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第四次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江西省赣州市2019-2020学年第四次中考模拟考试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3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某同学做“唾液淀粉酶的消作用”实验记录如下表,结论错误的是
A.对比1和3,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对比1和2,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成葡萄糖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A.对比1和3,变量是温度,得出唾液在适宜的温度下对淀粉有消化作用。
B.对比1和2,变量是消化酶的种类,得出胃液对淀粉无消化作用
C.对比2和3,有两个变量,分别是温度和消化酶的种类,不能得出科学结论
D.分析1试管,可得出唾液能将淀粉分解,但不能得出分解成哪种物质。
[来
考点: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以及影响酶的活性的条件.
2.某果园的苹果树大都产量较低、果实品质欠佳,若要尽快更新为优质苹果树,提高果实的品质和产量,你认为最好应采取下列哪一措施?()
A.果枝扦插B.果枝嫁接
C.种子繁殖D.全部换栽
【答案】B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嫁接,嫁接是指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嫁接属于无性繁殖,没有精子和卵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过程,因而后代一般不会出现变异,能保持嫁接上去的接穗优良性状的稳定,使果树提早结果,增强抵抗力,而砧木一般不会对接穗的遗传性产生影响,因此苹果、桃等果木的繁殖常采用嫁接技术,嫁接技术可以帮助尽快的更新果木的品种。
3.下列关于生物进化趋势的叙述中,不合理的一项是()
A.由小到大B.简单到复杂C.低等到高等D.水生到陆生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据此解答。
【详解】
在研究生物的进化的过程中,化石是重要的证据,越古老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简单、低等、水生生物较多。
越晚近的地层中,形成化石的生物越复杂、高等、陆生生物较多,因此证明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等到高等,从水生到陆生。
故A符合题意。
【点睛】
掌握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即可解答。
4.猫头鹰蝶因其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而得名,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
对这种行为
叙述错误
..的是
A.是防御行为B.是先天性行为
C.是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D.是学习行为
【答案】D
【解析】
【分析】
先天性行为是指动物一出生就有的一种行为方式,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而学习行为是动物出生后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环境因素的影响,由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建立的一种新的行为活动,也称为后天性行为。
【详解】
题干中猫头鹰蝶因其翅上的圆斑酷似猫头鹰是其生来就具有的,这样可以吓唬鸟类,以保护自身免受伤害,属于防御行为,是它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D错误。
故选:D
【点睛】
掌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是解题的关键。
5.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该实验的变量是()
A.水B.土壤C.空气D.光
【答案】D
【解析】
【分析】
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
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
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
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
对照试验所要探究的条件就是实验唯一变量,在在探究影响鼠妇分布的实验中,将实验盒一边遮光,另一边不遮光,该实验的变量是光。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对照试验中变量的惟一性。
6.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
分析下面的白化病遗传图解,若⑥号携带隐性致病基因,⑦号个体的基因组成和患病的可能性为()
A.Aa、aa50% B.AA 0
C.aa 100% D.AA或Aa 50%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生物体的某些性状是由一对基因控制的,而成对的基因往往有显性和隐性之分,显性基因控制显性性状,隐性基因控制隐性性状,当控制某个性状的基因一个是显性,一个是隐性时,只表现出显性基因控制的性状。
【详解】
人类白化病是由隐性基因(a)控制的一种遗传病。
小写字母是隐性基因,因此a控制的性状是隐性性状。
所以⑤号的基因组成为aa。
若⑥号携带隐性致病基因,因此⑥号的基因组成是Aa,⑤号的基因组成为aa,则⑦号个体的基因组成Aa或aa,⑦号患隐性遗传病的可能性是50%,遗传图解如图:
A正确。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基因的显性和隐性以及它们与性状表现之间的关系。
7.下列有关染色体、DNA、基因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染色体是由DNA和基因组成
B.一条染色体上有无数个DNA
C.DNA的一个片段就是一个基因
D.染色体在人的体细胞中成对存在,生殖细胞中单个存在
【答案】D
【解析】
【分析】
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载体。
DNA是染色体的主要成分,DNA是遗传物质,染色体是DNA的主要载体。
【详解】
A.染色体是指细胞核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种物质组成,A错误。
B.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一个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个基因,B错误。
C.DNA分子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能够决定生物的某一性状的片段叫做基因,但不是说DNA上的一个片段就是一个基因,C错误。
D.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在形成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成对的染色体、基因都要分开,染色体、基因都要减少一半。
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精子和卵细胞。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
当精子和卵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时,染色体又恢复到原来的水平,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
因此,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成对存在,在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是单个存在的,D正确。
【点睛】
掌握人体内的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基因三者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可用于生产鸦片、吗啡、海洛因的植物是()
A.罂粟B.虞美人C.夹竹桃D.咖啡豆
【答案】A
【解析】
罂粟是罂粟科植物,是制取鸦片的主要原料,同时其提取物也是多种镇静剂的来源,如吗啡、蒂巴因、可待因、罂粟碱、那可丁。
9.人类的食物是有生物圈中的植物、动物等提供的,食物中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其中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和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分别是()
①糖类②蛋白质③脂肪④水分⑤维生素⑥无机盐.
A.①⑤B.②④C.②①D.③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食物中含有六大类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水和无机盐,每一类营养物质都是人体所必需的。
食物含有的六类营养物质:
①糖类是最主要的供能物质;
②蛋白质也能为生命活动提供一部分能量,但蛋白质主要是构成组织细胞的基本物质,是人体生长发育、组织修复和更新的重要原料;
③脂肪是人体内的储备能源物质;
⑤维生素既不构成细胞也不为人体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但对人体的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④水、⑥无机盐都是构成细胞的成分,但都不能为人体提供能量。
因此,建造和修复身体的重要原料和最重要的供能物质分别是②蛋白质和①糖类。
故选C。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的是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一般题,属于理解层次。
10.图示生物体内呼吸作用强度与温度和氧气浓度的关系,据此判断最适宜果蔬存储的条件是()
A.低温、无氧B.低温、低氧C.高温、无氧D.高温、低氧
【答案】B
【解析】
【分析】
呼吸作用是指植物体吸收氧气,分解有机物为二氧化碳和水,并释放出能量。
【详解】
呼吸作用是生物体的基本生命特征,呼吸作用的部位是线粒体,一般情况下,温度高,呼吸作用强;水分越大,代谢越旺盛,呼吸作用越强;呼吸作用的原料需要氧气,氧浓度大,呼吸作用越强;呼吸作用的产物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浓度大,反而会抑制呼吸作用,可知呼吸作用的强弱主要受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浓度等条件的影响。
因此,最适宜果蔬存储的条件是低温、低氧最适宜果蔬存储的条件,有利于抑制呼吸作用,减少有机物的分解,延长果蔬储存时间。
故选B。
【点睛】
在人类生产生活的应用中关键是理解植物的呼吸作用受温度、氧气浓度的影响。
常常会结合实际生产进行考查,解答时可以从影响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来切入。
11.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的同一部位,应选择下列哪种目镜和物镜的组合,在视野中所看到细胞数目最多()
A.目镜10×,物镜10×B.目镜10×,物镜40×
C.目镜12.5×,物镜10×D.目镜5×,物镜40×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大,视野就越小,看到的细胞就越大,但看到的数目越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越小,视野就越大,看到的细胞就越小,但看到的数目越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的计算是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在四个选项中A选项放大100倍,B选项放大400倍,C选项放大了125倍,D选项放大200倍,只有A选项的放大倍数最小,所以看到的细胞最小数目最多.
故选A
考点: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12.多种多样的生物是我们在这颗美丽而孤独的星球上的伙伴。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苔花如米小”中的苔藓是绿色开花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
B.铁线蕨、红豆杉、菊、苏铁、满江红等植物都有输导组织
C.爬行动物皮肤裸露,它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
D.鲫鱼体表有鳞片,用鳃呼吸,通过鳍的摆动游泳
【答案】B
【解析】
【分析】
藻类植物,结构简单,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了茎和叶,但茎、叶内无输导组织,不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其利用,所以苔藓植物比较矮小。
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根能吸收大量的水和无机盐,并且体内有输导组织,用孢子繁殖后代;根据种子外面有无果皮包被着,把种子植物分成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两大类。
据此答题。
【详解】
A.苔藓植物只有茎和叶的分化,叶可以进行光合作用,没有真正的根,更不能开花结果,故不属于绿色开花植物,A错误。
B.铁线蕨、满江红属于蕨类植物,红豆杉、苏铁属于裸子植物,菊属于被子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都有输导组织,长得相对较高,B正确。
C.爬行动物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它的生殖和发育摆脱了对水环境的依赖,C错误。
D.鲫鱼终生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通过躯干和尾的摆动及各种鳍的协调游泳,D错误。
【点睛】
掌握各类生物的主要特征是解题的关键。
13.学习了生物的进化后,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梳理归纳,你不认同的是()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的最直接证据
B.不同生物细胞色素C的序列差异,能反映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
C.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D.始祖鸟化石证明了现代爬行动物经过长久年代可进化成鸟类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
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重要的、最直接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
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
故A正确;
B、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小,生物结构的相似性越高,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细胞色素C的差异越大,生物结构的差异性越大,则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
故B正确;
C、自然界中各种生物普遍具有很强的繁殖能力,从而能产生大量的后代。
而生物赖以生存的食物和空间是有限的,生物为了获取食物和空间,要进行生存斗争。
自然界中生物个体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自然界中的生物,通过激烈的生存斗争,适应者生存,不适应者被淘汰掉,这就是自然选择。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故C正确;
D、鸟类是由古代爬行动物的一支进化而来的。
最早的鸟类化石,就是世界闻名的始祖鸟化石,故D错误。
故选D。
【学科网考点定位】生物的进化
【名师点睛】本题考查生物进化的研究证据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
14.科学家将苏云金杆菌的杀虫蛋白基因转移到棉花作物体内,培育出抗虫棉。
此过程应用的生物技术是()
A.发酵技术B.转基因技术
C.核移植技术D.胚胎移植技术
【答案】B
【解析】
【分析】
基因控制性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这项技术叫转基因技术。
【详解】
A、发酵技术是指人们利用微生物的发酵作用,运用一些技术手段控制发酵过程,大规模生产发酵产品的技术,称为发酵技术,A错误。
B、科学家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遗传物质中,培育出的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使得这种转入基因的生物发生了能遗传的编译,这一技术被称为转基因技术。
因此我国科学家已经培育出一种抗虫棉花,它含有苏云金芽孢杆菌中控制合成毒素的基因,科学家们采用的技术是
转基因技术,B正确。
C、细胞核移植技术,就是将供体细胞核移入除去核的卵母细胞中,使后者不经过精子穿透等有性过程即无性繁殖即可被激活、分裂并发育成新个体,使得核供体的基因得到完全复制,C错误。
D、胚胎移植,又称受精卵移植,是指将雌性动物的早期胚胎,或者通过体外受精及其他方式得到的胚胎,移植雌性动物体内,使之继续发育为新个体的技术,D错误。
故选:B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掌握转基因技术原理和应用以及现代生物技术的应用。
15.下列关于DNA、基因和染色体关系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一条染色体上有许多DNA分子B.一条DNA分子上包含有许多基因
C.基因是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片段D.成对的基因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细胞核中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叫做染色体,它是由DNA和蛋白质两部分组成,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一个DNA分子有许多个基因,基因是DNA上具有特定遗传信息的遗传片段。
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基因位于DNA上,DNA位于染色体上,染色体存在于细胞核。
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染色体、DNA和基因的关系
16.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过程中,若视野从甲调整为乙,需要移动装片的方向以及应先后调节的显微镜结构一般是()
A.向上③②B.向下④①
C.向下③①②D.向下③②
【答案】A
【解析】
【分析】
(1)标本经物镜和目镜放大后,形成放大倒立的实像;实像经目镜再次放大后,形成放大的虚像。
(1)观图可知:①是粗准焦螺旋、②是细准焦螺旋、③是转换器、④是物镜。
【详解】
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
视野从甲调整为乙,物像A向下移动了,并且细胞变大了,所以应向上移动装片,然后转动③转换器调换高倍物镜,最后转动②细准焦螺旋,使物像更加清晰。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显微镜的使用情况,意在考查考生显微镜操作的技能,要求考生能够识记显微镜的工作原理,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17.下图是部分植物类群的分类图解,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①指的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无果皮包被
B.②指的是藻类植物,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
C.③指的植物没有根,叶大多只有—层细胞
D.④指的植物有真正的根,但长的都很矮小
【答案】D
【解析】
【分析】
种子植物包括裸子植物(无果皮包裹,有种子)和种子植物(有果皮包裹,有种子);无种子的属于孢子植物,在孢子植物中分为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的分化),苔藓植物(有茎、叶分化,无真正的根,叶只有一层细胞),蕨类植物(有根、茎、叶的分化),在根、茎、叶内输导组织,所以植株比较高大。
由此可知图中①裸子植物,②藻类植物,③苔藓植物,④蕨类植物,据此解答。
【详解】
①指的是裸子植物,其种子外无果皮包被,A正确;②无种子,无茎叶,它们大多生活在水中,是藻类植物,B正确;苔藓植物的叶只有一层细胞构成,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很容易从背腹两面侵入叶细胞,使苔藓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胁,③是苔藓植物;C正确;④是蕨类植物,有了根、茎、叶的分化,并且内有输导组织,能为植株输送大量的营养物质供植物生长利用,因此蕨类植物一般长的比较高大,D错误。
故选D。
【点睛】
解答此题要掌握各类植物的结构特征。
18.下列各项与激素调节有关的是()
A.食物误入气管引起咳嗽
B.看到酸杏流唾液
C.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
D.强光射来时,迅速眨眼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A.食物误人气管引起剧烈咳嗽是由于食物刺激气管而诱发的非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而不属于激素调节,B.看到酸杏流唾液是吃过酸杏而形成的条件反射,属于神经调节,C.男同学在青春期喉结突出是由睾丸所分泌的男性性激素的调节作用,出现的男性第二性征,属于激素调节,D.强光射来时,迅速闭眼,属于非条件反射故选C。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
19.真菌是真核生物,现在已经发现了七万多种真菌。
真菌共有的特征是()
A.都是由菌丝构成B.都营寄生生活C.都能进行孢子生殖D.都能产生抗生素
【答案】C
【解析】
【分析】
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
真菌有单细胞的,也有多细胞的;孢子生殖,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
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
【详解】
真菌有单细胞类型,也有多细胞的类型。
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多细胞真菌(蘑菇和霉菌),是由大量的菌丝集合构成的,故A错误;绝大多数真菌营腐生生活,也有一部分营寄生生活,故B错误;真菌都可以进行孢子生殖,故C正确;有的真菌能引起多种疾病,有的真菌却可以产生杀死某些致病细菌的物质,这些物质被称为抗生素,抗生素可以用来治疗相应的细菌性疾病,故D错误。
故选C。
【点睛】
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菌真菌的结构、营养特点。
20.下列对动物行为研究的案例中,主要应用观察法的是()
A.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B.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
C.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D.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答案】A
【解析】
【分析】
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动物行为的研究的知识,思考解答。
【详解】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法国昆虫学家,动物行为学家,其主要通过观察来研究昆虫,A符合题意;弗里施是奥地利动物学家。
早在1910年他就通过实验观察,证明鱼类具有辨别颜色和亮度的能力而且辨声能力超过人类,成为研究鱼类色觉和听觉功能的先驱。
以后继而研究蜜蜂的行为。
通过实验证明蜜蜂不是色盲,能分辨多种颜色,B不符合题意;廷伯根,现代行为生物学奠基人之一。
1907年4月15日生于荷兰海牙。
自幼对博物,特别是鸟类生活有浓厚兴趣,主要通过实验法对银鸥幼雏的求食行为进行研究,C 不符合题意;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是用实验法,对发生行为的动物和接受行为的动物,模拟或干扰他们之间的信号,经进一步分析刺激发生的主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
【点睛】
关键是平时注意多搜集相关的资料,多积累相关的知识,即可正确解答。
21.如图是桃花的结构模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雄蕊和雌蕊是花最主要的结构
B.图中⑤⑥构成花的雄蕊
C.图中①是柱头,可以接受花粉
D.受精完成后,③中的④将发育成果实
【答案】D
【解析】
【分析】
一朵完整的花由花柄、花托、萼片、花瓣、雌蕊(柱头、花柱和子房)和雄蕊(花药和花丝)组成。
据图可知:①柱头,②花柱,③子房,④胚珠,⑤花药,⑥花丝。
【详解】
雌蕊包括柱头、花柱、子房等,雄蕊的花药中有花粉,雌蕊的子房中有胚珠。
花蕊与种子和果实的形成有关,A正确;⑤花药,⑥花丝合成雄蕊,B正确;传粉是指花粉从花药里散发出来,落到雌蕊的柱头上的过程。
①是柱头,可以接受花粉,C正确;受精作用完成后,③子房将发育成果实,④胚珠发育成种子,D错误。
【点睛】
桃花的基本结构可结合图进行理解和记忆。
22.预防艾滋病,你我同参与。
下列防治措施错误的是
A.打击卖淫嫖娼,倡导洁身自好B.禁止非法采血,确保血源质量
【解析】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主要有:性传播(与已感染的伴侣发生无保护的性行为)、静脉注射吸毒(与他人共用被感染者使用过的、未经消毒的注射工具,是一种非常重要的HIV传播途径)、母婴传播(在怀孕、生产和母乳喂养过程中,感染HIV的母亲可能会传播给胎儿及婴儿)、血液及血制品传播(输入被HIV污染的血液及其血液制品)等;但是,因此,选项中的“打击卖淫嫖娼,倡导洁身自好”、“禁止非法卖血,确保血源质量”、“推进技术进步,加速疫苗研制”都属于预防艾滋病的措施,而“隔离艾滋病人,限制活动范围”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同艾滋病患者交谈、握手拥抱、礼节性亲吻、同吃同饮、共用厕所和浴室、共用办公室、公共交通工具、娱乐设施等日常生活接触不会传播HIV.
故选C
23.鸡卵中能发育为雏鸡的结构是()
A.胎盘B.胚盘C.胚胎D.卵带
【答案】B
【解析】
【分析】
鸡卵中的大多数营养物质都集中在卵黄部分,其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对卵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的有:卵壳、卵壳膜和卵白,卵黄上的小白点叫做胚盘,含有细胞核,内有遗传物质,是进行胚胎发育的部位,其中卵黄、卵黄膜和胚盘合称卵细胞。
【详解】
鸡卵的结构,由外向内依次是卵壳、卵壳膜、气室、系带、卵黄膜、卵黄、胚盘等。
雏鸡由胚盘发育而来,胚盘是由受精卵发育而来,为卵黄表面中央一盘状小白点,是胚胎发育的部位。
胚胎发育的营养是由卵黄提供,鸡卵生殖发育过程:受精卵→胚盘→雏鸡,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的胚盘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胚胎是由胚盘发育形成的。
B正确,ACD错误。
【点睛】
明确鸡卵各部分的结构和作用是解题的关键。
24.麻雀曾被认定为主要害鸟,20世纪50~60年代,我国曾开展过大规模的“剿灭麻雀”运动,现在又发出了保护麻雀的呼声,对此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现在的麻雀被人们的“剿灭行动”吓怕了,变乖了,不啄食和糟蹋农作物
B.现在认识到麻雀只是在食物非常稀缺时或繁殖季节才危害农作物,平时也啄食害虫
C.现在人们认识到自然界中各种生物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麻雀在自然界的生态平衡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D.大量捕杀麻雀,破坏了食物网的稳定,影响了其它生物的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