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快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作者:王丽岩
来源:《剧作家》 2012年第2期
文化产业作为当代世界经济体系中新兴的朝阳产业,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具有关键性的地位,愈来愈成为各个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和核心产业。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经过多年努力,形
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发展局面,产业的规模在不断提升,发展的环境也越来越好,逐渐呈
现出加速的发展态势。

但应该看到,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同南方经济发
达地区比较相对滞后,这与黑龙江丰厚的文化资源和广阔的城乡文化市场的优势条件是很不相
称的。

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要在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的改革,驱动文化产业的发展,走出一条适合黑龙江文化生存、发展的新路。

笔者认为具体应做到
以下几点:
1.切实转变观念,充分认识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意义。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黑龙江个别领导干部的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意识淡薄,大多数县
市没有制定文化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政府投入不足,与国内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地区相比差距较大;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仍较突出。

当前,迫切需要我们转变观念,增强产业意识。


思想的大解放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把思想统一到加快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任务目标上来,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的支柱产
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2.制定相应配套的扶持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拓展投资融资渠道,调整并优化所有制结构。

文化产业作为一种新兴产业,要与其他新兴产业一样,根据文化产业的特殊性和黑龙江省
发展相对滞后的实际,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

国内一些文化产业发展比较好的省份的经验很值
得黑龙江省借鉴。

如江苏省对文化事业单位转为企业的或者新办文化企业,在税收、职称评定、市场份额、土地征用、规划建设等方面都有优惠政策。

黑龙江省在文化设施投入上由于经济等
因素,投入一直不足,致使文化产业发展举步维艰。

因此,要根据文化事业与产业的不同属性,建立不同的投入机制和渠道。

目前,资金不足是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瓶颈。

应积极吸
收境外资金和社会资本投入文化产业。

可采取通过支持国有非文化企业兴办文化项目、吸引社
会力量参与文化企业的经营管理等形式,形成文化产业的多元投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格局,为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提供更加有力的资金支持。

在资金投入上,一方面,进一步加大财政对
文化事业的投入,这是发展文化产业资金来源的重要渠道;另一方面,争取社会资助,建立有
效的筹资机制,鼓励企业和社会力量资助文化事业,建立各种类型的文化基金,形成多渠道的
投入机制,并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积极动员和吸收各方面的资金投入文化产业。

目前,黑龙江省发展文化产业的政策和法规尚不健全,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政策,对于
违反政策、法规的文化行业从行政上给予制裁,以促进我省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

3.充分发挥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竞争优势,发挥文化名牌产品在文化产业中的主导作用。

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要发展,就必须提高文化产品和文化企业的竞争力,充分利用黑龙江
文化资源优势做大做强。

黑龙江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是一个有着46个民族、10个少数
民族长期聚居的边疆大省,民间文化艺术丰富,少数民族在其发展过程中都积淀了各具特色的
文化,特别是“北方渔猎文化节”是黑龙江省文化的一个强势所在,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在
世界上也占有突出的地位。

因此,黑龙江省应充分发挥这一优势,开发民风民俗文化。

同时,
还应发掘和推广少数民族工艺品制作技术,如桦树皮、鱼皮工艺制品等,不断丰富少数民族文
化的内容。

二是要大力发掘冰雪文化产业。

冰雪文化旅游是黑龙江省最具特色的“拳头产品”,海内外客人到黑龙江省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欣赏奇特的北国风光。

目前,黑龙江省开发的冰灯、雪雕、滑雪等项目虽然在国内外享有盛名,但仍缺乏必要的文化、科技和知识含量。

最能带给
其经济收益、最能让黑龙江享誉海内外的冰雪旅游纪念产品至今也没有诞生。

三是当前要把出
版发行业、广播影视音像业和文化旅游业作为重点率先发展,同时要大力扶持文艺演出业。


化产品要有精品意识,黑龙江省近几年虽然优秀剧目多次进京展演,广受推崇和好评。

但遗憾
的是,我们众多的优秀剧目却没有转化为生产力,没有产生相应的经济效益,这是我们应该认
真研究和加以解决的课题。

发展文化产业,实施“名人、名牌、名企战略”,组建一些有竞争
力的文化产业集团、公司,形成一批拳头产品、名牌产品。

4.完善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积极作用。

一是加快建设以文化产品为重点的市场体系。

依托黑龙江省北方民族文化资源相对丰富的
优势,发挥大中城市的带动和辐射作用,规划建设以展现黑龙江省特色文化艺术产品为主的文
化产品市场,带动文化艺术品产业发展,实现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

加强具有我省特色的文化
品牌建设。

二是大力发展市场中介机构和行业组织。

注意发挥经纪、代理等文化中介服务机构
作用,为各类文化单位提供专业化、社会化服务。

三是将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结合起来,将政
府推动与企业市场运作结合起来,加强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工作。

大力扶持发展外向型文化企业,推动更多具有黑龙江省特色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走出去”。

5.培养高素质的文化经营队伍
不论是艺术创作本身还是经营管理,人才都是最为核心的要素。

战后,西方国家的经济迅
速发展,随之开始重视智力投资,培养专业人才,他们培养了一大批高素质的文化创作、生产
和经营人才。

目前,黑龙江省优秀拔尖人才匮乏,青黄不接,门类不全,外流严重,文化产业
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留人、用人、育人机制。

因此应注意培养文化产业方面的各种人才和经营管
理人才,完善人才管理机制,做到人尽其才,使人力资源得到最好的配置,促进现代文化产业
的发展。

总之,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竞争力的发展对策研究问题是一个新的课题,笔者作为一名文化
战线上的从业人员,在欣慰之余也感到压力巨大。

黑龙江省的文化产业要真正实现质的飞跃,
除了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产业不断向经营型、企业型、市场化、社会化发展外,每一
个文化从业人员必须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用科学发展观推动文化产业的大发展。

笔者将在
今后的工作中密切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希望能在文化产业研究结果的实际运用中发挥更大的
作用。

责任编辑王彩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