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二单元 探秘水的世界 单元测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探秘水的世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3分,共51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下列描述中,属于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盐酸易挥发B.金属具有导电性
C.酒精易溶于水D.常温下,氮气很稳定
2.下列事实不能作为相应观点的证据的是()
A.尘土飞扬,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B.电解水得到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是可分的
C.气体被压缩后体积发生了较大变化,说明气体分子间的间隔大
D.将两个干净平整的铅柱紧压在一起会结合起来,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3.市场上有“葡萄糖酸锌”“高钙牛奶”“绿色碘盐”等商品,这里的“锌、钙、碘”指的是()
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
4.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蒋争凡教授研究组发现,锰离子是细胞内的天然免疫激活剂和警报素。

在元素周期表中锰元素的某些信息如图1所示,下列有关锰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图1
A.原子序数为25 B.属于金属元素
C.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5 D.相对原子质量为54.94 g
5.小明要完成一份“关于家庭用水的问卷调查”,其中需要通过化学实验才能回答的问题是()
A.您家里使用的是自来水厂的自来水吗
B.您家使用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
C.您家用水是否有二次使用的情况,如:用洗完菜的水冲厕所
D.您家每月用多少自来水
6.混合物和纯净物的主要区别是其构成中分子的()
A.状态不同B.数量不同
C.质量不同D.种类是一种还是多种
7.下列事实的结论或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A.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后体积变大——受热后水分子的体积变大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它们的分子结构不同
C.钠原子和钠离子属于同种元素——它们的质子数相等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原子不能再分
8.1897年,英国科学家汤姆森发现了原子内有带负电的电子,而原子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测,原子内还有带正电的物质。

在此基础上,经过卢瑟福、玻尔等科学家的不断完善和修正,建立了现代原子结构模型。

如图2是小柯整理的物质微观构成网络图,则汤姆森当年
)
推测的“带正电的物质”相当于图中的(
A.甲B.乙C.丙D.丁
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元素可能组成性质不同的几种单质B.物质都是由分子或者原子构成的
C.核电荷数:S2->S D.在原子中质子数一定等于中子数
10.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的部分元素(氩元素除外),在化学反应中,从左到右原子失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得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根据上表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失电子能力:Na>Al B.得电子能力:S<Cl
C.磷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0.97 D.镁和硅两种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11. 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有关水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电解水的实验证明了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B. 用食盐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C.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分子
D. 净化水的方法中,蒸馏是单一净化程度最高的
12.下列对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正确的是()
A.分子和原子在化学变化中都能够再分
B.只有分子能保持物质的化学性质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之间没有相互作用
13.图3是电解水的简易装置,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图3
A.试管a中的气体是氢气B.试管b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2 1 D.点燃试管a内产生的气体,火焰呈淡蓝色14.如图4为某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原子核中有()
图4
A.6个质子和8个中子B.8个质子和6个中子
C.6个质子和8个电子D.8个质子和6个电子
15.图5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图5
A.只有①达到了稳定结构B.①②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C.②失去电子以后形成的是阳离子D.④属于金属元素
16.学习化学知识有时需要联想和类比,卢瑟福研究发现的原子结构模型称为太阳系模型,如果把太阳系中绕太阳公转的八大行星看作原子中的八个核外电子的话,那么() A.太阳相当于一个原子B.太阳中肯定有八个质子
C.太阳中肯定有八个中子D.太阳系相当于一个碳原子
17.188O(质子数为8,相对原子质量为18)是一种与普通氧原子有相同的核内质子数的原子,它与普通氧原子的化学性质相同,在有机化学反应中被用作示踪原子。

188O和普通氧原子属于()
A.相同分子B.相同原子
C.相同元素D.相同单质
二、填空题(共49分)
18.(4分)A(氧气和臭氧O3混合)B(氧气和液氧混合)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混合) D(冰和水混合)E(过氧化氢和水混合)
以上物质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

19.(6分) 2017年3月22日是第25届世界水日,宣传主题是“Wastewater”(废水),请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图6
(1)废水中常含有难溶性杂质,除去这些杂质的操作是________(填“过滤”“吸附”或“蒸馏”),完成该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除玻璃棒外,还有________(填字母),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

(2)除去难溶性杂质后,可利用活性炭________(填“过滤”“吸附”或“蒸馏”)废水中的异味和色素。

污水经物理、化学或生化方法进行分级处理后得到中水,中水不可饮用,请列举中水的一项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取某中水水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到泡沫较少,浮渣较多,该水样属于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

20.(13分)下列为物质构成的奥秘的部分知识,请回答有关问题。

(1)用化学用语表示:
①两个氢原子________。

②镁离子________。

③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__。

(2)图7为元素周期表中第3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7
①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此周期具有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此周期中,原子结构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在此周期中,元素化学性质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在此周期中,元素种类的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请预测原子序数为19的原子的电子层数是________。

21.(10分)图8分别是水蒸气液化、水通电分解和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的微观变化示意图。

图8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②表示的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微观角度解释图①、图②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图②、图③可得到:化学变化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______,可能发生改变的是分子的________。

(4)由图③还能获得的一条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16分)下面是某学生绘制的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

请根据相关信息与知识回答:
(1)1869年,俄国化学家______________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了元素周期表。

(2)氦、氖、氩等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很不活泼,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镁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________周期,其原子序数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4)其中有一处元素名称不正确,应该改为________。

(5)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的原子含有的质子数是________,在化学反应中它易
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教师详解详析
1.D 2.A 3.A 4.D
5.B 6.D .7 A 8.B 9.A 10.D 11. D 12. C 13.C 14.A 15.C 16.B 17.C 18.B D BD ACE 19.(1)过滤 c 、d 引流
(2)吸附 冲厕所(合理即可) (3)硬水
20.(1)①2H ②Mg 2+
(2)①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②最外层电子数(或质子数或核电荷数)依次递增 ③由易失电子变成易得电子,最后稳定
④由金属元素变成非金属元素,最后是稀有气体元素 ⑤4(或四) 21.(1)水――→通电
氢气+氧气
(2)①中水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只是分子间隔变小,发生了物理变化;②中水分子变为氢分子和氧分子,发生了化学变化
(3)原子 数目
(4)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合理即可) 22.(1)门捷列夫
(2)它们的原子均已达到相对稳定结构 (3)三 12 金属 (4)碳 (5)8 得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