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对动宾式离合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留学生动宾离合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留学生动宾离合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

留学生动宾离合词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论文摘要一直以来,离合词始终是困扰留学生汉语学习的一大难题。

由于它在口语中占有相当的比重,所以这一问题显得更为突出。

动宾离合词是离合词中数量昀多的一类,因此无论在本体还是教学研究中,它都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文的主要内容就是考察留学生动宾离合词的偏误情况并提出相关教学对策。

论文主要分三个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综述部分,介绍以往研究成果和论文的理论基础;第二部分是测试部分,笔者选取 80 名留学生作为研究对象,用测试和个别访谈的形式考察学生对离合词的掌握情况,统计测试数据,并按照所要考察的八大类形式对留学生的测试结果进行偏误分析;第三部分是对留学生离合词偏误按语法结构和语用进行分类,总结出昀常见的几种偏误类型,并据此提出教学对策。

主张通过对比、语块教学、语境教学等帮助学生减少偏误的发生。

论文旨在通过对留学生动宾离合词掌握情况的测试,对其偏误进行总结归类,并依此探究更为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动宾离合词偏误分析教学对策 ABSTRACT LIHECI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problem during the Chinese learningprocess of foreign students. It becomes pressing since it takes a great part in oralChinese. Verb-Object LIHECI is very important both in Chinese study and teachingbecause of it’s large numb ers. The thesis will do the investigation on common errorsamong foreign students and give teaching suggestions towards them The thesis has three partsIn the first part, we will define what LIHECI is and summarize the present study,besides, show the theories basis of this thesis In the second part, we will do the investigation among 80 foreign students. We will do the error analysis and learn the usage condition of LIHECI among foreignstudents through the results of questionnaire and personal visit And in the third part, we will reclassify the errors and then give some teachingsuggestions to all the CFL/CSL teachersThrough the error analysis,investiga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we want to helpCFL/CSL teachers to get more effective methods in teaching VO LIHECI KEY WORD:Teaching of Chinese as a Second LanguageVerb-Object LIHECI Error Analysis Teaching Strategy 目录第一章绪论1第一节写作的缘起..1第二节论文的目的和意义..1第三节论文的框架..2第二章文献综述.3第一节离合词的本体研究现状3第二节对外汉语教学领域关于离合词的研究.11第三节小结15第三章理论基础..16第一节中介语理论16第二节偏误分析.17第三节语块理论.18第四节语境理论.19第五节小结20第四章动宾离合词偏误调查21第一节调查目的.21第二节调查对象.21第三节研究的设计22第四节实施步骤.24第五节小结24第五章统计的结果及分析..25第一节调查结果.25第二节留学生离合词使用的偏误分析.27第三节小结53第六章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现状及教学对策.55第一节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现状概述55第二节影响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的因素分析60第三节留学生动宾离合词偏误的教学对策..64第四节小结69第七章结语??总结与展望70第一节对本文的总结..70第二节对今后研究的展望71参考文献.73附录78后记87第一章绪论1.1 写作的缘起在对留学生进行汉语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留学生经常会出现像“见面他”、“结婚他”这样的偏误。

留学生对动宾式离合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留学生对动宾式离合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留学生对动宾式离合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为探究外国留学生离合词习得情况,以在离合词中占最大比例的动宾式离合词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留学生使用离合词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探讨出留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并对外国留学生离合词的教学提出有效建议。

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留学生一、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情况调查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为基准,参考了现行的几种对外汉语教材,从中选择了在大部分教材中都出现过并且口语中会经常使用的24个离合词。

其中,甲级词汇9个,乙级词汇11个,丙级词汇4个。

再根据前贤们的研究,把动宾式离合词常用的扩展形式分为六大类,并对这六大类进行偏误分析的调查研究。

二、留学生使用离合词常见偏误及分析鲁健骥(1994)将中介语偏误类型分为4种:“成分多余、成分缺失、成分误代、成分错位。

”王素梅(1999)认为VO型离合词的扩展及用法有以下几个方面:“VO中间插入“了、着、过”、VO中间可插入定语、插入补语”。

高思欣(2002)提出离合词使用偏误的五种类型:“插入的偏误、重叠的偏误、倒装的偏误、脱落的偏误、词性偏误。

”郑海丽(2005)概括了4类偏误的类型:“助词扩展的偏误、补语扩展的偏误、定语扩展的偏误、其它成分扩展的偏误”。

以上的学者对离合词的偏误类型进行了全面准确的归纳分析,本文将参考以上的偏误类型对外国留学生离合词使用的偏误类型归为以下几类:一是扩展成分的偏误;二是带宾时的偏误;三是重叠时的偏误;四是倒装时的偏误。

下面我们将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逐类分析这些偏误。

(一)使用扩展成分时产生的偏误1.用助词扩展的偏误如:V+了+O。

当动宾式离合词表示动作的完成时,可在两个语素之间插入动态助词“了”,这与述宾结构词组的扩展方式一样。

2.用补语扩展的偏误离合词可以在动语素和宾语素之间插入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时量补语和动量补语,对动作加以修饰限制。

(1)V+补(结)+(了)+O。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动宾离合词时存在的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

通过分析印尼留学生常见的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可以发现他们在语法结构和语用语境方面存在的困难。

本文将进一步探讨针对这些偏误类型制定的教学策略,以帮助印尼留学生更好地掌握动宾离合词的应用。

通过总结研究成果,可以有效指导教师在实践中更好地教学。

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将有助于深入挖掘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更加有效的教学方法,为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为提高印尼留学生汉语动宾离合词应用能力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教学研究,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正文,分析,教学策略,结论,研究成果,总结,未来研究,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动宾离合词在印尼语和汉语中都是非常重要的语法现象,然而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往往会出现各种习得偏误。

这些偏误可能影响他们的语言表达准确性和流畅度,因此对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过程中动宾离合词方面的情况还比较缺乏系统性的研究,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讨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的类型和教学策略,以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和交流能力。

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探讨有效的教学策略,为教师和学习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印尼留学生在学习中文动宾离合词时存在的偏误类型,并针对这些偏误提出相应的教学策略。

通过分析印尼留学生在动宾离合词习得过程中的常见错误,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难点,从而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通过本研究的实证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印尼留学生学习中文动宾离合词的认知规律和心理过程,为今后相关教学和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通过研究印尼留学生在动宾离合词习得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可以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动宾离合词,并最终提高他们的中文水平。

外国留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存现句偏误分析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有时会遇到语言障碍,容易出现句偏误。

句子偏误是指在句子的构成、搭配、词语选择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这些错误可能会影响外国留学生与中国人的交流,所以正确理解和纠正句偏误对于他们的学习和生活非常重要。

本文将对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常见的句偏误进行分析,以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运用中文表达。

外国留学生在学习中文时,常会出现一些词语的搭配错误。

他们可能会把“上个星期”说成“上个周”,“下个月”说成“下个月份”,这些表达上的偏误会使得听者产生一定的困惑。

在句子的表达上,外国留学生也容易出现一些语法错误,比如把动词的时态和语态使用不当,误把被动语态当成主动语态,或者是将主谓搭配不当。

这种情况下,有可能使得句子表达的含义不准确,导致交流的混淆。

外国留学生在中文的书面表达中,也经常出现一些格式和结构上的偏误。

在写作文时,可能会把句子的顺序排列不当,缺乏逻辑结构,使得整个文章表达得不够清晰。

外国留学生有时还会出现一些标点符号的使用错误,导致句子的断句和语气表达不准确。

为了避免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中出现句偏误,他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纠正和改进:多多参加语言交流活动,增加语言的实践机会,通过和中国人的交流来纠正自己的句偏误。

可以多多阅读中文书籍和文章,提升自己的语言水平,了解中文的表达习惯和规范。

可以请教中国的朋友或老师,向他们请教句偏误的纠正方法,获得及时的帮助和指导。

可以通过参加中文写作训练班或课程,加强自己的书面表达能力,提高中文写作的水平。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学习和生活中,由于语言的差异和文化的差异,容易出现句偏误。

但只要他们能够通过不断的练习和纠错,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水平和文化适应能力,就能够避免句偏误对于学习和生活带来的影响。

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和建议,可以帮助外国留学生更好地掌握中文,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流畅度,更好地融入中国的学习和生活中。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教育文档资料.docx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教育文档资料.docx

留学生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对外汉语教学在中高级阶段惯用语往往会成为学习的重点,因为惯用语具有极强的表现力,掌握及熟练运用惯用语是衡量留学生学习的重要标准。

留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常常都会碰到惯用语。

比如说课堂提问时,老师常开玩笑说学生们在下面都像“霜打的茄子”。

HSK考试中,会给定惯用语,让学生选择最接近的答案。

惯用语语义的隐蔽性以及结构的复杂性,使留学生在学习和使用中会出现大量的偏误,并且偏误的类型比较多。

本文是对中高级阶段留学生在口头表达和书面作业中搜集到的近400条偏误语料出发,对惯用语的语义、句法和语用进行了仔细考察,分析了偏误产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对策。

一、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语义偏误分析惯用语中蕴含丰富的历史积淀、反映了中国传统的社会文化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感情色彩和语体色彩,其整体含义并不仅是语言成分的简单相加,而是蕴含了丰富的抽象意义。

尤其是对外国人来说,文化背景的差异,要恰如其分地运用惯用语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我们对留学生使用惯用语因语义造成的偏误分析如下:1、将字面意义当做实际意义惯用语的意义并不是构成惯用语的各个成分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大都是它的语源意义,组合成为惯用语,字面意义往往不起什么作用,抽象的虚指、遍指或泛指才是它的实际意义。

大多数惯用语主要通过比喻、夸张和借代等修辞手段体现出实际意义,而这种实际意义往往与虚指意义相差甚远。

但没有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如没有接受过惯用语教学,就很难将字面意义与实际意义联系起来,使用时也往往仅停留在字面意义上。

1)在我们国家,很多人都喜欢三天打鱼,两天上网的工作。

2)这鸡肉真硬啊,真是铁公鸡。

在例1)中学生表示很多人都喜欢工作的时候认真工作,休息的时候好好娱乐和休息。

但是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没理解“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是用来比喻做事不能坚持、持久的比喻意义。

在2)中,学生想表达的是鸡肉很硬,吃起来费劲,但是不理解“铁公鸡”是用来比喻一毛不拔吝啬钱财的人。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动宾离合词是离合词本体和对外汉语教学研究的重点。

“帮忙”和“见面”是留学生偏误率较高的两个动宾离合词,其句法功能主要为作主语、作谓语、作宾语和作定语,离析形式主要为插入助词、插入定语、插入补语、重叠、倒装和混合。

基于暨南大学中介语料库中“帮忙”和“见面”的语料整理分析,将其偏误分为插入助词、带宾语类、插入补语、插入定语和重叠类,研究发现印尼留学生前三类偏误率较高。

习得偏误原因总结为:“教”的方面有训练不科学及词典、教材标注不当,“学”的方面有母语负迁移、插入成分未习得及回避策略。

教学方面,应树立正确的离合词观,先“合”后“离”并重“离”,重语素义讲解、逐个讲解,足量输入和反复操练。

标签:印尼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偏误类型偏误原因对外汉语教学自1940年陈望道在《语文运动的回顾和展望》一文中提出离合词这一特殊现象之后,学术界对此给予了较多的关注。

本文对学术界普遍认可且留学生偏误率较高的的“帮忙”和“见面”这两个动宾离合词进行研究,以期为留学生离合词教学提供些许理论上的依据。

一、“帮忙”和“见面”的句法功能和离析形式研究(一)句法功能1.充当主语且可以带定语,如:“离开病房后,白土说,这次见面是井上先生瞒着医生的。

”①2.充当谓语且可以带状语,如:“不论哪个群众家中有困难,他都会热心帮忙。

”3.充当宾语,如:“要记住一个人,是不需要见面的。

”4.充当定语,如:“瀑顶上帮忙的人惊魂未定,两位‘齐天大圣’已经喜出望外。

”(二)离析形式1.插入助词(1)插入动态助词:“了”“过”,如:“今天和一个四年没见的老同学见了面。

”(2)插入时间助词:“的”,如:“但不知是谁帮的忙。

”2.插入定语,如:“寻常人还不准见她的面。

”3.插入补语(1)插入可能补语:“不上/不了/得上/得了”,如:“如果台湾不能自我防卫,美国也帮不上忙。

”(2)插入时量补语:“一会儿/两天……”,如:“吃了饭,帮了一会儿忙,李琳回宿舍去了。

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教学法班级:英语三班学号:200815834姓名:蒋莉对外汉语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外国语学院英语三班蒋莉【提要】离合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它是对外汉语中的一个重要的内容,对于外国留学生来说,离合词同时也是一个难点。

本文通过对留学生使用离合词出现的一些纰漏进行分析,从中总结出离合词偏误的规律,以期对对外汉语离合词的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离合词留学生偏误类型偏误原因教学在对外汉语中,有这样一类词,它们有时会被当做普通的动词而误用,但它们和普通的动词又有着严格的区别。

这类词就是动宾式离合词,它是离合词中数量最多,最主要的结构类型,也是用法比较复杂,比较容易误用的一类离合词。

本文试图从“动宾”式离合词入手,分析离合词的偏误。

一、离合词的偏误类型1、应该“离”却没有离(1)人称代词放在了离合词之后a我明天见面他。

b请不要生气我,我以后不再伤心你。

上述两个句子出现偏误的原因是把人称代词放在了离合词之后。

当离合词表示的动作涉及了人称代词时,应该把人称代词放在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一般人称代词后要加“的”,即离合词动词语素(下文统一简写为动词语素)+人称代词(的)+离合词名词语素(下文统一简写为名词语素);或是用介词引出对象,把离合词放在介宾短语之后。

如:帮忙:帮他(的)忙/给他帮忙伤心:伤我(的)心/让我伤心点名:点他(的)名请客:请他(的)客(2)了、着、过等助词顺序错误a误:我们见面了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正:我们见了面以后,谈了很多事情。

b误:孩子们鼓掌着欢迎我们。

正:孩子们鼓着掌欢迎我们。

c误:我已经理发过了。

正:我已经离过发了。

此类偏误的成因是不了解助词“了”“着”“过”的用法。

由于很多语言中没有助词有时态标记这种用法,因而留学生常常对它们在句中的顺序感到迷惑。

在母语负迁移的过程中,留学生常常对这些词手足无措。

了、着、过等助词表示动作的持续、完成。

如表示动作发生在过去,在离合词中插入“了”。

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的分析

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的分析

留学生汉语离合词使用偏误的分析王瑞敏(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北京 100024) [摘要]本文从第二语言学习者使用离合词的具体偏误出发进行分析,对留学生使用离合词时出现的偏误进行归类,并对这些偏误及其成因进行分析,试图总结出这些偏误出现的规律,希望能够为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总结行之有效的方法提供依据。

[关键词]离合词;偏误分类;偏误及成因分析;对外汉语教学[中图分类号]H 195 [文献标识码]A 离合词,尤其是动宾式离合词,在对外汉语教学及留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是一个难点,留学生往往把这些词当作一个普通的词使用,于是就出现了诸如“见面我的朋友、散步散步”等错误。

留学生有时会采用回避的方式,但是大部分离合词与生活息息相关,是无法避开的。

而这些无法避开的错误出现时呈现一定的规律性,出现错误的原因也有一定的规律。

本文主要以动宾式离合词为对象,从离合词偏误类型、偏误的成因、离合词的对外汉语教学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离合词偏误类型鲁健骥在谈中介语时提出中介语偏误的四种类型:成分多余、成分缺失、成分误代、成分错位。

留学生离合词使用的偏误主要属于成分错位。

高思欣(2002)把偏误类型概括为五类:插入的偏误、重叠的偏误、倒装的偏误、脱落的偏误、词性偏误。

这种划分总的来说很全面,但其中一些小类和用来佐证的例句却很牵强。

例如,在“倒装的偏误”中又分为“在不应倒装时倒装”,举例是“3爸爸两年前职辞了,因为妈妈生病的原因”。

其实这样的偏误在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偏误中并不多见,即使偶尔出现也不具典型性。

为了便于对这些偏误进行分析,本文参考上面的偏误类型把这些偏误分为以下几类:应该“离”而没有“离”;“离”了,但插入成分处理不完善;“离合词”其他形式的偏误。

下面对这几类偏误进行具体分析。

11应该“离”而没有“离”离合词区别于普通动词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可“离”可“合”,“离”就是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而这一点正是留学生觉得最难的地方,他们往往不知道何时,在什么位置,需要插入什么样的词,这就出现了这些偏误(例句来源于其他相关论文或留学生作文): (1)3我今天下午见面他。

外国留学生动词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动词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动词偏误分析第一部分:绪论1、摘要2、关键词第二部分:动词的基本知识介绍第三部分:留学生动词偏误类型1、语法层面2、语义层面第四部分:留学生动词偏误出现原因浅析第五部分:留学生特殊易错动词偏误探讨1、能愿动词2、心理动词3、离合词第六部分:教学中如何避免动词偏误第七部分:结语附件:参考文献第一部分:绪论【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词语偏误是大量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的,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发生的词语偏误也越来越多。

本文就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候出现的偏误的类型、偏误出现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做初步探讨,同时,就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两个难点问题:能愿动词和心理动词做专题研究,以期找到减少留学生偏误的方法。

【关键词】第二语言汉语动词偏误分析第二部分:动词的基本知识介绍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主要依据词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划分,动词也不例外。

首先,我们简要介绍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一类词,主要有动作行为动词(如走、听、看等)、心理活动动词(如爱、怕、恨等)、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如愿意、能、可以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等)、形式动词(如进行、予以、加以等);还有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如在、存在、有、发生等。

第二,对动词的语法特征做简要分析。

1、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带宾语。

2、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但是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另外表示心理活动的和表示能源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多数可以后带‚了、着、过‛表示动态。

4、有些动词重叠,表示短暂、轻微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第三部分:留学生动词偏误类型【语法层面】一、语序1)动宾语序1、我快要去火车站他接了2、我来中国留学以后,觉得应该做的事很多有。

3、中国来以前我是英语老师。

4、我们在北京有名的冷面吃过了。

5、回来的时候,我们五个小时花了。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留学生使用汉语惯用语的偏误分析及对策

收稿日期: "??J H !! H ?G ( 基金项目: 安徽师范大学 "??K 年度校级青年项目 “ 外国留学生使用惯用语的偏误考察及教学对策 ” "??KMN*#" ) 作者简介: 马晓娜 ( , 女, 安徽金寨人, 安徽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 硕士。 !#@! H )
!"#
色彩。 “ 爷爷 ” 是我们尊敬的长辈, 用“ 上西天 ” 对 已经逝世的老人太不尊重。 如果学生了解惯用语 的感情色彩和相应的社会文化内涵, 这类偏误还 是可以避免的。 $% 把字面意义当做实际意义 惯用语的意义并不是构成惯用语的各成分 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 “ 惯用语的字面意义大多 只是它的语源意义,一旦成为惯用语之后,字面 意义往往不起作用, 抽象性的虚指义或泛指义才 是它的实际意义 ”& ! ’ 。大多数惯用语主要通过借 代、 比喻、 夸张等修辞手段体现出实际意义, 而且 这种实际意义与其字面意义相距甚远。 但作为没 有汉文化背景的外国留学生, 他们很难将字面意 义与实际意义联系起来, 使用时往往只停留在字 面意义上。如: 在我们国家, 很多人都喜欢三天打鱼, #( () 两天晒网的工作。 —— — 今天早上我吃的鸡蛋里面有鸡蛋 #( )) 壳。 —— — 你不要鸡蛋里挑骨头。 中学生想表达的意思是很多人都喜欢 例( () 的工作方式是既认真工作, 又有一定的娱乐和休 息, 但他们的理解只停留在字面, 没理解 “ 三天打 鱼, 两天晒网 ” 是用来比喻做事不能坚持、 持久的 比喻意义。 “ 鸡蛋里挑骨头 ” 比喻故意挑毛病, 没 有毛病也要找出毛病。作为惯用语, 它已经失去 了原来的意义。 学生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使用时就 有点文不对题。 "% 语义不明 我跟女朋友去饭馆吃饭, 我们睁一只 #( *) 眼闭一只眼。 # ( + ) 班长如此熟悉中国历史,真是半瓶 醋。 “ 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 指抱着容忍迁就、 听之 任之的态度, 假装没看见, 多用于对不好的、 不应 中是对周围顾客的不好的行为 该的事情。例 ( *) 还是对饭馆的服务不到位假装没看见, 表达得不 清不楚, 让人摸不着头脑。 “ 半瓶醋 ” 旧时用来讥 笑文人穷酸,用醋代替穷酸的酸,现比喻对某种 知识或技术知道的不多, 很肤浅的人。 既然 “ 如此 熟悉 ” 又怎么会是 “ 半瓶醋 ” 呢?说话人是想夸奖 还是批评讽刺呢? !"#

外国留学生离合词运用的偏误及分析

外国留学生离合词运用的偏误及分析

外国留学生离合词运用的偏误及分析【摘要】通过对留学生运用离舍词情况的调查,总结出留学生使用离合词常见的偏误,并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从而使离合词教学更有针对性。

【关键词】离合词偏误分析一、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情况调查为了掌握留学生运用离合词的实际情况,本人从沈阳师范大学国际教育学院搜集到韩国、日本、俄罗斯留学生的汉语习作40篇;利用试卷(见附录二)调查考察了16位外国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情况,调查的离台词为18个;在访谈国际教育学院的对外汉语教师过程中又收集了约80个外国留学生用离合词所造的句子,总计138句,其中,使用合用形式的有80句,占总数的57%;使用离散形式的有58句,占总数的43%。

运用得当的有50句,占总数的36%;运用失误的有88句,占总数的64%。

运用得当的句子中,使用合用形式的有34句,使用离散形式的有16句,各占正确比例的68%、32%;运用失误的句子中,使用合用形式的有40句,使用离散形式的有48句,各占失误比例的44%、56%。

这说明,留学生在使用离合词时还是很茫然,他们使用离合词和使用一般动词或短语的方法基本相同,但是,也隐约感觉到汉语中有一部分词和一般的动词或短语不同,他们可以在句中分开使用,但是留学生却不知该以何种方式使用这类词,所以往往故意回避,或一律用“合”的形式表达,不过,部分水平较高的学生还是能正确运用离合词的。

调查中所暴露的问题给了我们很大启发,我们有必要对留学生运用离合词的偏误现象进行总结,并分析偏误的原因。

二、留学生使用离合词常见偏误及分析根据本人所搜集到的语料,本文将留学生运用离合词偏误类型归纳为三种:(1)语义理解有误;(2)句法运用有误;(3)语用处理有误。

1.语义理解有误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分不清离合词和短语的区别,所以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错误。

这其中不乏对离合词的词义,尤其是理性意义理解的偏误。

离合词理性意义理解主要表现在:离合词在被拆开使用之后,其语义并不按照其组合成分独立时(如果可以独立的话)的字面义重新组合,而是仍然保留了离合词的原有词义不变。

对外汉语离合词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离合词偏误分析

对外汉语离合词偏误分析离合词离为短语合为词,这一特点使得离合词运用的偏误成为外国留学生运用汉语的一大通病。

本文以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离合词为分析对象,对其使用偏误做了分类,进而从留学生学的角度探讨了离合词使用偏误的原因。

离合词偏误类型偏误原因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群体,适应了汉语表意精确性和多样化的要求,提高了言语交际的效率[1],是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它的特殊性和使用的灵活性也使得离合词教学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瓶颈。

本文试图通过对留学生的离合词偏误现象的分析,对偏误产生的原因做一些探讨,进而对其教学提供一些借鉴。

一、离合词偏误的主要类型及分析(一)离合词+宾语3、今天下午我要见面我的老师。

4、三年前,玛丽结婚了约翰。

见面、结婚类离合词具有[+与事对象]语义特征,不能直接带宾语,需要借助介词来引出动作所涉及的对象,同时在两语素之间加上动态助词了过表示动作的状态。

此类词语还有聊天、贷款、签字、说情等等。

(二)离合词+着、了、过A.我起床了就给你打电话。

B.他们几分钟前吵架过。

C.郑经理正在剪彩着。

离合词动宾式结构由前边的动词和后边的宾语两部分构成,其内部构造关系不同于普通的动宾式动词。

离合词动宾式不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中的动词性语素虽然带了宾语,但它们仍保留了作为动词所具有的语法特点,所以若在离合词中插入动态助词,动态助词着、了、过应该放在离合词动宾成分之间。

(三)离合词+定语(以的类定语为例)妈妈总是生气他。

张大伯要进县城告状村长。

操心、告状类离合词具有[+领属]语义特征,所以表领属的修饰语要放在离合词动宾成分之间。

以上两句可改为妈妈总是生他的气,张大伯要进县城告村长的状。

此类词语又如吃亏、发火、报仇、诉苦、告密等等。

(四)离合词+介宾结构A.我毕业从北京大学以后,就出国留学了。

B.玛丽出院在星期一。

汉语语法中,介宾结构若做状语一般位于谓语动词之前,所以在以上例子中,动宾式离合词应该位于介宾结构之后。

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 ) 应 该 分 离使 用 的词 没 有 分 离 一
离合词和其他普通动词最 大的区别 ,就在于它可离可合 的特 点 ,这
正 是 留学 生 觉 得 非 常 困 难 的 地 方 ,因 为在 英 语 中词 就 是 最 小 的单 位 ,是
不可能再进行拆分的 ,但汉语 中的离合词既可 以作为一个完整 的成分使 用 ,分离使用时的意思也并未 发生改变 。他 们不知道 哪些词是离合 词 , 这些离合词又需要在什么时间 、什么位置、插入什么成分 ,毫无 规律可 循 ,给他们造成 了很大的困扰 ,出现了以下 的一些偏误 :
二 、动 宾 式 离 合词 偏 误 原 因分 析
( 我洗澡了就睡觉 。 4)
( ) 我 在 川 大 拍 照 了很 多 。 5
( ) 老师说话 完了就走 了。 6 在这 里,我们 又可 以根据插入成分的不同把上述偏误分为三类 : 1 、当离合词所表示的动作 涉及到宾 语人 的时候 ,由于动宾 式离合 词的第二个语 素本 身就是名词性 的,所以后面不能再 加宾语。这时可 以 把宾语放 在离合 词 中间 ,作 为定语 修饰 第二 个语 素 ,有时 也加上 助词 “ 的”表示领属关系 ;有的还可以利用介词把对 象带 出来 ,放 在离合词

( ) 我请 了假一天。 1
( ) 成 都 的天 气 很 奇 怪 ,昨天 我 发 起 来 烧 。 2
初级水平的学生在越来越多地接触到离合词 时,他们注 意到了离合 词 的特殊用法 ,也运用得非常小心 ,但可能正是因为 紧张过度 ,再加上 本身也并没有全面地掌握离合词 的知识 ,又出现了插入成分 使用不恰 当 的偏误 。如例 ( ) 的偏 误 中学生 注意 到 了要把 “ 1 了” 放在 离合 词 中 间 ,但是把补语的位置弄错了 ;例 ( ) 中由于插入的是复合趋向补语 , 2 学 生知道要把 “ 起来” 放在 “ 发烧 ” 中间,但 是实 际上复合 趋 向补语 的出现是有条件 的,即动作涉及的对象是不定指的 ,而发烧不具备 这样 的条件 ,因此形式略有不同。上述两个偏误可更正为 : ( )我请 了一天 ( 1 的)假。 ( )成都的天气很奇怪 ,昨天我发起烧来。 2

留学生习得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留学生习得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方 向 :汉 语 国际 教育 。
摘要 :文章 在现 有 离合词 本体 研 究及 对 外 汉语教 学 中的 离合词 教 学研 究 的基 础 之上 ,对 离合 词 的性 质及 特 点进 行 简要 概 述 ,并对 对 外 汉 语教 学 中留学 生 的离合词 方 面的偏 误进 行 简要探 讨分 析 , 以便 进 一步指 导对 外 汉语教 学实 践 活动。 关键 词 :离合 词 ;偏误 分析 ;动宾 式离合 词 ;对 外汉语 教 学 中图 分类 号 :G 7 1 2 文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7 )1 0— 0 2 5 5— 0 2
有 一天 ,我 和他在 公 园里散 散步 步 。 1 . 1 动宾式 离合 词 无 论是 动词 重叠 还是 离合 词重 叠 ,均有 条 件 限 制 。 【 ” 离 合 词在 动 宾式 离 合 词 主 要 形 式 为 “ V+ 0” ,即 动词 +宾 语 的形 式 , 重 叠 时有结 构形 式 上 的 限 制 ,前 面 已经 提 到 具 体 的重 叠 形 式 。上 如 :操 心 ,丢脸 ,叹 气等 。 述 两个 例句 中,离合 词 的重 叠 形式 明显 出现 了偏误 ,留 学生 将 离 1 .2 动 宾式 离合 词偏 误 的归类 合 词 的重叠 与普 通动 词的重 叠混 淆在 一起 。 因此 可修 改 为 : 插 入偏 误 修 改一 :我 们俩 在院 子里 的树下 聊天 如: 前 几 天 ,他 们俩 见 面 。( 遗 漏 助词 “ 过” ) 此种 修改 不表 示 聊天 时间短 暂 ,仅客 观陈述 树下 聊天 的事实 。 刈马 妈 离的婚 两 年 了。 ( 助词 “ 的” 冗余 ) 修 改二 :我们 俩在 院子 里 的树下 聊聊 天 正 帮忙 着 呢。 ( “ 着 ” 助 词插 入位 置错 误 ) 此种 修改 则含 有聊 天 时间不 长 ,随便聊 家常 之意 。 文章 选取 较具 代 表 性 的 上述 三个 例 子 ,第 一 个 例 子 是 离 合 词 第二 个例 句完 全 没 有 表达 动 作 短 暂 的意 义 ,所 以此 处 的 离 合 在 应该 插入 助词 时 的遗 漏 ,导 致 句 子 表 意 不 明 ;第 二个 例子 “ 离 词重 叠完 全多余 。可 修改 为 : 的婚 ” 明显 不符 合 汉 语 语 法 标 准 ,句 为 “ 助词 “ 的”多余 ” ,可 “ 有一 天 ,我 和他 在公 园 里散步 ” 修 改为 “ 妈 妈离 婚两 年 了” ;第 三个 例句 中,助词 “ 着 ” 在句 中的 倒装 偏误 位 置不 正确 ,应 修 改为 “ 正帮着 忙 呢 ” 。据高 思欣 ( 2 0 0 2 )年 的对 离合词的倒装 ,是指在其运用过程 中,为突出强调宾语 ,而 动 宾式 离合 词 的 考 察 统 计 显 示 ,第 一 类 偏 误 出现 的 频 率 为 2 4 %, 将 离合 词 中的宾 语 以 “ 离 ” 的形式 提 到动语 前 面。 而 整个 插入 类偏 误则 占动 宾式 离合 词偏 误 的 4 0 %。 E 4 ] 如: 重 叠偏 误 面也见 了 ,舞也 跳 了 ,但是 他们并 不喜 欢对 方 。 重 叠类偏 误 分为 三类 :重 叠方 式偏 误 、重叠 遗漏 、多余 重 叠 他们 婚 还没 离 ,他 就 和其他 女 的同居 。 首先 是重 叠 方式 偏 误 ,即在 运 用 离 合 词重 叠 过 程 中未 能 准 确 与上面例句类似的句子还有很多,是汉语离合词正确的表 达形式 , 运用 重叠 形式 而形 成 的偏误 。 但 留学生在掌握离合词 的倒装 时 , 却 有较大 的问题 ,出现 的偏误 主要 如: 我 们 每天 晚上都 在 校园 散步 散步 。 分为两大类 ,即,应该倒装时并未倒装 ,不用倒装 时出现倒装 。 他 对我 点头 点头 就走 了。 首先 是第 一种 情况 。应 该倒装 时并 未倒 装 。 上述前两个例误, 离合 词的重叠形式主要有 :A A B 、A不 A B 、A了 A B 、A— A B等 她连 报名都 没 报名 ,就要 去考 试 。 形式 , 如 “ 散散 步” 、“ 吃不 吃饭 ” 、“ 点 了点头 … ‘ 听一听歌”等 。 【 他连 离婚也 没 离婚 ,就 和其他 女 的同居 。 因此例 句 中一 可修 改为 见面也见面了,跳舞也跳舞了,但是他们并不喜欢对方。 “ 我 们 每天 晚上 都在 校 园散 散 步 。 ”/ “ 我们 每 天 晚上都 在 校 园 离合词 分离 的形 式 对 于 留学 生来 说 是 一 大 难 点 ,倒 装 不 仅是 散 一散 步 。 ” 离合词的分离形式,更是在分离 的基础上进一步将 动宾 式离合词 例 句二 可修 改 为 中 “ 宾 ” 的部 分提前 。 上述 三个 例句 中 ,留学 生在 本 该运 用 离合 “ 他对 我 点点 头就 走 了”/ “ 他 对我 点一 点头 就走 了。 ” 词倒 装 形式 时 ,却 采 取 了离 合 词 的合 并 形 式 。导 致 句子 所 传 达 的 以上为 离合 词本 身 在 运 用 时 ,重 叠 运 用 不 当产 生 的 偏 误 ,此 意 义并 不 明确 。可修 改为 : 外 ,还有 一类 偏误 是 留学 生 在 本 该 运用 离 合词 的重 叠 形 式 时 , 出 她 连名 都没报 ,就 要去 考试 。 于各 种原 因并 未运 用 。 他 连婚 都没离 ,就 和其 他女 的 同居 。 如: 面 也见 了 ,舞 也跳 了,但是 他们并 不喜 欢对 方 。 老 师我 们谈 话一 下就 回宿 舍 。 脱 落偏 误 例句 中 ,“ V+ 一下 ” 也 有表示 动作 短 时而且 程 度较 轻 的意 义 , 留学 生在 运用 离合 词时 ,还会 出现不 得 当 的离 合 词脱 落 现 象 , 但 “ 一 下 ” 表示 的动 作 数 量 有 明确 地 限制 ,而 且 “ V 十一 下 ” 一 此种现象大致可 以分为两类 ,即应脱 落而未脱落和不应脱落而脱 般 跟本 身 意义 具体 且表 达 动 作 持 续 时 间 较 短 的 实 意 动 词搭 配 ,如 落两 种现 象 。 “ 想 一下 ” “ 考 虑 一下 ” ,在该 结 构 中 “ 想”和 “ 考 虑 ” 均 为 意 义 首 先是 应脱 落 而未脱 落 ,如 : 比较抽 象 的意 念 ,所 以它们 构 成 的 结 构 所 表 达 的 意 义 也 是较 为 抽 你放心吧,我可以帮忙你。 象 且时 间较 短暂 。 _ o 此处 应修 改 为 : 我 听歌 了一 天茉莉 花 。 “ 老 师我 们谈 谈话 就 回宿舍 。 ” 第 一个 句 中 ,离合 词 “ 帮 忙 ” 明显 不 符 合 汉语 语 法 规 范 ,可 最后 是 离合 词重 叠 的多 余 ,即不 需 要 重 叠 就 能表 达 清 楚 意 义 以修改 为 : 时 ,仍 旧采 取离 合词 的重 叠形 式 。 “ 你 放 L , g E ,我 可 以帮你 。 ” 如: 第 二个例 句 中 ,同样道 理 ,“ 听歌 ” 作 为动 宾式 离合 词 ,本 身 我们俩 在 院子 里 的树下 聊聊 天天 。 已能表 达较 为完 整 的 意 义 ,若要 接宾 语 ,可 将 宾 语 插 入离 合 词 中

外国留学生动词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动词偏误分析

外国留学生动词偏误分析第一部分:绪论1、摘要2、关键词第二部分:动词的基本知识介绍第三部分:留学生动词偏误类型1、语法层面2、语义层面第四部分:留学生动词偏误出现原因浅析第五部分:留学生特殊易错动词偏误探讨1、能愿动词2、心理动词3、离合词第六部分:教学中如何避免动词偏误第七部分:结语附件:参考文献第一部分:绪论【摘要】词汇教学是对外汉语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词语偏误是大量的,而且几乎是随着学习的开始就发生的,随着词汇量的增加,发生的词语偏误也越来越多。

本文就留学生在学习汉语时候出现的偏误的类型、偏误出现原因以及如何避免做初步探讨,同时,就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两个难点问题:能愿动词和心理动词做专题研究,以期找到减少留学生偏误的方法。

【关键词】第二语言汉语动词偏误分析第二部分:动词的基本知识介绍词类是词的语法性质的分类,主要依据词语法功能、形态和意义划分,动词也不例外。

首先,我们简要介绍动词的意义和种类。

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消失等的一类词,主要有动作行为动词(如走、听、看等)、心理活动动词(如爱、怕、恨等)、判断动词是、能愿动词(如愿意、能、可以等)、趋向动词(如来、去、上、下等)、形式动词(如进行、予以、加以等);还有表示存在、变化、消失的,如在、存在、有、发生等。

第二,对动词的语法特征做简要分析。

1、作谓语或谓语中心,多数带宾语。

2、能受副词“不”的修饰,但是多数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另外表示心理活动的和表示能源动词能够前加程度副词。

3、多数可以后带“了、着、过”表示动态。

4、有些动词重叠,表示短暂、轻微等,限于表示可持续的动作动词。

第三部分:留学生动词偏误类型【语法层面】一、语序1)动宾语序1、我快要去火车站他接了2、我来中国留学以后,觉得应该做的事很多有。

3、中国来以前我是英语老师。

4、我们在北京有名的冷面吃过了。

5、回来的时候,我们五个小时花了。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

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及教学研究【摘要】印尼留学生在学习动宾离合词时存在着一些偏误类型,这对他们的语言学习造成了困扰。

本文旨在探讨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的特点、偏误类型以及影响因素,并提出教学策略及方法。

通过案例分析与讨论,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这一问题的实际情况。

研究结论指出了印尼留学生在此领域需要加强的地方,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本文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印尼留学生更好地掌握动宾离合词的习得。

通过本研究的实践建议,可以为提高印尼留学生的语言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偏误类型、教学研究、特点、影响因素、教学策略、案例分析、研究结论、未来研究方向、实践建议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印尼学生选择到海外留学,其中包括来到中国学习。

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动宾离合词是一个比较困难的语法现象,印尼留学生在习得这一现象时往往会出现偏误。

研究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的偏误类型及教学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目前关于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的研究还比较有限,尤其是针对具体的偏误类型和教学策略的研究较少。

有必要深入探讨印尼留学生在习得动宾离合词时常出现的偏误类型,分析影响其习得的因素,并提出针对性的教学策略和方法,以帮助他们更有效地掌握这一语法现象。

这不仅有助于提高印尼留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的效率,也对汉语教学实践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2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印尼留学生在学习汉语动宾离合词时存在的偏误现象,分析其偏误类型及产生原因。

通过深入研究印尼留学生的动宾离合词习得过程,旨在为教师提供更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帮助学生克服这些偏误,提高他们的汉语表达能力。

通过对印尼留学生动宾离合词习得的特点进行分析,本研究旨在探讨这些特点与偏误现象之间的关系,为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通过深入探讨动宾离合词习得的教学策略及方法,本研究旨在为汉语教师提供可行的教学建议,使他们能够更好地辅导印尼留学生克服偏误,提高他们的汉语水平。

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偏误调查研究

中级阶段越南留学生动宾式离合词偏误调查研究

(5)※他付款 了就走 。(HSK4) (6)※她 理 发 了就 去 洗 澡 。(HSK4) 以 上 四题 的偏 误 率 分 别 为 :57.78% 、64.45% 、55.56% 和
较多 ,所以本文研究其 习得动宾式离合词 的偏 误情况。 2 调 查问卷的 内容说明
37.78%。总 的来 看 ,受试 者对这 三种动态 助词 的插入 位置有 一 定 的了解 ,但是还不够明确。
中图分 类号 :过 15 文献标识码 :C DOI:10.3969 ̄.issn.1672—8181.2018.01.158
1 引 言
式 也 存 在 一 定 的 偏 误 。
离合词 是既可 以合起来使用 ,又可在动语素与宾语素之 间插 入其他 成分 ,进行 有限扩展 的特殊 的语 言形态 。近年来 ,有关离
No .0l
堡 墼 ! TI凇 EDUCAⅡ ON
Jan
中级 阶段越 南 留学 生动宾式 离合 词偏误调查研 究
冯 云
摘要
:离合
词是汉语
词汇
系统
中独 具 特
色的一个分
支 ,此

,离合
词在Leabharlann 口语交际中也 频 繁 使
用。对
学 习 者 和教
学者
而言 ,
都 是 难
点。为考察 中级 阶段 越 南留学生动宾式 离合词 习得 的情况 ,本 文 以《新汉语水平考试 大纲词 汇》为纲 ,采 用问卷调查 法对HSK4、HSK5
综合 以上这几类补语偏误 ,我们 发现中级 阶段越南 留学生没
率表 》选取 了 日常交 际 中经常 使用 的 21个动 宾式 离合 词 ,其 中 代词 。下列为问卷 的具体分析结果 :

泰国学习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研究

泰国学习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研究

泰国学习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研究【摘要】本文针对泰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动宾式离合词时存在的偏误进行研究。

在我们阐述了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

在我们分析了泰国学习者对动宾式离合词的理解情况,总结了常见的偏误现象,并提出了可能的原因分析。

接着,我们提出了教学建议和对策,以及进行了案例分析。

在我们总结了研究结论,并展望了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能够帮助泰国学习者更好地掌握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减少偏误,并提高汉语学习的效率和质量。

【关键词】泰国学习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研究、理解、现象、原因分析、教学建议、案例分析、结论、未来研究方向1. 引言1.1 研究背景汉语动宾式离合词是汉语中的一种独特语法现象,指动词和宾语之间插入一个虚词来表示宾语的性质、数量、方位等信息。

对于泰国学习者来说,学习汉语动宾式离合词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泰语是一种主谓宾定序语言,与汉语的主宾谓定序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泰国学习者在学习汉语动宾式离合词时往往会出现困难。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泰国学习者在使用汉语动宾式离合词时会出现各种偏误现象,例如漏词、错位、搭配错误等。

这些偏误不仅影响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还可能导致沟通不畅。

有必要对泰国学习者在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学习中的偏误进行深入研究,以便为教学提供有效的建议和对策。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泰国学习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的研究,探讨其对汉语习得的影响及可能的原因,旨在帮助提高泰国学习者对动宾式离合词的认识与掌握。

通过深入分析泰国学习者在学习中常见的偏误现象,揭示其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和对策,从而为教师在汉语教学中更好地帮助泰国学习者解决语言学习难题提供参考。

通过案例分析,进一步验证研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为解决泰国学习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使用中的困惑提供具体案例参考。

通过本研究的开展,旨在为未来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促进泰国学习者汉语习得水平的提高,为汉语作为外语在泰国的教学和研究做出贡献。

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作者:郭盈来源:《人间》2016年第21期摘要:在现代汉语语法中,离合词是一个极其特殊的语法现象,涉及到词汇和语法两个方面。

目前,学术上对于离合词的研究很不充分,导致对外汉语教学中困难重重,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缺乏理论依据,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效率低下。

本文会单从动宾式离合词的角度进行分析,先针对留学生在使用动宾式离合词过程中出现的错误种类进行划分,然后将进一步的探究其出现错误的原因关键词: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教学建议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7-0188-01引语离合词是现代汉语词汇和语法中比较特殊的一类现象。

其形式的特殊表现在两个方面,在概念上,离合词似乎可以看做是词,表达的是一种完整而固定的概念;在结构上,并不是十分稳固,中间可以插入其他成分,结构较松散灵活。

由于本体研究对离合词的研究还没有一个固定的结论,对于其起源、发展和分类的总结、归纳并不清晰,使得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困难重重,学生学习离合词的效率极低,几乎每用必错,动宾式离合词也不例外。

所以本文旨在对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进行系统的分析,然后对偏误产生的原因进行探究。

一、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类型(一)插入其他成分时产生的偏误。

1.插入定语时产生的偏误。

留学生在动宾式离合词中插入定语时,所表现的偏误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插入名词作定语所产生的偏误、插入形容词作定语所产生的偏误、插入代词所产生的偏误以及掺入数量短语所产生的偏误。

例如:①妈妈总是操全家人的心。

妈妈总是操心全家人。

②他真是吃大亏了。

他真是大吃亏了。

例①是名词性成分插入,作离合词的定语,我们用词语操心来体现该拓展方式,在学习和使用该词的时候,有些同学很难意识到这是一个离合词,还有些同学知道这是离合词,但是往往喜欢把定语放在离合词的后面,而没有放在中间,产生偏误。

例②是插入形容词作离合词的定语,我们要通过吃亏这个词来体现这种推展方式,很显然留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并不清楚如何在离合词中插入形容词作定语,所以才会造出大吃亏了这样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留学生对动宾式离合词使用偏误调查分析
为探究外国留学生离合词习得情况,以在离合词中占最大比例的动宾式离合词为研究对象,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留学生使用离合词偏误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以期探讨出留学生出现偏误的原因,并对外国留学生离合词的教学提出有效建议。

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留学生一、留学生使用离合词的情况调查
本文以《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1992)为基准,参考了现行的几种对外汉语教材,从中选择了在大部分教材中都出现过并且口语中会经常使用的24个离合词。

其中,甲级词汇9个,乙级词汇11个,丙级词汇4个。

再根据前贤们的研究,把动宾式离合词常用的扩展形式分为六大类,并对这六大类进行偏误分析的调查研究。

二、留学生使用离合词常见偏误及分析
鲁健骥(1994)将中介语偏误类型分为4种:“成分多余、成分缺失、成分误代、成分错位。

”王素梅(1999)认为VO型离合词的扩展及用法有以下几个方面:“VO中间插入“了、着、过”、VO中间可插入定语、插入补语”。

高思欣(2002)提出离合词使用偏误的五种类型:“插入的偏误、重叠的偏误、倒装的偏误、脱落的偏误、词性偏误。

”郑海丽(2005)概括了4类偏误的类型:“助词扩展的偏误、补语扩展的偏误、定语扩展的偏误、其它成分扩展的偏误”。

以上的学者对离合词的偏误类型进行了全面准确的归纳分析,本文将参考以上的偏误类型对外国留学生离合词使用的偏误类型归为以下几类:一是扩展成分的偏误;二是带宾时的偏误;三是重叠时的偏误;四是倒装时的偏误。

下面我们将根据问卷的调查结果逐类分析这些偏误。

(一)使用扩展成分时产生的偏误
1.用助词扩展的偏误
如:V+了+O。

当动宾式离合词表示动作的完成时,可在两个语素之间插入动态助词“了”,这与述宾结构词组的扩展方式一样。

2.用补语扩展的偏误
离合词可以在动语素和宾语素之间插入结果补语、趋向补语、程度补语、可能补语、时量补语和动量补语,对动作加以修饰限制。

(1)V+补(结)+(了)+O。

(2)V+补(趋)+(了)+O。

当需要表示动作的结果、动作达到的目的或
动作的开始并继续的状态等意义时,可以在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插入趋向补语,也可同时插入动态助词“了”。

(3)V+补(程)+(了)+O。

当需要对动作或状态的程度进行表述时,可以在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插入程度补语,也可同时插入动态助词“了”,表示事情发生的时态。

(4)V+补(可)+(了)+O。

用“得/不”结合趋向补语或结果补语构成可能补语作离合词的扩展成分时,需将可能补语插入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

表示动作或情况发生的可能性。

例如,“今天能报得上名吗?”“这样做我能安不下心。

”问卷测试中考察的句子为:“我还是放不下心。

”平均正确率为35.1%。

从测试中笔者发现可能补语作离合词插入成分的偏误率要高于其他补语作离合词插入成分的偏误率,这是因为一方面可能补语经常和趋向补语或结果补语结合使用作离合词的扩展成分。

(5)V+(了/过)+补(时量/动量)+O。

当对动作延续的时间和次数作补充说明时,需将数量补语插入离合词两个语素之间。

3.用定语扩展的偏误
动宾式离合词可在两个语素之间插入定语,对宾语素作修饰限定。

定语成分分别由代词、形容词、名词、数量词等充当。

其中,代词包括人称代词、疑问代词、指示代词构成。

(二)离合词带宾语时产生的偏误
由于词的凝固程度不同,少数词化程度较高的离合词可以带宾语,为及物动词。

同时它们也因其凝固程度高而有较少的扩展形式。

例如,“出口”“插手”“担心”“登陆”等。

然而,大部分动宾式离合动词为不及物动词,离合词本身以含有宾语语素,再带另一个宾语要受到很多条件的限制。

这类不及物动宾式离合词如需带宾语要利用介词将宾语置于离合词之前,公式为:P+B+V+O。

例如,“给大家理发”“跟她结婚”“向老师行礼”“为我们照相”等。

此次的问卷调查中考察的句子有两道,第一道为:“明天下午我在图书馆和他见面。

”平均正确率为46.4%。

第二道为:“你这样说很不对,应该和他道歉。

”平均正确率为56.8%。

我们可以看出,初级阶段的学生掌握离合词带宾语的用法还不是很熟练。

偏误的主要原因之一,是误把不及物动词当作及物动词,直接把宾语放在离合词之后。

另外,有一部分学生,尤其是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知道不及物离合词带宾的用法,但是对每个离合词所对应使用的介词掌握地不熟练,而用错介词引入宾语,出现“对他道歉”的偏误句。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一部分留学生误把动宾式离合动词当做名词来使用,而产生偏误。

例如,“他们的订婚很成功”“我们在这儿一张照相吧”等。

(三)离合词重叠时产生的偏误
动宾式离合动词的重叠形式与一般动词有所不同。

其肯定式的重叠形式为:
A(一)AB,例如,“他向我们招招手”“每天到运动房跑跑步,做做操”“我们聊聊天吧!”等。

如是已经发生或完成的动作或状态,形式为:A了AB。

例如,“昨天我们去游了游泳,吃了吃饭”。

其疑问的重叠形式为:A(B)不/没AB?例如,“你昨天加没加班?”“明天你还办不办公?”笔者分别设计了考察离合词三种重叠方式的测试题。

第一题为:“晚上我和妈妈经常一起散散步。

”平均正确率为50.2%。

第二题为:“昨天下午我没有事儿,去游了游泳。

”平均正确率为70.6%。

第三题为:“我想知道他明天出不出差。

”平均正确率为73.8%。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日常口语中留学生常常会回避使用离合词的重叠用法,而出现了应该对动宾式离合词采用重叠形式的时候而没有重叠的偏误。

在此次调查中,初级阶段的留学生还不能够熟练地掌握离合词的重叠形式,而了解需要使用重叠用法的中高级阶段的留学生混淆了一般双音节动词和动宾式离合词的重叠用法,而产生了偏误。

(四)离合词倒装时产生的偏误
离合词中的宾语素可以被提前到动语素之前,形成离合词的倒装形式。

但这种离合词宾语素的提前要借助一些语法手段,同时插入其他扩展形式进行。

离合词动宾语素结构颠倒之后,由动宾式变成了主谓式,宾语素变成了受事主语。

这种倒装的扩展形式主要有两种情况:(1)OV+助词。

这种情况下的倒装不会单独使用,后面会跟分句或助词成句。

例如,“澡洗了,饭吃了,真舒坦!”“婚离得太草率了!”等等。

(2)连+O+也/都+不/没+V+了,借助一定的句式倒装。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根据此次调查问卷而对外国留学生学习动宾式离合词经常出现的四种偏误类型的总结分析。

希望可以通过对这些偏误的分析,找到留学生使用动宾式离合词时产生偏误的原因,从而提出更加合理和有针对性的教学对策,以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和减少出现的偏误。

参考文献:
[1]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小组办公室汉语水平考试部.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Z].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2.
[2]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01).
[3]王素梅.论双音节离合词的结构、扩展及用法[J].沈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0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