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数学运算16种题型之工程问题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试行测数学运算16种题型之工程问题
行测数学运算—工程问题
1.由于工程问题解题中遇到的不是具体数量,与学生的习惯性思维相逆,同学们往往感到很抽象,不易理解。
2.比较难的工程问题,其数量关系一般很隐蔽,工作过程也较为复杂,往往会出现多人多次参与工作的情况,数量关系难以梳理清晰。
3.一些较复杂的分数应用题、流水问题、工资分配、周期问题等,其实质也是工程问题,但同学们易受其表面特征所迷惑,难以清晰分析、理解其本质结构特征是工程问题,从而未按工程问题思路解答,误入歧途。
工程问题是从分率的角度研究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三个量之间的关系,它们有如下关系: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那我们应该怎样分析工程问题呢?
1.深刻理解、正确分析相关概念。
对于工程问题,要深刻理解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简称工总、工时、工效。
通常工作总量的具体数值是无关紧要的,一般利用它不变的特点,把它看作单位“1”;工作时间是指完成工作总量所需的时间;工作效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工作量,即用单位时间内完成工作总量的几分之一或几分之几来表示工作效率。
分析工程问题数量关系时,运用画示意图、线段图等方法,正确分析、弄请题目中哪个量是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和工作效率。
2.抓住基本数量关系。
解题时,要抓住工程问题的基本数量关系: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灵活地运用这一数量关系提高解题能力。
这是解工程问题的核心数量关系。
3.以工作效率为突破口。
工作效率是解答工程问题的要点,解题时往往要求出一个人一天(或一个小时)的工作量,即工作效率(修路的长度、加工的零件数等)。
如果能直接求出工作效率,再解答其他问题就较容易,如果不能直接求出工作效率,就要仔细分析单独或合作的情况,想方设法求出单独做的工作效率或合作的工作效率。
工程问题中常出现单独做、几人合作或轮流做的情况,分析时要梳理、理顺工作过程,抓住完成工作的几个过程或几种变化,通过对应工作的每一阶段的工作量、工作时间来确定
单独做或合作的工作效率。
也常常将问题转化为由甲(或乙)完成全部工程(工作)的情况,使问题得到解决要抓住题目中总的工作时间比、工作效率比、工作量比,及抓住隐蔽的条件来确定工作效率,或者确定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
总之,单独的工作效率或合作的工作效率是解答工程问题的关键。
【例1】一件工作,甲单独做12小时完成,乙单独做9小时可以完成。
如果按照甲先乙后的顺序,每人每次1小时轮流进行,完成这件工作需要几小时?
【解析】设这件工作为“1”,则甲、乙的工作效率分别是1/12和1/9。
按照甲先乙后的顺序,每人每次1小时轮流进行,甲、乙各工作1小时,完成这件工作的7/36,甲、乙这样轮流进行了5次,即10小时后,完成了工作的35/36,还剩下这件工作的1/36,剩下的工作由甲来完成,还需要1/3小时,因此完成这件工作需要31/3小时。
经验分享:在这里我想跟大家说的是自己在整个公务员考试的过程中的经验的以及自己能够成功的考上的捷径。
首先就是自己的阅读速度比别人的快考试过程中的优势自然不必说,平时的学习效率才是关键,其实很多人不是真的不会做,90%的人都是时间不够用,要是给足够的时间,估计很多人能够做出大部分的题。
公务员考试这种选人的方式第一就是考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就是考思维,第三考决策力(包括轻重缓急的决策)。
非常多的人输就输在时间上,我是特别注重效率的。
第一,复习过程中绝对的高效率,各种资料习题都要涉及多遍;第二,答题高效率,包括读题速度和答题速度都高效。
我复习过程中,阅读和背诵的能力非常强,读一份一万字的资料,一般人可能要二十分钟,我只需要两分钟左右,读的次数多,记住自然快很多。
包括做题也一样,读题和读材料的速度也很快,一般一份试卷,读题的时间一般人可能要花掉二十几分钟,我统计过,我最多不超过3分钟,这样就比别人多出20几分钟,这在考试中是非常不得了的。
论坛有个帖子专门介绍速读的,叫做“得速读者得行测”,我就是看了这个才接触了速读,也因为速读,才获得了笔试的好成绩。
其实,不只是行测,速读对申论的帮助更大,特别是那些密密麻麻的资料,看见都让人晕倒。
学了速读之后,感觉有再多的书都不怕了。
而且,速读对思维和材料组织的能力都大有提高,个人总结,拥有这个技能,基本上成功一半,剩下的就是靠自己学多少的问题了。
平时要多训练自己一眼看多个字的习惯,慢慢的加快速度,尽可能的培养自己这样的习惯。
当然,有经济条件的同学,千万不要吝啬,花点小钱在自己的未来上是最值得的,多少年来耗了大量时间和精力,现在既然势在必得,就不要在乎这一刻。
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到这里用这个软件训练速读,大概30个小时就能练出比较厉害的快速阅读的能力,这是给我帮助非常大的学习技巧,极力的推荐给大家(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
字)。
其次,从选择的复习资料上来说,我用的是学习软件,不是一般的真题,我认为从电脑上面做题真的是把学习的效率提高了很多,再者这款软件集成最新题库、大纲资料、模拟、分析、动态等等各种超强的功能,性价比超高,是绝不可缺的一款必备工具,结合上速读的能力,如虎添翼,让整个备考过程效率倍增。
到我推荐的这里就可以找到适合自己的科目(也给做了超链接,按住键盘左下角Ctrl键,然后鼠标左键点击本行文字)【例2】一份稿件,甲、乙、丙三人单独打各需20、24、30小时。
现在三人合打,但甲因中途另有任务提前撤出,结果用12小时全部完成。
那么,甲只打了几小时?
【解析】设打这份稿件的总工作量是“1”,则甲、乙、丙三人的工作效率分别1/20、1/24和1/30。
在甲中途撤出前后,其实乙、丙二人始终在打这份稿件,乙、丙12小时打了这份稿件的9/10,还剩下稿件的1/10,这就是甲打的。
所以,甲只打了2小时。
【例3】一件工程,甲、乙合作6天可以完成。
现在甲、乙合作2天后,余下的工程由乙独做又用8天正好做完。
这件工程如果由甲单独做,需要几天完成?
【解析】甲、乙合作2天,甲2乙2,剩下应该是甲4乙4=乙8.则甲=乙,所以甲单独完成需要12天。
【例4】一个游泳池,甲管放满水需6小时,甲、乙两管同时放水,放满需4小时。
如果只用乙管放水,则放满需:
A8小时B10小时C12小时D14小时(2001年A类真题)
【解析】:设游泳池放满水的工作量为1,甲管放满水需6小时,则甲每小时完成工作量的1/6甲、乙两管同时放水,放满需4小时,则甲乙共同注水,每小时可注游泳池的1/4,则乙每小时注水的量为1/4-1/6=1/12,则如果只用乙管放水,则放满需12小时。
另法:甲乙同时放水需要4小时=甲4乙4=甲6则乙=0.5甲,需要12小时。
【例5】一个水池有两个排水管甲和乙,一个进水管丙.若同时开放甲、丙两管,2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同时开放乙、丙两水管,30小时可将满池水排空,若单独开丙管,60小时可将空池注满.若同时打开甲、乙、丙三水管,要排空水池中的满池水,需几小时?
【解析】工程问题最好采用方程法。
由题可设甲X小时排空池水,乙Y小时排空池水,则可列方程组
1/X-1/60=1/20解得X=15
1/Y-1/60=1/30解得Y=20
则三个水管全部打开,则需要1÷(1/15+1/20-1/60)=10
所以,同时开启甲、乙、丙三水管将满池水排空需10小时。
【例6】铺设一条自来水管道,甲队单独铺设8天可以完成,而乙队每天可铺设50米。
如果甲、乙两队同时铺设,4天可以完成全长的2/3,这条管道全长是多少米?
A1000米B1100米C1200米D1300米(2002年B类真题)
【解析】设乙需要X天完成这项工程,依题意可列方程
(1/8+1/X)×4=2/3
解得X=24
也即乙每天可完成总工程的1/24,也即50米,所以管道总长为1200米。
所以,正确答案为C。
另法:甲4天完成1/2,乙4天完成200米=1/6,全长1200米。
【例7】一项工程甲乙丙合作5天完成,现在三人合作2天后,甲调走,乙丙继续合作5天后完工,问甲一人独做需几天完工?
【解析】三人合作2天完成2/5,剩余3/5需要乙丙5天,效率为3/25,则甲的效率为1/5-3/25=2/25,所以甲单独做需要12.5天。
【例8】制作一批零件,甲车间要10天完成;茹果甲车间和乙车间一起做只要6天就能完成,乙车间和丙车间一起做需要8天。
现在三个车间一起做,完成后发现甲比乙多做2400个。
丙制作零件多少个?
【解析】效率比甲:乙=3:2,则乙单独需要15天,则乙:丙=8:7,则甲:乙:丙=12:8:7,假设丙做了7X个,则甲比乙多做4X=2400,7X=4200个。
【例9】蓄水池有甲丙两条进水管和乙丁两台排水管。
要注满一池水,单开甲管要3小时,单开丙管要5小时。
要排光一池水,单开乙管要4小时,单开丁管要6小时。
现知池内有1/6池水,如果按甲乙丙丁、甲乙丙丁……的顺序轮流各开一小时,问多少时间后,水开始溢出水池?
【解析】甲乙丙丁四条水管各开一个小时以后,也就是一个轮回,水池的水量是:
(1/3+1/5)-(1/4+1/6)=7/60;
当N个轮回结束,水池水量超过2/3时候,再单独开甲就要有水溢出。
1/6+N*7/60=2/3解得N=4.。
2,取N=5
1-1/6-5*7/60=1/4需要3/4小时。
则总时间为4*5+3/4=20又3/4。