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及启示_以美_日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向信息产业和知识产业等所谓“第四产业 ”偏移 ,
20世纪 70 - 80年代 ,美国制造业竞争力下降
并逐渐建立起了以知识为核心的各产业之间的新 有目共睹 ,并引起美国朝野的极大震惊 。民间企
关联关系 ,即出现了产业结构软化 。伴随着工业 业家们通过对国内外制造业情况的调查 ,发现制
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 ,产业结构软化趋势日渐 造业存在大量问题 ,他们立即采取行动 ,如对汽车
明显 ,并呈现出有别于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结构转 业 ,在整个 20世纪 80 年代 ,美国通用 、福特和克
换的新特点 。目前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 莱斯勒三大汽车巨头掀起了一场深刻的以科技创
键时期 ,从当前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背景和基本 新和改革管理为重点的新的革命浪潮 ,再加上 20
国情出发 ,借鉴国外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的 世纪 80年代日元的不断升值 ,美国汽车行业一举
实践经验 ,不仅可以加深对产业结构演进规律的 扭转了被动的局面 。20世纪 90年代前期 ,美国又
理解 ,而且有助于对我国产业结构现状的认识 ,为 乘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之机 ,对企业进行大规模
新世纪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供了宝贵 的改造和改组 。在经过十多年的奋斗之后 ,加上
的经验与启示 。
美国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植 ,到 20 世纪 90 年代中
12. 9 34. 3 52. 8
1990 2. 4 37. 2 60. 4
8. 8 33. 8 57. 4
1995 2. 0 35. 3 62. 8
7. 3 33. 2 59. 8
2000 1. 3 27. 9 70. 7 资料来源 : [日 ]经济企画厅 :《国民经济计算年报 》各年 版。
这种趋势不可避免地会造成服务业在更深层
3 收稿日期 : 2004208225

作者简介 :马云泽 (19702 ) ,男 ,山东德州人 ,南开大学经济学院博士生 ,主要从事现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青年项目 )“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 ”

(04CJY011)的阶段性成果 。
年代泡沫经济的崩溃 ,日本经济转而处于一种低迷状态 ,
产业结构也需进一步调整和优化 。始于 20世纪 80年代
中期的第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至今仍在进行中 。这次产业
结构调整呈现出两个基本特征 ,即服务化和信息化 。
( 1 )产业结构服务化
服务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一般而言 ,广义的服务业
是指整个第三产业 ,而狭义的服务业是指第三产业中的面

业的增长速度相当快 ;整个产业的就业人数剧增 ; 长外 ,一般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 1994 年的增长
士 论 坛
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逐步从硬件制造业 向软件制造业转移 ;信息产业产值占国内生产总
率已位居各行业之首 。其对 GDP增长的贡献率 一直较高 ,在 1994年甚至达到创记录的 62. 17%。
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据统计 ,在 1988 - 2003年 期间 ,美国 28个研究与开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就 业人数增加了 40万人 ,增幅近 5% ,而其中高技术 制造业就业人数不仅没有增加 ,反而减少了 60万 人 ,减幅达 10%。高技术制造业在高技术产业中 的比重由原来的 69. 6%减少到 59. 5% ,下降了近 10个百分点 。与此相反 ,高技术服务业就业人数 呈现了较大的上升态势 ,由 1988年的 28%上升到 2003年的近 40%。高技术服务业占服务业总体 的比例也从 9. 5%上升到 10. 2% , [ 2 ] ( P200) 从而改变 了原来高技术产业由制造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也 促使服务业从劳动密集型转到了技术密集型的新
(2)产业结构信息化 。日本在实现了赶超欧 美经济强国的夙愿之后 ,进入了所谓的“无航海 图 ”时代 ,以往参照欧美确定的并大力发展的主导 产业相继进入了产业的成熟期 ;同时由于与欧美 发达国家经济结构的趋同性 ,在欧美没有明显的 主导产业的情况下 ,日本失去了模仿的目标 ,陷入 了“主导产业真空 ”。[ 3 ]
发展阶段 。导致美国高技术产业重心从高技术制 造业向高技术服务业转移 ,并使高技术服务业蓬 勃发展的原因 ,除了美国居民对服务性产品需求 量的不断增加 ,为美国第三产业中的高技术服务 业产品发展创造了需求动力之外 ,最主要的原因 有两点 :一是美国历届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进 步 。科技进步是促使第三产业中的高科技服务业
快速发展 ,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龙头产 业 。而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等其他部门的应用又使
它们实现了信息化 ,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效率 。这 样 ,美国的制造业就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重新巩 固了自己在全球的领先地位 。
在制造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同时 ,美国 第三产业 中 的 高 技 术 服 务 业 也 获 得 了 迅 猛 的 发

博 士 论
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及启示

———以美 、日为例 3
□马云泽 [南通师范学院 法政经管系 ,江苏 南通 226007 ]
摘 要 :产业结构的状态总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处于不断变动过程中 。以美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世 界发达国家从 20世纪 80年代开始了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 ,这次调整呈现出世界产业结构转换的新趋 势 ———产业结构软化 。世界产业结构软化趋势为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换代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与启 示。 关键词 :产业结构软化 ;信息技术革命 ;知识经济
在日本主导产业不明的情况下 ,日本的产业 出现了信息产业加速发展的态势 。从日本信息产
·359·
二○○五年第三期
■ 博 士 论 坛
重 庆 邮 电 学 院 学 报
社 会 科 学 版
■ 业的整个发展历程来看 ,主要有以下五个特点 :产 自 80年代以来除个别年份出现较小幅度的负增

·358·
高级计划研究署于 1969年率先推出的 ,其目的是 确保在核战争爆发时 ,全国性计算机网络仍能生 存 。1995年 4月 ,互联网开始商业化 。由美国第 二大通信公司 MC I负责建立四个网络接入点 ,各 政府部门的网络以及网络通信公司建立的商业网 经过这四个接入点互联 ,各地区又通过上述网络 接入骨干网 。这样 ,原来只为国防 、科研和政府部 门服务的互联网 ,开始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 。商 业化使网络的规模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 ,互联网 的应用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使美国 进入了信息时代 。在这个基础上美国的信息产业
年份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1955 19. 2 33. 7 47. 0
41. 3 24. 9 33. 8
1960 12. 8 40. 8 46. 4
32. 9 30. 4 36. 7
1970 5. 9 43. 1 50. 9
19. 7 35. 3 45. 0
1980 3. 6 37. 8 58. 7


一 、美 、日产业结构软化的实证分析
期 ,美国的钢铁 、汽车 、半导体业都领先于其他国 家 ,航空业 、化工业 、电子设备业 、电子元件和计算

1. 制造业的复兴与高技术服务业的发展 ——— 机软件等领域也处于世界领先位置 。

美国实现产业结构软化的重要路径
美国在制造业上取得的业绩得益于该国的信
技术革命为核心的新技术革命的兴起 ,催生了知 经济发展态势 。[1 ]这其中的重要原因 ,就是在美国
识经济时代 ,引起了世界新的产业革命 ,加快了世 信息革命 ———信息网络化的条件下 ,开始于 20世
界范围内产业结构的全方位变革 。最显著的变化 纪 80年代美国制造业的复兴与高技术服务业的
是在新科技革命的推动下 ,产业结构的重心逐渐 发展 。
展 。20世纪 80年代中期是新兴产业得到发展的 重要时期 ,当时美国的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制 造业部门 。20世纪 80 年代末期 ,尤其是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这种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 ,突 出表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开始下降 ,其产 值增长速度开始放缓 ,而高技术服务业则出现大 幅度上升态势 。高技术产业结构中心开始从第二
之后 ,其比重缓慢下降 。就广义的服务概念而言 ,第三产
业总体上都属于服务业的范畴 ,因此 ,从第三产业占名义
GD P的比例不断提高的趋势可以看出产业结构的服务 化
特征已经凸现 。
表 1 日本三次产业的名义 GDP构成比
变化与从业人员构成比变化 (单位 : % )
名义 GDP构成比
从业人员构成比
蒸蒸日上的决定性因素 。二是美国政府制造了良 好的投资环境 ,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对高技术服 务业的投资 。进入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 ,联邦政 府继续制定有利于高技术产业特别是信息服务业
的投资政策 。 2. 产业结构服务化与信息化 : 日本产业结构
软化的特征
日本经过战后几十年的发展 ,已经形成了具有强大竞 争力的 、完备而合理的产业结构体系 。但随着 20世纪 90

美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堪称发达国家中的典 息革命 ———信息网络化 。网络化是美国技术创新

范 。美国经济在 20世纪 90 年代持续增长了 117 的杰作 ,是继晶体管 、个人计算机之后信息技术发

个月 ,商业周期明显淡化 ,经济增长方式发生变 展的第三个里程碑 。互联网本来是由美国国防部


中图分类号 : F 062.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21289 (2005) 0320358204
二○○五年第三期
产业结构的状态总是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而 化 ,出现了“三高两低 ”,即高经济增长率 、高劳动
处于不断变动过程中 。 20 世纪中期以来 ,以信息 生产率 、高企业效益 、低失业率 、低通货膨胀率的
向个人服务业 、面向企业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三个部分 。
表 1是日本自 1950年至 2000年的三次产业构成比变化
情况和从业人员变化情况 。从中可以看出 ,日本产业结构
的变化基本符合配第 - 克拉克的经验法则 。即第一产业
的 GDP构成比和就业人员构成比都显著下降 ,相反 ,第三
产业的比重明显上升 ,第二产业在 60至 70年代达到高峰
促成日本产业结构呈现服务化特征的原因大
致包括 : 20世纪 80 年代中期以后 ,日本制造业的 大规模海外转移生产使得国内广义服务业的比重
相对提高 ;制造业的生产中 ,设计 、企划等脑力劳 动作为一项独立工作或一种要素投入 ,占生产成 本的比重增加 ;人们的精神消费需求增加 ,使得一 些相关产业 ,如文化 、教育 、娱乐等的发展速度加 快。
z004年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青年项目g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研究04cjy011的阶段性成果ol博士论坛期三第年五oo二重庆邮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高级计划研究署于1969年率先推出的其目的是确保在核战争爆发时全国性计算机网络仍能生存1995年4月互联网开始商业化由美国第二大通信公司mci负责建立四个网络接入点各政府部门的网络以及网络通信公司建立的商业网经过这四个接入点互联各地区又通过上述网络接入骨干网这样原来只为国防科研和政府部门服务的互联网开始向社会公众提供服务商业化使网络的规模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互联网的应用速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使美国进入了信息时代在这个基础上美国的信息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带动整个国民经济增长的龙头产业而信息技术在制造业等其他部门的应用又使它们实现了信息化从而大大地提高了效率这样美国的制造业就在信息技术的带动下重新巩固了自己在全球的领先地位在制造业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的同时美国第三产业中的高技术服务业也获得了迅猛的发展z0世纪80年代中期是新兴产业得到发展的重要时期当时美国的高技术产业主要集中于制造业部门z0世纪80年代末期尤其是进入z0世纪90年代以后这种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突出表现在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开始下降其产值增长速度开始放缓而高技术服务业则出现大幅度上升态势高技术产业结构中心开始从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据统计在1988z003年期间美国z8个研究与开发密集的高技术产业就业人数增加了40万人增幅近5而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就业人数不仅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了60万人减幅达10高技术制造业在高技术产业中的比重由原来的69
Abstract: the state of industry structure always varied w ith econom ic development. The developed century such as: USA , Japan began the adap tion of industrial sructure, which p resents the new trend of the world in2 dustrial structure, the softener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which gave us som e p recious experience and enlightment of the adap tion of our country’s industrial structure. Key words: the p roductive industrial structure softener; inform 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ary; know ledge e2 conom ic
次上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渗透 。根据对 1990 至 1996年 这 6 年间 日本各 产业 的发 展速 率与 GDP的发展速度相比较 ,加工型制造业 、原材料制 造业都在 1倍左右 ,基本上处于停滞状态 ,但以对 企业的服务业为首的狭义服务产业却在 1. 3至 1. 5 倍之间 ,明显高于其他产业的增长率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