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动物笑谈》优秀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人教部编版初中七年级语文上册
《动物笑谈》优秀教案
教学目标
1.识记文中的重点字词,理解其意义并能够熟练运用。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难点
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结构。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我们所生活的大自然丰富多彩,与人类共同生活在地球上的动物约有150万种。
你喜欢的是憨态可掬的熊猫,还是驰骋草原的狮子;是称霸海洋的鲨鱼,还是翱翔天空的雄鹰?而那些动物学家笔下的动物,又和我们眼中的动物有何不同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动物笑谈》去感受一下吧!
二、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
康拉德·劳伦兹(1903—1989),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
因为他在个体和社会行为的构成和激发方面做出重大的贡献,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除了在学术上的成就之外,劳伦兹最为人所称道的,是他在动物行为方面的通俗写作,著有《所罗门王的指环》《攻击的秘
密》《雁语者》《狗的家世》等。
2.背景链接
本文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第五章(中国和平出版社1998年版),游复熙、季光容译,有删节。
劳伦兹认为所罗门王借助一枚戒指,就能听懂鸟兽虫鱼的语言,即使与动物不同种,也能和它们建立互相理解而亲密的关系。
劳伦兹借助这个传说写了一系列科普作品,《所罗门王的指环》是最受欢迎的一部。
3.文体常识
科普作品是一种以向大众普及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
作品。
“科普”一词意思为科学普及。
科普作品传统上以文字或图画作为基本载体。
不过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科普作品也常常以视频媒体等其他形式出现。
三、字词教学
1.字音
哺(bǔ)乳嗔(chēn)怪小凫(fú)羞怯(qiè)麝(shè)香哞(mōu)雏(chú)匍匐(púfú)嘎嘎(gāgā)余晖(huī)荒诞(dàn)温驯(xùn)禁锢(jìn gù)大相(xiāng)径(jìng)庭2.词语解释
【嗔怪】对人表示不满。
【荒诞不经】离奇古怪,不合常理。
诞,荒唐,离奇。
不经,不正常。
【大相径庭】形容彼此相差很远。
【写照】对事物的描写刻画。
【匍匐】文中指趴。
【神采奕奕】形容精神饱满,容光焕发。
四、整体感知
1.谈谈你对文章题目的理解。
“笑谈”指的是奇闻异事和笑话,“动物笑谈”就是关于动物的趣事、笑话。
文中的荒诞趣事不仅仅是动物带来的,还有的是作者为了研究而做出的的举动十分怪诞、滑稽。
2.默读课文,找到本文的中心句。
在研究高等动物的行为时,常常会发生一些趣事,不过逗笑的主角常常不是动物,而是观察者自己。
3.根据故事情节,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层:(1)总写“我”在研究动物时发生的趣事,领起下文。
第二层:(2-9)写作者做有关水鸭子的科学实验。
第三层:(10-19)写“我”收养鹦鹉“可可”期间发生的让人逗笑的事情。
4.文章写了几件人与动物之间的好笑的事情?分别是什么?
四件:
①验证小水鸭凭声音认领母亲
②学鸟叫唤回试图远飞的大鹦鹉“可可”;
③鹦鹉可可把父亲身上的衣服扣子全咬下来;
④鹦鹉可可把母亲的毛线缠绕在树上。
五、精读细研
1.本文的第一段有什么作用?
开篇点题,总括全文,说明文中“笑谈”中逗笑的不是动物,而是作者自己。
设置悬念,吸引读者,引出下文。
六、课堂小结
“我”和动物之间的“笑谈”究竟是什么样的?下节课我们再来一起详细了解吧!
七、拓展延伸
读物推荐:《所罗门王的戒指》
“根据史料记载,所罗门王能够和鸟兽虫鱼交谈。
这事我也会,虽然我比不上所罗门王,能够和所有的动物交谈,而只能和几种我特别熟悉的动物交谈。
这点我承认,但是我可不需要魔戒的帮助,这点他就不如我啦!”
本书将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巧妙结合,将读者大众引入有趣的动物行为学世界,作者通过介绍斗鱼、水鼩、寒鸦等动物的生动故事,使人们认识到大自然的美好,认识到动物行为学的意义所在。
八、布置作业
1.完成本课生字词学习;
2.根据教材旁的批注,继续预习本课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