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魏晋时期的佛玄合流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 : 晋时期的玄学标榜 自己要远 离现 实的 实际, 魏 要在 现 实的现 象世界 之 外去直探世 界的本 质。他们 宣扬一 种本体论 学说 , 继承和发展 了老子 的贵无 哲学, 认为世界 的本体是 无 , 象世 界 ( 有 ” 只是 本体世 界 ( 无” 的 现 “ ) “ ) 外部表现 而已。这种 崇尚玄虚的哲学与佛教 的所主张的“ 一切 皆空” 的思想相似 , 因此佛教 哲学也就颇得 两晋 门 阀士族们 的赏识 , 玄学援 引、 纳 了部分佛 学思想。 而另一方 面, 接 在盛 极一 时的玄 学思潮 的影响 下, 佛教徒 用佛 教般若 学来比附玄学 , 用老庄来解释佛教 思想, 从而佛教的思想得 以广泛的传播 , 使得佛 、 玄相 融合 , 促进 了魏晋
乘空宗的思想得 以广泛 的传播 。 佛教 的玄学化 , 即佛 教哲 学与 玄学 哲学 的 合流 , 把 是
矣 。 (周 易 ・ ”《 复卦注》 依 王弼看来 , 的根本 、 体是 ) 世界 本
“ ”“ ” 无 ,有 即各种具体的存在 物 , 只是本体 “ ” 无 的外 部表
现 。“ 无未 有” 本 的观 点就是 玄学 贵无 派 的基 本论 点 。两 晋时期 的般若学差不 多都 援用 了玄学的 “ 本无 ” 这一 概念 ,
收 稿 日期 :00—1 21 0—1 7
作者 简介 : 蒋祥瑞 (9 8 ) 男 , 士研究生 , 17 一 , 硕 研究方 向: 秦哲 学。 先
蒋祥瑞 : 论魏 晋 时期 的佛 玄合 流 略
于性空 。 ( 大 品经序》 “ ”《 ) 自慧风东 扇法 言流 咏 已来 , 日 虽 讲肆格义迂 而 乖本 , 家偏 而 不 即 , 空之 宗 , 六 性 以今 验 之 ,
才 能体 “ 。佛 教哲 学也认 为世 界空无 的本 体是 象外之 道”
谈 , 以要认识世界就必 须超言 绝象 , 所 悟彻 言外 , 才能得 到 真谛 , 言象之谈不过是俗 谛 的教 化方便 而 已。至 东晋有佛 教般若 学六家七宗 , 多用玄学解 释佛 教教义。
现象世界 ( 有 ” 只是本 体 世界 ( 无” 的外部 表现 而 已。 “ ) “ )
老子并列起来加 以祭祀 的 。到 了魏晋 般若学 流行 , 开始依
附玄学 而为“ 玄” 佛 。魏晋 时期在 我 国历史 上出 现 了一 股 崇 尚老庄思 想 的玄学 思潮 。玄学 标榜 自己要远 离 现实 的 实际 , 要在现实 的现象世 界之外 去直探 世界 的本质 。他们 宣扬一种本体 论 学说 , 其 中尤 以何晏 、 而 王弼 为代 表 的玄 学贵无 派影响为最大。何晏 与王弼认 为世界 的本 体是无 ,
历史 ・ 哲学
Th o d & Ch n q ng Vo. 7 No. 1 2 0 eW r l o gi 12 1 01
重庆与世界 21年第2卷第1期 0 0 7 1
略 论 魏 晋 时期 的佛 玄 合流
蒋祥 瑞
( 西藏民族学院 思政学院 ,陕西 咸 阳 728 ) 10 2
时期 哲 学 的兴 盛 。
关键词 : 学;玄学 ; 佛 以玄解佛 中图分类 号 :25 B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7— 1 1 2 1 ) 1 0 5 0 10 7 1 (0 0 1 — 0 0— 3 的哲学 中心问题 是本 未有 无 的本体 论 问题。佛 教在 玄学 的影 响下 , 也把 佛教 大乘 空宗所 讨论 的问题 , 理解 为 跟玄 学 差不多一样 , 讨论 的也是 本未有无 的本 体论 问题 玄学贵 无 派主 张以无为 本 , 以有为末 , 即把现实 的世界 ( ) 有 当作
佛教作为 外来 的宗 教 , 要在 我 国生根 发展 , 须 与 它 必 我 国封建社会 固有 的意识 形态结 合起来 , 能适应 于我 国 才 封建社会经 济 、 政治 的要 求 。所 以在 东汉 传 人时 期 , 它依
附 中国道术 而为“ 道” 宣扬省欲去奢 、 佛 , 无为无 欲 、 鬼神 方 术等 , 把佛教思想看成与我 国的黄 老神仙学 说相 似的一种
生 , 之所 始 , 有 以无为本 。 ( 老子》四十 章注 ) ”《 又说 : 天地 “
虽大 , 富有 万 物 , 动 风行 , 化万 变 , 雷 运 寂然 至 无 , 其 本 是
也 就颇得 两晋 门阀 士族们 的赏识 。在盛极 一 时 的玄学 思 潮的影响下 , 教徒 用佛 教般 若 学来 比附 玄学 , 而使 大 佛 从
这种 崇尚玄虚的哲学 , 正是 适合着 两晋 时期那些 门 阀士子 们轻 浮 、 放荡 、 想空 虚 、 思 不干实 事 、 日安逸 清谈 的 胃 口 终 的。佛 教的大 乘空 宗所 主 张 的“ 一切 皆空 ” 的思 想 , 与 颇 何 、 的“ 王 以无为本 ” 的玄学哲 学相 似 , 因此这种 佛教哲 学 佛教般若学 中影 响最 大 的是 以道安 ( 1 —3 5 为 代 32 8 ) 表的本无宗 , 是与玄学关系最为密 切的 。“ 无” 义本 也 本 一 是玄学贵无派 的中心思想 。王 弼说 : 天下 之物 , “ 皆以有为
佛教哲学与玄学哲学两者结 合起来 , 原有 的印度佛 教哲 对
学加 以改造 , 之适 合于 中 国的情 况 。同时 , 教 徒们 也 使 佛 用佛教哲学思 想对 玄 学哲 学作 了改 造 和发展 。玄学 讨论
用 以表示世界 的本体 , 即佛 教 中所说 的实 相 、 性等概 念。 法 据道安弟子 僧叙说 : 亡师安 和 上 , “ 凿荒 涂 以开辙 , 玄指 标
道术 。所 以楚 王刘 英既 “ 诵黄 老之 微言 ” 又 “ , 尚浮屠之 仁 祠” 。桓 帝则“ 设华盖 以祠浮屠 、 老子” 就是把佛 与道教 的 ,
是本体世 界( ) 无 的表 现。在方 法上 , 也有“ 格义 ” 进展到采
用玄学的“ 意忘 言” 得 的方法 。玄 学宣扬 要认 识世 界 的本 体, 必须通过言 、 , 象 又不 能执著 在言 、 象上 , 只有 忘言忘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