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五分群原理与散点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血细胞分析仪的白细胞五分群原理与散点图
【前言】现在血细胞分析仪已经十分普及,在减轻工作压力的同时提升了效率。
然而,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出来的结果,真的就是各种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的数值吗?并不见得!仪器实际上是获得待测细胞的一些参数和信号,将符合某些参数/信号的粒子划归为某种细胞,这一原理就决定了仪器一定会有犯错的时候。
观察散点图有助于发现这些问题,但也不是万能的。
所以,一定要制定复检规则并良好的执行,显微镜万万不能丢。
审核血常规报告时,除了仪器报告的结果(包括历史结果),也应观察仪器给出的直方图散点图,并结合临床资料。
一、VCS技术
这是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Coulter)血细胞分析仪的专利技术。
VCS分别是体积(volume)、传导性(conductivity)和光散射(scatter)的缩写,是五分群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技术之一。
VCS计数检测内容见表3-2
它采用三个独立的能量来源在流动池内检测白细胞,将这三者结合,可以将白细胞分为五群(三种粒细胞和淋巴、单核细胞),见表3-3。
以下是VCS细胞检测立体散点图:
【注释】
M:单核细胞
L:淋巴细胞
N:中性粒细胞
E:嗜酸性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特别说明:N区和L区之间稀少的白色散点对应嗜碱性粒细胞(B)以下是仪器给出的平面散点图:
你发现了吗?血细胞分析仪给出的散点图看似是二维的,其实是三维的
【注释】
A区:单核细胞(下图中的M)
B区:嗜酸性粒细胞(下图中的E)
C区:中性粒细胞(下图中的N)
D区:淋巴细胞(下图中的L)
C区和D区之间那些稀少的白色散点,就是嗜碱性粒细胞。
【小编注】贝克曼/库尔特(Beckman/Coulter)血细胞分析仪的一张白细胞散点图中,包括了外周血中常见的五类白细胞(包括嗜碱性粒细胞),而其他品牌的血细胞分析仪基本上做不到(一般都需要两张散点图)。
下图中的数字,是异常成分出现的位置:
【注释】
1、幼稚单核细胞
2、幼稚粒细胞
3、未成熟粒细胞
4、中性杆状核粒细胞增多
5、幼稚淋巴细胞
6、异型淋巴细胞
7、小淋巴细胞增多
8、有核红细胞/血小板簇
9、大血小板
10、红细胞内寄生虫(如疟原虫)
二、电阻抗、射频、流式细胞术和核酸荧光染色方法
这是希森美康(Sysmex)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技术,国货迈瑞(Mindray)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技术/散点图与之相似。
(一)4 DIFF(四分群)通道
利用半导体激光流式细胞术、核酸荧光染色技术,采用溶血剂完全溶解红细胞和血小板,白细胞膜仅部分溶解。
聚亚甲基蓝核酸荧光染料进入白细胞内,使DNA、RNA和细胞器着色。
因为荧光强度与细胞内核酸含量成比例,所以未成熟粒细胞、异常细胞荧光染色深,成熟白细胞荧光染色浅,从而得到4DIFF(四分群)白细胞散点图(如下)。
XN系列中与该通道对应的是WDF通道,散点图分布基本一致。
(二)WBC/BASO通道
在碱性溶血剂作用下,除嗜碱性粒细胞外的其他所有细胞均被溶解或萎缩,经流式细胞术计数,可得到WBC/BASO百分率和绝对值及WBC/BASO散点图(如下)。
最新的XN系列无此通道。
(三)未成熟髓细胞信息通道(IMI)
采用射频、电阻抗和特殊试剂结合法。
在细胞悬液中加硫化氨基酸,幼稚细胞膜脂质含量高,结合硫化氨基酸的量多于较成熟的细胞,对溶血剂有抵抗作用。
加入溶血剂后,成熟细胞被溶解,只留下幼稚细胞和异型/异常淋巴细胞(如下图),报告百分率和绝对值,并提示核左移。
XN系列无此通道。
(四)散点图解读
注意上图中的D部分,希森美康老系列仪器和迈瑞的仪器都有专门的有核红细胞通道,散点图分布也类似。
但该通道需要配备专门的有核红细胞试剂,故限制了其应用。
【注释】
注意:部分名词已在上图下面的小字中注释
①Ghost:影细胞
②Lymph:淋巴细胞
③Mono:单核细胞
④Atyp lymph:异型淋巴细胞
⑤Neut:中性粒细胞
⑥Eos:嗜酸性粒细胞
⑦Baso:嗜碱性粒细胞
⑧Imm gran:幼稚粒细胞
⑨Blast:原始/幼稚细胞
⑩PLT clump(上图中写错了,下图中是正确的):血小板(聚集成)团块
【注释】
①Left Shift:核左移
②Blast lympho:原始/幼稚淋巴细胞
③NRBC:有核红细胞
值得一提的是,迈瑞的散点图与之类似;另外,这俩机型有时候会出现原始细胞位于正常单核细胞区域的情况,需要警惕。
(五)WNR通道
在希森美康最新的XN系列中,仪器将WBC/BASO通道和NRBC 通道整合为WNR通道
以下为三维散点图(注意其中的中英注释):
以下为平面散点图(模式图):
相比于老系列仪器,XN系列在仅进行全血细胞计数(即CBC模式检测)时,依然能检测有核红细胞(换言之,检测所有标本都会判断有无NRBC,并进行计数)。
(六)WPC通道
在希森美康最新的XN系列中,仪器将IMI 通道升级为WPC通道(但不是所有XN系列仪器都具备这个功能),以下为平面散点图:
【注释】
①Abnormal lymph:异常淋巴细胞
②Blast:原始/幼稚细胞
③Granulocyte:粒细胞
相比于老系列仪器,XN系列能在WDF和WPC两个通道判定可疑异常白细胞的性质,灵敏度与IMI 通道相当,特异性则更好。
【小编注】关于希森美康最新的XN系列与老系列散点图的区别,可参考本轮推送的第二篇文章
三、钨光源散射与细胞化学方法
这是西门子(Simens)ADVIA系列血细胞分析仪采用的技术
(一)过氧化物酶(POX)染色通道
在白细胞通道加入溶血剂和POX染色剂,可计算MPXI,得到嗜酸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或单核细胞的相对POX活性(淋巴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无POX活性)。
形成以POX分布强度为X轴、以细胞体积为Y轴的散点图,进行白细胞计数与分类。
【注释】
①,对应下图中的NO:噪音
②,对应下图中的NRBC:有核红细胞
③,对应下图中的P:血小板聚集
④,对应下图中的L:淋巴细胞+嗜碱性粒细胞
⑤,对应下图中的LUC:未染色大细胞
⑥,对应下图中的M:单核细胞
⑦,对应下图中的N:中性粒细胞
⑧,嗜酸性粒细胞
值得一提的是:
1、下图中有公众号水印的区域是嗜酸性粒细胞(对应上图中的
⑧),并不是有核红细胞;
2、有核红细胞(NRBC)区在L区的下方,即上图中的②。
仔细观察下图,能看到L区的下方有个白色箭头。
【小编吐槽】箭头弄成这个颜色也太容易导致误解了...
(二)嗜碱性粒细胞/核分叶性通道
苯二酸完全破坏红细胞和血小板;除嗜碱性粒细胞外,其他白细胞膜溶解,胞质溢出,仅剩裸核。
完整的嗜碱性粒细胞呈高角度散射,位于散点图上部;裸核则位于下部,可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根据不同细胞的裸核结构进行白细胞分类计数(如下图)。
根据多分叶核(PMN)和单个核(MN)的比例,可计算出核左移指数(LI)。
LI越高,说明核左移程度越大。
(三)未染色大细胞计数(LUC)检测
在POX通道,可检测到无POX活性、体积大于正常淋巴细胞体积平均值2个标准差的细胞,如异型淋巴细胞、浆细胞、毛细胞、幼稚淋巴细胞和原始细胞。
但需要注意的是,存在POX活性减低甚至缺失的人群,此时ADVIA系列将无法进行白细胞分类,需要更换采用其他原理进行白细胞分类的仪器进行检测。
【小编注】关于ADVIA系列血细胞分析仪更详细的内容,可参考本轮推送的第三篇文章。
四、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方法
这是雅培(Abbott)CD系列血细胞分析仪的专利技术。
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MAPSS)应用(氦氖)激光流式细胞术,分4个角度检测细胞。
嗜酸性粒细胞颗粒丰富,可消除偏振光,以此中性粒细胞相鉴别。
模式图一:
模式图二:
MAPSS检测内容:
(一)0°和7°散点图:
(二)90°垂直角度散射光(偏振光):
(三)90°垂直角度消偏振散射光(去偏振光),90°垂直角度散射光(偏振光):
鞘液中的DNA染料碘化丙啶可破坏有核红细胞膜,只留下裸核而将其染色。
染料对有活性的白细胞只有极小渗透性或无渗透性,故其细胞核不染色。
通过多散点图分析(MSA),可鉴别有核红细胞、无活性白细胞和脆性白细胞,计算活性白细胞比率和计数有核红细胞(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