X =⋅。

弯矩图和剪力图分别如习题解5.4(1)图(d)和(e)所示。

P F Q (e)1图(kN)图(a) 基本体系M 图M M 图(kN·m)(b)(c)(d)习题解5.4(1)图(2)原结构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 5.4(2)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 0X 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31132l EIδ=,3P 1P 512F l EI ∆=- 解得1P 518X F =。

弯矩图和剪力图分别如习题解5.4(2)图(d)和(e)所示。

94Pl 185P18PF 131(a) 基本体系M 图(b)P 图M M 图(c)(d)F Q (e)图习题解5.4(2)图(3)原结构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 5.4(3)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 0X 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113lEIδ=,2P 1P 12F l EI ∆= 解得1P 14X F l =-。

弯矩图和剪力图分别如习题解5.4(3)图(d)和(e)所示。

21PF l43P1(a) 基本体系M图(b)P图M M图(c)(d)F Q(e)图习题解5.4(3)图习题5.5用力法计算习题5.5图所示各超静定刚架,并作出内力图。

(1)(2)(3)习题5.5图【解】(1)原结构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 5.5(1)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X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31156lEIδ=,1P∆=解得1X=。

内力图分别如习题解5.5(1)图(d)~(f)所示。

P 1图(a) 基本体系M 图M (b)(c)F Q N 图F 图(f)(e)M 图(d)习题解5.5(1)图(2)原结构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 5.5(2)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 0X 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1143lEIδ=,31P 12ql EI ∆=- 解得2116ql X =。

内力图分别如习题解5.5(2)图(d)~(f)所示。

162ql 169ql P 1图(a) 基本体系M 图M (b)(c)F Q N 图F 图(f)(e)M 图(d)习题解5.5(2)图(3)原结构为2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5.5(3)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221P 2112222P 00X X X X δδ∆δ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112503EI δ=,12210δδ==,226083EIδ=,1P 625EI ∆=,2P 20003EI ∆=解得17.5kN X =-,2 3.29kN X =-。

内力图分别如习题解5.5(3)图(e)~(g)所示。

P 1(a) 基本体系M 图M (b)(d)2M 图(c)F Q N 图(kN)M 图(kN·m)(e)(f)图(kN·m)习题解5.5(3)图习题5.6 用力法计算习题5.6图所示各结构,并作出弯矩图。

(2)(3)习题5.6图【解】(1)原结构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 5.6(1)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 0X 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11483EIδ=,1P 0∆= 解得10X =。

弯矩图如习题解5.6(1)图(d)所示。

1(a) 基本体系1M 图(b)P M (c)M 图(kN·m)(d)图(kN·m)习题解5.6(1)图(2)原结构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 5.6(2)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 0X 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11143EIδ=,1P 203EI ∆=解得1107X =-。

弯矩图如习题解5.6(2)图(d)所示。

1(a) 基本体系M 图(b)P M M 图(kN·m)(c)(d)图(kN·m)习题解5.6(2)图(3)原结构的静定部分经计算简化后,剩余部分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5.6(3)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 0X δ∆+=。

显然,自由项1P 0∆=从而10X=。

弯矩图如习题解5.6(3)图(d)所示。

(a)(b) 基本体系1M图(c)PM M图(kN·m)(d)(e)图(kN·m)习题解5.6(3)图(4)原结构为2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5.6(4)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221P2112222PX XX Xδδ∆δδ∆++=⎧⎪⎨++=⎪⎩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11lEIδ=,122156lEIδδ==,2243lEIδ=,2P1PF lEI∆=-,2P2P76F lEI∆=-解得1PP130.5723X F l F l==,2P P120.5223X F l F l==。

弯矩图如习题解5.6(4)图(e)所示。

1=1F20.09F P0.521(a) 基本体系M图(b)2M图(c)P图M M图(d)(e)习题解5.6(4)图习题5.7用力法计算习题5.7图所示两桁架各杆的轴力,已知各杆EA相同且为常数。

(a)(b)习题5.7图【解】(1)原结构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 5.7(1)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 0X 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1182464EAδ=,1P 8958EA ∆=解得1895kN=8.69kN 103X =--。

各杆轴力如习题解5.7(1)图(d)所示。

N1(a) 基本体系F 图(b)NP F (c)N F 图(kN)(d)图(kN)习题解5.7(1)图(2)原结构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 5.7(2)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 0X 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1115.34EAδ=,1P 61.73EA ∆=解得1 4.02kN X =-。

各杆轴力如习题解5.7(2)图(d)所示。

N1(a) 基本体系F 图(b)NP F (c)N F 图(kN)(d)图(kN)习题解5.7(2)图习题5.8 用力法计算习题5.8图所示两超静定组合结构,绘出弯矩图,并求链杆轴力。

(1)(2)习题5.8图【解】(1)原结构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 5.8(1)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 0X 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1115511235832748[113()()52][2422]66233633EA EI EA EI EIδ=⨯⨯+-⨯-⨯⨯+⨯⨯⨯⨯⨯=+=1P 1122320[484222441]233EI EI∆=⨯⨯⨯⨯⨯+⨯⨯⨯=解得1 1.28kN X =-。

弯矩图和各杆轴力分别如习题解5.8(1)图(d)、(e)所示。

3232P1(kN·m)、(a) 基本体系M、M(b)(c)图N1F(kN)图NPFF N图(kN)M图(kN·m)(d)(e)习题解5.8(1)图(2)原结构为1次超静定结构。

选取基本体系如习题解 5.8(2)图(a)所示,基本方程为1111PXδ∆+=。

系数和自由项分别为11143EIδ=,1P∆=解得135.56kNX==-。

弯矩图和各杆轴力分别如习题解5.8(2)图(d)、(e)所示。

√21(a) 基本体系M、(b)图N1F P(kN·m)、M(c)(kN)图NPFF N图(kN)M图(kN·m)(d)(e)习题解5.8(2)图习题5.9用力法计算习题5.9图所示两排架,并绘出弯矩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