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高三语文第一次月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外国语学校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月考
语文试卷
出题人: 刘红卫审题人: 尹玲惠
一、选择(30分)
1.下列各组语音、字形正确无误的一项是
A.曝.bào晒青苔.tái 拮据.jū罹.lí难燥热
B.祈.qí祷赝品胼手胝.zhī足鸣啭.zhuàn 一哄.hōng而上
C.一晃.huǎng而过重创.chuāng 憎.zēng恶无上光荣笨拙.zhuō
D.窸簌羞赧.nǎn 经筵.yán 偌.ruò大溘.kè然长逝
2. 下列各句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有时候被人称为有“革命性”,这是因为战国时代的动乱,使他知道,只是恢复故态而不改弦更张
....是不能济事的。

B.《阿Q正传》对国民性弱点的揭示,至今仍然令人振聋发聩
....。

C.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无所适从
....时,我们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D.爱因斯坦一生之所以能朝气蓬勃,光风霁月
....,都是因为他总是在做一件件合理的事情。

3. 下列各句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二十多年来,这个叫人自强不息的回答总是像伫立在夜雾茫茫的大海上的一座灯塔,若隐若现,时明时暗,照亮我的人生航程。

B. 在宋朝以后,《孟子》成为《四书》之一,实际上它占《四书》近一半以上那个的篇幅,对中国思想史有无可估量的影响。

C. 直到梁代萧统编《文选》,才第一个要把文学和历史区分开来。

D. 只讲“全”而不顾“粹”,这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自然主义;只讲“粹”而不能反映“全”,那又容易走上抽象的形式主义。

4.下列一组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①想像不仅对于诗人的创作是一种必要
②从符号再返回丰富的世界中来
③从根本上说
④诗歌的欣赏活动更是一种确切意义上的再创造
⑤文学的欣赏活动,凭借语言这种无所不在的符号来进行
⑥对于读者的欣赏也是一种必要
⑦这是一种再创造
⑧再创造的主要方式是想像活动
A.⑤③④②①⑥⑦⑧B.⑤②⑦③①⑥⑧④C.③①⑥⑧④⑤②⑦D.③⑤②⑦④⑧①⑥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电子纸(电子纸张)”是一种新型平面监视器。

其外观像纸或像投影
片通用超薄型监视器,厚度多半小于1mm,在各种场合(尤其是户外)的文字
辨认性上,优于常规的LCD,能与报纸相比拟;在材质特性方面,部分厂商推
出可挠、可卷曲的电子纸产品。

电子纸可分液晶型、非液晶型两大类。

液晶型产品多半是由LCD厂商所
开发出,以不使用偏光片或彩色滤光片方式降低监视器厚度,或采用特殊的
液晶材料及显示方式达到目标。

非液晶型领域较知名的是E-Ink公司的电子
墨水监视器,SONY的电解析出型电子监视器。

当前的电子纸产品特性主要有:较轻、较薄,比当前通用TFT LCD、STN LCD
模块为薄;大多数具有资料保存性,只有画面异动时(如由黑转到白)才耗电,电源关闭后信息仍可留存在监视器上,较为省电;反射率高于反射式LCD,更接近报纸水平,甚至能达到影印用纸水平(肉眼更易辨识其显示的文字内容);对比度优于一般报纸;初期以黑白方式显示文字内容为主,较缺乏全
彩或动画功能,应答速度普遍较TFT LCD、STN LCD慢;部分电子纸监视器具
可挠性、可卷曲性。

电子纸监视器的发展趋势,可从液晶型、非液晶型两种不同技术方向来
分析。

最早展示且具有知名度的电子纸,是E-Ink公司所开发的电子墨水监
视器,此种电子纸由电子墨水与2片基板所组成。

电子墨水,是指让电荷在
嵌入纸张中的栅极中流动,使得微小的黑白粒子上下移动,“书写”出文本
和图像。

从直观视觉来看,电子墨水产生的文本和图像与纸质内容一样具备
高清晰度,阅读起来清晰舒适。

而电子墨水的独特优势在于,它的耗电量极低,且又轻又薄。

电子墨水技术在许多工业应用方面都堪称“理想”的更新
替代技术,如手持设备、腕表、钟表、公共信息显示屏、广告牌等。

从技术层面上讲,一旦实现彩色显示,并能够播放视频,目前流行的液
晶显示(LCD)技术将会被取代,电子墨水技术将会彻底变革我们生活中的各
种各样的显示屏,可以让显示屏无处不在。

依照各厂商产品发展计划,电子纸将可创造全新市场,不但会有随身携
带的电子报纸、电子书、电子速记本,而且电子纸可能成为捷运、公车或一
般商家的平面广告载具。

以电子书为例,过去的电子书是采用黑白STN LCD
屏幕,当前则发展到多彩的STN LCD、非晶硅TFT LCD以及低温多晶硅TFT LCD,未来E-Ink、SONY、Fuji Xerox、Canon等公司研发的新兴电子纸显示技术,将试图拓展市场。

5.下列对“电子纸”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纸是外观像纸或像投影片通用超薄型监视器的一种新型平面监视器。

B.电子纸是厚度多半小于1mm,文字辨认性优于常规的LCD,可挠、可卷曲的电子产品。

C.电子纸分液晶型、非液晶型两类,其中液晶型电子纸以不使用偏光片或彩色滤光片方式或采用特殊的液晶材料及显示方式降低监视器厚度。

D.最早展示且具有知名度的电子纸,是E-Ink公司所开发的电子墨水监视器,此种非液晶型电子纸由电子墨水与2片基板所组成。

6.下列不属于电子纸产品特性的一项是()
A.较轻、较薄,比当前通用TFT LCD、STN LCD模块为薄。

B.大多数具有资料保存性,只有画面异动时(如由黑转到白)才耗电,电源关闭后信息仍可留存在监视器上,较为省电。

C.能让电荷在嵌入纸张中的栅极中流动,使得微小的黑白粒子上下移动,“书写”出文本和图像。

D.反射率高于反射式LCD,更接近报纸水平,部分电子纸监视器具可挠性、可卷曲性。

7.依据原文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电子墨水的应用将使电子纸具有全彩或动画功能。

B.电子纸的应用将极大地降低各类广告的制作成本。

C.电子墨水技术的应用将逐步淘汰传统的广告手段,促使未来的广告成本走低。

D.随着彩色显示技术的研发使用,人们生活中无处不有各种各样的清晰度高、阅读舒适的显示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方克勤,浙宁海人也。

少从乡先达学,穷研力索.,至忘寝食。

元季乱,隐山谷中。

国初被征,起家为济宁知府。

比至官,首为书悬康衢,谕天子爱养元元之意,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

引耆耋坐语,讯得失。

聘贤者为师,各立学,学凡数百区,学子系籍者至千人。

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

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

岁暮转戎衣于燕,时令:役民舟者有诛。

他郡以牛车从事,天雨雪,牛僵死于道,民破产十八九。

民请以舟僦役,克勤曰:“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辄以舟行。

省义之,不问。

郡城坏,故事,以兵完.筑。

指挥使倚贵人为重,五六月,辄聚民万余人治之,民不得田,哀号往即工。

克勤奋曰:“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密闻之中书,即日诏罢役。

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一郡饶足。

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

”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

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而于人最恩,南冠过郡者必米醪遗之,不能步者僦舟车送之。

同列以事夺禄,旦夕延共食。

会饮醉,投案大诟去,礼待之益恭。

及酒解,来谢。

克勤阳为不知者,曰:“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君何谢也?”晚益畏慎,昼所为,夜必白之天,俯仰无愧怍。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少从先达学,穷研力索.索:探求。

B.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阅:观察。

C.故事,以兵完.筑完:修缮。

D.自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奉:供养。

9.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为官正直清廉的一组是
①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②吾知从民便而已,抵法非所惮也。

③民困不救,乌用二千石为!④每行县,杯汤不肯受。

⑤兖州守因童子进二瓜,笞而却之。

⑥昔之夜,吾亦大醉,不识群何谢也?
A.①②④B.①⑤⑥C.③④⑤D.②③⑥
10.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方克勤元末避乱山中。

明朝初任济宁知府,做爱民之事,兴办教育。

在垦荒征税之事上,他按照朝廷规定办理,取信于民,并采取很好的措施。

B.年底往燕地运军服时,方克勤为使百姓不受困苦,按照法令用船运送。

他还能挺身为民,不畏权势,使朝廷下令停止农忙时征集大量百姓修郡城之事。

C.方克勤不追求名誉,过着很简朴的生活。

每次巡行属县,连杯热水也不肯接受。

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个瓜,他也退回。

D.方克勤待人诚恳,贬谪的人经过郡里,他一定给予照顾。

他礼待一位被罚俸
禄的同事,那人酒后失态,后向方克勤道歉,方克勤装做不知而安慰他。

二、文字题(40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
(1)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

译文:
(2)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宿甘露寺
曾公亮
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

要看银海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

13.默写(6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
(2)或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
(3)千岩万转路不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
(4),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5)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6),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屈原列传》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17题。

班公湖边的鹰
王族
几只鹰在山坡上慢慢爬动着。

第一次见到爬行的鹰,我有些好奇,于是便尾随其后,想探寻个仔细。

他们爬过的地方,沙土被沾湿了。

回头一看,湿湿的痕迹一直从班公湖边延伸过来的,在晨光里像一条明净的布条。

我想,鹰可能在湖中游水或者洗澡了。

高原七月飞雪,湖水一夜间便可结冰;这时若是有胆下湖,顷刻间肯定叫你爬不上岸。

班公湖是个奇迹。

在海拔四、五千米的高原上,粗糙的山峰环绕起伏,幽蓝的湖泊在中间安然偃卧。

与干燥苍凉的高原相对比,这个不大的湖显得很美。

太阳已经升起来了,湖面便扩散和聚拢着片片刺目的光亮。

远远地,人便被这片光亮裹住,有眩晕之感。

而这几只鹰已经离开了班公湖,正在往一座山的顶部爬着。

平时所见的鹰都是高高在上,在蓝天中飞翔。

它们的翅膀凝住不动,像尖利的刀剑,沉沉地刺入远天。

人不可能接近鹰,所以鹰对于人来说,则是一种精神的依靠。

据说,西藏的鹰来自雅鲁藏布江大峡谷,它们在江水激荡的涛声里长大,在内心听惯了大峡谷的音乐,因而形成了一种要永远飞翔的习性。

它们长大以后,从故乡的音乐之中翩翩而起,向远处飞翔。

大峡谷在它们身后渐渐疏远,随之出现的就是无比高阔遥远的高原。

它们苦苦地飞翔,苦苦地寻觅故乡飘远的音乐……在狂风大雪和如血的夕阳中,它们获取了飞翔的自由和欢乐;它们在寻找中变得更加消瘦,思念与日俱增,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而现在,几只爬行的鹰散瘫在地上,臃肿的躯体在缓慢地往前挪动,翅膀散开着,拖在身后,像一件多余的东西。

细看,它们翅膀上的羽毛稀疏而又粗糙,上面淤积着厚厚的污垢。

羽毛的根部,半褐半赤的粗皮在堆积。

没有羽毛的地方,裸露着红红的皮肤,像是被刀剃开的一样。

已经很长时间了,晨光也变得越来越明亮,但它们的眼睛全都闭着,头颅缩了回去,显得麻木而沉重。

几只鹰就这样缓缓地向上爬着。

这应该是几只浑身落满了岁月尘灰的鹰,只有在低处,我们才能看见它们苦难与艰辛的一面。

人不能上升到天空,只能在大地上安居,而以天空为家园的鹰一旦从天空降落,就必然要变得艰难困苦吗?
我跟在它们后面,一旦伸手就可以将它们捉住,但我没有那样做。

几只陷入苦难中的鹰,是与不幸的人一样的。

一只鹰在努力往上爬的时候,显得吃力,以致爬了好几次,仍不能攀上那块不大的石头。

我真想伸出手推它一把,而就在这一刻,我看到了它眼中的泪水。

鹰的泪水,是多么屈辱而又坚忍啊,那分明是陷入千万次苦难也不会止息的坚强。

几十分钟后,几只鹰终于爬上了山顶。

它们慢慢靠拢,一起爬上一块平坦的石头,然后,它们停住了。

过了一会儿,它们慢慢开始动了——敛翅、挺颈、抬头,站立起来。

片刻之后,忽然一跃而起,直直地飞了出去。

它们飞走了。

不,是射出去了。

几只鹰在一瞬间,恍若身体内部的力量迸发了一般,把自己射出去了。

太伟大了,完全出乎我的意料。

几只鹰转瞬间已飞出很远。

在天空中,仍旧是我们所见的那种样子,翅膀凝住不动,刺入云层,如若锋利的刀剑。

远处是更宽阔的天空,它们直直地飞掠而入,班公湖和众山峰皆在它们的翅下。

这就是神遇啊!
我脚边有几根它们掉落的羽毛,我捡起,紧紧抓在手中。

下山时,我泪流满面。

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14、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答:__________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答:__________
(2)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答:__________
16、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答:__________
17、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答:__________
18、依据给出的句子,再仿写两个句子,句式要大体相同。

(4分)
记忆没有重量,但它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记忆
记忆
三、作文(50分)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哲理之于人生,时时相随,但是哲理有时也存在误区:
“逆境出人才”。

逆境就一定能出人才?“顺境”就出不了人才?
做人坚持“行方”原则。

凡事“行方”就一定正确?具有润滑功能的“行圆”策略就可以抛弃?……
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辨的哲理很多,而有时我们更需要思辨哲理的误区……
根据材料提示,联系生活,以“哲理的误区”为话题,自定立意,写一篇文章。

要求:题目自拟,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长春外国语学校
(1)民即有不乐,听诣府自言,禁隶卒谁何之。

译文:
(2)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

译文: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
(1)前人评价这首诗中“放入”一词最显气魄,你同意吗?请作简要分析。

(2)这首诗在表达技巧的运用上很有特色,请就感受最深的一点作出评价。

13.默写(6分)
(1),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沁园春长沙》(2)或因寄所托,。

《兰亭集序》
(3)千岩万转路不定,。

《梦游天姥吟留别》(4),渺沧海之一粟。

《赤壁赋》
(5)扪参历井仰胁息,。

《蜀道难》
(6),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屈原列传》14、文中刻画了行走于地面的“鹰”和翱翔于蓝天的“鹰”的两个形象,这两个形象最大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作者描写这两个形象的用意是什么?(4分)
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

(4分)
(1)爱变成了没有尽头的苦旅。

(2)鹰是从高处起飞的。

16、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4分)
17、文章前一部分写到了“地域风光”,这对表现文章的主旨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18、依据给出的句子,再仿写两个句子,句式要大体相同。

(4分)
记忆没有重量,但它既可以压得人匍匐在地,又可以鼓舞人在理想的空间飞翔。

记忆
记忆
1、C
2、B
3、A
4、D
5.D(电子墨水监视器属于非液晶型电子纸。


6.C(这是对电子墨水的解说。


7.B(过于绝对,有夸大之嫌。


8.B(阅:经过。


9.C(①句表现方克勤执政诚实守信,可排除A、B;⑥句表现他为人宽厚仁爱,可排除B、D;②③句表现他正直为民;④⑤句表现他为官廉洁。


10.B(“按照法令用船运送”不对。


12. (1)同意。

它使通常开窗赏景的行为转化为拥抱江河的壮举,表现出豪迈
的胸襟和气慨。

(2)第一、虚实结合。

前两句写弥漫山颠的云气直入枕中,让人觉得好象千
峰在侧;松涛就在床下轰鸣,让人觉得如临万壑之中。

在这里千峰、万壑都是虚写,却给人艺术体验之真,把人带入惊心动魄的艺术境界之中。

第二、诗歌后两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塑造出一种豪壮、崇高之美。

为了欣赏那银山般的浪涛壮观,领略那拍天而来的江河气势,索性打开窗子放长江入室,以荡涤心胸。

第三、寄情于景,全诗写云气、松涛和水浪,融入了诗人豪迈的胸襟和壮美的情感。

14、最大的不同是,行走于地面的“鹰”,显得丑陋不堪;翱翔于蓝天的“鹰”,
则独具矫健的身姿。

两者前后形象的刻画形成鲜明对比,作者的目的在于运用对比反衬的手法,从而突出了鹰的顽强、坚韧精神。

15、(1)因为对自由和未来的追求与热情,对天空的向往与爱慕,而要付出慢
长的艰辛的努力,形象地称之为“苦旅”。

(2)有作为是首先要有付出,鹰之所以能够矫健地翱翔于蓝天,是基于它的首先付出。

16、比喻、拟人、反衬。

非常逼真而形象地写出了平时所见的鹰的矫健、洒脱的
身姿,以此来反衬眼前所见之鹰的丑陋等。

17、文章没有过多地描写地域风光,但已显示出西部鲜明的地域特色,其壮阔的
背景与搏击长空的雄鹰相互映衬、相得益彰,更加突出了一种面对困难不屈服的精神。

18、记忆没有体积,它既可以挤得人无处容身,又可以容纳人在温馨的家园徜徉。

记忆没有棱角,它既可以刺得人体无完肤,又可以激励人在难测的旅途前行。

附:[文言文阅读材料译文]
方克勤是浙江宁海人,青年时跟从同乡前辈学习,尽力研究探索,甚至忘了寝食。

元末动乱,隐居山中。

明朝初年被征召起用,出任济宁知府。

等他到达官府,首先写了一份文书悬挂在四通八达的大路上,告诉皇帝爱育百姓之意,百姓如有不满的事,任凭到官府自己诉说,禁止衙役盘问百姓。

他召引老年人坐下来谈话,询问政事的得失。

聘请有才能的人做老师,各自设立学校,学校有几百处,在名册的学生达到千人。

当初皇帝下令百姓开垦荒地,经过三年才征税。

官吏征税一般不等到期,百姓认为皇帝的命令不讲信用,就弃田离开,田地又荒废了。

方克勤跟百姓约定,按照期限征税。

区别田地为九等,按照等级征用人力和物资,官吏不得做干扰之事,田野因此一天天地得以大量开垦。

年底济州要向燕地运送军服。

当时朝廷有法令:征用民船的人受惩罚。

别的郡用牛车办这件事,天下大雪,牛冻死在道路上,百姓十家有八九家破产了。

百姓请求用船完成劳役,方克勤说:“我知道应该顺从老百姓的便利,触犯法令也不是我所怕的。

”于是百姓用船运载军服到前方。

省里的官员认为他的做法合道义,不予追究。

郡的城墙倒塌,按照先例,用军队修筑。

指挥使以凭得力的靠山而登上高位的人作为势力,五六月间,就征聚百姓万余人修筑城墙,百姓不能种田,悲哀呼号着去做工。

方克勤激动地说:“百姓困苦不救助,那要二千石官(指知府)干什么呢!”他秘密地把这件事告知朝廷中书省,当天皇帝就下令停止征用修城劳役。

方克勤办理政事三年,户口增加了几倍,全郡都富足了。

方克勤治理政事把用德政感化人作为根本方法,不喜欢追求名誉。

他曾说:“追求名誉一定要树立威望,树立威望一定会伤害百姓,我不忍心这样。

”他自己的生活简单朴素,一件布袍穿了十年也没更换,一日之内不吃两餐有肉的饭食。

兖州长官通过方克勤的小仆人进献两
个瓜,方克勤下令打了小仆人的板子,退回了瓜。

方克勤对人很有情义,对受贬谪经过本郡的人一定送给酒食,不能走路的就雇车船送他们。

一个同事因犯事被扣发俸禄,方克勤早晚请他吃饭。

一次那人喝醉了酒,摔盘大骂而去,方克勤礼待他更加恭敬。

等到那人酒醒后前来道歉,方克勤装出不知道的样子,说:“那天晚上,我也大醉,不知你为何道歉呢?”他的后半生更加小心谨慎,白天做的事,夜晚一定要禀告给上天,一举一动都没有使自己惭愧的地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