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防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防教学设计
第一篇:民防教学设计
个人卫生时刻记
教学任务:
一个民族的卫生状况,不仅关系到这个民族的健康水平,也标志着这个民族的文明程度。
同样,一个人有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仅关系到他的身体健康,而且是文明礼貌的标志。
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大多不太注意讲卫生,经常出现不洗手就拿东西吃;早晨,不刷牙;睡觉前还吃东西等不好的卫生习惯。
经常让家长反复督促才能勉强做到,离开家长可能就做不到了。
这完全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爱清洁讲卫生对身体健康的重要性,更不知道爱清洁讲卫生还是一个人、一个国家文明礼貌的标志。
因此,及时对小学生进行讲卫生的教育十分必要,以使他们从小养成爱清洁讲卫生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知道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
2知道爱清洁讲卫生是文明行为,有利于身体健康,要从小养成讲卫生的习惯。
喜欢清洁,愿意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穿戴整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
教学重点:
知道个人卫生的基本要求。
教学难点:
1喜欢清洁,愿意做个讲卫生的好孩子。
2穿戴整洁,勤洗澡,勤换衣服,勤剪指甲,勤理发。
教学辅助:多媒体、挂图
教学过程:
一比一比师:同学们,让咱们看一看、比一比,谁的手、脸、衣服最干净?
1.同学互相比。
2.请做得好的同学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师:这些同学真
是爱清洁的好孩子。
板书:个人卫生
二怎样才能成为爱清洁的好孩子呢?下面让我们来看看挂图中的小朋友的行为吧。
1出示挂图,故事会
2找找故事中的人物有哪些不恰当的行为,找出来,并且说一说。
三要想做到个人卫生需要做到一以下几点:
(一)四个勤
1勤刷牙、漱口。
起床后、睡觉前都要刷牙,饭后要漱口。
2勤洗手、剪指甲。
吃东西前、上厕所后要洗手,外出回来要洗手;勤剪指甲,不留长指甲。
3勤洗头、理发。
夏天一般每天洗一次头,冬天每周至少洗一次头;经常梳理和修剪头发。
4勤洗澡、换衣服。
夏天每天洗澡,冬天每周洗一、二次澡;洗澡要用肥皂或者沐浴露,水温适宜;每天换洗内衣裤和袜子,外衣裤也要经常更换洗涤。
(二)四个不
1不随地吐痰。
痰吐到地上,其中的病菌并没有死亡,因此随地吐痰不仅弄脏环境,还会传播许多疾病。
2不乱扔垃圾。
随地扔垃圾,首先影响环境整洁;其次可能导致他人摔跤或者交通事故;第三容易传播疾病。
3不乱吃东西。
不吃街头小贩所贩卖的东西;不吃过期、变质食物;水果、蔬菜一定要清洗干净后再吃。
4不喝生水。
不直接喝自来水、井水、河水等,生水必须煮沸后才能引用。
(三)三自备
1自备毛巾和手帕。
和别人共用毛巾、手帕等容易传染红眼睛、沙眼等疾病。
2自备牙刷。
使用别人的牙刷容易感染口腔疾病和其他传染病。
3自备水杯。
使用别人的杯子,容易感染疾病。
四课堂小结:
讲卫生可以让我们远离疾病,身体健康,如果有不好的习惯要及时改正。
养成好的卫生习惯需要从身边的小事情做起,同学们也要互相监督,争取人人都能成为讲卫生的好孩子。
五课堂作业:
(一)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ⅹ”)。
1安安早晚刷牙,勤换衣物。
()2安安喜欢留长指甲。
()3平平体育课后口渴,就打开龙头直接喝自来水。
()4平平经常用安安的水杯喝水。
()5安安将扔在垃圾箱外的果皮捡起来,扔进垃圾箱。
()
(二)拓展小园地
制作讲卫生宣传画
请画出你是怎样做一个讲卫生、爱清洁的孩子的。
画好后,把图带到班级里展示,并把画的内容讲给同学们听。
第二篇:民防知识
第一讲民防与防空心理素质
一、教学目的要求:
①了解民防与国防的地位和作用
②了解民防的主要任务、作用和基本手段
③了解开展民防教育的目的和意义
④学习掌握民防防护技能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了解民防的主要任务、作用和基本手段,树立国防意识和战备观念。
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防空心理素质。
三、教学素材:
1、资料:
印度洋大海啸的波及范围达到6个时区之广,仅次于1960年智利大地震所引起的海啸。
肯尼亚、索马里、毛里求斯、法属留尼汪、塞
舌尔、马尔地夫、印度、孟加拉国、斯里兰卡、缅甸、澳属科科斯群岛、缅甸、印度尼西亚、泰国和马来西亚都遭遇了海啸的冲击,导致不同程度的人命伤亡和经济损失。
最新数字显示,此次地震和海啸已导致超过29.2万人罹难(已证实),当中三分一是儿童。
不过由于受灾地方的卫生水平有限,估计证实死亡人数还会上升,尤其是儿童的死亡数字,因为他们对可能发生的役症的抵抗力较低。
另外,海啸把很多在海边工作的当地人和在沙滩享受假期的旅客卷到海底,因此这次地震导致不少人失踪。
新华网北京9月11日电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根据国务院抗震救灾总指挥部授权发布:据民政部报告,截至9月11日12时,四川汶川地震已确认69226人遇难,374643人受伤,失踪17923人。
路透北京9月4日电---中国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史培军称,汶川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451亿元人民币,其中四川省最严重,占总损失的91.3%。
2、录像:
四、教学过程:
1、《人民防空法》规定公民有哪些人民防空的权利和义务?
权利:人防信息咨询,接受人防教育,疏散指导,工程掩蔽,紧急救援帮助。
义务:建设防空地下室,参加人防专业队等。
2、人民防空主管部门有哪些职责?
教育、训练、指导居民。
3、什么是人民防空?
人民防空是政府动员并组织人民群众为防备敌人空袭,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采取的措施和行动。
4、什么是民防?
民防是国家动员广大民众自己组织起来,为保护自身安全,对空袭、自然灾害和突发事故做出应急反应,消除后果的一个群众性组织。
多数国家叫民防,美国叫应急管理署,俄罗斯叫紧急情况、灾害后果处理部。
5、平时应怎样参加人民防空建设?
学习防护技能,熟悉人防工程,参加人防专业队训练。
6、战时应如何参加城市人民防空袭斗争?
坚守岗位,克服困难,加紧生产,保障战场的物资供应等。
7、人民防空的基本措施有哪些?
建立人防警报、通信系统,建设人防工程或疏散基地,组织和训练人防专业队伍,普及人防知识与防护技能教育。
8、担负城市应急救援任务的单位有哪些?
火警119,匪警110,救护120,交通警报122,天气预报121,电话查询114,报时服务117,燃气急修96777。
第二讲战争灾害与现代常规空袭时的防护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到现代战争危险的存在,增强国防观念。
2.了解人民防空的概念和任务,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信号的特征。
3.了解什么是三防,认识现代高技术战争空袭的特点和破坏的严重性。
教学重点
1.结合国际、国内形式,进行国防教育。
2.明确普及防空知识的意义。
3.掌握防空袭警报音响特征。
教学难点
人民防空的作用。
教学方法和手段
以事例和道理说明课题内容,利用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一、引言
人类几千年来的发展史,也是一部残酷的战争史。
现代战争大多以空袭开始,空袭不仅作为战争的作战样式之一,而是成为战争一个相对独立的阶段这又从另一个侧面说明防空袭的重要性。
同学们在学好文化课的同时,要接受人民防空教育,学好防护技能在突发战争时,才能更好地保存自己,使自己免受战争伤害。
二、人民防空的任务
人民防空:(简称人防)是人民群众为对付空中袭击所采取的有组织的防御措施(外国称民防)。
国家根据国防需要,动员和组织群众采取防护措施,防范和减轻空袭危害。
防空袭警报:预备警报:鸣36秒,停24秒,反复3遍。
紧急警报:鸣6秒,停6秒,反复15遍。
解除警报:鸣3分钟。
人民防空的基本任务:在遭受敌人空袭时,保护广大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的安全,消除空袭后果,保持社会安定,配合军队坚守作战。
人民防空的具体任务:包括战时和平时。
二、人民防空的作用
1.人民防空是保存战争潜力的有利措施。
人民防空的具体工作,由中央、各省、地区、市、县、区人民防空办公室(人防办)负责。
2.人民防空可以增强城市的要塞作用。
3.人民防空对延缓和制约战争的爆发产生一定的威慑作用。
三、普及防空教育的意义
1.激发爱国热情,增强国防观念。
2.增强防护意识,提高防护素质。
三防:防核武器,防化学武器,防生物武器。
3.拓宽知识面,促进德智体全面发展。
第三讲平时灾害的防护
第一节地震与海啸的防护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使同学们了解次生灾害的危害性,掌握遭遇地震、火灾等次生灾害的救护方法,从而更好地保护自己和救护他人。
背景资料:
被称为“海滩天使”的一名叫蒂莉的英国10岁女孩和母亲在泰国普吉岛度假,在印度洋发生海啸时她用老师教给的地震知识,及时告诉母亲和周围的游客,说马上要发生海啸,挽救了100多名游客,称为“海滩天使”。
教学重点:避震的方法教学过程:
一、什么叫次生灾害
由于战争或自然灾害、人为灾害,突发事件等造成的建筑物倒塌、引发的火灾、毒气外泄、煤气爆炸、环境恶性污染等间接灾害,都统属于次生灾害。
灾害的发生不是单一的,一种灾害的发生能引起多种间接灾害,如地震,能造成房屋倒塌、地下管道错位、煤气、天然气泄
漏、火灾、人和牲畜死伤、被埋压的尸体引起瘟疫等。
二、地震及其防护
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在古代又称为地动。
地震烈度是距震中不同距离上地面及建筑物、构筑物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
我国将地震烈度分为12度。
3度,少数人有感;4—5度,睡觉的人惊醒,吊灯摆动;6度,器皿倾倒,房屋轻微破坏;7—8度,房屋破坏,地面裂缝;9—10度,桥梁、水坝损坏,房屋倒塌,地面破坏严重;11—12度,毁灭性破坏。
我国是地震的多发国家,有资料统计,在我国大城市中有70%的城市处在7级以上地震区,小城市有50%的城市处在7级以上地震区。
地震还能引起海啸,发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啸就是海底地震引起的。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目前人类尚不能阻止地震的发生。
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有效措施,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
(一)、避震要点
1、准备随身携带紧急生活备用品: ①、1-2天使用的饮用水和易于存放、方便食用的食品,注意水和食品应按保质期的要求定期更换。
如果有婴儿的话需要准备好奶粉。
②、便携式收音机、手电筒、干电池、蜡烛、打火机、口哨、锤子等一些生存工具。
③、一些简便可以防寒的衣服、内衣裤、毛巾、手纸、手套等简易生活用品。
④、准备一些治疗感冒、肠胃病以及外伤包扎的药品和一些急救药品。
⑤、别忘了随身携带现金、银行卡、身份证和贵重物品。
2、熟悉个人的疏散路线和疏散区。
3、疏散前要关闭煤气、切断电源、熄灭炉火,以防火灾。
(二)、避震方法
1、来得及撤离,应迅速有序地撤离到安全地带。
2、来不及撤离,应就近避震,震后再撤离到安全地带。
要遵守近水不近火,靠外不靠内的原则。
室内避震应选择炕沿下、坚固家具附
近;内墙墙根、墙角;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的地方。
在教室里可躲在课桌下或墙角边,在电影院可躲在椅子下,躲避时,要注意保护头部。
高楼避震不要盲目跳楼,不可使用电梯。
3、选择空旷开阔地带避难,应避开吊灯、电扇玻璃门窗、玻璃橱窗或柜台;避开高大不稳或摆放重物、易碎品的货架;避开广告牌、吊灯等高耸或悬挂物。
不可在高楼、高压线、桥梁、高架桥(路)、加油站、煤气储气罐等有毒、有害、易燃、易爆、易倒塌的场所停留。
(三)、被压人员的自救行动
1、尽快清理压在身上的物体,设法逃离危险区。
2、不能脱险时,要设法扩大安全空间。
3、保持呼吸道畅通,防止灰尘造成窒息,可用手帕、毛巾、衣服捂住口鼻。
4、保持体力,不要乱叫,可用敲击方法与外界联系。
5、积极寻找水源和食品,尽可能延长生命。
(四)、震后救人的方法从唐山大地震统计资料得知:地震后半小时内救出的被埋压人员生存率可达95%,24小时内救活率为81%,48小时内救活率为53%,由此可见,地震后及时组织自救、互救是非常重要的,对埋压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
震后救人,力求时间要快、目标准确、方法恰当,互救队伍不断壮大的原则。
具体做法是:先救近处的,不论是家人、邻居,还是陌生人,不要舍近求远;先救容易救的人,这样,可迅速壮大互救队伍;先救青壮年和医务人员,可使他们在救灾中充分发挥作用;先救“生”,后救“人”。
唐山地震中一农村妇女,每救一个人,只把其头部露出,避免窒息,接着再去救另一个人,在很短时间内使几十人获救。
1、注意倾听被埋压人员的呼喊声、呻吟声、敲击声,确定被埋压人员的位置。
2、发现被埋压人员,应尽早暴露被埋压人员的头部,清除口、鼻内的灰尘,不要强拉硬拖。
3、对饥渴、受伤、窒息较严重,埋压时间又较长的人员,被救出后要用深色布料蒙上眼睛,避免强光刺激,对伤者,根据受伤轻重,
采取包扎或送医疗点抢救治疗。
4、挖掘被埋压人员时,动作要轻,尽量用小型轻便工具,避免利器误伤。
第二节风灾与火灾的防护
(一)、遇到火灾怎么办
1、立即报警,然后再通知周围人。
拨打“119”要沉着冷静,吐字要清楚,要告诉报警台准确的着火地点,如说不清楚,请说出周围的建筑物或道路标志,并逐一回答报警台的询问。
2、保持良好的心态,不要惊慌失措,横冲直撞,要沉着冷静,判断火势,采取正确的灭火方法和逃生路线。
3、常见的几种灭火方法。
①、窒息法使燃烧的物质由于断绝氧气的助氧而熄灭;如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上;液化气罐口冒火,可用湿抹布或毛巾盖住,然后关好阀门。
②、隔离法拆除与火源相连接的建筑物。
如关闭可燃气体阀门,将失火的地方容易引起燃烧的物体转移到安全的地带等。
③、冷却法将灭火剂或水直接喷洒在燃烧的物体上,使它冷却下来。
注意:有些物体失火不能用水扑救
①、电器失火首先切断电源,千万不能用水和泡沫扑救。
②、燃料油失火不能用水扑灭。
③、化学危险品这些物品遇火后极易发生反应式燃烧。
(二)、如何预防火灾
在家庭和社会环境中,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预防火灾:
1、正确使用家用电器,平时不用应将插头从电源插座上拨下来。
背景资料:
前几年,我市三中因图书室天花板上的电线老化引起大火,造成10多万元的图书全部烧毁。
2、注意安全用火,吸烟、点蚊香、放烟花爆竹要小心。
3、公共场所要注意安全通道。
背景资料:
2002.5.28市园丁小区梁先生家点蚊香烧着被子,他将被子明火灭
掉后,随手放在阳台上,由于被子里余火引起失火,造成对门的二十五中谢老师在灭火中猝死。
(三)、火场逃生方法
1、如何通过烟火区?
应迅速披上浸湿的衣,被(厚衣服更好)、毛毯冲出居室,逃离时尽量降低身体,弓身行走,甚至爬行,并用湿毛巾捂着嘴巴和鼻子,避免窒息性死亡。
2、高楼如何逃生?
不要使用电梯,不要盲目跳楼,楼层不高的,可用绳子或窗帘,床单撕成条状连接起来,拴在门窗档上顺势滑下,也可以利用室外的落水管,避雷针或晒衣的竹杆进行逃生。
3、逃生过程中,衣服着火怎么办?
首先要保持冷静,不要奔跑,应尽快撕脱衣服,若来不及,可就地打滚,将火压灭,若旁边有人身上着火,可用水烧灭或用衣服等一切可利用的物品进行拍打和覆盖,不能用手扑打,注意不要用灭火器直接往人身上喷射,不要用手拍打。
4、火灾时人在居室怎么办?
火势较大,一时又无人救援的情况下,可以退至未燃房间,关闭门窗。
还可以用棉被、毛毯等将缝隙堵塞住,防止烟雾窜入。
有条件时,要不断向门窗上泼水降温,延缓火势蔓延,等待救援。
要是闻到烟味,切勿跳起就开门,而应该先摸摸门的上端,如果发热或有烟气从门缝窜入时,就不要贸然开门,这时开门逃生已经太迟了。
门发烫,说明外面过道已充满了热烟气,到楼梯就困难了,应让门关着,如果有可能,可跨窗逃生或向窗外呼救。
门档着火,你十有八九能等到人来救你,要是门不烫,开门也要小心。
先用身和脚把门顶住,以便情况不妙时能即刻关门,再把手掌放在门头横缝处,然后把门开启一寸,要是觉得门上有压力或有热气冲到手上,赶紧关门,跑到窗口去。
5、在紧急情况下,如楼层较低(二楼),也可以直接从高层跳至下层或地面安全处,但事先要在跳落处扔些棉被等松软物,白天可用鲜艳的衣物、夜间可用手电发出求助信号。
第三节雷电与高温灾害的防护
(一)一、教学目标:雷雨天气应该注意哪些事情呢?
二、教学准备:课件调查,同学对于雷雨天气的反应,以及怎么样避免雷雨天气对自身的伤害。
三、教学过程:了解雷雨天气的形成,观看雷雨时的视频,了解雷雨天气产生伤害的结果。
四、教学处理方法:
第一、别在大树底下避雨。
农民朋友对夏天树下避雨的方式并不陌生。
当遇到突如其来的雷雨时,大树底下或许能避免被雨淋的燃眉之急,但生命在树下却没了安全保障。
大树极可能成为“引雷针”,雷电会把湿树当成导体,很可能你就会成为“用电器”。
大雨来时,要远离树木至少两米距离,安全系数才会高点。
第二、带好雨具早回家。
在汛期,天气最变化无常,农民朋友们出行前尽量带好雨具,一见雷电雨来临,尽早回家,不要穿湿衣服赶路。
第三、别往高处跑。
雷电来时,如果在野外,尽量找一个低洼地方,双脚并拢蹲下。
不要站立于山顶、楼顶或其他导电性高的物体上,否则很有可能成为“引雷针”。
第四、截断室内、外金属连线。
为防雷电灾害,要尽量躲到房屋内。
要拔掉室内的电源插头,避免将雷电引入室内而遭雷击。
雷电天气时,不要开水龙头,不要打电话,不要站在房檐下、窗台和屋门前。
尽量不要打带有金属的雨伞出门。
五、教学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求同学们了解本地区灾害性天气情况,增强学生的生存意识,唤起学生对生命的珍爱。
第三节雷电与高温灾害的防护
(二)一、教学目标:遇到高温天气应该如何?
二、教学准备:课前调查,同学对于高温天气的应对?
三、教学过程:夏季温度高,湿度大,闷热,感受教室不开电扇的效果,同学发表意见,并且表达应该如何应对高温天气。
四、教学总结
所以必须注意下述事项:
1.应尽量避免在炎热的、烈日直接照射下的中午进行锻炼(游泳例外),一般应放在上午或傍晚。
若在烈日下锻炼,应戴白色凉帽,穿浅色、宽敞、通气性能良好的薄衣。
室内运动场地,应有良好的通风降温设备。
2.在运动量和强度上要注意循序渐进,不可凭兴趣突然增加运动量。
在运动过程中,应增加休息次数,最好到荫凉的地方去休息,练习时间不易过长、过累,这一点对于没有锻炼习惯的人来说,更应注意。
3.夏天进行锻炼,因出汗很多,丢失大量的水分和盐分,就很容易引起热痉挛。
若在休息时喝少量清凉清暑及低糖含盐的饮料,不但可以补充体内因出汗而减少的盐分,还可限制一部分水不致大量排出。
更应注意的是,在剧烈的运动后,不宜吃冰棒一类的东西和过冷的食物,以免发生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痛、腹泻。
4.出汗之后,不要立刻用冷水洗澡,在运动后用温水洗涤,对避免中暑是很有好处的。
5.如发现大量出汗、疲乏、恶心、头昏等症状,有可能是中暑的先兆,应立刻停止锻炼,迅速来到荫凉和通风的地方休息,喝些解热消暑的饮料、凉开水等。
第四节洪涝灾害与传染病的防护
一、教学目标:遇到洪涝灾害应该如何?
二、教学准备:课前调查,洪涝灾害与传染病的应对?
三、教学过程:
一、饮水、饮食卫生方面
1、提倡喝开水,不喝生水。
2、勤洗手、勤剪指甲,饭前便后、吃东西前后都要洗手。
3、少吃凉菜、卤菜。
瓜果生吃前要用清洁的水洗净、削皮。
不吃病死、淹死和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及野生动物,不吃腐烂变质的鱼虾。
4、饭菜尽量吃新鲜的,吃剩的饭菜要煮开蒸透后存放,下顿再吃以前,还要重新加热煮透。
5、尽量不要聚众就餐。
6、吃方便面、罐头等盒装、听装、袋装等定型包装食品,要注意查看生产日期、保质期。
二、传染病防控方面
洪水过后,灾区面临环境污染、传染病易流行等问题,必须采取有力措施,严防传染病暴发流行。
具体为:
第一,治理环境卫生,严防水体污染。
及时清理倒塌房屋,在清理垃圾、粪便等之前,要先进行消毒,严禁接触各种污染水体,并做到不喝生水。
在洪水围困期,要加强对水体污染的监测和管理,对于被洪水淹没、污染的水源或蓄水池,应立即修复,清洗消毒后重新蓄水方可饮用。
第二,做好自我防护。
大范围开展灭蚊、灭蝇和灭鼠工作,清除蚊蝇孳生地。
加强自我防护,搭建防蚊帐,涂抹驱蚊剂。
尽量不赤足接触江河湖水,下田劳动要穿田靴、戴防护手套,以避免感染钩端螺旋体病、血吸虫病等;同时要避免过度疲劳,要有足够的睡眠,做好相关疾病的疫苗接种工作。
第三,注意食品卫生,严格做到“十不准”,杜绝“病从口入”。
即不吃淹死或死因不明的家禽家畜肉;不吃腐败变质的食品;不使用污水洗瓜果、碗筷;不喝生水;不共用毛巾和牙刷等。
除注意饮食卫生外,最好每餐少量食用醋和蒜,增加胃内酸度,增强胃肠道防御能力。
第四,积极做好卫生防病宣传工作,普及疾病防控知识,做到防患于未然。
各地医务人员和防疫工作者要深入灾区开展群众性疾病防控健康教育活动,发放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单或开展传染病防治知识讲座,以增强人民群众防病意识,提高自我防护能力。
第五,做好洪水过后的消毒、杀虫、灭鼠工作。
常用消毒药品有二氯异氰尿酸钠、漂白粉、净水片、“84”消毒液等,常用杀虫药品有残杀威、马拉硫磷、氯氰菊酯等。
灭鼠采用鼠夹、鼠笼、粘鼠板等。
常用喷雾器械有背负式机动喷雾机、手提气压式喷雾器、飞机超低容量喷雾装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