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改进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改进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对改进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思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高专专业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文章从分析目前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现状入手,对改进教学从教学、师资建设、教学模式和教材改革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指出专业英语教学能有效服务于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未来岗位需求,体现高职高专教育的职业技能教育特色,应在教学规划中得到重视并发挥其应有作用。
一、引言
专业英语(ESP:English for special purpose)是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模块,对高职高专学生把所学基础英语知识转变为工作实践应用起着重要的承上启下作用。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了高等职业教育要大力推行“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高专教育中的专业英语能够紧密联系工作岗位实际,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培训,具有高度的针对性,能够有效服务于这一培养目标。
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体系一体化的不断加速,国际技术交流和经贸交往不断加深,并成为国与国之间合作往来的主流,这一切都要求我们要不断重视并强化专业英语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总体上,当前高职高专专业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教学管理部门对专业英语教学重视度不足,专业英语教学被严重边缘化。
高职高专教育定位于“培养生产服务一线技术、管理、技艺型人才”。
在对这一高职高专教育培养目标的过度片面解读下,众多高职高专院校不约而同地提出了“基础知识必需、够用”这一模糊的说法,从而基础英语课课时被大量削减,仅为维持高等学校英语应用考试(A,B级)之用。
而与“能力本位”密切相关的专业英语教学更加因为一直没有一个较为规范的统一考核标准备受冷遇,课时少得可怜(周3节,约50课时),且均被安排在第二或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作为选修课处理,甚至在部分院校干脆被束之高阁。
与之相呼应,高职大部分学生由于入学时英语基础薄弱,学习兴趣不强,由于缺乏正确的学习目标,再加上教学管理者听之任之的冷漠态度推波助澜,学生心目中几乎认识不到专业英语在其知识结构体系中重要性和必要性,无法预见专业英语教学在以后工作中的广泛应用前景,从而导致专业英语课堂上旷课、缺课现象十分严重。
来自学生的这种自由散漫的态度和行为也直接影响了广大专业课教师的教学热情和精力投入,教师在课堂讲解中经常也只是泛泛而谈,对教学内容不作深入探讨,期末考核常简单地采取阅读理解形式,无法发挥专业英语教学本来应有的作用,无法实现预想的课程开设目的。
2.师资力量参差不齐。
当前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专业英语教师基本上由两部分构成:一类是专任英语教师,另一类是专业课教师。
专任英语教师一般在英语句法、语法知识方面积淀深厚,能够有效帮助学生分析文章层次、句型结构,提高其阅读
理解能力。
但专业英语抽象、枯燥的特点需要教师的课堂讲授多侧重于对专业知识的梳理和渗透,常常让专任英语课教师驾驭娴熟的英语技能无用武之地。
由于他们对专业知识了解匮乏,对学生输出的专业理解往往仅限于表象和字面意思。
这种蜻蜓点水、照本宣科式的解释无法使学生把英语知识和专业知识有机、纵深地结合起来,从而降低了基础英语对专业学习的能动性,大大削弱了专业英语知识和专业技能之间的相辅相成作用。
全职专业课教师又多由于自身英语语言知识上的缺陷无法引导学生正确理解英文句式,帮助学生实现顺利理解。
学生往往面对复杂的英语句子结构无所适从,不知意从何出,只能附会于教师牵强的解释。
面对教师大量的专业知识讲解,这种课堂往往演变为式的“填鸭”和灌塞。
3.专业英语教材规范度不高。
教材是教学目的得以实现的最根本保证,是全部教学活动的方向和指南针。
然而当前各高职院校的专业英语教材分而散的现象十分突出,大多是各自为政。
对于人数不多的小专业而言,往往更是多由代课教师随意选定。
这些教材有些是由出版社组织相关人士编撰,有些是直接引进的国外原版教材。
各类教材在知识内容上侧重点各不相同,自主性有余规范性不足,存在着较大的主观随意性,有些教材在选材方面还显得过时、陈旧,不利于学生的知识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