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张玲玲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引言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从货币的出现到现代金融业的形成,经济在金融发展中的重要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认可。

而现代经济中,金融发展对经济发展的重要促进作用又是绝对不能够忽视的。

区域金融发展理论探讨的是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在地域上的表现,是将区域与金融作为有机整体来观察,分析其产生、发展、运动的规律。

其实质就是将金融置于区域经济的环境中进行研究,只有从不同的经济区域出发,才能更清楚地认识金融的意义。

在金融体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方面也存在三种观点: 第一, 银行论, 强调银行的地位和作用, 认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制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第二, 市场论, 强调金融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市场主导型金融体制更有利于经济增长;第三, 金融服务论, 强调整个金融体系对经济所提供的金融服务, 认为银行和股票市场能够为经济增长提供互补的服务, 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金融体制。

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区域经济迅速发展,尤其是“九五”期间,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使得地区性经济增幅差距缩小,新疆地区经济“亮点”不断生成。

然而,由于区域经济结构与金融结构中存在着障碍性因素,造成新疆与内地地区发展差距扩大。

由此可见,改善新疆区域金融结构,提高金融效率,将是新疆区域经济发展与金融体制改革而临的重要难题。

本文将在界定金融结构与新疆区域金融结构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新疆区域金融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并以新疆区域经济有关数据为样本进行实证检验。

究竟是金融发展还是经济发展处于先导地位一直是经济学家们争论的一个焦点。

目前关于新疆重点是要解决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深化国有企业改革;调整区域经济结构;进行技术创新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接续产业;积极促进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

但是这些问题的解决,首先面临的是资本供给的问题,而区域金融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一问题。

1.2研究的理论回顾
自从金和莱文(1993)以来,大量经验证据和跨国比较研究证明,一个国家金融发展水平影响其经济增长能力。

LuigiGuiso、Paola Sapienza和Luigi Zing ales(2002)研究还表明,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对区域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近年来, 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间的关系问题受到了国内学者的关注殷德生(2000)基于区域金融的一般理论分析, 考察了不同区域金融主体的行为特征, 从区域金融结构、区域货币资金流动与区域资源配置等视角强调了金融因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影响。

韩廷春(2001)利用全国的数据并使用了较为复杂的多元回归模型, 分析了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但没有分析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因果关系。

周好文, 钟永红(2004) 利用我国 1988—2002 年的时间序列数据, 运用多变量向量自回归(VAR) 方法对
地区间金融中介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及因果关系问题进行分析, 研究表明: 金融中介的规模指标和效率指标与经济增长在各地区间的因果关系不一致, 这与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有直接关系, 中西部地区的金融中介机构为更好地促进本地区经济增长应该扩大对非国有企业的贷款。

胥嘉国(2006) 比较了我国东、中和西部地区金融发展的差距, 随后采用面板数据模型就三大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

结果表明各地区金融发展无论是在量的增长上, 还是在质的提高上都有助于各地区经济增长, 同时采用工具变量的估计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在质的提高方面比单纯量的扩张方面更能促进经济的增长。

通过梳理上述研究文献,发现国内关于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在研究样本上以东、中、西部的区域划分为主,新疆地区则以南北疆的区域划分为主,或以具体的某一相对较小的区域为考察样本,对新疆15个地区进行研究的较少;在研究重心上,主要以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总体实证为主,缺乏对区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在时间路径、地域特征方面的深入研究。

因此,以下将以新疆15个地区2001-2006年的金融经济数据为样本,开展实证考察,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区域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提供金融支撑的策略意见。

2 新疆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情况
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新疆金融业也获得了长足的进步, 形成了以银行业为主体, 各类金融机构为补充的较为完善的金融体系, 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必要的金融支持。

2.1银行业发展程度
因为新疆的主要金融资产集中在银行,而新疆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信贷等传统业务领域,所以新疆银行的最主要资产是存款和贷款。

因此在衡量新疆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时,以各金融机构存贷款的规模来分析银行业的发展程度。

由图1可看出新疆银行业发展程度呈现四阶段的特征:第一阶段从1997—1999年系数保持在小幅上升阶段;1999—2001年为第二阶段处于缓慢下降阶段;第三阶段从2001—2003年,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与GDP的比从2.3842增加到2.5229;2003—2006年为第四阶段,比值出现比较大的下降,2006年降到2.1194。

总体而言,新疆银行业与GDP的比值出现小幅下降,说明存贷款总额占GDP 的比例有所下降。

图1 银行业发展程度(1997-2006)
2.2 新疆保险业的产值逐渐上升
全疆保险机构牢牢把握发展这一主题,紧紧围绕新疆经济建设的中心,努力发挥保险业促进改革、保障经济、稳定社会、造福人民的作用,使保险服务网络不断延伸。

从新疆1997年到2006年的保费收入情况来看,保险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但从保险收入占GDP 的比值来看(图2),在2003年达到最高值0.0323之后近两年有所下降。

2006年全区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85.41亿元,同比增长17.80%,高于全国平均增长率3.4个百分点,是近3年来发展速度最快的一年,保险公司总资产达到207.96亿元。

保险业共支付赔款和给付支出23.26亿元,同比增长14.86%。

全区共有保险主体13家,专业中介机构38家,兼业代理机构1662家。

辖内保险营销员达到2.5万人,持证率达到89.19%,较上年上升近19.18个百分点。

图2 新疆保险业在GDP 中的比重
2.3 新疆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
利用上市公司的综合优势, 已经成为实现新疆资源优势转换战略和进一步扩大向西开放的主要途径。

多数上市公司资本运营意识较强、资产重组效果明显、业绩增长迅速。

新疆上市公司业绩增长整体形势很可观。

从图3看出,新疆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和流通股本都呈现出明显上涨趋势。

截至2006年底,从上市公司数量来看,全国共有境内上市公司(A 、B 股)1387家,境外上市公司(H 股)122家, 而新疆却只有29家上市公司。

从股本总发行量来看,新疆总股本是100.18亿股。

新疆29家上市公司2006年度报告显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85亿元,同比增长12.45%,高于上年9.15%的增幅,不过,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增长速度仍有一定差距。

从宏观角度看,新疆企业通过股票市场融资的能力明显处于弱势。

0
200000
400000
600000
800000
1000000
1200000
200120022003200420052006总股本流通股本
图3 新疆上市公司的总股本和筹资总资本
3 实证分析
3.1分析方法及相应经济计量模型
本文研究目的是分析新疆各地区金融发展对地区经济的影响。

由于新疆各地区之间差距很大,所以如果能够综合利用时间序列数据和地区间横截面数据(即面板数据)进行分析,也许能够说明一些问题。

面板数据模型的一般形式为:
it i it i it x y εβα++=,T t n i ,...,2,1,,...,2,1==,
其中
it x 为K ⨯1向量,it β为1⨯K 向量,K 为解释变量个数。

模型的系数随着时间和个
体的不同而改变,具体分为三类模型,即变系数模型、变截距模型和混合回归模型。

建立面板数据模型之前运用协方差分析方法来识别模型即F 检验。

面板数据模型相对于纯横截面数据模型和纯时间序列模型的优点在于:样本容量大大增加,使参数估计值更加可靠;可深入到“省市”层次、“地市”层次,有利于对比分析,从而体现地区差异等结构性问题;能够识别一些纯横截面数据模型和纯时间序列模型所不能识别的因素;提高了模型参数估计精度,同时大大降低了多重共线性的影响。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的经济计量分析模型可表示为:
it it it it it it it BXY CDK GDP εββα+++=21,
其中: 6,2,1;1515,,2,1⋯⋯=⋯⋯=t i 个地区,表示新疆,CDK 表示新疆各地区的存贷款和,BXY 表示新疆各地区的保险业收入,
it 1β,it 2β分别代表银行金融资产和保险市场收入的系数, it α代表常数项, it ε代表误差项。

3.2 指标选择与实证结果
3.2.1主要指标的选取
根据数据可得性以及一些数据处理上的方便,本文选取了新疆15个地区2001年至2006年历史GDP 、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和保险业保费收入的数据进行研究,数据来源于《新疆统计年鉴》、《新疆调查年鉴》和《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所有实证检验采用Eviews5.0软件运算。

(1)区域经济增长的指标: 理论界普遍认为, 最能充分反映一国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发展能力的指标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GDP, 我们选择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GDP 作为模型的因变量来衡量新疆省经济增长的总量。

(2)银行金融资产指标: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以及准确性,文章采用各地区的金融机构存贷款之和来衡量新疆各地区的金融发展水平。

因为新疆的主要金融资产集中在银行,由于新疆银行业务主要集中在信贷等传统业务领域,所以新疆银行的最主要资产是存款和贷款。

(3)保险市场金融资产的指标:由于新疆各地区的金融体系总体上都属于金融中介主导型的金融结构,因此我们选用非银行金融中介体系来探究该地区的金融结构,具体地用保险业保费收入作为一个变量。

对我区而言, 金融体系主要包括银行、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

但是, 大部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发现,股票市值波动较大, 与 GDP 之间没有呈现明显的规律性关系。

同时, 股票市场对新疆经济的发展的作用是相对有限的, 主要是因为股票市场规模较小。

虽然新疆保险业起步较晚, 但从新疆1997年到2006年的保费收入情况来看,保险收入呈不断上升的趋势。

因此, 模型把银行资产和保费收入这两个因素作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变量。

3.2.2回归结果的分析
运用Eviews5.0软件开展计量分析,对模型的F检验表明,新疆各地区金融因素是影
α和斜率系响地区经济的重要因素。

因此,本文建立的应该是一个变系数模型即截距系数i
β随着个体的不同而改变。

数i
首先各地区因素的不同使得各省区市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存在差异, 同时, 时间因素是对时间影响效果的一种度量, 它通常表现在各地区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随时间变动的一致性波动上。

对于面板数据的估计, 有助于我们认识各地区在短期内其金融发展的经济增长效应在时间和地区上有何种变化趋势。

这对于政府正确把握区域金融发展的进程, 统筹区域金融经济发展, 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以各地区GDP总值为因变量,以银行金融资产和保险业收入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回归方程为:
7.
.0
=
+
307074+
.1
BXY
217473
CDK
GDP295899
T 检验值 (2.71118) (9.527563) (3.391713)
R2=0.996555, F=295.8306, D.W.=2.544889
回归结果表明,模型得拟合情况较好,这表明银行存贷款和保险业收入对经济增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这与我国当前的经济现状是一致的。

即银行金融资产增加0.217473个单位,保险业收入增加1.295899个单位将会带动GDP增加一个单位。

其次,以新疆各地区做具体的分析,从中来找出各地区的差异。

具体回归结果如下:表二变截距、变系数模型估计结果
首先,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基础有差异。

从上表的检验结果中可以看出各地区的自发性
金融(截距项)有负值和正值,但是数值大小不同。

为负值的地区为克拉玛依市、吐鲁番地区、昌吉州、伊犁州直属县(市)、阿勒泰地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喀什地区,自发性金融为负值可以说明各地区的经济受到金融发展等其他因素的影响非常大,而各地区数值不同则说明地区差异对地区金融发展存在一定影响。

其次,存贷款额是影响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

地区各金融机构存贷款额数对地区经济影响的系数除在石河子以外,其他大多数地区都为正值,与经济理论相符。

但是变量显著性程度来看,只有克拉玛依市、塔城地区、阿勒泰地区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4个地区的当期各金融机构存贷款对地区GDP影响具有显著性。

分析表明,在2001至2006年这一时期内,以上四个地区各金融机构的存贷款对当期的GDP影响作用最为积极有效。

第三,保险业发展差异较大,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与各金融机构存贷款相反,保险业收入对地区GDP的影响系数除在石河子市、喀什地区和和田地区为正之外,在其他地区都为负值;经统计检验发现,只有石河子、喀什和和田3个地区的保险业收入对GDP影响显著,这也说明各地区保险业发展的差异较大,大部分地区滞后发展的保险业不能够成为经济增长的动力。

从国外和我国内地发达省区的经济发展来看,保险业与经济增长呈密切的正相关,保险对经济增长的保障和促进作用非常明显。

这也说明,新疆的保险业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在研究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时必须深入到各地区层面开展分析,不能经验地假设新疆的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是一种标准、单一的关系。

政府及相关部门应认识到地区金融差异的存在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而有区别地制定针对性的相关政策。

4 结论与政策建议
新疆经济发展的根本问题是如何有效调动社会资源投入扩大再生产,拉动全疆经济增长,缩小与南、北疆间的差距。

隐藏在新疆居民储蓄率过高、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过高、非盈利性贷款过高这些现象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却是新疆区域金融结构失衡和商业银行信贷扭曲、资金运用效率不足。

实际上,现阶段的新疆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和谐性是相对不足的,突出表现在商业银行信贷扭曲、资金配置效率低、保险市场竞争力不强等方面。

4.1 从金融机构自身来分析
4.1.1 改善商业银行信贷扭曲、资金配置效率低
表面上看社会货币供应量充足,但充足的货币供应量却没有相应地拉动GDP的同比例增长,出现了失衡现象。

多年以来,新疆地区金融资产中以存贷款占比最高,居民储蓄是最大的储蓄主体,银行信贷成为企业外部融资的主要来源,银行中介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如果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有效,将促进整个新疆经济运行效率的提高;反之,如果商业银行信贷配置扭曲,将最终导致经济效率低下。

在金融深化的过程中,首先国有银行应该加快自身的改革,要努力在明晰产权、调整产权结构的基础上建立起有效的公司治理结构。

剥离银行
政策性负担,真正实现商业化经营。

其次,要加快发展资本市场,提高融资效率。

最后,高度集中的银行业市场结构,加剧了新疆地区社会资金配置的低效率,因此必须着眼于发展中小金融机构,增强银行业的竞争,使更多的资金流向高效的生产部门,提高整个经济效率。

也就是说,新疆各商业银行应该努力提高区域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提高社会货币拉动本地经济增长的能力。

4.1.2 提升新疆保险企业竞争力的策略分析
虽然新疆保险业集中度较高, 但仍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 尤其在广大农村地区和少数民族群众, 保险业涉及更少。

因此, 应针对如今保险业市场结构现状, 采取积极的市场行为, 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 加快保险产品创新, 满足不同层次的保险需求, 以促进市场绩效的提高。

一是以创新面对外来竞争——服务手段创新和产品创新。

服务手段要有实质性的改善, 通过各种渠道方便客户了解保险进而接受保险。

提高保险行业的服务质量, 特别是保后服务质量, 改善人们对新疆保险公司的负面印象。

二是加强管理, 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

注重业务质量, 增强企业长期发展的后劲, 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健全企业内控机制。

实行严格的核保、核赔制度, 建立风险分摊机制; 实行全额预算管理, 建立独立、有效的投资决策机制、投资风险评估机制和投资行为的监督与制约机制。

三是加快发展高质量的保险延伸服务。

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 为客户提供保险责任以外的附加服务, 比如风险咨询、信托投资、再就业培训等, 从而使客户服务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 进一步增强保险公司的竞争力。

4.2从金融政策和结构来分析
4.2.1商业银行应实行差别的信贷管理政策
由于目前货币政策传导途径仍以信贷传导为主,而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在地方金融市场上仍占据主导地位,其分支机构在信贷传导中的作用非常重要。

但是,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当前的信贷管理体制仍较为僵化,省级分支机构的信贷权限不足,县级分支机构几乎没有信贷权限,极大地制约了其对地方经济金融的支持力度。

因此,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应加强省级分支机构的管理权限使其能够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增加对新疆的信贷投放,有效地支持地方经济发展。

考虑到新疆信贷资金匮乏的实际,建议对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规定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用于部分地区或企业。

基于新疆自身资金积累能力较弱的缺陷,可以探索对非法人金融机构余额、存贷比增量、存贷比等指标进行限制性管理,保证一定比例的信贷资金运用在当地。

同时,制定区域性的信贷政策,在符合信贷条件的情况下,对地方非法人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在县域地区、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的运用规定一定比例,以活跃地方经济发展。

4.2.2 金融结构失衡影响着功能的发挥
首先,金融结构失衡在于区内的金融机构分布密度过低。

从金融发展角度看, 金融机构的分布密度与金融资源的聚集、配置有较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 分布密度越高, 资源配置效率越高。

其次,金融结构失衡在于中小存款金融机构数量偏少。

所谓中小存款金融机
构, 主要包括城市商业银行、城市信用社和农村信用社。

中小存款金融机构的贷款优势是在中小企业和农村, 而这些地方恰恰是新疆经济发展潜力最大的领域。

最后,金融结构失衡在于国有大型金融机构的垄断地位。

从全国范围来看, 工、农、中、建四大行掌控着全国的金融运行, 这一点在新疆尤为明显。

2005 年底全疆共有 1425 家国有金融机构,四大商业银行占全疆金融机构存款和贷款份额分别是 73.65%、67.34%, 而当年全国平均水平仅为 52%和 55%, 四大行的垄断地位可见一斑。

而四大国有商行的经营、管辖权归属总行, 总行往往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会在全国范围内调拨资金, 使得大量新疆本地资金有可能外流至东部沿海省份, 资本逐利的本性使得新疆产生了大规模资本“外逃”。

从上述诸多事实表明, 新疆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严重资金运用效率低下与结构性资金短缺等问题, 新疆自身的区域金融体系发展还不能很好满足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

综上所述,新疆区域金融发展的重点应该是构建适合的金融体系,并使它的内部结构趋于和谐,建立以市场为导向的金融中介体系,疏通储蓄向投资转化的渠道。

具体来讲,就是应该着力改善金融中介体系的内部结构,培育竞争环境,让中小存款金融机构和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强金融体系的和谐性,促进全疆的经济增长,从而达到金融、经济、社会三者的内在和谐。

结束语
本文以新疆各地区的金融发展与各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作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的目的在于揭示新疆各地区经济发展与其金融发展水平相关性和各地区的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针对新疆区域金融发展被动的适应经济增长以及新疆地区金融结构水平低下的现状,我们应进行新疆区域金融结构的调整。

实行新疆区域金融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是加快新疆金融体制改革,重新构建与新疆区域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金融结构体系,合理配置新疆区域金融资源,培育新疆区域金融中心,加快新疆区域金融机制的协调发展。

首先,要重点发展政策性银行改善国家政策性银行的资本结构,提高新疆地区的贷款比率。

政策性银行要切实履行“政策性转移支付”和发展经济的职责,应重点支持新疆地区农业和其他产业的发展。

如支持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扶植新疆区域新的经济增长点;为解决新疆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金融支持等。

其次,要发挥民间金融在新疆地区的特殊作用,吸收民营和外资成分,在充实资本金和优化产权结构的同时,将其改造成总行控股或参股的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股份制商业银行。

同时组建新疆区域发展银行、合作银行、地方性金融组织及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吸引外资金融机构进入新疆地区,从而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创造多元的金融组织体系。

再者,要大力发展产业基金,设立专门对新疆发展提供资金渠道的“发展”基金。

我国应加大新疆区域金融结构调整,以适应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