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大丰重点中学2023届中考化学模拟试题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年中考化学模似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
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图象分别与选项中的操作相对应,其中合理的是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加入硝酸钾
B.足量的镁粉和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盐酸反应
C.加热一定量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
D.向一定量稀硫酸中滴入水
2.电解水实验中产生气体的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分析正确的是()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N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相同
C.气体M、N的质量比为1∶2
D.检验M、N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
3.在2A+B═2C反应中,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8,C的相对分子质量是44,则B的相对分子质量是()A.16g B.16 C.32g D.32
4.下列各组物质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无色的是
A.K2SO4 NaNO3 KCl B.Na2SO4 Ba(OH)2KCl
C.Na2CO3KNO3HCl D.CuSO4 NaCl KNO3
5.下列物质的转化中,只有加酸才能一步实现的是()
A.CuO→CuCl2
B.Zn→ ZnSO4
C.CaCO3→CO2
D.AgNO3→AgC1
6.某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位于周期表第二周期
B.该粒子为阴离子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0
D.该粒子为Na+
7.关注健康,预防疾病。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防止有害元素对人体的侵害是人类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
B.缺碘会得甲状腺肿大,某人得了甲状腺肿大,应适当的补充碘元素
C.缺乏维生素A会得坏血病,缺乏维生素C会得夜盲症
D.人体中的氧、碳、氢、氮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8.下列有关营养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B.纤维素在人体中能够转化为葡萄糖
C.大多数维生素不需要从食物中摄取
D.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不会转化为脂肪
9.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Na2SO4、Na2CO3、BaCl2、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由此推断白色固体中
A.可能存在NaOH B.可能存在Na2SO4
C.肯定不存在BaCl2D.肯定只存在Na2CO3
10.下列对金属和金属材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在潮湿的空气中不会生锈
B.铁有良好的导热性,常用来制作炊具
C.废旧电池中汞的回收,可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D.铝表面易形成致密的氧化膜,可阻止铝进一步被氧化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金属材料在国防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歼﹣15飞机在辽宁舰上起飞.铝合金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铝合金材质的主要优点是_____;改装前的辽宁舰舰身锈迹斑斑,钢铁的锈蚀主要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工业生产中常用稀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_____的金属.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将7g含杂质的锌片(杂质不与硫酸反应)放入100g足量的稀硫酸中,反应停止后所得混合物的总质量为106. 8g。
求:
(1)反应后生成H2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g。
(2)计算不纯的锌片中锌的质量分数。
(计算结果精确到0.1%)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
经探究,生成氧气的质量约是高锰酸钾质量的2/20。
现有高锰酸钾2.9g,大约能生成氧气的质量是多少?这些氧气若装在容积为225mL的集气瓶中,需要几个集气瓶?(氧气在该条件下的密度为2.43 g/L)
14.使用化学肥料可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在农作物生长的方法结果期常使用磷矿粉[Ca3(PO4)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洗涤油污的方法有多种,如可利用洗洁精,也可以利用汽油,二者的区别是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某化学活动兴趣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探究实验,反应一段时间后,玻璃管内黑色粉末全部变成红色,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从安全环保的角度考虑,上述实验需要改进的是_____。
装置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氧化亚铜(Cu 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且Cu O能和稀硫酸反应,反应的化学方
程式为Cu2O+H2SO4=CuSO4+Cu+H2O.他们对反应后玻璃管中的红色固体进行如下探究: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是什么?猜想一:红色固体只有Cu
猜想二:红色固体只有Cu2O
猜想三:红色固体可能含有_____。
设计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现象结论
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
_____ 红色固体含有Cu2O
(思考与分析)甲同学认为猜想二正确,同学们分析后认为他的结论不准确,理由是_____。
为此,同学们补充进行了以下实验:称取mg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充分反应,然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到ng固体。
当n>_____(含m的代数式)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16.某化学活动小组在一次实验中进行如图所示实验:
此时观察到U 型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分别是_____;实验后,小组同学充分振荡U 型管,发现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将混合物过滤后,同学们对滤液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进行了进一步的探究活动。
(提出问题):滤液中可能含有哪些溶质?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溶质为NaCl
猜想二:溶质为NaCl 和BaCl2
猜想三:溶质为NaCl、BaCl2和HC1
(评价与交流):你认为以上猜想_____不合理,理由是_____;则你的猜想为_____;
(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
由此得出结论:猜想一成立,小刚认为小红的结论不严密,因为_____。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B
【解析】
A、某温度下,向一定量不饱和硝酸钾溶液中不断加入硝酸钾晶体,溶质质量分数不是从0开始。
A错误;
B、足量的镁粉、铁粉分别与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相等。
镁的活动性比铁强,镁反应速率快,则镁的曲线更陡峭。
B正确;
C、高锰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完全反应后所得固体为锰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固体质量不为零。
C错误;
D、向稀硫酸中加入水时,溶液的酸性减弱,pH变大,但是溶液始终呈酸性,pH不会大于7。
D错误。
故选B。
2、D
【解析】
A、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上产生气体较多,由图示可知应是M,选项A错误;
B、通电后气体产生的速率负极快,正极慢,选项B错误;
C、气体M、N 的质量比即氢气和氧气的质量比为1∶8,选项C错误;
D、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不变。
因此检验M、N 气体可证明水的组成,选项D正确。
故选D。
3、D
【解析】
设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根据反应前后质量总和相等可知:2×28+x=2×44,解得:x=32,分析所给选项可以知道选项D是正确的,故选D。
相对分子质量没有单位
4、A
【解析】
A、三者之间不反应,能在酸性溶液中共存,且不存在有色离子,故选项正确;
B、Na2SO4和Ba(OH)2在溶液中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不溶于酸的硫酸钡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C、Na2CO3中的碳酸根离子和和HCl在溶液中能结合生成水和二氧化碳,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
D、三者之间不反应,且能在溶液中共存,但CuSO4溶于水呈蓝色,故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判断物质在溶液中能否共存,主要看溶液中的各物质之间能否发生反应生成沉淀、气体、水;还要注意特定离子的颜色。
5、A
【解析】
A、氧化铜为氧化物,转化为氯化铜,则变为盐,只能通过加入盐酸发生复分解反应得到,选项A正确;
B、锌金属活动性较强,可以与比其金属活动性弱的金属的盐溶液反应,置换出单质金属,而得到硫酸锌,如锌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锌和铜,不需要加入酸即可一步实现,选项B错误;
C、碳酸钙在高温加热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不需要加入酸即可一步实现,选项C错误;
D、硝酸银加入氯化钠,两者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氯化银和硝酸钠,不需要加入酸即可一步实现,选项D错误。
故选A。
6、D
【解析】
氖的核电荷数是10,根据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可以知道氖原子核外有10个电子,又由于该元素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粒子与Ne有相同的核外电子数,可知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个电子,其核电荷数为1.
A、该元素核电荷数为1,核外有3个电子层,位于周期表第三周期,故选项错误.
B、该元素的原子失去1个电子后形成的离子为阳离子,故选项错误.
C、该粒子核电荷数为1,故选项错误.
D、该粒子为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形成的钠离子,其离子符号为Na+,故选项正确.
故选D.
7、A
A、防止有害元素对人体的侵害是人类健康生活的重要保证,故A正确;
B、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元素,缺碘会患甲状腺肿大和呆小症,过量的碘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
某人得了甲状腺肿大,不一定是由缺碘造成的,不一定需要补充碘元素,故B错误;
C、缺乏维生素C会得坏血病,缺乏维生素A会得夜盲症,故C错误;
D、人体中元素存在的形式,碳、氢、氧、氮以水、糖类、油脂、蛋白质和维生素的形式存在,故D错误。
故选A。
8、A
【解析】
A. 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正确;
B. 纤维素在人体中不能够转化为葡萄糖,错误;
C. 大多数维生素在人体内不能合成,需要从食物中摄取,错误;
D. 过量的碳水化合物会转化为脂肪,错误。
故选A。
9、A
【解析】
本题属于推断题,根据题目给出的信息:有一包白色固体,可能含有硫酸钠、碳酸钠、氯化钡、氢氧化钠中的一种或几种;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说明沉淀是碳酸钡,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
【详解】
取样溶于水,有白色沉淀产生;过滤后,向该白色沉淀中滴加盐酸,沉淀完全溶解并有气体产生,说明沉淀是碳酸钡,原混合物中一定有碳酸钠、氯化钡,一定没有硫酸钠,可能有氢氧化钠;
A、根据分析可知,可能有氢氧化钠,故选项正确;
B、根据分析可知,一定没有硫酸钠,不是可能,故选项错误;
C、根据分析可知,一定有氯化钡,故选项错误;
D、根据分析可知,一定有碳酸钠和氯化钡,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0、A
【解析】
A、铜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但在潮湿的空气中会与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发生反应生成铜绿即铜生锈,故A选项不正确,符合题意;
B、铁用来制作炊具是利用了铁良好的导热能力,故B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废旧电池中的汞是重金属,对环境有污染,所以要回收废旧电池,故C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铝的化学性质活泼,在空气中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从而起到保护作用,防止铝进一步被氧化,故D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点睛】
本题重点考查了学生对常见金属的性质的了解,需要注意的是铝耐腐蚀性强不是因为其化学性质弱,而是因为其表面致密的氧化膜。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强度大、质量轻水和氧气Fe2O3+6HCl=2FeCl3+3H2O强
【解析】
(1)因铝合金材质强度大、质量轻,所以铝合金可用于制造飞机的外壳;
(2)钢铁的锈蚀,实际上是铁跟水和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它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反应方程式为:Fe2O3+6HCl=2FeCl3+3H2O;
(3)一般情况下,两种活泼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泼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
为了避免轮船的钢质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上镶嵌比铁活动性强的金属。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0. 2 92. 9%
【解析】
锌和硫酸反应可生成硫酸锌同时放出氢气,因此反应后剩余物质的质量减小,减小的质量即为放出氢气的质量;利用氢气的质量,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计算参加反应的锌的质量,由参加反应锌的质量与样品的质量比可得锌片中锌的质量分数。
【详解】
(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氢气的质量是7g+100g-106.8g=0.2g,故填:0.2。
(2)解:设反应的锌的质量为x。
2442
Zn+H SO=ZnSO+H
652
x0.2g
↑
65x
=
20.2g
x=6.5g
锌的质量分数为:6.5g
×100%92.9% 7g
≈
答:不纯的锌片中锌的质量分数为92. 9%。
【点睛】
目当中的隐藏条件里找,要学会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第三计算过程要完整。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2)3.29g
(2)5瓶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中提供的信息可知(2)现有高锰酸钾2.9g,大约能生成氧气的质量是2.9g x2/23=3.29g;(2)3.29g 氧气需要装集气瓶的数量为:3.29g/2.43 g/L x2333mL/L/225Ml=5瓶
考点:计算
14、+5 洗洁精利用的是乳化原理,汽油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解析】
磷酸钙中钙显+2价,氧显-2价,根据化合物化合价代数和为零,P元素的化合价显+5价;洗涤油污的方法有多种,如可利用洗洁精,也可以利用汽油,二者的区别是洗洁精利用的是乳化原理,汽油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故答案:+5、洗洁精利用的是乳化原理,汽油利用的是溶解原理。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将尾气点燃CO+CuO Cu+CO2Cu和Cu2O 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解析】
(1)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反应是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反应物中的一氧化碳有毒,对环境有污染,需要进行尾气处理;(2)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CO+CuO Cu+CO2;(3)氧化亚铜(Cu2O)和铜均为红色固体,反应后生成的红色固体成分可能是铜、氧化亚铜、铜和氧化亚铜;取少量红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过量的稀硫酸,观察到固体部分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溶液,则证明红色固体中含有氧化亚铜;但是实验结论不合理,原因是氧化铜和氧化亚铜的混合物与硫酸反应,溶液变蓝色,有红色固体剩余;
4 n
9m
所以当n大于4
9
m时,可以得出猜想三的结论正确。
【点睛】
验,为学好化学知识奠定基础。
16、左侧产生白色沉淀,右侧产生气泡三当U型管内仍有白色沉淀时,溶液中的HCl一定完全反应NaCl、Na2CO3该现象只能证明溶液中不含氯化钡,无法证明溶液中是否含有碳酸钠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有气泡产生
【解析】
向左侧滴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有白色沉淀产生,向右侧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有气泡产生,故U 型管左右两侧产生的现象分别是:左侧产生白色沉淀,右侧产生气泡;
评价与交流:以上猜想三不合理,理由是U型管内仍有白色固体残留,如果滤液中含有盐酸,盐酸会与碳酸钡反应,不可能共存;
向左侧滴入氯化钡溶液,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向右侧滴加稀盐酸,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故滤液中一定含有氯化钠、可能含有氯化钡或碳酸钠中的一种,故猜想为:NaCl、Na2CO3;实验探究:小红为了验证滤液成分,取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硫酸钠溶液,观察到无明显现象,说明滤液中不含氯化钡,但是无法证明不含碳酸钠,故不能证明猜想一成立;
为了验证滤液中含有NaCl、Na2CO3,可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稀盐酸能和碳酸钠反应生成氯化钠、二氧化碳和水,如果有气泡产生,则证明含有碳酸钠。
故实验操作为: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少量的稀盐酸,实验现象为:有气泡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