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部编版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部编版上学期语文古诗词阅读理解复习专项练习题完美版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1. 古诗阅读。
冬夜读书示子聿
文/〔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1]透过“少壮”和“老”,你感受到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无遗力”表现出古人怎样的一种学习精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什么说“纸上得来终觉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绝知此事要躬行”强调我们学习最重要的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朗读古诗《泊船瓜洲》,完成练习。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请在正确的读音后打“√”。
京口瓜洲一水间(jiàn jiān),
钟山只隔数(shùshǔ)重(chónɡzhònɡ)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hái)。
[2]《泊船瓜洲》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__写的。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停船在瓜洲之后,望着仅仅一江之隔的_________,想到离京口并不是很远的
__________,不禁勾起了浓浓的___________之情。
其中“绿”的意思是___________,还”的意思是___________。
[3]选择正确的解释。
(1)诗中'一水'指的是:(_______)。
A、珠江;B大运河;C黄河;D长江。
(2)诗人'还乡'所经过的方向、路线是:(______)。
A、从北到南,先经京口,再到瓜洲。
B、从南到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C、从北到南,先经瓜洲,再到京口。
D、从南到北,先经南京,再到北京。
[4]我能用自己的话讲出《泊船瓜洲》的诗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分析并理解句子。
(1)“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可以换成哪些字?诗中用“绿”字好在哪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读下面的语句,你各想到了那一个成语?
山一程,水一程(_________________);
风一更,雪一更(_________________)。
(3)写几句表达作者思乡之情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像“明月何时照我还”这样借月亮表达思乡之情的诗句还有很多。
请把下列与月亮有关的诗句连一连。
举头望明月清泉石上流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明月松间照低头思故乡
3. 古诗阅读。
《观书有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1]默写古诗。
[2]这首诗告诉我们学习如同汲取源头活水,这样才能不断的充实自己。
作者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儒学家和教育家朱熹,人称儒学“二圣”。
他编订了历史上的“四书”,四书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古诗阅读。
春中田园作
[唐]王维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杨,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诗意:屋上有斑鸠在鸣叫,村边开着大片白色的杏花。
手持斧子去整理桑树那长长的枝条,扛起锄头去察看泉水的通路。
去年的燕子飞回来了,好像识它的日巢,屋里的旧主人在翻看新年的日历。
举杯欲饮,又停了下来,想到离开家园客游在外的人,不由惆怅惋惜。
[1]这首诗前六句是在______,后两句是在______。
[2]诗中写了哪些具有春天气息的景象?作者笔下的春天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开头两句十个字,通过鸟鸣、花开,就把春意写得很浓了。
想象“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描绘的是一幅怎样的图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者“临觞”为什么“忽不御”,这表达出作者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对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乡村四月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题目交代_______和________,描写的是_______(季节)乡村的景色。
诗中描写的景物
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解释词语:
白满川:_________________。
子规:__________________。
才了:________________。
蚕桑: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两个字充分表现出农民劳动的繁忙与紧张。
[4]对诗人表达的感情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表达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欣赏
B.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向往和对劳动人民的赞美
C.表达了诗人对都市繁华生活的向往
6. 阅读《渔家傲·秋思》,体会不同的军旅情怀。
渔家傲·秋思
[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这首词所写的时间是_______,地点是_______。
[2]①“风景异”中“异”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
②戍守边塞的士兵与“秋雁”的不同之处是(______)。
A.秋雁能飞翔空中,士兵却只能守在陆地
B.秋雁能离开边塞南飞,士兵却不能归乡
[3]以下不是“燕然未勒归无计”所体现出的情感的一项是()
A.思乡
B.哀婉
C.忧心
D.爱国
[4]“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泪”是为()而流。
A.边塞的艰苦
B.不平遭遇
C.羌笛的曲声
D.壮志难酬,归期无望
[5]请你将以下军旅诗句补充完整。
①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___。
②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_。
7. 阅读《春夜喜雨》,回答问题。
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这首诗从整体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来描绘春雨?说说运用这种手法的好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赋予了春雨怎样的品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课外阅读。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诗中“总相宜”的“宜”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描写西湖晴天的水光,“潋滟”突出水波荡漾、波光粼粼的状态。
B.次句描写雨天中的山色,“空蒙”勾勒出西湖周围群山朦胧的景象。
C.最后两句将西湖比作西子,特别强调了西湖晴天的景色尤其优美。
D.诗人在诗中借景抒发自己的感情,表达了对西湖的喜爱之情。
9. 诗词曲鉴赏。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稻花香里说丰年,。
七八个星天外,。
旧时茅店社林边,。
[1]把诗词补充完整。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的作者是南宋词人辛弃疾。
B.“明月别枝惊鹊”里的“鹊”应该是指喜鹊。
C.该词是辛弃疾贬官闲居江苏时创作的一首吟咏田园风光的词。
D.全词从视觉、听觉和嗅觉三方面抒写夏夜的山村风光。
[3]作者以宁静的笔调描写了充满着活跃气氛的夏夜。
一路行来,
有__________,也有了_______,还闻到了____________。
走得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识的_________,可以进去歇歇脚,愉悦之情,油然而生。
10. 阅读下面的诗,完成题目。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阅读宋词,完成练习。
临江仙·送钱穆父
[宋]苏轼
一别都门①三改火②,天涯踏尽红尘。
依然一笑作春温③。
无波真古井④,有节是秋筠⑤。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
尊前不用翠眉颦。
人生如逆旅⑥,我亦是行人。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前三句写词人与朋友分别已久,历经世事沧桑,见面强颜欢笑。
(______)
②第四、五句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赞扬了友人淡泊、坚贞的品格。
(______)
[2]“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营造了一种_________的氛围,表达了作者__________的心情。
[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两句,有人认为是豪放达观,有人认为是失意惆怅,你的看法是什么?请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 读诗词完成练习。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1]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代诗人________。
[2]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
B. 白雨/跳珠/乱/入船
C. 卷地风/来忽/吹散
D. 望胡/楼下/水/如天
[3]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醉书:在大醉的情况下写的诗。
B. 黑云翻墨:乌黑的云像打翻的墨汁。
C. 白雨跳珠:雨很大,看过去白花花的就像珍珠般跳落。
D. 卷地风:风从地面刮过。
[4]选出下面翻译有误一项( )
A. 黑云翻墨未遮山:乌云翻滚像泼洒的墨汁尚未遮住山,就下起了倾盆大雨。
B. 白雨跳珠乱入船:一颗颗雨点就像跳动的珍珠一样,杂乱地落入船中。
C. 卷地风来忽吹散:从地面上忽然刮起一阵大风,把雨珠吹散。
D. 望湖楼下水如天:望湖楼下,水面平静得像晴天一样,水像蓝天一样开阔明净。
13.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桃夭
桃之夭夭①,灼灼②其华。
之子于归③,宜④其室家⑤,
桃之夭夭,有蕡⑥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⑦。
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注释:①夭夭:花朵怒放,美丽而繁华的样子。
②灼灼:花朵色彩鲜艳如火,明亮鲜艳的样子。
③之子于归:这位姑娘出嫁。
④宜:和顺、亲善。
⑤室家:这里指夫家。
⑥有蕢(fén):即蕢蕢。
草木结实很多的样子。
此处指桃实肥厚肥大的样子。
⑦蓁(zhēn)蓁:草木繁密的样子。
这里形容桃叶茂盛。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灼灼其华”让我们自然联想到一个充满青春气息、美丽的少女形象。
(______)
②从“之子于归”中可以看出本诗是一首在少女出嫁之时表达对其祝福的诗。
(______)
③本诗各个章节只变换了几个词,反复咏唱,韵律节奏缺少变化。
(______)[2]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桃花色最艳,故以取喻女子,开千古词赋咏美人之祖。
”下列诗词句不是以桃花写美人的是()。
A.依旧桃花面,频低柳叶眉。
B.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
C.柳叶眉间发,桃花脸上生。
D.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4. 课内阅读。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明月别枝惊鹊,
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路转溪桥忽见。
[1]这是一首词,“西江月”是_____(词牌名词题),“夜行黄沙道中”是_____(词牌名词题)。
[2]把下阕补充完整。
[3]词中画“____”的句子中,作者由____________联想到了即将到来的
________景象。
[4]用自己的话说说最后两句词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下面对这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词人描绘了一幅山村仲秋月夜图,充满了清幽恬静的乡土气息。
B.上阕中的惊鹊、鸣蝉、蛙声以动写静,突出了月夜乡村的温馨;下阕中能表现恬静气氛的景物有疏星、微雨等。
C.前文“路转”,后文“忽见”,既衬出了词人骤然间看出了分明临近旧屋的欢欣,又表达了他由于沉浸在稻花香中而忘了道路远近的怡然自得的入迷程
度。
[6]这首词与《宿建德江》都写了月夜的景色,表达的情感却不同,请你说一说它们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读《浪淘沙》,完成下列各题。
浪淘沙
(唐)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默写《浪淘沙》。
[2]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牵牛织女”指的是民间故事中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4]判断对错。
①诗人以浪漫的想像结合传说,把黄河汹涌澎湃的特点写在具体、生动、形象。
(______)
②这首诗写出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______)
③这首诗以极大的热情,描绘了黄河的雄伟气势,抒发了作者豪迈的气概和奋发精神。
(_______)
16.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书湖阴先生壁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________________,两山排闼送青来。
[1]把诗句补充完整。
[2]从诗的前两句看出湖阴先生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的后两句在结构上有两两相对的特点,写出你积累的类似的诗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