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1010眼屈光系统有角膜

合集下载

最新眼屈光学知识幻灯片

最新眼屈光学知识幻灯片

三、区分有偿合同与无偿合同的法律意义 (一)责任的轻重不同
无偿合同中债务人所负的注意义务程度较低; 有偿合同则较高。 (二)主体要求不同
订立有偿合同的当事人原则上应为完全民事 行为能力人,限制行为能力人非经法定代理人同 意不得订立重大的有偿合同。对纯获利益的无偿 合同限制行为能力和无行为能力人也可以订立, 但在负返还义务的无偿合同中,仍须取得法定代 理人的同意。
眼屈光学知识
眼屈光系统
1.眼屈光系统的组成 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四种屈光介质组成. 2.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 眼轴长度24.387mm 眼总屈光力〔静止时〕+58.64D
其中角膜的屈光力是+43.05 晶状体的屈光力是+19.11
3.眼球的轴与角
a.光轴〔眼轴〕: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前级〕的 垂直线,眼的结点,回旋点均在光轴上,该轴于巩膜 后面相交为眼球后级.前后轴的距离即眼轴的长度.
一、划分标准
以是否为订约人自己的利益订立合同为 标准,合同分为为订约人自己利益订立的合 同与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二、为订约人自己利益的订立的合同与为第三 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一)为订约人自己利益的订立的合同
合同当事人为自己约定并享受利益,第三 人与合同当事人之间不得主张合同权利和追究 合同责任的合同。 (二)为第三人利益订立的合同
(三)可否行使撤销权不同 如果债务人将其财产无偿转让给第三人,严重减
少债务人的责任财产,害及债权人的债权,债权人可 以直接请求撤销该无偿行为。但对于有偿的明显低价 的处分行为,只有在债务人及其第三人在实施交易行 为时有加害于债权人的恶意时,债权人方可行使撤销 权。 (四)有无返还义务不同
如果无权处分人通过有偿合同将财物转让第三人, 第三人若为善意,不负返还原物的义务。若通过无偿 合同转让,原物存在,第三人负返还原物的义务。

眼科学(中级)基础知识-试卷5

眼科学(中级)基础知识-试卷5
【A】相邻许多光线的集合束称为光束 【B】从点光源发出的是发散光束 【C】光束可以有发散光束、集合光束、平行光束 【D】发散光束通过凸透镜,可能变为平行光束 【E】发散光束通过凹透镜,可能变为平行光 束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发散光束通过凹透镜,发散程度会更大。 7.以下关于棱镜相关名称的描述,正确的是 【score:2 分】 【A】棱镜的偏向角等于两个作业面的偏向角之 和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B】棱镜的偏向角以棱镜度为单位 【C】棱镜的偏向角等于棱镜的顶角 【D】光线偏折的方向总是偏向棱镜的顶角 【E】棱镜没有相差
【D】虹膜—脉络膜—睫状体 【E】脉络膜—睫状体—虹膜 本题思路:本题为基础知识记忆题,考查考生对眼部 解剖结构的掌握。葡萄膜自前向后分为虹膜、睫状 体、脉络膜三个相连续部分,故选 B。 3.黄斑中心凹处的感光细胞组成是 【score:2 分】 【A】多数视锥细胞和少量视杆细胞 【B】只有视锥细胞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C】多数视杆细胞和少量视锥细胞 【D】只有视杆细胞 【E】等量的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本题思路:本题为基础知识记忆题。视杆细胞分布于 周边部,司暗视觉;视锥细胞分布于后极部,司明视 觉和色觉,在黄斑中心凹处只有视锥细胞。故 B 正 确。 4.角膜组织学上从外到内分为 【score:2 分】 【A】上皮细胞层—实质层—前弹力层—内皮细胞 层—后弹力层
【A】结膜上皮 【B】角膜上皮 【C】虹膜上皮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D】睑板腺 【E】晶状体 本题思路:本题为基础知识题,考查眼组织的胚胎发 育。晶状体、角膜上皮、结膜上皮和睑板腺发育来源
于表面外胚层;而虹膜上皮来源于神经外胚层,故答 案为 C。 6.以下关于光束,错误的是 【score:2 分】
眼科学【中级】基础知识-试卷 5 (总分:52 分,做题时间:90 分钟) 一、 A1 型题(总题数:18,score:36 分) 1.下面不属于眼屈光系统的是 【score:2 分】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视网膜 【此项为本题正确答案】 本题思路:眼球主要有两部分,屈光传导系统和感光 成像系统。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感 光成像系统是视网膜。另外房水有一定的屈光指数, 亦属屈光系统。故本题答案为 E。 2.葡萄膜从前至后分为 【score:2 分】 【A】睫状体—虹膜—脉络膜 【B】虹膜—睫状体—脉络膜 【此项为本题正确 答案】 【C】脉络膜—虹膜—睫状体

眼科屈光学

眼科屈光学

24
集合的表示法
• 集合的单位:表示集合的单位为米角。 • 米角:当注视距离为1米时,集合为1米 角(ma)。 • 集合=1/注视距离 • 例1:注视距离为1m时,集合程度为1ma; 注视距离为2m时,集合程度为1/2ma; 注视距离为0.5m时,集合程度为2ma
25
近反射的三联动
• 近反射的三联动:调节、集合、缩瞳。 • 在动眼神经支配下,看近时常会同时发 生调节、集合和缩瞳。 • 调节的目的:改变像的前后位置,使像 成在视网膜上。 • 集合的目的:改变视网膜的成像部位, 使两眼的像分别成在各自的中心凹。 • 缩瞳的目的:减小像差,提高像的质量。
26
四、眼的屈光状态
• 正视眼 • 屈光不正 • 球面屈光不正1——远视眼 • 球面屈光不正2——近视眼 • 散光 • 老花眼
27
正视眼
• 正视眼:在无调节时,平行光经眼的屈 光系统折射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 这样的眼称为正视眼。
28
屈光不正
• 屈光不正(非正视眼):在无调节时, 平行光经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后,形成的 焦点不能落在视网膜上,或者根本不能 形成焦点,这样的眼称为非正视眼(屈 光不正或屈光异常)。
32
远视眼(四)
• 总合远视(全远视):可以用麻醉睫状 肌的验光方法检查,显性远视可以用主 观验光法检查,并且主观验光法能够分 别检查出能胜远视和绝对远视。用总合 远视减去显性远视即可得到隐性远视。 • 例题:一位25岁的远视患者,裸眼时, 远视力=0.8,近视力=0.4,检查该眼的各 种远视。
33
17
例题(一)
• 近点在角膜前10cm处的正视眼(远点在 无限远处),其调节范围和调节幅度各 为多少?

远点在无限远处

眼屈光系统

眼屈光系统

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从而提高了视功能。
透镜偏离光心
眼球的轴和角
光轴(眼轴):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的垂直线,
眼的结点、回旋点均在光轴上 视轴: 眼外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的连线 固定轴:眼外注视点与回旋点的连线 回旋点:假定眼在眶内围绕该点转动, 在简化眼角膜后13.5mm 视角:外界物体两端在眼内结点处所形成的夹 角 Kappa角:眼外注视点和角膜前极连线与光轴 所成的角,临床上与视角视为同一角度
玻璃体 1.336
简化眼
便于理解和实用:
复杂光学系统—>简化的光学系统 眼睛各屈光单位 —>曲率半径为5.73mm的单一折射面 该曲面位于角膜后1.35mm 曲率中心为结点、光学中心(距角膜7.08mm) n=1.336,总屈光力:+58.64D 前焦点:-17.05mm,后焦点:+22.78mm
眼屈光系统
组成: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结构:共轴球面系统
三对基点
三对基点:一对焦点、一对主点、一对结点
前焦点—— -17.05mm(距第一主点) 后焦点——+22.78mm(距第二主点) 第一主点:1.348mm,第二主点: 1.602mm 第一结点:7.078mm,第二结点: 7.332mm
眼的生理性光学缺陷
色像差
球面像差 周边像差 弥散光环 瞳孔大小
色像差
不同波长的光经过屈光介质时,短波光行
进比较缓慢,因此在透镜内行程中的弯曲 度要比长波光大,所以短波中的蓝光要比 长波中的红光之前先集合成为焦点
球面像差
任何一个透镜,它的周边部的屈光力量要
比中央部强,因此,经过周边部的光要比 中央部者形成焦点要早些,此者称为球面 像差.

第四节知识点:眼屈光学知识

第四节知识点:眼屈光学知识

第四节眼屈光学知识外界物体本身发出的或反射出的光线,通过眼的屈光系统折射和调节后,在视网膜上结成清楚缩小的倒像。

视网膜视觉细胞受到不同程度的光刺激,转变成神经冲动,通过视神经传导至大脑皮层视觉中枢,遂产生视觉。

一、眼屈光系统〔一〕眼屈光系统的组成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四种屈光介质所组成。

其与空气的境地及各屈光介质相互间之境地面大约均为球面,因此眼的屈光系统可以看作是数个透镜所组合成的共轴球面系统,故也具有三对基点:一对焦点、一对主点、一对结点〔图1-4-1〕。

其数值如下:前焦点〔距第—主点位置〕-17.05mm后焦点〔距第二主点位置〕+22.78mm第—主点:1.348 mm第二主点:1.602 mm第—结点:7.078 mm第二结点:7.332 mm上述两主点和两结点位置均极为接近,故可分别视为一个主点及一个结点,即下文述及的简化眼状态。

其中结点是整个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任何光线通过此点不被屈折。

〔二〕眼屈光系统的光学常数眼轴长度24.387mm;眼总屈光力〔静止时〕+58.64D。

——〔三〕简化眼〔简略眼,简约眼〕眼睛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依上述眼的光学常数所模拟的人眼屈光模型称模型眼。

但为便于理解和有用,乃依光学原理将其进一步简化: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mm的单一折射球面替代,〔图1-4-2〕,该球面位于角膜后1.35mm,其一侧为空气,另一侧为n二1.336的屈光介质,结点或光学中心即该球面曲率中心,位于角膜前外表前方7.08mm处;前焦距一17.05mm,后焦距十22.78mm,总屈光力为十58.64D。

简化后的模型服即称简化眼。

〔④〕眼球的轴及角〔图l-4-3〕1.光轴〔眼轴〕:通过角膜外表中央部〔前极〕的垂直线,眼的结点、盘旋点均在光轴上。

该轴于巩膜后面相交点为眼球后极。

前后极的距离即眼轴长度。

2.视轴:眼外注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的连线。

3.固定钢:眼外注视点与盘旋点的连线〔盘旋点:设眼球在眶内是围绕一中心点转动,该中心约位于角膜后门.smm处〕。

第一章眼的屈光系统Microsoft Word 文档

第一章眼的屈光系统Microsoft Word 文档
2、光学参数(条件:静态)
(1)折射率:皮质:1.386;核:1.406。
(2)屈光力:
核:
计算等效屈光力的公式:
计算主点位置的公式:
前表面到第一主点的位置:
t:两个屈光面间的距离
n1:第一个屈光面前的折射力;
n:两个屈光面之间的折射率;
F2:第二个表面的屈光力;
F:两个屈光面组成的光学系统的源自点(等效)屈光力补充说明高祥璐
《眼屈光检查基础》P16-19
济宁职业技术学院教案(Ⅲ)
实践环节
板书设计
教学心得
教学随笔
学生信息
反馈
改进措施
备忘录
折射率n=1.376
屈光力:前表面
后表面
=+43.05D
三、透光性
角膜基质的主要成份为200多层胶原纤维板,可将入射光外的杂光通过干涉而抵消(滤光),从而保证了良好的透光性(透明)。
角膜水肿或损伤破坏了胶原纤维板的这种规格排列,从而使透光性下降。
吸收:部分透过:290nm-310nm的UV和1000nm-3000nm的IR
老年人的晶状体:
吸收:几乎是所有低于375nm的UV,吸收IR与儿童比无变化;
透过:375nm-380nm的UV,全部的可见光,780nm-2500nm的IR。
五、玻璃体
1、光学参数折射率:1.336
2、透光性
吸收:主要吸收290nm以下的UV和1600nm以上的IR;
透过:290nm-1600nm的UV,可见光和IR。
第二个表面到第二主点位置:
n2:第二个屈光面后的折射率
F1:第一个表面的面屈光力
晶状体的等效屈光力:+19.11D
3、透光性:晶状体吸收光的特性与年龄有关。

眼科学__视光学 PPT

眼科学__视光学 PPT

近视眼 Myopia
近视眼患病率
近视眼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眼部异常之一。 在我国青少年近视眼的平均患病率达33.6%, 13-15岁达30%,16-18岁达40%,>18岁50%。
在美国验光检查费1亿美元/年,配镜费>1.5 亿美元/年。目前特别关注学龄前儿童时期近视 眼的发生率<2%,其特点是有家族史、发展较快, 可进行性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属于病理性改变过 程。
老视(Presbyopia)
是指年龄所致的生理性调节减弱,从40~ 45岁开始晶状体硬化,弹性下降,睫状肌 的功能减弱,调节功能减弱,阅读或近距 离工作发生困难,称为老视。
随年龄增长渐加重,可产生眼疲劳症状, 老视是一种生理现象,原有屈光状态决定 老视症状出现的迟旱。治疗上用凸镜片补 偿调节,一般规律:正视眼45岁时需 +1.50D,50岁需+2.00D,60岁需+3.00D, >60岁不再增加。
07眼科学 眼视光学
眼球
眼球如同一台照相机
应用解剖
1、眼的屈光系统: 眼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
状体和玻璃体组成的一组复合透镜 组成。
眼的屈光是指外界物体经过眼的 屈光系统的折射,在视网膜上黄斑 中心凹聚焦形成清晰的像。
眼屈光状态 = 屈光力大小+ 眼轴 长度;
单位用屈光度(D)表示,角膜屈光 系统(角膜及房水)为43.05D,晶状体屈 光系统(晶状体和玻璃体)为19.11D。
眼的调节(accommodation) 改变眼的屈光力将来自近处散开光线聚焦在
视膜上的功能称为眼球的调节。 眼的集合(convergence)
双眼注视远处目标时,两眼视轴平行,调节 呈松弛状态,当注视近处目标时眼需要动用调节, 为保持双眼单视,两只眼的视轴需要内转即集合。

什么是眼球的屈光系统

什么是眼球的屈光系统

什么是眼球的屈光系统眼球的屈光系统是指眼球内部的一系列光学结构,它们共同作用于从外界进入眼内的光线,使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眼球的屈光系统主要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四个部分,其中角膜和晶状体是最重要的屈光体,它们的屈光力占了眼球总屈光力的绝大部分。

眼球的屈光系统不仅能够折射光线,还能够调节光线的聚焦,这就是眼睛的调节功能。

调节功能主要由晶状体完成,它可以根据物体距离的远近,改变自身的形状和位置,从而调整眼球的屈光力,使不同距离的物体都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眼球的屈光系统是人类视觉的基础,它决定了我们能够看到什么样的世界。

如果眼球的屈光系统出现异常,就会导致视力下降或者视觉畸变,这就是常见的屈光不正,如近视、远视、散光等。

屈光不正可以通过佩戴眼镜、隐形眼镜或者进行激光手术等方式来矫正,从而恢复正常的视觉。

一、眼球的屈光系统概述1.1 眼球的屈光系统定义眼球的屈光系统(refractive system of eyeball)是指眼球内部的一系列光学结构,它们共同作用于从外界进入眼内的光线,使其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

眼球的屈光系统可以看作是一个复杂的透镜系统,它由多个不同折射率和曲率半径的透明介质组成。

1.2 眼球的屈光系统组成眼球的屈光系统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角膜(cornea):角膜是眼睛最前面的透明结构,它覆盖在虹膜和瞳孔之前,形成了眼睛表面约四分之三的部分。

角膜由五层组织构成,从外到内依次为:角膜上皮、鲍曼膜、角膜实质、后弹力纤维层和角膜内皮。

角膜没有血管和神经分布,但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

角膜具有很强的折射能力,它是眼睛最主要的屈光体之一,其平均屈光力约为43D(diopter),占了眼球总屈光力(约60D)的2/3以上。

房水(aqueous humor):房水是眼球前部的透明液体,它充满了角膜和虹膜之间的前房,以及虹膜和晶状体之间的后房。

房水的主要成分是水,还含有一些无机盐、蛋白质、糖类、维生素等物质。

眼球折光系统的组成

眼球折光系统的组成

眼球折光系统的组成
眼球折光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光学系统,它由多部分组成。

这些部分协
同工作,把入射于眼睛表面的光线聚集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视觉。

1.角膜: 角膜是眼球最前面的透明外壳,它约占眼球前表面的五分之一。

它有强烈的屈光力,是眼球折光系统的主要负责者之一。

2.晶体: 晶体位于眼球中央,是一个透明的双凸透镜,它可以改变其凸
度从而调节光线的折射率。

这种变焦能力被称为晶体调节。

3.玻璃体:玻璃体是眼球内部的胶状物质,负责将晶体保持在其所在的位置。

4.角膜和晶状体之间的前房:前房是眼球内的一个小腔,由前房水填充,它是眼球折光系统中一个重要的分量。

前房水具有类似于晶体的屈光力,与角膜和晶体合作产生视觉。

5.巩膜和睫状体:巩膜和睫状体控制着晶体的形状变化,从而调整眼球的焦距。

营造更清晰的视觉。

6.虹膜和瞳孔:虹膜位于前房的前部,它是控制瞳孔大小的环形肌肉,这使得它可以调节眼球中进入的光线量。

以上是眼球折光系统的主要部分。

这些组成部分共同工作,为我们带来清晰鲜明的视觉体验。

随着人们对眼睛的认识和科技的发展,我们对眼球折光系统的了解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完善。

屈光系统名词解释

屈光系统名词解释

屈光系统名词解释屈光系统是由角膜、晶状体、玻璃体和视网膜组成的眼球中的组成部分。

它们协同工作,通过对光线的聚焦和折射,使图像能够在视网膜上清晰成像。

1. 角膜:位于眼球前部,是一层透明的结膜连接组织。

它是屈光系统的最前端,通过对光线的折射,将光线聚焦到晶状体上。

2. 晶状体:位于眼球的中部,是一个具有透明弹性的凸透镜状结构。

它的形状可以通过调节其周围的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改变,从而实现对光线的调焦。

晶状体使近视和远视的人能够看清物体。

3. 玻璃体:位于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是眼球内的透明胶状物质。

它填充了眼球的大部分空间,起到支撑和保护视网膜的作用。

4. 视网膜:位于眼球的后部,是光感受器的组织层。

它包含了棒状细胞和锥状细胞,它们能够感知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传递到大脑进行图像处理。

屈光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人类的视觉是至关重要的。

当屈光系统出现问题时,会导致眼睛出现屈光不正的情况,包括近视、远视和散光等。

近视是指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导致远处物体模糊不清,而近处物体清晰。

远视是指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后,导致近处物体模糊不清,而远处物体清晰。

散光是指光线聚焦不在同一个地方,导致物体模糊不清。

这些屈光不正问题可以通过佩戴眼镜、隐形眼镜或接受屈光手术来进行矫正。

了解屈光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视觉的机制,更好地保护眼睛健康。

除了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和采取必要的矫正措施外,我们还应该保持良好的眼睛卫生习惯,减少眼睛疲劳和损伤的风险,例如:经常眨眼、远眺视物体、定期休息等。

保持良好的屈光系统对于保持良好的视觉和眼睛健康非常重要。

屈光系统名解

屈光系统名解

屈光系统名解
屈光系统是指眼睛中负责对光线进行屈光(折射)的组织和结构。

眼睛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这些组织协同工作,使光线在进入眼球时被正确地聚焦在视网膜上,以产生清晰的图像。

以下是屈光系统的主要组成部分:
1.角膜:角膜是眼球表面的透明组织,它负责大部分的光线屈光。

角膜的曲率决定了光线折射的程度,从而影响到眼睛的焦距。

2.晶状体:晶状体位于眼球内部,可以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而改变其形状。

这个过程被称为调节,它使眼睛能够对不同距离的物体进行焦距调整,从而产生清晰的图像。

3.玻璃体:玻璃体是眼球内部的透明凝胶状物质,位于晶状体后面。

它对光线的传播和屈光也有一定的影响。

屈光系统的正常功能对于视觉的清晰度和准确度至关重要。

屈光系统的不同部分协同工作,使得眼睛能够适应不同的观察距离,从而保持良好的视觉质量。

眼睛对近视、远视、散光等屈光问题的调节能力可能因个体而异,需要眼科医生的检查和诊断。

眼的屈光系统及屈光矫正

眼的屈光系统及屈光矫正

眼的屈光系统及屈光矫正一、眼的屈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要获得正常的视力,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第一,眼的屈光系统必须透明完整无缺和保持相互的位置;第二,视网膜要有完好健全的感光与传导机能;第三,视路及大脑皮层中枢的功能必须正常;第四,在调节静止情况下,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大小必须与眼轴长度相适应。

眼球在调节静止状态下,来自5米以外的平行光线经过眼的屈折后,焦点恰好落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物像,也就是眼球屈光系统的屈光能力大小与眼轴长度相适应;这种屈光状态正常者,称为正视眼。

相反则称为非正视眼。

从正视眼网膜反射出来的光线共轭焦点必须是无限远,在屈光学上称为眼的远点,换言之,正视眼的远点是无限远。

二、非正视眼的分类有三类:近视、远视、散光。

近视、远视的形成可由于:1)屈光力过强或过弱;2)眼轴过长或过短。

散光的形成是屈光系统各子午线上屈光力不一样,因此不能在视网膜上成一个焦点。

三、远视眼1)远视眼患者如果度数小,视力正常,健康情况好,无调节疲劳;也无眼外肌肌力平衡失常,不需处理。

若出现以上任何一种症状,应配镜。

2)7、8岁以下的儿童有轻度远视,视力好,这是生理现象,一般可不需要配镜。

但如果儿童远视程度较高,视力减退。

应以阿托品散瞳验光,所得度数再减去1/3调节,如有内斜视,则应足矫。

3)6至16岁左右患有轻度远视的少年儿童,只要有视力疲劳的症状也必须戴远视镜片,一般说超过3D的远视患者,要经常戴矫正眼镜,低于3D者可在阅读时戴用,但也要根据视力及视疲劳症状灵活掌握,青少年儿童患远视眼,验光时应该用阿托品充分麻痹睫状肌后进行,青少年所戴眼镜的实际度数,应减去验得的度数的1/4,少年儿童配戴充分矫正的远视镜片后,由于睫状肌一时不能放松,可使视力模糊,有头晕眼花症状可每日滴阿托品一次,满1-2星期使睫状肌能逐渐松弛而达到适应。

由于6、7岁以上的儿童;远视有减轻的趋势,因此最好能每年验一次光,逐渐减低远视的度数,否则容易诱发辐辏功能不足以及外斜。

眼的屈光系统

眼的屈光系统

眼的屈光系统大家都已经知道,眼球的构造原理基本上和照相机差不多。

角膜、晶状体可以比作镜头,瞳孔好比自动光圈,晶状体的调节作用犹如照相机焦距调整一样。

视网膜很像最理想的彩色底片,中层膜含有的色素好比暗箱。

然而,眼的屈光系统远比照相机要复杂的多。

一、眼屈光系组成眼屈光系组成包括角膜、前房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另外还要加上瞳孔和视网膜。

一共是四种透明的有屈光能力的组织,一个光圈和曲面成像组织位置。

二、折射率人眼角膜的折射率为1.376,房水和玻璃体的折射率几乎相等都是1.336,而晶状体是一个折射率不均匀的透明组织,核心部分折射率为1.406,皮质折射率为1.386。

折射率晶状体个体差异较小,而弯曲度和组织位置个体差异却比较大。

三、弯曲度眼有三个屈折面,即角膜面和晶状体的前后面,屈光力最强的角膜前面,它的曲率半径约为7.8 毫米,角膜的屈折力为43D。

晶状体前表面曲率半径平时约为10 毫米,用力看近物时可以增加弯曲度,可缩短到半径为5 毫米左右。

晶状体后表面看远时为6 毫米半径,看近时为5 毫米半径。

四、曲面组织位置如以角膜前面作为起点,则角膜后面为0.5 毫米,晶状体前面为3.6 毫米(调节时为3.2 毫米),晶状体后面距离角膜为7.2 毫米。

视网膜距角膜前面(即眼轴)为24 毫米。

根据眼的三个屈折面,即角膜面与晶状体的前后面和三个屈折体,即前房房水,晶状体与玻璃体的屈折力来看,眼的屈光系统相当一个复杂的透镜组合。

角膜的屈折力为 43D,晶状体的总屈折力为19D,那么,眼的总屈折力约等于16 毫米主焦距的凸透镜,即16 毫米除以1000 等于 62.5 度。

眼的光学系统在光轴上有主点,结点和主焦点。

主点只有一个、在角膜的顶点。

结点也只有一点,在角膜曲度的球心,就是眼的光学中心,约在角膜后7 毫米处,光线经过此点不屈折。

主焦点即平行光线射入眼内后集合成的焦点,在视神经乳头与黄斑部之间,在视网膜上(距角膜 23 毫米)。

眼的屈光特征

眼的屈光特征

眼的屈光特征眼睛是人体最重要的感官器官之一,它通过屈光来实现对外界光线的聚焦,从而形成清晰的图像。

而眼睛的屈光特征则是决定眼睛成像能力的关键因素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眼的屈光特征。

一、眼睛的构造眼睛由角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组成。

角膜是眼睛最外层的透明组织,它能够让光线通过并聚焦在晶状体上。

晶状体是眼睛的主要屈光介质,它能够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改变其形状,从而实现对光线的聚焦。

玻璃体是眼睛内部的透明凝胶状物质,它充满在晶状体和视网膜之间,起到支撑和保护的作用。

视网膜是眼睛内最重要的组织之一,它能够将光线转化为神经信号,并传递到大脑中进行处理和解读。

二、眼的屈光原理光线从空气进入眼睛后,会先通过角膜,然后聚焦在晶状体上。

晶状体通过调整其形状,将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像。

这个过程被称为屈光。

而眼的屈光能力则取决于眼睛的构造和组织特性。

三、眼的屈光特征1.屈光度屈光度是指眼睛对光线折射的能力,它通常用度数(D)来表示。

正常人的眼睛屈光度在40-60D之间。

对于近视患者,眼睛的屈光度太强,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形成模糊的图像;而对于远视患者,眼睛的屈光度太弱,导致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后,同样形成模糊的图像。

因此,近视和远视的治疗方法就是通过矫正眼睛的屈光度,使光线能够准确聚焦在视网膜上。

2.角膜曲率角膜曲率是指角膜前表面的曲率半径,它也是眼睛屈光的重要因素之一。

角膜曲率过弯或过平都会影响眼睛的屈光能力,导致近视或远视。

而角膜曲率异常还会导致角膜疾病的发生,如角膜炎、角膜溃疡等。

因此,定期检查角膜曲率是保护眼睛健康的重要措施之一。

3.晶状体变形能力晶状体的变形能力是眼睛屈光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晶状体能够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松弛来改变其形状,从而调整对光线的聚焦能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的变形能力逐渐减弱,导致人们出现老花眼的症状。

因此,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定期进行眼睛检查是预防老花眼的重要措施。

眼的屈光装置

眼的屈光装置

眼的屈光装置及其作用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眼睛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而在眼睛的主要功能中,屈光承担着重要的任务。

平行光线在无调节状态下经过眼的屈光系统的屈折后,焦点准确落在视网膜上,从而在大脑中形成对外物的感知。

若眼的屈光能力发生异常,则会导致视力下降等问题,从而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很大的影响。

眼的屈光装置包括晶状体、玻璃体、房水和角膜。

一、晶状体晶状体是屈光间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晶状体利用改变自身的形状、厚度进行调节,保证眼前不同距离物象的清晰。

晶状体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的曲率变小,使来自远距物体的平行光聚焦在视网膜的光感受器上;视近物时,晶状体的曲率增加,眼的屈光力增加,使近距物体也能清晰成像在视网膜上。

人眼的调节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和舒张来实现的。

当睫状肌收缩时,晶状体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囊膜张力减低,晶状体曲率增加,同时晶状体悬韧带缩短,晶状体位置前移,共同的作用使晶状体的屈光力增加睫状体松弛时,悬韧带张力增加,晶状体囊膜压迫晶状体而使晶状体变扁平。

眼视近时,除了晶状体和悬韧带改变使晶状体增厚,屈光性增加外,同时伴有瞳孔缩小,这些改变均有助于看清近物,眼部的这种视近综合反应被称为近反射。

睫状肌中交感神经的作用使悬韧带张力增加,瞳孔散大,晶状体变得扁平,眼屈光度降低。

二、玻璃体玻璃体正常状态下为透明的弹性凝胶体,总体积为3.9ml。

玻璃体的主要功能是支持视网膜,维持眼球形状。

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主要成分为水。

通过玻璃体的光线基本上不发生散射,因为玻璃体具有良好的透明度。

玻璃体容易与水结合,吸水后玻璃体会变得明显肿胀。

液体在玻璃体中流动十分缓慢,液体中透明质酸浓度越高,流动就越慢。

玻璃体中所含的三种主要大分子物质为:胶原、透明质酸和可溶性蛋白。

胶原蛋白呈放射状,分布在靠近视网膜的玻璃体皮质部、玻璃体基底部和睫状体附近,形成致密的胶原纤维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眼屈光系统有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四种屈光介质组成。

(1)角膜:角膜是外界光线进入眼内产生视觉的唯一途径,是主要的屈光介质,其前面分隔着空气和角膜实质,后面与房水接触,在切面上如同一凹弦月形透镜,
不过由于角膜厚度差很小,仍可以把角膜前后看作是近似平行的弧面。

因其很
薄,平行光线经过角膜时并不发生折射,而是位移,因而角膜本身的屈光作用
可以不计。

但其屈光力占眼总屈光力的70%-75%,这是因为角膜构成房水透镜
的前曲面,角膜的前曲面半径(与前方深度有关)和房水的折射率是构成角膜
屈光力的重要因素。

(2)房水:房水是充满前后眼房中的无色透明澄清液体,为眼球屈光系统的第二介质,犹如一面透镜。

角膜构成了房水的前曲面,房水的屈光指数为1.336。

(3)晶状体:晶状体的屈光力为+19.11,它不是具有均匀的折射率,这是因为晶状体有多层不同折射率的物质所组成,中央最致密,故折射率最高为1.406,表层
为1.386,即屈光指数曾在这梯度。

(4)玻璃体:玻璃体是无色透明的凝胶状组织,填充于眼球内腔,为眼屈光系统的终末屈光介质。

玻璃体具有与房水相等的屈光指数,光线经过玻璃体后,立刻
投射与视网膜上成像而引起光化作用。

2,简化眼:为了便于理解和使用,依光学原理将模型眼进一步简化,眼球的各屈光单位以一个曲率半径为5.73毫米的单一折射球面代替,该球面位于角膜后1.35毫米,其一侧为空气,另一侧为n=1.336的屈光介质,结点或光学中心及该球面曲率中心,位于角膜前后表面后方7.08毫米处,前焦距为—17.05毫米,后焦距为+22.78毫米,总屈光力为+58.64D,简化后的模型叫做简化眼。

3,(1)光轴:光轴是通过角膜表面中央部(眼球前级)的垂直线,眼的结点,回旋点均在光轴上。

(2)视轴:由眼外注视(固视)点通过结点与黄斑中心凹的连线。

(3)固视轴:当眼转动观看物体时,人们设想是以一点为力学回转中心,称为“旋转中心”。

(4)视角:视轴与光轴在眼内结点处所形成的夹角。

4,像差:依理想光学系统成像理论,由同一物点发出的全部光线经过光学系统后,必聚焦于一共轭像点,形成理想像点。

像与物的形状完全相似,大小比例精确。

但实际上,物体上任一点发出的光线通过光学系统后,不能聚焦于一点,而是形成一弥散斑,实际光线位置偏离理想像点,像与物虽很相似,但完全不同。

这种差异称为“像差”。

眼的像差中球面像差和色像差对眼的视觉质量影响较大。

(1)球面像差:从几何光学共轴线球面系统的成像特性可知:只有近光轴的物点,且以很小孔径角的细光束成像时,才能获得完善像。

当光线(主光线在光轴上的光束)垂直入射屈光系统后,由于远,近轴光线折射角度不同,远轴光线折射角度大,近轴光线折射角度小,故交光轴于不同的位置,成像遂不能聚于一点,在视网膜上是呈直径不等的弥散圆,像的形状也会失去与物体的相似性。

(2)色像差:复合光是由不同波长的单色光构成,平行光入射眼屈光系统,不同波长的色光有不同的折射率,故在眼屈光系统光轴上的成像位置存在差异,视网膜上遂呈一彩色弥散圆影像。

5,定义
(1)调节近点:当眼运用全部调节力量所能看清的最近一点,即眼在极度调节状态时视轴上
与视网膜黄斑部共轭的点。

(2)调节远点:人眼视物是成像在视网膜黄斑部,调节静止时与之相共轭的视轴上的物点即
为调节远点。

换言之,即调节静止时,自远点发出的光线恰好聚焦在视网膜上。

(3)调节范围:调节远点与调节近点的任何距离均能运用调节达到明视,该线性范围极为调
节范围.
6,(1)显性调节力:在看近物是所使用的调节力称为显性调节力。

(2)隐性调节力:在看近物时眼没有使用的或剩余的调节力。

(3)调节幅度:人眼所能产生的最大调节力,为注视远点时与注视近点时的屈光力之差。

7,远视眼观察近物所需的调节力比正视眼所需的调节力要大;而近视眼看近物所需的调节力比正视眼所需的调节力要小。

8,(1)集合:当眼视近物时,除调节作用外,双眼还必须同时向内转动,以使视轴能正对物体,物象准确落在双眼视网膜黄斑部,这种运动称为集合。

(2)集合近点:当集合作用达到最大限度(最紧张)时,双眼所能明视的最短距离的一点。

9,集合角的单位:米角,棱镜度和圆周度。

10,当为正视眼时,调节量与集合量一致;当为近视时,调节量小于集合量,示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当为远视时,调节量大于集合量,示调节与集合联动关系失调。

11,(1)远视眼按成因分类:轴性远视,曲率性远视和屈光指数性远视;按调节状态分类:隐性远视,显性远视,能动性远视,绝对性远视和全远视。

(2)近视眼按度数分类:低度近视,中度近视和高度近视;按屈光成分分类:轴性近视眼,曲率性近视眼和屈光指数性近视眼;按病程进展和病理变化分类:单纯性近视眼,病理性近视眼;按是否有调节因素参与分类:调节性近视眼(假性近视),真性近视眼和混合性近视眼。

(3)散光眼的分类:有两大类:规则散光,不规则散光。

规则散光以强子午线方向分类:顺规散光,斜向散光,逆规散光;依屈光状态分类:单纯散光,复性散光和混合散光;依两眼散光轴位分类:对称性散光,非对称性散光,同轴性散光和异轴性散光。

12,
13,屈光参差:指两眼屈光状态在性质与(或)程度上互有差异的情况。

成因:屈光参差多属于先天异常,因在人眼发育过程中,眼轴长度在逐渐增加,伴随角膜和晶状体逐渐扁平,故远视的度数在不断减轻,人眼屈光状态逐渐呈现正视,即所谓的正视化现象。

但若在多种因素作用下,或由于发育不良(或不足)而停留于远视阶段,或不能终止于正视,继续发展为近视,两眼在这一过程中的发展进展度不同,就可能引起屈光参差。

除上述发育因素外,后天因素诸如眼伤,角膜病变,白内障及眼部手术等均可造成屈光参差。

14,远点球面说:依眼镜光学的观点,眼镜之所以能够矫正人眼屈光不正,是因为矫正透镜的后焦点与眼的远点重合,矫正透镜将远处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平行光线折射,通过眼的旋转中心聚焦成像在于啊点球面上,而远点球面与视网膜黄斑部共轭,及黄斑中心凹形成远处物体的清晰像,遂使眼能够看清物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